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眼光看耶穌與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Page 1


Jesus und Paulus

Fundament und Architekt des Christentums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Gerd Theißen 葛德•泰森 著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台灣神學院翻譯小組 譯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台灣神學院、台南神學院翻譯小組 譯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出版


目錄 推薦序|看歷史的耶穌 省察當代意義 曾宗盛 ˙4 推薦序|律法及稱義 意涵再思考 蔡銘偉 ˙6 推薦序|見保羅的告白 向外邦人宣教 羅光喜 ˙9 導

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11

PART Ⅰ

社會歷史與神學角度中的耶穌

1 耶穌真正活著! ―關於耶穌的歷史性論據 ˙38

2 耶穌身為當時周遊傳道的教師 ―關於耶穌活動的一些社會面向 ˙71

3 耶穌和其時代的象徵性政治衝突 ―耶穌研究的政治面向 ˙105

4 在歷史耶穌的研究中,信仰與歷史的鴻溝 ―論耶穌的神學意義 ˙144

5 歷史耶穌,現代門徒 ―我們對耶穌的圖像是如何轉變的? ˙176 中間考察:耶穌無原罪 ˙203

PART Ⅱ

心理學與神學中的保羅

6「保羅新觀」的研究及其限制 ―幾個心理學上的考量 ˙210

7 保羅與他從基要主義到普救論的歸主過程 ―檢視保羅的宣教初始 ˙237

8 保羅和羅馬書:保羅的信仰告白 ―回顧保羅的神學發展 ˙265

9 保羅與神祕主義 ―闡析保羅神學之中心 ˙293

10 保羅的使命 ―在政治逆風中的宣教 ˙342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推薦序:看歷史的耶穌 省察當代意義

〔推薦序〕

對羅馬政權和猶太宗教當局的抗議,同時展現對社會弱勢族群的關

看歷史的耶穌 省察當代意義

心。最後耶穌用為別人犧牲自己的方式,見證生命的真實意義。這 講的結論是,耶穌以一連串的象徵行動,傳達上帝對當時社會與人 群的信息。 第三講探討信仰與歷史之間的鴻溝,尤其是歷史耶穌和復活基

曾宗盛

督之間的關聯性,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泰森教授認為,歷史的耶 穌具有真實的人性,因此他有其歷史的限制。然而,當門徒們遇見

2013 年 9 月 30 日至 10 月 1 日於台灣神學院舉行馬偕紀念講座

復活的基督時,他們認識到他的真實神性。透過復活的基督,上帝

教牧研習會,主講者葛德.泰森博士(Prof. Dr. Gerd Theissen)主題

和人類的隔閡得以跨越,人類和上帝相遇。最後,演講者透過宗教

是「社會歷史與神學角度中的耶穌」,分為三講,第一講「耶穌曾

認知理論,介紹直覺與反直覺的概念,引導聽眾思考,我們今日如

經活在世上!(對耶穌的歷史性評論)」、第二講「耶穌與當時的

何與復活的基督相遇。耶穌透過比喻和象徵性行動讓我們遇見上帝。

政治衝突(耶穌研究的社會歷史面)」以及第三講「在歷史耶穌的

而復活的基督又將上帝展現在我們眼前。這講的結論是,耶穌基督

研究中審視歷史與信仰之間的鴻溝」。

是真人與真神。他以其真實的人,幫助人 類探求上帝;他又以真實

第一講探討歷史的耶穌。泰森博士指出,我們今日可以透過不

的神,讓人和造物主相遇。

同歷史資料的建構,來發現歷史的耶穌。這些歷史資料包括考古出

這三講內容相當豐富與精采,又具有深度,激發聽眾作更深入

土的物件、保羅書信、福音書經文傳統(包括耶穌語錄)、以及經

的信仰省思。泰森博士帶領聽眾以新眼光再次審視歷史的耶穌,讓

外的相關歷史資料。透過抽絲剝繭的經文分析、以及歷史資料的比

我們思考基督徒的當代意義,以及面對這時代的挑戰,鼓勵我們在

對和整合,我們可以重建歷史耶穌的面貌,尤其耶穌以一個政治罪

這世代實踐身為福音傳承者的榮譽感與責任感。

犯被釘十字架而受難,讓我們遇見歷史耶穌。這一講的結論是,耶 穌曾經活在世上。

(本文作者為台灣神學院舊約學副教授)

第二講從社會歷史層面來說明耶穌與當時社會的衝突。講者 以 危機詮釋與和平詮釋的兩個進路來說明,在看似和平的時代裡,耶 穌透過言語和行動來突顯當時社會的層層危機,他用不同方式表達

4

5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推薦序:律法及稱義 意涵再思考

〔推薦序〕

救的上帝子民。

律法及稱義 意涵再思考

有學者認為,保羅真正反對的,是猶太教把律法作為界定以色 列人和非以色列人的做法。當上帝已經藉著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來 表明救恩要臨到萬國,這時如果猶太教繼續堅持以律法劃分,這就 與上帝的心意相衝突了。

蔡銘偉

我認為要研究保羅對律法的態度,還必須思考保羅宣教的使命。 把上帝的救恩帶出猶太教因種族、律法的行為所立下的界線,這就

6

「保羅新觀」對華人教會來說是很陌生的。它源於英國與北美,

是他的宣教使命。不是因為他愛耶穌基督,而放棄律法,應該是說,

但是在歐陸卻沒有得到太多支持。保羅新觀源自於一種觀察:馬丁

他受呼召成為宣教師,要把上帝救恩帶到外邦人中,而律法成為救

路德根據天主教以功德賺取救恩的背景,發展出他對保羅著作的詮

恩邊界的柵欄。在這點上,我的觀察是:傳統猶太人對律法的態度

釋,以至於扭曲了當代對保羅和猶太教的理解。換句話說,我們今

和他親自從主所領受的宣教呼召是相互牴觸的。

天所認識的保羅,是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的保羅,而不見得是第一世

保羅是以少數族群的身分,處在強勢的希羅文化主流社會中來

紀生活在希臘羅馬帝國的保羅。嚴格來說,保羅新觀並非是一個有

宣教。如果宣教是保羅內心深處的意識型態或關切,那麼面對力量

一致性觀點的「學派」,因為即使是當代最重要的學者間仍有不同

極度不對等的處境,保羅的宣教勢必要考量一個問題:現在不是有

的看法。

多少人可以接受這福音,而是已經接受這福音的少數人如何在這強

但如同葛德.泰森博士所說,保羅新觀有一個共同的理論基礎,

勢的社會中可以生存下去?這樣的觀點可以解釋羅馬書第十三章保

就是主張猶太教應當是「立約守法主義」,也就是:在靠恩典所賜

羅對羅馬政府的善意,其實是一種宣教策略,不能代表全部的政教

和所維持的立約關係下,依據律法來管理生活。用一個浮在海上的

關係應當如此。

平台作例子:傳統上路德對猶太教的批評是,猶太人努力以律法的

另外,我們還是要面對一個嚴肅且根本的問題:到底保羅是主

行為,來賺得站上這個救恩平台的機會;然而,保羅新觀把這個想

張「因信心稱義」還是「因信實而稱義」,也就是說,「我因對上

法修正為:既然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間已經有「約」的關係,所以因

帝的信(心)而被稱為義」,還是「我因上帝的信實而被稱為義」?

著血統,以色列人不需要額外努力,他們本來就在這個救恩平台上,

如果保羅是主張因信心被稱義,那麼保羅傾向於歸因於人(當然,

以色列人行律法乃是因為他們要藉著律法的行為,來彰顯他們是得

路德與加爾文會反對,因為他們認為人連信的能力都沒有),如果

7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保羅是主張因上帝的信實被稱為義,那麼保羅就傾向於歸因於上帝。

序三:見保羅的告白 向外邦人宣教

〔推薦序〕

見保羅的告白 向外邦人宣教

放在台灣當前的處境之下,我建議保羅研究必須要重新對於「稱 義」的意涵再思考。在新約希臘文中,跟「義」相關的詞語,都有 一個共同的字根「dik」,這個字根都具有「公義」的意涵。然而將 近一百年來的華人教會,都把「義」理解成個人內心的舒坦,就被 稱為義。因此這也影響華人教會的宣教,把基督教私有化。因此,

羅光喜

幾十年來華人基督教思想界幾乎沒有看到因著對「義」的意涵而發 展出的公共神學。這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2013 年 10 月 7 至 8 日在台南神學院教牧進修講座與台南新樓 醫院神學講座中,葛德.泰森博士主要是分享保羅的信息。筆者有

(台南神學院、長榮大學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幸能擔任其第二講「羅馬書的架構:羅馬書信作為保羅個人的信仰 告白」的回應者,實在獲益良多。而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泰森博士 學養紮實卻待人謙和,實在是一位令人敬愛的長者。再則,他所提 供讀羅馬書的架構,是我第一次感覺到能真正抓到羅馬書要旨的工 具。 這個架構如下:前言與結語提到保羅的旅行計畫(羅馬書一章 1-17 節,十五章 14 節∼十六章 23 節),而本論則是四組的立論與 質疑:(一)猶太人想靠守律法得救,但人對罪卻無能為力,而都 犯了罪,所以都要死嗎(一章 18 節∼三章 20 節)?(二)人可以 因為信耶穌受其代死替贖來稱義得救,那麼人就可以盡情犯罪嗎(三 章 21 節∼五章 21 節)?(三)靠洗禮進入基督死而復活的轉化就 不會犯罪,但沒受洗的(像亞伯拉罕)怎麼辦(六章 1 節∼八章 39 節)?(四)以色列人會靠被揀選之恩來得救,但全人類都會得救 嗎?在神的救恩來說,是的(九章 1 節∼十一章 36 節)。這個架構

8

9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真是簡單精準,也讓我擺脫過去的印象,以為羅馬書只在講因信稱 義這個主題。 另外還有兩點更讓我深思的是:第一,保羅能有這樣的信仰認 識,乃在於主耶穌與他有親密的關係。第二,保羅的旅行計畫是要

〔導論〕

耶穌和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到耶路撒冷,讓我們看到保羅一手抓住耶路撒冷信仰根源,另一手 握著向外邦宣教。調整兩邊立場,忍受兩邊衝擊,準備殉道。這兩 點,都值得台灣牧者學習。

根據哥林多前書三章 10 節以下,保羅認為自己是立下教會根 (本文作者為台南神學院舊約學教授)

基的建築師。在他看來,基督是根基。但就這件事,保羅的陳述似 乎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是立下根基的建築師(哥林多前書三章 10 節);另一方面,他又追溯到上帝:這地基是上帝立下的。1 事實上: 保羅不認為這其中有矛盾。他深信自己是在繼續耶穌已經開始的事 業。當他說自己立下了根基時,表示他認為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很重要。如果他拿自己和其他使徒以及宣教師比較,我們也不難理 解出他的意思:他們都是從保羅所立的基礎繼續發展。但當保羅在 此又說,他是在一個現存的根基上繼續發展時,那麼他的角色就不 再那麼重要了:他只能在上帝親自立下的基石上繼續發展。當保羅 拿自己與基督比較時,的確是如此。 2 這類的矛盾在保羅書信中很典 型。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 10 節,保羅首先強調,他比其他使徒做得 更多─但為了馬上駁回這句話,他緊接著又說:不是他,而是上

1 比較羅馬書九章 33 節=以賽亞書二十八章 16 節,上帝談到基督時說:「看哪:

*以上三篇序文錄自:台灣教會公報2013年10月21日~10月27日/3217期 專題報導(按照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0

我在錫安立下一塊開始的基石與一塊惹人不快的岩石。」(譯註:依德文直譯) 2「keímenon」這個過去分詞在此當作「安置、放置」這個動詞的被動式,是一種 意指上帝作為的 Passivum divinum(被上帝做的事)。

11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帝的恩典在他身上做了這一切。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和希臘式的初期基督宗教。6 這個最早的初期基督宗教介於耶穌和保 羅之間。當保羅在大馬士革附近回歸信主時,他被當地的教會引入

耶穌與保羅比較的三大歷史重點

基督宗教中,並成為其宣教師一段很長的時日。就在這裡,在這敘 利亞式的基督宗教裡,保羅學到了甚麼是基督宗教。當保羅區分自

自從學者對新約展開歷史研究以來,耶穌和保羅常常被拿來

己和耶穌有所不同時,他在敘利亞繼續發展的基礎,就是這個在敘

互相比較。保羅獲得各種不同的評價:在鮑爾(F. Chr. Baur,公元

利亞傳統的基督宗教以及與其並存的希臘初期基督宗教。但是,光

1792 ∼ 1860 年,新教教會及教義歷史學家,將歷史批判研究法應

是這個希臘式的初期基督宗教,就已經和耶穌有所距離。我們甚至

用到新約研究之創始人)看來,保羅是一位先進的宣教師和神學家,

可以看到保羅修正這個希臘式的初期基督宗教,即保羅強調道德的

他使猶太教傳統脫離與一個特定民族的關係,並將基督宗教普及

要求和上帝的恩典,使得它又向耶穌的信息靠攏。無論如何,結果

化。3 有些人則視保羅為基督宗教的「搞破壞者」(W. Wrede):4

就是我們可以彙整歷史上區分出的三大歷史重點:第一是耶穌,第

耶穌宣揚上帝仁慈的單純福音,被保羅的基督神祕主義和一種具有

二是最早的初期基督宗教(加上巴勒斯坦和希臘的分翼),第三是

神奇力量的聖禮見解搞壞了。5 在十九世紀,非常重視基督宗教但又

保羅,因為接在他之後還有偉大神學家,即福音書作者約翰。布特

想批評其具體外在樣貌的人,可以選擇走這條路線:即將基督宗教

曼(譯註:Rudolf Bultmann,公元 1884 ∼ 1976 年,德國路德教派

中所有好東西都歸功於耶穌,而一切不好的都歸咎於保羅。

神學家及新約學家)草擬出一個在初期基督宗教開始時包含此三大

但歷史研究很快就發現,直接將耶穌與保羅作比較,這是非常 不符合歷史做法的。因為在耶穌復活後,首先形成了一種巴勒斯坦

重點的整體觀。 布特曼寫了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關於耶穌的書,書中不只將耶 穌描寫為過去的一位歷史人物。 7 此外,他更強調:藉著其宣講,耶

3 F.CHR. BAUR, Vorlesungen über neutestamentliche Theologie, 1864. 4 瑞德(W.WREDE)在其小書 Paulus(1904) 中,將保羅譽為基督宗教的第二位 創立者。他曾口頭對一位學生說過,在他眼中,保羅是「耶穌福音的搞破壞者」。 這位學生就是後來的新約學者維爾勒(P. Wernle,參閱其報告:Die Religions-

穌使人與上帝面對面,即使直到今天,也使人能與這位唯一的上帝 有真實存在的相遇。耶穌的宣講顯示:上帝要臨在於整個生命當中。 隨著耶穌,上帝成為人最重要的關切。人應該以全心、全靈、全力、

wissenschaft der Gegenwart in Selbstdarstellungen V, 1929,11, 引 自 W.G. Kümmel, Das Neue Testament, 21970, 368)。 5 這種批評有兩個方向:一種看法認為,保羅將來自猶太教的宣講信息適應到希臘

12

文化中,並因此而「搞壞」了它;另一種看法是,他將耶穌的宣講信息「再度猶

6 W. HEITMÜLLER, “Zum Problem Paulus und Jesus”, 1912.

太化」。

7 R. BULTMANN, Jesus (Die Unsterblichen 1, Berlin: Dt. Bibliothek 1929).

13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和全部理智去愛上帝。就此而言,耶穌是一位猶太先知。他的宣講 停留在猶太教的框架內,但卻對所有人都極其重要。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關係。保羅(和約翰)將基督信仰和聖禮信仰詮釋為「改變生命」。 布特曼從存在主義觀點詮釋初期基督宗教的信息,可說是近代

在耶穌之後,開始了發展的第二階段。首先,在耶穌復活之後

的第四個階段:這連結了保羅和約翰對「宣講」的詮釋。他們的神

的「宣講」(Kerygma =「信息」)使人面對基督本身。藉此,基

學得以去神話化。藉著這概念,歷史耶穌的光芒蓋過了保羅和約翰

督信仰才被建立。因為藉由十字架和復活,基督才成為信仰的根基。

福音。

在布特曼看來,與耶穌曾經說過關於上帝和以上帝的名義說過的事

但自從五○年代以來,因著對歷史耶穌有一些「新的問題」,

相比,更重要的是,上帝想透過釘在十字架上和復活的耶穌,向所

這情況已有所改觀 ─尤其在布特曼的門生之間:一方面,他們實

有人傳達的事。因著復活,耶穌升到了上帝的旁邊。在保羅之前,

際上發現在耶穌與保羅的信息之間有很大的一致性。歷史上的耶穌

早就已經形成一種讓我們感到有神話味道的基督圖像:關於一個超

之赦罪行為,與保羅的不信上帝的人也能成義,此兩者所表達的是

乎凡人者的故事,他從上帝的世界來,又回到上帝那裡去。在保羅

同一回事。有些人認為,對人的理解(人類學)在耶穌和保羅的觀

之前,早就已經發展出一種在我們看來似乎具有神奇力量的聖禮信

點中是常數,只有基督論(Christologie)有所改變,即它是個變數。8

仰。在哥林多,有些基督徒代死人受洗(哥林多前書十五章 29 節)

另一些人則假定(依循著布特曼的詮釋)因著基督論,耶穌和保羅

─從人性的想法而言,這是可以理解的:那些已逝世的家屬不也

有歷史性的關聯:耶穌的權柄帶有一絲「隱含的」基督論,而到了

應該加入救恩的行列嗎?但死人不會「相信」,也不知道別人替他

復活之後的宣講信息裡卻變成「明顯的」。在耶穌復活之前,從耶

們受洗。就此而言,這些人對聖禮的理解是:受洗幾乎是自動生效

穌這個人就發出一個具決定性的呼喚;在耶穌復活之後,此呼喚促

的。

成了相信基督的這個回應。僅僅藉著這個具決定性的呼喚,耶穌就 隨著保羅和約翰,發展來到了第三個階段。這兩位初期基督宗

高升到上帝的身邊。但在他被釘十架並復活之後,大家才意識到,

教的大神學家詮釋基督「Kerygma」的方式,使得基督信仰如何改

藉著他,透過他,上帝一直想對人說話。所以,早期的基督宗教之

變人的生命變得非常清楚:對人的生命而言,那有神話作用的基督

宣講超越了耶穌,但卻不與他的宣講矛盾,而是將歷史上耶穌的宣

圖像藉此贏得重要意義。這重點不是關於一個來自天上、又回到天

講繼續帶到耶穌復活之後的宣講中。 9 所以我們可以將耶穌的基督宗

上者的故事,而是透過他,所有人都認識到:人的根源和目的,都 在於上帝。重點不是藉著聖禮達成一些超自然的效果,而是在聖餐 時對所有參與者的一視同仁。其目的在於使教會成員之間建立社會

14

8 H. BRAUN, “Der Sinn der neutestamentlichen Christologie”, 1957. 9 在 Das Verhältnis der urchristlichen Christusbotschaft zum historischen Jesus, 21961, 一 文中,布特曼與其學生有批判性的探討。

15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教宣講合理化,而不會與之矛盾。針對歷史耶穌所提的這些「新的 問題」中,最為清楚不過的,是將基督信仰合理正當化這個神學目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些誡命,並更激化了耶穌當時就已存在的一些批評律法的趨勢。10 桑德斯 (譯註:E.P. Sanders,公元 1937 年∼,美國新約神學 家)認為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保羅的新神學中心是一種新的「存

的。 但從八○年代之後,在針對歷史耶穌所提的「第三波探索」這

在於基督裡面」,人的改變作為整個世界終末式改變的一部分。

個框架內,情況又變得不一樣。耶穌愈來愈被當作一個純粹的歷史

這種救恩觀點與猶太教不一樣,但並非為反對猶太教而形成。這種

問題來研究─而與信仰方面在耶穌身上看到或聽到的那些無關。

觀點讓我們看到耶穌以外的信息:耶穌宣講一種「重建的終末論」

耶穌一直被放在猶太教的框架中詮釋。雖然關於他的資料來源只增

(Restaurationseschatologie),即重建聖殿與十二猶太支派。根據這

加了一點點─尤其是加上多馬福音(Thomasevangelium),但最

種觀點,拯救就是重建一種已失去的救恩身分。相反地,保羅宣講

好的資料來源仍然是共觀福音。特別增加的,是我們對耶穌時代的

的是一種「參與的終末論」(Partizipationseschatologie),即所有的

背景知識。我們愈來愈清楚,有關耶穌的流傳與公元第一世紀前半

人將會改變成新的狀態:所有人都參與世界的重大轉變,這個轉變

葉的猶太教歷史背景,以及加利利地區的情況配合得多麼好。

現在就已經開始,並會繼續進入一個超越目前一切的新世界。11 因

在這「第三波探索」裡,「耶穌和保羅」這個問題到當時為止

此,保羅原有的目的在於與舊世界有明確的切割。只要保羅拿基督

並沒有重新得到徹底的處理。然而,在這「第三波探索」裡的歷史

宗教來反對猶太教,他就是將猶太教扭曲理解為一種因守律法而稱

假設,為耶穌和保羅之間的關係預備了新的觀點:由於耶穌在猶太

義的宗教。事實上,今天大多數的學者認為,保羅的猶太教圖像並

教的框架中被詮釋,而且首批基督徒大多來自猶太教,然後才逐漸

不符合實際。我們必須心裡有數,對保羅而言,他自己從基督出現

脫離猶太教,讓保羅得以被納入這個發展當中。他不是被視為猶太

之前所認識和實踐的猶太教,是全然的猶太教。保羅可能並沒有扭

教的延續,就是被視為與猶太教的不連續(Diskontinuität):

曲猶太教的圖像,但卻將他自己的猶太教圖像,普遍化成一種對猶

鄧恩(譯註:James D. G. Dunn,公元 1939 年∼,英國著名新

太教的一般圖像。

約學者)持延續的觀點:保羅在他的神學裡繼續猶太信仰的基本結 構─只不過他取消了儀式性的「身分標誌」(identity marker), 即割禮和禁食的誡命,為的是讓這個信仰普及化,好讓各個民族都 能接觸到它。耶穌削弱了猶太律法的誡命,而保羅則取消了其中一

16

10 J.D.G. DUNN, The new perspective on Paul: Collected essay, 2005. 11 E.P. SANDERS, Paul and Palestinian Judaism, 1977 = Paulus und das palästinische Judentum, 1985; E.P. SANDERS, Jesus and Judaism, 1985.

17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保羅與耶穌之間有何連結?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死。他被埋葬並顯現給門徒們看,其中彼得扮演了重要角色(十六 章 7 節)。

18

所以,耶穌和保羅之間的關係到底該如何來決定?比較兩份保

由於馬可福音與保羅書信無關,所以這種一致性強烈說明:保

存下來最古老的文字來源,可以得出很豐富的結果:一個是成書於

羅對耶穌的認識是確實可信的。雖然保羅自己強調,他不再「按

公元 50 年左右的保羅書信,另一個則是成書於公元 70 年左右的馬

照人的標準」(譯註:若依德文 nach dem Fleische 直譯為「按照肉

可福音。雖然保羅書信很少談到耶穌,但我們可以從中知道,耶穌

體」)認識耶穌。但他同時也表示,他曾經用這種方式去認識他(哥

有多個兄弟,且其中一人名叫雅各(哥林多前書九章 5 節;加拉太

林多後書五章 16 節)。「按照人的標準」這個用語在此不是指耶穌

書一章 19 節),耶穌的家庭出自大衛家族(羅馬書一章 3-4 節),

這個人。語序也不支持這個觀點。「按照人的標準」這個用語連接

而且他派遣門徒們出去傳教,叫他們不必為物質擔心(哥林多前書

的是「認識」這個動詞,而不是「基督」這個名詞。從文意上來看

九章 14 節)。他對離婚休妻方面的問題態度很嚴格(哥林多前書七

也是如此,因為這裡所指的不是基督,而是指使徒的職分。保羅並

章 10 節),但對潔淨方面的問題卻很開放(羅馬書十四章 14 節)。

不反對多少去認識「肉體上的彌賽亞」(即地上的耶穌),只不過

他和門徒們共進了最後晚餐並和他們告別(哥林多前書十一章 23-26

他批評「按照人的標準」去認識耶穌的這種特定方式。所指的是,

節),被鞭打虐待(羅馬書十五章 3 節),被「世界的統治者」,

作為基督宗教成立前的法利賽人,保羅雖然對耶穌有所認識─即

即羅馬人,釘到十字架上(哥林多前書二章 8 節),但就像在他之

當他和黨羽們仍然對抗耶穌的那個時候。但在保羅眼中,「肉體」

前被猶太人殺害的其他先知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 15 節),他

(Fleisch)這個詞常與爭執、衝突和敵意有關。「按照肉體去思考」

被埋葬,並在死後顯現給他的門徒們看,尤其是彼得(哥林多前書

的意思是與上帝敵對(羅馬書八章 7 節)。在他看來,哥林多人是「屬

十五章 3-5 節)。所有這些都是關於耶穌很早就獲得證實的訊息─

肉體的」,因為他們之間充滿了嫉妒和爭執(哥林多前書三章 3 節)。

形成一個非常明確的圖像輪廓。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是,在與保羅

因此,「按照人(肉體)的標準」認識基督的意思是:把他當作敵人。

無關的情況下,馬可福音肯定了所有這些事。耶穌有兄弟,其中一

如今,保羅不想再用這種方法,去認識他曾經在信仰基督之前對抗

位叫雅各(馬可福音六章 3 節)。他派遣門徒們去傳教,並叫他們

的這個耶穌。相反地,他只想以在大馬士革附近認識了耶穌的那種

不必為物質擔心(六章 8 節),並教導婚姻是不可解除的(十章 2-12

方法去認識他:作為被高舉至上帝身旁的復活者,因著耶穌,一種

節)。相反地,他在潔淨方面的教導卻很自由(七章 15 節),與門

「新的創造」開始了,透過這個「新的創造」,他自己也成了新的

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被猶太人控告,最後被羅馬人施以酷刑並處

受造物。

19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藉著棄絕他在信仰基督之前對耶穌的認識,保羅強調的是一種

殿中獻祭的行為設置了一個新的儀式重點。在這一點,保羅直接回

不連續(Diskontinuität)的關係。然而在他與耶穌之後仍然有一些

溯到耶穌,並引用耶穌在用餐前所講的話(哥林多前書十一章 23-26

正面的連結關係。以下簡要的六點可以顯示這件事。

節)。這當中的確有不連續之處:耶穌將上帝的國呈現為與亞伯拉

第一點是耶穌預言有一個新的聖殿。耶穌期待有一個新聖殿。

罕、以撒和雅各一同享用盛宴。在這宴席上會大吃大喝(馬太福音

雖然在耶穌之後的第一個世紀沒有建築任何新聖殿,但取而代之的,

八章 11 節)。 13 在最後晚餐上,耶穌還強調,他希望不久可以重新

是在初期基督宗教團體中形成了一種沒有聖殿的崇拜。教會團體成

在上帝的國度裡喝酒(馬可福音十四章 25 節)。相反地,保羅則強

了新的聖殿(哥林多前書三章 16 節以下)。希望有一種重新修正的

調:「上帝的主權不在於飲食,而在於聖靈所賜的公正、和平、喜

崇拜,這在耶穌象徵性地清理聖殿的行為上已經表達出來。還不清

樂。」(羅馬書十四章 17 節)這符合保羅的靈性化趨勢,我們已在

楚的是,這種重新修正的崇拜該如何表現。它應該是不必換錢和不

聖殿這個主題上見過這種趨勢。

販賣祭牲的嗎?難道它不再以動物為祭品嗎?外邦人也可以進入這

第三點是對律法的觀點:耶穌將一些儀式上的問題自由化了。

個聖殿嗎? 12 保羅明顯地繼續走這條路線。本書中關於羅馬書的論文

他以自由的觀點詮釋安息日的規則,並徹底拒絕區分潔淨和不潔淨

顯示,保羅一直抱持著對一個重新修正的、外邦人可以進入的聖殿

(馬可福音七章 15 節)。保羅也和他一樣,拒絕區分潔淨和不潔淨。

的夢想:當全部外邦人(而不只是一部分歸化到猶太教的外邦人)

他憑著主「耶穌」深信,這只是一種主觀的分別(羅馬書十四章 14

「進入」時,意即進到這個聖殿時,以色列便將會得救(羅馬書

節)。他還將耶穌的自由度引申到割禮上─這項作為上帝子民的

十一章 26 節)。當基督宗教團體成為這個新聖殿時,我們同時發現

認可標準。但他並沒有廢除割禮。猶太教基督徒可以繼續實行割禮,

一種靈性化的趨勢。

但對外邦基督徒而言,這不應該是一種義務。藉著討論這類的律法

第二點是與耶穌一起進餐,這同樣是一個象徵性的動作,藉此

問題,他自然而然達到一種超出耶穌以外的根本觀點。他發現律法

動作耶穌開始了一種更新的儀式。在最後晚餐時共享餅和酒,顯示

有黑暗的一面。律法不僅能給予生命,也可以施展殺人的權力:「這

它取代了被批評的崇拜儀式,是另一種選擇。至少耶穌的追隨者從

約不是字面上的法律,而是聖靈的約。」(哥林多後書三章 6 節)

這次最後晚餐合理地發展出一種新的儀式:聖餐禮。藉此,它為聖

就這一點,我們也可以說保羅有某種靈性化的趨勢:他批評依字面

12 G. Theissen, “Prophetie und Tempelzerstörung. Die Wirkungsgeschichte der

13 如同 T. ONUKI, Jesus.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2006, 51–54 所顯示,這個終末

Tempelprophetie Jesu im 1. Jh.”, 2009.

20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論的晚餐圖像是耶穌宣講的隱喻根源之一。

21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去理解律法,卻贊同屬靈有效的法律。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需要血腥祭物的敬拜(比較羅馬書十二章 1-2 節)。

第四點是耶穌的赦罪宣講和保羅的稱義宣講之間有實質對應的

最後,第六點是彌賽亞信仰。耶穌幾乎沒有標榜過自己是彌賽

關係。在耶穌的宣講中,我們發現一種意識,即沒有人是完全無罪

亞。但他卻勾起了大家的期待,他可能是源自大衛家族(馬可福音

的。但人卻傾向於去看到別人的過失,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大樑」

八章 29 節)並重建大衛王國的彌賽亞(馬可福音十一章 10 節)。

(馬太福音七章 3-5 節)。沒有人是沒有犯過錯的。當時的人認為,

有些人甚至認為,耶穌從來沒有正面提起或肯定過這個期望。他從

被彼拉多殺死的朝聖者或被倒塌的聖殿壓死的那些人,比其他人犯

來就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地上的國王。儘管如此,他還是被當作爭奪

更多罪(路加福音十三章 1-5 節)。但這是不對的。沒有人沒有犯

王位者處死了,就像十字架上所刻的字顯示的那樣(馬可福音十五

過罪。這種犯罪意識的激進化以及依靠赦免的觀點,在保羅的因信

章 26 節)。因此,他無法在彼拉多面前駁斥加在他身上的彌賽亞期

稱義論裡也有。保羅也認為,人傾向於批評別人,但自己卻也做同

望;否則別人就可以之後動搖他的追隨者,說耶穌自己否認了自己

樣的事(羅馬書二章 1 節以下)。沒有人是沒有錯的。所有人都必

的彌賽亞身分和國王的尊嚴。保羅知道耶穌出自大衛家族這個流傳

須依靠因信稱義。但在這個主題上,我們在保羅身上沒有看到靈性

(羅馬書一章 3 節;比較羅馬書十五章 12 節)。他將「Christós」(=

化的趨勢,除非我們將請求「寬恕」這一點─請寬免我們的罪債,

彌賽亞)這個頭銜與耶穌的死亡連結在一起(羅馬書五、六及八章

就如同我們寬免欠我們的人一樣─亦具體地指寬免物質上的債務

等),這就產生了與歷史耶穌的命運的延續性。但保羅的彌賽亞並

(在馬太福音六章 12 節並沒有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

不是要拯救以色列脫離其敵人的毒手,而是拯救所有人脫免於罪惡

第五點是傳教使命。耶穌只是偶而與外邦人有接觸。但相對應

和死亡。保羅將彌賽亞的觀點轉變並靈性化─這在歷史耶穌的宣

著一個往錫安山的全民朝聖,他期待,不久外邦人(也許與散居各

講裡也不是沒有根據,耶穌對彌賽亞的頭銜持守非常保留的態度,

地的猶太人一起)從四面八方往上帝的國度湧去。上帝將會成就這

甚至幾乎是拒絕的態度。14

件事(馬太福音八章 11-12 節)。保羅將這個期待變成一個向外邦

當保羅視耶穌為根基,而把自己視為是在這根基上繼續建造的

人傳福音的行動計畫。他並不期待上帝將外邦人帶來耶路撒冷,所

建築師時,這就實際符合了耶穌與保羅之間的正面連結。保羅總是

以他就走向外邦人,並希望能夠將那些被他歸化的外邦人當作活祭

比耶穌向前多走一步。我們常常看到他在靈性化的趨勢這層意義上

「奉獻」在耶路撒冷─也許透過他們可以參與像耶路撒冷聖殿裡 一樣的儀式(羅馬書十五章 14-16 節)。就這一點,獻祭這個概念 被靈性化了:人應該參與「理智的崇拜」,也就是說,實踐一種不

22

14 馬可福音八章 33 節中,耶穌斥責彼得為撒但可能是在拒絕彼得承認耶穌為彌賽 亞的身分。但在約翰福音六章 67-71 節中,在保羅承認耶穌是基督之後,緊接著 是耶穌說出魔鬼這個名詞,即使這裡的魔鬼指的是猶大。

23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繼續往前走出一步。但他總是循著耶穌已經預定的方向。當別人批

第二個原因是「保羅對耶穌的事保持沉默」(然而這絕不是完

評他是耶穌單純信息的「破壞者」時,這是很不公平的。他重拾了

完全全的沉默)是有社會歷史原因的:地上耶穌的話語是激進的,

耶穌一些非常自由且批判式的趨勢,並就耶穌的想法繼續延伸發

這在保羅所處的教會團體中並不適合。15 耶穌呼籲其跟隨者放棄一

展─當然也超出耶穌。

切;保羅則勸勉基督徒們持守在被呼召的角色(哥林多前書七章 17-18 節)。耶穌應許稅吏和娼妓(pornaí),他們比虔敬者還要先

保羅對耶穌不多作具體陳述的原因

進入上帝的國(馬太福音二十一章 31 節);相反地,保羅則將淫亂 者(pornoí)排除在上帝的國度之外(哥林多前書六章 9 節)。耶

如果保羅有這麼多面向是建基於耶穌,但對歷史耶穌的具體陳

穌命令門徒們放棄自己的工作和財產(馬太福音十章 9 節,六章 25

述卻又這麼少時,這就很成問題了。針對這一點,可以歸納出四個

節以下);保羅則不一樣,他很自豪自己能靠著工作養活自己(帖

理由:

撒羅尼迦前書二章 9 節)。因著自己的道德教訓,保羅把眼光放在

第一是個人的原因:保羅並不認識還活在地上時的耶穌。而其

地方教會的需求上;相反地,耶穌的道德則帶有周遊者激進主義

他門徒則將自己的權威建基於,他們是以耶穌的跟隨者身分去傳揚

(Wanderradikalismus)的特色。但這個解釋還是不夠:源自巴勒斯

他的教導。在這一點上,保羅無法和他們競爭。因此,他稱自己對

坦和敘利亞地區的周遊式魅力領袖所宣揚的道德觀,透過福音書也

地上耶穌的認識是「按照人的標準」(哥林多後書五章 16 節)。同

被廣為散播到其發源地之外的地區,被嵌入一個對過往人物的回憶

時,他將這種對地上耶穌的認識與他目前碰到的挑戰連結:傳播耶

中。以文字的福音書形式,激進的耶穌流傳後來滲入原本與之緊張

穌的言行需要影響和聲望。就這方面,保羅也無法與他的對手競爭。

對立的社會環境中。一個流傳事蹟的文字形式能在之後勝過社會歷

但像其他使徒一樣,保羅見過復活的主。在這一點上,保羅與他們

史的流傳門檻,這是口述流傳沒辦法跨越的門檻,因為口傳事蹟必

是平起平坐的。怪不得他將信仰中心轉移到復活的主。但這還沒辦

須比文字傳統作更多改變來適應一個新環境。然而,絕對正確的是:

法解釋所有的事。就連寫下兩部福音書的作者路加這樣一位景仰保

在保羅當時,還沒有出現任何後來跨越這些社會流傳門檻的福音書。

羅的人,也沒有親身認識過耶穌,但他還是收集了許多關於耶穌的

另一個使保羅「對耶穌的事保持沉默」的原因,是形式歷史學

流傳事蹟,好讓許多有歷史價值的傳統能透過他的記載而得以保存。

上的(formgeschichtliche)原因:在初期基督教會書信中,一般而言

為甚麼保羅就不能收集關於耶穌的流傳事蹟?他一定也有過這樣的 機會。

24

15 K.CH.WONG, “The Deradicalization of Jesus’ Ethical Sayings in 1 Corinthians”, 2002.

25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幾乎沒有引用到耶穌的話─甚至那些在福音中可能證明且很知名

兒子。在各部福音書裡,耶穌受試探的故事明確顯示,耶穌各種

的話也沒有被引用到。約翰書信很可能以約翰福音為前提,而依格

自我神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保羅透過將焦點集中在十字架和復

那修書信(Ignatiusbriefe)則知道馬太福音(或許也知道有另一部福

活上也達到同樣的結論。耶穌的神性尊威只建基於上帝對耶穌做的

音書)的存在。儘管如此,這些作者仍然不使用他們所知的福音書。

事─而不是耶穌說了甚麼或做了甚麼。但藉著排除了這個問題,

甚至在約翰壹書及貳書中,耶穌所提倡的愛之誡命也是完全在沒有

保羅卻帶入另一個新的問題。將一個人冠上神話般的光芒為的是避

回溯到約翰福音的情況下被引用。革利免貳書曾經從一份文字福音

免一神主義受到威脅,這不是很矛盾嗎?雖然斐羅能夠說:「上

引用了耶穌的話,並稱這是舊約之外的「另一部書」(革利免貳書

帝變成人比較有可能,人變成上帝比較不可能」(Philo adGaium

二章 4 節=馬太福音九章 13 節下)。此外,他還三次從別的來源,

118),並因此而駁斥了羅馬皇帝該猶.卡利古拉(Gaius Caligula,

很可能是從口述的傳統,引用耶穌的流傳事蹟(革利免貳書四章 5

公元 12 ∼ 41 年)的自我神化。在他看來,一位神降生成人比一個

節,五章 2-4 節,十二章 2 節)。革利免壹書中所引證的耶穌話語

人將自己神化成神,是更可以接受的事。但基本上,這兩種情況斐

(革利免壹書十三章 1 節以下,四十六章 7 節以下),亦無法歸納

羅都拒絕,不論是神降生成人或人神化成神,儘管其強度不同。在

入任何一部福音書內。若我們將舊約常用的習慣用法與之比較,整

保羅的信仰中,一神主義從內部受到威脅。他在一位唯一的神身邊

體而言,相同處少之又少。在初期基督宗教裡,書信的功能顯然和

設置了第二位神性人物。就某種程度而言,他和首批基督徒們依循

要保存耶穌的流傳事蹟這個功能不同─如果它要保存耶穌的流傳

的是這個格言:沒有人可以質疑嚴格的一神主義,除了上帝本身之

事蹟,通常是追溯到主耶穌的權威,而很少引用文字的福音書。

外。沒有人可以犯十誡中的第一誡,除非是上帝自己。對保羅而言,

此外,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是神學上的理由,即這個新信仰的一

回顧一神主義非常重要。正是這一點顯示,耶穌和保羅之間有深度

神主義基本問題:因著復活顯現,耶穌被高舉為神性的個體。在當

關聯:期待上帝的國即將來臨是一種動態的一神主義。當上帝來臨

時,只有排除耶穌自己狂妄地要求這個地位的各種嫌疑,猶太教才

時,整個世界會改變。上帝會對抗所有勢力並從中勝出:對抗撒但、

可以接受這一點。而且,當時也認為,只有透過上帝的作為,耶穌

惡魔和人的罪惡。保羅也期待一位唯一的上帝能夠貫徹其治權,好

才可以得到神性的地位。保羅就深信這一點。在一個被釘十字架和

讓上帝在最後成為「在萬物之中」(哥林多前書十五章 28 節)。

死人的身上,各種自我神化的想法都被排除了。只有上帝將他高舉 超過所有名號。在各部福音書裡一再形成這樣的印象:耶穌因其言 行而被上帝承認,或因為這個超乎尋常的事件而能宣稱成為上帝的

26

27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根基與建築師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向〉這一章顯示,耶穌之所以在加利利和他的周圍引起這麼大的共 鳴,不是因為他在一個地方建立一間教室,而是因為他從一個地方

儘管耶穌和保羅,一個是根基,一個是建築師,各有其不同的

周遊到另一個地方,並派遣門徒出去,為的是能到更多地方傳福音。

功能,但他們兩人都一致向前看,並期待上帝能在整個世界貫徹其

這篇論文提出的假設是,在耶穌之前至少出現過一位周遊傳道的教

治權。以下所收集關於耶穌及保羅的研究,各有四篇論文將這兩位

師:加利利人猶大(Judas Galilaios)。加利利人猶大以犬儒學派流

人物並列比較。但這些論文都圍繞著同一個問題:即耶穌和保羅之

浪哲學家的外在形像出現,目的是鼓吹人對抗羅馬政權。這就可能

間的關係為何?而結論往往都是:耶穌是根基,而保羅則是在這個

解釋,為甚麼耶穌和其門徒在外表上就要和犬儒學派的流浪哲學家

根基上繼續建造的建築師。

有所區別,以及為甚麼他的教導在關於繳稅的問題上也和加利利人

四個關於耶穌章節 *所要處理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如何能對耶

猶大的觀點明顯對立(馬可福音十二章 13-17 節)。關於犬儒學派

穌有所認識?本書第一章〈耶穌真正活著!關於耶穌的歷史性論據〉

對耶穌的影響討論頗多,16 這裡主要討論的是,耶穌有意識並主觀地

顯示,相對於懷疑耶穌的存在,對耶穌進行歷史研究是可行的,而

認定自己與犬儒學者有所區別。

且這些研究還能不斷得出新的結果。文章最後則約略勾繪出我們對

接著一章〈耶穌和其時代的象徵性政治衝突:探討耶穌活動的

耶穌所知的事。我們對耶穌所知的一切,必須能夠配合重建其宣講

政治面向〉繼續發展這個想法。耶穌不僅是講寓言和比喻的天生好

和作為的二個基準值(Eckwerten):耶穌被施洗約翰受洗和他被釘

手,而且他很會應用一些象徵式的行動來啟發人,而這些象徵式的

十字架的死刑之間發生的事。對耶穌的追隨者而言,這兩起事件以

舉止行動,使他引起公眾的矚目:與稅吏和罪人同桌共飲、揀選

不同的方式形成問題。他們可能從來沒有杜撰過這兩件事。接下來

十二使徒、光榮進入耶路撒冷,以及潔淨聖殿。這一章想要指出,

的章節則顯示,當我們將耶穌有邏輯地納入他的社會世界中,就可

耶穌藉此要處理的是一種社會衝突的領域:為使猶太人適應其統治,

以發現一些關於耶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羅馬及本地的貴族都使用象徵式的政治手法。相反地,耶穌使用另

〈耶穌身為當時周遊傳道的教師:關於耶穌活動的一些社會面

一種象徵式的政治手法。象徵式政治手法有機會去削弱某些衝突, 因為它除了以暴力去對付衝突之外,還採用另一種做法:象徵式的

編註:本書 Part 1 的第 5 章〈歷史耶穌,現代門徒〉以及 Part 2 的第 10 章〈保羅 的使命〉皆是泰森博士關於耶穌與保羅兩個主題的一般演講稿,特別是針對非神 學研究者所寫,不列入本書各部前四篇的神學論文中,因此內容與體例皆與其他 論文格式不符,在此作為閱讀參考。

28

16 將耶穌呈現為犬儒學者的最好論文是 B. LANG, Jesus der Hund. Leben und Lehre eines jüdischen Kynikers, 2010。

29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動作。這一章想要呈現的是,耶穌如何利用這個機會,並致力於爭 取和平─這在當時看來還是可能的事。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保羅重新詮釋了耶穌。與「關於歷史耶穌的第三波探索」互相 平行的是,在保羅研究中發展出一種質疑傳統保羅圖像的「保羅新

而在〈在歷史耶穌的研究中,信仰與歷史的鴻溝─論耶穌的

觀」。17 在新教中,保羅到目前為止被詮釋為律法的大批評家。猶太

神學意義〉這章,所要呈現的是從歷史研究的路線到耶穌的神學觀

教原本是講求律法的宗教,而保羅卻帶入上帝的恩典這個信息。新

點。雖然在新的研究中(即所謂關於歷史耶穌的「第三波探索」),

的保羅圖像說明了:保羅並沒有在律法底下受苦,而是在基督信仰

耶穌顯得更人性化、更有政治手腕,尤其是更有猶太風格,但在歷

對他而言變成了唯一有決定性影響的啟示,而且在他因此必須貶低

史上的耶穌和信仰中的基督之間還是有所關聯。歷史上的耶穌視自

所有其他價值之後,他才把律法視為問題。這時,他才扭曲且負面

己完成了先知們的使命。藉著他,上帝與人的歷史發生了重要的轉

地呈現猶太教。他對律法的批評是隨後才發展出來的。他從來就不

折。然而,歷史上的耶穌雖然意識到自己的大權柄,但還是將自己

想宣稱,確實遵守律法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在他看來,不遵守律法

歸入「人」這一邊。要透過復活的信仰之後,他才移到上帝的那一

才是問題,遵守律法不是問題。

邊。這篇論文要尋找連結歷史上的耶穌和上帝之子的宣講這兩者之

在關於保羅的第一章〈「保羅新觀」的研究及其限制:幾個心

間的橋樑。它主張的看法是,歷史上的耶穌常常對於他的尊威這個

理學上的考量〉中,我對這個新的保羅圖像進行批判性的探討。在

問題保留開放的態度,因為他信任上帝會定義他的角色。藉此,耶

社會歷史方面的問題為耶穌研究帶來新的啟發,我則針對保羅提出

穌是在一個古代思維的框架下行動,即將自己的身分定位交給在上

心理上的問題─即使這些問題還不像社會歷史問題那麼受認可。

位者去決定。耶穌在其生命和宣講中,讓這世界變得通透清澈,讓

隨著提出這些問題,我們得出一個整體而言接近改革宗的保羅圖像。

人可以透過這個世界看到上帝,這就已經夠了─尤其是透過其比

根據這個圖像,批評律法對保羅而言是一個中心─於是大家接受

喻和象徵式的行動。相反地,藉著十字架和復活的信仰,上帝的世

保羅的重要性,即使人們稍微削弱其重要性。即使大家沒有看到保

界被帶入這個世界中。藉著歷史耶穌的宣講和復活耶穌的信仰發生 了跨越界線的情況,就像在宗教信仰中的普遍特徵一樣:超越存有 界線的越界情況,即從這個世界到上帝,再從上帝進到這個世界。 耶穌尋找上帝在這個世界的蹤跡,而復活的主就是上帝在這個世界 的蹤跡。在這一點上,上帝自主地施展作為,不依靠任何人的作為,

17 我以五個論點涵蓋了「保羅新觀」的保羅圖像:猶太教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結構, 恪守約書中的律法,而且是一個講求恩典的宗教。只是保羅描述猶太教是一個透 過守律法成義的宗教,他對猶太教的觀點是扭曲的。在猶太教中,律法並不是問 題,而是基督宗教信仰變成另一種選擇之後,它才被變成問題。在往大馬士革的 路上,保羅被呼召成為基督的門徒;他對律法的批評是後來衍生出來的,而且是 二十年後才發生的。保羅認為違反犯律就是犯罪,但並不將被誤導去遵守律法視

也不依靠歷史耶穌的任何作為。

30

為是犯罪(亦即,是一種不遵守律法的罪,但不是遵守律法的錯誤態度)。

31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羅仍深深著根於猶太教,但大家還是接受了。

32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書信裡,他從神學觀點去重新整理自己的一生。在其一生中,保羅

而在〈保羅與他從基要主義到普救論的歸主過程:檢視保羅的

主張過不同的救恩論,這些都在羅馬書中留下蹤跡─而且也根據

宣教初始〉這一章顯示,保羅如何從基督徒的迫害者成為偉大的宣

他認為重要的順序來排列:他以律法導向的救恩論開始(羅馬書一

教師。他的皈依信主很可能是在一個長久修改自己生活方向的框架

章 18 節∼三章 20 節),自從大馬士革的經驗之後,取而代之地,

中分許多步驟完成的。大馬士革經驗只是當中的最高點。在這之前,

他深信只有透過相信才能帶來救恩(羅馬書三章 21 節以下)。首先,

保羅首先是法利賽人的支持者,然後又短暫地成為與法利賽人相關

他提到這個透過亞伯拉罕與猶太人相關且針對巴勒斯坦南部的阿拉

的基本教義派的支持者,他們支持的是「熱心者」(Eifer)的理想。

伯人的信息(羅馬書四章 1-25 節),然後在第二個階段中進行一個

因著他與復活的主相遇,他脫離了(暫時的)基本教義派,並以基

包含所有亞當後代的普世傳教活動(羅馬書五章 12-21 節)。對外

督信仰的形式回到溫和的猶太教。我們可以說:他脫離了不寬容的

邦人傳教,使得他必須以「人必須透過基督而改變」這個理論來深

心態。這一章要顯示,在他皈依信主之後,這種脫離不寬容的自由

化自己的救恩論。所以這並不可能的:基督徒會因為知道自己會被

仍然堅持下去─無論是在內心對自己的強處和弱點的寬容,或是

寬恕而犯罪。透過這個改變,稱義並不是不再犯罪的特權狀(羅馬

往外對與猶太教之間關係的寬容來展現:最後,保羅深信,因著自

書六章 1-8、39 節)。在最後一個階段,保羅深信,上帝的揀選可

己的作為,整個以色列都可以得救。需要解釋的是他對基督宗教內

以解釋救恩(羅馬書九章 1-11、36 節)。透過作為、相信、變化和

某些對手的尖銳辯論。這些尖銳言詞可以解釋,事實上,他藉著這

揀選而獲得救恩─這是保羅的一生以及在羅馬書中都可以看出來

些與對手的辯論來對抗自己的過去。此外,關於耶穌周遊傳道的生

的四種不同的救恩概念。因此,上帝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在相信和

活和保羅的皈依信主到目前為止有一個共同點:這在在都顯示出,

揀選方面,上帝的自主權最大。

耶穌和保羅兩人都想與不寬容的運動明顯區別:耶穌與加利利人猶

〈保羅與神祕主義〉一章,則再一次探討人改變的意義,並在

大的對抗行動不同,而保羅則和他信仰基督之前的基本教義派也有

這一點上繼續關於保羅舊有的討論。所有想要削弱其因信稱義論的

差異。

人,都在他的神學裡發現了另一個面向。人們常稱之為神祕主義,

在保羅這邊,因信稱義論的信息是最重要的。他可能分好幾個

有些人(例如:桑德斯)亦稱之為「參與的終末論」。人們愈明白

階段發展出來的。在羅馬書中,他回顧這個理論的發展。這就是〈保

保羅是神祕主義者和一種新的「在基督裡存在」神學,因信稱義的

羅和羅馬書:保羅的信仰告白─回顧保羅的神學發展〉這章的主

信息就愈為減弱。我的解決方案是:保羅是位神祕主義者─但這

題。這一章將羅馬書詮釋為保羅的自白以及他的「遺囑」,在這封

與因信稱義論並不互相牴觸,反而補充了這個理論:保羅是否為神

33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導論:耶穌和保羅―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祕主義者這個問題,透過比較他的陳述和三種典型的神祕主義經

來都是依靠著耶穌去施展作為。他在耶穌已開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驗 ─即淨化(purification)、光照(illumination)和神祕的合一

這讓他發揮很大的作用。耶穌和保羅在某些方面有相關性。兩人都

(unio mystica)─來回答。保羅的所有神祕主義陳述是他書信策

被處了死刑。從表面看來,他們都失敗了,但卻因此發揮很大的影

略的一部分,目的在於影響其教會團體。例如:保羅發展出一種社

響。兩人都反對沒有寬容之心的「熱心者」並與之劃清界線,或透

會神祕主義(Sozialmystik),為的是整合其教會團體內不同的族群。

過皈依過程放棄自己「熱衷」的事。在 神學上,兩人都是以上帝為

他以傳統為基礎:智慧的傳統就已發展出神祕主義的圖像,而斐羅

中心:耶穌信任定義他角色的上帝。保羅則發展出一種救恩概念,

和保羅以不同的方式去發展這些圖像。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圖像

即上帝自主將救恩當作恩典賞賜給人。在從耶穌到保羅的路上,我

在保羅的神學中有甚麼重要的意義?在保羅書信裡,除了神祕主義

們能看到靈性化的進程:以色列的彌賽亞成了世界的救主。但在保

的圖像之外,我們發現了人的改變,許多顯示上帝與人之間有頗大

羅眼中,這位全人類的救主仍然和以色列民族脫離不了關係。兩人

距離的關係圖像。儘管如此,這些神祕主義圖像都帶領我們進到保

尤其在這一點上有關聯:耶穌使上帝成為人最重要的關切。但在保

羅神學的中心,雖然有時候在保羅的神祕主義中,激進的新觀點被

羅的宣講中,人卻成為上帝最重要的關切:人毫無理由地獲得了救

視為與耶穌的宣講互相矛盾,但保羅神祕主義仍然與耶穌的神祕主

恩,並因此而改變,好能符合上帝的旨意。

義相關。耶穌是一位激進的一神主義者。一神主義使上帝成為人最 重要的關切。要求人要全心、全靈、全力愛 上帝;這對人而言太過

譯者:鄭玉英

苛求了。相反地,在保羅的神學裡,人成了上帝最重要的關切。上 帝使人有能力改變自己,以便符合上帝的旨意。這種改變藉由神祕 主義圖像來表達。因此,認為宣道神學(Kerygmatheologie)和神祕 主義神學之間、保羅從因信稱義論去詮釋傳統改革與保羅對神祕主 義的改變之間是互相對立,這是錯誤的。在宣道神學和神祕主義經 驗中,信仰的基本結構甚至非常類似。 這本書要呈現的是:保羅和耶穌並不是對立的。耶穌是基督宗 教的根基,而保羅則是他第一位大建築師。在沒有保羅的情況下, 耶穌其實已經發揮重大影響。福音書就顯示出這一點。保羅一直以

34

35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PART Ⅰ

社會歷史與 神學角度中的耶穌

36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1 耶穌真正活著!―關於耶穌的歷史性論據

•1•

張耶穌不存在的學者,是著名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W.F. Hegel)

耶穌真正活著!

別的是,鮑爾的動機原本是為了要為耶穌的歷史性辯護。但到最後

――關於耶穌的歷史性論據

的學生 布魯諾.鮑爾(Bruno Bauer,公元 1809 ∼ 1882 年)。最特

他卻成為一名激進的懷疑論者。3 他承認馬可福音是最古老的福音 書。但在這最古老的資料裡,我們只能和耶穌的形像相遇,且這形 像是馬可福音的作者按他心中想法所塑造出來的,然而我們卻無法 與耶穌本人相遇。他主張耶穌只不過是馬可福音作者製造出來的一

公元 1808 年,當拿破崙處於權力頂峰的時候,他在威瑪和德國 詩人兼作家的維蘭德(Christoph Martin Wieland)1 見面。拿破崙對 他說:「耶穌是否活過是大有疑問的。」這位德國詩人給了一個很 機伶的答案:「照您這樣說,千年之後也有人可以宣稱拿破崙不曾 活過,而且耶拿戰役根本不存在!」這位皇帝面露笑容地說:「你 回答的太好了!」這的確是個好答案,但是這答案並無法替換相關 的論據。 關於耶穌不存在的議題,最早是在十八世紀末期兩位法國作家

種文學產物罷了。你們必須知道,在鮑爾的唯心主義理論中,整個 客觀現實註定要被轉化成主觀現實。耶穌不也是如此? 鮑爾在公元 1841/2 年將他的想法公開出來,結果卻因此丟了他的神學教職。 我要提到的第二個懷疑論者是致力於社會改革的德國神學家卡 爾特霍夫(Albert Kalthoff,公元 1850 ∼ 1906 年)。4 他認為基督的

(Constantin François de Chassebœuf, comte de Volney, 公 元 1757 ∼ 1820 年 ), 發表在他的作品 Les ruines, ou Méditations sur les révolutions des empires (Paris: Desenne, 1791) 中。而杜普伊斯則在他的書 “Origine de Tous les Cultes” (1796) 一文中 用星體神話來解釋諸宗教:太陽系的英雄於冬天逝世,並在春天經歷了復活。

渥爾內(Volnay)和杜普伊斯(F. Dupuis)首先提出的,但他們沒有

3 鮑爾是黑格爾的學生。公元 1834 年在柏林定居教授神學後,於公元 1839 年遷移

仔細地分析新約中的資料。2 第一位立論於仔細研究最古老資料而主

成無神論者,追隨傳統的政治理念,也成為反猶太的狂熱份子。他辯稱馬可福音

到波昂大學授課,但由於對福音書的極端批判而在公元 1842 年被學校解聘。他變 是最年長的傳道者具創造性的想像作品,而約翰福音則是關於「道」之思辯的產 物。所有保羅的書信都是第二世紀偽造出來的作品,基督宗教一方面是從羅馬斯

1 在公元 1808 年 9 月 27 日至 10 月 14 日期間,拿破崙曾與沙皇亞歷山大(Tsar Alex-

38

多亞派哲學家塞內卡 (Seneca,公元 1 ∼ 65 年)的觀念,另一方面則是從猶太

ander)在德國埃爾弗特市(Erfurt)討論共組聯盟的事宜。他藉由此次機會認識

哲學家亞歷山大城的斐羅(公元 40 年歿) 的觀念衍生而來的。參見 F.W. Bautz,

了德國文化代表性的領導人物:詩人維蘭德、哥德和歷史學家穆勒(Johannes von

Art. “Bruno Bauer”, 1990。

Müller)。此則軼事係 K.v. Hase 引述當時一位在場證人所傳述(見 Geschichte

4 卡爾特霍夫(公元 1850 ∼ 1906 年)是柏林一位自由主義派又積極投入社會運

Jesu, 21891, 176 note 22)。亦參見 M. Hengel / A.M. Schwemer, Jesus und das Judentum, 2007,180。

他成為巴塞爾(Basel)自公元 1884 年來的第一位牧師,後來又成了不萊梅自

2 第一位懷疑耶穌歷史性的人是法國哲學家、歷史學家東方主義者及政治家渥爾內

公元 1894 年來的第一位牧師。他否認耶穌的歷史性(見 Das Christus-Problem.

動的牧師。普魯士上教區委員會(Prussian Oberkirchenrat)釋除他的職務之後,

39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1 耶穌真正活著!―關於耶穌的歷史性論據

形像並非出於個人的文學創作,而是從嚮往拯救和更好生活的那些

他們來說就是排除他們文化中的猶太基礎。卡爾特霍夫則是站在反

沒有特權的社會團體中產生的。他在公元 1902 年出版了一本書,書

閃族主義的對立面。他是一個堅定且激進的自由、民主、社會改革

名是 “Christus-Problem”,副標題是 “Outline of a social theology”。

牧者。

公 元 1909 年 德 國 卡 爾 斯 魯 爾(Karlsruhe) 一 位 哲 學 教 授 杜

在當代,最著名的則是德國文學教授威爾斯(G. A. Wells,出生

魯 斯(Arthur Drews, 公 元 1865 ∼ 1935 年 )5 跟 隨 卡 爾 特 霍 夫 的

於公元 1926 年),他在其著作 “Did Jesus Exist?”(1975)6 挑戰了耶

觀點,寫了一本名為 “The Myth of Christ” 的書(德文書名是 “Die

穌的歷史性。他對這個問題提出的解答是一種修正版的神話式解釋:

Christusmythe”)。他主要的論點是:在耶穌之前就已經有關於基督

在耶穌之前早就存在一種智慧的奧祕。她(也就是「智慧」)創造

的神話存在了。在古代,「上帝兒子們」的死亡與復活這樣的概念

了世界,並且與智慧的人結合,她在人類中受苦之後則返回天堂。

是很普遍的。這樣的概念後來被「歷史化」─也就是他們被轉化

這個智慧的奧祕後來附加了一個虛構的歷史人物。十多年以前,威

在巴勒斯坦一位號稱是歷史人物的身上。這位哲學家試圖要找出宗

爾斯在另外一本書 “The Jesus Myth”(1998)中收回了他早先提出的

教的歷史獨立性。

理論。他現在確信耶穌確實曾經活著。現在他說:耶穌確實曾經活

鮑爾、卡爾特霍夫和杜魯斯代表三種典型否認耶穌歷史性的進

著,但是耶穌是次於奧祕的。 7

路:耶穌是文學小說、社會需求或歷史神話的產物。這三種進路都

耶穌研究中激進的懷疑論故事都是從保守轉變成激進的懷疑

是一種新的宗教與靈性的版本。 鮑爾代表主觀的唯心主義,卡爾特

論。這個故事的結局則是以逆轉來收尾:是的,耶穌確實曾經活著。

霍夫是自由主義的更正教泛神論者,杜魯斯則是敵對基督教的泛神

但是我們如何能夠確信這樣的論述?為了要說明這個問題,我

論者,而鮑爾與杜魯斯是代表反閃族主義者。排除歷史的耶穌,對

要講一個物理學家的故事。這位物理學家在一次鐵路旅行之後,被 問到:呂內堡(Lüneburger)附近荒地和溼地的綿羊是否已經剪好毛

Grundlinien zu einer Sozialtheologie, Leipzig 1902, 21903 = The Christ problem. Outlines of a social theology, Leipzig, 1902, 21903),上帝對他而言只是自由、真理、 正義和愛的象徵,尼采對他而言則是種「啟發」。他也曾短期擔任一元論者協會

了?沉思一會之後,他說:「就那些轉向我並且讓我看到的羊,他 們的毛是剪好的。」絕大多數的人應該會這樣說說:「毛都剪好了」。

的會長。參見 K-G. Wesseling, Art. “Albert Kalthoff”, 1992。 5 杜魯斯係哲學家哈特曼(Eduard von Hartmann)的學生,也是他的泛神形上學的 學教授。他否認耶穌的歷史性(A. Drews, Die Christusmythe, 2 vol., 1909–11, new

6 威爾斯在倫敦大學教德語。他否認耶穌歷史性的第一本書是 : The Jesus of the Early Christians (1971)。威爾斯在他書中的 “The Historicity of Jesus” (1986, 27–45) 一文

edition 1924; IDEM, Die Leugnung der Geschichtlichkeit Jesu in Vergangenheit und Gegenwart, 1926)。參見 F.W. Bautz, Art. “Arthur Drews”, 1990。

7 他後來在所著 Cutting Jesus Down to Size(2009)中,又回到耶穌歷史性的假設。

代表人物,他從公元 1896 年起在德國卡爾斯魯爾(Karlsruhe)理工學院擔任哲

40

中,對他的觀點作了很清楚的概述。

41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1 耶穌真正活著!―關於耶穌的歷史性論據

但這個科學家用了一個很謹慎的假設:「就我所能看到羊以及那些

關於耶穌,他的死與最早的紀錄之間的距離要小得多。最早的

把皮毛向著我的羊,他們的毛是剪好的。」這是個典型的學術表達。

成文資料,就是保羅的書信,約成書於耶穌死後二十至三十年。但

我們甚至會把常識轉化成假設的表達:若有一般性的假設,且若我

這些資料並非全都在說關於耶穌的事。最早關於耶穌的流傳資料應

們的觀察是正確的,那麼它應該是這樣或那樣。這是真實的,只要

該是馬可福音,成書時間約為耶穌死後四十年。其他的正典福音書

我們沒有更好的知識!我們很少說:這應該是這樣!但我們會說既

成書時間甚至要到公元 100/110 年之間。這些資料都是基於較早的

然有了觀察的先決,那麼重構之後應該是如此如此……。但是,歷

口述以及書寫資料。 在這些經文當中,我們常常發現許多趨近於歷史的指示。一般

史耶穌研究的重構應該是甚麼樣子呢?接下來,我們將處理重構中

認為施洗約翰是在猶太的曠野(沙漠)施行洗禮。這樣的說法有點

的五個原則。

矛盾。你怎麼能夠在沙漠裡頭施行洗禮呢?但是那些熟悉猶太地形

一、資料的年代與熟悉度的印證

的人都知道,猶太南部橫跨著一個荒涼的沙漠,這沙漠中有一個小 小的氾濫平原。這樣的發現觸動我有系統地在我們的經文中去查看

關於我們那位物理學家,我們應該這樣問:他距離羊群有多遠?

「熟悉度的印證」。以下我舉出兩個例子。 9

他能夠看見每隻羊的獨特性嗎?同樣的道理,一位歷史學家會問:

在馬太福音十一章 7 節,耶穌對群眾談到約翰,說:「你們從

我們的資料距離他們目擊的歷史事件有多久?空間的距離有多大?

前到曠野去,是要看甚麼呢?」耶穌用另外一個修辭問句來回答這

地理的區隔有多遠?

個問題:「看風吹動的蘆葦嗎?」並且他又加了另一個問題與回答:

在古代,事件和保存這些事件最早的記錄之間通常有很大的距

「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甚麼?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嗎?那穿細軟衣服

離。最早關於亞歷山大大帝的資料是在他去世後約三百至四百年完

的人是在王宮裡。」施洗約翰的苦修和希律安提帕豪華的宮殿是個

成的。8 這些資料並非出於目擊者的紀錄。雖然距離這麼遙遠,歷史

對比。但是第一個回答中的蘆葦指的是甚麼?這時,我馬上想到希

學家仍然能夠建構出一個清晰的亞歷山大圖像。沒有人會懷疑他曾

律安提帕的錢幣。希律安提帕所鑄造的錢幣一面正是蘆葦,在另外

活在公元前 356 至 323 年。 9 兩個例子都是出自我的著作 Lokalkolorit und Zeitgeschichte in den Evangelien (1989, 1992),比較馬太福音十一章 7 節和希律安提帕的硬幣(第 26-44 頁);比較基督

2

受難史中人物的特色(第 161-200 頁)= The Gospels in Context, 1991, 26–42;169– 8 參見 E. BADIAN, Art. “Alexanderhistoriker”, 1996。

42

189。

43


用新眼光看 耶穌與保羅 ――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

1 耶穌真正活著!―關於耶穌的歷史性論據

一面你自然而然會想到那是統治者的肖像。由於偶像崇拜的禁忌,

人的名字公布出來是比較好的作法。藉著這種「熟悉的指示」我們

在那個時代,沒有一個猶太人的領導者膽敢把他的頭像刻在錢幣上。

可以結論說,部分的受難歷史形成時間,是在耶穌死後的前二十年,

所以希律安提帕便用蘆葦來代替他的肖像,而他鑄造錢幣的理由,

這種保護性的隱匿姓名仍是必要的。一些學者試圖要擴展我的觀察,

是因為他的新首都提比哩亞在加利利海岸邊落成。安提帕對這座新

而主張福音書是由目擊者所寫成的,我認為這是不成熟的結論。10

城市感到非常驕傲。但是加利利的百姓怎麼說?他們看到錢幣原本

但我仍確信,一些特別的流傳和事件是非常接近的。他們非常

放統治者肖像的地方變成一株蘆葦,便嘲弄希律安提帕說:他是一

古老。對一個歷史學家來說,重構的第二個原則要重要得多:資料

株被風吹動的蘆葦。但相對地,施洗約翰是一位堅毅有原則的先知。

的多元性與獨立性。

按照我對這錢幣鑄造的解釋,耶穌是在暗示這小國的統治者就好像

二、資料的多元性與獨立性

是被風吹動的蘆葦。所以在耶穌這段話語的前半部,我們見到安提 帕與施洗約翰之間的對照。若我的解釋是正確的,那麼這段講論非 常趨近一段歷史事件。因為希律安提帕所鑄造的小銅幣僅能在他的

讓我們回到那位物理學家的故事:如果我們要控制他關於綿羊

小王國以及鄰近地區流通。離開這個小區域,沒有人會明白安提帕

剪毛的敘述,有個簡單的方法:我們可以問問旅程中其他的人,看

就是蘆葦的意涵。這印有蘆葦的錢幣也僅發行了一次,時間就在提

他們是否也見到羊了。問問他們是否肯定我們那位科學家的觀察?

比哩亞落成的公元 19 年。

用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得到多個獨立的證據(假設這些證據沒有彼

我要舉的第二個例子是受難歷史:耶穌跟隨者的名字都有其特

此互相影響)。對一位歷史學家而言,若有其他獨立的資料來源,

色:我們聽過加略人猶大(Judas Iskarioth)、古利奈的西門(Simon

證據的可靠性便會增加。關於耶穌,涉及耶穌資料的狀態至關重要。

of Kyrene)以及亞利馬大的約瑟(Joseph of Arimathia)。但其中兩

保羅書信雖然是獨立的資料來源,但是沒有記錄太多關於耶穌的資

人是無名氏,其中一位曾經在耶穌被捕時把士兵的耳朵割下來;另

訊。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處理福音書。然而,他們是彼此獨立的資

一位則是當眾人抓住他時,赤身逃走(馬可福音十四章 43-51 節)。

料來源嗎?

11

約翰福音洩漏了帶刀的那位就是彼得(約翰福音十八章 10-11 節)。 在馬可福音中,他仍然是無名氏。我要問:為甚麼那些與士兵、群 眾衝突的人正好是無名氏?我的解釋是:這是個保護性的隱匿姓名 作法。在耶路撒冷中,有一位士兵被削掉了一支耳朵,那麼不把這

44

10 R. BAUKHAM, Jesus and the Eyewitnesses, 2006. 11 G. Theissen/A. Merz, Der historische Jesus, 1996, 35–124 對歷史耶穌的資料來源有 作了一番探索,並對我們如何評估歷史資料來源有所說明。

4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