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基金會《史說新語I》試閱本

Page 1


人本教育,是教育的理想;人本教育的實現,是懷抱理想者無可 逃避的任務;人本教育基金會,是為著

一切而存在的。

然而,任何一種理想都必須深植於土地,沒有一種理想的實現可 以超越人羣。我們於是吐文絲、結字網,想要在台灣的天地之間,纏 住往來不息的、行動的或心靈的同志,

就是「人本教育文庫」。

說是人本教育文庫,但其中將要或已經出版的書,卻不像聽起來 那麼地「道貌岸然」或「義正辭嚴」。我們希望呈現的,是人的感 情、人的思想、人的生命、人心的律動、人世的無盡的可能,總而言 之,就是人以及人們可以有的、本然的面貌。當我們以一個人的資 格,真正觸動了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心弦,一種以人為本的、愛與尊重 的人的教育,就成為最應該、最自然、最理所當然的事了。   很多年以後,當我們都已

行過,當

地上都已長成了充分發

展了的新的人類,也許,在某一個溫暖的家,或某一個「森林」學校 的某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散落著一本殘破的書,標記著我們今天做的 一切。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Ⅰ   把散見各處的文字集結成書,總會讓我覺得有點心虛,好像有一 魚兩吃、一物兩賣的嫌疑。   然而,編書的朋友們說,既然是「散見」各處,足見有人不曾看 見,印成一書,可以保證沒有遺珠之憾。

話聽來很有一點歪理,而

且頗有一點「安慰」的作用,只不過它說的是讀者之「憾」,從作者 的立場來看,「珠」不「珠」都還未定,「憾」不「憾」當然就更是 可疑了。   可疑就可疑吧,反正沒有人能強迫別人買書;

和受教育不同,

據說孩子們有受教育的義務(雖然憲法上說也是一種權利),而受教 育又非上學不可(依照強迫入學條例),至於上那種學校的後果,當 然任誰都知道,

不止是被強迫買那種書而已。

麼多年,

事,他們都優為之,我們只不過出一本書,又何必心虛   問題就是出在

樣的

兒,該反省的人不反省,不怎麼需要反省的人,

即使一日三省吾身,於國計民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大用。魯迅曾說他的 那枝筆有個品

,叫做金不換,然而,不換就不換吧,人家依然「好

事我自為之」的,

就是民間忠義之士自古以來的下場:聲嘶力竭,

奔走呼號,吶喊於曠野,魯迅說,而曠野並無回應……   說是全無回應,當然也不盡然。曾有好幾位朋友,都是讀了某些 文章才找了來的;也有許多朋友善於鼓勵人,一再強調文字的力量是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很大的,要我多寫一點。

當然令人振奮,但振奮只是一時,而我們

面對的強大的官僚體制與惡質文化,卻好像無所不在,永無止時。   對於任何一個改革者的心力而言,

種「不見天日」的境遇永遠

是最大的挑戰:「一葦航之」固然見得瀟灑,「不見彼岸」卻又是另 一回事了。小時候總以為夫子不可能那麼「憨慢」,明明「知其不 可」竟還「為之」不已;總以為他心裡一定還懷抱著某一種妄想,只 是不肯承認、說得嘴硬而已。到了

個時候,我才終於有一點知道他

老人家的意思了。   那個意思其實也簡單,就是「可」不可在他,「為」不為在我; 為了貫徹「為之」的決心,只好先斷了「可以」的盤算;直白地說, 就是免得引頸盼望,弄得脖酸,而妨礙了自家的精神,便宜了對方的 手段。

樣地吃了改革的

鉈、鐵了造反的決心,就可見其人的死不

悔改,大抵是無可救藥的了。   懷抱

樣心情的人,在奔走陳蔡、席不暇暖之餘,竟還喋喋不

休、舞文弄墨,則其筆下千言,概屬「史說」無疑。以此而論,所謂 史說也者,並非暗示作者,而是「說給歷史聽」的意思,蓋就現時而 言,其實是明知「說之無益」的了;文雅一點來講,就是要為歷史留 下見證,讓以後的人知道,面對他們所受的苦難,我們並未睡著, 於他們彼時所需要的某種「志氣」,或者也並非全然無益。   話雖如此,對於現在或有的讀者,作者總還難免有著一種渴望, 為了以廣招徠,史說之下,就多了「新語」二字。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是為序。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有一次,系裡的一位同事和我談起他的最愛,說來說去總結只有 一句話: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我說:「不要那麼操心,小孩子有許 多潛能」,沒想到,他竟勃然變色。   他說:「潛能?你怎麼可以用

個詞兒來說我兒子,只有對那些

實在乏善可陳的學生,我們才在介紹信上說他很有potential。」,我 只好啞然苦笑。   說起來真是好笑,在台灣大家那麼相信教授的話,但所謂教授也 者,多半(為了自己的緣故,我當然不願說「所有」)是「專門知識 未必有,普通常識

對無」的,若謂不信,只要看看他們教養小孩時

的那副緊張、懊惱、猴急的模樣,簡直比我們一般父母有過之而毫無 不及。   許多人說,

不能怪大家,實在是大環境使然,現在聯考競爭那

麼激烈,社會上凡事又要講求文憑,誰能真正看得開

?然而,問題

就在

樣一來就可以

兒,大家把「自己的問題」推給大環境,以為

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正是「大環境」之所以變成

種「大環境」

的緣故,學位和文憑並不能使人例外。   為什麼

樣說

?試看我們成千上萬的留學生,他們或在美國,

或在歐洲,早就已經歸化了,而那兒的社會也沒有什麼升學主義,但 他們還不是和在台灣一樣地「整」孩子?有一位留學生回來說,他兒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子屁股上有一塊胎記,才帶去游泳池一次,第二天兒童福利機構的人 就上門了,要調

他們的管教方式,因為,中國人愛打孩子是早就馳

名世界了的。   而我們 等

兒的父母把孩子往才藝班裡送,也實在和聯考、文憑等

不上關係,聯考又不考才藝;即使是那些堅持升學補習的父母,

其實心裡也知道補了未必有用,因為補了那麼久一點起色也沒有,但 他們寧可繼續補之,也不肯想別的辦法(比如說研究一下孩子的問題 到底出在那裡,是不是   所以我說

上再學一遍就能學會)。

一切都是我們

什麼不對勁。然而,我們

些成人出了問題,而不是孩子本身有

些成人的問題出在那兒

?我以為,是出

在我們不懂得「人」;不懂得「人」,卻又妄想教育人,其結果只好 是一發不可收拾。   那麼,怎樣才算懂得「人」

?人之異於禽獸者,在於人有一種

內在的自我發展機制:所謂「內在」,是指若非慧眼,輕易是看不見 的;所謂「發展」,是指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 變化過程;所謂「自我發展」,是指

種發展,往往是經由個體和環

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不但不必通過他人的教導,他人的不當教導還往 往形成阻礙;所謂「機制」,是指使得

一切得以運作的、事先準備

好了的,各種生理的和心智的條件。   舉例言之,一般人以為是父母教會孩子說話的,但事實上,在孩 子會說話、聽得懂話之前,沒有人可以「教」他任何東西,包括說話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在內。因為,任何一種教導,都要透過語言,但當孩子所要學的正是 語言的時候,我們要拿什麼「教」他?把孩子抱在懷裡,叫他喊媽 媽,

只不過是父母的「遊戲」罷了,我們既不能「教」他發音的方

法,又不能告訴他「媽媽」的意義,我們實在並沒有「教」他任何東 西,我們只不過提供了一個語言的環境。至於他有一天突然 「媽媽」的聲音,而且終於明白了「有

出了

的是娘」,則完全靠的他自

己的力量。   什麼力量

?就是前面所說的「內在自我發展機制」:他整天

在搖籃裡,把飄浮在周圍的字、詞、片語、子句,一股腦地收

來,然後在腦海裡重組、對比、揣摩、釀造,經過一而再地「運 作」,終於慢慢地「發展」出語言來。   總的來說,他的認知、他的思想、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發 展」出來的。如果要研究「人之初」,我們立即會發現,人初生的智 力是比蚯蚓還不如的;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是靠著人的獨特的自 我發展機制。   在

兒,我們並沒有要否認「教導」的重要性,但所謂教導也

者,必須是個體「自我發展」的輔助,換句話說,必須在自我發展到 了一定的階段上,有了別人輔助的需求的時候,教導才是有益的。但 很不幸的是,我們看到的教導,十之八九都是自我發展的阻礙。   再舉例言之,孩子學說話(其實應該說是發展語言)的時候,常 常說得不對,父母聽了不但不以為忤,還沾沾自喜於自己孩子兒語之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可愛,

表示父母給孩子留下了很大的自我發展的餘地;但好日子是

過不了多久的,三五年之後,當同一個孩子開始學算術的時候,如果 算錯一題,那後果就難以預料了,不但來了許多「教導」,恐怕還少 不了一番「教訓」。   感謝上帝,當孩子把「

」說成「么

」的時候,父母無法責

罵他,因為,不懂人語的幸福就是,聽不懂任何人的責罵。   我懷疑

就是為什麼大部份的孩子算術不好,但沒有一個孩子學

不會說話的原故。   人的自我發展,需要許多條件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 需求的滿足,依照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A. H. Maslow)的說法, 包括了生理、安全、愛、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換句話說,孩 子必須在「溫暖、自在、愉悅」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他的潛能。   不錯,我們把

種「自我發展的內在機制」稱為潛能,因為是

「內在」的,所以稱「潛」;因為蘊涵著將來的種種「許諾」,所以 稱為「能」。   只要生而為人,自然地就擁有無限的潛能,只不過在目前的教育 環境裡,

潛能終究能有多少能實現,就要看個人的「造化」。有些

心理學家說,人的潛能一般而言只發揮了百分之十,有的則說只發揮 了百分之六,無論如何,相對於未曾「開發」的部分而言,我們每一 個人都像是白癡。    史說新語I

就充份顯出智力測驗的可笑:我們比較孩子們的智力成績,斤 潑墨書房


斤計較於誰比誰多了幾分,但相對於孩子們早就擁有的無限的潛能來 看,

不過是一群笨伯在比賽繫鞋帶的技術罷了。

說到

兒,讀者一定非常急於知道開發潛能的方法。但非常抱歉

的是,潛能,基本上是不能「開發」的(一般所謂的潛能開發,並不 是字面上的意思):   潛能並不是一座礦山,等著貪婪的礦主雇人

掘;潛能是一條變

化多端的祥龍,潛藏在每一個人波濤澎湃的人生大海裡。   脫離了人生──人的生活──,可就要龍困淺

了。直白地說,

沒有正常人的生活,就如我們成天補習的孩子,人是沒有自我發展 ──

是潛能的由來──的機會的。

所謂人的生活,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基本需求時常得到滿足的 生活,換句話說,我們首先必須能

生存下去,然後無所畏懼地在愛

和尊重之中,追尋自我的實現。就教育而言,首先必須先給孩子足 的愛(是那種能讓孩子深切感受到的愛,而不是責之深的愛)和尊 重,再給他各種層面的自我實現的機會。   更具體一點說,就是要在可能的範圍內,盡其可能地給孩子一個 廣的成長空間:他要畫,就讓他盡情地塗抹;他要 跤的機會;他要玩

,就讓他玩個

。在

,就讓他有摔

一切都充分地給予了之

後,才談得上生活的規範和做人的法則,但也要以溫和理性的方法逐 步開導,不能出之以無情的羞辱和打罵。   總而言之,我們給的限制越少,給的協助越多,孩子的自我發展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就越健全;人和人的潛能,總要在合適人存活的世界裡才能得到體 現;潛龍,總要在大海才有優游徜徉、飛舞躍騰的功夫。 ──原載《吾愛吾家》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我一直覺得養一個孩子,和談一場戀愛是一樣的,是個「用心」 的事業。   最初的時候,父母把孩子抱在懷裡,眉開眼笑的怎麼看怎麼愛, 是「君子好逑」的開始;後來經過種種的勞神苦思,養之育之,教 之導之,終於把孩子拉拔長大,能和父母對坐品茗,閒話桑麻,於是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樣說是有深意的,因為,我們一向都活在兩種愛之間:一是男

女之愛,一是父母之愛。因為男女之間有了愛,創造了「繼起的生 命」,

才發生了父母之愛;也因為父母對子女有愛,毫無求生本能

的初生者,才能順利長大,而成就了芸芸的男男女女。   奇怪的是,中國人一向都看不起前者,說它是私情,至於父母之 恩,則是「昊天罔極」。其實兩種愛的緣起,都是「生物性」的:異 性相吸,固然是

狗皆能,然而,母雞還不是護著小雞,慈烏還不是

會夜啼。   從生物演化的觀點看來,母愛不但是本能,簡直還是物競天擇的 結果:若不是母體有著遺傳上設計好了的「母愛」,哺乳類早就

種。   有一個實驗是 史說新語I

樣的,心理學家捉了三隻老鼠(老鼠的天敵早就 潑墨書房


不是

了,而是心理學家),

三隻倒霉的老鼠分別是發情的、饑餓

的、和剛生了小老鼠的,被放在一頭,另一頭則放著他們的「欲 望」:異性、食物、和小老鼠,中間以走道相聯,走道上則施以電 擊。目的是要測驗欲望的強度,看那一隻老鼠更「百折不撓」一些。   結果是母愛最強,食欲次之,性欲最後(電擊一兩次就「性」致 索然了)。論者或謂

顯示了母愛的偉大,但實際上,

只顯示了母

愛的「急迫」,因為,其它的兩項都可以等,只有小老鼠是命在旦 夕,就遺傳學上的證據說,母愛的急迫性關係著種屬的

續存亡。

麼一來,母愛就沒有什麼了不起了,因為,無論如何,它

不是「人之異於禽獸者」。中國的父母誇大父母之恩,並因而對孩子 予索予求(例如要他考一百分),實在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做法。   然而,我們如果只看到母愛的生物性,就犯了古人輕視男女之愛 同樣的毛病了。因為,兩種愛都有著基於文化發展和人性高貴層面交 互作用下的「昇華」現象:羅蜜歐並不是只想和茱麗葉上床;父母也 不應把孩子當成「完成自己未竟志業」的工具。   無論是男女之愛還是父母之愛,都不見得是偉大的,要看他們怎 麼愛。男人不能假愛之名就把女人關在廚房裡讀食譜、放在客廳裡當 花瓶、鎖在臥室裡做不好說出來的什麼;父母也不能假愛之名

孩子

去補習、打他的屁股或耳光、拿他和別人比較以炫耀鄰里(還好不是 驕其妻妾)!   真正的愛,脫離了生物性的愛,總要把對方當一個「人」來看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待。人是有意識的、有主權的、有內在的發展動力的,因而有無窮的 可能。愛,總要有助於人的發展,而不該變成對人的限制。問題就出 在

兒,如果能順順當當地去愛,任誰也不願對所愛者施加限制,不

幸的是,人世多變,一個不小心,就得不著應有的回應:情人總有變 心的可能,孩子總有「變壞」的機會。   人們之所以愛得不對,多半是由於缺乏信心。一般的父母送孩子 去補習,未必一定是要他有什麼成就,只是怕他亂

跟別人學壞了,

當然也有對補習抱著很大期望的父母,但那也是因為不相信孩子可以 憑著自己的力量,在正常的學習環境裡可以有所進步。

和整天纏著

女友不放的男人,實在是沒有兩樣。   然而,人們為什麼缺乏信心

?只因為愛得不對。愛,講求的是

一種無形的影響力,如果允許再用比 「炙

的話,就是要「輻射」,不要

」。「輻射」尊重被輻射的對象,他可以自己調整距離,自己

決定接受輻射的面向;炙

則是不由分說地把他按在爐子上,是不是

會燒焦,則全看他的運氣。   父母對孩子有愛,因此有所期望, 是, 是出在

是一點也沒有錯的,要點

種期望不能變質為「強暴」。我以為今天所有的教養問題,都 個地方。父母如果對孩子說:「我希望你去補習,請你考慮

看看,自己做個決定」,則要求補習就不會成為一種罪惡,不但如 此,

番要求還可以變成很好的教育,因為,接下來,孩子也許會問

父母之所以如此要求的理由,因而展開一段雙方互惠的理性思辨的過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程,不但能將成人的經驗傳遞下去,也增進了雙方相互的了解,更重 要的是,孩子能因此更了解自己。至於是否終於去補習,則根本不是 重要的事。   同樣的,孩子犯了錯,父母如果對他說:「我認為

樣是不對

的,我希望你改過」,接下來,如果孩子沒有過往的不良經驗的話, 孩子也自然會問理由,一番深刻的「教育」也自然地就會呈現,至於 孩子是否就此改過,也一點都不是重要的事。   一般父母不會同意上面的觀點,他們認為孩子有沒有改過才是最 重要的,但

是因為,父母很少真正和孩子談論自己的觀點,而且把

孩子當做一個「人」來談;父母總是下命令,而命令很少會有效( 是人和機器不同的可貴的特質),父母急了,只好下更嚴厲的命令, 結果,孩子做為「人」的特質一天一天地消失或隱藏了,每天和父母 玩捉迷藏或相互對抗。孩子越來越像一匹急需訓練的獸,引得父母變 本加厲,更進一步走上更錯誤的路上去。   愛得不對,使人看不出所愛者的自發的內在驅力,於是便喪失了 愛的信心;喪失了愛的信心,就使愛的方法變得更不對。 怕的惡性循環,多數的父母就在

是一個可

種惡性循環中,迷失了教養的方

向。   孩子需要愛,需要開導,需要發展內在的向上向善的本能,更需 要有自己作主、因而犯錯的機會。剝奪了

些,人就無法正常地成

長。我們必須相信我們所生養的是一個「人」,對於人,我們可以盡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力地發揮影響力,只要給予足

的時間和空間,人總不會讓我們失

望!   我還是覺得

和戀愛一樣,「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但

不能

「用強」。 ──原載《張老師出版社/中國人的養育觀序》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凡是人,沒有不犯錯的;不但犯錯,還常「屢犯」;「不二過」 的人據說也是有的,叫做顏回,但許久以前就已經餓死了。

就引發了許多教養上的困擾:有的人認為應該給孩子犯錯的機

會,但一直錯下去也不是辦法,又會被別人或自己當做是放縱與 愛;有的人認為應該嚴加管教,以免日後被他

下自己的耳

一個恐嚇父母的故事,不用說,正是那些習慣恐嚇小孩的父母所想出 來的),但無須等到日後,他現在已經「

掉」了父母正常平靜的生

活。   現代的父母,和官員一樣,真是難為得很,進退失據,左右皆 非。但我們以為,

是因為一開始,父母就把眼光放錯了方向:大家

傾盡全力阻止孩子犯錯,卻從來不去想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對,也就是 說,只想防弊,不肯興利,當然,

也和官員們的情境相彷彿。

比如說吧,兄弟相爭,打得頭破血流,父母已經扮過警察、法 官、和事

等等角色,也演過無數次「一把竹

子」的把戲,但成效

幾無,因此萬分苦惱,但真正該做的事卻一項也沒有做,那就是:製 造一個兄弟合作、玩

或工作的機會,或坐蹺蹺板,或在沙

砌城

堡,或在洗碗的時候讓他們一個沖水一個擦乾,總之,要讓他們體會 和樂相處的愉悅,互助合作的快樂。   又比如說,孩子說 史說新語I

人,父母就給他一頓毒打,或稍後再配上 潑墨書房


「狼來了」的故事,都只能造成下一次的說

,因為,我們的孩子並

不放羊,也沒有機會「無聊」(他們實在是太忙了)到以 娛,他們說

人來自

,通常是因為說實話的後果實在是難以逆料。所以該做

的事是,讓孩子體會說實話的如釋重負的感覺,而且有著和父母共同 解決難題的便利。   從最根本來說,孩子並不是無覺無識的

狗,他們能辨別是非善

惡,能由錯誤中學習,也能體會「做對了」的喜樂,當然,

要在正

確的教育的輔助之下。所以,當我們說「愛的教育」的時候,並不是 說只要愛,更重要的是,還要教育;當我們說,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的時候,並不是指任他犯錯,而是要以說理、教導來取代不由分說的 懲罰!   然而,什麼是教育

?教育就是,一方面

發他心性中本來就具

有的「向上向善的本能」(也就是人性中的高貴的部分),另一方 面,要設法讓他明白事理,與世間的人事的真相。如果我們努力地如 以上所說的那樣教育他,就不必急著打罵、指責、管束了。   人之所以犯錯,只是因為對得不

並不只是針對孩子而說

的,對父母亦然;今天的父母用了許多未加思考的手段去「調教」他 的孩子,弄得一家煩躁,孩子不是畏縮不前,就是桀 說,父母是錯了,但父母之所以錯了,也是對得不

無理,不用 的緣故。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過錯,從現在開始,多 做一些對的事吧,一旦我們做了該做的事,就無需做那些不該做的事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了。 ──原載《民生報》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每月出版《人本教育札記》月刊   ‧出版「快樂新父母」親子有聲書系列   ‧出版「家裡的森林小學」有聲書系列   ‧出版「朱朱的心情小故事」有聲書系列   ‧出版「數學想想」輔助教材   ‧出版「人本教育文庫」系列叢書   ‧舉辦各式教改活動   ‧舉辦各種親子講座及討論會、演講

‧設立教育申訴專線:02-23670151#111   ‧進行「國會遊說」工作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進行教育政策研究   ‧發展人本教學法   ‧研擬教改對策

‧開辦父母、教師、青少年等成長班,及森小師培、人本教育學 程、數想師培及支點計晝義工老師培訓   ‧舉辦寒、暑假森林小學、親子營、見識營、銜接營及森林育系列 活動

‧成立森林小學   ‧設立「三重青少年基地」   ‧設立「數學想想國」   ‧推動「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社會運動

‧人即目的,不是工具──但人必須活在他的土地上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改變,要從教育開始;教育,使人成為他自己!   ‧人本,有一種「人的文化」

‧話說從頭   ‧台灣土地上的人本足跡──會務工作(1987年─2001 年)   ‧人本教育基金會足跡──組織架構   ‧經費,從

裡來?

‧走向未來?   ‧台灣與人本大事紀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1‧ATM轉帳 聯邦銀行(代號803) 帳號:10021+捐款人的手機後9碼(共14碼)

2‧郵政劃撥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帳號:13385805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作  者:史英

出  版:潑墨書房      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二五三號六樓之一      電話:(02)2365 7755      網址:http://puomo.tw      信箱:info@puomo.com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puomo.pub

總編輯:周聖心 執行編輯:魏宴紳 封面設計:小書設計製作 發行人:朱台翔 出版者: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地址:10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電話:(02)2367 0151      傳真:(02)2362 5015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013年1月 數位初版

史說新語I

潑墨書房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