余杰《流亡者的書架》試閱本

Page 1


目錄

封面 目錄 推薦序 流亡者的書架 自序  讀書:通往自由之路,或通往奴役之路 第一卷  俗求知道欲真 自甘牛鬼與蛇神 1. 反抗的高度/劉曉波《劉曉波文集》 2. 「六四」是一道肩上的閘門/王丹《王丹回憶錄》 3. 出中國的路比出埃及更長/張伯笠《逃亡者》 4. 愛是恒久忍耐/蘇曉康《寂寞的德拉瓦灣》 5. 以監獄為家的聖徒/劉賢斌《若為自由故:劉賢斌文選》 6. 四川地震讓「統戰對象」變成「國家公敵」/夏明《政治 維納斯》 7. 我不願終身在黑暗中吃喝/梁慕嫻《我與香港地下黨》 8. 守死善道,循善取義/趙越勝《燃燈者:回憶周輔成》 9. 一個人怎樣才能不被黑暗所 沒?/龔祥瑞《盲人奧里 翁》 10. 是「兩頭真」,還是「一頭真」?/胡績偉《胡績偉自 述》 6. 第二卷 投槍一例偏心刺 獅吼寒宵百鬼驚 1. 揭祕世界上最成功的洗腦術/陳冠中《盛世:中國,二○一 三年》 2. 改革已死,轉型在即/王天成《大轉型》 3. 黨不變則國不變/張博樹《中國憲政改革可行性研究報 告》 4. 不是改革,而是劫掠/朱嘉明《中國改革的 路》 5.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王力雄《我的西域,你的東土》 6. 帝力於我何有哉?/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 世界》 7. 「混混」當道, 村淪陷/黃海《灰地:紅鎮「混混」研 1. 2. 3. 4. 5.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究》 8. 一九八八之後是一九八九/韓寒《一九八八:我想和 個 世界談談》 9. 「遺民」與「移民」: 裡是你的國家?/哈金《自由生 活》 10. 名為「大國崛起」,實為「烏有之 」/周有光《周有光 百歲口述》 7. 第三卷 著述猶然史上愁 名山縱僻豈藏憂 1. 讓子彈「不要飛」/李劼《梟雄與士林》、《百年風雨》 2. 狂人、畸人與病人/冉雲飛《吳虞和他生活的民國時代》 3. 此岸已無中研院/岳南《從蔡元培到胡適:中研院那些人 和事》 4. 為什麼對「土共」有免疫力?/齊邦媛《巨流河》 5. 白山黑水的悲歌/伊原澤周校注《戰後東北接收交涉紀 實:以張嘉 日記為中心》 6.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張正隆《雪白血紅》 7. 早識天涯路本 /戴晴《在如來佛掌中:張東蓀和他的時 代》 8. 戀舊從新法, 人效鬼辭/余英時《未盡的才情:從顧頡 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9. 三十年前的拉 ,三十年後的天安門/李江琳《一九五 九:拉 !》 10. 「貴族學校」的「流氓教育」/北島等《暴風雨的記憶  一九六五∼一九七○年的北京四中》 8. 第四卷 九州億兆皆苟活 漫漫長夜何時晨 1. 言的製造者和 言的對抗者/索爾孟《 言帝國》 2. 當代中國的「老殘遊記」/齊福德《三一二號公路》 3. 野草在歌唱/伊恩.強森《苛稅、胡同和法輪功:底層中 國的緩慢革命》 4. 像鎖住長江一樣鎖住人心/何偉《消失中的江城》 5. 鋼鐵是怎樣沒 成的?/李政亮《中國課:繫上紅領巾的 中國式青春》 6. 超級巴士之奪命狂奔/范疇《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 京》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7. 「金磚中國」、「邪惡中國」與「人權中國」/吳介民 《第三種中國想像》 8. 看 , 些戴著白手套的教父/喬.史塔威爾《亞洲教 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 9. 破解共產黨與孔夫子的偽聯盟/莊萬壽《中國民族主義與 文化霸權》 10. 統一未必幸福,分裂未必痛苦/ 劍雄《統一與分裂:中 國歷史的 示》 9. 第五卷 治國之政聽於民 豈以天下逞一人 1. 從匪首到皇帝的路有多遠?/龔楚《龔楚將軍回憶錄》 2. 刀尖上的中國農村與中國農民/佛里曼等《中國 村,社 會主義國家》 3. 天府之國何以淪為人間地獄?/東夫《麥苗青菜花黃:大 饑荒川西紀事》 4. 周恩來不是人民的總理,而是毛氏的家臣/邱會作《邱會 作回憶錄》 5. 倡優蓄之而不自知/陳伯達《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 6. 毛澤東是國際恐怖主義的祖師 /程映虹《毛主義革命: 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 7. 那紅色是鮮血的紅色/周德高《我與中共和柬共》 8. 一座獻給獨裁者的城市/洪長泰《地標:北京的空間政 治》 9. 與魔鬼能做一筆多大的生意?/瑪格蕾特.麥克米蘭《只 爭朝夕:當尼克森遇上毛澤東》 10. 毛澤東是希特勒的「加強版」/張戎、喬.哈利戴《毛澤 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10. 版權頁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推薦序

流亡者的書架

吳介民

專制統治善於製造「流亡作家」。余杰在海外的知名度,一部分 「歸功於」中國專制者及其鎮壓機器。流亡一點也不浪漫,而是生死 交關、時時提心吊膽,考驗著一個人的真誠與膽識。余杰在《我無 罪:劉曉波傳》中,重現天安門鎮壓前後,以劉曉波為敘事主軸的歷 史現場。六月三日深夜至翌日凌晨,解放軍血腥「清場」之後,劉曉 波短暫避居使館區的「外交公寓」, 庇護;但是,六月六日

幾天,他有機會進入使館尋求

天,他做了相反的選擇,決定一個人騎自行

車回家。 兩個小時後,劉曉波被捕。在大馬路上,他被一輛麵包車撞倒, 幾個大漢

住他,塞住他嘴巴,蒙上他的眼睛,然後架他上車。劉曉

波被劫持的那一 抖:「要把我拉到

那,心頭湧上無法控制的恐懼,有十五分鐘都在發 裡去?會不會拉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把我就地處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決?」 劉曉波沒有被處決,但是被北京當局定性為六四反抗運動的「黑 手」,送進秦城監獄,也結束他短短幾天的逃亡生活。 余杰與劉曉波結緣十多年,成為

友與工作夥伴。

段同志情

誼,預告了余杰的流亡。早在二十多歲研究生階段,余杰就以《冰與 火》一書成名,他的抗議精神早已種下日後顛簸生活的種子(也是他 信仰基督宗教的種子吧)。二○一二年夏天,在迪化街的「小藝 聽他回憶與國保特務周旋的過程,被酷刑虐待至休克,

」,

扎於一段

「與死亡擦肩而過的黑暗歲月」。於是,有了出亡的決定。 余杰生動描繪口吃的劉曉波,怎麼看都不像對群

動力。

「口吃」經常與羞澀、深思、謀略等特質呼應。巧合的是,余杰也口 吃。的確,聽余杰講話,感受他靦腆、不擅社交的性格,讓急躁的人 也靜了下來。那天他在小藝

,談話經常停頓,陷入深思模樣,然後

理一理眼神,似乎鼓足了氣,從停頓處延續他的故事。「口吃」呈現 了一種特殊形態的流亡,約束了他脫口而出、咄咄

人的衝動;

不得不「緩慢」的心理質地,聯繫了余杰與劉曉波的關係。 說話的余杰顛躓於口吃,寫作的余杰卻行文流暢,是講故事的能 手。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余杰,與許多身處當代中國政經脈絡的反抗者一樣,是個「自由 主義者」。自由主義者,在中國一般被歸類為「右派」,因為他們對 抗「左派」政權。實際上,那個名為「共產黨」的統治集團,早已走 向「官僚國家資本主義」,

種結合國族主義與國家資本的政體,並

非兩百多年來,以「人的解放」為本的社會主義運動下的「左」。 在中國,左與右的位移糾結,使左右之區辨成為泥塘。 因此,在「非典左翼」統治下,劉曉波與余杰們,不得不向 「右」擺盪。然則,此「右」不是極端右翼之右(那是國族/種族主義 者),而是追尋「個體自由」之右,用以對照「集體主義」之左。中 國在集體主義的「黨文化」橫掃之下,整個社會的個體自由被徹底犧 牲。文革末期,一九七五年的《憲法》十三條寫著:「大鳴、大放、 大辯論、大字報,是人民群

創造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新形式。」受黨

國機器驅策的鳴、放、辯論與大字報,乃是所謂的「四大自由」,明 明是國家由上而下發動的政治運動,卻說是人民創造的革命新形式。 以人民為名的專制政治。

套國家強加人民頭上的、詭異的「集

體主義自由論」,使社會趨向混淆、逃避、

言、否定、暴烈、解

體。在那個時代,多少優異而炙熱的心靈,成為「毛主席的狗 子」,成為暴力加害者。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一九七八年之後,「極左」被糾正了,但是由壟斷資本主宰的市 場專制,仍在享用集體主義之黨文化。從劉曉波們到余杰們

兩個世

代的「右派」,依舊艱辛地抗拒著「左」的政治文化。他們在霧霾遮 掩、面目模糊的社會景觀中,尋找個體性、創造個體性,甚至是以宗 教信仰的熱切,在拯救個體性。 召喚個體之回返──

一條線索,可以解釋劉曉波之個人英雄主

義式的反抗精神,也可深入余杰的流亡書寫。(可以說,余杰自從二 ○○三年受洗為基督徒之後,就蛻變為自己祖國土地上的流亡書寫者 了。) 余杰勤奮讀書寫作,加上快筆,發表了超過千萬字的文章。我沒 有精力窮盡如此巨量的創作,但一翻開《劉曉波傳》就被吸引,徹夜 捧讀,引領我進入一個歷史行動者的世界。而

本《認識中國的五十

本書》,是余杰的「讀書筆記」,從其評論的書單,可見他的多聞、 博學、誠與重。

五十本書,都是近年出版,除了發行於一九七八年

的《龔楚將軍回憶錄》。 份書單,出自精心刻意的挑選,是余杰所言「通向自由的五十 本書」。作者無意針對每本書進行摘要復述,而是「借題發揮」。貫 全書,旨在表達一個中心理念:如何從「毛主義的遺害」中,解放 中國人的個體自由。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本書共五卷,各有主題,若容我下標題,如下: 卷一:從「紅色枷鎖」中

脫而出

卷二:對獨裁權術(或詐術)的近身體察 卷三:對「民國人」的浪漫追憶 卷四:來自境外的當代中國考察(其中部分是田野研究及參與觀 察,而台灣人的著作佔了三部) 卷五:再評價毛澤東,或徹底否定毛澤東 (

樣的歸類有助於讀者掌握本書軸線,也會因簡要而產生若干

誤導,畢竟所有分類架構只是方便之計。) 藉著

本書,作者把自己揭露出來,如同羅蘭.巴特在《明室》

中所謂:「為刺點舉例可說是獻出我自己來。」

五十本書,陳列於

余杰的案牘,實乃「流亡者書架」之展示,我揣想,以作者信仰之誠 篤,文藝心靈之敏銳,他可能在書房中安置著基督受難的十字架,在 深夜閱讀思索,遙想其祖國大地的清寂心境中,聆聽著巴哈的馬太受 難曲。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那麼,或許(我的私心期待)他會同意我的閱讀:本書中對於中 共之「法西斯」惡行的重覆指摘稍顯急切,畢竟,那樣的惡行,不言 而

地展示於他所引介的大部分書中。有心的讀者,自能從閱讀中,

心領神會。 然則,

無損本書的價

。通過

本讀書札記,進入個體對集體

條主軸,讀者可以迅速切入當代中國之統治與反抗的大敘事。至於 此主軸外的趣味,則有待讀者自行品 余杰

發掘了。

本書在台灣出版,由復出江湖的水牛出版社發行,尤具

然的興味。「水牛」是五、六○年代文青閱讀的記憶,也是台灣在本土 文藝復興之後的大地象徵,就像我們

一代珍藏著的,父母親們曾經

遭遇、書寫過的生活史。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著有《第三種中國想 像》,合編《秩序繽紛的年代:一九九○|二○一○》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自序

讀書——通往自由之路,或通往奴役之路

台灣作家傅月庵在臉書上說了一段關於書的妙語:書有幾種。有 的看了爽,爽過就忘了,像好萊塢電影,感官刺激十足;有的看了 想,想很久忘不了,像初戀情人;最有趣的一種,因為 邊爽,事後還老想。

發性,邊讀

種書無以譬之且難得,無論文學或非文學。

傅月庵是個真正愛書的人,他寫書、讀書、買書、藏書,又開書 店賣書,與書在一起的時間也許比跟妻兒在一起的時間還多。他對書 當然有獨特的鑒賞力,他指出,寫那種「讓人又爽又能想」的書的 人,多半通透,把現象背後的本質,渾沌之間的轉折,看得清且還抓 得住,講得出。 易上詐

種人過得快不快樂?很難說,但肯定不好矇,不容

集團的當。人生只能活一次,讀

他們的活法:「啊,原來也能

樣看待

種人寫的書,你總會

樣過!」然後,便覺得蒼白

的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不同色彩的可能。 我也是一個酷愛讀書的人,一年差不多閱讀近千冊書籍。古人 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從進入大學開始,二十多年來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讀書破萬卷」應當沒有問題;而成為基督徒之後,亦常常覺得「下 筆如有神(助)」。於是,我想寫一本書,主題是介紹傅月庵所說的 那些讓人心靈自由的書,以及有膽有識的寫書人。多年的讀書生涯, 讓我慢慢產生了分辨好書與壞書的直覺。好書可以建構起一條通往自 由之路,壞書則

掘了一個通往奴役的陷

。於是,讀好書的人與讀

壞書的人,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 德國思想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說,根據一個人的藏書, 可以講出許多關於該人的事情──他的口味、興趣與習性。我們所保 留和所丟棄、我們所閱讀和決定不去閱讀的書籍,都約略透露出我們 是誰,是自由人、還是奴隸,是嚮往光明、還是安於黑暗。沙中淘 金,雪中送炭,我選擇了五十本好書與讀者分享,

些書構成了我精

神成長道路上的階梯。它們涉及文學、歷史、傳記、回憶錄、政治 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哲學、新聞報導等諸多領域。幸運的 是,我認識其中差不多一半的作者,與十多人還有著亦師亦友的親密 關係──當然,我不會因為私人友誼而影響對書本身的判斷。書是好 書,人是好人,我才會下筆。 對我來說,寫書評是一件溫暖而快樂的工作,就好像孩子吃到一 顆甜蜜蜜的糖,忍不住要分給身邊的同伴品嘗。我一邊寫作或長或短 的書評,一邊想到寫出好書的師長和友人,他們的名字如行雲流水般 展開:余英時、劉曉波、王丹、張伯笠、蘇曉康、冉雲飛、王天成、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張博樹、吳思……;而那些未曾謀面的作家的名字,亦如璀璨的群 星,光照幽暗的大地:周有光、陳冠中、哈金、張戎、韓寒、岳南、 李政亮、齊邦媛……憑藉著

些智者和勇者的觀察與思考,可以認清

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我們是誰、在

個世代負有何種使命與願

景。 愛讀書不是問題的關

,問題的關

在於讀什麼書。有不愛讀書

的獨裁者,也有愛讀書的獨裁者──後者往往比前者更壞,壞書讓他 們更殘暴、更陰險。那些以奴役別人為樂的獨裁者,自己何嘗又不被 某種邪惡的觀念和意識形態所奴役

毛澤東就是此種典型人物。毛沒有受過完整的教育,在北京當北 漂時,在北大做過臨時工,卻未認真聽過幾堂課。不過,毛熱愛讀 書,即便黃袍加身,住進中南海,亦手不釋卷。他把各種書籍堆滿那 張

大的木板床,即便在床上對情婦大發

威,也不怕書堆倒

來。 毛的傳記作家指出,毛在青少年時代,即已遍讀中國古代的章回 小說,情節主要描述正直的英雄如何打擊貪官汙吏、懲奸除惡。毛最 鍾愛的《水滸傳》,是中國版的俠盜羅賓漢,書中描寫官

民反的綠

林好漢歃血為盟,誓言濟弱扶傾,維護正義。然而,毛掌權之後,卻 成了「秦始皇加史達林」,讓歷代暴君黯然失色。可見,愛讀書並不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能阻止一個人成為獨裁者,與毛澤東並列為二十世紀人類兩大「混世 魔王」的希特勒也很愛讀書。學者提摩西.賴貝克(Timothy

W.

Ryback)在《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Hitler's Private Library: The Books That Shaped His Life)一書中指出,儘管希特勒為人所知是因 為焚書而非藏書,但他卻擁有一萬六千冊圖書。對希特勒來說,藏書 代表了「比埃裏亞聖泉」,若按照他本人的講法,他每天

上至少讀

一本書,有時還更多。他有一次說:「在給予的同時也必須收取,而 我從書中收取我所需要的東西。」然而,讀書並沒有讓毛澤東和希特 勒具有絲毫的愛與憐憫之心。 中國的古書當然可以讀,但不能只讀中國的古書。百歲老人周有 光指出:「毛澤東假如學多一點新知識,可以做許多好事情。他不 沒有到外國讀書,看看他的書房裡,都是平放的書,沒有豎放的書, 他沒有新書,都是看老的書。」周有光從毛的藏書是「平放」還是 「豎放」的細節上,看出毛「現代帝王」的本質──毛領導的革命, 是中國農民起義的翻版,而非馬克思所言之「工人階級革命」。所謂 「平放」的書,即中國古代的線裝書, 權謀術。關於

些書的精神內涵是厚黑學與

一點,北大教授、法學家和政治學家龔祥瑞

年亦指

出:「毛澤東深知中國傳統而沒有出國受過教育,只知中國而少知世 界,以二十四史治國。」 將北大精神從北平帶到台大的傅斯年,是「五四」學子,學富五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車,目光如炬,對毛澤東的本質認識最為深刻。抗戰勝利之後,傅斯 年被國民參議會推舉為訪問延安代表團的五名代表之一。在延安訪問 期間,他發現延安的作風純粹是專制愚民,也就是反自由、反民主的 作風。傅和毛當年曾在北大相識,他們單獨在一起聊了一夜天。天上 地下都談開了。談到中國的小說,傅發現毛對於坊間各種小說連低級 小說在內,非常之熟悉。傅斯年得出結論:毛澤東從

些材料裡去研

究農民心理,去利用國民心理的弱點,至多不過宋江之流。於是,傅 斯年毅然離開中國,

開了毛即將導演的焚書坑儒的慘劇。

那麼,作為「今上」的習近平

?二○一三年三月,習近平在訪問

俄前夕接受金磚四國媒體訪問,聲稱「讀書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 式」。習近平上位後,官媒 一項是「帶書下

掘他知青時代的「偉大事蹟」,其中有

」。當年,習近平到陝北梁河村,他的箱子比別人

的都小。有一個當地農民挑選 誰知

個箱子最

個最小的箱子幫著搬運,以為省力,

,「裡面裝的不是金元寶,而是書籍」。「愛看

書」、「好學」,是梁家河村人對青年習近平的評價。在他們的記憶 中,習近平經常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馬列,好像也 有數理化。「那時候不通電,他就在煤油燈下看書,有時候吃飯也拿 著書。」村民石春陽如此回憶說。 挑燈夜讀的場景似乎很感人。但是,習近平愛讀的究竟是

些書

?如今,脫胎換骨的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專門作了一場勸誡領導幹部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好讀書善讀書」的長

報告,既然他是中共歷史上唯一擁有博士學

位的黨魁,教導大家讀書是理所當然的。然而,習近平開出的書單卻 是「讀馬列、讀毛著」。如此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怎麼可能帶領中 國走向民主憲政

據說,習近平最愛讀的、也向身邊的人推薦的是兩本書:第一本 是張維為的《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張維為是中共御 用學者,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後到瑞士留學。此人的本事就是為 專制中國的崛起進行學術論證,對中共的惡行給予學術漂白。《中國 震撼》一書聲稱,全世界所有非西方國家學習西方都不成功,中國的 成功是走自己的路,不仿照西方,不要西方的市場化、私有化、政治 民主化。不過,作者本人卻不願回到陰霾

日、毒

粉遍地的中國,

而是在日內瓦的一所野雞大學掛名,過著完全西式的「腐朽墮落的資 產階級」的生活。 習近平喜愛的第二本書,是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少 將的中共黨史《輝煌苦難》。金一南並非歷史學家, 為主,東拼西湊,觀念陳舊。中共黨史中已

本黨史以抄襲

所周知的黑暗面,如富

田事件、延安整風肅反、毛澤東借刀殺人消滅西路軍等完全避而不 談。著名黨史學者楊奎松嚴厲批評說,

本書沒有學術價

造,錯誤百出,有些段落原封不動抄自他的作品。

,粗製濫

本偽劣之書卻入

選中宣部向全黨全軍推薦的學習書目,也被官方欽定為對青年進行愛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黨教育的必讀書,全國已賣了五十萬冊。 惟

人愛

書。難怪有評論家感

說:「如果習近平頭腦中

裝的就是

,其人的思想格局進而中國未來的前景就可想而知

了。」在

個世界上,有人雖然愛讀書,但選錯了書,只能越讀越

蠢、豬頭豬腦。遺憾的是,主宰中國最高權力的習近平就是其中的蠢 才之一。 我愛讀的書跟毛、習二人不一樣。也許因為口吃的緣故,我從小 就樂於一個人靜靜地閱讀。我的讀書生涯始于父母慷慨地為我購買連 環畫,訂閱《兒童時代》和《少年文藝》。那是八十年代初,父母只 是小縣城裡一家工廠的普通職工,家境並不富足,在其他方面他們相 當節儉,惟獨在為我買書上從不說「不」。

讓我對父母永遠心存感

激。上中學時,我加入了名為「墨池」的文學社,舞文弄墨起來,那 是學生文學社團的黃金時代。然後,我遇到了一位剛剛在八十年代思 想

蒙運動中接受洗禮的年輕老師,他把《走向未來叢書》、《河

殤》和《人妖之間》等當年大學裡風靡一時的書借給看。由此,我毫 不困難地搭上了八十年代的末班車。 當我如願以償踏進九十年代初的北大,卻大失所望。北大的「獨 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然隨風而逝。昔日最優秀的教授,要麼流 亡,要麼

默,沒有人願意談論八九年的那場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殺。失望之餘,我意 潑墨書房


外地在北大圖書館發現了一個小小的角落──「台港文獻中心」。那 是一間不起眼的閱覽室,裡面通常沒有幾個讀者。本來,

間閱覽室

只允許研究生以上的讀者進入,本科生需要教授寫推薦信。後來,慢 慢與管理員熟了,我就堂而皇之地在裡面找書看,而且專找「反動書 籍」。我第一次知道殷海光的名字,是在那裡;我第一次讀到劉曉波 的思想史著作《思想之

與人類之夢》,也是在那裡。在北大的七

年,那裡是我停留時間最久的地方。我不是在老師的課堂上,而是在 那間「密室」裡被鍛造成「反動青年」的。有多少個雪後的深夜,圖 書館閉館了,我在凜冽的北風中吃力地騎著自行車,沿著燕南園的院 牆回宿舍。那些每個字裡都搖曳著自由魂魄的書,讓我的每個細胞都 像喝過酒似的翩翩起舞。 那時,台灣和香港還是遙遠而抽象的概念。數年以後,我踏上了 台灣和香港的土地,發現那裡有更多的自由之書。我在香港和台灣讀 書、買書,冒險帶回中國,多次被海關沒收。再以後,因為我太熱愛 自由了,與敵視自由的黨國發生越來越嚴重的衝突。

大的中國,放

不下一支筆。在生命安全亦不得保障之際,我選擇了離開。在美國東 岸維吉尼亞的

間,我重新鋪好一張書

文字,感覺宛如隔世。武裝到

,讀自由的書籍,寫自由的

齒的共產黨政權,不是害怕手無寸鐵

的我,而是害怕我寫的書,以及我在書中介紹的那些更了不起的書。 與暴政的對抗並未結束,過去的十年只是短短的序幕。引導我在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自由之路上奮勇前行的劉曉波身陷牢獄,他失去了讀喜愛的書的自 由;而我,倍加珍惜

份逃離中國之後才能享有的自由,並誓言呵護

自由、禮贊自由、傳播自由。不過,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曾經在思想 解凍的歷程中助我一臂之力的台灣和香港,如今逐漸被籠罩在中共極 權主義的陰影下。中共企圖通過所謂「國民教育」,對香港年輕人進 行「洗腦」教育,將消化不良的「一國兩制」改造成如臂使指的「一 國一制」;中共亦假借在中國發財的台商之手,瘋狂併購台灣大小媒 體,雖然暫時不能軍事佔領台灣,卻要先把台灣變成其意識形態的殖 民地。 二○一二年一月,我攜妻兒離開中國的時候,將上萬冊藏書中精選 出來的十分之一、差不多一千多冊打包成四十箱海運到美國。既然中 國容不下我的一張小小的書 的路途。而我在

,我只好將

些心愛的書籍也帶上流亡

本書中介紹的五十本書,更是其中精選中的精選。

些書,曾陪伴我度過漫漫長夜,我希望它們給更多對朋友帶去祝 福、

發和安慰,正如英國學者撒母耳.詹森所說,「書是固定的發

光體,只要掩蓋它的浮雲散去,它依舊在原地明亮如初」。 本書的香港版名為《解毒國民教育:通往心靈自由的五十本 書》,而台灣版的名字《流亡者的書架: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則得 名於吳介民兄寫的序言,謝謝吳介民兄的序言,他的鼓勵,讓我更有 勇氣前行。我一直認為,認識中國是台灣捍衛自身的自由、獨立和民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主的必修課,願我的

本書能幫助台灣的朋友們認識中國,成為台灣

的朋友們的一本「枕邊書」。最後也感謝羅文嘉兄主持的水牛出版社 接納了

本書稿,對理想對執著,讓我與從野百合學運中一步步走過

來的羅文嘉兄一見如故。 我相信, 重要。願藉著

些與我們同行的書,甚至比我們要到達的目的地更加 些彩虹般的好書,我們成為聲氣相投的朋友。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第一卷 俗求知道欲真

自甘牛鬼與蛇神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反抗的高度

劉曉波《劉曉波文集》

劉曉波的「非暴力抗爭」理念,無疑既是自由主義的, 也是溫和保守的,雖然中共待他「如臨大敵」、

不姑息,

未料深仇大恨的民間卻恨他還要「美化中共」,

樣的

,確實超過了胡適當年的。……曉波,你是沒有敵人,但 是大

的麻木、幼稚和仇恨不會放過你。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蘇曉康《寂寞的德拉瓦灣》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在奧斯陸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罕見 地出現了一張空椅子。諾貝爾獎委員會秘書長倫德斯塔德說:「頒發 給劉曉波的和平獎有可能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諾貝爾和平獎之一。」 以我與劉曉波十年來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的經驗,我深信,在即將 動的中國民主轉型中,劉曉波必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種作用將

遠超習近平──世故的人們應當及早將對準習近平的目光轉移到劉曉 波身上。習近平屬於過去時,象徵著一種衰朽的制度和理念;劉曉波 則屬於未來時,象徵著一種鮮活的精神與價

。可以預期的是,中國

的民主轉型必將帶動世界範圍內民主化的「第四波」,

一過程將是

冷戰結束之後世界格局所發生最為波瀾壯闊的改變。在

個意義上,

甚至可以預測,因為中國在人口數量、經濟規模和政治力量等方面的 全球影響力遠遠超過南非、韓國和緬甸等國,所以劉曉波在人類歷史 上留下的烙印,確實有可能超過曼德拉、金大中的和翁山蘇姬。 劉曉波本人從未追求過權力,他所捍衛的是思想的自由和人性的 尊嚴。他曾對我說過,如果將來中國民主化了,很多人都會「咸與維 新」,跳出來瓜分勝利的果實。那時,他就會跟妻子在一起,到地中 海上的一個小島上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出海捕魚,妻子畫畫和寫 詩。不過,在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歷史賦予了他新的、更 重的使命。

個願望也許很難實現了。一旦中國的民主轉型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動, 潑墨書房


中國

「出三峽」的巨輪,必定需要劉曉波

樣高瞻遠矚者來掌

舵。劉曉波有可能像南非的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波蘭的華勒沙(Lech Walesa)、捷克的哈維爾(Václav Havel)、韓 國的金大中那樣,成為第一任民選的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人。我相信 他會謹慎地使用權力,將權力用於保障人權和法治。 在今天的中國,反抗者很多,但沒有人達到劉曉波

樣的高度,

沒有人具備他的豐富性、深刻性和前瞻性。劉曉波是言論者,也是行 動者,從八○年代初登上中國文壇的時候起,他就一直堅持

性的抗

爭,從天安門民主運動到零八憲章,他沒有錯過三十年來任何一個重 要的人權活動。二○○○年,劉曉波第三次出獄後不久,給好友、作家廖 亦武寫了一封信。在

封信中,他

樣寫道:「與其他共產黑幕中的

人物相比,我們都稱不上真正的硬漢子。

麼多年的大悲劇,我們仍

然沒有一個道義巨人,類似哈維爾。為了所有人都有自私的權利,必 須有一個道義巨人無私地犧牲。為了爭取到一個消極自由,必須有一 個積極抗爭的意志。……六四以後的 是我們沒有一個

寂和遺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身而出的道義巨人。」至少從那個時候起,劉曉波

就有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十二年後他第四度入獄, 並被判處超過此前三次入獄時間總和的十一年的重刑,可以說是 「求仁得仁」的結果──當然,

個看法並不意味著我們忽視中共當

局的殘暴和愚蠢。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在極權統治的國家,一個悲劇性的事實是:許多反抗獨裁政權的 人,在反抗的過程中,被極權主義的、一元化的、非黑即白的思維、 語言和行為方式所

染和同化。

種現象,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

是「用共產黨的方式反對共產黨」;用我自己的一個說法,就是反抗 者與統治者形成「精神同構」。劉曉波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不 抗,而且建設;不

摧毀,而且引入新的精神和價

。美國著名的中

國問題專家林培瑞(PerryLink)認識劉曉波多年,此前長期關注劉曉 波的言論和活動。但他告訴我,直到參與翻譯劉曉波的文集,大量閱 讀劉曉波的文章,

才大吃一驚,發現劉曉波不

是一位勇銳的人權

鬥士,更是當代難得的一位思想家,即便與當今歐美第一流的思想家 相比,亦毫不

色,甚至有超越之處。然而,儘管劉曉波榮獲了諾貝

爾和平獎,但人們對作為思想家的劉曉波仍然知之甚少。從劉曉波上 千萬字的著述中概括出他的思想脈絡,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 裡,我只是粗略地標注出通往深山寶藏的路標。

棄對中共「自改革」的幻想 在中國漫長的皇權專制主義傳統中,士大夫是皇帝的附庸,所謂 「學而優則仕」。而仕途的頂點就是做「帝王師」,「帝王師」是無 數士大夫的最高夢想。所以,他們的寫作和思考從頭到尾都圍繞紫禁 城展開,他們心目中潛在的讀者就是皇上,他們所能走得最遠的行動 就是「公車上書」。直到今天,中國仍然沒有形成獨立於權力之外的 知識分子傳統,如果按照余英時對知識人的定義來衡量──「除了獻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身於專業工作之外,同時還必須深切地關懷著國家、社會以至世界上 一切有關公共利害之事,而且

種關懷又必須是超越個人(包括個人

所屬的小團體)的私利之上的。」──那麼,華人世界中有幾個人稱 得上是真正的知識分子

劉曉波無疑是其中之一。他是最早

棄對中共「自改革」幻想的

知識分子。一九八九年民主運動的導火線是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去 世,當時知識界對胡耀邦是一片過度的稱頌之詞。唯有劉曉波對胡耀 邦的評價並不高,他認為胡耀邦雖然是個好人,但只是在體制內做一 些有限的改革,並不具備那種讓人高山仰止的歷史地位。因此他還與 若干前輩知識分子展開論戰。二○○三年,胡溫上台,海內外對子虛烏 有的「胡溫新政」充滿期待,樂觀情緒四處彌漫,又是劉曉波第一個 指出「胡溫新政」是畫

充饑的假象,呼

大家與其盼望朝廷恩賜民

主,不如踏踏實實地開展公民不服從運動。如今,中共十八大之後, 習近平和李克強又在營造美不勝收的「中國夢」,劉曉波身在獄中, 人們無法看到他對此有何評價,但他身在獄中 「復興之夢」

個色彩斑

一事實,就足以戳破

的肥皂泡。習近平在中紀委全體會議上聲

稱要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但身陷牢獄的不是掌握權力的習 近平,而是作為無權者的劉曉波。 「未來自由中國在民間」,是劉曉波從八○年代起就一以貫之的核 心思想。當時,他在評論胡耀邦逝世現象的時候,就把民主牆運動與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胡耀邦改革做了對比:「正像在共產黨的官辦刊物上發表再激烈的批 評言論也不具有言論自由權利的意義,而在獨立創辦的民間刊物上發 表最保守的言論也具有言論自由權利一樣。例如,在一九七九年時, 共產黨能

容忍劉賓雁等人在官辦刊物上所發表的極為激烈的批評

(如《人妖之間》中有『共產黨什麼都要管,就是不管自己』);但 是無法容忍類似《今天》 都極為敏銳。用

樣的文學性民辦刊物。」他的觀察和分析

樣的角度來透視今天的《南方週末》事件,可以得

出如下的結論:《南方週末》是一家體制內的媒體,它所爭取的不過 是與其他體制內媒體一樣的「平等待遇」,它反對的是遭到宣傳部門 的「過度審

」,它並不是爭取真正的新聞自由和取締違反憲法而存

在的宣傳部。所以,《南周》的編輯和記者們不會從辦公室裡走出 來,跟到報社門口聲援他們的民

見面和互動。看清了

個事實,民

與其去幫助《南周》重新回歸所謂「坐穩了奴隸的時代」,不如積 極拓展民間的言論空間,自行創辦各種網路管道和民間紙媒。在台灣 當年的黨外運動中,如果沒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黨外報刊,就沒有 黨外運動的風起雲湧、波瀾壯闊。二○○八年,我去宜蘭拜訪林義雄先 生的時候,參觀了他將故居改建成的台灣民主運動館,看到了那裡收 藏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合法或「非法」出版的黨外報刊。先破報禁, 再破黨禁。我想,

才是

得中國學習的台灣經驗。

批判民族主義和否定民粹主義 習近平上台之後,反覆鼓吹「中國復興」的概念。在操縱民族主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義和民粹主義,以此獲取中共統治的合法性上,習近平比胡錦濤走得 更遠。劉曉波早在九○年代中期就敏銳地覺察到中國正在一步步地滑向 「準法西斯主義」體制,如今

一趨勢越發明顯。

中國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與大一統的政治和文化傳統息息相 關,長期以來凝聚成一種理所當然的「政治正確」。一般的知識分子 即便敢於批評共產黨,也不敢於公開反對具有相當的民意基礎的民族 主義和國家主義。在民族的次元上,它體現為赤裸裸的「大漢族主 義」,甚至還有倡導所謂「皇漢主義」的種族主義,比如主張強硬對 待西藏和新疆等地區的少數民族的權利訴求;在國家的次元上,它體 現為將國家統一視為一種高於人權的價

,比如對香港和台灣採取武

力打壓政策,在南海諸島和釣魚台等有爭議的領土問題上亦不惜一 戰;在文化的次元上,它支持復興儒家和國學,以此抗拒西方文明。 劉曉波早在八○年代後期就提出石破天驚的、至今仍招致詬病的 「三百年殖民地」之說,因而成為民族主義者和國家主義者的眼中 釘。在中國的異議人士中,劉曉波是公開支持藏人的人權和自由的少 數人之一。在二○○八年三月西藏鎮壓事件發生後,劉曉波與王力雄等 共同發表了處理西藏局勢的十二點意見。

是國內民間人士對西藏問

題的第一次聯合聲明。劉曉波也是最理解和同情台灣民意的中國知識 分子之一,當中共通過《反分裂法》的時候,他不顧觸犯《反分裂 法》的危險,

文痛斥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是一部未經中國民

授權的「戰爭授權 潑墨書房


法」。在零八憲章中,為吸納最多的簽名者不得不取「最大公約 數」,在論及港澳和台灣問題的時候,提出聯邦制的思路:「維護香 港、澳門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過平等談判與合作互 動的方式尋求海峽兩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可 能途徑和制度設計,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其 實,劉曉波本人的思想比聯邦制走得更遠,他在個人署名的文章中多 次贊同人權高於主權的原則,也認可「住民自決」 已經確立的價

一聯合國憲章中

而民粹主義之危害更為隱

,挑戰民粹主義也更加危險。用魯迅

的話來說,不當官和商的幫忙和幫閒,易;不當大

的幫忙和幫閒,

難。在論及殺死多名上海警察的北京青年楊佳一案時,劉曉波明確反 對以個人殺戮來獲取正義的做法,他名之曰「原始正義」。他也拒 在特赦楊佳的連署信上簽名,

是他近年來唯一沒有簽署的一份重要

的簽名信。由此,劉曉波與將楊佳鼓吹為「大俠」的艾未未等左翼激 進主義分道揚

。艾未未等人對民粹主義的

動已經走向民主的反

面,其自我偶像化的過程正驗證了民主運動的前輩思想家王若望的一 句名言──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毛澤東。在因貧富懸殊、公正 缺席而導致社會矛盾越發尖銳、暴戾之氣漸漸氾濫的今天,官府和民 間野心家都在爭奪對民粹主義

種蘊含著巨大力量的「惡」的控制

權。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與之對應,劉曉波始終堅持非暴力的準則。他認為,反對者的力 量則在於人心與歷史發展的趨勢。在共產專制下,非暴力抗爭的主要 表現是訴諸良心的真話運動;它的基本路徑大都不是通過先改變政權 來重建民主社會,而是先改變社會來瓦解專制政權。也就是說,民間 社會和公民個體首先要完成自我的建設,才能在變局到來的時候避免 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劉曉波強調,非暴力抗爭所憑靠的主要是直指 人心的道義資源;反抗者應體現出秉持正義,直面暴虐,忍受危險、 痛苦與屈辱的超常道德勇氣。

「我沒有敵人」的宗教情懷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空椅子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在奧斯陸 隆重舉行。就在同一時刻,我被中共祕密警察

架到北京郊外的一處

祕密地點,在遭受了幾個小時的酷刑折磨後昏死過去。一個多月之 後,我才輾轉從一位朋友那裡得到從網上下載的頒獎典禮的視 片。我是流著眼淚看完

場盛況空前的頒獎典禮的,因為主角的缺

席,典禮自始至終籠罩在一片莊嚴而悲愴的氛圍之中。 我注意到一個小小的細節:專程前去奧斯陸參加頒獎典禮的美國 著名女演員安海瑟薇(Anne Jacqueline Hathaway),一邊聆聽

演員烏爾曼朗讀劉曉波授意作為獲獎演說的他在法庭上的自我辯護詞 《我沒有敵人》,一邊淚光盈盈。劉曉波《我沒有敵人》的宣告,在 同胞中引起相當的爭議,受演義和武俠小說的薰陶,信奉「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相 潑墨書房


版權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作者:余杰

數位版

出版:潑墨書房 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二五三號六樓之一 電話:(02)2365 7755 網址:http://puomo.tw 信箱:info@puomo.com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puomo.pub

印刷版

出版、發行:水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發行人:羅文嘉 特約主編:王筱玲 主編:廖志 封面設計:何佳興 版面設計:小子 業務經理:闕志勳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二二二

二號一樓

電話:(02)2707 7003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傳真:(02)2707 7025 網址:sales@bufbook.com.tw 郵撥:00139321 水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翻製必究  二〇一四年六月 數位初版

流亡者的書架 認識中國的五十本書

潑墨書房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