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而戰:NBA得分的力量

Page 1


Contents 序文: TNT 之 NBA 特派主持人恩尼.強森(Ernie Johnson)/ 007

引言: 艱辛的演出─ NBA 場上的較勁/ 013

1. 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Dr. James Naismith): 帶著使命創新/ 025 2. 凱爾.柯佛(Kyle Korver): 震憾人心的百步穿楊神射手/ 039 3. 安東尼.帕克(Anthony Parker): 在耶穌走過的土地一展所長/ 063 4. 克里斯.卡曼(Chris Kaman): 擺脫藥物/ 089


5. 林書豪(Jeremy Lin): 連好萊塢都不敢相信的故事/ 113 6. 盧克.瑞德諾(Luke Ridnour): 快槍俠彼特的接班人/ 147 7. 同樣帶著使命上場的人/ 167 延長賽:快槍俠彼特.馬拉維奇(Pistol Pete Maravich), 帶著使命上場的浪子/ 207 關於作者/ 243 資料來源/ 245


[ 序文 ] TNT 之 NBA 特派主持人 恩尼.強森 (Ernie Johnson) •••••••••••••••••••••• 我 們 有 一 些 非 常 棒 的 基 督 徒 球 員、 教 練, 以 及 今 日 NBA 許多決策人員,你將會在本書當中讀到一些關於他們 的故事。我想,一個決心跟隨耶穌基督,並且在 NBA 場上 為上帝而活的人,想必非常特別。因為這些職業運動員面 對如此多的試探,而大部分的籃球選手都差不多二十來歲左 右,我能給他們最好的建議,就是我長時間在 NBA 生活的 經驗,並且要問自己: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我會建議他們發掘自己的天賦,並且問自己:你的這些 天賦是從哪裡來的?是誰給了你機會可以發揮這些專長?是 誰給你可以跳得很高,又可碰到籃板頂端的能力?在你的人 生當中,是不是有哪些人,在關鍵的時刻進入你的生命,他 們磨練你、雕塑你,並且將你提升到 NBA 等級? 不論你是誰或你做的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很重要的,


為 誰 而 戰│ NBA 得分的力量│

是誰給你生意頭腦?是誰給你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誰給你領 導的天分?又是誰給你能夠如期,並在預算之內,完成各種 不同任務的能力? 我深深明白,是上帝給我能力,讓我可以主持現場轉播 的體育節目,也讓我可以負責體育新聞報導的安排,我需要 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提出全面完整的分析、詢問有趣的問 題,並且在廣告穿插中間進行。因為這些都是現場轉播的節 目,不容許有一點閃失。 我知道是誰給了我這些天賦讓我能夠做這些事,是主耶 穌。我有好幾次的經驗,看見祂怎樣在我想像不到的層面 使用我。例如在 2007 年,在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舉行的 NBA 全明星週,那是在我結束化療之後不久,回到電視台 繼續工作的時候,當時我被邀請擔任行動運動員(AIA)全 明星早餐會的主持人,主辦單位請我發表演說,當天我一早 起來,前往早餐會的會場,思量著應當說些什麼。我在飯店 的房間裡,用幾分鐘的時間預備我的演說,但就在節目即將 開始之際,我仍然不知道究竟應該對那些來賓說些什麼。 就在一些簡單的介紹之後,我向來賓表達歡迎之意,並 且感謝他們那天早上撥冗前來,參與這一個有意義的聚會。 接著我開始思索,接下來到底應該說些什麼。然而,就在我 開口之際,上帝給了我合適的話語。 「在你們的人生當中,是否有罹癌的經驗?」我說:「你 們的家人中間,是否有人曾經罹患癌症?今天,身為你們的 朋友,要跟你們分享一個我自己罹癌的故事。」


序文│ TNT 之 NBA 特派主持人恩尼 ‧ 強森 (Ernie Johnson) │

有許多人告訴我,那場八分鐘的演說非常具有震撼力, 而 且 感 人 肺 腑( 你 只 要 在 YouTube 上 輸 入「Ernie Johnson cancer」,就可以找到這段影片),就好像上帝用手搭著我 的肩膀說:「孩子,緊緊地倚靠我,我要帶領你經過這一 切。」 上帝透過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創造了我們,並且給我們 每一個人獨特的天分,讓我們彼此成為肢體,若你常常把這 件事放在心上,你就可以專注且平衡。這幫助你思想,你是 多麼不平凡的男孩或女孩。是的,這幫助你與我專注在上帝 的身上,並且讓我們有這樣的思考:哇!我有一位多麼偉大 的上帝!是祂給了我這所有的天分! 接下來你在書中看到的球員或是其他人,清楚地知道他 們的天賦來自哪裡,這也使得他們成為帶著使命上場的人! (以上摘錄自《為誰而戰》序文精彩片斷)



快槍俠彼特.馬拉維奇 (Pistol Pete Maravich)

預約夢想 彼特.馬拉維奇不是第一個擁有背後運球,或是在胯下 傳球等技巧的人,但當球在他手上時,彼特總能吸引他人的 目光。 在他之前,沒有人能像他這樣打球,儘管一些人知道, 他為場上的移動方式、花式的投球,和出盡鋒頭的傳球表 演,想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很多籃球純粹主義者認為,他 比較像是耍花招,而非真正在打籃球。不過,在彼特的腦海 中,只要他能讓你拿到球,不管用胸前傳球或背後彈射傳


為 誰 而 戰│ NBA 得分的力量│

球,用什麼樣的方式傳球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我有機會用花俏或直接的方式傳球,而且不管哪 種方式都可以拿到這個球,」他說:「那麼,我會選擇花俏 的方式。」 保羅.韋斯特法爾(Paul Westphal)在他從事教練生涯 前,曾跟馬拉維奇在 NBA 一起比賽,他將彼特比喻成一個 藝術家:「他的畫布是籃球場的地板,他的筆刷則是籃球。」 彼特塑造了不受約束的形象,那正符合 60 年代末 70 年 代初的風潮。他奇幻式的運球 ─「快速兩下運球」(double clutch)與「搖擺魚燈運球」(單手胯下運球 flip flap jack) ,這在當時是令人震驚的。再加上他披頭四般的棕色掃把 頭,幾乎有如註冊商標的鬆垮襪子,還有他神準的投球技 術,使他獲得「快槍俠」的稱號,成為籃球界不可思議的象 徵。他有三年在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比賽生涯,平均每場得 44 分,如果當時有三分球的存在,那麼每場得分超過 50 分 也不是難事。 •••••••••••••••••••••• 彼特跟一般的孩子一樣,在成長期間總是球不離手。當 彼特七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佩斯正在南卡羅來納州克萊 姆森的後院投籃,那時他在克萊姆森大學擔任籃球教練。彼 特過來投了個球,但沒有投進。 不過,彼特被吸引住了。「爸爸,讓我再試一次,」他


快槍俠彼特 ‧ 馬拉維奇│帶著使命上場的浪子│

請求道。 他父親看著他。「彼特,如果你讓我教你籃球,可能有 一天,你會跟我一樣,可以在職業籃球場上打球。也許你會 進入一個贏得世界冠軍賽的隊伍裡,他們會給你一個很大的 冠軍戒。」 彼特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想要得到那戒指超過一切。他 想要打籃球,想要獲得名聲和將來的前途。 ••••••••••••••••••••••

情況並不如人所願 彼特.馬拉維奇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 NBA 冠軍戒。 在他十年的 NBA 生涯中,所展露出來的個人成就以及 所有才華,並未讓他成為職業領域的大贏家。當然,他帶領 這支球隊在一個賽季中得了很多分,他也參加了五次 NBA 全明星賽,在他的籃球生涯裡,平均每場得 24 分。但快槍 俠彼特卻永遠無法跳脫一個概念,就是他只為自己打球,對 他來說,球隊只是次要的。 •••••••••••••••••••••• 彼特膝蓋的問題太嚴重了,以致他無法克服,彼特最後


為 誰 而 戰│ NBA 得分的力量│

幾季 NBA 的生涯,幾乎下滑到平庸的地步。他戴著跟紐約 噴射機(JET)四分衛喬.奈米斯(Joe Namath)同樣的兩 磅重繃帶,綁在他的右膝上,同時還得忍受下背部的舊傷之 痛。戴著沉重的膝蓋繃帶打籃球,就好像是戴著腳鏈帶球在 跑,他過去的快速腳尖轉身移動,而今變成了慢動作原地打 轉。 彼特在 NBA 球場上的最後一站,是在波士頓塞爾提克 (Boston Celtics)隊裡一小段暫留的時間,擔任三分射手 (NBA 於 1979-80 的賽季中,增加三分球的規則)。即使 在最後的賽季,他的命中率是 15 投 10 中,卻無法勝過光陰 與舊傷的摧殘,於是彼特在卅三歲的時候離開了球場。 他飛回了紐奧良的家,在那裡他的妻子杰姬(Jackie), 以及兩歲大的兒子杰森(Jaeson)迎接他歸來,他跟籃球做 了乾淨的切割,把他的獎盃跟值得紀念的東西都放進箱子 裡。任何可以讓他回憶起比賽的東西,都要讓它們從自己的 生活中過濾出去,不是收起來就是送人。 「兩年的時間裡,我過著隱居生活,嘗試斷除籃球對我 的影響。」他在他的《預約夢想》裡寫道:「一開始,放棄 籃球好像很簡單,但我很快就發現,放棄籃球是最困難的 事,是我過去從來沒有做過的。我曾經想像自己退休後的生 活,應當是在一個懶散的午後,在泳池畔喝著冷飲。但取而 代之的卻是,發現自己被困在失落和自憐當中,想著應當用 我所有的時間做些什麼。」 (以上摘錄自《為誰而戰》延長賽精彩片斷)


林書豪 (Jeremy Lin) 連好萊塢都不敢相信的故事

這是一封有朝一日我會寫的電子郵件: 收 信 人:bigshotproducer@hollywoodstudio. com(好萊塢製片廠大製作人) 寄信人:mike@mikeyorkey.com 主旨:「林書豪的故事」電影提案

一直以來,好萊塢的傳統,就是拍攝一些「激 勵人心」的運動題材電影,內容不外乎一個運動員 如何克服逆境、創造一個出其不意的逆轉勝,或


為 誰 而 戰│ NBA 得分的力量│

成功地打造一個團隊、贏得冠軍,並在各種形勢 中堅持到底的故事。這讓我想到《豪情好傢伙》 (Rudy)、《所向披靡》(Invincible)、《攻其不備》 (The Blind Side),以及《洛基》(Rocky)第一 到第五集。沒錯,它們相當公式化:戰勝艱難、逆 境、厄運,一直是這一類電影劇情的主軸。 我手上這位不被看好的運動員的故事,極具票 房潛力,而且即使以好萊塢的標準來看,都是絕佳 題材。更棒的是,關於這故事的主角:NBA 中第 一位亞裔美籍球員林書豪的故事是真人真事。 我們下週能夠找一天一起午餐嗎? 我不曉得這一段關於林書豪的簡短提案,會得到什麼樣 的回應;但我很確信,如果我坐在一位好萊塢舉足輕重的人 物面前,我的林書豪電影提案必然獲得首肯。這位從台灣移 民來美的華人子弟,究竟是如何打破誰能或誰不能進入籃球 界最高殿堂打球的刻板印象的呢?這個故事有很多可以感動 觀眾的必備元素。 ••••••••••••••••••••••


林書豪│連好萊塢都不敢相信的故事│

奇蹟般地長高 林書豪就讀帕羅奧圖高級中學時,他讓高一的籃球教練 印象深刻,而那時候他還是隊上矮個子中的一員。經過在 YMCA 籃球隊中長年的訓練,已經讓他的球技爐火純青,當 時的教練在季末聚餐中,當著整個球隊的面說:「在同年齡 的球員當中,林書豪的球技最好。」 後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林書豪長高了! 他繼續長高! 還繼續長高! 就在他高二的那一年,他突然長高了九吋之多,達到他 夢寐以求的六呎身高。不僅如此,在林書豪高三的時候他又 長高了兩吋,上大學之後又長了一吋到一吋半左右,於是他 現在來到六呎三吋的高度。同時他也增胖成功:現在他體重 達兩百一十五磅。 除了他好像魔術豆苗一樣,在高一、高二的那些年迅速 長高以外,他也向帕羅奧圖高中的對手展現跑快攻、切入、 外線長射以及擁有組織球隊的能力。他打的位置是控球後 衛,這個位置很可能是籃球場上最特別的角色,控球後衛的 任務在於指揮球隊半場進攻、進行快攻、適時傳球,以及突 破防守等,好讓隊友可以因為他被包夾,而讓他們有出手的 機會。 當林書豪把球運到前場的時候,他就像一個四分衛,在


為 誰 而 戰│ NBA 得分的力量│

攻防線上(line of scrimmage)掃視對手的強項與弱項。林書 豪的頭腦動得很快,在短時間內可以判斷對方的防守是如何 形成的,並找出弱點在哪裡,他的敏捷與靈活帶動了整個球 隊。 在他高二的賽季中,林書豪不只是成為一個很好的先發 控衛,他那神乎其技的球技打法,為球隊贏得三次中的首次 聖塔克拉拉體育聯盟(All-Santa Clara Valley Athletic League) 排名第一的肯定,在三年級的賽季中,他就已經是帕羅奧圖 高中隊伍的驅動力,為學校創下 32 勝 2 負的戰績紀錄。 當林書豪就讀高中四年級時,率領他的球隊一路打進加 州二級校際聯賽(Division 2 California state)冠軍賽。在比 賽當中,帕羅奧圖高中處於劣勢,因為他們對上常勝軍聖母 高校(Mater Dei),這支來自南加州聖塔安娜(Santa Ana) 的天主教學校的校隊,所贏得的錦標頭銜無人能及,32 勝 2 負的戰績,是頂尖的球隊之列。 這是一場類似於大衛與歌利亞的捉對廝殺,聖母高校派 出八位身高超過 6 呎 7 吋球員,而帕羅奧圖高中沒有任何一 位球員高過 6 呎 6 吋。比賽在沙加緬度國王隊的主場阿科球 館(Arco Arena)舉行,林書豪整場比賽中,巧妙地穿針引 線,帶領這支身高相對矮小、但勇氣十足的帕羅奧圖高中 隊,在離終場剩兩分鐘時仍領先兩分。這支不被看好的球隊 能堅持下去嗎? ••••••••••••••••••••••


林書豪│連好萊塢都不敢相信的故事│

有些話真的講得很難聽,而且帶有種族歧視的意味。 有 些 人 會 喊:「 糖 醋 排 骨 」 或「 餛 飩 麵 」,「 滾 回 中 國 去!」 和「 樂 隊 在 校 園 的 另 一 邊!」 有 一 次 在 喬 治 城 (Georgetown),林書豪聽到一個非常惡劣糟糕、隱含著種 族歧視意味的咒罵:「中國佬」與「斜眼的」。 林書豪總是顯出從上帝來的恩慈,他忍受著這些無禮的 對待,但他同時更加迫切禱告,就算那些嘲弄讓他很不舒 服,他仍決定讓比賽本身來說話。在他的努力下,哈佛重新 在大學籃球隊當中引起眾人的注意。 連哈佛大學中許多博學的教授,也很難形容林書豪對哈 佛大學籃球隊究竟有多重要的影響。林書豪以傑出的場上 領導,讓籃球隊進入狀況。在他大三、大四的時候,他是 NCAA 一級聯賽男籃球員當中,唯一一位在得分、籃板球、 助攻、抄球、蓋火鍋、投球命中率、罰球命中率以及三分球 命中率各個項目,排名前十的人。 我們有漏掉什麼嗎?嗯,他也是校園查經小組的小組長 之一,因此,很可能在「帶領人得救」的項目上,也該幫他 記上一筆。 (以上摘錄自《為誰而戰》第 5 章精彩片斷)



克里斯.卡曼 (Chris Kaman) 擺脫藥物

上有吃藥嗎?」 克 里 斯. 卡 曼 說 他 小 時 候 住 在 密 西 根 州 的 大 湍 城

(Grand Rapids),每天聽到週遭大人們問這個問題多達十 幾遍。他的父母、老師以及校護、行政人員等想問的確切內 容其實是:「你早餐時有沒有記得吃利他能(Ritalin,過動 兒用藥)?」 他們是該問! 克里斯從兩歲起就是一個小惡魔;他的父親李羅(Le Roy)、母親潘(Pam)都對這個行為不端,像個陀螺到處 亂轉的兒子不知如何是好。這個粗暴的孩子一想到什麼就脫


為 誰 而 戰│ NBA 得分的力量│

口而出,而且什麼都敢做。有一回,他爸爸正在睡覺,卻被 他拿玩具機械畫板打到鼻子流血。他會把玩具往牆壁摔,把 樂高積木踢翻。他不斷地試探界線在哪裡,怪招百出地製造 麻煩,讓潘翻遍圖書館親職教育書籍。 •••••••••••••••••••••• 不過,他的情況沒有變好,反而越長大,行為越失控。 他們於是換了一位新的家庭醫生 ─ 珍納.透末。她將克 里斯轉介至大湍城知名的肯恩歐夏診療中心(Ken-O-Sha Diagnostic Center),該中心專門為類似克里斯這種特殊兒 童提供專業測量診斷。肯恩歐夏的評估人員花了半天的時 間,在單向鏡後面觀察兩歲半的克里斯玩拼圖並與其他兒童 互動。 一週後,李羅與潘收到壞消息,他們的兒子被診斷為 「注意力不全過動症」,英文簡稱 ADHD。他們建議讓 克里斯服用一種叫作「豐樂敏」的抗組織胺藥物(具鎮靜 作用),並為他註冊參加大湍城公立學區中「東區小學」 (Eastern Elementary School)的學齡前殘障教育計畫(PrePrimary Impaired program, PPI)。 ••••••••••••••••••••••


克里斯 ‧ 卡曼│擺脫藥物│

面對「被貼標籤」 克里斯在三一學校讀高一時,他已經有 6 呎 2 吋高。他 只喜歡體育,但厭惡學校其他的一切。他的成績都在及格邊 緣:他在高一和高二的平均成績(GPA)大約在 1.4 與 1.6 之間(介於 C、D 之間)。他說:「我當時不在乎功課;我 正處在成績一路往下滑的階段。」 他在課堂上仍是麻煩人物,常做不成熟的蠢事,例如搶 話、開老師玩笑以為老師聽不到、朝其他人亂彈射紙團。有 時候,他覺得老師總是防著他隨時會搗蛋,因為他是「利他 能(過動)兒童」。 他說:「我不會揍同學,不吸毒,不亂搞女生。我不會 做那些壞事,只會做些愚蠢的舉動。」 克里斯和家人並不瞭解,在他體內的利他能有刺激作 用,很像咖啡因。換言之,抗過動的藥反倒讓他更躁動。 克里斯這麼解釋:「基本上,兒童被診斷出『過動症』 (ADHD),表示他是注意力無法集中。他的腦部運作太慢, 常常慢到停頓,因此他很難保持注意力。因為無法集中精神 做該做的事,所以醫生會開刺激腦部的藥,以為這種藥物可 以讓腦部運作速度變得正常。但我卻是一個誤診個案,我其 實沒有過動症。然而,直到很久很久之後我才知道。所以我 在吃藥那段期間,那些藥物讓我運作太快的腦部更加速,難 怪會產生行為問題。簡言之,我是處在超乎正常的抓狂狀 態。」


為 誰 而 戰│ NBA 得分的力量│

他還有很多其他超乎正常的情形。高二那年,他竄高到 6 呎 8 吋,但瘦如竹竿,只有 170 磅重;升上高三前那個暑假, 他竄高到 6 呎 11 吋。 就在那一年,克里斯參加西密西根大學的長人訓練營, 在許多大學籃球教練的觀察評估下,接受籃球訓練。在那一 屆暑期籃球營,克里斯表現令人驚豔;返家之後,他收到 三十多封大學籃球教練的信,均有意延攬克里斯加入其校 隊。 •••••••••••••••••••••• 大學籃球隊教練欣賞克里斯在球場上的靈活度,他能左 右開弓,左右手射籃一樣準。或許是因為他母親慣用左手、 父親慣用右手,所以他同時擁有左手及右手的優勢。但是, 他的勤奮練習也是無法忽略的重要因素。他說:「我從小到 大一直是一個成天窩在球場、打球上了癮的人;我會做許多 額外的投籃練習,也會到處找別人打球。感謝主賜給我一雙 好手及靈活的移動力。」 (以上摘錄自《為誰而戰》第 4 章精彩片斷)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