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目
錄
給台灣讀者的話
古倫神父
04
推薦序 一次朝聖之旅
谷寒松神父
06
顛覆傳統觀點的十誡教導
周聯華牧師
08
用21世紀的新眼光看十誡
張德謙牧師
10
邁向自由的倫理國度
鄭仰恩牧師
12
前言 開場白
1 2 3 4 5 6 7 8 9 10 結語
十誡— —通往自由的指引
14
我是上主,你的上帝
29
我以外,你不可敬拜別的神明:上帝臨在
37
不可為自己造任何偶像,不可濫用我的名: 我尊敬上帝
51
要謹守安息日為聖日:這日是神聖的
71
要孝敬父母:尊敬我的出身根源
85
不可殺人:我要活著
101
不可姦淫:我是忠實的
115
不可偷竊:我所擁有的已經足夠
133
不可作假證陷害人:我要誠實
141
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子:我的愛是純潔的
155
不可貪圖別人的家產:我會感謝
167
一個攸關自由與生命的決定
178
*本書十誡的誡命分項乃依照天主教的做法,新教是將第 2 誡分成二 條誡命,而將第 9 和 10 誡合併成一誡。 *本書聖經經文採用台灣聖經公會出版之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
給台灣讀者的話 安瑟.古倫(Anselm Grün)
這世界變得越來越多樣,但也越不可參透,因此許多人渴 慕能尋得清楚的方向以及有用的秘訣,讓自己能夠擁有成功的 人生。 上帝在西乃山曉諭摩西的十誡正是幫助人擁有成功人生, 並且與人和睦相處的指南。十誡不是人的負擔,而是人們走向 自由之路的指引;它指給我們當走的路,讓我們能按著我們的 本質生活。此外,十誡帶給我們力量,型塑個人成功的人生以 及和諧的群體生活。 上帝藉著十誡親自對我們說話,那是生命的真理,喚醒我 們的生命力,指引我們走入自由。在現今的世代中,許多話往 往流於空談,我們尤其需要充滿智慧與力量、明確與真實,能 帶領我們得著真實人生的話語。上帝在西乃山對摩西所說的這 十句話,能符合世界上所有國家、所有人的需要。這些話語能
4
給台灣讀者的話
保護我們的生命與愛,並營造出一個環境,使人們可以在其中 發展自我,並且在符合人性的基礎上與他人和諧相處。 在這全球化的世界裡,人類尤其需要共同的準則,一同過 著和諧的生活。因此我們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闡明十 誡的真義,它能規範我們在這個共同世界裡的生活,給予我們 生存的機會,並且確保我們的生活。因此我盼望本書的觀念能 引導臺灣的讀者得著自由,擁有成功的人生。
5
推薦序
一次朝聖之旅 谷寒松神父
現代人看重的常是個人在主觀上覺得自在,而比較不看重 客觀的、具約束力的準則或價值觀。因此在這個時代談上帝的 十誡,好像有點過時。但是事實上,那種看重自我滿足、主觀 的原則常將人帶入不自由的景況中,而由於人能夠明確依循能 負責、有承受力以及客觀的標準與價值,反倒能得著真實的自
由。 本書的作者古倫神父邀請讀者和他一同穿越十誡這條路, 將其做為擁有人性尊嚴的個人和團體生活的大憲章。他借用以 色列人出埃及到西乃山這段旅程為模式,引領讀者在靈修中進 行一次朝聖之旅,謹慎地接受上帝所命定的,沒有主觀或相對 性的價值觀和誡命。任何一個想要在他美麗的內心深處以及豐 富的創造力中經歷真正自由的人,遲早必須甘心樂意地順服十 誡,那是上帝為要讓人得著真正為人的福氣所賜的禮物。
6
推薦序
我誠摯地希望,不僅是基督徒讀者,每一個認真追求生命 價值的人都能從這本書看到人生明確的方向,知道如何得著真 正的自由,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此外,作者還在每條原始誡命 後面加上簡短且具當代性的副標題,充分展現了其過人的敘事 技巧;例如第四誡:「當孝敬父母」 ,作者的副標下得真是恰到 好處:「尊敬我的出身根源」;又像第七誡說「不可偷竊」 ,作 者加的副標是「我所擁有的已經足夠」 。 感謝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將通往自由的「王道」藉由這本 書重新呈現出來。 (作者為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
7
推薦序
顛覆傳統觀點的十誡教導 周聯華牧師
若不是出版社要我為《活出十誡的真自由- -通往自由人生 的路標》寫推薦序,也許我不會買一本有關「十誡」的書來看 ,因為我認為「十誡」我早已會背,也讀過一些註釋的書,不 必再讀了──還不是老生長談,總是那些材料。可是當出版社 要我寫推薦序,而且寄來還未成書的印刷稿件時,我不但要讀 ,而且要細讀;不然對不起本書的讀者。我自問不是要人,可 以不看內容就寫序,隨隨便便搪塞了事。 一開始讀的時候,很驚訝自己竟然會愛不釋卷,一口氣把 它讀完。老實說,很少有書使我發生那麼大的興趣,又不是武 俠小說,容易引人入勝,使讀者急切想知道結果如何。但是本 書卻憑著作者的經驗,充滿人性,正面又積極地介紹「十誡」 , 一點也不教條,不道貌岸然地教訓人,反而合情合理地、引用 足夠實例地說出「十誡」的價值;正因為他是一位神父,聆聽
8
推薦序
告解的經驗實在太豐富了。我每當讀完一條誡命,就想知道下 一條誡命的內容,作者要說些甚麼。 他的作品是合乎時代的,對於某些天主教不合時代的教導 ,他勇於說出自己的主張,好比離婚和計劃家庭等,對於這些 重要的社會問題,他侃侃而談,正面迎戰這些一直具有爭議性 的棘手問題,並認為這對天主教徒更加重要。 他對每一條誡命都有新的見解,全書的可讀性也就在此。 「十誡」中的「孝敬父母」 ,中文讀者一定會認為這是國人的傳 統精神,他再怎麼詮釋也不可能說得比我們的傳統更好了,但 想不到他竟以另外的角度切入,十分合乎聖經真理,既精彩又 透澈,足以補充國人之傳統。 本書正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說的,「對這個世界指引一個新 方向,使我們擁有更有人性、更加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希望 其他讀者能像我一樣地對本書發生濃厚的興趣,而且願意遵守 「十誡」 。
(作者為前台北懷恩堂牧師)
9
推薦序
用21世紀的新眼光看十誡 張德謙牧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多年來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就是希 望每個人從自己的實況處境出發,從「盼望上帝救贖者」的角 度讀聖經,從中得到上帝拯救信息的亮光。《活出十誡的真自 由》作者古倫神父藉由這本著作,提供看待十誡的新眼光,讓 我們瞭解十誡在 21 世紀的意義,做為獲得自由生命的路標。 十誡的真義不只是十條誡命而已,更包含上帝頒佈十誡前 早已開始的行動。當上帝呼召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出埃及時,他 說:「我已經看見我的子民在埃及受虐待;我已經聽見他們渴 望掙脫奴役的哀號。我知道他們的痛苦,所以下來要從埃及人 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領他們到肥沃寬廣、流奶與蜜的地方⋯ ⋯。」 (出埃及記三:7— 8)古倫神父提醒我們,上帝頒佈十 誡時的心情,是像母鷹將小鷹背在翅膀上一樣,讓他們呼吸自 由空氣,學習自己飛翔。他並且用尊榮的眼光,看待服從、守 約的子民,視他們為神聖的祭司。 是的,十誡是上帝對他的子民慈愛的行動,表達出上帝要 將他的子民從苦境中解救出來,希望他們能在自由的國度裡好 好生活,在那裡有奶與蜜湧流出來的福地,結出生命的果實。 對基督徒而言,生命最重要的是「如何以上帝為中心」 ,將 10
推薦序
上帝擺在第一位。今天我們接受十誡,也就是在宣告我們願意 對上帝用絕對忠誠的心,來回應他對我們的愛。神學家保羅田 力克曾說過一句名言:「信仰是生命終極的關懷。」意思就是 一個人生命中「最關心」的是甚麼,「最關心」的事物就會變 成人的信仰對象。基督徒必須先建立對上帝的絕對忠誠之心, 才可以說他心中確實是尊主為大,否則其種種說詞都只是藉口 罷了。上帝在十誡中,賜下明確的話語,護衛了我們的生命和 愛。讓我們因著對上帝的絕對忠誠而在他裡面找到生命的意義 和方向。 十誡幫助我們,不論做任何決策或是採取行動時,都能明 白上帝希望我們做什麼,能明白他是我們時時的幫助,而我們 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榮耀他。我們每天的生活若能常常回到上帝 的話裡,自我深刻反省,將自己歸零、順服他的旨意,並關心 週遭的人事物,我們將會發現生命會更加豐盛,恩典也越來越 多。我們若能將自己提升到這個層次,就會得到真正的自由, 不再被世界的各種人事物所奴役,也才能真正解決現今世界許 多的爭端與衝突。 願這本書的出版幫助我們以新的眼光來看十誡,親自體驗 十誡在你我生活中所帶來上帝的自由與賜福。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
11
推薦序
邁向自由的倫理國度 鄭仰恩牧師 本書再度證明古倫神父是一位卓越的神學家與信仰導師。 他以犀利的神學洞見、對不同信仰傳統的微妙理解、對現代社 會脈動和人心需求的敏銳體認,加上不流於陳腔濫調的生動論 點,重新詮釋了「十誡」這個古老的宗教傳統,讓我們認識它 豐富多元的現代意涵,令人折服。 透過他的生花妙筆,「十誡」這個看似老舊的倫理訓言驚 喜地展現創意,就像一口古井突然冒出一股清新且富生機的泉 源,不斷湧流出愉悅與更新之性靈的井水,叫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我越來越深刻地察覺到「想像力」和「另類思考」 的重要性。信仰最大的危機就是視自己所因襲的信念為理所當 然,且輕易地信以為真,絲毫不加懷疑。這種對自己的信念深 信不疑、習以為常,甚至加以絕對化的思考方式,往往是信仰 成長的最大阻礙。 讓我舉加爾文傳統最關切的「第二誡」為例說明。古倫神 父指出,這一誡是新舊教不同「十誡」版本的區分點(新教將 它又分為兩誡) ,他並以一連串既深刻又富創意的觀點,帶我們 走上一趟邁向自由倫理國度之旅,讓第二誡在現代生活中展現 新意,古倫神父真是另類神學思考的大師!例如: 12
推薦序
●
他首先訴諸猶太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的宗教傳統,強調上 帝是「超乎萬有的創造者」 ,而非「人的自我想像」 。他也以 路德的名言「讓上帝成為上帝」 (Let God be God!)來闡釋「 偶像崇拜」的危險性。
●
接著他以修道主義/神秘主義的視覺觀點強調,「看見」不 是固定的圖像,而是一種「關係」 (約翰福音) ,並主張「以 愛的語言描繪上帝的圖像」 (路加福音) 。
●
再來他警告不要把自己或他人刻板化成某種形像,因為形像 會殺人,而人需要活得自由自在。第二誡不但衛護人的自由 和尊嚴,更拒斥人類的複製。
●
論及「不可濫用上帝之名」 ,他批判任何利用上帝之名來謾罵 、威嚇、操控、脅迫,甚至發動戰爭的作為,不管這些自我 神聖化或絕對化的基要主義者或狂熱的屬靈派是出於政治、 教育、宣教,甚至是靈性協談的目的。 讀完古倫神父對十誡的新詮釋,我心裡也浮現加爾文對律
法的看法。除了叫人知罪和賞善罰惡之外,加爾文特別主張律 法最主要的「第三功用」就是指引並規範人生,讓人在自由的 倫理國度裡實踐上帝的旨意。因此,他以「十誡」為教理問答 和系統神學的重心。 我認為古倫神父這種兼具靈性內涵與入世情操的「神學新 眼光」正是現今教會最需要的信仰祕方。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學術副院長)
13
前言
十誡—通往自由的指引 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多樣化,也越來越難以看透、理解,因 此許多人渴望能有一個明確可依循的方向,希望能找到成功 人生的祕訣。而十誡正是這樣的指引,讓我們的人生走在正 確的方向。它不只指引我們應走的方向,還給予我們動力去 開拓人生,我們的內心將會比那些茫然、失去方向的人擁有 更多力量與動機,繼續往前走。失落方向的人總是在邁出一 小段路之後又回頭試試別的方向,在這樣左顧右盼的過程中 耗費太多精力;而清楚知道方向的人,也會知道力量的泉源 ,從中支取力量朝向目標前進。
十誡是今日社會穿越「價值沙漠」的寶貴路標 最近有很多公司邀請我去談關於「價值觀領導」的主題 。很明顯地,現今許多企業界人士渴望在經濟互動中,重新 重視價值觀的問題。他們感覺到,當生命失落了價值觀,也
14
前言
就喪失了生命的意義。價值觀保障了人的尊嚴,讓我們的生 命 成 為 一 個 有 價 值 的 生 命 。 英 語 或 德 語 中 的 「 價 值 」( Values,Werte),意思是我們可以汲取的泉源,給予我們力 量與健康。英語的「價值」(Value)是源自於拉丁文的「 valere」 ,就是強健有力的意思,且含有「發生作用」的意味 。一旦失去「價值」 ,世間的一切就完全沒有作用,人們將 不知道該持守些甚麼,包括人本身在內的一切事物都會失去 意義。 在今日社會渴望找到能給予生命「有效性」 、立足點、 活力、堅強和尊嚴的價值觀時,重新思考十誡的意涵的確有 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現代人一方面回溯到希臘哲學家所提 出的成功人生的基石— —正義、勇敢、節制和智慧這些所謂 的「基本道德」 ,另一方面更深入地回到歷史、回到聖經來 看這流傳已三千年的十條誡命。十誡是旅程中的寶貴路標, 幫助我們穿越今日身處的「價值沙漠」 。它也可以指示我們 正確的道路,告訴我們如何促進人類群體的和諧,以及如何 在全球化的時代,建立能夠維護人類尊嚴、持續對人類有利 的經濟社會。如果一個經濟社會只看重強者的權利,人類的
15
尊嚴必然會遭到踐踏。十誡站在弱勢者的一邊,限制了強者 或是加害者的權利,以保障弱勢者或是受害者的尊嚴。 我曾經有機會和一些人談論十誡,他們都各有不同的經 驗和體會。有的人一聽到十誡就覺得彷彿又憶起了以前在告 解室裡的一些不舒服的經歷;他們從小就學會了十誡的外顯 與內在意義,每次告解就要根據十誡和一些陳腔濫調的訓示 來檢視自己的良知。現在只要他們一想到十誡,就會自然而 然地覺得問心有愧。當他們小時候在待降節期偷吃了母親藏 起來的聖誕餅乾時,腦子裡就馬上浮現「我現在這樣做是不 是在偷東西?」 「我是不是觸犯第七條誡命了?」等疑問, 對小孩子來說,十誡變得非常可怕,有一種陰暗的感覺,讓 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隨時都要反省:「我這樣做有沒有 觸犯上帝的誡命?會不會因此受到上帝的懲罰?」 因此,十誡成了一種威脅,督促自己完全按照父母的 規定行事,而不是人生的指引了。但是我不想只用負面的角 度來看這種舊式的教育方式。那些從小就謹遵十誡教誨的人 經常是終其一生奮力持守這些誡命,將它們視為必須面對的 挑戰,從而對自己本身或對他人都帶來許多祝福。對他們而
16
前言
言,十誡激勵他們不是只想到自己、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意 識到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所負有的責任。這些誡命引導 他們走往正確的方向,即使有時候讓人覺得有恐嚇的作用, 但卻也給人有走下去的力量。所以他們經常比那些沒有從小 就接受誡命薰陶長大的人,更能夠堅持繼續往前走。因此, 我也要向那些努力持守這些誡命,而使這個世界更加人性化 的人致敬。 現在我們每天都可以從媒體上聽到和看到人類不謹守誡 命的後果。當人們對於是非善惡失去判斷力,當他們不再遵 守既定的紀律規範時,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人性。 而且,一個沒有誡命的世界必定會充滿恐懼,完全失去信任 。企業在協商談判時,也無法相信對方的真誠;動不動就動 手殺人;人們會覺得社會充滿威脅,生命沒有安全感,即使 在家裡也忐忑不安。如果謀殺和偷竊變成只是個「不會損害 名譽的過失」而已,人們就得永遠活在恐懼的陰影中。如果 婚姻不再神聖,就沒有任何家庭可以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家庭的功能開始瓦解,社會也會失去其發展基礎。 因此,我們深切期盼每個人都能遵守十誡,這樣人們才
17
能夠更自在地生活在一起。 若光只是責怪人們不能持守十誡的訓誨,並不會使這個 世界變得比較好,我也不想只透過道德勸說的方式來達到讓 人們守誡命的目的。上帝頒行誡命向以色列人民說話,聖經 記載了他所吩咐「一切的話」 (新標點和合本,出埃及記二 十:1) ,這些話護衛了耶和華要讓他的子民進入的自由。他 的話語一直都是生命的話語,是充滿愛與關注的話語,足以 成為我們人生旅途上的指引。詩篇的作者這樣禱告說:「你 的話是導引我的燈,是我人生路上的光。」 (詩篇一一九: 105)上帝在西乃山(Sinai)上對他的子民所吩咐的十條誡 命正是他所指示能夠得到成功人生的祕訣,而以色列人也一 再稱頌上帝在十誡裡所賜予他們的智慧。
這些話語是一項約定 以色列民族感受到十誡對他們而言是一種獎賞,而不是 一個重擔。在詩篇一一九篇裡,一位虔敬的詩人默想這些誡 命的智慧與良善,他禱告說:「我多麼盼望我能忠誠遵守你 的律令!我若重視你所有的誡命,我就不至於蒙羞。」 (詩
18
前言
篇一一九:5 以下) 當初以色列人民身處曠野,他們經歷上帝將他們從埃及 這個為奴之地帶領出來,不應該又再次成為其他內在或外在 專制統治的奴隸。上帝這些話語是要幫助這個民族更有能力 邁向自由的人生,因此,這十條誡命事實上是上帝用十句話 告訴我們,如何從桎梏中解放出來的自由之語。而且這些話 語是一項約定,如果我們準備好與上帝連結、信靠他,他就 會賜給我們自由,帶領我們從為奴之地出來,進入自由的國 度。出埃及記接著記載:「摩西在上主那裡停留四十晝夜, 不吃不喝。他把這約的話,十條誡命,寫在兩塊石版上。」 (出埃及記三十四:28) 對於以色列民族來說,上帝與他們所立的這個約是上帝 醫治與拯救行動的一部份,他與這個民族連結在一起。上帝 是信實的,他會遵守自己的承諾,同樣地,人民也必須遵守 與上帝的約定,在此情況下,這個民族的發展就會很順利。 然而,先知卻不斷地提出控訴,因為以色列人經常破壞這個 約定,違反這些誡命。而所有災禍的根源就在於他們沒有謹 守這個約定。
19
這十句話是深刻經歷到神帶領的一種回應 這十句話並不是單純只是出於理智的考量,而是深刻經 歷到神帶領的一種回應。出埃及記描寫了摩西四十晝夜與上 帝在一起,並記下了這十句話的經歷,「摩西帶著十誡的法 版從西奈山下來的時候,臉上發光,因為他跟上主說過話; 但他自己不知道。」(出埃及記三十四:29)保羅在新約哥 林多後書裡引用了這段經文,他認為舊約時代上帝的僕人摩 西在當時臉上都已發出這樣的光輝了,新約的僕人豈不更加 榮耀呢?而且他認為摩西用來蒙住臉的帕子象徵蒙住這十句 話的面紗,很多人誤解了它們真正的意涵。他們只看到了這 些話字面上的意思,而忽略了從這些話中所散發出來的上帝 榮耀。 從耶穌基督身上我們才能理解到,上帝藉著這十句話所 應允給我們的賞賜:「甚至在今天,他們每逢誦讀摩西法律 ,那帕子還蒙著他們的心。但是,正如聖經所說的:『當摩 西轉向主的時候,他臉上的帕子就被挪掉了。』這裡所說的 『主』就是聖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有自由。」 (哥林多 後書三:15 —17)
20
前言
保羅知道這些話要引領我們得到自由,與耶穌基督的相 遇讓使徒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但未曾經歷過上帝和耶穌基督 的人、未能領悟上帝在他的話語中所帶來的醫治與解放的人 ,是很難遵守這些誡命的;他們覺得那是重擔,而不是邁向 自由的途徑。要有這樣的認識需要經歷過上帝,而這個過程 也一直都是一種經歷真自由的過程,在這之後,我們才能理 解到這些誡命捍衛了自由,它們指引著我們進入真正的自由 。 但我們不能誤解保羅的意思,以為到現在所有的以色列 人對這些話都還是理解錯誤。保羅其實只是反對像當時他所 看到的一些猶太人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許多基督徒,用狹隘 的觀點來解讀這些話而已。「Torah」 (希伯來文「律法」的 意思)這個字對以色列人來說,並不只是狹隘的法律與誡命 的意思;「Torah」指的是良善的神所給予的指示、指引, 他不希望人類在人生的叢林中迷失方向。「Torah」指的是 老師給學生、師傅給學徒或是母親給孩子的指導,而指導的 意義是要讓我們擁有成功的人生。因此,馬丁.布伯( Martin Buber)在翻譯聖經時,將聖經的前五卷書稱為「五
21
本指示之書」 。「Torah」意味著路標、指引,告訴我們哪一 條路才能達到目標,哪一條路對我們而言是最好的,讓我們 的人生得以完全。但這樣的指示必須一代一代繼續流傳下去 。 當時父母親有責任教導孩子這些誡命。上帝在申命記要 求以色列民族說:「今天我向你們頒布的誡命,你們要放在 心裡,殷勤教導你們的兒女。無論在家或出外,休息或工作 ,都要不斷地溫習這誡命。你們要把這誡命繫在手上,戴在 額上,寫在家裡的門框和大門上。」 (申命記六:6 — 9) 兒女們會問父母這些誡命的意義何在,這時候做父母的 就該回答:「我們曾經在埃及做埃及王的奴隸,但是上主以 大能解救了我們。我們親眼看到他在埃及人中間,在埃及王 和他所有臣僕面前,行了神蹟奇事。他照著他對我們祖先許 下的諾言,救我們離開埃及,領我們到這裡,把這塊土地賜 給我們。後來,上主— —我們的上帝命令我們遵行這一切法 律,敬畏他。如果我們聽從,他就時常保佑我們,使我們興 盛。」 (申命記六:21—24) 遵守誡命是對上帝拯救行動的回應,這樣的回應讓整個
22
前言
民族團結在一起,使得這個民族得以興盛。當父母親在跟孩 子談上帝的誡命時,是把它視為主要的教導核心,而不只是 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因為這個民族真的是上帝的選民,未來 仍會受到上帝的賜福。
只有愛才能讓這些誡命充滿生命力 相對於誡命在猶太傳統的積極性意義,在耶穌時代,人 們將這些誡命不斷膨脹擴張,變成了 248 條誡命和 365 條禁 令,不再只是原先的十條誡命而已,且每一條都受到猶太教 經學師的重視。這些誡命和禁令規範了生活中的所有細節。 對法利賽人而言,這完全是將誡命應用到具體生活中的一種 嘗試,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這些誡命卻成了負擔,而且後來 變得只是講究條文形式,完全失卻了原來的意義。 耶穌並沒有將十誡細分為很多繁瑣的律令,而是將它縮 減為只有愛的誡命,並且一再強調這條愛的誡命。他了解這 些誡命所牽涉到的是:我們是否愛上帝、愛別人和愛我們自 己?還有,生命真正的根基是愛嗎?還是怨恨和爭論、嫉妒 和暴力呢?如果沒有愛,這些誡命是空洞的,而且到最後人
23
們就完全不想去遵守這些誡命了。只有愛才能讓這些誡命充 滿生命力,這是耶穌對誡命新的闡釋,也賦予它一個非常明 確的思考方向。因此,我也會不斷地用耶穌的觀點來說明十 誡。 在解釋十誡每一條個別條文時,我會先追溯它原來的含 意,再試著去理解它對我現在的實際生活有什麼意義。這些 律令並不只是針對我怎樣回應上帝或怎樣對待他人的問題而 已,它們同時也說明了我應該如何對待我自己。它們就像鏡 子,從中反映出我自己和我內在的狀況;我可以看出我是不 是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還是走偏了,而且還能認識到我的 情況如何,是自主地活著還是渾渾噩噩地活,是自在地活著 還是又被新的事物捆綁住了。 因此,這就不只是遵守誡命的問題而已,我還要深入去 思考這些誡命。在我靜思默想這十條誡命時,「上帝到底是 誰」和「我自己是誰」的答案就越來越清晰可辨。在這個過 程中,我認識到這些誡命裡所蘊含的上帝智慧,以及幫助我 們人類獲得真實生命的途徑。
24
前言
十誡是最符合心靈深處尊嚴的信念 荷蘭的出版社朋友曾希望我寫一本有關十誡的書。他們 覺得,這個古老的主題在今天卻是最具現代性的。這些朋友 們提出在荷蘭播出的一部電視影集,這部影集試著不將誡命 描述成禁令,而是積極正面地表達出自身言行舉止的意涵。 這些指示並不是禁令,而是生活的指引,它們的表達方式總 是跟人的行為方式有關,這些行為方式其實早就在我們裡面 ,只是經常被忽略了。它們是人們獲致成功人生的承諾。 天主教廣播公司(KRO, Katholieke Radio Omroep— Catholic Broadcasting Company)在重新詮釋十誡的意義時, 試圖將之轉化到個人層面,將它們理解為人們自願據此生活 的準則,而不是外力強加的律令。它們是源自人們內心,且 最符合心靈深處尊嚴的信念。 荷蘭這齣影集所秉持的是:十誡是成功人生的承諾。我 將這個觀點與十誡的傳統表達方式對照之下發現,指示( Weisung) 與 承 諾 ( Zusage), 誡 命 ( Gebot) 與 提 供 ( Angebot)之間看起來有一些意義上的矛盾,這從德語裡可 以看得出來。「Gebot」這個字原本來自提供、給予、遞給
25
、頒佈的意思,還與「bheudh」這個字根有關聯,「bheudh」 有「甦醒、神采奕奕」的意思。「Buddha」— —守望者,這 個字也源自同一字根。所以,誡命是上帝所賜予的,是上帝 所提供的,要指示我們如何獲得成功的人生,但只有那些警 醒的人、那些與神相遇的人才能了解這個道理。 反過來看也一樣;這些誡命開啟了那些警醒、遵守誡命 者的眼睛,看到成功人生的奧祕。另外一個德文字「Gesetz」 (法律)是出自「setzen」(安放、確定)、「festsetzen」(確 定、規定) 。這個字背後所潛藏的圖像跟一個好的座位(Sitz) 有關。如果我把週遭的事物安置妥當,如果圍牆、階梯和椅 子都安置在正確的位置,我便能坐得安穩。我們稱一位內心 平靜的人為一個穩重(gesetzt)的人。所以法律是要幫助我 們找到正確的位子,使我們的內心平靜下來,且週遭所有事 物都能各就其位,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過得好。 在德國,我們對於「誡命」和「法律」的關係已經混淆 不清了。政府頒佈了許多吹毛求疵的法律,而且普魯士的傳 統是「法律就是法律」 ,法律要求絕對的服從。此外,第三 帝國濫用服從,導致我們現在也已經對法律興致缺缺了。
26
前言
相反地,猶太人在舊約裡稱頌上帝賜給他們這麼有智慧 的法律;詩人在詩篇十九篇就唱出了對上帝法律的頌讚:「 上主的法律完備,使人的生命更新;上主的命令可靠,使愚 蠢人得智慧。上主的法則公正,使順從的人喜樂;上主的訓 誨透徹,使人的心眼明亮。」 (詩篇十九:7 以下) 上帝的誡命對人類而言絕不是負擔,而是可以使人喜悅 、可以振奮人心的。它們能夠照亮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到 真實的世界。只有從這個角度來看,才能瞭解十誡的真正意 義。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擁有成功的人生,並保護上帝賜給每 個人的自由。它們是我們內心喜樂、平安、智慧與洞察力的 泉源。
27
28
開場白 我是上主,你的上帝 「他並不只是以一個偉大的拯救者的形像出現,他 還是一個充滿母性溫柔的上帝;就像一隻母鷹將牠 還不會飛的孩子背著,飛到空中,讓他們呼吸自由 的空氣,學習自己飛翔。他就像一個母親照顧她的 孩子一樣,是一個關心人的上帝,他要用十誡繼續 如父母般地照顧他的子民。這些誡命彷彿就像老鷹 的翅膀,上帝藉著它們不斷地帶領我們從奴役之地 走出來,進入自由的國度。」
在 我們進入正題仔細討論十誡之前,必須先來看它流傳至 今的歷史關連。根據出埃及記的記載,上帝自己用「我是上 主— —你的上帝;我曾經領你從被奴役之地埃及出來。」 (出 埃及記二十:2)這句話作為這些誡命的開場白。上帝提醒 以色列民族,他是如何帶領他們出埃及的,他不是那種想要 奴役他們的神。在過去的日子裡,他對他們那麼好,對以色 列人而言,他真的就像他向摩西所啟示的,是耶和華,是創 始成終的主宰,是與他們同在的上帝。(出埃及記三:14) 他是看到他們的困境,並憐憫他們的上帝。他在荊棘中 向摩西顯現說:「我已經看見我的子民在埃及受虐待;我已 經聽到他們渴望掙脫奴役的哀號。我知道他們的痛苦,所以 我下來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領他們到肥沃寬廣 、流奶與蜜的地方⋯⋯」 (出埃及記三:7 以下) 當上帝將十誡做為「指示」賜給他們時,這個作法與他 對這個民族的拯救行動是一致的;他的話語是出自於對他們 的憐憫。他想要將他們從逼迫壓榨他們服苦役的工頭手中解 救出來,這十句話表達了他對他們的擔心,希望他們能在自 由的國度裡好好生活,真的有奶與蜜湧流出來,結出生命的
30
開場白
我是上主, 你的上帝
果實。 當摩西上山去朝見上帝時,耶和華的開場白是:「你們 已經看見了我— —上主怎樣對付埃及人。我背著你們,正像 母鷹把小鷹背在翅膀上,把你們帶到這裡歸我自己。如果你 們服從我,守我的約,你們就是我的子民。全世界都屬於我 ,但只有你們是我的選民,是神聖的國民,是事奉我的祭司 。」 (出埃及記十九:4 — 6)後來才做了這十項指示。
十誡是源自於上帝對他子民的關懷 當我默想十誡的這個開場白時,有兩點特別觸動我的心 。上帝溫柔地跟以色列民族說話,他像母鷹將小鷹背在翅膀 上一樣,將他們帶到他的身邊。他並不只是以一個偉大的拯 救者的形像出現,他還是一個充滿母性溫柔的上帝;就像一 隻母鷹將牠還不會飛的孩子背著,飛到空中,讓他們呼吸自 由的空氣,學習自己飛翔。他就像一個母親照顧她的孩子一 樣,是一個關心人的上帝,他要用十誡繼續如父母般地照顧 他的子民。這些誡命彷彿就像老鷹的翅膀,上帝藉著它們不 斷地帶領我們從奴役之地走出來,進入自由的國度。
31
十誡也是經歷上帝同在的途徑。以色列人在十誡裡經歷 了上帝與他們同在,所以詩人禱告說:「求你開我的眼睛, 使我看出你法律中奧妙的真理。我在世上不過是客旅;求你 別向我隱藏你的誡命。為了朝夕渴慕你的律例,我的心焦灼 難忍。」 (詩篇一一九:18 — 20)渴慕上帝的同在同時也是 對他誡命的渴慕,這些誡命是上帝向他的子民所指示的,他 要藉著這些誡命讓他們看到他美好的旨意。 我在默想這段開場白所得到的第二個感動是,當他的子 民聽從他的話去行的時候,他所賜予他們的「獎賞」 。他稱 他們為他特別的選民,是他特別喜愛的。而且他讓他們成為 他聖潔的國民,成為祭司的國度。這個民族是分別為聖的, 是屬於上帝的,並且分享了他的聖潔。他將他們從這個世界 中分別出來,使他們不受這個世界的轄制。他們不是單用戰 鬥與權力來終結這個世界的暴力攻擊,而是他們就在上帝特 別的保護之下。他們是祭司的國度,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祭 司,是上帝跟人之間的橋樑。跟其他民族不一樣的是,他們 承擔著祭司的任務。藉由持守誡命,他們得以在這個世界發 揮醫治與聖潔的效用。祭司是聖潔的捍衛者,而聖潔總是具
32
開場白
我是上主, 你的上帝
有醫治的力量。 以色列民族透過遵守誡命的方式,護衛了人類內在聖潔 的一面,這對人類是很有益處的,使人們的心靈得到醫治, 得以完全,保守人們免於內在與外在矛盾的傷害。這個民族 透過遵守誡命,過聖潔的生活,對整個世界發揮了祭司工作 的影響力。彼得前書也引用了這句話:「但是,你們是蒙揀 選的種族,是王家的祭司,聖潔的國度,上帝的子民。上帝 選召你們離開黑暗,進入他輝煌的光明,來宣揚他奇妙的作 為。」 (彼得前書二:9) 我們基督徒所應宣揚的奇妙作為,是透過耶穌基督的死 與復活所帶來的救贖。而他一再給我們指示,幫助我們獲得 成功的人生,也是上帝奇妙的作為。 在我看來,這個開場白意味著一件事:十誡是源自於上 帝對他子民的關懷。上帝要幫助他們在應許之地仍能保有自 由。這些誡命的意義在於,這個民族能夠與他們的上帝一起 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享用他們的財產,不用被奴役做苦工。
33
持守誡命會對這世界產生醫治作用 此外,十誡並不是訴諸仁義道德,而是在誡命中發現自 由之路,並樂於與別人分享、感染別人,活出自由的美好。 以色列是祭司的民族,我們基督徒也一樣。雖然這個世界完 全是依照另一種標準行事,但如果我們在這個世界裡依然持 守這些誡命,將會對整個世界產生醫治的作用。所以我們無 須過於注意別人是否不守誡命,為他們描繪出世界末日的景 況,而應該將這些指示當成上帝告訴我們如何通往自由人生 的指南,並且照著去行,讓人們能感覺到:這樣做應該可以 獲得自由和成功的人生;這樣做也可以維護人性的尊嚴,而 且各民族之間和人與人之間和平共處也是可能的。如果有一 小群人遵守十誡,那麼,這對所有的民族來說是一種祭司的 作為,是其他人的表率,將會改變整個世界。如果這世界的 某一處變得更光亮,整個世界就會有一些轉變。如果有人不 遵守誡命,不要為他套上道德的枷鎖,或是一味地描繪世界 末日的景況,而應該相信一種新行為所會產生的感染作用。 而且我們要能擁有持守誡命的喜悅,才能喚醒別人也樂於去 過守誡命的生活。
34
開場白
我是上主, 你的上帝
愛是所有誡命的總結 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透過耶穌基督的眼光來看十誡。 耶穌在山上寶訓中一再提到十誡以及猶太經學士對十誡的解 釋,他自己本身也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詮釋這些誡命。他並 沒有廢除這十條誡命,而是將之總括為愛的誡命;這並不是 要用愛來取代這些誡命,而是用愛來充滿它。「不要以為我 來的目的是要廢除摩西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我不是來廢除 ,而是來成全它們的真義。」(馬太福音五:17)耶穌視十 誡為人類生活的基礎,但他希望能指明蘊藏其中最深刻的意 義及豐富的生命。 馬太將耶穌描述為一位新的律法師;耶穌有五場演說涉 及到摩西五經,尤其在山上寶訓中對上帝的誡命有新的詮釋 方式。就像摩西在山上接受了上帝的誡命一樣,耶穌也在山 上宣揚了新的律法,那是一種新的方式,出於信靠上帝而活 。不過,他的誡命事實上是在各各他發佈出來的,因為他在 這座山上為了我們人類獻上生命,也向我們顯明他自己如何 遵守他所說的話,因為他堅持不採取暴力行動,甚至還愛他 的敵人。他的愛在十字架上得以完全,在那裡可以看出,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