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安。20歲 。
不顧8月正午的陽光,拿著捲尺和相機硬是要朋友 停下車陪他看偶然發現的路邊精彩建築。
李適安 StanLee
成大建築115級
東勢人。鄉村的孩子
滑板。籃球。攝影。聽、讀、看與學 2003.11.26
常用地址
台中市東勢區東和街117巷22號
台南市東區衛國街114巷8-5號
聯絡方式
Phone:0966-007-912
E-mail:a2199547@yahoo.com
語言能力
英文:聽讀對話 (TOEIC 845)
客語:聽/對話
學經歷
2019 臺中一中
2019- 四省中科博館義工
2022 成功大學建築系
2022- 臺中一中校友會 實習副總幹事
2023 查少峪建築空間研究室 實習
2023 高中英語家教、程式老爹教育助教
2024 OH Dear Studio 實習
2024 台灣文博會 空間設計
獲獎經歷經歷
2023 成大建築垂直競圖 決賽
2023 清景霖-再造南機場附近綠帶 競圖 優選
2023 成大建築115級 Fall/Winter Session 優秀設計
2024 成大建築115級 Spring/Summer Session優秀設計
2024 亞洲建築新人戰 台灣區 八強
2024 DNA繁衍木構競圖 金獎-第一名
我喜歡透過大量的文字以及草圖捕捉腦海裡混亂的思緒。在設計中我意識到自己只 想做自己覺得有趣的事情,並想盡辦法挑戰,我總是習慣喜歡先大量的發散,慢慢的探索 各式各樣的可能性,不斷地以文字和Diagram反覆挑戰自己的想法。再慢慢梳理錯雜的 頭緒,慢慢的讓往前的光越來越清晰。
我的個性非常喜歡接觸各種不一樣的事物;我非常喜歡建築,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夠不 只是一個會建築的人。在今年度我擔任了台灣文博會的空間設計師、現在也正經手嘉義的 一檔展覽。同時也在每年的寒暑期進行實習/接案等設計實務,看見設計能力能夠為公司 /客戶所用,往往讓我感受到成就感,也讓我期待所有能夠接案的機會。
我是李適安 希望您/您們能夠喜歡我的作品集。
Year 2 Projects
*小住宅 (Design With Revit)
*茄拔國小 (Design With Revit)
形式與空間:物件轉譯與重構
心靈與生命空間
Fig
業主/需求:
中年夫妻
-在自宅經營餐酒館
-男主人喜愛寫硬、軟筆字
-女主人喜好園藝
三位小孩
-在外縣市工作
-房間想要與父母分隔
-三位小孩作息差異大
-三位小孩喜愛閱讀
-老么、二哥喜好音樂
-皆育有學齡前小孩
機能
自宅經營預約制餐酒館
-板前式餐廳
-提供西餐、排餐、調酒
-自釀琴酒
-栽種香草
本案在機能上受到較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調適生活、工作之間的空間,讓業 主可以在生活及工作空間有使用的方便性,卻又不會讓營業空間與私宅空間過 度交融以至於互相干擾。我期待讓餐廳顧客感受到如同回到家一樣的親切感, 也讓業主可以自在的於生活及工作空間之間切換。
基地
:位於台南市市區,鄰近建築皆是住家或是個人工作室,只有少部分
街屋一樓作為店面使用進行營業。整體來說是一個十分寧靜的街廓,人煙罕至。
基地本是邊間地,西側臨路,北面臨永久空地,是難得的街屋 條件。西、南側則與鄰棟緊貼。
餐酒館/工作空間:業主經營的預約制餐酒館,主要提 供西餐以及自己釀造的琴酒。琴酒釀造需要使用大量香料香草, 結合女主人的園藝喜好,將綠意(植栽)空間置入住宅裡,作為過 渡空間。餐廳主要在晚上營業,白天作為業主的菜色研發工作室。
對齊鄰房,滿建蔽容積 水平挖空,分出工作層與生活層
Fig 3
居的主要空間,將休閒空間如寫字桌、琴房安排於此,上到1.5F 則是主臥室。由於家中平時只有男女主人,所以他們常使用的空間 都是安排在B1~1.5F。
當小孩回家時這個家的空間才會再被使用到2F~3F;2F配 有小客廳、廚房及閱讀區和戶外綠植陽台。三位小孩及孫子可以一 起在綠植陽台玩耍放電,閱讀空間也直接以落地窗連鄰接路臺, 讓閱讀時伴隨綠意。由於小孩並不希望自己與父母的房間靠近,於 是將其安排在3F,由東至西側分別是最早起到最晚起的小孩。讓 住居體驗與自然的變化產生關聯。
雖然小孩房與主臥是分離的,但整個家屋是以一隻直通梯由
立面表情 :回應基地條件,我將鄰接永久空地的北立面做了大量開窗,同時也將屬於家屋 內部的綠地植栽區向北側開放,讓家屋的綠地與北邊的開放空間對話,保持對社區的親切,挖開 量體填入綠地的兩個缺口以大斜撐支撐,也增添立面豐富度;而南方鄰接主要道路,作為面對客 人、街道、車子的一側,在開窗上則是較為節制避免吵雜進入家屋內部,並以入口處的大斜牆引導 外人視線,斜牆製造的消點透視能將外人的視線引入下方的餐廳入口。
材料使用清水混凝土、玻璃、綠植以及潔白的鐵件(扶欄),同時在立面上做出量體的進退創 造較豐富的表情,隱約的陰影線條隨時間變化,讓混凝土的質地更顯得動人。
立面表情 :回應基地條件, 我將鄰接永久空地的北立面做了大 量開窗,同時也將屬於家屋內部的 綠地植栽區向北側開放,讓家屋的 綠地與北邊的開放空間對話,保持 對社區的親切,挖開量體填入綠地 的兩個缺口以大斜撐支撐,也增添 立面豐富度;而南方鄰接主要道路, 作為面對客人、街道、車子的一側, 在開窗上則是較為節制避免吵雜進 入家屋內部,並以入口處的大斜牆 引導外人視線,斜牆製造的消點透 視能將外人的視線引入下方的餐廳
茄拔國小 project 2 - 2
Tutor
Typology
Period
Site
陳彥伶 Yenling Chen
Elementary School
24 04- 24 06
台南市 善化區
* 本案以Revit Work Flow 進行操作
* 本案獲評成大建築115級優秀設計
設計概念 :小時候我總是喜歡抬頭看天空,住在鄉下的我很 喜歡遠方的天際線,想著在天際線另一邊的城市、想著那座山裡的人 可能在座甚麼。偶爾也看著街屋的屋頂想著屋簷下的布置是甚麼樣 子、裡面的人正在做甚麼呢?天際線能夠引起遐想空間,劃出了這與 那、我與他。
來到茄拔地區,我注意到這裡的建築常有紅磚牆作為圍牆,圍出 自己家的前庭,紅磚牆的尺度大部分為100~160公分,正好是小學 生的身高。對小朋友來說,紅磚牆就是他們的天際線,160公分的磚 牆下是安心的避風港、是玩樂的所在。也是孩子們長大成人前的尺度 刻印。160公分以上的世界,也許...還太遠?
我以這樣的尺度印象作為空間布局的策略。將整體量體控制在 兩層樓以內,而孩子們的教室則只有一層樓,每間教室都能上到屋 頂玩耍。一樓的校園是給孩子們的空間。二樓高程以上主要是行政 空間,並置入一條能夠連接起每個空間的公共動線。
基地的南北面的是社區的公共設施,西面則直接鄰接山海圳。
南北向面對社區的姿態是以大樓梯歡迎居民進入。
西側則是以有秩序的量體編排以及大量的開放綠地面對山海 圳的來往人潮,不設置圍牆而是將山海圳步道系統延伸進校內的大 操場。
Fig 1 基地分析拼貼
形式與空間:物件轉譯與重構 project 2 - 1
Tutor
黃恩宇 En-Yu Huang
Observation Deck
23 09- 23 10
Segovia, Spain
本次案子以觀察物件作為設計的起點,再以物 品所傳達的"精神"來進行建築設計。本次基地設 定在西班牙Segovia的古羅馬水道橋廣場。
基地:Segovia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西班牙古城,其中著名 的古羅馬水道橋正是本次設計的基地位置。水道橋廣場目前規劃 為人行區域,人們可以從廣場順著地形上到水道橋的2、3層。廣 場周圍有許多的烤乳豬攤位、整體是觀光產業為主。卻缺少了當 地居民的活動可能性。
水道橋廣場所在地是Segovia區的半山腰,向東邊望去則 可以看見山腳未開發處的自然景色,上到水道橋高層後向西邊望 去則可以看見舊城區、主教堡及古城堡。能同時看見各種 方向景色是該區的一大優勢。
物件分析:我觀察的物件是絞片,分析其運作狀態:絞片 在運作上有三個軸心,動態軌跡可以解讀為多組公轉與自轉的 系統;而其中心軸內部有一組彈簧與鋼珠的制動機構,作為絞 片張合角度的控制組件。
轉譯:首先以圖像紀錄的方式來理解其運作的軌跡,將不 同的旋轉點訂為中心,研究其餘部件的運作範圍,藉此得出一 張運作軌跡圖。我認為這個運作方式暗示了空間軸線的相對聚 散以及速度的差別。
Key Word:公轉、自轉、對位、複數節點、循環
建築設計:我將建築機能設定為Segovia 水道橋的觀景設施,其中包含了可以穿梭在上層及下 層的步道以及能夠近距離接觸聖母神龕以及水道橋
遺構的觀景平台。回應轉譯所得到的公轉自轉以及 多節點的概念,空間以多組的垂直core串聯。首先 透過電梯上到最頂層水道之上,隨著細水一起向下
游移,下到較高的西側步道看見遠方高山的主教保及 古城堡。接著便進入觀景台內部接觸聖母像及水道 橋遺構,觀景台以起伏的旋轉梯作為樓地板,賦予空 間動態感,同時也讓人可以在不同高程的大階梯上看 見遠方的風景。東側配置了三個逐漸下降的展覽量 體。最終再連接到低空層的步道。
地面層則落下環狀的柱列,在水廣場中圍塑 出中介空間,讓整個設計可以由上而下的影響人 們體驗水道橋廣場的方式。
遊走在不同半徑、不同高程的步道,人們彷 彿是運作中的星體,人與人、人與水道橋的關係 時近時遠;移動的速率也因為半徑及風景的變化 時快時慢。回應了我對於絞片運作的轉譯。 整體材料以金屬、玻璃為主,希望建築體能 以纖細、輕盈卻又具有科技感的姿態與歷史遺構 對話。結構系統使用了纖細的柱搭配core及頂 端拉索系統來達成輕盈感。
心靈與生命空間/Slit project 2 - 3
Tutor Period Category Site
何相儀 Melidy Ho + 王逸璇 Sabrina Wang
Private Library
24 02- 24 04
台南市 南區 哈赫拿爾森林
心靈、生死與閱讀 :生活是一件只能向前的事情,我 想,我們在成長的同時其實也在邁向死亡。我不禁思考生活是 否能夠偶爾的慢下來,就是一個午後、逃入一個連時間也放慢 了腳步的縫隙中、靜靜的面對自己。
在一個縫隙中閱讀,看見原來不只時間能放慢,也發現自 己原來也能放慢。
閱讀或許是對抗快節奏生活的最佳方法,閱讀幾乎是一種 對進步社會的反諷,我們用著最原始、最緩慢的方式獲取訊息。
觸摸著書本的質感,我們多少能意識到”閱讀”這個行動的質感。
透過閱讀,我們能夠確定自己其實還有能力與自己相處、還有 面對生活巨大齒輪的最後一點尊嚴;透過閱讀,我們能與人類 歷史累積起來的所有知識對話,超脫時間、超脫生命。
我認為書本是一種抵抗時間流逝的物品,他是思緒、語言、 文化、知識的標本,他把作者的意念停留在某一個時間的切片。
有云作者已死,但我倒認為只要書還在,讓讀者與作者的生命 便能產生對話,生命的精神也就被延續了。
基地分析及抽象化diagram :從市區跨過森林來到
體育路的尾段是殯葬業的集中區,在城市的末端,默默的哀悼離開的 人們,構成十分有故事性的線性都市紋理。靠近殯葬區的都市哈赫 拿爾森林是都市中的神秘領域,伴隨著竹溪的流水,這裡的五感已經 不像身在都市,而是看得見遠方的天際線、聽得見綿延的河道,摸得 到粗糙的廣大的樹林,都市的喧囂髒亂都不存在於此地。成為能夠 思考生命的最佳場所。我選取了基地周遭三個讓我感動的畫面進行 diagram 繪製,分別記錄了夕陽仰角視角隨河道的改變、樹影與背 景物的疊合、水面上的光波。線與線的疊合,可能是視線的交會,可 能是路線的交會,是邊界的交會。
兩條線織出的縫隙,我想那就是我在尋找的心靈空間。一個能夠 讓人躱進裡面的縫隙,一個彷若時空裂縫一搬的場所,一個空間讓 人們忙碌的奔向死亡之前能夠好好的躱進來喘息,讓生活的疲勞在 裡面暫時被忘記,並在離開之後繼續奮力向前走。
設計概念 :概念上我希望營造出內聚的場所(稱之為縫隙),一片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再於縫隙中創造了更多的小縫隙劃分虛實空間的層次;而樹從縫隙中竄出,一片一片彷若樹 葉(或是樹影)的輕薄構造物飄落在頭上,也為天空切出了縫隙,你能走進室內的閱讀室, 也能走進陽光中,能走上屋頂看看外頭的世界,能躱回被庇護的屋簷下。錯雜的動線及空間 屬性讓人們能夠決定自己在裡面的活動。每一片屋頂的高低起伏,有的成了坡道,有的則成 為家具的尺度,供人們坐、躺。在Slit 中感受到的是隱密、安心、沉靜的場所精神。
Fig 竹圍欄接合細部
空間配置及機能 :空間機能是書店/私人圖書館。以環形的配置圍塑出中 心的戶外空間,東北側鄰近市區配置的是書庫、辦公室、書店等服務空間,西南側鄰 近樹林及河畔配置個人閱讀室及公共閱讀室。再依機能將量體斷開,斷開處以竹製 的圍欄圍封,讓視線不被阻擋且能感受到內與外的連續。在Slit內閱讀型態可以是: 1.個人閱讀室2.多人閱讀室3.公共閱讀區4.室外閱讀區。讓使用者能夠依照自己 的心情狀態選擇。
y1 selection 2
Tutor
Period Partner
Site
紙構築/榕樹下 Le Banian
呂武隆 Wu Lung-Lu
李芳 Leah
22 10- 22 11
成大建築系館前中庭
紙構築 : 紙構築旨在以瓦楞紙形成單元(unit),再透過單元 構築出具有形式、空間的構造物。我們認為構築物的單元(unit)不 能與過去所見的任何形式重複,於是"可動性"這樣的概念馬上就成 了我們的共識目標。"可動性"或能解讀為"靈活性",是我們對於後 疫情時代的提案,一切事物都應該做好準備隨時需要改變狀態。
會面、再聚這件事重要的是一個場域,而非一個特定的建築物, 因為我們人類總是活動在由構築物所包覆出來的"空間"。因此我們 將思維著重在創造一個"空間氛圍"而非只注重構築物本身。
我們發現瓦楞紙在經過折疊後能夠產生彈性,便嘗試了許多種 摺疊方式做彈性實驗,同時思考該如何將其單元化、模組化、可續接 化。最後選擇了在彈性以及造型可變性都最高的一種紙彈簧。再繼續 討論構築物的造型、功能、主題。
榕樹下 : 以"榕樹下"作為我們的概念發想:我們觀察到
榕樹是台灣常民生活中的重要節點,人們常會聚集在榕樹下乘涼、 聊天、下棋、看書,對於台南、成大這樣古味濃厚的地域非常有日 常意義及象徵性。整個構築場域以能夠彈跳的桌台展開,不同高 度的錯落關係、不同軸向的開口策略,讓使用者能夠有多重體驗 方式。再抽取榕樹氣根的意象,營造出內聚的場所氣質,走進這個 再聚的會面點,就如同曾經的日常一般親近,讓人想起每當經過 榕樹下,輕拍氣根的觸感。
材料研究:fig 1-5/ 單元(unis)
研究-將AB浪瓦楞紙以不同的方向、不 同的浪交疊,測試彈性、抗壓性的差異。
最後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單元。
fig 6-7/ 垂直向疊合方式研究。
fig 8/柱體-利用彈簧組合單層圓圈,再 以插銷接合層圈單元,最後可形成柱體。
fig 9/水平向組構策略-以水平插銷作為 外骨架使構築的造型自由度提高。
重構博雅大道 y1 selection 3
Tutor
Category
Period
Site
查少峪 Stanley Cha
校園規劃/校園運動設施
23 02- 23 06
成大勝利校區(博雅大道)
分析與平面規劃 stage 1
Stage 1-博雅大道
:勝利校區是成功大學的宿舍區,我在這片基 地上最關注的是一片荒廢的中庭,該處種滿了花草樹木,卻因為校園動線規劃 而鮮少有人使用,也間接讓校區內缺乏了公共性空間、缺少動態活動。現況的 博雅大道是一條長而直的軸線,在大道的兩側有各種各樣的移動及停留,並且 發生各式各樣生活中的事件:買早餐、K書、社團聚會、修腳踏車等…但在長 直的軸線貫通下卻使得勝利宿舍群缺乏了中心活動空間。
我希望能夠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新的移動方案。我透過延伸現地的紋理,構 成外環於現有博雅大道的線性區域,使其既是線性過道也是軟性邊界,重新 創造移動與活動的關係。以路徑的角度來看,我希望碎化長直的線條,使點到 點之間的移動模式轉變成精彩的體驗。
Diagram與轉譯:組員們找出在基地內的有趣人事物,再將這些 事件依據類型進行連線,形成了一張複雜的事件關係網絡圖,再以"事件"為 出發進行後續的概念圖繪製。
我將線索疊圖之後,選取幾條重要的軸線來配置空間、層級。形成一個外 圍於博雅大道的三角形範圍將長直的軸線碎化。再將自己的概念圖與其他組 員拼接、形成對話、構成博雅大道的第一次轉譯。
3D規劃 stage 2
整體規劃:我們組首先進行天際線的 modle study,在限時內以非常直覺的方式堆疊 模型材料,透過這個步驟可以讓我們快速掌握每個 區塊的高低差,訂出整組的空間默契,讓整片基地 的秩序是和諧、可被閱讀的。
主題設定
:我的空間活動想像圖繪製的是一 個極限運動公園,回應我在第一階段觀察到勝利校 區缺少動態活動的問題。這個場所是所有成大學生 能夠親近使用的開放式活動空間。量體呈現山形起 伏、透過錯落的皮層豐富了垂直向的空間經驗,為 的是希望在原本只有水平向移動的博雅大道旁置入 較為異質的動態體驗。
極限運動場:以兩片皮層包覆中心活動區 域,大廣場呈現階梯狀並且被起伏造型的滑板坡道 連接。各式各樣的極限運動發生:有滑板、高空彈跳、 跑酷、攀岩。地下空間則是延續隔壁鄰居的大麻工 廠的紙醉金迷的世界,讓所有酣暢淋漓的人可以在 地下層盡情的喝酒。整體設計以折板及斜柱作為主 題。我一直都很喜歡讓人們可以在屋頂(皮層)上 進行活動,穿插皮層的板與形成了露臺、隔間等場 所,讓皮層不再只是界定內外的無機邊界,而能夠 成為人活動的地方。斜柱穿插在板之間,時而成為 攀爬的道具時而成為空間節奏的制定者,歪斜的柱 子也讓整個感覺變得更加活潑更加動態。
空間配置:延續前階段的脈絡,沿著兩條軸線進行配置,以銀河的旋臂作為概念形成 了貌似環臂的平面型態,以量體環抱著中心的開放活動空間,並以一條連續的動線將所有 的內外部空間串連起來,曲折卻連續的動線讓使用者體驗到建築漫步。
連結外部運動場的是一個有下挖階梯的外部開放空間,以放射狀的柱廊來與建築的旋 臂造型呼應,進入到這個開放空間彷彿被捲入銀河中心,接著被甩進的旋臂內。階梯正中間 的圓柱以紀念性的尺度存在,支撐屋頂板,讓量體的整體幾何構圖得以看起來均衡。機能上 除了極限運動,2-5樓空間規劃為包廂、餐廳、酒吧等休憩場所,是一個能讓活動的學生享 受從運動到放鬆一條龍體驗的安排。再以錯落曾疊的屋頂,來呼應極限運動的活潑,屋頂之 間的縫隙能夠減少室內外的隔閡,四周也盡量不使用封閉的牆,整個內部空間成了一個似是 涼亭的場所。
Architecture Graphics Selections
Master Copy
重構柯比意建築
爸爸媽媽哥哥姊姊
呂武隆 Wu-Lung Lu 老師
查少峪 Stanley Cha 老師
黃恩宇 En-Yu Huang 老師
吳建志 Jiann Jyh- Wu老師
王逸璇 Sabrina Wang 老師
何相儀 Melody Ho 老師
曾祥綺 自己 以及看完作品集的你
上大學後,關於說話這件事變得木訥,應該是稍稍透 過建築的學習瞥見了自己的渺小,以至於害怕多說多 錯。失敗這件事我也還不太能夠適應呢...總是會被自 己給侷限,害怕做錯、想錯、說錯;做設計有別於讀書, 並沒有標準答案,我這個過往人生都在追求成績的人, 至今仍在學習怎麼克服這個衝突。
我很開心能夠學習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