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彎,在人生路上—楊中樑

Page 1

雙職業-平面設計師 中樑學長現是設計師與譯者的雙職 業。 設計師的部分,學長在高中時期擔 任校刊社總編,第一次創作出自己的 作品對學長來說,影響深遠。當時創 社的華穗老師帶著校刊社同學到聯合 報培訓,得知專業人士的工作過程讓 學長得到很大的啟發。主要工作內容 為與「視覺」相關的設計,大致分為 印刷與數位。( 印刷:設計文宣品與 報章雜誌。數位:網站視覺效果、品 牌識別系統等。)

轉彎,在人生路上 楊中樑學長訪談紀錄

撰稿、編輯、訪問\林映嫻 攝影\楊中樑學長 楊中樑學長是麗山第一屆的學生,畢業後就讀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 並考入研究所。但這時的他發現到,生科的前途不如預期,於是在他 心底埋藏多年的初衷逐漸浮上心頭。他離開了生科所,並進入嶺東科 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色彩鮮明卻艱難的設計生涯就這樣踏上征 途。 攻讀生命科學多年的學長,考上研究所後念了半年決定休學,去唸 了設計。持傳統觀念的人會認為原本前程一片光明的他,此番作為相 當衝動、不理智。父母一時的不諒解、身邊的人們也都不支持,學長 只能靠自己去證明「興趣可以當飯吃」。而這段歷程也讓學長受到很 大的刺激,轉化為努力的動力,一直堅持至今。

管理的能力外,繪圖能力是基本。 剩下就是長期培養下來的對於美感 的直覺、敏銳度,抓到美感後如何 詮釋的能力。 對未來想成為設計師的同學,學 長很慷慨了提供了薪資的資訊及管 道。他說,設計的收入其實並不高, 全職也難到六位數。可能要自己開 工作室才有機會。但若成功闖出知 名度,一個案子可能就可以上百萬。 管道或資格的部分,基本上一定要 經過高等教育。著重於技術層面的 設計業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國內 部分,建議就讀實踐大學或台科大 等老牌設計學校,有財力的話最好 還是去歐洲進修,歐洲為近代設計 的發源地,在觀念上領先了台灣非 常多。 近期未來的規劃,學長會將作品 集重新設計,找到與自己美感、理 念較相符的工作室,風格與使用的 元素較相近,可以有個比較順利的 發展。

•學長校刊社時期作品

常會有人說,設計師這行很爆肝。 學長他自嘲的笑了幾聲,說:他認為 這份工作與他的理想生活型態是滿符 合的,只是造成的影響就像趕急件時 可能三餐、睡眠都不正常──設計業 較偏責任制,這是設計業的通病。在 不犧牲健康的狀況下,這是可接受也 是必要的。工作的時間主要配合客戶 的時間來接案子,客戶造成行程的大 變動度,使得「個人規劃時間的能 力」在這個職業中更加重要。除時間

雙職業-譯者 除設計師之外,學長的另一個職 業是譯者。 學長在從事設計的途中,常看到 一些優秀的作品被翻成英文後卻錯 得一蹋糊塗,造成作品原意被誤解。 因此想親身參與,改變這樣的遺憾。 主要的工作在設計翻譯領域──設


中樑學長小檔案 計展覽展場、品牌文案、新聞稿的翻 譯等。因為擁有「設計」相關的技術, 比起 一 般 譯 者在 翻 譯 這 個 領 域 更吃 香。 就翻譯來說,語言能力、文法是基 本功。對於文字的細膩度、敏感度, 熟悉 各 字 詞 涵義 間 的 比 較 也 十 分重 要。在更進階的能力要熟悉音韻── 例如要翻譯《詩經》的作品,需要更 精 練 地 揀 選 文 字, 字 詞 長 度 也 要 契 合。簡單來說要跟字典很熟才行,學 長建議多看《莎士比亞》訓練這部分 的能力。

若 多 接 一 些 案 子 可 能 超 過 六 位 數。 但翻譯因為是按字數計價 (NTD2.0/ 字 ),上限比設計要來得低。 譯者 容易被當成文字工作者,但真正優秀 的是譯者而不是一個翻譯機。( 否則 為何翻譯軟體給出的結果總令人啼笑 皆非 ?) 譯者應是「文化的橋樑、語 言的藝術家」,若把翻譯工作單純當 成語言轉換的過程,而沒有一個堅定 的理念,任誰也無法在這個領域做得 長久。

個人省思

•學長設計作品

對於想成為翻譯的同學,學長說: 其實不用太多專業訓練,多半可以自 學。但基本文法要扎實。也不一定要 讀外文系,只要對語言抱有熱忱,持 之以恆即可。也建議出國,在當地更 能學到第一手最貼近生活的用法。如 果再另外進修其他專業的話,在該專 業的翻譯工作就會相當吃香。 薪資的部分合設計部分一樣,學長 也提供了他本人的資訊。當作兼職, 視自己情況,能接的案子就盡量接。

麗山於千禧年創校,學風自由,創 校之初老師教學相當負責,學生也相 當認真。因為清楚知道那是通往夢想 的台階,學長在自由當中扛下應屬自 己的那一份責任。校園中,有個性、 有想法的學生間彼此互相討論指教, 這讓學長得到了相當多元性的發展。

這次與學長的訪談不只讓我了解這 兩種職業,更讓我重新審視態度與思 考。過程中學長提到歐洲設計界現在 的理念,他們現已不拘泥於形式,而 是「讓設計成為一種生活哲學」。例 如用餐,從周遭的環境到餐桌上的餐 盤、甚至盤中的食物等,一切都經過 設計去貼近人的需要,使設計成為生 活的一部分,不再是產品的製造而是 氛圍的營造,我覺得這種職業精神相 當值得學習。

另外學長也有提到造成台灣傳統觀 念與海外差異甚高的關鍵在於「教 育」。在歐洲,哲學課是必修課,並 且在期末考題中所出現的議題甚鉅, 並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完整敘述、回應 的。哲學訓練的並非巧辯,而是獨立 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自主性 思考的人是不能算是個完整的人的。 台灣學生、甚至上一代、上上一代都 欠缺了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如何 多加訓練此方面將會是未來的趨勢發 展。 本是三類組、攻讀生科再轉換跑道 至設計、最後還兼職翻譯的文書工 作。有了學長如此多元的轉折經歷當 作心理準備,讓我不再擔心規劃未 來,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未來充滿了 無限想像。

麗山家族 第一屆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 私立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 經歷 2016 漢氫科技 - 創意總監 走過風雨望青天 - 美術總監 2016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合作翻譯 Fendi 合作譯者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