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老年心生活--散發智慧馨香的年歲足跡

Page 1


散發智慧馨香的年歲足跡

1


人生不一定在年輕茂盛時才是高峰。 在邁入遲暮之年, 亦然保有著生動、優雅的落花姿態, 經過浸淫人生起落後, 帶著令人難忘的身影,邁入韻味繚繞的晚年, 留下永難磨滅的絕美意境。 譯者感言.攝影/吳信如

目 錄 給台灣讀者的話

放下權力

091

放下自我

094

結出豐盛的果實

098

一起變老

112

推薦序 找出自己的擁抱老年之路

杜樂仁

6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周聯華

8

邁向人生勝境的藝術

陳啟峰

10

擁抱老年的心靈藝術

彭志鴻

12

引 言 擁抱老年的生命操練

1章 第2章 第

2

4

3章

老年的意義

14

40

與過去和好

52

接受自己的限度

57

學習面對孤獨

60

放手

68

4章 第5章 第6章 第

24

接受自己的存在

放下財產

78

放下健康

81

放下人際關係

84

放下「性愛」

88

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

老年人的美德

128

自在

131

忍耐

135

溫和

139

自由

143

感恩

146

150

面對恐懼與憂鬱

152

沈默之路

166

超越自己

180

面對死亡的操練

結語 這樣,人要因你蒙福

196

214

附註:本書聖經經文採用《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3


給台灣讀者的話

給台灣讀者的話

多老年人會有財務方面的不安全感,或必須依靠子女的幫助 來生活,這造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壓力。所以,我期待這本書 能夠鼓勵台灣的老年朋友,在年老時重新發現自己的尊嚴, 並且體驗到,他們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祝福。如 果,老年人可以用美好的方式變老,如果他們在年老的時候

親愛的台灣讀者! 每個文化都會發展出自

瞭解人類的智慧及對上帝的依靠,那麼,他們就能夠成為社 會的祝福。

己的一套藝術,讓我們可以

而這些年老時的智慧最終也包括了如何將死亡整合進自

用美好的方式慢慢變老。而

己的生命裡。我們基督徒相信,死亡就是深深地躺進上帝的

今天每個社會也都必須創造

慈愛裡。這樣的信仰讓我們能夠戰勝對死亡的恐懼,滿懷信

出一種合適的氛圍,讓人們

心地邁向死亡的路程,並將死亡視為滿足我們內心最深的渴

可以安然接受自己的老年,

望。在面對死亡的時刻,慈愛的上帝正在等待著我們,那些

並讓老年人可以將他們的智慧貢獻給社會。我很高興,在

先我們而去、已經在上帝護佑中的親友也在等待著我們。

2008年一月時,可以藉由到台灣的訪問和演講,認識台灣文 化,親身體驗到台灣人的友善和誠摯。

親愛的台灣讀者,我希望藉由這本書帶給大家希望和鼓 勵,幫助大家邁向整全的人生旅途以及自己的信仰之路,並且

這本《擁抱老年心生活》我一開始主要是為那些我所認

發現自己的老年價值,無懼地朝向永恆的目標前進:也就是上

識的人寫的。但是,我實在非常驚訝,這些生命的基本問

帝無止盡、不可測度的愛。這愛不但現在環繞著我們,在我們

題,在所有民族和文化中都是類似的。在我跟台灣朋友的對

過世的時候,也不會對我們鬆手,上帝的慈愛是我們永遠的

話中,我也發現,我們很容易互相瞭解,我們在很多方面的

家,上帝本身就是愛,他一直扶持、擁抱著我們。

想法大同小異,但又可以藉由個人的想法讓彼此的生命結出 豐盛的果實。 我衷心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台灣讀者,以喜樂、美好的 方式經歷自己變老的過程。台灣的社會條件和德國不同,許

4

5


推薦序 找出自己的擁抱老年之路

找出自己的擁抱老年之路

有競爭力,不值得公司繼續培植或訓練,因此不願雇用年近 五十的你。企業已經把你貼上標籤,你開始被排擠,很可能 就會失去整個事業生涯。如果你的自我形像只依賴你的事業

杜樂仁

成就,這些變化是出乎你意料之外的,你本以為等你搭捷運 可以半價搭乘時,你才進入老年,但是如今你就得要提早面

我很樂意也很榮幸接受「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的邀請,

對老年問題。

撰寫這篇推薦序言。2008年一月本書作者古倫神父到台灣演

這本古倫神父的書,源自於天主教會內本篤修會的傳統

講時,我們有機會與這位聖本篤修會的神父見面,聖本篤修

與智慧,但並非只寫給神職人員或基督徒。即便是其他宗教

會乃是歐洲最早的修會。雖然聖本篤修會強調的祈禱與靜

信仰的人,也可以從本書獲益良多。我期待各位認真閱讀這

觀生活,有些與世隔絕的意味,但是,古倫神父所寫的書卻

本書,並幫助我們從個人不同的靈修與信仰傳統中,找到變

非常適用於處理現代家庭生活、生命價值與靈修生活的各個

老藝術的泉源和力量,讓我們帶著微笑進入老年,活得更健

面向,換句話說,也就是如何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與多元

康、更有智慧。我相信讀者必定可以藉此從自己的文化傳承

社會中活出基督宗教的信仰。而最新的這本《擁抱老年心生

中,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擁抱老年之路。

活》更是優美深入地探討了擁抱老年的藝術,這個主題實在

我還是覺得寫這篇推薦序受之有愧,因為我知道我自己

是現代社會的另一個挑戰!在修道院的大家庭中,或像在華

也必須及早開始操練擁抱老年的心靈藝術:溫柔、耐心、

人的家庭裡,老人與年輕人都是住在一起的,無論在修道團

愛、自由與感恩等等。但我也很高興,在我自己的修會、家

體中,或在一般家庭裡,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兄弟姊妹,而

族、朋友中,有許多進入老年的長者,他們都是活出這種智

這個事實正是天主的祝福。

慧生命的典範,成為我們周遭眾人的祝福。

西方社會比較喜歡年輕人活力充沛、積極進取、勇敢大 膽的形像。亞洲社會則會賦予銀髮族更美好的形像:和藹可

(作者為耕莘文教院院長、人籟論辨月刊發行人、天主教耶穌會會士)

親、愉快溫柔以及充滿智慧。 如果你在四十或五十歲時失業,那麼,中年失業的你可 能突然得面對一個事實:企業因為考慮到年紀大的人比較沒

6

7


推薦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是多麼殘酷,有多少人會不感到「壯志未酬」?有多少人悔 不當初?多少人活在「假如我當初沒有失掉這個機會⋯⋯」 與「假如我當年把握住那個機緣⋯⋯」的歎息裡。假如、假

周聯華

如,一回想起當年,就可以有千百個假如,如果這些假如都 成為事實,今天又會成為怎樣的人呢?大多數人不可能知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作為一個

道。夢境總是美的;而沒有得到的東西,永遠都是最好的。

老年人,多麼希望活在那個年代,大家把你當作「寶貝」。

怪不得王爾德(Oscar Wild)的《第二夢》成為經典之作了。

為古倫神父的《擁抱老年心生活》寫推薦序不難,因為

古倫神父希望我們老年人要「放手」,然而我們就是放

他在「給台灣讀者的話」中把他的主題和企圖說得很清楚。

不下。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曾經在許多張病床旁邊,陪著家

他來過台灣,也知道「台灣的社會條件和德國不同」。他希

屬為許多病人送終。這些臨終的人,千篇一律地就是「放不

望他的著作能「鼓勵台灣的老年朋友,在老年時重新發現自

下」,他們氣若游絲的叮嚀,在外人看來似乎都是些微不足

己的尊嚴,並且體驗到他們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祝

道的小事,但是對他們而言一定是大事,否則為什麼有人在

福。」更何況我自己就是一個老年人,貨真價實、望九之年

壽終正寢時,還「口眼不閉」呢?

的老人。 這一代的華系老人還有他特殊的悲哀,其或多或少還憧

每一個人必然要抵達的最後終點站,無論年幼的、年長的,

憬著《紅樓夢》中賈母的權威和地位,但是卻也知道,現代

男的、女的,都得經過的階段,哪怕是剛出生的嬰兒也可能

老人實際上僅如紐約中央公園中,坐在板凳上晒太陽的銀髮

夭折,甚至連第一口奶還沒有吃,就斷氣。我們豈能不對

族,常被別人當成是消耗社會資本的廢物。我們多麼希望像

「死」刮目相看嗎?

本書中所介紹吃人族中的那位老祖父,能辨別木料的頭尾,

既然死是逃不過的難關,既然我們是基督徒,就得依靠

使房屋得以建造。可惜在這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我們這群

上帝;深知上帝才是我們最終的居所,所以,就不要臨渴掘

老年人早就被淘汰了。也正因為如此,古倫神父的大作彌足

井,還是應該早早皈依,早得安慰,早得賜福。

珍貴。 他教我們老年人怎樣接受現實。對老年人而言,現實

8

最重要的是古倫神父教我們老年人怎樣面對死亡。這是

(作者為前台北懷恩堂牧師)

9


推薦序 邁向人生勝境的藝術

邁向人生勝境的藝術

禮」,使重擔卸下,活得自在,成為「喜星」──活在當 下,活出喜樂,也使別人因他喜樂。 古倫神父更提到老人可以結出豐盛的果子,也在各種人

陳啟峰

際網絡中一起更新成長(變老),尤其在支持網絡中、家庭 中、隔代關係中老人美德的建立培養。這樣可以使老人成為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了。老人相關學科已成為顯學, 有關著作如雨後春筍,但教會相關的著作卻不多。老人照

「福星」,使許多人因老人蒙福: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成為 平安使者、成為團體的聆聽者與支持網絡。

護、老人安養、老人社會網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成為

本書教導老人面對心理、心靈的消極面:恐懼及憂慮。

經濟產業的大區塊。曾流行過一陣子的《生死學》及安寧照

令人驚訝的是,古倫神父從這些負向情緒,這些啃噬人心靈

顧,也與老人息息相關;如今家庭暴力問題也包含老人受

的悲情,看出其積極意義,並且藉靈性操練與之共存;另一

虐,以往老人受尊重、掌權的情況似乎快成為昨日黃花;而

個面對孤單與死亡,他以沈默之路面對,並且善用生活的節

台灣主要的媒體仍然追求年輕、崇拜年輕,抗拒老化,也排

奏與儀式,藉每日的靈修,安然迎向死亡,享受善終之福,

斥老人,老人似乎成為問題的製造者。然而每一個人都要變

沒有哀怨、牽掛,也不連累他人。使老人成為「壽星」,使

老,這是我們必修的課程,也是一門藝術。

許多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永生的盼望與善終的福樂。

古倫神父這本《擁抱老年心生活》是整合聖經、禮儀、

願本書成為老人靈修、默想、自我提升的好書;也是欣

靈修、心理、社會、神學的著作,而信如生花妙筆的翻譯,

賞黃昏晚霞、東日寧靜的藝術書;值得推薦給各教會的「松

精緻的標題,令人嘆為觀止。這本是如同燦爛光輝的多面鑽

年大學」、「福壽團契」(或稱樂齡團契、迦勒團契、嵩齡

石,把老人生命精彩的多面向完整呈現。

會),作為小組研讀、討論、分享的好書。或各社區大學的

古倫神父提到如何活出自信的銀髮族,以新約四老為典 範;老人如何接受自己的存在,以詩篇禱文為例,接納自己

長者閱讀之用。也是每位青壯年理解老人,預備自己步入人 生的勝境,善友於老人的好書。

不可改變的事實(與過去和好,允許感受痛苦);也接納自 己的限度,使自己能隨緣自在、怡然自得。他論到放手的

(作者為衛理公會牧師、東吳大學校牧、防暴聯盟、教會合作協會監事)

藝術,以點交的方式一一割捨交託上主,這是另類的「奉獻

10

11


推薦序 擁抱老年的心靈藝術

擁抱老年的心靈藝術

的書名暫訂為「變老的藝術」,單對這個書名,就引起我極 大的興趣──老,不就是那麼老態龍鍾、甚至食古不化⋯⋯ (因著時下對年輕主義過份強調與大小眾媒體不當地渲染,

彭志鴻

種種對老年的刻板印象,其實早已深烙在你我心裡)。而如 今“變老”,竟可被看成藝術!

進入二十一世紀,全世界除了未開發國家以及少數開發

《擁抱老年心生活》是我們引頸期盼許久之後所出現的

中國家,無一倖免都必須面對因著少子化趨勢與人類壽命的

一本好書,因為他的內容不止令人引發深省的感動,更能帶

延長,而相對所帶來的高齡化社會現象。而台灣,至2007年

出具有生命盼望的信仰行動。誠如作者所言:「變老,是人

底全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己達到總人口數的10.2%。預

類的基本經驗,唯有能夠面對變老的過程,我們才有可能擁

估到2025年的時候,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也

有成功的生命。」

就是說每5個人之中就有1位老人,其實數字的背後尚有一

面對高齡化的社會與教會,我們將會在每日的生活中遇

個更令人惶恐的排名:「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榮登世界第

到越來越多的老人,而我們自己也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變老⋯

一!」(可參閱經建會網站所做之我國人口推估表),這項

⋯。老人,在高齡化的社會絕對不能被視為(或自視為)消

「世界紀錄」意味什麼?──你我面對高齡化時代的衝擊實

極的退縮與無用,反而更應積極地去擁抱與運用,如此,當

在已經迫在眉睫了,但教會準備好了嗎?

為數最多的年齡人口:老年人口,能夠做出最大化的發揮

可喜的是,近來無論神學院或是教會機構,對老人議

時,教會將更有宣教的力量,並帶給社會更大的盼望!

題的研究與探討越來越重視。其實任何一個議題都必須經 過「Being」(形成)的過程,如:議題的探尋與研討…;但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松年事工委員會幹事)

是,更重要的是「Doing」(做成),亦即:具體成果的呈 現。 過去在從事教會的老人事工過程,想要找到有關老年的 基督教中文書籍可說少之又少,去年(2007年秋天)出版社 吳信如姊妹向我提到她想著手翻譯古倫神父的這本書,當時

12

13


引言 擁抱老年的生命操練

引 言

擁抱老年的生命操練

道哪一頭是上面,哪一頭是下面:一旦樑柱的方向放 相反了,將會導致連鎖性的災難反應。結果,有一個 年輕人說,只要村民答應他不再吃老人,他就有辦法 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村民答應他了,於是他就把他藏 匿很久的爺爺帶過來。這個老人告訴村民如何分辨樹 幹的上端和下端。 這個傳說在今天更具現實性。因為我們的社會也 正處於「消耗」和「犧牲」老人的危險中。今天,對 於「過度老化」的社會所產生的抱怨,通常都帶有一 些攻擊性的口吻。我們把老人隔離出來,把他們排除 在較年輕的群體之外。有些出版品或公眾的討論把照

心靈作家與神學家盧雲(Henri Nouwen)在他一 本有關「老年」的書中,以一個峇里島的傳說來開 始:

14

顧老人視為對社會的苛求,以及下一代的負擔。 峇里島的傳說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夠把老人犧牲 在財務計算的祭壇上。如果我們這麼做,就會失去寶

從前,在一個偏僻的深山村莊裡,有個民族會把

貴的老智慧,它可以在我們的生存殘片中,分辨出哪

他們的老人當成祭品吃掉。有一天,村莊裡終於沒有

一邊是上端,哪一邊是下端。我們今天也需要老人告

任何老人了,這個傳統習俗也逐漸為人所淡忘。現

訴我們,如何將我們生命中的破碎片段拼湊起來,如

在,村民想要蓋一間村民大會用的大會堂,但是,當

何為我們的團體和社會建造有承載力的房子。在傳說

他們看著他們砍下來當建材用的樹幹時,卻沒有人知

中,這位祖父知道如何分辨樹幹的上下端,懂得這些

15


引言 擁抱老年的生命操練

讓生命成功的標準。如果我們失去這種老年的智慧,

埋藏在我們社會中的財富,而且才能透過尊重老人,

社會就會失去對於「正確尺度」的感受。

用正面的態度來看待「自己也會變老」這件事。每個

老人在過去的社會中是很受重視的。他們是整個

人每天都會逐漸變老。因此,思考「年 老」的問題

民族的財產。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前往應許之地時,

不只對於老人很重要,這也是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課

曾在他們面前朗誦一首傳達上帝旨意的詩歌,他把眼

題。唯有能夠面對變老的過程,我們才可能擁有成功

光移到老年人身上:「你們要請求父老述說往事;你

的生命。「變老」是人類的基本經驗。因此,思索老

們要請求長輩敘述歷史。」(申命記三十二章 7 節)

年的問題,也就是思考人類存在的奧祕。

摩西知道,在老年人身上有一些可以幫助人民的

人本來就會變老。但「變老的過程」是否能結

生活過得更好的知識。但今天的年輕人卻只有一種理

出豐碩的果實,就完全因人而異了。用合宜的方法

想:我們應該一直保持年輕。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G.

變老,是一項很高深的藝術。「藝術」這個德文字

Jung)認為,如果老年人的行為舉止想跟年輕人一

「Kunst」是源自於「能夠」(können),而這原本又

樣,並認為,他們的工作熱情和成效都必須勝過年輕

和「知道」(wissen)「瞭解」(verstehen)和「認

人的話,這就是一種文化反常現象。

識」(kennen)這幾個字相關。「變老過程的藝術」 需要對老年奧祕的瞭解,也需要練習。藝術無法一蹴 可幾,所以,我們也必須用正確的方法操練「變老的

「變老」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過程」。但我們並不需要求事事完美,俗話說:「無 法一日成師」,另一句俗話也說:「錯誤會讓人更聰

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對「智慧」有新的感 受,並賦予老年新的意義,這樣我們才能挖掘並保護

16

明」。凡是想學習「變老藝術」的人,就必須允許自 己在學習中犯錯。

17


引言 擁抱老年的生命操練

找到你的老年圖像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藝術通常和模仿有關, 人們會模仿上帝讓他們在大自然中所見、在想法中所 觀的事物。而對於柏拉圖來說,為了在模仿中創造出

但是,還是有對每個人都適用的「變老過程的藝

一些具有藝術感的東西,就需要人類的藝術創造力。

術」,其中包括接納、放手和超越自我。想要學好這

「變老的過程」是需要型塑的,這必須依循對人類存

項藝術,就必須操練老年的美德。不過,雖有這些共

在奧祕的瞭解,以及對於人類內心發展的認知這兩大

同的規則,每個人還是必須找到屬於個人的方法。他

方向。但我們也必須依照個人的興致和品味來型塑

必須自己決定,如何跟自己的「變老過程」共處,如

「變老的過程」,以符合自己的本性。一位醫學歷史

何面對外在的影響、疾病、失落的經歷以及自身的極

學家須波格(Heinrich Schipperges)曾經對於各人「型

限。

塑」變老的藝術,以及在「變老的藝術」上所走的個 別道路,提出他的看法:

我曾在跟修道院弟兄與朋友的談話中一起思索, 在變老的過程中,我們想要模仿甚麼。我們一起找出

「當然,人們終究必須為自己找到變老藝術的方

各種可以象徵變老過程的圖像。一位女士認為,大自

法,並找出如何雕塑『老人』這項藝術品的途徑,因

然的四季變換對她而言是最重要的人類生命圖像。春

為各人必須自己肯定自己的變老過程。」

天就像童年與青少年,擁有正在綻放的生命,夏天就 像成年人,擁有陽光普照的耀眼。而老年就像秋天, 擁有一種遲暮的美景。我很同意這個觀點:秋天也有 其美麗之處,因為繽紛的自然色彩點綴了大地,和煦 的秋陽散發出溫暖,秋收的禾穀歡慶著創造的恩賜。 雖然在職場或工作方面,人們很難察覺到這些,

18

19


引言 擁抱老年的生命操練

但是「生命之秋」意味著觀看並享受生命的美。這並

萄樹枝。秋天懸掛在樹枝上的葡萄不再繼續成長,它

非想獲得甚麼成果,而是只要處於其中就夠了。然

們就只要接受日照,逐漸成熟,直到被採收釀酒,成

而,秋天也會在受造物中創造出新的東西,所以老年

為別人的喜樂泉源。老年人也不必再追求績效,他們

的任務也在於不斷嘗試新的事物。你可以用雙手嘗試

不必透過績效來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認同,他們就是在

一些新的工作:打毛線、繪畫、捏陶、手工修繕、雕

這裡。不過,葡萄枝的存在並非是多餘的,它還是有

塑等等。

內部的驅動力,以維持它的生命。所以,如果老年

秋天過了之後就是冬天了。冬天也有其美景。冬

人能夠將他們的內在生命呈現出來的話,也會結實

天充滿了安詳與寧靜。當白雪覆蓋大地的時候,會散

滿滿:例如,透過文字、小說、圖畫或音樂。像藝

發出一種自然的魔力。在「變老過程的藝術」中,我

術家畢卡索、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或音

們可以模仿秋天和冬天,並且型塑出美麗與豐收的秋

樂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傑利畢達克(Sergiu

天,以及安詳與寧靜的冬天,讓它充滿了愛的溫暖。

Celibidache)等人,他們都是到了高齡時,才表現出靈

但是,秋天和冬天也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秋天 的風暴會將樹木連根拔起,奪走我們熟悉的事物。冬

許多老人都想跟這個世界說些重要的事。但是,

天的冰霜,也會使我們寒冷受凍。積雪會封鎖我們自

大部分的老人都缺少讓他們可以發表意見的論壇。如

己,更糟糕的是,還會封鎖外面的世界。「變老過程

果老年人可以把潛藏在內心的真正財富具體議題化的

的藝術」就是,學著接納秋冬的美景與粗暴,且在這

話,一定可以找到聽眾與知音,這就是一種變老過程

些困境中依然能夠發現愛,這愛可以在任何時刻改變

的最高藝術。

我們的生命,賜給我們溫暖。 我們院中的另一位修士想起的老年圖像是一根葡

20

魂的財富,他們的作品使很多人感到幸福與喜悅。

另一種老年的圖像就是老年人很喜歡坐的躺椅。 他可以坐在躺椅上觀察人生百態,更常在躺椅上靜觀

21


引言 擁抱老年的生命操練

自己的內心。他就坐在躺椅上,散發出寧靜與希望,

不斷改變,而每個小小的片段經驗一再被新的經驗吸

感染他身旁的人。在許多農村裡,屋門前的長椅就是

納成一個整全的希望。」

一幅象徵年老的美麗圖像。當老年人只是靜靜地坐在

所以,在思索「年老」問題時,也應該同時深思

長椅上時,常常就會有路過的人與之攀談。他們不需

自己的生命意義到底在哪裡──在我目前的年歲當下,

要特別開闢甚麼談話場域,雖然他們身上帶著一絲孤

該如何認真、專注地生活。

獨,但在長椅上卻能成為注目的焦點,路過的人也會 經常上前交談。他們專心聆聽,也說出感動其內心的 事物。若有人問起,他們也會分享過去的生命經歷, 藉此,他們再度成為生命共同體的一份子。他們讓其 他人擔任演員,自己並不妄加干預,而是在別人需要 諮詢時,提供自己的意見。他們不會緊緊抓住別人, 也因此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 思索變老的過程就是回應生命。須波格針對「變 老的過程」以及「合宜生活的藝術」之間的關連性提 出他的看法: 「如果不知道『年老』的意義,就不懂得生命的 真諦。年老就是:逐漸進入年歲的洪流之中,瞭解時 間、與時間同行、靜立在時間裡並且與時間對抗。年 老就是前進與流逝,在不失去內心真實形像的情況下

22

23


第 1 章 老年的意義

掃年輕人的興。──透過摒棄所有新的事物,美化所 有老舊的事物。」

認清老年的意義,活出自信的銀髮

「變老的過程」並不只是一種每個人都會經歷的

1

老年的意義

外表現象而已,它也具有內在的意義。唯有瞭解其本 質的意義,我們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來接納自己的變 老過程。心理學家榮格(C. G. Jung)用一天中太陽的 移動路徑來比照人生: 「早晨的意義無疑象徵著個人的發展階段,代表 他們在周遭世界中安居與繁衍,並照料下一代。」

在我進入「變老過程的藝術」這個主題之前,我

然而,生命中的「下午時光」也並非只是早晨的

想先談談老年的意義。因為,如果老年人不瞭解老

副屬品。就像太陽也會用自己的光芒來照亮自己,所

年的意義,他們就會惱怒地看著年輕人。德國二十

以老年人也應該深入自己的內心,專注地瞭解自己,

世紀極重要的天主教神父與學者郭帝尼(Romano

並挖掘出潛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財富。

Guardini)曾寫道:

24

在許多民族中,老年人都是「奧祕與法則」的守

「因為他們會嫉妒年輕人的年輕、嫉妒他們的未

護者。他們影響著整個民族的文化。能夠認真生活,

來、他們的生涯規劃和期待。於是,他們就會想辦法

並且讓生命豐盛、精彩的人,才能夠用合宜的方法來

25


老年的意義

進入老年。在年輕的時候並沒有認真生活的人,到了

生那裡做過心理治療,所以也將這位瑞士心理治療師

老年必定也無法過有意義的生活。因為他們遺留下太

的想法整合到自己的詩文中,他提到了老年的特殊價

多空白的歲月。

值:

榮格也曾經寫道:「因此他們會帶著沒有被滿足

「變老的過程不只是體力衰退和衰老,它其實跟

的要求進入老年的門檻,這些要求會讓他們的眼光不

每個生命階段一樣,都有其特別的價值、奧祕、智慧

由自主地回顧過去。」

和悲傷。而且,在一個文化成熟薈萃的時代裡,人們

這些老年人會一直在他們的過去中打轉,變得吝

有理由對老年表示敬畏,這是今天必須跟年輕人要求

嗇、敏感、憤世嫉俗,也不樂於看到年輕人的生命。

的。我們不是要貶低年輕人,但是『老年沒有任何價

榮格認為,他們會試圖「讓自己保持永遠年輕,而不

值』的說法,我們實在無法信服。」

是盡力去展現真實的自我,這種取代的作法很悲哀,

為了活出老年的價值和意義,赫塞認為,必須接

但卻是因為一種荒唐的想法所導致的必然結果,他們

受且完全認同自己的年老,以及伴隨著年老而出現的

以為一個人的下半生必定得依循上半生的準則來進

一切:

行。」 根據榮格的觀點,「老年」的意義在於接納體力 與精神的逐漸衰退,並把眼光轉移到自己的內心。在

「不管我們是老人還是年輕人,若沒有肯定並獻 身完成自然界對我們的生命歷程所做的要求,就會失 去每一天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是欺騙了生命。」

心靈深處埋藏著人類的財富,「老年」邀請我們一起

天主教神學家郭蒂尼深入研究老年的問題,他提

探索內心,挖掘出記憶的珍寶與內在的財富,這是可

出了老年的雙重意義。第一個意義是,老年人可以看

以用許多圖像和經驗表現出來的。

見生命的關連性:

詩人赫塞(Hermann Hesse)曾在榮格的一位學

26

1章

「他可以分辨出各種不同的結構、成果、獲得與

27


1章

老年的意義

放棄,喜悅與困境,這都是彼此互為因果的,然後會

身上所要成就的一切。而他的死亡就是愛的整全與完

產生出美妙的組織構造,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人類生

美。其實,愛就是可以將破碎的生命重新組合,並完

命』」

成生命中未完成作品的力量。 郭蒂尼認為老年的第二個意義就是,老年人特別

老年的第一個任務:智慧

接近「永恆」。從永恆的角度來看──從上帝和上帝 國──所有地上的一切都只是暫時的。郭蒂尼提到:

凡是在老年時可以看透生命的奧祕,而且在回顧

「實際生活所發生和擁有的事物,失去了它們的

整個生命歷程時,可以瞭解自己的生命,他就能變得

急迫性。他們逐漸不會再用暴力、強迫的方式來擁有

更有智慧。因此,老年的第一個意涵與任務就是:變

內心的感受力和思想的空間。許多他們以前覺得很重

得更有智慧。

要的事物,已經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而以前覺得沒

在德文中,「智慧」源於「知識」這個字,而

那麼重要的事物,卻逐漸浮現其光彩和地位。」

「知識」又和「觀看」有關。有智慧的人會看得比較

郭蒂尼所謂的「接近永恆」並不只是意味著對死

深遠,可以看到讓生命各部分連結在一起的基礎。對

亡更加熟悉,而是能夠將生命朝著永恆的方向開放,

我來說,這種把所有對立的概念整合在一起看,可以

這是不朽的,可以經受所有改變的。

用耶穌在十字架上的一句話來表達:「成了!」(約 翰福音十九章30節)──也就是完成、圓滿了。很多

社會對老年的態度

人害怕在生命結束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堆碎片。他們害

28

怕面對自己的破碎生命。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了他所

對於郭蒂尼來說,美好的變老過程不只跟個人

有的生命歷程。他的死並不是失敗,而是連結了在他

有關──個人對於老年的假設以及對於老年意義的瞭

29


1章

老年的意義

解,也跟整體社會對於老年的態度有關。社會必須也

過成功的生活,而不是等到自己也變老了之後,才來

要給老年人空間,讓他們可以愉快地享受變老的過

思考這個問題。

程。如果社會只是成天談論逐漸老化的社會,並為此

聖經中四個老人的典範

而憂心忡忡的話,就會讓老年人難以接受他們變老的 過程,也很難從年老的過程中看見特殊的意義。郭蒂 尼也提到:「在社會學和文化關係中,這些都和如何 瞭解老年人對於整體社會所具有的意義有關。」

30

聖經中一向很尊重老人與他們的智慧。在此,我 想根據路加福音中幾個關於老年的意義和重要性的段

郭蒂尼也針對只強調年輕生命價值的「童稚主

落來闡釋聖經的觀點。路加福音一開始就讓讀者看到

義」(Infantilismus)提出警告。在這種童稚主義的態

四個老人。這四個角色展現出部分老年的意義。老年

度中,老年人必定只會被視為垃圾。在這種氛圍中,

人特別接近神聖。他們容易感受到上帝在人們身上的

老年人的智慧完全無法發光發熱。社會不只應該用醫

作為。他們也會替我們指出真正能夠幫助和醫治我們

學的方式來延長並照料老年人的生命,也必須重新發

的事物。他們能夠辨認出耶穌基督的奧祕,成為耶穌

現老年人的價值和意義。這樣,老年人才能夠真正成

基督第一個見證者。他們也為我們指出如何讓生命成

為整個社會的祝福。

功的方法。

現在媒體讓我們看到,所有的討論都是把焦點集

前兩個老人是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撒迦利亞

中在,逐漸增加的老年人對於社會帶來的心理與財政

說,他自己是個老人了,而他的妻子伊利莎白也已經

負擔,而沒有關注於變老的過程本身所隱含的意義。

垂垂老矣。天使加百列卻向他們預言了:他們將有

然而,唯有正確面對「變老的過程」,並用建設性的

個孩子,而且他的生命將結出豐碩的果實。但是邁向

態度討論老年問題,才能指引我們如何在此時此刻就

豐碩之路是必須走過危機的。結果,撒迦利亞因為

31


不相信天使的預言,而有一陣子無法說話。為了在老

32

1章

老年的意義

(路加福音一章 78 — 79 節)

人身上重新爆發出新的事物,通常都需要一段沈寂的

路加用撒迦利亞和伊利沙白為開始,來描述耶穌

時間,讓上帝在老人身上有新的作為,改變他們的生

童年的故事。他用另外兩個老人來結束耶穌童年的敘

命。而老年人也必須在沈默中學習,相信上帝所應許

述:西面和安娜。路加透過他們兩個人描繪出智慧的

他們的豐碩果實。

形像,這正是對老人的稱讚。他們符合了舊約中對老

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在親朋好友面前見證了上帝

人的敘述:「老年人有智慧,但上帝既有智慧又有

對他們的憐憫。撒迦利亞被聖靈所充滿。他不只表現

能力。老年人有見識,但上帝既有見識又有實行的能

出他的年齡所結出的果實,他甚至用先知的語言,來

力。」(約伯記十二章 12 節)這兩個老年人從他們的

傳達上帝在他人民的身上所行的醫治與拯救的作為。

智慧中看出了基督的奧祕。他們看得更深,並且在全

這個老人送給我們一首很美的詩歌,教會把它收錄在

體以色列人面前表明了他們所見的。因此,他們兩個

每天晨間的頌讚當中。撒迦利亞看得更深,他感受

成了第一個宣揚耶穌基督福音的人。天使對牧羊人宣

到他跟他的妻子所遭遇到的事情,也就是上帝的作

告耶穌基督出生的福音,牧羊人的反應是趕到伯利恆

為,不是只跟他們自身相關,而是關係到整個以色列

去看所發生的事。他們告訴約瑟和馬利亞關於天使所

民族。他頌讚上帝:「讓我們歌頌主──以色列的上

說的話,然後就回到自己的羊群去,讚美歌頌上帝。

帝!他眷顧他的子民,釋放了他們。」(路加福音一

然而,在公眾和以色列人面前傳講耶穌並見證耶穌奧

章 68 節)他在耶穌出生之前就已經看見,上帝在這

祕的權利,卻是留給這兩位老人的。

個孩子身上要為人類成就的事:「我們的上帝慈悲柔

第一個是白髮蒼蒼的西面。聖經上說,西面是個

和;他使救恩的曙光照耀我們,又從高天光照一切生

敬畏上帝的義人,並且一直在盼望以色列得到拯救。

活在死亡陰影下的人,引導我們走上和平的道路。」

然後,聖靈就啟示他。在此,聖經以四種優點來稱譽

33


老年的意義

這個老人。第一就是:正義。他懂得合宜地對待自己

在西面旁邊的另一個老人是安娜。她是個八十四

和自己的本質,也能夠合宜地對待他人。第二點是:

歲的寡婦。這個數字對路加來說具有象徵意義。安娜

虔誠,也就是說,他敬畏上帝,並且一切以上帝為中

是個女人,她身上兼具了四項特質,她腳踏實地,她

心。第三,他期待著拯救,或者用希臘文來說就是:

認真看待世上的事,但是在屬世的事物中,她依然敞

期待著安慰,對以色列的安慰。凡是期待著以色列獲

開胸懷面對上帝。「八」是代表「超越性」的數字。

得安慰的人,也能夠放心地變老。西面在耶穌身上看

安娜在自己身上連結了屬天與屬世。她可以在地上看

見了以色列的安慰,當這個年老的智者將耶穌抱在懷

見天上的事物。她結婚七年。「七」這個數字意味著

裡時,他在耶穌身上看見人類的光,以及為萬民所預

「轉變」。她對她先生的愛使她自己在愛中轉變了。

備的拯救。第四項就是聖靈對西面的啟示。西面不只

現在,她透過持續留在聖殿裡,日夜禁食禱告來敬拜

是有智慧而已,他也被上帝的聖靈所充滿。聖靈讓他

上帝,她自己就象徵著愛,也表達出愛。她符合了寡

在嬰兒身上看出上帝賜給世人的光,以及解放上帝百

婦的理想圖像,也就是在提摩太前書中勾勒出基督徒

姓的拯救者。

團契的形式:「真在守寡的婦女無依無靠,只仰望上

這正是老年人最重要的任務:指出藏在眾人之下 的光。老年人的眼光比較深遠,他們可以看透事物的 本質。他們可以看到隱而未現的光。西面可以看出不 起眼的小嬰兒身上的光。他在嬰兒身上看見上帝的作

34

1章

帝,日夜禱告,祈求他的幫助。」(提摩太前書五章 5 節) 寡婦不只是為自己禱告,也代表大家為團契禱 告,特別是為那些沒有時間禱告的人禱告。

為。有智慧的老年人瞭解生命,他們可以看穿事物的

安娜在上帝面前完全敞開她的心。這樣的態度讓

關連性,可以在我們生命的破碎片段中看到整全的部

她能夠找到正確的字眼來詮釋嬰孩耶穌的奧祕。安娜

分。

是個女先知。她用自己的生命來表達出上帝的旨意,

35


老年的意義

這是唯有她才能夠具體清楚表明的。她也跟那些期待

但是西面不是單單在內心平安中歡喜引退。他也

救贖的人說話。她告訴那些人,他們如何才能夠從強

把眼光瞭望未來,並說了一些關於耶穌的預言。他看

迫與依賴中解放出來,如何過成功的生活。

到了這象徵著未來的矛盾與衝突,他也看出了馬利亞

這兩個有智慧的老人認出了耶穌的奧祕,以及上

未來必須面對的事:「並因此揭露了這些人心底的意

帝要透過耶穌所成就的作為。他們兩個也用感恩的心

念。憂傷要像利劍刺透你的心。」(路加福音二章 35

回顧過去的生命,西面留給我們一首極美的詩歌,教

節)。西面並不是描繪出一個「極樂世界」的輪廓,

會常用此來結束晚禱:「主啊,你已實現了你的應

他看到將要到來的既是機會也是危機。他告訴我們,

許;如今可讓你的僕人平安歸去。我已親眼看見你的

生命不可能自動成功,我們更必須為自己的生命做出

拯救,就是你為萬民所預備的:他要成為啟示外邦的

決定。我們的生命路程會因為其他人、不可預見的事

亮光,成為你子民以色列的榮耀。」(路加福音二章

或者命運的打擊,經歷很多挫敗。這通常是很痛苦

29 —32 節)

的,但是,這也是拯救的開始,正因為如此,我們才

西面在此對於他的生命十分滿足。他已經準備好

36

1章

能被治癒、得以完全。

面對死亡,因為他看見了拯救,這讓他生命中所有破

路加描述西面和安娜這兩個老人變得有智慧,並

碎的片段獲得整全。他也看見了光,他懷裡的光照耀

因此成為其他人的祝福。他們對其他人負有重要任

了所有外邦人、陌生人和不認識的人,並且透過他散

務,他們不只為眾人指出邁向拯救和亮光的道路,而

發出上帝的榮光。他現在可以退場了。他用他的生命

且自己就代表著成功生命的典範。當西面為嬰兒與父

指出了照亮人們的光。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

母祝福的時候正顯示出:年老的意義就是成為他人的

的生命足跡已經深深烙印在這個世界上,也就是光和

祝福。從智慧日益添增的老人身上,湧流出對人的祝

愛的痕跡。

福。他們透過自己的存在,讓我們注意那位為我們生

37


老年的意義

命祝福的上帝──他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來祝福

德文就是「品嚐」。也就是說,能夠品嚐到自己的

我們──,讓我們獲得豐碩的生命。

人生,且可以讓與自己接觸的人都品嚐到美好滋味的

然而,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獲得這樣的智

人,就是有智慧的人。他滿意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和

慧,使我們在年老的時候能夠成為周圍人們的祝福?

自己的內心和諧相處。所以,從他身上能夠散發出平

因為就經驗事實來看,除了有智慧的老人之外,還有

安與自由、自在與喜悅的味道。

許多不知足、尖酸刻薄的老人,他們以折磨其他人來 做為自己生活的唯一目的。

38

1章

接下來我就要告訴大家如何獲得智慧的途徑。我 將一直與聖經經文緊密連結,也會提到一些「變老過

到底甚麼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越老越有智慧,

程的藝術」必須操練和堅持的問題點,接著會指出

越老越平安,並且在年老中成為別人的祝福?拉丁文

「變老過程」的目標,最後就是在上帝的懷抱中步入

的「智慧」(sapiens)是源自於「sapere」這個字,

死亡的完美終點。

39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有一位教授跟我說,現在已經不再有人邀他去演 講和上廣播節目了,這對他來說是很難過的一件事。 他覺得人們忘記他了。他深信,他還有很重要的東西 要對世界說,他還能夠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對人們提 出很重要的看法。但卻沒有人要聽了,這讓他十分傷 心。

2

接受自己的存在

老年人的禱詞:接納自己

要接受這種「不再被諮詢」的狀況,並且在年老 的過程中重視並深思一個問題:自己該如何在「不被 諮詢」的情況下,也能夠以平安的心境過得很好,這

40

唯有能夠品嚐自己生命和本質的人,他才能夠無

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詩篇七十一篇為我們描述了一

條件地接納和肯定自己。 許多老人都會抱怨,他們在

段老年人的禱告。從這段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何接

生命中得到的比別人少,且經歷過許多痛苦哀傷。他

納自己。

們一直深深埋在抱怨和指責當中。他們覺得自己會被

這個老人並沒有閉目不見他生命中的負面情境,

別人忽視,或者再也沒有任何價值。因為錯過了太多

他在禱告中說:「你使我經歷許多災難痛苦」(詩篇

生活,所以,他們無法接納自己的生命──整個人生

七十一篇 20 節)他也提到那些因為上帝遠離他而暗中

歷程。他們還是想跟年輕人一樣成為焦點。

窺伺、對付和取笑他的敵人,這些敵人說:「上帝已

41


接受自己的存在

拋棄了他,我們來追捕他,沒有人能救援他。」(詩

文詞彙直譯的意思就是「祝福塵世」)也有了新的意

篇七十一篇 11 節)然而,雖面對這些負面的經驗,這

涵。他並引用了奧地利出版名人黑爾(Freidrich Heer)

個年老的禱告者還是緊緊抓住上帝:「上主啊,你是

的話:

我的希望;我從年幼時就信賴你。 我一生都倚靠你;

「只有當一個人在他的生命歷程中,祝福過塵世

我一出母胎你就保護我。我要始終頌讚你。」(詩篇

間的人事物,他才能祝福塵世,安詳地死去。這樣一

七十一篇 5 — 6 節)

來,邪惡的死亡恐懼、令人不悅的生命,就會突然間

這個祈禱者思索著他的生命。他沒有停留在攻

42

2章

在我們眼前面對巨大的黑暗衝擊。」

擊、敵視或者失敗當中。他也沒有固著在自己曾經歷

能夠在面對死亡時讚美上帝的人,就能夠祝福每

過的傷害當中,反而是持守著對上帝的信念,相信上

個在世的時刻,就會肯定生命時空中的過去和現在。

帝的援助會帶給他內心的平安。他沒有抗拒生命、怨

所以,他就能夠用祝福的態度對於短暫的塵世放手,

天尤人或者痛苦地自怨自艾,反而是不斷地讚美上

讓自己平靜地進入上帝的永恆之中。

帝。他述說著自己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對他來說,生

在老年階段更容易清楚地看到,個人是否能夠真

命同時就是讚美。美國作家路易斯(Sinclair Lewis)曾

正地接納自己。有些人只有在自己成功的時刻、被需

經說過:「讚美反映出一種可讓人聽見的健康。」讚

要的時刻、受到喜愛的時候或者成為眾人目光焦點的

美也是一種接納自己和自己生命最成功的方式。

時候,才能接納自己。若沒有人重視他們,他們就會

本篤會修士和舊約學者富格理斯特(Notker

開始怨天尤人,哀嘆連連。從這些人身上可以知道,

Füglister)曾談及「面對將臨的死亡」和「讚美」之間

他們根本沒有完全接納自己。他們將自己的存在建立

的關連性,藉此,在德文中,有句用以表達「去世」

在獲得別人的認同上面,也必須因此才能獲得自我價

的舊式慣用語「das Zeitliche segnen」(譯註:這個德

值感。

43


44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只有當我們將自己的生命建立在堅固的基礎上,

夠看見上帝的奇蹟。他看見上帝在他身上的作為,並

也就是建立在上帝的磐石上時,我們才能夠在年老時

且述說這些事。對他來說,每天早上都能如常起床,

真正地接納自己。詩篇第七十一篇的祈禱老人,在生

也有五官可以看、聽、聞、嚐,可以溫柔地接觸人事

命中看見上帝的光,所以他才能接納自己。而許多老

物,這就是奇蹟。他把眼光放在上帝在創造物中所成

人卻常常戴著昏暗的眼鏡看待自己的生命,他們只

就的偉大奇妙作為,以及人類文化的奇蹟──例如美

看到自己沒有的或得不到的東西。這種「無法接納自

妙的音樂或極美的畫作。他並不排斥變老,不以恐懼

己」的無力感,通常是因為他們並沒有認真的生活

的心情來看即將發生的事。他更祈求上帝:「現在我

過。他們常常活在一些想像當中,而不是活在「真

老了,求你不丟棄我;我衰弱了,求你不撇下我。」

實」當中,所以無法讓自己無條件地肯定自己的生

許多老人都帶著備受威脅的眼光面對未來。他們

命。他們錯過了自己的生活。到了年老,才痛苦地驚

害怕自己將來會變得無助或需要他人看護,並且擔心

覺,自己根本沒有認真地生活過,而只是一味地追逐

沒有人會照顧他們。他們也害怕會被家人送到老人院

著某些不切實際的夢想。

去。或者,害怕伴侶會早一步離世,而他們自己無法

相反地,詩篇七十一篇的年老祈禱者不只是接受

承擔寂寞。詩篇的作者並沒有對未來視而不見,反而

他的過去,他也肯定眼前:「我從年幼時就蒙你教

能夠接受未來,因為他戴著另一種眼鏡來眺望未來。

導;至今我仍然傳揚你奇妙的作為。」(詩篇七十一

他深信:「但你要恢復我的元氣;你使我不至於進墳

篇 17 節)他知道自己的一生都有上帝的陪伴,而到今

墓。」(詩篇七十一篇 20 節)這是一段弔詭的懇求。

天年老的時候,他稱頌上帝的奇妙作為。他沒有把目

祈禱的老者感受到自己越來越衰弱,他的精力一點一

光鎖定在「變老的過程」:也就是精力消逝、孤獨感

滴流逝,虛弱和疾病正在前面等著他。但他卻相信上

增加以及生命風暴所造成的險阻。甚至,現在他也能

帝會讓他重新恢復元氣。這是一種不受限於肉體精力

45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的生命,是精神的生命,他相信這種生命,並希望上

「年輕人會疲乏;強壯的青年也會困倦。但是倚

帝賜給他這樣的生命。即便有時候看到地底深淵、沮

靠上主的人,充沛的精力源源不絕。他們會像老鷹一

喪的黑暗、無法掌控自我的恐懼以及無法再自由型塑

樣張開翅膀;他們奔跑不疲乏;他們行走不困倦。」

生命的失落,他依然相信上帝會引領他走出深淵,將

(以賽亞書四十章 30 — 31 節)

他從沮喪的黑洞中釋放出來,並讓他的軟弱變成剛

老年人還能保持年輕,因為他們仰望上帝。富格 理斯特也曾提到:「凡是展望未來、眺望永恆的人,

強。

就是年輕的,即使他的年齡已經六十歲、七十歲或

變老時依然求新求變

八十歲,他還是年輕的。」 關於聖經中針對如何成功地邁入年老的過程,猶

在聖經當中經常出現這樣的信仰:即使面對疾病

太教中的哈西德傳統(Hasidism,譯註:猶太教的一

和年老也能從中活出新生命。所以,保羅才能夠在

個虔修流派)有很好的詮釋,猶太哲學家布伯(Martin

面對許多困境時說:「因此,我們從不灰心。雖然

Buber)寫了一本書《年老》(Das Altern)來講述哈西

我們外在的軀體漸漸衰敗,我們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

德主義的歷史,這本書就是援引詩篇七十一篇 9 節:

新。」(哥林多後書四章 16 節) 唯有當我們能夠依靠這樣的信仰來生活時,才不 會害怕被疾病和年老問題折磨得精疲力盡。

46

「有個表演者在拉比以諾(Chanoch)前表演。 以諾說:『就連旋律也一樣,老掉牙的旋律就沒有味 道了。以前在拉比布南(Bunam)面前演奏這些曲子

先知以賽亞也寫了一段很棒的經文來表達這樣的

時,它們曾經讓我們雀躍不已。現在,它們已經沒甚

信仰:即使已經年老,還是能保持活力,而且能不斷

麼味道了!』這就是事實。我們必須要為老年好好整

從上帝獲得新的力量,讓自己接受自己的生命:

裝、準備。我們祈求:『不要現在就把我們丟進老

47


年!』因為,這樣就會失去味道了。但是,有時候這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接納失落,創造新生

樣倒好。我們才能察覺到,在我們一生做了許多事之 後,卻甚麼也不是,所以,我們必須一切重新開始。

正因為以前的事物失去了味道,就逼得我們必須

這是從我們向他祈禱的上帝而來的:『他每天都在更

一直重新開始,才能保持活力充沛。在一場演講中,

新自己的創造。』」

有位聽眾提到關於「變老過程的靈性挑戰」這個問

變老的過程不可能自然會成功。我們必須接受過

題,他想知道,如何幫助一些無法接納自己的老人,

去所唱的曲子、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已經慢慢失

或者一些對自己不滿意的老人。年輕人不可能教導老

去味道。但正因為如此,這就是新的機會。我們發

年人,但是他們可以透過耐心傾聽老年人的講述來

現,我們在做了這麼多事之後,卻一無是處,或者就

幫助他們。年輕人可能會常聽到老年人抱怨他們的人

像耶穌說的: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盡了本份而

生,覺得那是一段長時間的痛苦和折磨;相反地,也

已。」(路加福音十七章 10 節)我們不能夠在我們過

有些人年老的時候會一直回想過去幸福的時光,但對

去的成就上多做想像。年老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在我

現在卻充滿埋怨:當年的一切多麼美好,但現在一切

們曾經做過的事情上留戀安歇,而必須讓自己有新的

都毀了;伴侶已經過世了,身體病痛越來越頻繁。

開始。因為上帝也不斷在創造新的事物。所以,老年

曾經有個過去能夠流利地講四種語言的老人,在

人也應該多充實自己,讓自己的生活有全新的基礎,

一次中風之後,卻失去這些語言能力,現在連講話都

這樣才能夠擁有成功的老年。布伯針對哈西德主義的

很困難,他告訴我:「生命不再美好。我不希望繼續

歷史寫了一段評論:「如果你沒有荒廢掉學習『如

苟延殘喘,延續生命。」

何開始』的功課,變老的過程應該是一件很精彩的 事。」

48

針對這些抱怨,我們很難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讓他們能夠在自己軟弱之處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必

49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須先接納他們的痛苦、孤獨和寂寞,才能跟他們一起找

感受到滿足與完全。在年老的時候要學著跟自己與自

出面對問題的方法。唯有透過「悲傷」的過程,才能擁

己的生命和好,並不是一件易事。教育心理學家馮•

有美好的變老經歷:我必須為自己被奪走的東西感到悲

加格恩(Freidrich E. Freiherr von Gagern)描述了他自

傷,然後才可能在自己的內心發現新的事物。

己的年老經驗:「我越老,就越覺得以前曾經做過的

身為一個心靈輔導者,在這樣的追尋過程中,我

事情益發成為我的負擔;我曾失敗的地方,我曾做錯

不能在老年人的急迫困境中貼上「虔誠」的 OK 繃。我

的事情,還有因為自己的懶散、鐵石心腸、權力慾望

必須試著瞭解和接納他們的痛苦,然後才能細心謹慎

以及自私所造成的後果。幸好,相信上帝的人還能夠

地帶領他,學習和自己的生命和好。他不能讓時光倒

謙卑地向上帝懇求:『主啊!請赦免我!』」

流,但他必須學習如何面對這個痛苦的過程。他可以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會用與先前不同的方式,

因為自己的生命歷程而憤世嫉俗,也可以學著和自己

去思考那些我們終其一生都應該學習的課題。想要有

和好。他可以把焦點放在失落的東西或無法達成的目

成功的生命,就必須接受生命中所有的成功與失敗。

標上,或者,他也可以滿懷感謝地回憶自己的生命經

接下來我想談談我們必須跟自己和好的三個面向。

歷以及他的收穫。 凡是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所回顧的事物,都會留在 我們的心裡,不會被奪走,即便它目前似乎並不存 在。如果我們滿心感謝地回顧以往,並跟自己和好, 那麼,即使在無助與困境中,我們也能夠成為周遭人 們的祝福。我們以實際的言行表現出,即使生活中充 斥著許多無法如願的事和命運的打擊,我們還是能夠

50

51


與過去和好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中的成就和經歷,都是沒甚麼意義的。盧雲曾寫道: 「這種做法只會強化虧欠的感覺,一味拒絕他們 真實的感受,這是行不通的。唯一能幫助他們的希望在

當我聽見老年人咒罵不停,並對上帝與世界忿忿 不平時,就會覺得很悲傷。

於,有人可以傾聽他們的心聲,願意勇於將自己的生命 投入他們毫無掩飾的真實生命中,不但不逃避,而且是

很多人都覺得,他們在生命中獲得的東西比別人

以隻字片語、一個手勢、一個微笑或者一個朋友間的信

少。因為他們一直在過去的生活中、在傷害他們的人

任沈默來表示:『我知道,你只能活一次,而且無法重

身上、在自己的不幸命運中,以及他們遭遇的困境裡

來。但是我就在你身邊,對你的心境感同身受。』」

鑽牛角尖。所以,我們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談話: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如果這個人或那個人不這麼做

允許自己感受痛苦

的話……」但是,這些人卻也不願意接受他們已經無 法使時光倒流的事實。

52

該怎麼做才能幫助我們與自己的過去和好呢?首

他們的功課應該是用另一種態度來面對過去。他

先,我們應該允許自己感受到過去的痛苦,但是我們

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從外部

不能一直在裡面鑽牛角尖。我們也應該允許自己對那

來看,要一個憤世嫉俗的人接受自己的憤恨和痛苦,

些待我們不公或深深傷害我們的人感到憤怒,但到了

或者要帶給失望喪志的人希望和信任,這都是很難的

某個時候還是必須拋棄這些憤怒和痛苦,然後告訴自

事。但是,如果老年人無法完全和自己過去的生命歷

己:「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這曾經讓我很痛苦。但

史和好,他就無法感到幸福。跟這種自怨自艾的人提

是我不讓過去的陰影主宰我的生命。我要勇往直前。

起他生命中的光明面、子孫的幸福生活,或者他生命

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已經熬過來了。我現在想要怎

53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麼過生活,這是我自己的決定,我是否要讓我的過去

真地提出這些問題,我就會體會到安慰與希望。因

決定我的一生,或者讓不愉快的過去就此結束,開始

為,到了年老的時候,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挑戰,就是

活在當下,這都是我自己的抉擇。我的過去能影響我

完全拋開我們自己所型塑的上帝形像,並將自己交託

多少,完全在於我。雖然有人傷害了我,但我是否要

給那令人無法理解的上帝。但是,我們同時也可以信

讓他們有權繼續摧毀我的生活,這也是我的決定。這

任上帝,他的「不可理解性」最終就是愛。

些都跟傷害我的人沒有關係,我現在要過甚麼樣的生

除去歉疚

活,完全由我自己負責。」 許多信仰虔誠的人經常把對於生命的抱怨通通歸

54

咎到上帝身上:他們覺得禱告完全沒用;即便我有

當老年人回顧過去的時候,通常都會產生一種歉

這麼虔誠的信仰,命運還是跟我作對;雖然我如此虔

疚感。他們心中覺得歉疚,因為自己身為父母,並沒

誠,我還是很早就失去了兒子或女兒,必須忍受白髮

有提供子女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或者他們因為子女不

人送黑髮人的痛苦;雖然我每個禮拜都上教堂,我先

再上教堂而深感歉疚。如果子女向他們表示,他們身

生或我太太還是提早離世;一切都沒有意義。

為父母並沒有幫助子女承受生活的考驗,責怪他們虧

我能充分瞭解這些指責與抱怨。但是,當這些抱

欠子女,有些年老的父母就會因此而開始自責。他們

怨逐漸消退時,我就應該自問:我是否想要緊抓住自

覺得自己全部都做錯了,結果,就因此剝奪了生活中

己塑造出來的自我圖像與上帝的圖像?我是不是因為

所有的喜樂。

上帝不符合我自己為他設定的形像,而不斷抱怨上

我認識一些曾經參與戰爭的老人,他們到了年老

帝?或者我願意信任完全不同的上帝,有時候甚至是

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當時釀成了多少慘劇。於是他

令人無法理解的上帝,並且完全順服於他?如果我認

們開始譴責自己、審判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寬

55


恕」的信息就特別重要了。如果上帝赦免了我們(我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接受自己的限度

們可以這麼確信),我們就應該、也可以寬恕自己。 我們應該停止在自己的失敗上鑽牛角尖,把我們的一 生(包括過去)帶到上帝憐憫的慈愛中,並且相信上

我也遇過很多無法接受自身限度的老年人。例

帝會接納這一切。因為期望上帝的憐憫,所以我們也

如,他們認為自己必須跟年輕的同事一樣,負擔同樣

應該用憐憫的心面對自己,並且原諒自己所做過的一

份量的工作。當他們在開會時覺得比較容易疲憊時,

切自責的事。

就喝濃烈的咖啡來提神。如果他們無法很快掌握工作 情況,就會延長工作時間來與年輕人競爭。然而,他 們越是以抵抗自身限度的方式來工作,周遭的人反而 更容易察覺到他們的年齡限制。有些老年人會在運動 方面來超越自身的限度。他們想要證明,自己可以跟 其他人跑得一樣快,運動時間一樣長。他們還是跟以 前一樣爬高山、走遠路,他們並不願意承認,這實在 是太過沈重的負荷。這些過度的運動很容易引發心肌 梗塞或其他健康傷害。 我們需要謙卑的心,來接納自己日益縮減的限 度。但是,在這些限度之內,還是可以從事許多運 動、健行和工作,只不過必須換個方式和種類來進行 罷了。我們不該垂頭喪氣,而不再做任何事。但是,

56

57


我們必須在行動中敏感地察覺出自身的限度。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經無法挽回,我也很願意跟你一起承擔。但是,我只

體力衰弱也屬於自身限度之一。如果身體已經發

願意承擔這些必要的痛苦,而不是你自己因為失去某

出警訊,無法再從事某些工作或運動,我們就不該硬

些能力或身障而加諸在我們兩個身上的額外負擔。」

是強迫它達到最高的績效。如果我們的雙腳已經不太

這段咆哮驚醒了約翰。從此以後,他開始跟妻子一起

聽使喚,膝蓋已經開始酸痛,我們就必須謙卑地接

聽音樂會、看電影或到山上度假旅行。賈爾基寫道:

受,並限制自己的活動空間,承認自己的體力已經逐

「他們兩個在談話中感受到很棒的共同感,這是他們

漸衰弱。

好幾年來都已經感受不到的。他們在約翰的輪椅旁邊

心理治療師賈爾基(Eva Jaeggi)舉了一個實例,

計畫了各種多采多姿的生活。」直到他認真面對自己

來說明要跟自己的限度和解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約

的妻子之後,他才能夠成功地接受自己的限度:即便

翰一直是個充滿活力、喜愛運動的人。在退休之後,

自己是身障,他也能夠擁有充實的生活。

他很高興終於可以進行一次登山大健行。不幸的是,

我不只接觸過那些難以接納自己限度的老人,還

他卻意外中風了,必須靠輪椅來行動。結果他變得沈

有一些為人子女的,他們也不敢設定老年人的界線。

默寡言、逃避人群、憤世嫉俗。他躲避所有的朋友,

然而,如果子女一味地滿足父母的願望,這對父母來

而對於細心照顧他的妻子,他也不斷加重她的負擔。

說也沒有幫助。子女必須透過認知自己的限度,並清

有一天,他的妻子終於受不了了,當約翰繼續悲嘆抱

楚界定父母與自己的關係,這樣才能也讓父母面對自

怨生命不再有任何樂趣,他恨不得中風當下就馬上死

己的限度。我們必須信任老人家,並鼓勵他們清楚瞭

去時,他的妻子就對他大聲咆哮:「除了因為你的病

解自己的界線。唯有如此,才能讓他們在年老時更成

所帶來不可改變的痛苦之外,我已經不想再額外承受

熟,並且面對這個年齡所賦予他們的任務。

與人隔離和憤 世嫉俗的痛苦了。既成事實的痛苦已

58

59


學習面對孤獨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多奇特啊,在霧中漫步! 生命本是孤獨, 人們互不相識,

寂寞也是老年的一部份。親密的人過世了;許多 年輕人的活動他們也不可能再一起做;有些人因為重

(摘自赫塞的詩:《在霧中,Im Nebel》)

聽,而覺得雖然活在社會中,卻依然孤獨。

我們在年老的時候如何獨處,通常跟我們個人的

在此,我們必須區分「獨處」與「孤獨」。我喜

童年經驗有關。里曼(Fritz Riemann)曾寫道:「如果

歡獨處的時間,也能享受獨處的時間,這讓我可以安

在孩童時期,尚未學會信任與希望的時候,就經常被

靜地看書、思考和默想。但是,「孤獨」就比較是一

大人長時間單獨留下,那麼,他在長大之後,可能就

種心理層面的感受,許多感到孤獨的人,通常都是先

會在孤獨時充滿懷疑與無望;童年的經驗會繼續對他

從無法忍受「獨處」開始的,獨處讓他們覺得無法忍

產生巨大的影響,當他長時間獨處的時候,會感到慌

受,讓他們覺得孤伶伶的。他們覺得被人際關係所排

亂不安。」

除,被其他人忽視和隔絕,被丟在一旁獨自面對困頓 和孤獨。

60

個個獨自一人。

但是,如果孩子從未學過如何獨處,如何獨自玩 耍,那麼,他後來會很難忍受孤單。凡是在童年時不

詩人赫曼赫塞認為,「接受孤獨」是邁向智慧之

知如何獨處的人,老年之後就會覺得「孤單」是一件

路。如果沒有面對自己的孤獨,就永遠不可能變得更

無趣的事。因為他在童年時沒有培養出想像力,所

有智慧。他在詩中寫道:

以,到了年老時,他也期待別人幫他計畫或幫他做一

的確,不認識黑暗的人,就無法變得睿智,

些事。里曼認為,一個健康的孩子必定會想要有某段

黑暗無聲無息、無可逃避地將我們與一切隔離。

獨處、獨自玩耍的時間。他寫道:「若我們在童年時

61


能學會,隨時隨興做自己有興趣、喜歡做的事;如果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沒有幫助,子女也應該要求父母,學習接受獨處。

我們可以體會到建構性遊戲的樂趣,那麼,以後就不

為世界和自己付出心力

怕會無聊,而且也可以忍受獨處。因為我們一直能夠 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

62

我們一生都必須準備好好面對老年時的孤獨。德

學習獨處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求自己為世界與人

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年輕人應該學習忍受孤獨,因

群付出心力,而不是一直期待他人的付出。里曼也曾

為這是幸福與安寧的泉源。今天,很多人無法學習忍

經寫道:

受孤獨,因為他們一直在逃避「孤獨」。里曼提到:

「這個世界是如此豐富,充滿了奇蹟,就等著我

「我們總是在逃避自己,逃避跟真實的自我相遇,因

們去發現;我們周遭的人是如此多元、多樣,每個人

為我們總是想要擁有些甚麼,而不是像佛洛姆所描述

都可以找到一些可以投注心力和關注的人事物──例

的,想要成為甚麼樣的人。」

如付諸行動來實踐『愛』,或者一項忘我的研究工

在這樣的關係當中,有些老年人要靠子女來過日

作,又或是具創意性的作品,或是完成一項任務。因

子。他們一直埋怨子女太少來看他們,當子女圍繞膝

為我們一生最後能獲得的就是『喜愛某些人事物』的

下時,他們才會覺得有活力。但是,他們終究還是拒

能力、能出於樂趣和興致而做某些事的能力以及付出

絕跨出讓自己更成熟的一步,而這正是「變老的過

愛的能力。」

程」中最必要的一個步驟:他們必須學習開始「獨

這個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在年老時將心力專注於

處」,察覺寂靜之美,深入自己的內心,回憶他們走

自己、自己的生命、人群和上帝身上,還是因為我們

過的生命,以及讓他們生命具有真實價值的事物。如

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不斷在自己身上鑽牛角尖,自

果子女一味地滿足父母所有的希望,這對父母來說並

怨自艾。如果是後者的情況,我們就像一個鬧彆扭的

63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孩子,當他得不到非要不可的東西時,就會嚎啕大

要害怕孤獨;相反地,孤獨卻經常幫他們開啟了通往

哭。凡是逃避「老年孤獨」的人,最後就會變成拒絕

眾生物之門,幫助他們跨越狹隘,跨越自我限制的邊

生命,拒絕跨出必要的一步,而無法面對老年生命所

界,並跟萬物緊密相連。」

帶來的挑戰。然後我們就會逃避必要的努力,不願轉 變我們的興趣,不願將心力繫於某些人事物上面。

以前,很多在農村成長的人都能在大自然中感受 到這種護佑。到了年老的時候,他們就坐在屋外的長 椅上,享受跟大自然合一的感受。不需要太多交談,

朝向內心,感受上帝的護佑

他們在大自然中就可以感到被保護。 第二種幫助來自於被上帝扶持。上帝隨時隨地都

唯有能夠朝向自己的內心,真實觸摸自己內心最

用他慈愛與醫治的同在護佑著我們,而且他就在我們

深處的人,才能夠接納孤獨。他也才能夠獲得內心的

的心裡。當我們在孤寂中進入自己的內心深處時,就

安寧,感覺到在上帝的靈裡受到護佑。畢竟,我們並

能夠在那裡找到上帝。他安撫了我們不安的心靈;他

無法逃離疾病或死亡所帶來的孤獨。我們必須把孤獨

也是我們內心的財富,遠超過外在的任何財富。里曼

視為一種驅動我們接觸生命本質的機會。里曼提到,

以心理學家的角度來描述這種經驗,說明上帝對於所

有兩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孤獨的時候還能感覺受到

有尋求他的人都是開放的:

保護與扶持:

64

「在此,只有進入內心的沈思,到自己的內心深

「第一種被護佑的感覺來自於我們經常投身的大

處最能幫助我們,或許我們可以在這個內心空間裡突

自然。能夠全心體會生命奇蹟的人,能夠感覺到自己

破,到達那位我們稱之為上帝,或者是宇宙根源或神

是萬物之一的人,能夠置身於偉大的生滅循環中,忘

祕的獨存者那裡。藉此,我們可以將最後的死亡孤獨

身於生死之間,浸淫在成長與成熟的律動裡,就不需

歸結於被高舉上天,到一個忘記自我的境界,這或許

65


最符合『拯救』這個詞的意義。」

2章

接受自己的存在

的經驗當成醫治孤獨的藥。他提出一個「最讓人痛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些句子出自於一個心理學

楚、最錐心刺骨」的問題:「我在哪裡可以有家鄉的

家而不是神學家。里曼瞭解,在年老時因為必須面對

感覺?」當我們年老的時候,我們也會用新的方式提

死亡的孤獨,我們需要的是偉大的護佑,也就是我們

出這樣的問題:哪裡才是我的家鄉?尼采在他的詩

在上帝之處可以找到的護佑,而不是自己的精神與思

《孤寂》中描繪出老年人的景況:「逃進冬天的漫

想。在我們現在活著的時候與我們同在的上帝,等我

遊」。

們死了之後,也會接納我們,並用慈愛的雙手環繞我

烏鴉尖聲啼叫著

們。這樣的認知讓我們可以把孤獨當成真正的靈性泉

呼嘯地飛向城市中

源來承受它。基督教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說:

很快就會下雪了──

「每個人開始面對自己的孤獨時,這就是宗教。」所

現在還有家鄉的人,真幸福!

以,透過面對孤獨的態度可以顯示出,我們是否真的 具有宗教心,或者只是用宗教行為來逃避孤獨,特別 是最終的死亡所帶來的孤獨。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則是: 沒有家鄉的人,真痛苦! 在老年的時候,生活的成功與否正決定於這個問

神祕主義者告訴我們,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個

題:我們是否能找到家鄉,而哪裡是你的家鄉?我們

處所,那是上帝奧祕的居所。而我們最後能歸屬的

不可能在一個個逐漸過世凋零的友人身上找到家鄉,

家,就是這個奧祕居住的地方。如果我能夠真的觸摸

我們必須在上帝身上找到終生的家,就是在我們內心

到這個內心深處的寂靜空間,才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

深處住著上帝奧祕的空間裡,這裡才能讓我們有家的

真正的家。這樣就能轉變孤獨。

感覺。

哲學家尼采非常了解孤獨的危險,並用「家鄉」

66

67


3章

放手

再像以前一樣,長時間、快步走路、工作和做其他的 事。那些跟我們一起過生活、接納我們的人,也一個 個逐漸離我們而去。想要在老年時成功地「放手」, 就必須從年輕時開始操練。 約翰在約翰福音的最後,描述耶穌要求彼得,要 他對目前為止所做的一切放手,耶穌對彼得說:「我

3

放手

鄭重地告訴你,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上腰帶,隨意 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綁 著,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翰福音二十一章 18 節) 彼得是個很容易衝動的人。約翰經常在福音書中 這樣描述他。耶穌問門徒:「你們呢?你們也要退出

68

在接納自己之後,緊接著就是學會「放手」,這

嗎?」(約翰福音六章 67 節 ),彼得是第一個回答的

是「老年」給我們的另一個挑戰。我們的人生就是一

人。在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時候,彼得也是拒絕讓耶穌

種持續的「放手」過程。我們無法緊抓住童年和青少

洗腳的人。然而,當耶穌勸他必須接受時,他馬上就

年。為了成長和更新,我們就必須持續放手。

熱情洋溢地回答:「主啊,這樣的話,不只我的腳,

到了年老的時候,「放手」會變得更頻繁且更痛

連我的手和頭也洗吧!」(約翰福音十三章 9 節)這

苦。我們必須放下工作,不能再用工作來決定自己的

個生性積極的人在他老年時,卻必須放下他自己的意

價值。最後,我們也只能放下自己的體力:我們不能

願。現在,他已經無法隨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或他認

69


為是對的事。他必須張開手掌,讓一切順其自然地發

3章

放手

放手才能安然自在

生。別人要綁著他,帶他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沒有人願意被帶到死亡,但是,老年終究還是脫

老年人必須放下的事物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痛

離不了死亡,他必須拋開自己對生命的想像,並讓自

苦的過程。我在我母親身上實際經歷到這個過程。我

己接受上帝對人類的最終安排:「死亡」。「死亡的

母親在她生命最後二十年的視力只剩下3%。她以前一

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首先必須放下我們的意願,然

向很喜歡跟人接觸,與人交談。後來,她卻幾乎認不

後是我們的行動,之後就是我們的自我,最後才是我

出其他人。她必須一直等別人主動來跟她說話,不過

們的生命。

卻很快就能進入話題。就在她過世的前一年,她的大

彼得想要至少知道其他人會怎麼樣。因此他問耶

腿骨折,之後,她就必須跟她最親密的松年團體分開

穌,這些愛耶穌的門徒將會發生甚麼事。然而耶穌回

了。她不能再去望彌撒,之前她每天都會到教堂參加

答他:「如果我要他活著等到我來,也不關你的事。

彌撒。她也必須放下許多親密的朋友,因為他們都比

你只管跟從我吧!」(約翰福音二十一章 22 節)在此,

她早過世。她很認真地把陸續過世的朋友記錄下來,

彼得也必須拋開與他人比較的心。他必須投身於上帝

並常常談到他們。

要求他走的路,而不必看別人是否活得比他更久。而

當我們身邊有人過世,而我們曾經跟他分享過許

且他也不能把上帝要求他將在十字架受死的路,跟其

多經驗、分擔過許多痛苦、共享過許多歡樂時,他的

他人的死亡方式比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死亡方式。

死亡也就把我們的一部份帶到上帝面前去了。我們周

最後我們還必須對我們的死亡放手,把這個過程全然

遭越多親友過世,我們身上被他們帶著跨出生命門檻

交託給上帝。

的東西就越多。老年人常會覺得,他們自己身上有一 大部分都已經跨出生命的門檻了。有些對其他人具有

70

71


刺激與鼓舞作用的事物,對老人來說都已經不重要,

工作多久。這也有一些治療的效果,因為年老的弟兄

因為他們把自身的存在延伸到另一個世界了。所以他

還會覺得自己是有用的,因為他們到了年老的時候還

們的眼光越來越朝向自己的內心。

能夠投入有意義的工作中。但是,這個制度的危險性

我的母親是在痛苦的過程中親身體驗「放手」 的。但是,在生命最後階段的「放手」,她卻是以最

72

3章

放手

在於,有些年老的弟兄感受不到,他何時該把職位讓 給較年輕的弟兄。

深刻的安詳與寧靜來面對的。她不只必須放下所愛的

庫恩牧師(Johannes Kuhn)也說過發生在一個有

人,甚至還必須放棄她忠實地持續到老的生活節奏與

名主教大貝流士(Otto Dibelius)身上類似的故事。這

儀式。有一次她告訴我:「我無法再禱告了。」以前

位主教曾說過一句名言:「基督徒永遠都在服事。」

她每天總是為孩子與孫子唸兩次玫瑰經。但是,現在

他是個很好的主教,但是,他始終不願意從他的主教

她已經無法這麼做了,她無法集中精神祈禱,所以,

職務退休。有幾個牧師去跟他說:「主教,你在很多

她也只能拋開過去的祈禱習慣,放下「祈禱」。她認

方面都是我們的模範,現在,請你也當我們的榜樣,

為:「或許上帝覺得,不斷點頭說『好』,實在也夠

讓我們看到,人可以不必在所有生命階段都得不斷執

了。現在這樣也是不錯的。反正我也無法再繼續下去

行工作的情況下變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主教

了。」於是,她的禱告越來越簡短,但是就在這些簡

看著他們,然後說:「你們說得沒錯!但,變老其實

短的禱詞裡,她發現每個禱告最後的本質都是一樣

也跟『我自己是誰』有關!」到了年老的時候,那已

的:把自己的生命交託在上帝手裡,然後說:「願你

經無關於你曾經做過甚麼事或正在做甚麼事,而是跟

的旨意得以成就!」

「我是誰」有關。

在修道院裡,我們並沒有固定的退休年齡限制。

我們經常會認為,如果我們放下工作、體力、任

在這裡,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想工作多久,就

務和個人的重要性時,我們就會變得貧乏。盧雲曾經

73


在書中寫過一個道家的寓言,它告訴我們,正當我們

3章

放手

真正活過,才能放手

放下一切外在價值之後,人類的基本價值才會顯露出 來。這個寓言描述有個木匠和學徒,他們在林中看見

唯有當我們能夠完全接納某件事物時,我們才能

一棵身形巨大、樹齡古老的彎曲橡木,學徒非常驚

完全放下。當我真的樂於生活時,我才能放下生命。

訝:「木匠跟他的學徒說:你知道為什麼這棵橡木這

沒有真正生活過的人,他就不可能放下生命。榮格認

麼巨大、年老嗎?學徒回答:不知道啊!為什麼呢?

為,過了中年之後,唯有那些坦然面對死亡的人,才

木匠回答:因為它沒甚麼用處啊!如果它是有用的,

能活得精彩。榮格曾經有過這樣的體認:那些在年輕

早就被砍倒、鋸斷並製造成床和桌子了。因為它沒甚

的時候沒有奮鬥過的人,到了年老時也無法放手。他

麼用處,所以人們才會讓它繼續生長,現在它才會如

認為,這些人無法接受自己的生命現況。生命的前半

此巨大,人們才能夠在樹下乘涼。」

段是充滿奮鬥和鬥爭的歷程,而生命的後半段要做的

樹木的價值就在於它是一棵樹,所以它才能向光

就是「放手」。那些錯過生命的人,沒有任何東西可

成長,才能邀請許多人來到樹蔭下休息。如果我們放

以讓他們放手。他們會到了晚年才為沒有真正活過而

開所有外在的價值,我們才能夠知道我們真正的價值

悲傷,結果就錯失了老年的任務:「放手」。榮格描

就在於「單純當個人」。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生命收穫

述了那些錯失生命的老人與年輕人,因為這些人並沒

豐盛,其他人才能到我們身邊休息,他們會感覺到,

有完成他們每個年齡階段的任務:

我們不再想要得到任何東西,而只是單純地待在他們 身邊。

「那些沒有奮鬥和勝利過的年輕人,錯失了他們 年輕生命最精彩的一頁;從山頂潺潺流入山谷的溪 水,涓涓訴說著生命的奧祕,不懂得傾聽溪水奧祕的 老人是沒有意義的,他不過就是個精神上的木乃伊,

74

75


一段呆滯僵化的過去。他站在生命之外,跟機器一樣

3章

放手

送你回家吧!

地重複動作,直到外在破舊陳腐。甚麼文化會需要這 種樣子的人啊!」

能夠默許「放手」的人,就會經驗到一種新的輕

詩人赫塞也瞭解到,年老時的鬆手,是人類天性

鬆感。他會覺得自己像一片樹葉,讓風吹送回家。在

的一部份。他把老年人視為是「飄向家中的乾枯樹

另一首詩中,赫塞將「放手」視為是「付出自己」,

葉」。他在書中寫道:

同時也是「自我犧牲」:「年輕人的需求是:能夠嚴 肅地看待自己。老年人的需求是:能夠自我犧牲,因

每朵花都會結果,

為在他身上有些應該被嚴肅看待的事……。年輕人的

每個早晨都會變成夜晚,

任務、渴望和義務就是『轉變』,而成熟年齡階段的

世上沒有永恆,

任務就是付出自己,或者,就像德國神祕主義所說的

不斷改變、不斷流逝。

『去除自我』。」 德國神祕主義者把「去除自我」視為是一種靈性

即便是最美的夏天終究也會感覺到秋天和枯萎。

的任務。所以「放手」對他們來說,並不是聽天由

停止、落葉、耐心的沈靜,

命,而是從心靈的渴望出發,希望和上帝合而為一。

當風想要帶走你的時候。

「放下自我」就是跟生命本質以及上帝合而為一的先 決條件。

玩自己的遊戲吧!不要反抗,

76

我要從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領域,來談擁抱老年不

就讓它靜靜地發生,

可或缺的任務:「放手」。我們必須放下財產、健

讓吹落你的風,

康、人際關係、性生活、權力和自我。

77


放下財產

3章

放手

是冷漠的。而在老年時可以放下財富,或把財富捐給 窮人,或是交給子女全權處理的人,就是內心自由的 人。他也能藉此體驗到人類的本質。詩篇中寫道:

如果老人緊抓自己的財產,小氣吝嗇,無法放下

「當你看見人發財成為富豪,你用不著驚歎。他死

自己的財產的話,我們會覺得這是很難堪的事。有些

的時候甚麼也帶不去;他的錢財不能跟著進墳墓。」

人認為,他們必須守護自己的財產,才能多留點遺產

(詩篇四十九篇 16 — 17 節)

給子孫。但我母親總是說,要給子孫東西時,應該用

我們應該想到,我們終究必須面對死亡,死亡的

溫暖的手,而不是用死亡後冰冷的手。許多老人會緊

時候就得放下所有一切。所以,我們必須提前操練死

抓住自己的財產,因為他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因

亡對我們的各種要求。我們應該在內心放開所有的財

為他們認為,他們似乎可以從財產獲得「還活著」的

富,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容易地躺入上帝的手中。而緊

感覺。里曼曾寫道:

抓住財產不放的人,只會重重地跌在地板上。鬆開自

「他們不斷積累、省錢、聚集財富,似乎這樣就 可以排除和掩蓋關於生命終點的想法,就可以長生不

修道院裡有位弟兄告訴我,他的父親在年老的時

死。所有必須貢獻和提供出來的東西,都會讓他們感

候,突然有一次把所有對他很重要、很有價值的東西

覺到肉體方面的痛苦,好像他們必須把一部份生命力

都送給別人了。他開始考慮,那些意義重大的書該送

量貢獻出來一樣,因為『擁有財富』對他們來說象徵

給誰。很明顯地,這位老父親感受到,放手可以讓他

著生命,代表自己『還活著』。所以,他們囤積財產

更自由。他可以用這些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東西,讓其

事實上是想囤積『生命』。」

他人高興,也藉此表現出對這個人的尊重。

凡是在財產中才能看見生命的人,他們的生命

78

己,就能夠輕柔地落進上帝溫暖的雙臂中。

放下財產讓老年人可以為其他人開放自己,藉此

79


3 章 放手

放下健康

正好可以產生新的關係。相反地,把自己埋沒在財產 底下的人,卻會因此更加孤獨。

很多人把健康看得就像財產一樣。只要可能,他 們就想緊抓住健康。 健康生活和維護健康當然是件好事。但是,有些 人卻使勁抓住健康。這經常會導致一種憂鬱症,一種 對「生病」的病態恐懼。他只能在自己的健康狀況裡 鑽牛角尖。里曼曾寫道: 「他們會恐懼地注意到所有老年的症狀,每個狀 況都被猜測是某種可能出現的疾病徵兆;持續觀察自 己的身體,讓他們感覺異常;完全正常的反應卻被視 為可疑的疾病,脈搏、排泄物的顏色和胃口,都被持 續地監控,但是,他們卻沒有注意到其中的弔詭,他 們正透過自以為聰明的生活方式,錯失了大部分還可 能為人帶來歡樂的東西。」 一天到晚繞著自己健康打轉的人,是不能夠樂於 生活的。例如,他無法再享受食物,因為他一直害怕 這些食物對身體有害。然而,在他的心靈中,卻感覺

80

81


3章

到無法緊抓住健康。所以,他的緊握就變成一種無所

用「健康」來決定自己的生命意義嗎?或者,我最深

不用其極的努力,這讓他內心充滿恐懼而不是充滿喜

的價值到底跟甚麼有關係?如果我的體力逐漸衰退,

樂。

我能夠為了上帝起初創造我的那個形像,而徹底打破 對於某些老人來說,看醫生變成他們唯一可以接

自我嗎?唯有當我把上帝當成生命的本質內容與目標

觸他人的方式。有時候,醫生也是唯一會傾聽他們說

時,才能在老年時平靜、快樂地生活。崇拜「健康」

話的人。有些老人在跟其他人一起聊著一些有趣但跟

的人,他就會一直被恐懼襲擊,害怕自己會失去健

疾病無關的話題時,會覺得十分愉快:例如政治、藝

康。

放手

術、哲學和宗教等問題。然而,也必須當老人們能夠 放下自己和自己的健康時,才能真正放開心胸討論這 些話題。 的確,我們應該適度地關心自己的健康。但是, 當我們太操心健康問題時,有一天我們會變得更老、 更虛弱、更多病。所以,能放下健康是很重要的事, 今天,很多人把健康視為是最高價值,有時候甚至成 為宗教的替代品。然而,這種宗教的替代品讓我們跟 上帝的關係產生了侷限性,所以它就會變得殘酷、無 情。最後,我們就會讓「健康」塑造我們的一切。 老年就是將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推向更深層的面 向。唯有放下健康並自問:我到底是誰?難道我只

82

83


放下人際關係

3章

放手

「這一直都跟某種程度的『長不大』有關係。他 們只活在與別人連結、回應別人的處境中,沒有自己 的生活,所以,這些親近的人過世後,他們的世界就

在老年的時候,人際關係會變少。我們親近的人

跟著瓦解了,他們失去了適應的對象,失去了看齊的

比我們早過世,讓我們感到寂寞。我們的孩子不能像

對象,失去了滿足其要求的對象,他過去的生活幾乎

我們所期待的一樣,一直照顧我們。老年的時候也會

都只是圍繞著這些人。」

有很多恐懼,你的伴侶可能會比你早過世,這對你來 說,可能就像是世界末日,生命不再有價值。

的生活上。不過,這不是所謂的「拋開自我」,而

當然,失去我們長久以來一起生活的親愛伴侶,

是,他根本感覺不到自我,或甚至根本沒有認真活

或我們所愛的人,絕對是一件很痛心的事。但是,我

過。仔細討論清楚所愛的人去世的事實,對這些人正

們到了老年必須做到的是,不再讓「人際關係」來決

好是一種挑戰,讓他們去發現自己,活出自己。

定我們的價值,而是從自己本身出發來生活。凡是能

夫妻雙方也必須開誠布公地討論這個問題:兩人

夠單獨生活的人,才能夠把伴侶視為禮物,充分享受

不可能同時過世,必然會發生一人獨活的情況,在這

兩個人的生活。如果我能夠釐清「伴侶可能會比我早

種新的情境之下,活著的一方也必須能夠獨自生活。

過世」這個事實,才能面對「我是誰?」、「我如何

有些人會緊緊抓住伴侶,直到一方過世了,還無法放

看待我的生命?」的問題,或許,我才瞭解到,我從

手。放手的確是件痛苦的事,這需要一段很長的哀傷

未自己活過,而是使勁地抓住伴侶,生命意義完全建

過程,直到一方能夠對另一方完全放手,並且找到跟

立在我的伴侶身上。

自己的新關係為止。

里曼曾描述那些依賴「人際關係」才能生活的人:

84

這樣的人不是自己活著,而是把心思都放在別人

有些人無法跨過哀傷,而是進行一種「死者崇

85


3章

拜」,他們為過世的老伴留下一切,就好像伴侶還繼

哀傷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心中產生「反抗」的感覺:我

續活著一樣。另外有一些失去伴侶的人,會馬上就去

不願意正視這種「失落」。但是,藉由這種內心的反

找另一個「替代伴侶」。里曼認為:

抗,我必須允許自己感受由失落所帶來的悲痛,並進

「他們需要這個伴侶完全是為了自己,他們根本

一步走過這段悲痛。這樣的悲痛,有時候也會讓我陷

不把這個新伴侶當一回事,他們想要的只是這個新伴

入混亂。但唯有走過悲痛,我才能進入第三個階段:

侶在他們的生活裡具備某些功能。如果這個新伴侶只

跟自己和好,並在自己的心靈中發現新的機會。

能夠扮演過世伴侶的角色,不必表現出獨立個體的特 質,那麼,這個新伴侶幾乎是可以任意互換的。」

放手

如果我能放下這個人,我才可能跟他建立新的關 係。我不會再緊抓住過世的人。也因為我已經放手

然而,這些行為反應(當然,上述生活方式也是

了,所以他才能夠成為我內心的陪伴者,他讓我接觸

有可能的)也不可能一直繼續下去。在年老的時候,

到深藏在心靈深處的能力與恩賜,以及潛藏的生命

我們也必須學習獨處。「放下伴侶」」會讓我一下子

力。

跌入孤獨中。但是,我必須忍受這種孤獨,讓我感受 到自我,更進一步發現自我的生命。直到能夠完成這 個任務時,我才能再試著找新的伴侶。如果太早尋找 新伴侶,我只是在隱藏自己的孤獨感,並且會過度要 求新伴侶來填補孤獨的缺口。為了成功地度過哀傷, 我必須跨過很多階段。第一個哀傷的階段就是「道 別」。我必須在內心跟伴侶道別、放手:我已經無法 再擁抱他、親吻他,我也無法再撫摸他、跟他說話。

86

87


放下「性愛」

3章

放手

寫道: 「吃甚麼、怎麼吃、吃得到哪些食物、吃不到哪 些食物,這都是主要的談話主題。結果,形成了一種

很多老人在年老時還是能感受到情慾與性愛的激 情和喜悅。事實上,我們必須拋棄「性愛在老年時會 逐漸枯萎」的想法。看到許多年老的夫妻彼此溫柔相 待的一幕,是非常動人的。 有時候,有些老人會驚訝於,他們居然嚐到新的

88

老年貪婪與貪食無厭的情況,好像害怕吃得比別人少 而吃虧,或者,吃東西似乎成了唯一重要的事。」 里曼提出,另一種轉移「性趣」的方式就是「淫 蕩地想要觀看性愛過程,也就是一種觀看與展露的興 趣」:

戀愛感受。有時候他們根本不敢說出來。但是,情慾

「在天主教聖經達尼爾書附錄中的『蘇撒娜』洗

與性愛在老年時,依然是一種很重要的生命喜悅來

澡經文(達尼爾書十三章 1— 27 節)的畫作中,就經

源。有些教會圈對「性」的壓抑和懷疑,奪走了許多

常可以看到這種淫蕩的老人。這些邪惡的老先生或老

人從性愛獲得的喜悅感。所以,在老年時重新思考情

太太惡毒地發著牢騷、不斷挑剔且心懷不滿地在周遭

慾和性愛的問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走來走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太常見到這類老人了。

老年人可以透過很多方法來重新體驗性愛。這並

他們嘴裡藏著攻擊性、毀滅性的舌頭,大部分也都對

無一定的標準。但是,在老年時,處理「性」問題的

年輕人懷著怨恨和嫉妒。我們也經常會感覺到,他們

方法,格外令人矚目。有些十分專注於「性愛」的老

把剩餘的精力都以怨恨和惡毒表現出來。」

人,他們已感覺到,「性愛」不再像以前一樣是自己

在老年時,反而應該重新發現「性愛」的本質意

的興致來源了。於是,他們就回到了「慾望本能的最

義,這跟上述處理老年「性愛」問題的錯誤形式完全

初滿足形式」,把所有的興趣放在「吃」上面。里曼

相反。老年時的愛情少了點如癡如醉的感覺,但卻多

89


了一些溫柔。在許多老人的身上可以讓人感覺到,他

3章

放手

放下權力

們已經把「性愛」完全整合進他們遲暮的生命階段 中。 他們用健康的保健方式來表現出認真對待自己的

老人通常很難放下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我們有

肉體。許多已經停止性生活的老人卻也同時忽略了照

時候會發現,有些政治人物害怕退出政治舞台。他們

料身體。他們十分邋遢且不修邊幅。這種不修邊幅的

只能從權力感受到自我價值。在許多家族企業中我們

邋遢外貌就是他們不健康的性愛態度的表徵。這不是

經常看到,父親一直不願意把公司交給兒子。他會一

要我們壓抑性愛,而是要我們察覺到它的形式轉變。

直執掌業務直到鞠躬盡瘁為止。即便某個兒子都已經

有些男人覺得自己性能力不如年輕的時候,就服用藥

是指定的接班人了,但父親有時候還是不讓兒子接管

品來增強性能力,或者乾脆逃進性幻想當中,以證明

企業。因此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衝突。

他們還是「雄風威武」。 放下性本能的需求,但進一步體驗性愛的本質意 義,這也是老年時成熟地面對性愛問題的態度:追求

無法放下權力職位的人,就是想用更多努力來彌 補精力的消蝕。他想對年輕人證明,他還能夠掌控一 切。然而,里曼卻說:

充滿樂趣與喜悅的愛,但也滿懷溫柔、親近與親密。

「這不但會增加精神上的負擔,也會帶來失敗的

如果能夠成功地採取這種態度,那麼,不管在行動上

危險,因為除了越來越努力捍衛自己的位置之外,再

彼此給予性滿足,或者以另一種形式彼此溫柔深情地

也沒有其他事情對他是重要的,『不准失敗』的心

相待,都能到達一個更深層的境界。

理,卻再度變成一種犯錯的原因,因為他再也無法正 確判斷事物。這種額外的精神上的負擔經常會導致心 臟疾病或誘發心血管病症。」

90

91


3章

老人越緊抓住自己的權力,就越容易豎立更多敵

至回報到公司的帳面上。他讓每個來店裡的人都覺得

人。年輕人會不斷起而反抗,他就更容易趨向嚴重的

自己是重要的人,每個人都可以用真實的一面來到店

災難:他不自願釋出權力,也不信任年輕人,結果他

裡,也都會被認真地對待。

的權力反而因為死亡或年輕人的反抗,而被無情地奪

許多老人其實也很想放下權力,不過,一旦真的

走了。如果老人是被趕下職位的,通常都不會有光

去做了,他就會覺得並不那麼容易。有個老人在 6 0 歲

榮、尊敬的道別。

時就很認真地把公司交給兒子,他想要退到第二線,

交出權力並不表示無以為用了。反而經常是透過

也把責任完全交付給兒子。然而,當其他人從他的辦

放棄權力位置,而有機會開啟另一個充實的新方向。

公室走過去,進到他兒子的辦公室,跟他兒子討論一

我父親二十六歲時開了一家大型的電器店。他的兩個

些重要的事情時,他突然感覺到這是多麼痛苦。雖然

兒子和女兒後來都在公司裡工作。雖然我父親到過世

他刻意要放手,但他還是得痛苦地體認到,這是一件

前都領導著這家公司,但是他其實後來都把業務交給

多麼不容易的事。我們很容易在腦子裡思考、想像

兩個兒子了。他生前每天都到辦公室。有個老人每天

「放手」的情況。不過,只要別人不再告訴我們或問

都到店裡買些東西:一顆燈泡、一個電池或唱片。他

我們事情,我們就會體會到退居幕後是一件多麼困難

來店裡只是為了跟我父親說說話,很顯然地,我父親

的事。這個 6 0 歲的父親這時候到了必須做決定的時

散發出一種沈靜的氣質,讓這些老人很喜歡來店裡,

刻了。他認真地承受了「放手」的痛苦,一小段時間

不只為了買東西,而是為了感覺到被接納。

後,他的心態就轉變了。他終於可以誠心地引退,並

我父親不會緊抓著權力和金錢,這些對他來說都

放手

且充分享受「放手」所帶來的自由。

不是那麼重要。不過,正因為他樂於助人與善解人意 的天性,所以他變成很多人的談話對象。最後,這甚

92

93


放下自我

3章

放手

放下「自我」並給上帝空間,這是一個靈性面的 挑戰。榮格認為,想要接觸真實自己的人,就必須準 備好,把上帝的形像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用宗教性

最後,老年人也必須放下「自我」。不過,這也 是最艱難的任務。所有宗教的智者都告訴我們相同的

的語言來說,就是:不要讓「自我」而是讓上帝來掌 管我們的生命。

事:必須先讓「自我」死亡之後,更偉大的那一位神

耶穌宣告了上帝國的來臨,這就是耶穌傳講的福

才能在我們心中發亮。耶穌也教導他的學生,要否認

音。上帝的掌權已經近了,上帝要掌管我們的內心,

自我:「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

如果我們接納了上帝的國度,如果上帝真的在我們內

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福音八章 34 節)

心掌權,我們就能成為完整的自己,這就是:救贖、

希臘文的「否認」就是:「說不」、抵抗、保持

拯救、醫治和完全。

距離。我必須反抗「自我」的傾向,也就是:將一切 納為己有,想要抓取一切的傾向。

的功課:透過默想、愛和祈禱。但是,直到年老時,

放下財產、權力或健康,最後都和放下「自我」

我們才會感覺到,要「放下自我」是一件多麼痛苦的

有關。因為財產和權力都會強化自我。有些人甚至以

事。我們不能再逃避了,我們察覺到,如果我們還使

財產來認同自我。他們從未接觸過真實的自己。相反

勁抓住自我,我們就會撕碎自己。唯有能夠對反射

地,對榮格來說,這是從「自我」(Ego)推向「自

在各層面的「自我」放手,才能成功地經歷變老的過

己」。因為財產會強化「自我」的面具,這個面具會

程。

強到讓我們無法察覺到「自己」。他認為,從未成為 真實自己的人,就永遠是不成熟的。

94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可以操練「放下自我」

當我們真心地接受,我們不再是別人有興趣的焦 點,別人不再需要我們,我們不再有權力和影響力,

95


3章

那麼,我們才能放下自我。從這些習慣的日常生活中

生命會打破我們的自我。他會打破我們對自己的

退出,我們可能會痛苦,但是,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

錯誤想像。雖然,讓生命來撬開我們的自我,這是一

種「邀請」,邀請我們放下自我,並且肯定自己逐漸

件痛苦的事,但也是我們的任務。當我們失去一些心

貧乏的事實。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感受到內在與外

所依賴的東西時,不要悲嘆,反而應該在此看見上帝

在的貧乏是一種折磨,而是一種內在的自由。能放

所做的工,並把這種失落當成我們的朋友來迎接,它

下自我的人,他才能真的自由,上帝才能掌管他的內

讓我們接觸到自己。「放下自我」總是一個痛苦的過

心。他才是個整全的人。然後,他就能夠碰觸到那個

程。波蘭詩人希勒修斯(Angelus Silesius)曾用具有挑

上帝為他所造無偽、原本的形像。這也是神祕主義者

戰性的話語來表達「放手」的意涵:

所說的:「自我之死」。我們不必破碎自我,而是要

「在那些你還具有某些身份,還知道某些事情,

「放下自我」。神祕主義者陶勒(Johhanes Tauler)很

還喜愛某些東西且還擁有某些東西的地方,相信我,

清楚地描述了這個概念:

在這些地方,你是擺脫不了你的負擔的。」

「上帝喜悅的是清貧的人。讓你自己成為這樣的

在那些「我們還有代表性的地方」、「我們還能

人。人們想要從你身上拿走東西、朋友、親戚、財寶

炫耀知識的地方」、「人際關係決定自我價值的地

或你心所繫的一切,這是為了要讓你把你的心赤裸、

方」以及「我們還有財產的地方」,我們就容易陷於

清貧地交託給上帝。上帝就在那邊找你:讓上帝能在

被這些人事物所禁錮的危險。放下自我並不一定要失

那 邊 找 到 你 吧 ! …… 所 以 , 如 果 遇 到 突 如 其 來 的 傷

去人際關係或知識。但是,身為一個人的價值,卻不

害,不管是從內或從外,你就可以說:『歡迎你!我

必被這些東西所決定。放下自己,把自己交在上帝的

親愛、唯一又忠誠的朋友!我沒有想到你會來這裡,

手中。這才是真自由!

放手

也沒有期待會在這裡遇到你。』」

96

97


4章

結出豐盛的果實

有不義。」(詩篇九十二篇 12—15 節)

結實纍纍的兩個條件

在此寫出了結出豐盛果實的兩個先決條件:第一 就是:正義(譯註:現代中文譯本是翻譯「正直」,

4

結出豐盛的果實

但德文經文是用「正義」)。第二就是:栽種在上主 的聖殿裡。 正直或正義,就是能夠恰如其份地對待自己本質 的人。對柏拉圖來說,正義的人就是能合宜對待三個 心靈領域的人,讓這三個領域獲得應有的重視,並且 能夠合宜對待自己和自己的真實面的人。此外,正義

能夠成功地處理「接受」和「放手」的問題,到 年老的時候,他的生命就能夠重新獲得豐盛的果實, 詩篇中寫著:

98

的人也就是能夠正確合宜地面對他人需求的人。所 以,正義不是只繞著自己身上打轉。 很多人在老年的時候變得很自戀。根據許多經驗

「正直的人要像棕樹一樣茂盛;他們要像黎巴嫩

顯示,那些非常成功的人,他們在年老的時候,反而

的香柏樹一樣高大。他們像栽在上主聖殿裏的樹,在

無法放手,而是自戀地更加高舉自己。有些政治人物

我們上主的庭院中繁茂,年老之時仍然結出果實,枝

因為不願及時引退,而在老年時摧毀了自己的成就。

葉茂盛,長綠不衰。這證明上主公正,我的保護者沒

有些所謂的大師根本沒注意到,他們出現的場合越來

99


結出豐盛的果實

越難堪,而且他們真的再也說不出甚麼內容了。只因

在她必須完成更多家務。事實上,到了老年,不應該

為他們的「粉絲」請求他們出席,所以他們就無視於

還活在壓力之中,她應該讓生命流動。如果生命能夠

自己的貧瘠。他們把「出名」跟「豐盛」混淆了。事

流動,它才能夠為我們自己和別人,都結出豐盛的果

實上,他們不斷重複相同的東西,而且認為,大家都

實。如果處於壓力之中,他就只是用工作來彌補自己

該關注到他們。唯有那些能合宜對待自己和別人的

的良心不安。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就只會充滿艱苦、

人,以及那些行為正直的人,到了老年時才能結出豐

艱澀的滋味。

盛的果實。

老年人必須在沒有績效競爭壓力的情況下工作,

第二個結實纍纍的條件是栽種在上帝的聖殿裡。

他們需要有更多的包容性和無我態度,也必須從「事務

我必須釘根於上帝。唯有如此,即使肉體已經虛弱,

化」的功能轉向人性化的關注。那些懂得貢獻人群,並

我還能不斷結出豐碩的果實。

認真感受人們需求的老人,比那些退縮不前、在自己身

今天,我們在許多老人身上都可以看見這種豐碩

上打轉的老人,活得更滿足、喜悅。俄國大文豪托爾

的生命,特別是年齡在 6 5 到 7 5 歲 的「少老年人」,

斯泰(Leo Tolstoi)在他的日記中寫到,想要對抗沮喪

他們在身體與腦力上都還非常活躍、能有所貢獻。因

的心情只有一種方法:「用最簡單的方式幫某個人服

此,在這個生命階段中再尋找一份任務,也屬於老年

務,就像只是碰巧替他人工作一樣。」老人們經常義務

人的靈性操練之一。但是,我不能讓這些任務和成就

參與照顧社區中孤獨和生病的其他老人。在這些工作

來決定我的生命意義。

中,他們開展出新的能力。他們能充分瞭解自己去拜訪

一個退休女士最近告訴我,雖然她已經不必再負

100

4章

的人,也能找到跟他們交談的正確言詞。

擔任何義務了,她還是持續處於壓力之中,要求自己

我母親經常花很多時間在一些慈善聚會上。她去

有更多成就。每天早上十點半,她會忽然想起,現

參加這些聚會,並藉此跟一些孤獨的老人說話。他們可

101


以向我母親吐露一些煩憂和困境。我母親就單單專心傾

4章

結出豐盛的果實

掌握生命藝術是成功變老的要件

聽,並鼓勵他們,因為她可以將自己年老的經驗跟他們 分享。她不會對他們的談話妄下評斷,而是接納他們, 並把自己從生活中獲得的生命哲學傳遞給他們。 另一個體驗年老時多采多姿的生活的方法就是:

來老年人所吟寫的老年頌讚。在此我舉幾個例子。中 國哲學家林語堂寫道:

培養自己的興趣。很多老人都會這麼做。熱愛自己興

「『朱顏白髮』的康健智慧的老人,以恬靜的聲

趣的人,就會感到內心的滿足感。里曼認為,好的業

音暢談人生經驗:世上沒有比此更美麗的東西了。」

餘嗜好可以幫助老人免於憤世嫉俗:「能夠喜歡做某

(譯者註:出自林語堂《論老年的來臨》一文)

些事,就可以防止我們變得自暴自棄、憤世嫉俗。」 能夠投入於興趣當中的人,通常就能夠發展出創

老年時的歌德曾寫給好友作曲家策爾特(Carl Freidrich Zelter):

意與想像力。他可以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一個

「我很高興可以在你的耳畔輕輕訴說,我經驗到一

可以自己設計的世界、一個符合他所看重的生命價值

種幸福,在我如此高齡時,我領悟到,再活一次的話,

的世界。老年人退出事業舞台的時間越長,興趣對他

這些我曾追求的目標和做過的事還是很有價值的。」

來說就越重要,他能夠繼續透過這些興趣來型塑世

著名童話故事《蓬頭彼得》(Struwwelpeter)

界。很多老人到了年老時才發現自己的繪畫、寫作和

的作者,也是法蘭克福的心理醫師霍夫曼(Heinrich

工藝天分。他們體驗到這麼多的休閒時間是一種幸

Hoffmann),在 1897 年寫給化學家庫提茲(Theodor

福。他們不會感到無聊,而是會塑造出一段很有創意

Curtius)的信中提到:

的時段,他們一生在自己身上所形成的美好成果,都 可以呈現在這個時段當中。

102

體驗過老年所展現的豐碩生命,就會同意一直以

「我實在不瞭解,為何許多人都在抱怨老年和害 怕老年。我覺得在這個必然的生命階段中,是多麼舒

103


4章

結出豐盛的果實

適、寧靜、平安,讓我這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也把

得很充實。雪爾夫主張「跨世代鄰居關係」,在這種

這段時間當成最好的時段,比我之前經歷的任何時段

「遠親不如近鄰」的社區關係中,老少世代可以互相

都寶貴。」

幫忙。如此一來,一定可以提供老年人許多方式,讓

這三段引言都顯示出,掌握生命藝術的人就能夠 成功經歷老年階段,並且發現老年的特殊價值。

他們的生活過得更好,並且在他們能力範圍內有參與 社會的機會。

以前的布萊梅市長雪爾夫(Hennig Scherf)曾經描

對老年人來說,還有許多有意義的工作和地方,

述老年時期的多采多姿。他跟其他一些老人一起住在

可以讓他們貢獻自己。也有許多活動,可以讓他們自

分租的公寓裡。他還是繼續參加了許多組織,有些當

己覺得愉快:例如園藝工作、參加合唱團、參加松年

然不適合所有人參加。但是他還是提出了一些大多數

單車隊。單車隊可以讓他們有機會運動,並能夠享受

老人可以投入的活動。例如,他經常在一所小學唸故

團體生活。

事給孩子聽。他寫道: 「我被這些孩子迷住了,我期待每次唸故事的時

打發時間無法成就生命

間。他們給我的印象是,對這些孩子來說,見到陌生 的面孔,以及跟一個可以當他們祖父的老人說說話, 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

104

但是,不管是為他人服務,還是從事自己的興 趣,都需要正確的尺度。如果老人還像年輕人的工作

雪爾夫提到「老年專家」這樣的角色,這些老人

量一樣多,同時藉此躲藏在這些活動後面,或逃避到

專家把自己的經驗傳承下去。在布萊梅有一種自願的

工作裡,那就只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消遣」。然而,

「義工經紀人」,有許多退休的老人都去那邊登記,

打發時間並非成為幸福老人的方法。有些松年團體的

希望可以藉此幫助別人,這樣的參與讓他們自己覺

活動只是為了讓老年人打發時間,或變換花樣:也就

105


是,只是為了讓老人有事可做,可以逃避寂寞。為了

4章

結出豐盛的果實

人,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支柱。」

活動而活動,到頭來只會造成內心的空虛而已。數學 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早就看清了這一點:

行動、貢獻

「人們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沒有熱情、沒有事業…… 沒有任務。這樣,他就會感到自己毫無價值、孤寂、匱

為了在年老時結出豐盛的果實,我們必須做到兩

乏、依賴、無力和空虛。這些會在他的心靈深處升起一

件事:行動、貢獻自己,但同時也必須有能力自處於

股無趣與憂鬱、悲傷、苦惱、懊惱和懷疑。」

孤獨、沈默與寂靜的情況。

如果是以充滿熱情的態度來從事活動,讓自己滿

天主教神學家拉勒(Karl Rahner)提出一個老年

腔熱血灌注其中,讓自己的愛不斷流入,這些活動才

的重要任務:成為世代間的橋樑,連結年輕人和老人

會充實。如果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和排遣寂寞而做,最

的溝通關係。老人不應該脫離社會,而是應該處於社

終留下的就只有失望和空虛。

會當中,並傳遞他們的經驗。然而,他們不應該模仿

然而,有很多成功的實例,可以來說明老年人如

106

年輕人,而是應該有自信地活出自己的年齡。

何為他人貢獻自己。在一個專為輪椅老人供應餐飲的

我們今天常常見到許多人喜歡找老人,特別是

協會中,有位患了「多發性硬化症」的老太太,就藉

小孩。孫子很喜歡找祖父母,因為祖父母不會評斷他

著這個工作再度激發生命力,因為她覺得自己再一次

們,在祖父母身邊,他們可以安然地「做自己」。而

被他人需要。她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她可以對這份

且,祖父母常常也扮演著父母和孩子間溝通的橋樑。

工作說:「現在這是我的生活,我會一直做到無法勝

甚至在政治面我們也常看見,在勞資雙方薪資談判

任為止。」這證實了艾伯勒—艾森巴赫女士(Marie

時,他們會邀請一些退休的政治人物來調停,並替未

von Ebner-Eschenbach)說的:「我們所支持幫助的

來尋找一條可行的路。

107


但是,這世界上的老人也不都只是個性溫和的智

4章

結出豐盛的果實

他們關心的是人類與世界的未來。

慧老者,善於連結溝通或使人和好。也有一些個性比 較衝的老人,他們不必然會刻意勉強自己尊重別人的

自由雕塑個人化的老年生活

意見,他們喜歡毫無掩飾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 通常人們也會聽他的。因為人們還是會感覺到,他們 的強烈性格並不是自我表現,而是就事論事。

108

我在我母親身上看到老年時的開放與自由,她出身 於艾佛(Eifel)山區的農村家庭,對於童年時還是禁忌

今天,不同性格的老人展現出各種生活面向。老

的主題,特別有興趣。她常問我的姊妹,到底甚麼是同

人們比以前有更多不同的活動領域。有很多老人去就

性戀。雖然她童年時所受的是狹隘的宗教教育,但卻完

讀大學裡開辦的「松年大學」,也有一些專門討論哲

全沒有教條式的想法。她相信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不會

學或神學主題的松年團體。在教會的學院中,經常也

妄下評斷,而是以開放的態度來瞭解生命。

有許多老人,他們對於當代的各種問題都很有興趣,

我在修道院中的年老弟兄身上,也體驗到以各種

也很願意發表意見。也有一些松年旅遊:許多老人讓

不同的方式,來呈現出生命的多采多姿。在修道院管

自己跟同伴一起享受退休前無力實現的旅行。他們對

理中心,年紀最老的工作者是 86 歲的科連流斯弟兄。

於世界充滿興趣,對大千世界中的人事物關係興致勃

他在二次大戰中嚴重受傷,並且在戰俘營中度過痛苦

勃,也很喜歡觀賞各種戲劇與聆聽音樂會。他們珍惜

的時日。雖然他因為戰爭而變成嚴重身障,但這並沒

文化與價值。因為他們已經不擔心會失去甚麼,所以

有阻礙他每天到管理中心來工作,每天幾小時,接待

對於真正有所收穫的事物,都抱持開放的態度。他們

一些訪客,科連流斯弟兄不只因為自己豐富的經驗,

會對許多人提出一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問題,這不是

提供他們在退休金和保險金方面的協助,也會做一些

因為他們是「老頑固」,而是毫無壓力地表現自己。

心靈諮商的協談。他跟來訪者無所不談。當管理中心

109


4章

結出豐盛的果實

有同工生日時,他常常會提起戰後的艱困年代,當時

最後幾年,他每天中餐後,都會不用樂譜,即興地在

他雖然是個木匠,但卻在沒有任何訓練的情況下,被

教堂中為自己彈奏。有些知道他習慣的訪客,就會偷

安插到管理部門來工作。隨著時間的腳步,他逐漸被

偷躲在教堂的某個角落聆聽。他們覺得這些被聖靈浸

訓練成保險的專家,附近的居民也常向他請教保險方

透的音樂,可以幫助他們聽到自己內心寂靜深處的奧

面的問題。

祕。當我開始寫書之後,每本書他都會跟我要一本,

還有一位馬丁弟兄也常在晚上說自己的人生故

我知道,他也會讀。有一次他告訴我,他沒想到「變

事,他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委內瑞拉的修道院和寄宿中

老的過程」有這麼難。平常,他總是散發出良善和憐

心擔任廚師。他並沒有刻意說些甚麼美好的回憶,只

憫的馨香。某次會議中,大家為一項建築計畫激烈爭

是很自然地談到過去的時光。海外宣教工作並非是個

論。在我都已經想要放棄時,他來找我。他鼓勵我,

理想世界。但是,即便經歷過人性的百態,他依然沒

叫我不要被這些激烈的爭論所影響,而應該繼續去

有放棄自己的靈修之路。到生命的最後,他還是對人

做。而當我們在修院中,討論神學和聖餐儀式的設計

們充滿熱情與開放。所以,每天的聖詠祈禱就是他活

時,他認為:「這些根本就不是問題。五十年來,

化內心的時間。有一次他住院,病床旁躺著另一位自

對我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到底相不相信我所做的

稱是「共產主義者」的病患,完全對教會沒有興趣。

事?」於是,整個談話的氣氛就轉變了。奧古斯丁神

但是,他們兩個卻非常能夠互相瞭解,出院後,依然

父個人的話,將討論帶進根本的核心。

保持很長時間的聯絡。 我初入修院的老師是奧古斯丁神父。他是個非常 傑出的管風琴家,並對修道院中的管風琴文化深具影

這些老人,他們只用簡單的話就道盡了事物的核 心本質,對於他們所處的團體、家庭、城市和國家來 說,都是一種祝福。

響力,他用管風琴賦予彌撒靈修的深度。在他生命的

110

111


5章

一起變老

重新維繫過去的友誼,或跟其他人共同做些事。他們 可以一起享受時光,聊聊彼此的經歷,也互相聆聽。 好幾年來,我媽媽都一直擔任教區的婦女會主 席。在年老之後,這些女士們,每週一都會一起聚 會、喝咖啡。她們會談到許多自己生命的經歷。這對 她們來說,就像是「治療時間」一樣。她們可以坦承

5

對話,不需任何掩飾。她們的話也會被認真聆聽。舊

的傷口也透過這樣的談話被治癒了。她們參與了其他

一起變老

人的生命,也包括日益增加的病痛與抱怨。這讓她們 不會覺得孤獨。

在家庭關係中一起變老 在團體中一起變老 「一起變老」的第二層意義是關於夫妻關係。有 許多老人覺得自己被隔離,被社會和團體所排

很多老夫妻,他們多年來都彼此深刻瞭解,並且溫柔

除,或者是被送到養老院裡。所以,想要成功經歷變

相愛。想要到年老之後,還能有成功的婚姻關係,就

老的過程,還是需要一個團體。這對我來說有各種意

必須有心理準備,不管對方身體或心靈狀況如何,你

義。其一是,能夠跟其他老人繼續保持關係,對老人

們都願意彼此同行。

來說是一件好事。在退休之後,他們開始有時間可以

112

當然,夫妻雙方不一定都會一起成長。通常在退

113


一起變老

休後,雙方關係很容易會進入一種危機。因為過去幾

長與發展。如果先生在這種情況下不能認真處理自己

十年,夫妻已經習慣依照工作所訂的生活節奏,先生

的心理問題,那麼,他們夫妻的共處就會變成人間地

早上上班,晚上回家。白天時,太太要不是也上班,

獄。因此,夫妻這時候就需要來自外部的協助,讓他

就是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來管理、主導生活。但

們能夠接納自己的限制,並學習接納對方,以感恩的

退休後,夫妻兩人必須整天都在一起度過。這對妻子

心共度充實的餘生。心理治療師賈爾基描述了,老年

而言,通常會覺得生活受到限制。這時候,就必須在

時夫妻生活若不順利,將是一種甚麼樣的場景:

「共處」與「距離」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夫妻才不

「在很多伴侶關係中,到處飄浮著索然無趣的灰

會彼此對抗,而能和諧共處。丈夫必須找到另一份可

色幽靈,這在尚未退休前,根本就沒有被注意到,但

以投身的工作,免得整天「監視」或「批評」妻子。

現在卻急遽浮現。而這些「索然無味」的現象,很快

在老年時,唯有各自能夠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才能

就會伴隨令人意志消沈的副作用出現:爭吵。於是,

使共同生活也一樣成功。

他們就開始翻舊帳,尤其是太太:『孩子小的時後,

夫妻雙方必須重新學習,不只談論孩子的問題, 也能分享自己的內心。這樣一來,老年時的婚姻對於

114

5章

你總是趴趴走,不在家!』『你一點都不懂得節儉, 不然我們現在就會比較有錢。』」

伴侶和孩子才能變成一種祝福。接納對方原本的自

如果年老的夫妻只在自己個人身上鑽牛角尖,完

我,需要很多耐心。在告解時,我常聽見老太太們抱

全沒有看見身旁應承擔的任務,特別是:如果他們並

怨自己的婚姻是多麼恐怖:先生在退休後完全無法重

沒有正視他們的相處關係時,那麼,所有被壓抑的問

新啟動生活。他們對自己很不滿意,然後把這種不滿

題就會被攤在陽光下,兩個人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困

投射到太太身上。他們把太太視為自己的財產,無法

難。同時,孩子也會逐漸跟父母疏離,因為他們已經

接受這麼多年來,太太在性格與能力上有如此多的成

受不了一直聽父母抱怨對方。

115


5章

一起變老

有個太太告訴我,她很不喜歡回家去看父母。因

一樣,儘量自己承擔工作,例如煮飯、清潔和居家布

為她父親總是不斷跟她抱怨母親,而母親也不斷抱怨

置。有些看護人員會隨時在旁協助老人家,但還是會

父親,雙方都希望女兒站在自己這一邊。但是,他們

讓老人家感覺到,他們可以自己規畫生活。

卻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結果導致這對老夫妻越來越 感到孤寂,甚至可以互相毒罵幾小時。

在老人院中也有設計一些節慶的儀式,這可以讓 老人家覺得像是住在家裡一樣。這是老人院很重要的

有時候,我也會聽到年輕的家庭抱怨,他們年紀

任務,讓一些無法住在自己家庭裡的老人,到年老時

大的父母只把眼光聚焦在這個新家庭身上,完全不理

還是能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並讓他們能夠擁有新的

會他們自己跟外界的關係。這讓年輕家庭的夫妻覺得

人際與家庭關係。

壓力重重。因為,這個年輕家庭就必須自己來負責滿 足年老父母對團體與人際關係的需求。如果年老父母 肯跟其他老朋友起去玩、去健行、玩牌、喝咖啡、郊 遊或參與文化活動,就會減輕這個年輕家庭的負擔。 這些活動對老人很有好處,他們在同年齡的團體中會 覺得很愉快,也可以更開放地說出自己的不滿情緒, 讓自己較容易忍受這些負面情緒。 有些老人覺得自己是被「丟」到養老院。但是, 今天的養老院已經開始嘗試用其他的方式來經營。他 們為老人們設計「共居團體」,給他們一種像「家」 一樣的團體感。他們鼓勵老人們,必須像在自己家裡

116

117


在隔代關係中一起變老

5章

一起變老

天,祖父母通常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一旦老人家到了需 要被看護的時候,子女就必須面對一個問題:到底是要

「一起變老」的第三個面向則關係到老人與年輕

把父母接回家裡住?還是讓他們住在安養院裡?很多婦

人的相處。在大家庭中,老年人有他們的地位。在農

女會因此負擔沈重,因為她得同時照顧娘家父母和公

村裡,這個現象更為明顯。祖父不只常陪孫子,只要

婆。而且,有時候她們也會因此而苛求自己。這一直都

身體許可,也會一直參與農莊的工作,到了年老力衰

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子女到底能承擔多少照顧的工作?

的晚年,他們都還能從事一些輕省的工作。祖母則

她們要如何找到看護協助?一旦所有家人都無法繼續負

一直操勞家務,讓其他女性可以到田裡工作或牧養牲

擔家中看護時,何時應該把父母送到安養中心?

畜。老人家們可以在體力勝任的範圍內,一直繼續工 作。這可以讓他們保持活力,並覺得自己還有用處。

無論老人家是住在子女的家庭中、獨立生活或住 在安養院中,「變老的過程」絕不只是老年人的任務,

當然,如果老人家還一直緊抓權力不放,或想事事

而是每個人的任務。我們可以觀察到自己的祖父母如何

作主的話,也會引起一些問題。因此,老人家必須學習

慢慢變老、變衰弱。這對於我們面對自己變老的過程,

「繼續一起工作」但「不再參與決定」,這對老人家來

也是一種挑戰。因為,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我們自

說,是一種靈性的挑戰。如果被諮詢的話,他們可以提

己將來也會經歷到。所以,我們在他們身上就可以看到

供意見幫助大家。但老人家必須放手讓年輕人依照自己

我們自己變老的過程。我們將面對一個問題,是否我們

的想法來管理農莊。農村裡的生活不只是一般生活,而

會逃避「變老的過程」,或者我們會用好的方法來接納

是一個勞動共同體。這可以讓家庭更團結,並讓老人家

它。透過老年人的圖像,我們可以認清自己。

可以用成功的方法經歷變老的過程。 但是,這種結構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很少見了。今

118

119


從老年的圖像認識自己

5章

一起變老

具普遍性的部分。年紀越大,他越能夠真切體驗到人類 生活經驗的核心,也就是,人們在自己的苦難中認識自

奧地利現代主義代表畫家柯科西卡(Oskar Kokoschka)告訴我們,他如何欣賞林布蘭特 (Rembrandt)最後的自畫像:

我,並且找到『邁向新生年輕的勇氣』。」 在林布蘭特的自畫像中,我們可以認識自己,他的 畫也邀請我們,跟我們自己的「老邁體衰歷程」和解。

「這麼的令人厭惡和支離破碎,如此恐怖與毫無

如果我們跟老人家一起生活,並且想陪伴他們,我

希望──但是又畫得這麼偉大精妙。突然,我領悟到:

們就必須先碰觸逐漸變老的自己。所以,這跟如何親切

可以在鏡子中觀察到他逝去的自我──完全看不到甚

對待老人無關。當我們能夠深入探究並接受自己的變老

麼──,所以他畫出人的『空無』。這是多大的奇蹟,

過程時,才能好好地陪伴老人家。盧雲認為:

多棒的畫啊!我在畫中找到了勇氣和新生的年少。」

「如果老人家們的哀傷故事撕裂我們內心的傷痛

老林布蘭特的自畫像對柯科西卡來說,就是自我

時,我們如何能夠去傾聽他們的故事呢?當逐漸變老

認識的來源,同時也是新希望與新生年少的源頭。

的自我,不願跟那些老人停留在同一個房間時,我們

所以,那些真誠、開放地向我們展現其真實圖像的老

如何跟他們建立友誼的關係呢?如果我們為脆弱的自

人,就可以給我們新的生命。神學家盧雲也非常喜歡

己穿上恐懼和盲目的盔甲,如何能夠溫柔地碰觸老年

林布蘭特的自畫像。他曾經針對這些自畫像寫道:

人生命中受傷的地方呢?」

「林布蘭特感覺到,他必須回到他真實的自我,回 到這個黑暗的密室裡,但是,若我們真的想要深入接觸 人類內心深處的奧祕時,這個密室也會是一個明亮的空 間。林布蘭特認識到,最具個人性的部分,同時也是最

120

121


家庭扶持

5章

一起變老

此一來,老人就能夠帶出全家人的祝福。但是,年老 的雙親也必須學習如何獨處。如果他們一直要求全家

但即便是緊密與團體或家庭連結在一起,老人家們

大小都必須環繞膝下,都必須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

仍然會感受到孤獨,仍然必須學習忍耐孤獨。但是,團

那麼,「父母成為家庭的中心」這個景況,就很難讓

體的扶持可以幫助他們接納自己的孤單。賈爾基曾經寫

家庭成員心懷感激了。 一個高齡 96 歲的老太太告訴她的媳婦:「年輕人

道: 「這似乎是最後一個考驗,對有些人來說也是最

都出去了,老年人被放到床上去了,只剩下我一個人

艱難的考驗:許多人逐漸離開我們身邊,死亡和疾病

孤孤單單地坐在那裡。」這個老太太感覺到獨處並不

也降臨在其他人身上,因此許多老人會覺得他們自己

容易。但是,如果能夠在痛苦中接受獨處,那麼,她

是多餘的,應該早點死去才對。這時候,如果家庭網

就能夠允許家庭成員過各自的生活。如此一來,老人

絡還存在,甚至還是個兩個孩子的四人家庭來分擔老

和年輕人才能夠在生活中互相扶持,彼此互補。

年人的憂苦,會是多美好的事!」 家庭成員知道該如何感謝老人家,即使老人家自

傾聽是最好的陪伴

覺無助和無用。團體的內部文化就呈現在,他們如何

122

與無助的老人共處。如果我們能夠尊重老人,而這些

演講的時候聽眾常問我,該如何幫助那些已經失

老人也有些經驗要對我們說,並且在他們無助、貧困

去生存意願的老人,或者是怨天尤人、不斷哀嘆自己

的生命階段還能成為他人的祝福,那麼,年輕人也可

獲得比別人少或上帝離棄他們的老人。

以從這些老人家的態度中得到豐盛的收穫。年老的父

我並沒有甚麼特效藥,我認為,陪伴者的首要任

親或母親可以成為家庭的中心,以維繫完整的家。如

務就是傾聽,聽聽看老人家說些甚麼,但是不要妄加

123


124

5章

一起變老

評斷。不要告訴對方,我們已經聽過這些故事數十遍

能幫助他們放下過去,埋葬傷痛,讓他們從現在起可

了,而應該顯出我們的興致。我們可以加以詢問:您

以過自己的生活,不再被他人主宰。

當時覺得如何?您是怎麼忍受這些痛苦的?如果對方

聖本篤希望所有的修士直到過世都住在修道院裡。

覺得自己被重視,他就會逐漸轉化這些痛苦,終有一

他要求修士們做到所謂的「穩固性」(stabilitas),這

天,他就不再抱怨連連了。或者,我也可以問他們,

對老弟兄來說,正是一種祝福。他們知道自己歸屬何

看他們如何看待這些痛苦,如何解釋這些事件。我會

處。他們不會被送到養老院,只要他們願意,都能一直

請他們自己思考,並且回應自己的生活。

工作。

我們絕對不可以用道德化的態度來面對這些老

許多弟兄也能保持生活與工作的活力。當然,如

人,甚至責備他們:身為虔誠的基督徒,他們應該接

果個人到達其年齡與體力的界線時,他也可以放下工

受這些痛苦、承擔這些哀傷。我們也不應該要求他們

作。我在修道院中經歷了各人不同的生涯模式。有些

現在應該成為大家的信仰典範。這些話都會讓他們感

人很注重個人的內外在生活,很懂得照料自己。有些

覺到,我們根本不瞭解他們。這也會帶給他們罪惡

人則喜歡為團體工作,只要他們的身體情況許可。有

感,因為他們做不到我們要求的標準。唯有當我們能

個年老的弟兄,到過世前他都一直負責整理修道院的

夠置身於他們的痛苦和哀傷中,他們的內心才能夠逐

墓地,而且用全副愛心來做這件事。有一次,當訪客

漸轉變。

看到老人家揮汗如雨地在墓地工作時,問他為什麼這

然而,我們也不能同意,讓他們一直沈溺在痛苦

麼老了還不休息,他回答:「在我們這裡,要不是繼

中,而應該不斷問他們:你現在想要怎麼面對這個問

續工作,就是已經死亡。」即便這個說法不見得適用

題?你想讓過去的事掌控你一輩子嗎?或讓那些傷害

於其他人,但是,這對他而言是一種生命態度,讓他

你,讓你失望的人一直掌控你嗎?唯有如此,我們才

可以到最後依然對工作抱持喜樂與熱情:他覺得自己

125


5章

一起變老

是被需要的。他可以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工作,同時也

表團體讚美上帝。教會也知道,這些寡婦的禱告將可

可以在工作時一邊悼念著過去曾經共處的弟兄。他到

以帶來祝福。

老都不曾生過重病,直到他臨終前,他才到修道院中 的「醫護中心」。 修道院院長、副院長和其他弟兄,每天都會到修 道院「醫護中心」探望這些接受照顧的年老弟兄。因 此,他們也可以一起參與在修院生活中。他們覺得自 己跟弟兄們還是緊密連結。而這些年老弟兄認為,現 在自己可以為團體做的事就是,替那些還在工作中的 弟兄們祈禱。每天下午,這些年老弟兄都會自動拿起 玫瑰念珠,為我們的團體以及即將加入我們修會的年 輕弟兄禱告。 讓老年人即便在病痛中,依然能夠感受到生命的 意義,這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以透過禱告,成為團 體的祝福。正當生病的老年人自覺成為其他人的負擔 時,為別人代禱就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他們對於團 體、家庭、子女和孫子都是重要的。團體因為老年人 的禱告而活得更有意義。這在早期的教會就已經是如 此。寡婦可以代替教會團契禱告、替教會代禱或者代

126

12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