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的奇觀山水
們能超越一般人而取得接觸中國文化資源的機會,而這些機會的創造則又賴安東金氏家 族長期經營而得到的對華使節管道之有效掌握。
五、金剛山旅遊與鄭 的奇觀圖繪 金昌翕的〈東遊小記〉實是他到朝鮮東部旅遊所寫的遊記,上文所提「普門庵」一 節即是此遊的第一重點金剛山中之初段景點,由此四望,眾峰林立,正是他比作《海內 奇觀》中〈黃山圖 〉( 圖 9.26 )的奇景。金剛山早負盛名,本以佛教聖地引人注目,不但 高麗王室前往禮拜,傳聞見到五萬曇無竭菩薩示現山中,元朝皇室亦曾至此行香飯僧, 可稱東亞佛教世界中的一大聖地。現存一幅魯英所製的黑漆金泥《曇無竭菩薩示現圖 》 ( 圖 9.27 、圖 9.28 , 1307 年)就被認為是這個聖地靈蹟的描繪。圖中菩薩像背後的大量奇 峰挺立,因此被視為現存最早的金剛山圖象的代表,或許也可據之推想蒙元時中國方面 千方百計要求高麗進獻金剛山圖的模樣。 44 進入十五世紀之後,佛教勢力在朝鮮發展漸 衰,非宗教性的旅遊至十五世紀末在金剛山亦漸趨主導,學者南孝溫( 1454–1492 )於
圖9.26 明 楊爾曾 《新鐫海內奇觀》之〈黃山圖〉部分 1609年錢塘楊氏夷白堂刊刻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