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u-Ju ,Wang
2017
PORTFOLIO
Resume
04
Intership
06
1 2 3 4
米米日
08
佇•流
20
畢業專題研究 / 教具設計
景觀設計 / 都市地景
搖蘭龜
產品設計 / 兒童座椅
公車觀察日記
城市觀察寫作 / 底片創作
30
36
5
浮游
38
6
角落
44
7
Cheap Thrills 廢 物 趴
50
8
金屬鑄造:翻銀
資訊圖像化 / 視覺設計 / 製造流程探索
52
Filmphotography
54
室內設計 / 兒童遊憩空間
室內設計 / 居家空間
空間實驗企劃 / 燈 光 設 計
王秀儒 Hsiu-Ju ,Wang 0928970324 r900276@gmail.com
Education
Internship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水越設計 Agua design 夏日實習 (2016.7-8)
產品與室內設計組 (2013-2017)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活的展 Taipei issuuuue 展覽內容與空間規劃 / 場地佈置
台北區域廣告物設計守則
Skills 空間規劃 室內設計 產品設計 平面設計
攝 影
田野調查 / 協助推廣手冊製作 / 內容發想
AutoCAD Sketchup Rhinoceros Keyshot Illustrator Photoshop Indesign Film & digital photography Lightroom
設計來自於讓城市更好、生活更好的自覺, 這樣的自覺讓我們觀察、思考,擁有挖掘事物的熱誠。 生活充滿細節,練習和世界細膩地溝通, 看 見 自 己 在 意 的 ,累 積 而 來 的 是 對 自 我 的 認 識 和 獨 特 的 眼 光 。
Awards
Experience
2017
2017
米米日
萬華地圖松 Wanhua Mapthon 工作坊
臺 師 大 設 計系 畢 業 展 慢世界_ LEXUS 獎 松 山 文 創 園區 _ 展 出
2016
2016
佇•流
師大藝術節 CheapThrills 派對_場地規劃
松 山 文 創 園區 _ 展 出
搖蘭龜
坎城青年創意競賽_工作坊志工
2015
宜 蘭 椅 設 計大 賞 _ 入 選
宜 蘭 國 際 童玩 藝 術 節 _ 展 出
第四屆特力家居盃全國室內設計競圖_參賽 水越設計 市場小學計畫_活動紀錄
大學院校室內暨空間設計系競圖大賽_佳作
2015
臺師大設計系 畢業製作_專刊編輯組
師大藝術節_副籌
第八屆夆禾盃全國室內設計競圖_參賽
2014
台灣設計師週 見本 ˙ 點心設計邀請展_志工
Internship 水 越 設 計 Agua design 夏日實習
2016 年 的 暑 假 我 參 加 水 越 設 計 的 實 習 計 畫, 在 兩 個 月 當 中 主要參與活的展以及台北區域廣告物設計守則兩項專案。
台 北世 界設計之都 活的展 Taipei issuuuue
活的展為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的展館之一。以台北為中心,從不同的角 度 切 入 城 市 中 的 議 題, 是 一 個 會 呼 吸、 談 生 活 的 展, 讓 每 位 觀 展 的 市 民都能成為未來生活的投資者。
展覽內容與空間規劃
以活的 展 的 核 心 概念 為 出 發 ,以 去 牆 化 、強 調 觀 展的互動與教 育 性, 保 留 空 間 運 用 的 彈 性 , 思 考 如 何 將 多 元 面 向 的 內 容 放
入空間 並 配 合 北 向製 菸 工 廠 場 地 本 身 長 形 且 多 柱的空間特性。 一 項 專 案 通 常 不 是 只 有 一 個 人 在 進 行, 實 習 的 期 間 我 們 學 習 如 何 從 宏 觀 的 概 念 開 始, 經 過 一 次 次 相 互 溝 通, 討 論 如 何 呈
現 內 容 以 達 到 最 佳 的 效 果, 調 整 想 法 與 慢 慢 整 理 收 斂, 凝 聚 成共同 的 方 向 及 目標 。
展場佈置
展 場 場 佈 是 一 個 後 期 的 環 節, 但 我 認 為 這 是 將 展 覽 細 節 展 現 的重要 步 驟 。需 要 投 入 大 量 的 時 間 與 人 力 ,溝 通與工作分派、 時間的 調 配 都 是 能否 將 先 前 規 劃 呈 現 到 最 好 的 關鍵。
台 北 區域廣告物設計守則
台北市政府針對北門周邊及迪化街北段為示範點,進行區域性廣告物 設計規劃與管理,推廣合宜的廣告物製作以提升台北都市生活景觀。
田野調查
前往針對的區域進行場勘,進行廣告物與建物色彩採集、記 錄 現 況。 加 以 整 理 歸 納 第 一 手 資 料 , 參 考 各 國 的 規 範 案 例 及 現 有 的 法 規, 與 都 發 局 局 處 及 色 彩 專 家 會 議 討 論, 對 各 個 區 域提出合宜的色彩規劃。
協助推廣手冊製作 / 內容發想
推廣手冊線上閱讀
後期手冊的製作內容除了規範之外,更加入了民眾色彩教育 的 部 分 , 針 對 廣 告 與 招 牌 提 出 能 讓 市 容 更 簡 潔 舒適的建議。
在 推 廣 的 過 程 中, 我 想 最 重 要 的 是 「 如 何 說 話 」 , 一 個 城 市 或是地區的意識需要培養,共識是必須由當地的人和政府不 斷 討 論 而 形 成, 必 須 有 意 識 地 進 行 對 話 與 思 考 才 能 讓 城 市 有 更好的可能。
照片來源:水越設計
1 米米日
Have a Rice Day
畢業專題研究 / 教具與遊戲設計 紙模 / 印刷 2016-2017
臺師大設計系 106 級畢業製作 LEXUS 獎
慢世界 Slow motion 畢業展 松山文創園區 展出
Minicook 食育生活工作室 指導合作 / 試玩工作坊 王秀儒 張語心 蔡江昀
ISSUE & BACKGROUND
從小培養對食物的認知與關心
近年來食物教育、食物設計的興起無非是為了喚起人類對食物的反思,讓更 多人發現在龐大的飲食鏈背後需要被關注的議題。
小 時 候 的 經 驗 是 在 養 成 飲 食 習 慣 的 過 程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因 素 ,從「 教 育 」著 手 , 深入研究食物相關的教育題材。我們認為必須學習在意自己的食物,讓自己 有機會去理解它,進而選擇我們所想要的健康飲食和生活。
對生在台灣的小朋友來說,每天最常接觸到米飯是台灣人的飲食習慣的代表
之一。我們以主食—稻米作為這次的教育主題,除了提高土地和自然環境的 關注,也希望能夠將台灣特有的文化和經驗帶入小朋友的學習中。
RESEARCH
我們希望脫離既有的教育方法,提供小朋友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食物。 先從跨領域的理解開始,我們與幼教系學生、研究飲食教育的教育工作 者進行訪談、參與幼兒桌遊研習培訓,討論與修正概念方向。
在一次次的測試中,每一次的造型與材質都慢慢完整。藉由觀察小朋友
的反應,慢慢從這些需求中改善遊戲規則的難易度、產品尺寸及內容, 進而衍伸出了雙面玩法、階段式學習的最終版本。
一款適合台灣在地的食育教材
階段式玩法與雙面圖板設計配合,由玩樂過程認識稻米背後的知識。針對 3-6 歲學 齡前幼兒依種稻過程設計的四種玩具,與 6 歲以上學齡兒童的桌上遊戲,體驗小農 夫的稻田樂趣之外,也在長大後學習知識時更快速地與之連結。
我們希望小朋友能減少接觸塑料的機會,主體的圖板以安全、質地輕巧、方便大量 製造與運送的瓦楞紙、紙板為材料,量體較小且會重複抓握使用的物件選擇輕量的 木材,保持形狀的完整、提高使用壽命。
SIDE A
玩具
for Age 3-6
玩具面將種稻的四季循環簡化成四步驟,利用簡單且重複 的動作,訓練幼兒手眼協調、形色對應、空間邏輯與觀察 思考等基本能力。
插秧 ˙ 成長
犁田
引水
收成
SIDE B
學齡兒童對知識擁有更高的需求及理解能力,從玩具面的基本概念再
桌遊
延伸,設計出一套富有知識性的桌遊規則,讓適合團體遊戲的學齡兒 童與同儕一起遊玩。講述稻田裡的角色故事幫助小朋友認識其中的循
for Age 6 +
環生態,並在遊戲中了解稻田成長的過程。
種稻區
稻子積木依靠形狀及顏色的變化 堆 疊, 收 集 到 太 陽 及 雨 水 牌 則 可 以向上堆疊一塊積木。
農地圖板
四 塊 圖 版 由 四 位 玩 家 認 領, 每 一 位 玩 家 就 像 一 位 小 農 夫, 擁 有 自 己 的 一 塊 田, 必 須 保 護 田 地 不 受 威脅並幫助田中的稻子長大。
遊 戲 規則的研究與設計
將知識結合規則,從市面現有的桌遊類型進行分析適 合的遊戲模式,再藉由實際操演修正規則的邏輯、調 整牌卡的機率跟比例研究出適合米米日的桌遊規則。
生長 嚇 走 鳥
x4
擋 蟲 害
稻田中的生態成為牌卡角色,幫助小朋友理 解田中動物與植物的生長循環與關係。
x4 抵
牌卡
x 10
小
x 10
米幣
當一株稻子結穗,則可以換得一枚米幣,得 到規定數目的米幣則可以成為該局的贏家。
x3
x3
壞人區
當小鳥、福壽螺角色立牌在農地 盤旋等著搶米吃。進入每塊田的 紅 色 區 域 時, 則 會 侵 害 稻 子。
好人區
保護稻田的稻草人、鴨子做成圓 厚紙片,負責抵禦外人攻擊。
WORKSHOP
於參與指導的團隊 minicook 舉辦試玩會,兩場 1.5 小時 的體驗,共有約 15 位小朋友參加。
我們練習擔任教育者的角色,規劃教案嘗試將玩具以課程 的方式帶給小朋友,讓產品直接地與目標客群互動,並檢 驗其是否達成當初設立的教育目標。
2017.4.22 minicook 食育生活工作室
FILM STORYBOARD / ART DIRECTION
Learn more
故 事繪本
米米日遊戲附上故事繪本讓小朋友能夠和 家長一起先從閱讀故事了解背景,進而引 發遊戲的興趣幫助他們進入情境。書中以 擬人化的方式,讓米飯中的米粒突然有了 生命,帶領故事的主人翁進入稻田世界。
此書的視覺風格以活潑色彩搭配拼貼的方 式,讓稻田的元素以原始的樣貌出現,彌 補遊戲本身必須抽象化省略的細節。
展覽
展 覽 是 給 作 品 展 現 的 舞 台, 在 規 劃 自 己 的 畢 業 展 時, 從 展 櫃 製 作、 文 字 內 容, 到 各 式 的 材 質 尺 寸 呈 現 都 必 須 自 己 來, 並 在 有 限 的 時 間 與 金 額 之 下 完
成。我們思考人如何停留、觀看,並在最後設置體驗的空間,直接利用作品
與人互動讓我們可以得到來自不同角度的反饋和建議,也實踐米米日遊戲本 身傳遞教育與知識的價值。
2 佇•流
都市地景 / 景觀設計
2016
大學院校室內暨空間設計系競圖大賽 佳作 松山文創園區 展出 王秀儒 蔡江昀
BACKGROUND 隨著行人的路權高漲,以無障礙與行人為優先的觀念漸漸普及,早期在 都市中為求交通、防空避難需求而設立的地下道已經越來越少人使用。 在地面之下、人煙稀少與陳舊的特徵也造成治安與環境方面的隱憂。舊 有的都市設施之於現代的生活環境,要如何進行轉化,調整成符合現代 人需求、提升價值的景觀建物呢?
城市中的人與水
在忠明南路場勘時發現了一條溪,再不顯眼的橋下,靜靜地流著細少的
河水,旁邊的石頭排著「麻園頭溪,源遠流長」。台中市四條主要河流 之一的麻園頭溪,總覺得沒有人知道他在那裏,城市是從河水發展而來
的,古時候的人隨水而居,而現在麻園頭溪卻躲在橋下默默地流著,我
們希望能讓大家知道這裡有水,也是因為有水,才有這片繁榮的城市 希 望人們不要忘記這個與都市共生成長、陪伴人走過歷史記憶的河。
我們希望佇流能成為人聚集與停留的空間,利用基地鄰近 BRT、
ubike 站 點、 天 橋 等 行 人 設 施 的 特 點, 將 周 邊 的 勤 美 綠 園 道、 科 博館、精明商圈藉由新的景點的結合,促進區域同步的觀光發展。
CONCEPT
以溪水的流動為概念,保留地下道出入口的外型,放入高度變化發展出更多樣 的空間動線,人行走的來去也呼應了溪水綿延不絕的意象。高度的變化呼應了 忠明國小旁原先設有的天橋,向上發展的空間給予人另一種觀察城市的角度。
PLAN
忠明路與台灣大道路口在四個方向都已設置斑馬線,故決定將地下道封存保留出入
口空間。鄰近的的自然元素除了麻園頭溪為忠明路特別的地標之外,周邊的綠樹較 為稀少,故在設計中加入植披,引進自然舒適的柔和形象。
ELEVATION
MODELING
3 搖蘭龜
Swing Turtle
產品設計 / 兒童座椅 木頭 / 織料 2015
宜蘭椅設計大賞 入選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展出 王秀儒 蔡江昀 黃丹英
IMAGERY OF YILAN
蘭陽平原之上遼闊的視野 , 總是讓龜山島在每個地方都能看見。 宜蘭在地理上有「龜蛇把海口」之說 , 俗語當中的「龜」, 指的 就是龜山島 , 像一隻巨大的海龜守護著蘭陽的海口 , 它既是宜 蘭的地標 , 也是在地人的精神象徵。
CONCEPT 除了追趕跑跳的互動之外,把坐著也當成一件有趣的事,讓椅
子可以給予小朋友遊樂與想像的空間。我們想到自古以來就存 在的搖椅,它能夠晃動的特性讓大小朋友們都想要坐上去,就 從這樣的趣味感開始,想像晃動就像漂浮在海上,加上需要保 持平衡的刺激,就這樣發展出概念的雛形。
為土地說故事的兒童椅
搖蘭龜是龜山島漂浮在海上,一個童趣想像化身。
島 嶼 的 沉 與 浮 ,像 椅 子 球 體 的 底 面 ,能 夠 隨 心 所 欲 地 四 方 擺 動 。 而背後也帶著保佑孩子的意義,在宜蘭這個成長搖籃的守護下 一路平安長大。一如島嶼陪伴著土地,也陪伴著每個人與心。
MAKING
製作時必須考慮重心和平衡的問題,調整 底部的形狀控制可以晃動的弧度,以顧及 小朋友的安全。椅身使用木頭切削,使用 木頭的重量穩固平衡,與師傅討論作法時 再修正微調位置與尺寸;龜殼像是給烏龜 穿上的衣服,龜殼的紋路加厚變成椅墊, 讓搖蘭龜坐起來更舒服。
椅 子 在 搖 晃 時, 孩 子 的 腳 可 以 停 留 在 兩
綠 色 龜 殼 能 夠 卸 下 清 洗, 在 上 部 的 烏 殼
起身時將腳放回地面即可。
拼圖一樣拆下,椅背也可以很有趣。
側 的 龜 腳 上 抵 住 , 並 偏 移 重 心 搖 擺, 要
紋路椅墊與殼之間的魔鬼氈讓它能夠像
4
公車觀察日記 都市觀察寫作 / 底片創作
都市中的移動居所
公車是我最熟悉的代步方式,我在都市裡挖掘事物的腳,車廂裏其實就像外 面廣大的世界一樣,不停運作、承載人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不同行為、反
應,與文化和社會現狀造就的種種細節,車廂中亦然。這些事都在城市裏流
動 著 ,而 我 在 意 它 們 。它 們 環 繞 在 我 四 周 ,用 小 小 的 聲 音 提 醒 我 它 們 在 那 裡 。 於是我用文字與圖像將它記載,從感性遍及理性,由日日小事去堆疊而成。 instagram:
fl oati n gc i ty.tw
5 浮游 Float
室內設計 / 兒童遊憩空間
2015
第八屆夆禾盃全國室內設計競圖 參賽 王秀儒 蔡江昀 黃丹英
INTRODUCTION 浮游是一個給小朋友的地下遊憩空間,利用原基地地上為住家上下兩 層的特色,比擬向下探索水下世界的生命力與好奇心。將各式的形狀
置入在空間中,轉化比例讓孩子體驗、創造自己遊樂的方法。小朋友 需要的不是設定好的玩法,而是激發各種樂趣的空間。
CONCEPT
氣泡
水生植物
莖葉擺動
波紋
就像水上和水下的世界一分為二,與大自然相比,空間設限的地下室 是水底的世界,雖然不能與大海的無邊無界相比,就像小小的池塘雖 然不大,卻有擁有獨特的生態,在自己的世界裡源源而生。
角色設定 哥哥 10 歲
小 學 四 年級
弟弟 5 歲
幼 稚 園 中班
妹妹 8 歲
小 學 二 年級
浮 游 空 間 的 使 用 者 主 要 共 有 三 個 人, 三 人 的 身 高 區 間 為 110~140cm, 哥 哥 跟 妹 妹 已 經 上 小 學, 除 了 遊 憩 外 亦 需 要 能 夠 坐 下
的地方,進行較靜態的活動。空間須因應小朋友聚會時增加的人數以 及此階段小朋友較高強度的活動共及安全性。
B
PLAN & ELEVATION
❸
❶
B'
❷
A
0
1
A'
5
10M
❶
虛 實 交 錯 出 現、 高 度 的 起 伏, 具 有 功 能 性 的 壁 面 融 合 氣 泡 冒 出 的 節 奏, 迎 接 另 一個新的世界。
❷
遊 戲 空 間 側 壁 隱 藏 的 隧 道, 不 時 穿 透 的 孔 洞 和 起 伏 的 地 面, 猶 如 水 草 之 間 露 出 的空隙以及池底起伏的沙石們。
❸
長 型 的 圓 葉 林 區 有 延 伸、 寧 靜 的 感 受,
放 大 的 葉 片 戶 相 連 接 重 疊, 綿 延 成 大 片 休憩的區域。
A
B
0
1
5
10M
6 角落
The Corner
室內設計 / 居家空間
2016
第四屆特力家居盃全國室內設計競圖 參賽 王秀儒 蔡江昀
CONCEPT
一個刺激想像的空間,可以想像是一張白紙,不明確的、未定義的、隨 時可以改變、放進新的東西。白紙是立體的,它擁有紋理,可以切割、
凹 折 ,將 這 樣 的 思 考 放 入 空 間 ,在 裡 面 不 斷 的 挖 空 、推 擠 ,創 造「 角 落 」。 角落可以說是一個沒有特定功能的空間,但不論哪一個空間裡都擁有角
落。角落能夠容身、思考、觀望整個空間的全貌,感受不同空間不同方 位,更直接的與整個空間說話。
臥 室
推 擠
錯 移
分 割
廚 房
衛 浴
3.6 米的室內高度特徵,使得錯落能夠向上發展,享受高度與視角的
趣 味 。利 用 開 洞 、錯 落 與 堆 疊 製 造 空 間 的 層 次 ,在 虛 與 實 體 的 穿 梭 中 。 除了廚房、衛浴、臥室以外,其他空間在最初都是以未定義的形式出 現。視覺和空間若隱若現,加上光影與線條構築的自由組合,室內與 室外定義是模糊的,卻也給予使用者發揮想像的機會。
B
PLAN ❸
A
A' ❶
❹
❷ 1:125
B'
❶
❷
A
B
❸
❹
7
Cheap Thrills
廢物趴
空間實驗企劃 / 燈光設計
Cheap Thrills 廢物趴是一個舉辦在古蹟裡的小型 派對。平時用於展覽使用的空間,在夜晚裡加入了
音 樂、 投 影、 裝 置 和 燈 光。 從 派 對 概 念 中 虛 幻、 模
2016.5.6
像穿透一起創造光影與時刻變化的迷幻氛圍。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 16 號
糊 與 尚 未 定 義 卻 又 強 烈 的 意 念 置 於 空 間 中 , 和 VJ 映
青田十六
Lea r n m ore
8
金屬鑄造:翻銀
資訊圖像化 / 視覺設計 / 製造流程探索
翻銀鑄造為一種大量複製小型飾品的技術。
透過親自訪談參觀加上老闆的解說,最後以擬人化 方式的呈現視覺化的製造流程,把每一種材質、模 型加入表情與性格,以簡單貼近生活的原理輔以文 字重新介紹這樣的加工方法。
2 0 1 5. 4 . 2
陳 慶文 翻 銀 工 作 室
台北縣三重市河邊北街 280 號
filmphotography 利用底片創作是一個緩慢的進程。
一 捲 底 片 必 須 按 下 快 門 36 次, 加 上 漫 長 等 待 和 可 能 失 敗 的 挫 折 感。 最 初 我 以 為 攝 影 只 是 一 種 畫 面 的 選 擇, 但 是 後 來 發 現 在 那 些 被 儲 存 的 瞬 間 之 中, 我 看 見 那 些 自 己 在 意 的 事 物, 我開始更認識自己。
王秀儒 Hsiu-Ju ,Wang 0928970324 r90027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