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圖說!日本戰城的構造與歷史

Page 1

認識戰城 統制亂世的 重要潛力!

RC004

NT$ 300

一本最簡單易懂的 圖解日本史 15X21cm 288 頁 單色 定價 300 元

在戰亂時代,城是為了戰爭需要而建造的軍事設施。 探究如何建造難攻易守的城、集技術之大精粹,被稱為難攻不落的城終 於登場! 本書將帶著讀者回溯戰城的發展史,解說作為要塞城的構造如何隨著城

這不是我知道的 日本戰國史

戰不斷被改良。光是認識城的差別,就能接觸一部分的日本歷史,進而越

15X21cm 256 頁 單色 定價 250 元

來越喜歡城!

中英日對譯 漫畫圖解日本史 15X21cm 200 頁 彩色 定價 250 元

第1章

城的變遷

第2章

圍繞著城而展開的戰爭

第3章

城的構造與基礎知識

第4章

戰城的特徵

瑞昇文化 http://www.rising-books.com.tw *書籍定價以書本封底條碼為準* 購書優惠服務請洽: TEL:02-29453191 或 e-order@rising-books.com.tw

精湛圖說! 日本戰城的構造與歷史

日本歷史系列叢書

精湛圖說!

萩原さちこ

日本戰城的

Sachiko Hagiwara

構造與歷史 哪一座城是信長、秀吉、家康伺機奪取的國境要塞? 為什麼說「熊本城」是難攻不落的城呢?

萩原さちこ

劉蕙瑜 譯

1976年,東京都出生。畢業於青山學 院大學。小學二年級時被古城的魅力所 吸引。大學畢業後經歷出版社、製作公 司等,現為自由城郭作家、編輯。以寫 作為主要職業,除了參與媒體活動、演 講、導覽講座,同時擔任《城フェス》 的執行委員長。主要著作有《わくわく 城めぐり》(山と渓谷社)、《戦国大 名の城を読む》(SB新書)、《お城 へ行こう!》(岩波ジュニア新書)、 《今日から歩ける超入門 山城へGO!》 (共同著作/学研パブリッシング) 等。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城郭協會學術委 員會學術委員。 (官方網站http://46meg.jp/)


精湛圖說! 日本戰城的構造與歷史

統制亂世所具備的潛力

認識城郭

序言 …………………………………………………………………… 3

第 1 章 城的變遷………………………………………………… 9 1-1 1-2

城的起源 ∼彌生時代的環濠聚落∼ ………………… 10 飛鳥時代的古代山城 ∼朝鮮式山城與神籠石系山城∼ ……………………… 12 1-3 東北支配的柵欄、武士的方形居館 …………………… 16 1-4 山城的發展與守護所的城郭化 ………………………… 18 1-5 戰國大名的抬頭與戰國時代的山城 …………………… 20 1-6 詰城與居城的二元構造 ………………………………… 22 1-7 技術性山城的發展 ……………………………………… 24 1-8 築城技術的雙雄 ∼武田流築城術與北條流築城技術∼ ………………… 26 ❖北條氏的原創構想「障子堀」………………………… 27 1-9 近世城郭的起源………………………………………………… 28 1-10 戰國三英傑的城① 信長的城……………………………… 30 1-11 戰國三英傑的城② 秀吉的城……………………………… 36 1-12 戰國三英傑的城③ 家康的城……………………………… 41 1-13 築城高手加藤清正與藤堂高虎的城………………………… 46 ❖清正的石垣與高虎的石垣………………………………… 49 1-14 割普請與天下普請……………………………………………… 50 ❖石垣表面上的刻印…………………………………………… 51 1-15 城郭消失的事件①∼破城及一國一城令∼………………… 52 ❖一國一城令後的「伊達 48 館」…………………………… 53 1-16 城郭消失的事件②∼廢城令∼……………………………… 54 ❖陣屋與台場…………………………………………………… 55 1-17 城郭消失的事件③∼第二次世界大戰∼…………………… 56 ❖現存的十二天守……………………………………………… 58 專欄① 御城及砦跡………………………………………… 60

第 2 章 圍繞著城而展開的戰鬥………………………… 61 2-1 2-2 2-3 2-4 2-5 2-6

6

奧州合戰與防壘………………………………………………… 62 日本最早的城塞都市.鎌倉………………………………… 64 蒙古襲來與元寇防壘…………………………………………… 66 籠城戰誕生的南北朝時代……………………………………… 68 戰國大名的抬頭與籠城、攻城戰…………………………… 70 籠城戰的勝率與後援軍………………………………………… 74


2-7 2-8 2-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信長鐵砲的引進與長篠之戰………………………………… 78 信長使戰爭轉入長期化與付城的運用……………………… 82 秀吉的三大攻城戰……………………………………………… 84 各種攻城戰的方法……………………………………………… 90 ❖籠城與井口…………………………………………………… 95 秀吉向海外擴張………………………………………………… 96 預料之中的攻城戰 關原之戰……………………………… 98 ❖從城郭看小早川秀秋的背叛…………………………… 100 為戰國時代打上休止符的大坂之陣……………………… 101 江戶時代最大的內戰爆發…………………………………… 104 幕末再度成為決戰的舞台…………………………………… 106 專欄② 登石垣…………………………………………… 108

第 3 章 城的構造與基礎知識………………………… 109 3-1 3-2 3-3 3-4 3-5 3-6 3-7

城池的設計「繩張」及其種類…………………………… 從城眺望視野遼闊的理由…………………………………… 城所展現的地域性…………………………………………… 城的變遷一再上演…………………………………………… 依照地理位置衍生出來的種類 ∼山城.平山城.平城∼…………………………………… 在城的防禦上相當重要的「橫矢掛」…………………… 城郭的出入口「虎口」的種類 ∼平虎口、不對稱虎口、升形虎口∼……………………

110 114 116 122 128 130 134

7


3-8 3-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爆發激戰的地方「馬出」…………………………………… 防備主要設施、「水堀」與「空堀」……………………… 城郭不可欠缺的「土壘」…………………………………… 山城的防禦設施 ∼堀切、豎堀、橫堀、切岸∼……… 「土橋」和「木橋」…………………………………………… 近世城郭的防禦措施 ∼狹間、石落、土塀、城門∼…………………………… ❖高知城的詰門及其他裝置……………………………… 天守的裝飾與防禦巧思……………………………………… ❖曾經是日本最大的江戶城天守………………………… 因各種用途而大肆活躍的櫓……………………………… 石垣的構造與及用法………………………………………… 圍繞在城四周的防禦設施「總構」………………………… 專欄③ 天守的構成………………………………………

138 140 144 146 148 150 159 160 163 164 169 174 176

第 4 章 戰爭城的特徵……………………………………… 177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五稜郭 建於幕末的星形要塞…………………………… 會津若松城 經歷過籠城戰的東北第一座近世城郭…… 小田原城 保留中世最大總構的北條氏本城…………… 江戶城 藉由天下普請築成起死回生的大城郭………… 松本城 優美的漆黑天守為德川包圍網之一…………… 犬山城 守護濃尾國境的後堅固之城…………………… 高天神城 留下武田 vs. 德川足跡的「一城別郭」……… 山中城 以北條氏獨創的障子堀迎擊秀吉軍…………… 玄蕃尾城 在賤岳合戰中柴田勝家的本陣……………… 彥根城 展現繩張的巧妙具戰鬥樣式的美城…………… 安土城 由霸主.信長構築的近世城郭第一號………… 大坂城 座落在秀吉的城之上、德川的堅城…………… 姬路城 兼具實用與美觀的世界遺產名城……………… 竹田城 信長、秀吉、家康伺機奪取的國境要塞……… 松江城 以游擊隊為戰爭樣式的現存天守……………… 備中松山城 不斷變遷新舊攙雜的神秘古城…………… 松山城 如巨大迷宮般的驚愕繩張……………………… 熊本城 築城高手.清正構築的最強之城……………… 志布志城 活用 Shirasu 台地南九州限定的古城………

178 180 182 184 187 190 192 194 196 198 200 202 204 208 210 212 214 216 218

參考文獻……………………………………………………………… 220 索引…………………………………………………………………… 221


第1章

城的變遷 城是經年累月發展出來的建築形式。隨著 時代的不同,而有面貌及構造的差異,伴 隨著作戰方式或是領國支配結構的變動, 存在的狀態也會有所變化。在本章中,將 從古城的誕生到結束,追溯古城變化的契 機以及在該時代下所呈現的樣貌。


1

1

城的起源 ∼彌生時代的環濠聚落∼ 日本城最早的起源可追溯到彌生時代的集落(聚落)。 彌生時代的集落可分為位在丘陵頂端或者山頂等高處的高地性集 落,以及築於平地上的環濠聚落。高地性集落是在細長突出的舌狀台 地或是在山頂的一部分進行開鑿,使聚落獨立以提高防禦性,因此具 備了城概念之一的守備意識。在瀨戶內海的地區及近畿地區發現了彌 生時代前期的高地性集落。 環濠集落為代表彌生時代的大規模集落,盛行四周有壕溝圍繞,當 時的人將挖掘壕溝的土築成堤防,構成一個獨立的區域。為了抵擋外 敵的入侵,將前端有著尖銳枝椏的逆茂木,埋在下端削尖的木樁中, 並設置柵欄,可以看到城作為軍事設施的一面。 被視為是彌生時代最古老的環濠集落,位在玄界灘沿岸地區,彌生 時代早期的江辻遺跡(福岡縣粕屋町)。近畿地區彌生時代前期前半的 大開遺跡(兵庫縣神戶市)歷史久遠,從環濠內發現了竪穴式住居及貯 藏穴。 彌生時代中期的朝日遺跡(愛知縣清須市.名古屋市),在環濠集落 中防禦設施尤其發達,讓人覺得距離城的感覺很近。集落外側建有大 壕,內側築有土壘,外側以逆茂木、兩重柵欄以及參差不齊的木椿圍 繞。 彌生時代前期末以後,濃尾平野以西的各地區,相當於開始有水稻 農耕栽培的時期。因此,為了防範村落間土地及水源的爭奪,環濠集 落似乎是獨立構成。可以推測北部九州及近畿地區等地方,也在這個 階段開始建立聚落,在彌生時代中期以後開始普及。 10


町)視為古城的起源。為了保護集落不被外敵侵擾,周圍有二重、三重 的壕溝環繞,可從突出部分發現類似物見櫓(瞭望台)的掘立柱建物 跡。這個發現讓人彷彿置身於《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的邪馬台國而受 到注目,目前正在進行瞭望台及高床式住居等的復原。

吉野里 位在脊振山地一直延續到筑紫平原的台地上, 從彌生時代前期到後期的大規模環濠集落。目 前正在進行三重壕溝圍繞之巨大集落的復原工 作。

11

第1章 城的變遷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城郭協會將彌生時代後期的吉野里(佐賀縣吉野里


1

2

飛鳥時代的古代山城 ∼朝鮮式山城與神籠石系山城∼ 大和朝廷成立後,營造了天皇的住居兼處理朝政的宮城,694(持統 8)年受到中國都城制度的影響,發展出日本第一座都城──藤原京 (奈良縣橿原市)。豪族們也紛紛開始建造防禦力高的居所。 663(天智 2)年,日本與百濟聯軍於白村江之戰(中國稱白江口之 戰)敗給了唐朝與新羅的聯軍。由於大和朝廷害怕唐朝與新羅聯軍會趁 勢進攻日本,於是建造了提升太宰府(福岡縣太宰府市)防衛機能的山 城。此為古代山城。 古代山城中分成《日本書紀》、《續日本紀》有記載以及沒記載 的,前者的 11 座城被稱為朝鮮式山城,後者的 16 座城被稱為神籠石 系山城。 指導朝鮮式山城築城技術的,據說是亡於日本的百濟兵法家。首 先,在位於太宰府北方的四王寺山建造大野城,在太宰府面前建築水 城(皆為現今的福岡縣大野城市、太宰府市)、在南側的基山建造基肄 城(佐賀縣基山町、福岡縣筑紫野市)等城寨。在那之後,加強朝鮮間 的要地,從北九州沿著瀨戶內海沿岸陸續建造了對馬的金田城(長崎 縣對馬市)、讚岐的屋嶋城(香川縣高松市)、大和的高安城(奈良縣 平群町)等城寨。 朝鮮式山城是不折不扣以國防為目的古城。把設計重點放在城壁強 化,以沿著山脈地形,環繞古城周圍的巨大石垣為特徵。面積相當廣 大,構造卻非常簡單。面積廣大應該是為了提供作為大軍駐紮之用。 城壁是稱為版築土壘的土壁。此為古代的中國經常使用的工法,在 夾板中放入泥土,堆疊好幾層的泥土或瓦礫、砂子、顆粒較細的砂 12


第1章 城的變遷

古代山城是圍繞在山谷的山峰或斜面,以石壘或土壘環繞的山城。與採用朝鮮半島的築城 工法,之後登場的中世山城有著明顯區別。外周用古代的中國經常使用稱為「版築」的工 法築成的土造城牆環繞,山谷間的出入口則以石垣堆砌。

金田城 推測是在 667 年建造的朝鮮式山城。位在對馬中部淺茅灣南岸的突起部,標高 275 公尺的城 山。山頂部分有石壘堆疊,山的周圍有石垣環繞。古代山城中經常看到的水門也狀態良好地 保存下來,水門是特別的亮點。

13


1

9

近世城郭的起源 到了 16 世紀中期左右,石積及石垣在部分地區開始建造,亦被引進 城郭。追溯其發展的同時,有座無論是外觀還是概念,都與以往有著 明顯差別,前所未聞的城由織田信長所建。那就是 1576(天正 4)年 所築的安土城(滋賀縣近江八幡市)。 安土城是準備作為日本最初的天主(在安土城不是以天守,而是以天 主表示),而在城郭四周以高石垣圍繞,日本第一座整體用石垣堆砌起

28


要素,實際上安土城是日本最早正式建築的石城。現在普遍聯想到的 原型,都是從安土城誕生出來的。 安土城是一座嶄新且打破以往常識之建築技術,革命性的城。安土 城的出現成為城郭歷史上的分歧點,後來成為日本城的常識。受到安 土城的影響,把存在天守及石垣的城分類成近世城郭,在那之前的城 則分類成中世城郭,安土城成為近世城郭的第一座。 安土城的出現使得城郭不只在外觀上,就連存在意義也為之一變。織 田信長將原本只是軍事設施的城,增加作為 政治、經濟、商業中心地帶的角色,賦予生 活場所的另一面。藉著形成城下町帶動商業 的發展,城郭逐漸成為領國的中心地帶。 信長構想出來的安土城,既是政治上的展 示道具,同時也是權力的象徵。隨著安土城 的出現,城郭從戰爭用途的「具實戰性的 城」轉變成誇耀權力及財力的「具實戰性兼 象徵性的城」。新概念的城被豐臣秀吉、德 川家康所繼承,成為日本城的常識,並且擴 散到全國各地。

安土城本丸鳥瞰還原 CG(電腦繪圖) (復原:三浦正幸、概念圖製作:株式会社エス) 從西南上空俯瞰安土城本丸的還原概念圖。以複雜的構成及 機能美為特徵。安土城的構造雖然彷彿中世的山城,以天主 為中心的傳本丸為中心,將曲輪以漩渦狀排列的建築方式, 帶有近世城郭的風格。明顯成為政治中樞,同時亦成為象徵 性的城。

29

第1章 城的變遷

來的城(總石垣)。在現今,天守及石垣在城郭構成上為不可欠缺的


1

10

戰國三英傑的城① 信長的城 ◆卓越天主的誕生 就像日本的歷史少了信長便講不下去一樣,日本的城缺了信長這一 座也無法構成完整的歷史。不被既定觀念所約束,仰賴個人的思想及 卓越的行動力,開創新日本的信長,誕生出新時代的城──安土城。 日本第一座天主聳立,第一座全部採用石垣防禦的城郭(總石垣)。 興建以往只有寺院建築採用的瓦葺屋頂的礎石建物,天主的屋簷上裝 飾著金碧輝煌的鯱(龍頭魚身的護城神獸)。 安土城的天主,是全世界第一座由五重六層地下一層所組成的木造 高層建築物。設置在不等邊七角形的天主台上,為風能通到一至四層 的罕見構造。第四重承載著八角形的望樓,上面又蓋了一座四角形的 望樓,被視為是深具獨創性且近代化的建築形式。 裝飾牆壁和柱子的是金色、群青色、朱色等的鮮艷濃彩。日本首座 鋪設城專用瓦及金箔瓦,屋簷擺設金色的鯱鎮壓避邪。最後塗上超級 高級的黑漆收尾,絢爛至極,豪華精美的程度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宮 殿。 內部的裝飾也是極盡奢華。由代表桃山時代的繪師狩野永德以金碧 障壁畫(在金箔材質上以濃彩描繪襖繪及壁畫)裝飾,被視為是如夢境 般的空間。

◆從軍事城轉為展示城 信長的城的真髓,就像之前提到的,不只是視覺上的刷新,也推翻 30


繪師及新銳職人,並且史無前例地在三年如此短的期間內完成。安土 城是在自己的一個命令下便將全國首屈一指的職人招集而來,並加以 完成的頂尖藝術作品,而且也被視為能夠以驚人速度完成的證明。信 長在築城的這項行為增加了權力展示的附加價值。

五重

四重

三重

二重

一重

安土城天主復原南向立面圖 復原:佐藤大規

以金色、群青色、朱色描繪出金碧煇煌的外觀無以倫比。一到三層鋪設下見板並塗上黑漆, 四層做為三重屋頂內層。貼在各重上的金屬器具為金色,五層的屋瓦邊緣為飛龍及鯱的雕 刻,五層及六層的隅木掛有風鐸(風鈴) 。屋瓦為瓦葺,只有最上重鋪設中國樣式的瓦型。

31

第1章 城的變遷

了城本身的概念。城的興建與以往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召集最頂尖的


專欄①

御城及砦跡

所謂御城,是指分散在沖繩地方大約 350 個地點的城總稱。它不只 是戰鬥場所同時也是信仰之地,更是村內的聖域。御城的魅力在於它 是建在台地上,沿著地形描繪出平滑曲線的石垣。名為琉球石灰岩的 白色美麗石材,以質地軟易加工為其特徵。 御城是在 14 世紀中左右,由稱為按司的地方首領,為了支配地域所 築。北山、中山、南山三大勢力統一後,琉球王國誕生,首里城(沖 繩縣那霸市)成為琉球王國的都城所在地和王宮。 2000(平成 12)年「琉球王國的城以及相關遺產群」被登錄為世界 遺產。除了首里城之外,還包含中城城(沖繩縣中頭郡)、今歸仁城 (沖繩縣國頭郡)、勝連城(沖繩縣宇流麻市)、座喜味城(沖繩縣中頭 部)等五座琉球王國的城。 砦跡指的是愛奴人建造的城塞。在愛奴語中,指的是柵欄、城寨、 山城、聖地等。分布地區集中於根室、釧路、十勝、日高方面,相庫 相郢(愛奴語)被視為和人反抗之際所築,幾乎確實是在 16∼18 世紀 的營造物。與其說是軍事設施,以祭祀為目的而建造的可能性更高, 規模雖小,卻是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而築成的獨特構造。

當時的北山王居城,現今的歸仁城。除了 石垣以外,還可從御內原瞭望到眼下的海 洋。

60


第2章

圍繞著城而展開的戰鬥

作為大前提,城為軍事設施。可以說城伴 隨著領國的支配結構、主力兵器以及勢力 規模等的變化而慢慢被改良。合戰的方式 也是決定城郭型態改變的一大要因。讓我 們藉由追溯以城為舞台發生的合戰(攻城 戰)史,藉此了解城的變化。


2

1

奧州合戰與防壘 11 世紀後半被視為日本攻城戰的開始,東北地方發生以柵(城柵) 為舞台展開的攻防戰。源賴義、義家父子於 1051∼1062(永承 6∼康 平 5)年間平定地方豪族安倍賴時叛亂的前九年之役,以及源義家介入 清原氏的紛爭之中,協助藤原清衡擊敗清原家衡、武衡,此為 1083∼ 1087(永保 3∼寬治元)的後三年之役。 衣川柵(岩手縣奧州市)、廚川柵(岩手縣盛岡市)、金澤柵、沼柵 (皆為秋田縣橫手市)等成為抗爭的舞台。記載著後三年之役現存最古 老的繪卷《後三年合戰繪詞》中所描寫的金澤柵,陡斜面上圍繞著欄 列等,土橋附近設有由原木立柱構成的櫓。 平安時代合戰的舞台不是城,野戰(遭遇戰)才是主流。平安末期的 保元、平治之亂,雖然出現了類似城的角色──陣地,卻無法判定是 否能稱之為城的設施。據說是日本第一場大規模內亂,發生於 1180∼ 1185(治承 4∼元曆 2)年間展開的治承、壽永之亂也是野戰。然 而,平氏在這戰役滅亡之後,防壘首次出現在源賴朝與奧州藤原氏展 開的奧州合戰中。迎擊賴朝軍的,即是藤原軍所築的阿津賀志山防壘 (福島縣國見町)。 阿津賀志山防壘從位置信達盆地(福島盆地)北端,標高 289 公尺的 厚樫山的南傾斜面半山腰一直延伸到平野區的阿武隈川附近,築起長 度大約 4 公里的防線。二重的堀與三重的土壘的現存區域稱為二重 堀,推測這個就是《吾妻鏡》中所記載的「口五丈堀」。 所謂的防壘,指的是沿著邊境線、沿岸、山稜等築起土壘、石壘、 空堀、水堀、戰壕等的防禦設施,也稱為長壘。世界上著名的例子, 62


知。

阿津賀志山防壘

從阿津賀志山東麓到貝田狹窄 地帶與縣境的最高點,為東山 道通往平泉方面的中途點。現 在也是國道 4 號線、東北汽車 道、東北本線等交通幹線匯集 的要道。處於山地之間的地 帶,易守難攻,因此設置防壘 以阻斷東海道。據說動員人數 總計為 25 萬人,費時六個月以 上才建造完成。 (插畫參考福島縣立博物館復原推 想模型製成)

63

第2章 圍繞著城而展開的戰鬥

以中國秦朝的秦始皇為了防止其他民族侵略而建造的萬里長城廣為人


專欄②

登石垣

倭城的特徵在於幾乎所有的倭城都有構築登石垣。沿著斜面建造如 堤防般的石垣,像中國的萬里長城一樣綿延不絕。 一般來說,日本城會將山頂削平形成平坦地,圍繞著曲輪堆疊石垣 作為城壁。然而登石垣不只在頂端的平坦地,連在斜面也會堆疊石塊 作為防壁。這對於企圖攻入城內的敵人來說,在斜面做水平移動時將 受到阻礙。 倭城中最有名的登石垣,為加藤清正於 1592∼1593(文祿元∼2)年 築成的西生浦倭城(蔚山廣域市)的登石垣。西生浦倭城是由向東西 延伸的主郭以及壯觀的登石垣組合構成的城郭,主郭東端的南北兩側 面向山麓地帶前進,兩道巨大的登石垣宛如張開雙手環抱住山一樣延 伸下去。北側的登石垣像是沿著地形覆蓋住城域北側一樣,圍繞著平 坦地擴大城域。南側的登石垣則作為防範來自西側攻擊的城壁。 登石垣之後也被日本城採用,目前保存狀態良好的只剩彥根城、松 山城、洲本城等數城。

西生浦倭城的登石垣。由加藤清正築城, 讓人聯想到熊本城的設計及石垣值得一 看。作為確保港灣的核心城郭所築。

108


第3章

城的構造與基礎知識 認識城的第一步是理解基本構造及專門用 語。像是想辦法提升軍事能力、裝置等, 只要理解城的基本構造,肯定能讓鑑賞的 樂趣倍增。本章將以基本的專門用語為中 心做解說。


3

1

城池的設計「繩張」及其種類 ◆顯示區塊的曲輪、郭、丸 城內劃分成若干區塊的平坦地,稱為曲輪(又稱郭)。以本曲輪、二 曲輪、北郭、主郭等形式加以運用。近世城郭主要不是運用曲輪而是 丸。城郭的中心地帶為本丸、城主的生活起居的地方及政廳(政府機 關)為二之丸、三之丸、配置在城郭北側的北之丸、西側的西之丸就是 這樣的例子。

◆繩張就是設計、配置 繩張即城池的設計,也就是決定城的構造配置。雖說設計,並非只 是思考建築物的設計及構造。而是視目的及所扮演的角色,挑選合適 的地點,針對哪一類的地形採用何種工法施工或是否需要普請工事進 行檢討,考慮構造上的所有大小事。 理想的城應該具備防守容易進攻困難的特點。配合地形等條件配置 曲輪,為了防守作為核心區域的本丸,必須思考其他曲輪的配置。此 外,為了彌補地形上的缺點並且提升軍事能力,透過土木工事來建造 堀(➡ p. 140)或土壘(➡ p. 144),利用山川等天然地形彌補弱點。就 像住家隔間可以決定房子的舒適性一樣,城的使用性及防禦力也會被 繩張所左右。 畫出城的設計圖紙的稱為「繩張圖」,也就是城的平面圖。在城內 散步時,手上一邊拿著繩張圖,一邊摸索前人的巧妙設計,漸漸明白 做為戰爭城的實力及戰術。 110


堀底 斜面 曲輪

下面一層的曲輪

堀底 斜面

畫出城的設計平面圖紙的稱為繩張圖。以短線(稱暈滃線)繪製土壘或堀等的人工斜面, 用來表示高低、深淺、傾斜緩急。遺跡頂端以實線、斜面底端以點線繪製。 (作圖:中井均)

111

第3 章 城的構造與基礎知識

斜面

橫山城的繩張


專欄③

天守的構成

天守的構成分成複合式、連結式、連立式以及獨立式四種形式。 複合式為天守連接著付櫓或是小天守為附屬的形式。犬山城、松江 城的天守等就是這樣的例子。在出入口設置空間,應該是為了不讓敵 人順利地攻入天守內。 連結式以渡櫓連接天守與小天守的形式呈現,用兩棟類似走廊的櫓 連結一起。相當於松本城的天守。 連立式以渡櫓連接著天守及複數小天守、櫓,呈口字型包圍中庭的 形式。例如用二重的渡櫓連結三重的小天守的姬路城,以及用一重的 渡櫓連結二重櫓的松山城之天守。 獨立式呈現天守建造的形式。天守出現時,可以看到很多的獨立式 及複合式,似乎具有朝連結式及連立式複雜化的傾向。戰亂之世宣告 結束後,軍事要素變得不必要,將入口簡化的獨立式再度復活。像丸 岡城及宇和島城的天守就以獨立式的構造呈現。由於天守為木造建築 物,似乎也具有防止火災延燒的目的。

1666(寬文 6)年由宇和島伊達家 二代藩主伊達宗利所築的宇和島城 的天守。似乎是在太平之世建造而 成的天守,軍事力為零。內部構造 既沒有狹間也沒有石落。千島破風 只是裝飾用途的窗戶。

176


第4章

戰爭城的特徵

前面提到了城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同、根 據戰爭型態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以及城的 基礎知識。希望讀者能藉著這些資訊親自 造訪體驗,本章將伴隨每座城的特徵一起 介紹由衷推薦的 19 座日本古城。


4

1

建於幕末的星形要塞

五稜郭 1853(嘉永 6)年,美國佩里艦隊在浦賀登陸。於隔年簽署日美親 善條約後,正式開放箱館(函館)與下田港口,箱館奉行所成為與外國 交涉的窗口。因擔心受到來自海外的攻擊,於是將役所從箱館山的山 腳下遷移至安全的丘陵地,並以土壘包圍四方以提升防衛力的,即是 五稜郭(龜田御役所土壘)。 當時的攻擊武器,是與戰國時代的鐵砲相比,飛行距離及破壞力皆 高出許多的大砲。五稜郭是日本唯一一座防止外海艦隊的砲擊而建造 的城郭。蘭學者武田斐三郎以歐洲的城塞都市為靈感,構思的星形西 洋式城郭,在五角形的頂點部分分別設立五座稜堡,由石垣包圍四 周,再以水堀環繞的稜堡式構造。 在相當於正面的星形凹入位,與建了一座稱為半月堡的堡壘。這個 半月堡與馬出扮演著相同的角色。出入口建有不讓人從外面看進去, 稱為見隱壘的土壘。 當時建造五稜郭的目的,原本是為了減輕外國侵略的威脅,但實際 上卻成為戊辰戰爭最後的激戰之地,以悲慘的命運在歷史上留名。 1868(明治元)年,榎本武揚率領舊幕府軍固守五稜郭,隔年遭受新 政府軍的攻擊而投降,在五稜郭的激戰成為最後一戰的戊辰戰爭宣告 落幕。 2010(平成 22)年,舊箱館奉行所廳舍的復原工程完工。據說在箱 館戰爭中,太鼓櫓成為大砲瞄準的目標,遭到軍艦的砲擊。

178


第4 章 戰爭城的特徵

所謂的五稜郭,是指呈五角星狀西洋式城郭的總稱,正式名稱為箱館奉行所。包圍役所的土 壘稱為龜役所土壘。同樣是星形要塞的龍岡城(長野縣佐久市)也是稱為五稜郭的半月堡。 原本預定興建五處,因財 政困難而中途放棄,所以 只興建了一處。而在沿內 岸興建的低壘亦只有三 處。三處的虎口設有見隱 壘等,可以看到用心的程 度。

採用突出工法的石垣為罕見的遺蹟。 為了不讓敵人攀爬,在石垣頂部興建 如屋簷般向外突出的部分,現在只有 五稜郭及人吉城(熊本縣人吉市)等 才能看到。

五稜郭 所在地:北海道函館市五稜郭町 築城:1864(元治元)年 江戶幕府 交通指南:從函館市電「五稜郭公園前」站步行約 18 分鐘。

179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