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基金會《怎麼辦》試閱本

Page 1


人本教育,是教育的理想;人本教育的實現,是懷抱理想者無可 逃避的任務;人本教育基金會,是為著

一切而存在的。

然而,任何一種理想都必須深植於土地,沒有一種理想的實現可 以超越人群。我們於是吐文絲、結字網,想要在台灣的天地之間,纏 住往來不息的、行動的或心靈的同志,

就是「人本教育文庫」。

說是人本教育文庫,但其中將要或已經出版的書,卻不像聽起來 那麼地「道貌岸然」或「義正辭嚴」。我們希望呈現的,是人的感 情、人的思想、人的生命、人心的律動、人世的無盡的可能,總而言 之,就是人以及人們可以有的、本然的面貌。當我們以一個人的資 格,真正觸動了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心弦,一種以人為本的、愛與尊重 的人的教育,就成為最應該、最自然、最理所當然的事了。   很多年以後,當我們都已

行過,當

地上都已長成了充分發

展了的新的人類,也許,在某一個溫暖的家,或某一個「森林」學校 的某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散落著一本殘破的書,標記著我們今天做的 一切。

怎麼辦?

潑墨書房


古早的時候,像是孔子的時代,教育從來都不是官辦的,因而只 有某些私人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自近代以來,教育漸漸地收歸「國 營」了,當然就完全做到了普及化。   然而,隨著時日的逝去,人們不但習慣了享受免費的教育,也很 自然地把受教育當做了一種義務,好像服兵役一樣,幾乎沒有人想到 可以不受那種教育。   直到有一天,當那種普及的教育,普遍地不那麼「好受」的時 候,就發生了下面的現象:家長開始選學校,也就是越區就讀;學校 開始選學生,也就是能力分班;學校和家長合起來選老師,於是造就 了所謂的名師。

一團混亂的背後,其實有著一條明確的線索,那就

是,所有的人都想挑選,換一個角度看就是

避,但很少有人想在既

有的基礎上,努力做一番改變。   說大家不想改變是不對的,大家只是不想「做」改變罷了;想改 變,是想叫別人為他改善;不想做改變,是不想自己去做促成改變的 事。    怎麼辦?

就形成了公共政策上最大的笑話:出錢的是全體的納稅人,受 潑墨書房


苦的是所有的下一代,但造成

一切的所謂國民教育,卻還一天一天

地腐敗下去,而無人聞問!   為什麼會

?難道在一般事務上那麼「恰」的台灣人民,在

國民教育上就突然柔順起來了

裡面當然隱藏著微妙的道理。

個道理就是,教育雖然看起來不過是對付毛孩子的事,卻正因

為看起來如此「不起眼」,恰好就成了大家的盲點:人們因為看不懂 教育的問題,所以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改變它。   比如說,多數人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認為孩子是可以了解 的,所以不管三七廿一就往補習班送,以為

樣做,總算對得起他

了,再考不出好成績,就不是自己的責任了。但事實上,在一百個上 補習班的孩子當中,大約只有十個是真正有所收穫的,因為,並不是 每一個人都需要補習,補習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只 有那些很想讀書,但靠著自己的努力一直讀不懂的孩子,才也許需要 一個跟他「投緣」的補習老師,而且,恐怕也只限於某一個特殊的科 目。   多數的孩子功課跟不上,是情緒上或人格成熟度上的問題,補 習,就只能壞事,

也就是那麼多孩子去補習,但考上的還只能是那

幾個的緣故。   總的來說,我們的孩子需要一個正常的教育環境和真正的好老 師。所謂正常的教育環境,就是不但在課業上,特別是在人格發展 上,能對孩子有所 怎麼辦?

發;所謂的好老師,就是不但能把不會的孩子, 潑墨書房


在正常的教學中教會,更能讓不想唸書的孩子想要上進。   以

樣的標準看來,今天大家一窩蜂地把孩子送到明星學校的明

星班上,再加上明星的補習班,實在是緣木求魚……如果不是竭澤而 漁的話。   然而,大家在教育上的

種無知,並不只是耽誤了自己的孩子而

已,更弄壞了整個的教育風氣;不只弄壞了整個的教育風氣,更阻礙 了可能的教育改革。   像台灣目前

種國民教育,早就應該有了十分

勃的教育改革運

動才對,但一直到今天,我們才看到人本教育基金會所大聲疾呼的一 點聲音而已。多少孩子,多少家長,多少老師在 中

扎,但

扎歸

種惡質的教育環境

扎,終於還只落得一個束手無策。

本書裡,收集了發表在人本教育札記上的許多的「怎麼

辦」,每一個「怎麼辦」都是一個行動的綱領,或給家長,或給老 師,總之是給關心教育的每一個人,當我們覺得彷徨的時候,

「怎麼辦」就平平實實地告訴我們可以怎麼辦。   有的讀者會認為

些「怎麼辦」實行起來並不好辦,

有兩種可

能,其一是作者的責任,也就是說他所提供的辦法並不切實際;但也 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讀者還沒有跳出過往教育所造成的陰影,一時 無法接受

些極富創意的方法。

不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過往教育的產品,我們成功地被教育成 一種人, 怎麼辦?

種人什麼都可以做,就是不會做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什 潑墨書房


麼都可以改革,就是不能改革無法使自己成為自己的那種教育。   所以在第一章之前,我們為讀者準備了第○章,○,固然還不是 一,但是卻是一的開始。在

第○章裡,我們試著傳達一種跟現實結

合在一起的教育觀,它不是純粹的教育理論,但也不是市面上常看到 的「媽媽經」;媽媽經並不是不好,只是少了對現實問題的反省與批 判,而一旦脫離了現實,無論什麼「經」,也就只能供人唸唸罷了。   而我們希望的是行動,只有行動,才能造成真正的改革!   而我們希望的是立即的行動,只有立即的行動,才能 家的下一代,因為,下一代

怎麼辦?

救我們大

不會因為我們的猶豫不定而停止長大!

潑墨書房


怎麼辦?

潑墨書房


並不是青少年創造了他們自己的文化, 而是制式的義務教育把他們弄成一個「流行」的 溫床……。 請看史英教授對「青少年次文化」所做精闢的剖 析。   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些孩子們到底為什麼

那樣?但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回答。父母不了解兒女,老師不了解學 生,所有的人都不了解青少年,包括他們自己。   一個好的辦法是,放棄個別青少年「為什麼那樣」的問題,而專 就研究青少年做為一個整體的「行為現象」。   人們於是發現大多數的青少年,有他們自己的語言,聽他們自己 的音樂,過他們自己的日子,追求他們自己的偶像。   換言之,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文化,但

個文化,無論在時間與空

間上,都並不脫離整個社會的文化而存在,此即為「次文化」。 怎麼辦?

潑墨書房


麼一來,又產生了新的問題,那就是,青少年並不自成一個

族群,何以會形成一種次文化?以及, 關係是什麼?當然,在解決了

個次文化與社會文化之間的

些問題之後,我們還是希望能回答那

個最原始的問題:面對擁有一個次文化的年少者,我們

些「老

」怎麼辦?   下面,我們試著就

幾個方面來展開討論。

一般以為,青少年之所以形成特殊的次文化,是因為他們既非成 人,亦非兒童的緣故。兒童因為未成年,本來就無法形成任何文化; 成人,因為身心已經成熟,自然就納入了主流文化;青少年高不成, 低不就,無所

逃,正處在

時期,只好自成一群,就有了「次文

化」。   在

種看法的背後,當然還隱含著心理學上的指涉,也就是認為

青少年在心理上有著對成人世界的反 書另一

「面對青少年的

。在另一

文章裡,(參閱本

逆,怎麼辦?」)我們曾仔細地分析過

種似是而非的觀點,主要的論點是,若沒有壓制,

裡來的反抗?

有的人會以為,青少年次文化的存在,恰好提供了反 據。他們的論點是 怎麼辦?

心理的證

樣的:一種文化的形成,有一個先決的條件,那 潑墨書房


就是,形成

種文化的人群,必須「相聚」,而且與其他的人群有所

隔離,例如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是由於空間上的相聚,古代文明之 所以與今日不同,是由於時間上的隔離;但青少年,無論在時間與空 間上,都妥善地生活在我們的社會裡,何以還會有獨特的文化?可 見,他們在心理上與成人有所隔離,也就是說,青少年彼此之間在心 理上有所「相聚」。   然而,

是一種典型的唯心論:看不到具體的事實,就將原因推

給看不見的心理現象。具體的事實是,青少年確實在空間與時間兩方 面都有著獨特的相聚,而且被有效地與其他人隔離。 又與別人隔離的場所,不是別的,正是

種使彼此相聚

大多數青少年都必須進入

的,所謂的「學校」。   近代之前,人類的社會一樣有著大量的青少年,但並沒有所謂的 青少年文化,何以故?因為那時的青少年,並沒有機會大量地聚在一 起,他們分散在個別的家庭裡,從事個別的活動,也並不與成人隔 離。自從義務教育延伸到青少年階段(也就是九年國教),所有的青 少年都「上學」了,雖然各個學校的地理位置不同,並不是大家都有 形地「相聚」在一塊兒,但每一所學校在本質上卻都是一樣的,一樣 的教材,一樣的課程,一樣的活動,一樣的老師的臉孔!   青少年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那種一樣的學校裡,因此是被 隔離於社會之外!雖然學校裡有的是成人,但

些成人,並不和青少

年發生生活上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他們只是被動地被「教導」, 怎麼辦?

潑墨書房


而且無時無刻不在想盡各種方法逃避!

使得青少年自成一個族群,他們彼此太相像了,他們和其他人

(例如:祖父母、弟妹、住家周圍可能的農工商人等)相處的時間太 少了,他們是平地上的高山族。在

種狀況下,

他們自己特殊的文化,豈不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個特殊的族群形成 ?

上面所做的,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社會學的觀察,但

種結構性

的分析,卻足以使我們擺脫那些形而上學的猜想與臆測。我們認為 樣的論點,有重大的意義,它如果不是從來沒有被提出過,就是還沒 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然而,上述的論點,只說明了「青少年被義務教育聚成一個族 群,因而是產生某一種次文化的溫床」,但並沒有說明青少年次文化 形成的實際過程。要做

樣進一步的分析,我們必須關注青少年次文

化和社會主流文化之間有機的關係。   青少年雖然自成一個族群,但做為整個族群的子群,是完全「人 為地」形成的,與少數民族或社會上其他的子群不同,它沒有歷史的 或政治經濟學上的背景。所以他的次文化,雖然也像所有次文化一樣 夾雜著「自我認同」的因素,卻完全無法逃脫主流文化的制約。 怎麼辦?

潑墨書房


一般以為青少年次文化充滿了對主流文化的反 化的結果,但 反

,是反

主流文

又是一種淺薄的看法。青少年在心理上對成人社會的

性,確是來自於成人的無理壓制;但

足以形成一種反

種心理上的反

,卻並不

性的文化。

何以故?要形成一種反

性的次文化,需要蘊涵

的自覺,也就是,必須子群的成員能

次文化的子群

清楚或至少模糊地意識到自己

所受到的壓迫。比如說,在資本主義社會裡,主流文化當然是資產階 級的文化,無產者要想擁有反

性的次文化,唯一的可能便是警覺於

階級的剝削,當階級的剝削不是那麼嚴重的時候,剩下的就只是 檳

的文化罷了,看起來當然頗有點「氣勢」,但反

是談不上的。

青少年的次文化也是如此,青少年心理上當然對主流文化「不 爽」,但對主流文化的制約並無自覺。他們的「不爽」,只停留在感 性的直覺反應上,絲毫沒有進入理性的意識層面。所以,他一面嘴裡 說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在實際生活上,即使他真的 做了喜歡的事,內心深處還是知道那是「不可以」的,若其不然,為 什麼那麼多學生還留在那麼「不喜歡」的學校裡?   明白地說,青少年次文化中的反 說幾句流行語,聽幾首流行歌, 方,

性,完全是「細枝末節」的,

幾件流行衣裳,去幾個流行的地

算什麼反

?若是有一天,青少年們流行不去考聯考,而自有

一套「何處不留

」的說詞,或者前後段班的同學常常一塊兒行動,

而不理會老師的禁止,那才可以說是有了反 怎麼辦?

性的次文化了。 潑墨書房


要注意「流行」兩個字,凡是流行的,都要問是從 會流到

裡去?今天青少年之間所流行的,

裡流來的?

一樣不是來自主流文化

中最強勢力量的供給?並不是青少年愛吃麥當勞,而是唯有麥當勞的 店面以對待人的方式歡迎他們;並不是青少年愛聽小虎隊,而是小虎 隊的歌每分每秒打入他們的耳

裡,請問他們有什麼機會能聽到莫札

特?   總地來說,青少年次文化,不要說有什麼反

性,根本連一點自

主性都沒有,並不是青少年創造了他們的次文化,而是制式的義務教 育把他們弄成一個「流行」的溫床,只要有幾個人看到廣告,枯燥無 趣的校園生活就可以讓大家無聊得讓它傳遍全校,

使得資本社會唯

利是圖的成人,可以在他們之間塑造一種所謂的次文化,從而大發利 市!在從前小學畢業就各自逃命的時代裡,誰都沒有辦法憑幾幅沒人 看得懂的畫面,一下子賣掉那麼多口香糖!

有一位中學生告訴我:「有一天音樂老師放古典芭蕾舞的錄影 帶,我們班居然安安靜靜地專心看了一節課,老師大吃一驚。」 老師正是中了「流行」的毒了,

依照流行的觀點認為青少年不流行

看芭蕾,其實,對於美的事物,以至於所有人類文化偉大的結晶,我 怎麼辦?

潑墨書房


們的孩子都是有欣賞、涵詠的潛力的,問題是,我們到底給了他們什 麼?   坦白地說,學校裡是完全沒有「人文」氣息的,音樂課就叫學生 直著

子唱那幾首歌,其中有些實在難聽得很(例如什麼反共歌、勵

志歌,或某某紀念歌);美術課就叫學生畫畫,從來也不讓學生欣賞 名作;至於修養、雕塑、文字創作(作文課就別提了)、名著導讀等 些文化人必有的修養,更是連影子都沒有。   至於家庭,也好不到

裡去,每天就是看電視,再也沒有比那三

台電視更庸俗的東西。整個社會的中堅,也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都沒 有什麼「文化」了,青少年能有什麼「次文化」?   在森林小學,孩子們可以把普羅可也非夫的「彼得與狼」整整聽 上好幾個禮拜,一有空就放那卷錄音帶,其著迷的程度

對超過對任

何流行歌曲的喜愛;在我們某個同仁的家裡,國中的孩子可以把「田 園交響曲」的錄音帶聽到壞掉。不是我們的孩子被「次文化」帶走 了,而是我們自己把孩子拱手送給了那種卑俗的流行!

但話要說回來,在今天 受到高尚文化的薰陶,但 怎麼辦?

種情況下,

對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

又有什麼關係

?青少年的次文化,如我 潑墨書房


們前面所說,本來也就是一些「表面現象」,並沒有什麼了不得的真 正文化的內涵,過了

個時期孩子也就自然「回到正途」了。只要他

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誠心誠意地「接受」我們的孩子,包括 他那個萬分不得已的次文化。在

個前提下,盡可能地給他「好」一

點的教育(也就是學校那一套之外的教育),但不要強迫他接受, (再好吃的食物,硬灌下去也是有礙健康的);那麼,由於人自發的 向上向善的本能,他終能長成健全的人!

怎麼辦?

潑墨書房


是針對當前教育問題的一個研究提綱。 只有「人質」

個字眼才能確切點明教育現狀;

只有從「人質現象」的研究入手, 才能解析教育不能改革的原因,指明教育改革的 道路。   許多朋友有 我們了解

樣的意見:「你常說孩子是落在他們手中的人質,

是對教育現狀的激憤之語,但是用如此強烈的比

顯得太不厚道

,不是

?」

不錯,「人質」

個字眼,確實不太文雅,然而文雅的字眼並不

能促成「文雅」的教育;而四十年來的教育,也從來不曾「厚道」的 對待我們的子女,反倒是上自部長、局長,下至督學、家長,已經對 教育「厚道」了四十年。   是打開天窗說亮話,撕下面具說實話的時候了。「人質」是明白 的實話,並不是什麼強烈或不強烈的比   小自 怎麼辦?

冊繳費、不樂之捐,大至管教措施、教材教法,家長都有 潑墨書房


他們的意見,而且

種意見並不違反國家總動員法,甚至大多符合國

家教育政策,然而卻很少有人敢去學校表達,請問他們怕什麼?   只有「人質」

個字眼,才能確切點明教育現狀;只有「人質」

個觀念,才能從根本上說明教育供應者與教育消費者的關係;只有 從「人質現象」的研究入手,才能解析教育不能改革的原因,指明教 育改革的道路。   所以,我們必須立刻發展一套「教育環境中人質現象」的理論。   要理解「人質現象」的成因,必須對衍生此一現象的教育環境做 生態學的觀察。如同

所皆知的,任何生態環境中,最主要的就是各

個生物物種之間的相互依存機制。那麼,在教育生態環境中,

是怎

樣的一種機制

首先,在

樣的教育生態中,我們觀察到兩種生物物種,一為教

師(包含主任、校長等),一為家長。學生雖然身處其中,但並不參 與

個生態依存機制的運作。在目前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環境裡,個別

的學生雖然可以左右成人的行動,但學生作為一個整體,並無決定性 的發言權或影響力,換句話說,他們還沒有成為一個「物種」的資 格。 怎麼辦?

潑墨書房


學生是教師和家長相互依存的仲介物,雙方都沒有通過學生來實 現他們各自的「物種」需求。教師方面,為了完成其物種生命,不得 不付出心力,儘量有效「教導學生」;家長方面,為了使學生能有效 的被教導,必須儘可能使教師付出心力。就「教導學生」而言雙方的 需求是一致的;就「教師付出」而言,雙方的需求是相反的──教師 希望自己少付出,家長希望教師多付出。學生,則提供了生態環境中 雙方依存的一項「資源」(見圖一)。由於雙方有一個強烈的共同需 求,他們之間的矛盾就可以妥協而達成一個平衡:就是家長默許甚或 鼓勵教師採用體罰、補習、考試 生」

怎麼辦?

種最省力的方法,以換得「教導學

個共同需求的滿足。

潑墨書房


所以我們認為,目前的教育環境,已經是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 需的穩定系統。

怎麼辦?

潑墨書房


任何穩定系統,由於其中各種力的平衡,對於任何破壞其穩定性 的因素都自然會有一種反撲。

個反撲是系統自發性的反應,並不因

少數人的主觀願望而能改變。比如說,一個剛畢業的年輕教師進入國 中,若是採用了較活潑、較具

發性的教學,一定會受到環境的壓

力。因為新教師的新教法,必然引起學生的熱烈反應,

就減低了其

他老師「教導為主」的效度而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如果他一意孤行最 後就會被環境淘汰。所以,我們不是沒有好老師,而是好老師都已經 被迫出局,或隱姓埋名了。   另一方面,如果有

一位家長,敢於發出另一種聲音,要求另一

種教育,系統當然也會反擊。由於系統和家長的關係本來就是以其子 女為仲介的,所以

個反擊也無可避免的要落實在其子女身上。

家長會抱怨,老師為什麼不直接和家長溝通,而要在孩子面前冷言冷 語

?他

裡知道

正是整個穩定系統結構性的運作!於是,他只好

噤若寒蟬。

就是「人質現象」。

們沒有加入任何價

裡特別要指出,在以上的分析之中,我

判斷,純粹是一個理論的探討。事實上,我們已

經在相當程度上轉移了對「教師不講理」和「家長沒勇氣」的指責。

怎麼辦?

潑墨書房


‧每月出版《人本教育札記》月刊   ‧出版「快樂新父母」親子有聲書系列   ‧出版「家裡的森林小學」有聲書系列   ‧出版「朱朱的心情小故事」有聲書系列   ‧出版「數學想想」輔助教材   ‧出版「人本教育文庫」系列叢書   ‧舉辦各式教改活動   ‧舉辦各種親子講座及討論會、演講

‧設立教育申訴專線:02-23670151#111   ‧進行「國會遊說」工作

怎麼辦?

潑墨書房


‧進行教育政策研究   ‧發展人本教學法   ‧研擬教改對策

‧開辦父母、教師、青少年等成長班,及森小師培、人本教育學 程、數想師培及支點計晝義工老師培訓   ‧舉辦寒、暑假森林小學、親子營、見識營、銜接營及森林育系列 活動

‧成立森林小學   ‧設立「三重青少年基地」   ‧設立「數學想想國」   ‧推動「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社會運動

‧人即目的,不是工具──但人必須活在他的土地上 怎麼辦?

潑墨書房


‧改變,要從教育開始;教育,使人成為他自己!   ‧人本,有一種「人的文化」

‧話說從頭   ‧台灣土地上的人本足跡──會務工作(1987年─2001 年)   ‧人本教育基金會足跡──組織架構   ‧經費,從

裡來?

‧走向未來?   ‧台灣與人本大事紀

怎麼辦?

潑墨書房


1‧ATM轉帳 聯邦銀行(代號803) 帳號:10021+捐款人的手機後9碼(共14碼)

2‧郵政劃撥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帳號:13385805

怎麼辦?

潑墨書房


作  者:史英

出  版:潑墨書房      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二五三號六樓之一      電話:(02)2365 7755      網址:http://puomo.tw      信箱:info@puomo.com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puomo.pub

總編輯:周聖心 文字編輯:何淑真 美術設計:陳美幸 發行人:朱台翔 出版者: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地址:10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電話:(02)2367 0151      傳真:(02)2362 5015 怎麼辦?

潑墨書房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2013年1月 數位初版

怎麼辦?

潑墨書房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