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音 神 學 系 列
傅│牧│師│福│音│神│學│系│列
以福音角度思考每個問題並處理每件事情, 一切都煥然更新。
本書囊括信徒神學的基礎規模,有路德的整套神學重點,也有信義
意外之福 ─福音神學成聖觀
會的宗派神學與治會理念,但是內容行文卻頗像路德《桌上談》的即席 演講,非常口語化,且語氣輕鬆、幽默。本書應用性很強,許多例證,
耶穌傳講的八福─ 這不是義務,乃是禮物。 定價:250元
教育,沒有路德的強勢筆鋒,卻與路德一樣洋溢著牧者的關懷與殷望。
蔡麗貞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專任教授 「每一個問題,有福音就有亮光;沒有福音就沒有亮光。」這是傅 立德牧師寫這本書的思考原則,也是他解決教義與牧養難題的方法。本 書內討論了與基督徒信仰生活密切相關的二十多個主題,藉此對信義宗
All Things Made New
傅立德牧師,普渡大學諮商心理治 療博士,中華福音神學院及中華信義神 學院「福音神學」及,「心理輔導」課 程教師。曾在台灣信義會真理堂宣教。 服事三十多年,透過福音幫助許多心靈 破碎的人得到醫治與重建。他在1959年 以美國海軍少尉來到台灣服役,在台灣
題,在「好消息詮釋法」處理下,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給台灣。他目前已退休,但仍然在美國
廖元威
各大華人教會服事。著有《禱告:變
以耶穌的福音去光照每個主題, 以「因信稱義」來看神論、創造論、 啟示論、人論、罪論、教會論…… 有些問題就會豁然開朗。 定價:240元
福音神學思考方法與教牧應用
(Rev. Wendell Friest)
信主及蒙召,並將他的一生黃金歲月獻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部部長、台灣信義會救恩堂牧師
─福音神學基礎
一切都更新
傅立德 牧師
信條學做了清新的解釋與應用,連一般人認為是枯燥乏味的某些教義主
傅立德 著
上帝的大能
福音神學思考方法 與教牧應用
隨時培靈,講解福音神學尤其徹底,卻淺顯易懂。傅牧師的現代版宗教
是基督徒成聖的人生,
一切都變成新的-封面.indd 1
一切 都更新
福音好得不可思議!
成主的形狀》、《恩上加恩》、《意外 之福》、《上帝的大能》、《一切都更 新》等書。
傅立德 Wendell Friest
www.taosheng.com.tw
10/31/2013 6:03:40 PM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哥林多後書 五:17∼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
2013/11/1 上午 10:30:43
目錄
推薦序│
神學教育老將的堅持 .......9
推薦序│
活 出 福 音 的 神 學 家 . . . . . . . . . . 12
01│ 路 德 的 下 一 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02│ 基 督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03│ 稱 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04│ 律 法 與 福 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05│ 善 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06│ 律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07│ 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08│ 聖 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 09│ 政 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4 10│ 鑰 匙 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7 11│ 認 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5 12│ 教 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3
6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pr1_O.indd 6
2013/11/1 15:26:36
13│ 傳 道 人 的 職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1 14│ 施 恩 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8 15│ 洗 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9 16│ 聖 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2 17│ 敬 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4 18│ A d i a p h o r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 19│ 自 由 意 志 與 悔 改 歸 正 . . . . . . . . . . . . . . . . 225 20│ 揀 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3 21│ 十 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6 22│ 使 徒 信 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0 23│ 主 禱 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9
7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pr1_O.indd 7
2013/11/1 15:26:36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8
2013/11/1 上午 10:30:44
神學教育老將的堅持 蔡麗貞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專任教授
推薦序
傅
立德牧師於一九八五至二○○○年代在華神講 授「福音神學」,是那個年代的熱門課程,甚
至為了利於深度討論,必須限制上課人數。上過該課的校 友至今仍津津樂道,認為來華神不虛此行。 從大綱看,本書囊括信徒神學的基礎規模,有路德的 整套神學重點,也有信義會的宗派神學與治會理念,但是 內容行文卻頗像路德《桌上談》的即席演講,非常口語 化,且語氣輕鬆、幽默,彷彿是上課的筆記,讓讀者感覺 親臨課堂聽講,甚至與傅牧師對談。如書中所說:「馬丁 路德說他講道的時候,不會考慮他教會裡那些學者、教 授、博士們的想法,他只考慮理髮師、修皮鞋的人聽不聽 得懂,所以他的講道非常生動,一般人也能夠輕易進到故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9
9
2013/11/1 上午 10:30:44
事的情境裡面,就好像親臨現場一樣。」(37 頁)傅牧師 其實也有此本事,他應該是得到路德的真傳,尤其以一個 「老外」的身分用中文寫書,我打從心裡佩服他。 本書應用性很強,許多例證,隨時培靈。講解福音神 學尤其徹底,卻淺顯易懂。「如果我們解釋聖經的任何主 題,都能從福音的角度來看『基督論』和『稱義』,那就 真是太好了!」(23 頁)「如果不用福音帶出福音神學或 是十架神學,十字架也不是一個好消息。」(31 頁)感謝 傅牧師這位神學教育老將,多年一直堅持福音神學在教牧 一切 都更新
服事的價值與必要性,讓筆者以福音作為解經與神學的總 目標之理念,可以繼續前進。 本書依循信義宗《協同書》的信仰架構與內涵,包括 《大問答》的十誡、使徒信經、主禱文、聖禮(洗禮、聖 餐)。筆者過去先入為主的印象,以為這些都只是宗派的 信條,必定是枯燥、乏味。稍微涉獵以後,才知道其中蘊 含路德重要的信仰理念,且是用輕鬆簡明、容易記憶的問 答語體表達,是信義宗出色的宗教教育。《大小問答》一 如路德其他作品,表露他一貫麻辣、剽悍的本色,雖是宗 教教育範本,仍處處展現活潑、創意的洞見。相形之下, 傅牧師的現代版宗教教育,沒有路德的強勢筆鋒,卻與路 德一樣洋溢著牧者的關懷與殷望。 最後,筆者有一點小意見。書中引用的一篇文章說
1 1
「半伯拉糾派就是半奧古斯丁派」(40 頁),但筆者認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0
2013/11/1 上午 10:30:44
為,半伯拉糾派與半奧古斯丁派有基本的差異,雖然兩者 皆為合作說,認為得救需要人與上帝配合,即所謂「雙工 論」(synergism)。但是半伯拉糾認為得救第一步是由人 的意願開始,而半奧古斯丁仍堅持救恩是由神的恩典起 始,所以採取半奧古斯丁思想的天主教不是異端。筆者的 立場是「單工論」(monergism),救恩自始至終都是神 的作為,亦即,筆者更欣賞的是路德與加爾文的思想。
推薦序 1 1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1
2013/11/1 上午 10:30:44
活出福音的神學家 廖元威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部部長、台灣信義會救恩堂牧師
一切 都更新
「每
一個問題,有福音就有亮光;沒有福音
就沒有亮光。」這是傅立德牧師寫這本
書的思考原則,也是他解決教義與牧養難題的方法。從頭 到尾,作者多次強調,也勉勵讀者,凡事都要從福音的角 度去面對信仰問題,進而從福音的角度實踐牧養。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確實使基督教界進入百花齊 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更正教雖大都服膺「唯獨聖經」的 原則,也接受「使徒、尼西亞、亞他那修」三大信經所定 義的正統信仰的規範;然而各宗派仍無可避免地有獨鍾的 教義與著重的應用,甚至各自訂定立場鮮明的信條。除了 將自身信仰立場昭告天下外,如此行更是為了將之作為日 後教導、內化信仰的基礎教材。信義宗教會的信條集大成 於《協同書》,除了正統教會世代相傳的三大信經外,內 1 1
容還包括七個信義宗獨特的信仰告白與教材;就後者而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2
2013/11/1 上午 10:30:44
言,路德與墨蘭頓是最主要的作者。 傅牧師以福音神學的思考方式,在本書內討論了與基 督徒信仰生活密切相關的二十多個主題,藉此對信義宗信 條學做了清新的解釋與應用。連一般人認為是枯燥乏味的 某些教義主題,在「好消息詮釋法」處理下,確實讓人耳 目一新。傅牧師持守的信念正是:「我們要學習在任何題 目上,想辦法找出福音。」例如面對史上辯論多時卻沒有 定論的「自由意志」、「揀選與預定」等主題,他拒絕跳 進哲學思辨的陷阱,而是力求把好消息帶出來。若問傅牧 師,「揀選」的好消息是什麼?他會毫不猶豫地指出,那 就是當神對我們說:「你是我的孩子,這是我的決定,不 是我包辨,你是我的孩子,所以你不要擔心,你屬於
推薦序
是你的決定;生你是我的決定,不是你決定的;得救完全 我……」傅牧師強調,這是個「非常好的好消息,可以帶 給基督徒安慰、造就、鼓勵的好消息。」以路德為師,傅 牧師也成了凡事以福音為第一的福音神學家。 因深得基督福音的好處,以致福音神學不僅是傅牧師 持守的信念,傳遞的信息,他更時常活出福音,使人得 益。二十多年前,我預備赴美進修,特別請他幫我寫推薦 信。傅牧師不僅很快打好寄到我申請的學校,更影印了一 份給我,因為他覺得他寫得很好,值得讓我看其中的內 容。從他無私的嘉許、肯定中,我深受激勵,至今我還收 藏著這封推薦函。 傅牧師不只一次告訴我,他天天為我禱告。其實他的 代禱名單非常長,每天他都打開台灣信義會的教牧通訊錄 為同工們禱告,其中有許多是他的學生。去年當他知道我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3
1 1
2013/11/1 上午 10:30:44
的孩子有特別需要時,他也開始提名為他禱告。傅牧師忠 心的代禱行動,同樣是出於福音神學的實踐;他相信神樂 於施恩,不推卻懇切的代求。這就是傅牧師,他是經師, 也是人師;他不單教福音神學方法,更活出它的精神。我 個人從他身上得到許多幫助,至今依然。 傅牧師是福音神學家,他邀請我們一同領受基督福音 的好處,且成為用福音神學的方法思考教義難題,以及實 踐牧養的見證人。歡迎您加入這個行列!
一切 都更新 1 1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4
2013/11/1 上午 10:30:44
01
路德的下一代
路 │德的下一代
01
馬
丁路德是第一代的宗教改革家,路德不是系統 神學家,他是什麼神學家?救火神學家!在宗
教改革的初期有太多緊急又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他經常 疲於奔命,忙著救火,他忙於很多的行政事務和教會組 織,還要思考並回答許多「我們到底算不算是教會?」等 問題,因為十六世紀的天主教1 說:「你們不是教會,我 們才是教會。」路德他們說:「我們還是教會啊!」其他 包括傳道人的訓練、弟兄姊妹的牧養、神學教育、兒童教 育、社會事件等事情,他也都親自參與,所以他沒辦法整
1 在這本書中我講的「天主教」都是指十六世紀的天主教,不一定是今日的天主教會。今 天的天主教會有很多種,我見過一些滿福音派的天主教神父,也見過一些很獨特的神 父。我在這本書討論的是十六世紀的天主教,這樣比較保險。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5
1 1
2013/11/1 上午 10:30:45
理出完整的神學系統。 後來,到了第二代的改革宗神學家,他們知道因信稱 義非常重要!馬丁路德最早寫九十五條建議條文的時候, 本來以為只要讓大會知道這個福音,就能夠回到純正的福 音;他以為只要把我們的信仰福音、系統神學拿出來修理 修理,再放進去,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教皇也應該會很 高興。沒想到,教皇一點都不高興!可能教皇比路德還更 清楚,拿出來修理再放進去,沒那麼簡單。這個正確的福 音放進來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修理,每一個題目都變得 不一樣,彌撒、聖餐、成聖論、教會論都會隨之異動。 一切 都更新
路德沒有時間做一個完整的系統,所以後來留下的這 些第二代福音神學家(那個時候路德還沒有死,墨蘭頓那 些人也都還在),他們已經開始面對這個問題,因為當時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就是西班牙王,說:這是我的 家,我需要處理這件事情;我的家裡有那麼多紛爭,我需 要瞭解。於是一五三○年,他召集神學家到奧斯堡開會, 說:「我請教皇差派天主教的神學家,也請路德差派你們 福音派的神學家,大家開會討論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 裡?」他接著說:「你們先提出你們的立場,看看你們教 導的是什麼樣的信仰?」於是墨蘭頓寫下〈奧斯堡信 條〉。十六世紀天主教的神學家看了〈奧斯堡信條〉,也 寫了〈駁奧斯堡信條〉(Confutation)。在那個時候,福 音神學家就開始思考,或許需要整理出信仰告白。到了一 五八○年,中間經過一段滿長的時間,也歷經好幾個階 段,他們才整理出一些信條,表明他們的立場。
1 1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6
2013/11/1 上午 10:30:45
信條是表明信仰立場 當你聽到「信條」這兩個字,會不會覺得有一點反 感?有一年九月快開學的時候,在我所服事的教會有位學 生遇到我,對我說:「傅牧師,這個學期我要修你的『教 條學』!」我說:「喔!這不是『教條學』,是『信條 學』!」有人對信條很反感,覺得信條就是枯燥的理論, 談論的神學問題又很複雜。這些信條有時真的很不容易 讀,特別是比較舊的翻譯,新的譯本已經比較通順了。 人,就一定要同意這些信條。我記得有一次,有個人想加 入信義會,我請他看一下《協同書》,他說:「你放心! 這些信條沒有我不同意的。」我就說:「不是『沒有我不
01
路 │德的下一代
有的人認為信條是一種約束,好像要在信義會當傳道
同意』,信條是我們的朋友。」信條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如果你知道怎麼用它,你會發現這對你的服事和牧養很有 幫助!並不是你會背這些信條就不得了,也不是需要同意 每一句話;但是如果你能夠抓到它們的精神,就會發現撰 寫信條的主要目的不是神學辯論(當然,裡面也有一些神 學辯論),主要是為了關心、牧養、造就教會的弟兄姊 妹,為了做得更好,所以訂下這些信條,表明我們信仰的 立場。 經過了五十多年,福音派神學家將這些信條放在一起 編成《協同書》。《協同書》的前三項是基督教的三大首 要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那修 信經〉。這些信經不是十六世紀的產物,是他們認為這些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7
1 1
2013/11/1 上午 10:30:45
信經很重要才保留下來。〈使徒信經〉的基本內容約在公 元三二五年制訂;〈尼西亞信經〉大概是在公元五、六百 年訂立;〈亞他那修信經〉則又過了幾百年才達成共識。 當時,有些改教運動的領袖認為,這些信經是人寫 的,不是聖經也不是上帝的話。重洗派的領袖認為只要有 聖經就好了;有些超級靈恩派的基督徒說,我們連聖經都 不需要,聖經可以拿去燒了;大部分的改革宗領袖認為要 保留聖經,但不需要信經、信條這些人編出來的東西。可 是路德、加爾文、墨蘭頓非常肯定這些信經的重要性,所 以後來在編《協同書》的時候,把這些信經放在書的最前 一切 都更新
面。 就連我自己看信經的時候,也覺得怎麼一個信條比一 個囉嗦,「我信上帝,創造天地的主。我信耶穌基督,上 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到了〈尼西亞信經〉變成,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是出於神而為神,是出於 光而為真光,是出於真神而為真神,是被生而非受造,與 父一性……」需要這麼麻煩嗎?現在我們知道,縱使我們 可以淘汰十六世紀天主教的一些傳統,路德、加爾文、墨 蘭頓卻告訴我們這些信經絕對不可以被取代。 有人覺得有聖經就好,根本不需要信經,但是我們如 何知道我們對聖經的解釋準不準確?信經就成為一個非常 寶貴的原則。如果你對聖經的解釋跟信經不一樣,那你的 解釋可能有待商榷。耶和華見證人使用跟我們一樣的聖 經,可是他們解釋聖經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他們沒有三 位一體,耶和華見證人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
1 1
道就是『一個上帝』(the word was “a” God)。」他們的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8
2013/11/1 上午 10:30:45
耶穌是比較次等的神,不是最高的那位,他們信的耶穌跟 我們的不一樣。由此可見信經的重要!「出於神而為神, 出於光而為真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與父一性,被生而 非受造。」基督教不會那麼輕易淘汰信經,我們相信聖 經,也相信「信經」是一個很好的信仰告白。
《協同書》的內容 《協同書》將這些信經擺在最前面的另外一個原因, 異端,也不是奇怪的教義,而是正統的「迦克敦基督 論」。正因為表達迦克敦基督論的亞他拿修信經非常重 要,所以將這三大信經擺在《協同書》第一、第二、第三
01
路 │德的下一代
就是要讓十六世紀天主教的神學家安心,他們教導的不是
的位置。 擺在三大信經之後的是〈奧斯堡信條〉。〈奧斯堡信 條〉是怎麼產生的呢?因為親王腓利(Landgrave Philip) 召開一個宗教會議。這種會議有一段歷史背景,西元三二 五年,尼西亞就曾召開過類似的會議,在尼西亞會議訂下 「三位一體」、「基督的位格」。其後親王腓利召開馬爾 堡辯論會,結合不同的意見,請他們提出各自的信仰告 白,於是許多神學家來到奧斯堡,經過一番討論寫下〈奧 斯堡信條〉。路德是他們的元帥,可是因為路德是神聖羅 馬帝國的通緝犯,所以不能去奧斯堡與會,〈奧斯堡信 條〉由路德的同工墨蘭頓執筆,路德讚許〈奧斯堡信條〉 無誤的內容以及正確的立場,於是在四月六日到奧斯堡開 會,提出二十幾條信仰告白。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19
1 1
2013/11/1 上午 10:30:45
十六世紀的天主教神學家聽完〈奧斯堡信條〉,回去 之後寫了〈駁奧斯堡信條〉(Confutation),辯駁他們認 為這些信條裡面的錯誤。他們在會議中朗讀此辯駁,沒有 給改革宗神學家書面的文字稿,只是口頭宣讀。腓利就 說:「他們能指出你們的錯,你們要聽他們的,他們是神 學家,你們還不算是神學家,所以要聽他們的。他們指教 你們的錯,要在四月十五日以前更正你們的信條(開會時 間是四月六日)。只要接受,然後沒事了。」他們說,我 們不能接受,我們沒有錯。所以,十五號再度開會時,因 為十六世紀的天主教沒有給書面文字,於是他們回去整理 一切 都更新
後又提出〈奧斯堡信條之辯護論〉(Apologia Augustana),對於奧斯堡的每一個信條,都有清楚的辯 護,說明福音派神學家為什麼不能接受他們的駁斥。雙方 達不到共識,最後不了了之。 後來這些福音派的神學家說,我們要保留〈奧斯堡信 條〉,還有〈奧斯堡信條之辯護論〉,這些都是重要的信 仰告白。因為〈奧斯堡信條之辯護論〉為〈奧斯堡信條〉 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彼此相安無事了一段時間。 到了一五三七年,天主教教會給皇帝壓力,認為歐洲 教會的問題不能不解決,要在施馬加登再開一次會。因為 〈奧斯堡信條〉太囉嗦了,特別是辯護論太冗長,希望能 再簡單一點,於是請馬丁路德撰寫〈施馬加登信條〉,是 〈奧斯堡信條〉的濃縮版。結果這個會沒有開成,可能是 親王腓利沒有把握能夠應付他們,所以決定不開了。 其實馬丁路德寫的〈施馬加登信條〉實在太嚴厲了,
2 2
指稱教皇是敵基督者。所以後來又通知要開會的時候,路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0
2013/11/1 上午 10:30:45
德請墨蘭頓另外寫〈論教皇權與首位〉,卻比〈施馬加登 信條〉更嚴厲!結果這個會也沒有開成,一方面是路德因 病纏身無法參加,另一方面是墨蘭頓認為〈施馬加登信 條〉會引起聯盟會會員的紛爭,其後也沒了下文。直到馬 丁路德去世,墨蘭頓也死了,福音派的神學家才發現福音 派的教會在實際牧養時遇到一些問題,跟十六世紀的天主 教沒有太大的關係。例如:「原罪」要怎麼解釋?律法到 底有幾個功用?需要有統一的解釋。 還有我們對聖餐的看法,跟十六世紀的天主教一樣 明確的說明。關於加爾文所說的「預定論」、「揀選」、 「自由意志」等神學主題,到底我們的立場是什麼?所以 從一五七七年開始,福音派教會選定六位神學家共同討
01
路 │德的下一代
嗎?跟慈運理一樣嗎?其實是不一樣的,這也需要有一個
論,研擬明確的方針,三年後終於有了〈協同式〉(The Formula of Concord)。他們決定將〈協同式〉也分成兩個 部分,像〈奧斯堡信條〉的一樣,一部分是「信條」,另 一部分是「辯護論」。因此〈協同式〉有了「協同式精 華」(Epitome),中文叫作「協同式摘要」,總共有十 幾條,每一條後面都有一個「宣文全言」(Solid Declaration)。 從〈奧斯堡信條〉到一五八○年的〈協同式〉,又經 過五十年。後來他們再把馬丁路德從一五二九年開始寫的 大小問答放進〈協同式〉,成了《協同書》(Book of Concord),Concord 的意思是「我們同意」、「教會同 意」,這就是我們的神學立場。這些大小問答本來是主日 學教材,不是用來神學辯論的。大問答是成人的神學教育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1
2 2
2013/11/1 上午 10:30:45
教材,因為路德到德國許多地方教會訪視,發現教會的傳 道人大多從修道院出來,沒有受過太多正規教育,除了 「因信稱義」以外,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從福音的角度教導 會眾,所以路德為傳道人和教會的領袖寫下大問答當作成 人教育的教材,也寫了小問答,作兒童教育的教材。 兒童教育是每個家庭都要在家裡進行的,主要的老師 是爸爸,爸爸是家裡的牧師、牧者。小問答很有意思也非 常簡單,可以讓孩子們背得朗朗上口,一直到現在,美國 信義會仍延續傳統,教導孩子路德的小問答。我雖然不在 信義會長大,不會背小問答,但是我的太太從小就會背小 一切 都更新
問答。她記得小時候每天吃完晚飯,爸爸就會問:「老 大,你背好了沒有?」「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 的主。」還會問:「這是什麼意思呢?」然後繼續背第二 段,會背〈使徒信經〉還不夠,還要知道「這是什麼意 思」。背得好就給一顆糖果當作獎勵(這是行為科學,是 律法第一功用);沒有背好也沒有關係,明天再繼續。有 些人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一直到現在,我的妻子還能將 小問答倒背如流。 福音派的神學家最後編《協同書》的時候,說:「我 們也將大問答、小問答編進去,因為這是很好的信仰告 白,代表信義宗教會的神學立場。」我們不要對這些信條 產生太大的反感,若能抓到它的精神,就連重要的「三位 一體」都能很清楚地說明出來。 如果我們解釋聖經的任何主題,都能從福音的角度來 看「基督論」和「稱義」,那就真是太好了!
2 2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2
2013/11/1 上午 10:30:46
02
基督論
基 │督論
02
這
些第二代福音神學家制訂信條的時候,就是試 著告訴十六世紀的天主教:「你們放心!我們
所信的三位一體的上帝、我們的基督論,跟你們的完全一 樣,我們不是異端。」其實我發現,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一 世紀,幾乎所有的異端,包括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統 一教,他們的問題都與基督論有關,所以這不是什麼新理 論。許多異端說,我們的信仰在各種客觀的內容上,跟你 們完全一樣。他們也說「道成肉身」,但是當他們再進一 步解釋「道成肉身」的意義,為什麼上帝要來到世界上, 帶出來的信息就完全不一樣。十六世紀的天主教說:「上 帝要求你要拜祂,所以祂自己來這世界,變成一個具體的 對象讓你看見,你就可以拜祂。」馬丁路德和其學生們 說:「我們當然要敬拜祂,但最重要的是,如果祂沒有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3
2 2
2013/11/1 上午 10:30:46
來,你根本不知道祂對你的看法。」在基督徒大問答裡也 說:「若非藉著主基督,我們永遠不會認識父神的慈愛和 恩寵。基督是慈父之心的一面鏡子;沒有祂,我們所看見 的只是一位憤怒可怕的法官。然而,若沒有聖靈的啟示, 我們對於基督也是一無所知。」天父的心就像一面鏡子, 讓你看見祂的慈愛、祂的憐憫、祂的恩典,以及祂對待你 的方式。 這麼簡單的兩句話包含了許多意義。路德也非常肯定 需要有聖靈才能夠看懂聖經;如果沒有聖靈,我們看不出 來聖經裡面講的都是耶穌基督,基督的好消息、基督的福 一切 都更新
音需要被聖靈光照出來。另外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有一 句話很重要,「基督是慈父之心的一面鏡子(Christ is the mirror of Father’s heart)」,瞭解這句話嗎?如果沒有耶 穌,你永遠不知道上帝是怎麼樣的上帝,沒有人可以直接 看到上帝約翰福音第一章指出,從來沒有人直接見過上 帝,你不要說摩西如何,約翰福音一章 18 節說:「從來 沒有人看見上帝」,摩西最多只見過祂的背。在提摩太前 書也說道,沒有人見過上帝,祂是隱藏的,然而,基督是 慈父之心的一面鏡子。
上帝「道成肉身」的意義 繼續往下面看,徒〈施馬加登信條〉一直到〈協同 式〉的兩個部分,你可以發現裡面「解釋基督論」的內 容,與傳統的天主教神學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三位一 2 2
體。父是上帝,子是上帝,聖靈是上帝;父不是子,子不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4
2013/11/1 上午 10:30:46
是聖靈,聖靈不是父。子有兩性,百分之百的人和百之百 的上帝。祂的兩性不可以混雜,祂的本質不可以分開,位 格也不可以分開!這些都是〈迦克敦信條〉的內容,他們 完全接受,那為什麼我們要特別研究「基督論」?就基督 論的客觀內容而言,與十六世紀天主教的神學完全一樣, 而且是從第四世紀就定下來的,事實上初代教會的信仰就 是這樣。但問題是,十六世紀天主教的神學如何解釋上帝 「道成肉身」?傳統的天主教神學解釋說,因為上帝要求 人們要相信祂、敬拜祂、順服祂,除祂以外,不可有別的 神。但是一般人怎麼敬拜一位看不見的上帝?需要有一個 具體的對象,所以祂來到世界上,讓人沒有藉口拒絕相信 你要敬拜我、順服我,這是十六世紀天主教的神學。
02
基 │督論
祂――我給你一個具體的對象,你現在可以看見我,所以 從福音的角度,怎麼解釋上帝來這世界的原因呢?基 督是慈父之心的一面鏡子,如果沒有耶穌,你不可能知道 上帝的心、上帝對你的看法、對你的態度、對你的想法、 與你的關係,你不可能知道祂何等地愛你。 祂為什麼來?主要是讓我們知道,如果想瞭解上帝, 就觀看這個耶穌基督,這個歷史上的人物。觀察祂的一舉 一動,祂在世界上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我們就 會知道,看不見的上帝原來是這樣的上帝,是冥冥中的主 宰。祂不需要故裝神祕,我們也不需猜測祂對我們的看 法,祂要不要我?管不管我?當耶穌從天上下來的時候, 祂講的第一句話是「你的罪赦免了」,從這裡就可以知道 祂跟我們的關係、對我們的看法、待我們的態度。看到那 個痲瘋病人不敢接受耶穌,只遠遠地說「祢若肯,可以醫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5
2 2
2013/11/1 上午 10:30:46
治我,使我潔淨」,然後耶穌說「我肯」;另外看到耶穌 在路上,可能在鄉下,跟祂的門徒在一起,遠遠地聽到送 喪隊伍經過,這不關耶穌的事,可是耶穌看到寡婦為唯一 的兒子送喪,好像沒辦法控制自己憐憫的心,祂說「等一 下」,然後對那寡婦說:「不要哭。」
耶穌是慈父之心的鏡子 上帝有沒有感覺?希臘哲學說上帝沒有感覺、上帝不 可能有感覺。因為「感覺」是對事情的反應,如果對一件 一切 都更新
事有感覺,表示那件事對你有影響力;既然上帝無所不 能,那應該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影響祂,所以祂不可能有感 覺。希臘哲學的邏輯是不是好可怕?十六世紀的天主教卻 說我們要用希臘邏輯瞭解聖經;路德則強調不要用希臘邏 輯瞭解聖經,要透過耶穌瞭解聖經。想知道上帝是怎麼樣 的上帝,不要去問蘇格拉底,要單看耶穌。耶穌有沒有感 覺?如果耶穌有感覺,上帝就有感覺。當上帝看到你流淚 的時候,祂有沒有感覺?耶穌充滿憐憫地說對那位寡婦: 「不要哭。」 我們非常需要這樣的上帝,不需要希臘哲學中的上 帝;我們需要像耶穌一樣的上帝,所以耶穌說,看見我, 就是看見了父,如同哥林多後書四章 6 節說:「 那吩咐光 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 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從福音神學的角度看聖 經,連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以為從第一世紀、第四世紀就
2 2
已經定下來的基督論,雖然內容沒有太大更動,但是詮釋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6
2013/11/1 上午 10:30:46
出來的精神、帶出來的信息完全不一樣!耶穌來,是為了 要帶給我們好消息。 從耶穌瞭解上帝。如果上帝沒有變成人,我們永遠不 知道上帝的存在,因為祂是看不見的神。雖然福音學的 「基督論」跟十六世紀的天主教、希臘哲學的內容完全一 樣,可是福音神學說「道成肉身」主要的信息是,上帝不 擔心沒有人知道祂存在,祂只擔心你不知道祂多愛你。差 別如此之大!只要從福音、從好消息的角度抓到這個精 神,解釋每一件事情的角度就變得不一樣。如果不從福音 的角度解釋,只從人的邏輯角度解釋,那麼一定會上當, 因為上帝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 神學裡解釋聖經,可能一不小心就用人的意念解讀聖經,
02
基 │督論
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五十五:8)若是不回到福音 不是成了宗教哲學研究,就是變成律法主義。 神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神的道路非同我們的道 路;無論什麼事情,都要以基督的心為心。保羅在哥林多 前書強調,我們對屬靈的人可以解釋屬靈的事情,我不會 太靈恩地解釋這句話,主要是我們要有基督的心(哥林多 前書二:16)。是否從福音的角度看基督論,會牽涉好多 事情,主要的信息是無條件的愛、不可思議的愛、無論如 何都要愛的愛,也是我之所以說從耶穌的一舉一動看來, 耶穌不是神學家,祂從來沒有說過「因信稱義」這四個 字。 保羅才是神學家,但他也不是很有系統的神學家,你 看保羅的書信,例如以弗所書,他使用的文法非常紊亂, 尤其一看到希臘文就頭痛。保羅有時候說「因信稱義」,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7
2 2
2013/11/1 上午 10:30:46
有時候說「因恩典稱義」,我們需要「以保羅解釋保 羅」,歸納是「因著恩典相信耶穌基督」。保羅以後,有 些神學家整理出一套有系統的神學,但是耶穌不是神學 家,祂直接以生命活出來,你可以從祂的一舉一動――祂 對寡婦說「不要哭」;對痲瘋病人說「我肯」;對人說 「你的罪赦免了」;對行淫的婦人說「我不定妳的罪,從 此以後不要再犯了」――從祂的一生瞭解「因信稱義」, 瞭解這個「道」。當然祂也有言語的教導,但大部分是以 身作則,所以「道成肉身」是“the mirror of the father’s heart"。 一切 都更新
十字架的救恩 福音神學家與其他學派提出「稱義」的內容是一樣 的,但是用法不一樣,帶出來的意義也不一樣。比方說他 們強調耶穌是百分之百的人,是為要對抗第二世紀「諾斯 底主義」的幻影說。約翰壹書針對這個問題說,如果不承 認基督是用肉身來的,那就是異端,就是屬敵基督的。在 那個時候受到希臘哲學二元論的觀念的影響,認為上帝是 靈,靈是好的,物質是不好的,祂不可能真的變成屬物質 的肉身。然而約翰福音非常肯定“ho logos sarx egeneto" (約翰福音一:14)就是道成肉身。為什麼這個非常重 要?〈尼西亞信經〉說基督論是「我信主耶穌基督,上帝 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先為父所生,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 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但是祂是童女馬利亞所生
2 2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8
2013/11/1 上午 10:30:46
的,對不對?斯托得 1 牧師在其著作《當代基督十架》 (校園出版社出版)中解釋,第一代、第二代的福音神學 家非常強調耶穌的二性——神性和人性。耶穌的人性很重 要,如果祂沒有變成完全的人,如何跟我們交換身分和地 位?因為祂真的變成完全的人,不是只有人的身體,也有 人的性情和自由意志,從祂的性情中,我們才能瞭解祂為 我們所受的十架,不是只在十字架上的時刻,祂終其一生 都替我們承受痛苦,真的是非常非常地痛。 為什麼從福音神學來看基督的十字架很重要?因為這 是一個好消息。如果你有時候懷疑自己像約伯一樣苦不堪 言,認為自己是卑賤的、沒有存在的價值,以為自己一點 你要知道祂仍願意毫無保留地為我們受苦,死在十字架
02
基 │督論
也不寶貴,是廢物、垃圾,當你的自我形像糟糕到谷底, 上,不管付上多大的代價祂都願意,因為你是那麼地寶 貴。 有一次,我在預苦期的主日講道上,稍微分析祂所受 的苦,祂遍體鱗傷被釘子釘在十架上,除了生理上的痛, 還有心理、精神,甚至靈裡的折磨,耶穌說:「我的神! 為什麼離棄我?」(馬可福音十五:34)當你懷疑自己有 沒有價值、寶不寶貴時,就想想祂為你所受的苦。我講道 完後,有一位姊妹來找我,說:「傅牧師,我第一次聽到 『十字架』是這個意思。我以前所聽的都是:耶穌在十字 架上受苦是因為我很壞、很糟糕,所以需要祂為我受那麼
1 約翰‧羅伯特‧沃姆斯利‧斯托得(John Robert Walmsley Stott,1921 年 4 月 27 日-2011 年 7 月 27 日)曾是英國教會(聖公會)的牧師,是當代的福音派領袖。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29
2 2
2013/11/1 上午 10:30:46
大的苦痛。」同樣是「十字架」的信息,從律法的角度和 福音的角度來看,差別這麼大!所以我說如果不用福音帶 出福音神學或是十架神學,十字架也不是一個好消息。她 說她從小在教會裡面,對十字架的印象就是:因為我不 好,所以耶穌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律法,不是好消 息。
耶穌的兩性 信條裡討論了很多耶穌的人性和耶穌的神性,其實先 一切 都更新
將這三大信經擺在最前面,和我們的立場一樣,再往後慢 慢看協同式、協同式綱要、宣言全文,內容也十分詳細。 在當時,他們比較針對的當代神學家叫慈運理,他承認基 督的神性是百分之百的神,人性也是百分之百的人;但 是,他說要從聖經瞭解耶穌的兩性,必須分開來想這兩 性。他使用一個字“Alloeosis",意思是說,聖經記載耶 穌走在水面上、使水變成酒、使痲瘋病人得醫治、使瞎眼 看見……,這些都是「耶穌的神性」,不能說這是耶穌, 要解釋這是「耶穌的神性」;當耶穌哭了、餓了、渴了、 禁食四十天、受十架痛苦……,則是耶穌的人性。這兩性 一定要分開解釋清楚,因為上帝不可能餓、不可能渴、不 可能感覺到痛苦。 本來路德對這個理論很不放心,第二代的福音神學家 也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因為慈運理是典型的文藝復興人 物,文藝復興是回到希臘哲學的思維,認為靈跟物質是二
3 3
元論。但是猶太人的想法和希臘人不一樣,認為人是一個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0
2013/11/1 上午 10:30:46
整體。所以慈運理說 Alloeosis;路德說 communcatio idomatum(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attributes)。拉丁文 communicatio idiomatum 是指「屬性相通」,耶穌的神性 與人性,以及上帝的屬性都是相通的,是分不開的。這個 觀念會牽涉到滿多問題,例如聖餐的問題,慈運理說,餅 不可能是耶穌的身體,耶穌的身體在上帝的右邊,只有耶 穌的靈在餅裡;路德指出聖餐的問題可以延伸到耶穌到底 在哪裡,祂整個人、人性、神性是分不開的,祂的屬性相 通。 路德比喻神的屬性不像兩個木板用強力膠黏在一起, 比較像鐵放在火裡燒,鐵上的熱度和鐵本身是分不開的。 上的只是一個人;從死裡復活的耶穌,才是一位神。路德
02
基 │督論
意思是說,擴大來看 Alloeosis,就推論到那個死在十字架 說:「如果只是一個人為我死在十字架上,那我不要,因 為沒有用;事實上,是上帝為我死在十字架上。」 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的是一個人,那個人是十全十美 的人,是完美的義人,祂代替我、跟我交換。奧連 (Gustaf Aulén,11879-1978)在他所寫的《勝利的基督》 (Christus Victor)一書中提到的上帝,是原始宗教的上 帝、律法主義的上帝,他說,不要說祂為我們還債,祂就 是得勝的魔鬼,什麼事情都要計算,大事小事都要計較, 祂看到不好的事就生氣,而且一定要看到血,怒氣才會消 弭,祂不要隨便的祭物,祂要最好的。奧連說的上帝,與 我們從福音角度認識的上帝不同,他忘記那位為我們死在 十字架上的神兒子基督,使世人與上帝和好,不將過犯歸 在我們身上,反歸到道成肉身的神自己。上帝――無所不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pr1_O.indd 31
3 3
2013/11/1 15:43:40
能的宇宙主宰、創造者,祂說全都歸到我身上,我自己承 擔,從這裡我們知道祂的愛何等地大。 很多所謂新派神學也在談論「基督論」的兩性問題。 曾經,我有一個同學說:「你不要問我信不信耶穌基督, 你要問,我信的是歷史上的耶穌?還是信仰裡的基督?」 這種觀念就是慈運理的想法。他認為歷史上的耶穌是人, 死在十字架上的是耶穌的人性,信仰裡的基督是神。可是 祂從死裡復活後也是活生生的人,還可以吃魚。祂那天出 現說:「願你們平安!」(馬太福音廿八:9)門徒都嚇 壞了,還以為祂是鬼魂呢!不是啊,祂還說:「你們都吃 一切 都更新
飽了,有沒有留飯菜給我?」他們那天吃紅燒魚,耶穌 說:「請給我一點!」是因為祂肚子餓嗎?我想不是的。 如果復活後的耶穌是魂,門徒應該還可以看見從耶穌嘴裡 吃進的那條魚,可是如果耶穌真的吃進肚子裡面,祂就是 有血有肉的人。我們沒有時間討論祂復活的身體,復活的 身體與復活以前的身軀不一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但可以確定的是,耶穌真的以肉身復活。
上帝用自己的血買贖我們 〈使徒信經〉認為「相信肉身復活」很重要,耶穌的 人性和神性,無論如何是不能分開的。十六世紀的天主教 稱馬利亞為“Mother of God"(上帝的母親),但事實 上,古代的神學不稱馬利亞為上帝的母親,當時的天主教 3 3
稱作“Hail Mary"(萬福馬利亞),好像馬利亞比上帝還 偉大,其實不是這個意思,這個詞原是希臘文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2
2013/11/1 上午 10:30:47
“theotokos" , 不是媽媽,是“God-bearer" 。天主教最 早指稱的“Mother of God"不是說馬利亞比上帝還了不 起,意思是馬利亞所生的嬰孩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百分 之百的神,所以他們說馬利亞是「上帝的母親」。斯托得 在《當代基督十架》提到,如果要說「上帝死在十字架 上」,他有一點不放心;應該要說「三位一體的第二位死 在十字架上」,或者「上帝的兒子死在十字架上」。這三 種說法我覺得都可以,斯托得有一點太緊張,我覺得不必 那麼緊張,我承認上帝也死在十字架上,不曉得你承不承 認這一點? 我發現使徒行傳二十章 28 節有一句話很有意思,當 意思。保羅離開以弗所的時候,跟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講了
02
基 │督論
然這不是把這一節經文斷章取義,可是我覺得這一節很有 這句話:「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 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 來的。」上帝的教會是祂用自己的血買來的,如果這樣 說,在十字架上流出來的血,百分之百是上帝的血,如此 我敢說「上帝死在十字架上」。這個牽涉到三位一體的奧 祕,我實在是不敢討論三位一體,後面我會告訴你為什 麼,三位一體真不是我們用理性可以理解的!如果上帝變 成人活在這世界上,那管理宇宙的是誰呢?這裡面有太多 我們沒有辦法解釋的東西。但是基督論非常重要,〈亞他 那修信經〉也很重要。我看〈亞他那修信經〉時覺得非常 催眠,它寫成於第五、六世紀,是反應〈迦克敦信經〉, 主要內容就是三位一體的基督論。〈亞他那修信經〉第四 句話說:「其位格不混雜,神聖本質不分裂。」三位一體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3
3 3
2013/11/1 上午 10:30:47
不可以混雜也不得分裂。父不是子,子不是聖靈,聖靈不 是父,不可以混雜位格;可是也不可以分裂其本質,上帝 是一性,一個上帝,不是三個上帝。另外〈亞他那修信 經〉第 34 節也說:「祂果然是一位基督,……這樣的一 位基督,不是由本質的混雜,而是位格的聯合。」神性、 人性不能夠混雜,神是神,人是人,耶穌有兩性,而這兩 性不能混雜;基督的位格也不可以分開,祂的位格不是混 雜兩性,乃是聯合,神還是神。三位一體的位格不可以混 雜,父是父,子是子,聖靈是聖靈,這些不用在教會主日 上講,免得會眾們睡著。為什麼我說基督論很重要?因為 一切 都更新
可以讓你知道上帝多愛你,願意為你受苦,甚至願意為你 受死在十字架上!而且受死的不只是一個人,真的是上帝 自己,在十字架上流出的血是上帝的血,這個信息很重 要。神學不是目標,但是它們很重要!如果你的神學不正 確,你帶出來的信息就沒有什麼生命,也不會對弟兄姊妹 產生太大的幫助。我們的目標不是教導他們神學,是以神 學為工具,為他們準備好消息以及生命的糧。
從耶穌認識上帝 「基督論」、「三位一體」等題目本來是很客觀的內 容,跟十六世紀天主教說的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從福音的 角度瞭解、思想、解釋,就會發現那裡面的好消息。你可 能一輩子也猜想不到,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祂對你的看 法、祂與你的關係、祂對你的態度……。人無法猜測,只 3 3
能從耶穌的一舉一動中得知,這是一個好消息。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4
2013/11/1 上午 10:30:47
「稱義」基本上所講的內容也和加爾文2 一樣,稱義 沒有人的部分,百分之百都是上帝做的!為什麼我們要知 道這個?加爾文說,因為我們不可以奪去祂的榮耀。從福 音的角度來看,不是奪不奪取祂榮耀的問題,而是我們可 以放心,每天都安然入睡,知道我是祂家裡的人,是祂的 兒女,祂是我天上的爸爸,完全不需要懷疑!甚至祂說: 「你的全部都由我來負責,我包辦一切!因為你是我的, 你永遠是我的!」這真是一個好消息。沒有任何事物能使 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上帝不是那麼擔心祂的榮耀被奪 取,祂擔心的是你不知道祂多愛你。很多時候,福音神學 家教導的教義與別的學派在客觀內容上很相似,但是背後 「善行」的動機也一樣!我們不是利用善行換取什麼
02
基 │督論
的精神和目的卻不一樣。 東西,那叫作「手段」。而是善行的價值在耶穌的眼中, 實在是無比寶貴,不是因為我們做得多好,當然我們希望 盡量做好,可是祂喜悅我們為祂做的心意。馬利亞用香膏 膏抹耶穌,我們想說耶穌怎麼這樣?耶穌那麼喜歡擦香水 嗎?耶穌怎麼不顧念窮人,如此自我中心呢?其實耶穌的 意思絕對不是「幫我擦香水比幫助窮人更重要」。你可以 講這個信息,提出一些問題讓弟兄姊妹感到好奇,他們就 不會想睡覺了;接著他們覺得有一點疑惑:「耶穌自我中 心,又喜歡擦香水?」然後透過這件事讓他們知道,這裡 面的好消息是:如果你是神的愛子、神所喜悅的,那你無
2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1509 年 7 月 10 日-1564 年 5 月 27 日),是法國著名的宗 教改革家、神學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別加爾文派的創始人。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5
3 3
2013/11/1 上午 10:30:47
論為祂做任何事情,祂都喜歡!因為你是因著愛神的緣故 為神做的,不管做得好不好,神都看為寶貴。這才是天大 的好消息! 馬丁路德說他講道的時候,不會考慮他教會裡那些學 者、教授、博士們的想法,他只考慮理髮師、修皮鞋的人 聽不聽得懂,所以他的講道非常生動,一般人也能夠輕易 進到故事的情境裡面,就好像親臨現場一樣。當他在講耶 穌呼召彼得時,他就讓會眾身歷其境,似乎可以聞到海水 的味道、魚的味道,又感覺風好像在他們臉上摩娑一般, 會眾就跟耶穌的門徒一起經歷那些事情,並且從中體悟出 一切 都更新
一些好消息。 馬丁路德說主日崇拜信息的傳講(preach)是「傳信 息」,不是教導也不是上課。很多時候,我們教會的主日 崇拜是教導――你們該怎麼做?第一點、第二點、第三 點。但路德說:「主日崇拜的信息不是教導,是一個『施 恩具』,要讓會眾在信息中真正經歷上帝,與上帝面對 面。」讓上帝對他們說話,這是「傳信息」 (preaching),不是教導信息(teaching)。當然,講道 多多少少有些教導,楊牧師就說我的教導裡面也是培靈, 也有信息,沒有那麼容易一刀兩斷劃分乾淨,特別是主日 聚會的時候,崇拜的目的不是教導,而是要將耶穌「活 畫」在眾人面前,將耶穌活生生地真實呈現在眾人眼前。 加拉太書第三章 1 節:「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 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
3 3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6
2013/11/1 上午 10:30:47
03 稱義
稱 │義
03
我
們現在要進一步從〈奧斯堡信條〉、〈協同 式〉討論「稱義」,還有一篇英文文章也很值
得參考,這篇文章的作者查爾斯‧安徒生(Charles Anderson)是我的老師,摘錄自他所寫的《稱義:信義宗 信仰告白的中心》(Justification:the Center of Lutheran Confession)的第三章。馬丁路德不是系統神學家,可是 他的第二代學生認為需要系統化我們的神學。當我們要使 用一些工具,這些工具不能太亂對不對?工具也需要有系 統地整理。到底什麼是「因信稱義」?十六世紀的天主教 懷疑這個教義是從哪裡來的,「白白的恩典」、「因信稱 義」是哪裡來的?路德他們希望十六世紀的天主教能夠瞭 解,這些都不是新的教義,是原本初代教會的立場與教 義,從頭幾個世紀就是如此。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7
3 3
2013/11/1 上午 10:30:47
我們已經一百分了! 我們不需要在這裡討論「義」。義人的標準、義人的 定義,斯托得在《當代基督十架》有很多很好的討論。我 說不是罪得赦免就得稱義,你同意不同意?罪得赦免是一 個部分,但是斯托得說還有更多部分,你看那本書就知道 什麼意思了。如果我說罪得赦就沒事了,神就不定你的罪 了,好像比較消極;斯托得說除了罪得赦免,「義」還有 很多正面、積極的意義。我覺得這個看你怎麼解釋,沒有 罪就算是美好,對不對?斯托得的意思是,我們不要一直 一切 都更新
強調罪得赦免,好像從負數回歸到零就好了。「稱義」當 然是罪得赦免,但是你瞭解罪得赦免的意思嗎?是你在神 眼中完美無瑕、全然美麗,如舊約雅歌四章 7 節所說: 「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保羅說這就是基 督與教會的關係!所以「稱義」就是你每次轉向神說:主 啊!祂就說:真高興看到你,過來讓我抱抱。「稱義」不 只罪得赦免,而是你在祂的眼中已經得了一百分。 我的老師查爾斯‧安徒生特別強調,在〈奧斯堡信 條〉、〈司馬加登信條〉、〈協同式〉當中,〈奧斯堡信 條〉第四條佔了很大的篇幅。〈奧斯堡信條〉第一、第 二、第三條是論上帝、原罪、基督,都只用簡單的幾句話 解釋;〈奧斯堡信條辯護論〉的第一、第二、第三條也是 扼要簡短。為什麼呢?因為對十六世紀的天主教來講,上 帝、原罪、基督都沒有問題,他們都可以接受。可是第四
3 3
條「因信稱義」就像個炸彈,在奧斯堡大會的時候,天主 教說這個從哪裡來的,所以〈奧斯堡信條辯護論〉討論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8
2013/11/1 上午 10:30:48
〈奧斯堡信條〉第四條「因信稱義」,舊版本共佔一百多 頁的篇幅,原來最大的問題都是在第四條。福音派神學家 對「因信稱義」也非常用心,特別是墨蘭頓,他本來不喜 歡吵架,十幾年過後,他寫的〈論教皇權與首位〉就沒那 麼客氣了,比路德還激烈。 最初的時候,墨蘭頓覺得要盡量與天主教和睦相處, 可是查爾斯‧安徒生在《稱義:信義宗信仰告白的中心》 中提到,十六世紀的神學家非常強調自己不是伯拉糾派, 天主教在很早以前就認定伯拉糾派是錯的,所以他們辯稱 自己不屬於伯拉糾派;他們也說自己不是半奧古斯丁派, 天主教教會認為,奧古斯丁是他們第一個很棒的神學家, 派、半伯拉糾派,所以後來這些定信條的改革派學者說:
03
稱 │義
比阿奎那早。可是十六世紀的天主教已經變成半奧古斯丁 「我們是全奧古斯丁派。」半伯拉糾派就是半奧古斯丁 派,天主教後來有一種合作說:得救需要人與上帝配合。 「稱義」有部分是祂做,祂來到世界上為你死在十字架 上;有一部分是你要做,你要相信祂。但是福音神學家 說,在得救方面上帝百分之百包辦,沒有人的部分;在成 聖方面則不一樣,成聖需要我們要與聖靈合作。得救稱義 為什麼非常強調沒有人的部分呢?
沒有事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改教運動的主要領袖有馬丁路德、加爾文、慈運理, 慈運理比較特別,我還沒有徹底瞭解慈運理的想法,但是 路德和加爾文在很多方面的思想很接近。他們說得救與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39
3 3
2013/11/1 上午 10:30:48
否,相信或不相信也不是人可以決定,從頭到尾、百分之 百都是由上帝包辦,沒有人的部分。加爾文說人沒有自由 意志,當我看到時也有一點生氣,我以為我已經脫離長老 會,脫離改革宗的預定論,想不到後來又發現馬丁路德的 《論意志的捆綁》。當時我很失望,心想怎麼會這樣子, 最後才發現這些神學家沒錯,人的意志完全被捆綁,得救 沒有人負責的部分。 當我再仔細看這些信條時,才比較瞭解,有的事情, 福音神學家講的跟十六世紀天主教,或改革宗在客觀的內 容上完全一樣;路德和加爾文所說的內容也完全一樣―― 一切 都更新
人沒有自由意志,得救從頭到尾都是上帝包辦的,沒有人 的部分。因為他們兩個的觀點都是從奧古斯丁而來。可是 若你分別問他們為什麼強調這個觀念?你會發現他們兩個 強調的重點不一樣。如果你問加爾文,為什麼這個重要? 他會說,若你說有部分得救是你做的,那上帝的榮耀就虧 損了,你奪去祂榮耀的一部分,所以你要搞清楚,得救沒 有你的部分;人活著最主要目的,就是為要榮耀上帝。加 爾文和福音神學家講同樣的教義、同樣的信息、同樣的真 理,可是帶出來的信息不一樣。 如果你問馬丁路德、墨蘭頓,或其他福音神學家,為 什麼我們要知道,在得救方面沒有人的部分,完全是祂做 的?他們會回答,上帝最關心、最擔心的不是祂的榮耀, 是祂的孩子。如果上帝跟我們說:好,得救方面我負責一 部分,你負責一部分。你會說:主啊!我不知道自己要負
4 4
責多少,我出 80%,祢出 20%?或是我出 90%,祢出 10%?還是祢只要我出 0.01%就好、就算是只出 0.01%,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40
2013/11/1 上午 10:30:48
我也不曉得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到。所以祂要我們知道得救 完全是祂做的,完全由祂包辦,是要讓我們都知道我們是 祂的孩子,這是祂決定的,不是人決定的,因為整個宇 宙,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約翰壹書二 章 13 節:「父老啊,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 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勝了那 惡者。小子們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父。」 我們是上帝的兒女這一點可以完全肯定,沒有「我想」、 「應該」、「大概」,是「絕對」。如果上帝說我出 99%,你出 1%,也許一個誠實的人會承認說:「連要出 1%的氣力,我都擔心自不量力。」上帝要我們百分之百 可是從福音的角度來解釋、瞭解,會帶出不一樣的信息。
03
稱 │義
知道,我們就是祂的兒女!所以,即使客觀內容上相同, 上帝要對你說的是:你是我的孩子,沒有任何人、事、物 可以把你們從我的手裡奪去。上帝希望祂的每一個孩子都 快快樂樂、蹦蹦跳跳,知道自己是爸爸的孩子。 那麼我們可能會問:我們到底有沒有選擇的自由意 志?我們怎麼選擇要不要決志、受洗、傳福音?「自由意 志」是個哲學問題,我先暫且將這問題擺一邊,後面會解 釋。祂說:「得救從頭到尾、百分之百由我包辦。」這個 是好消息。如果祂說:「我出 99%,你出 1%。」那就是 壞消息。解釋「因信稱義」的精神就是要把它當作好消 息,一定不會錯,如果像加爾文解釋的,上帝要我們知道 這是祂的榮耀,人不可以剝奪,就不是好消息,對不對? 由此我們知道,問題不在表面的客觀內容。當然如果內容 錯誤,那肯定是錯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教導、解釋這些內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41
4 4
2013/11/1 上午 10:30:48
容?有沒有帶出好消息?是不是讓人瞭解「我是神的孩 子,神完全負責」?我知道你們一定在思考自由意志的問 題,這個我先擺在一邊,忍耐!容我先賣個關子,我在第 十九章會討論這個問題。 然後他們就討論到什麼是「信」?馬丁路德說:「信 是上帝唯一悅納的方法。」我們遵守第一條誡命,上帝悅 納的唯一方法就是信耶穌,但是後來他說自己講錯了,因 為若如此說,「信」就好像變成一種新的功勞。你問路德 或是加爾文,「信」到底是什麼?他不太喜歡直接討論, 他會先跟你說「信」不是什麼。信不是“gnosis"(拉丁 一切 都更新
文「知道」的意思),知道不一定信,有的人很熟悉聖 經,知道聖經的教導,但不一定是「信」;信也不是 “assensus"(拉丁文「同意」的意思),蓋一個章、簽 一個名,同意不等於「信」;信是“fiducia",我自己的 翻譯是「信任」,也就是“trust"。其實他們不太喜歡討 論「信」是什麼,以前在中華福音神學院我有一位同事沈 介山老師,他是異端專家,可以說出一百種「三位一體」 的錯誤解釋。有一次,我聽完他關於三位一體錯誤解釋的 演講,想說完蛋了,他講的一百個錯誤解釋中,我大概犯 了九十九個。該怎麼辦?演講結束後我去找他,問說: 「沈老師,那請問如何正確地解釋『三位一體』呢?」他 說:「不要解釋!」正確的方法就是不要解釋!只要解釋 就一定會錯,所以加爾文、路德、墨蘭頓都不喜歡討論什 麼是「信」,他們說:「若你想解釋『信』,一定會解釋 錯。」
4 4
原來,雖然他們都同意奧古斯丁,都認為得救全然在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42
2013/11/1 上午 10:30:48
於上帝,但是加爾文與路德帶出來的信息卻不一樣。不是 要解決哲學問題或邏輯問題,也不是要解決神學的問題, 不是要成就上帝的榮耀,神不擔心自己的榮耀被奪去,祂 在意的是你不曉得你在祂眼中多麼地寶貴!祂希望每一個 孩子都可以很放心、很有安全感地在天父的面前蹦蹦跳 跳,說:「我知道我的上帝在家裡面。」 幾年前,葛理翰1 牧師在南美洲的天主教教會辦佈道 會,他提到有關因信稱義時也提及信耶穌、無條件的恩 典、白白地稱義、擁有永生、上天堂等問題,那個天主教 的主教就非常不高興地說:「你怎麼知道?連德蕾莎修女 都不確定自己一定會上天堂。」天主教神學運用邏輯 經驗推論我們不知道的或沒有經驗的事情),所有哲學、
03
稱 │義
analogia entis (意思是 analogy of being,從我們的瞭解或 倫理、宗教,除了基督教的福音以外,都是 analogia entis,佛教也是――告訴人說要收集功勞、積功德過於所 犯的過錯,若過錯比功德還多,下輩子可能變成蟑螂或是 水牛,這和 analogia entis 邏輯基本上也是一樣。
稱義是白白的恩典 以賽亞書五十五章 8 節指出,上帝的意念非同我們的 意念,但是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掉到人的意念裡。你可以知
1 比利‧(富蘭克林)‧葛理翰(Franklin Graham 或 Billy Graham,1918 年 11 月 7 日), 生於美國北卡羅萊那州夏洛特,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基督教佈道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43
4 4
2013/11/1 上午 10:30:48
道你是上帝的兒女,因為以弗所書二章 8 節說:「你們得 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因著」的意思不是因為,而 是藉著、透過信。斯托得在《當代基督十架》非常強調, 我們得救不是因為信,而是因著恩典,斯托得說:“by grace, because of Christ through faith"而非“because of faith, is not even by faith"。 我有一個朋友說:「如果他死後在天上遇到保羅,他 會跟保羅說,雖然我知道你很忙,但你不覺得當初你寫在 羅馬書第五章「因信稱義」那句話,有點太簡化嗎?我們 不是因信稱義,是因著恩典相信耶穌。」所以他們也強調 一切 都更新
連信都是上帝給的,百分之百是祂出的。要正確地說「連 信都是上帝給的」非常不容易,若不一直抓住這一點,有 可能掉入預定論,或是接受加爾文的雙重預定論。巴特非 常強調恩典、上帝的愛,他認為如果得救都是上帝的工 作,那應該每一個人都能得救,所以慢慢地走向普救論; 加爾文則偏向雙重預定論。可是寫協同書、訂信條的人 說,我們不是雙重預定論,也絕對不是普救論!How to keep that exactly in the middle?我也不敢講一個絕對的答 案,但基本上他們的精神是,只要接受這是一個好消息, 不是用來解決哲學問題,應該不會錯! 我的第三個女兒凱莉還小的時候,我們住在浸信會的 宿舍,浸信會有些為宣教士預備的宿舍,他們不需要使用 時就供我們居住。宿舍有一個院子,院子中是綠油油的草 地。有一次,四歲的凱莉發現院子裡有小石頭,她就撿了 些石頭拿回家洗乾淨,發現那些石頭很漂亮,她問我:
4 4
「爸爸,我想在我們家大門口賣石頭,你幫我做一個櫃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44
2013/11/1 上午 10:30:48
檯,好不好?」我就陪她去找木頭,做一個很不漂亮的櫃 檯,我實在不會做這種事,然後又拿一張桌子當作展示 桌,做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stones for sale"。她也準 備一疊自己做的鈔票,擺在桌上的有一百元、五十元、十 元,就開始對門外來來往往的人叫賣:「要不要買石頭 啊?」他們看到她的紙鈔當然知道她是在玩的,有些人也 跟她玩,「我要買這三個,多少錢?」「這個比較大的是 一百元,這一個十元,總共是一百三十元。」那個人就用 她做的紙鈔跟她買。那個時候我正好在教因信稱義,看到 別人用女兒做的紙鈔買她的石頭,就像這一個好消息。我 到超市跟店員說我要買這個,店員說:「好,你用這個 他們為什麼要強調「連信都是上帝給的」?這就是一
03
稱 │義
買。」不用問那麼多問題,當然說好啊! 個好消息!我覺得上帝和孩子教我很多神學的問題。主 啊!祢實在是超過我所想像,祢告訴我不可思議的好消 息:「白白的恩典就是作上帝的兒女。」祢說我只要相信 就好,而且連相信也是祢給我的。我們不用跟神討論哲學 問題,只要說主啊!謝謝祢! 可是我要再一次強調,他們不是說普救論、雙重預定 論,主要是「稱義全是上帝的責任,而成聖是我們要與祂 配合」,他們認為這個觀念非常重要,所以〈奧斯堡信 條〉第四條的辯護論佔幅一百多頁,因為這個認知對我們 是否能平安地作基督徒、對我們的靈命成長、對我們的人 格發展都很重要,另外,我發現這種信仰也可以達到心理 治療的效果。我從事幾十年的心理輔導,發現、歸納一些 好的、基督化信仰的心理輔導,桑得福夫婦(John &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45
4 4
2013/11/1 上午 10:30:49
Paula Sandford)的著作《更新裡面的人》(橄欖出版公司 出版)共有三冊,第一冊作者花了很多篇幅談論神學,討 論「無條件的稱義完全是上帝給的,連信也是祂給的」, 因為如果沒弄清楚這個觀念,就討論不了心理治療和心理 輔導,這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根基。 現在你瞭解,我說「以基督為中心」的聖經,其實就 是「以福音為中心」的聖經,就是要帶出耶穌基督十字架 的好消息。如果耶穌的十字架不是個好消息,那就沒有什 麼大能,也沒有醫治的果效了。加爾文的方法雖然有一點 不一樣,但是基本上他帶出來的大部分是好消息,我認識 一切 都更新
一些改革宗的神學家和老師,其實他們與福音神學的精神 非常像,可是如果不小心用加爾文的方法就會出問題。慈 運理更麻煩,慈運理的精神比較著重在用聖經確定基督徒 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界定規則。 路德的改革運動是從十六世紀,在威登堡反對天主教 賣贖罪券開始;慈運理的改教運動源於他反對一年的預苦 期。十六世紀的天主教說:「預苦期不可以吃肉。」慈運 理看聖經,認為聖經沒有說不可以吃肉,於是他放膽地請 教會的同工吃飯,為他們擺上很多香腸,慈運理的改教就 從這時候開始。從這個例子大概就知道路德和慈運理的精 神有一點不一樣,慈運理的重點在於討論基督徒可以做什 麼、不可以做什麼,這當然也有幫助,但不是最重要的出 發點。出發點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 二:2)這個好消息。瞭解之後,我們再進一步討論律法 與福音。
4 4
01-25K-一切都更新-(p1-142)-4校_翠竹.indd 46
2013/11/1 上午 1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