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場雙週刊第十一期 - 2019年8月1日 The Art Venue Bi-Weekly Issue 011 - August 1, 2019

Page 1

issue 11 隔週四出版 On alternate Thursdays 08.01.2019

表演場雙週刊 The Art Venue Bi-Weekly CONNECTING YOU WITH PERFORMING ARTS

theartvenue.net

節目巡禮 世界文化藝術節—

北歐五國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與音樂家林丰談 香港音樂未來

A conversation with Fung Lam on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Music

Win.Guest.Food. 「明」人飯局

ISSN 2663-9521

Guest. 今期嘉賓.

Patrick Chiu 趙伯承

將巴哈帶到當代的音樂家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3 :

落筆寫稿的時候,場主正在法國。想

As I write this article, I am travelling

起最近與一位法國藝術家的對話,談

in France. The European history is

到香港的情況,我們都想起歐洲的

always fascinating. It has shaped the

歷史,就是暴政必亡。歐洲的歷史 遠比亞洲及美洲的複雜得多,但卻 成為深厚的人文思維與文化的根。 香港人最近需要不斷思考與判斷,歐 洲的歷史進程及當代社會發展,實 在是值得各位關心社會的朋友去多

continent’s cultures and peoples and shown us that tyrannical governments always fell. As Hongkongers engage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judgement, it may be worth taking reference from the European history. God bless Hong Kong.

了 解。香港加油!

陳慧明 表演場 創辦人及主編

出版、編輯及廣告 Publishing, Editing, and Advertising

表演場 The Art Venue

Winona Chan

Founder & Editor-in-Chief The Art Venue

《表演場雙週刊》由創辦人全自資出版。 The Art Venue Bi-Weekly is wholly financed by the founder. 香港觀塘鴻圖道75號KOHO六樓 6/F, KOHO, 75 Hung To Road, Kwun Tong, Kowloon

電郵 Email: info@theartvenue.net © 表演場。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引用,敬請註明出處。 © THE ART VENUE.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 Design 檸檬101(香港)有限公司 LEMON101 (HK) Limited 香港九龍觀塘道396號毅力工業中心6樓P室 Flat P, 6/F, Everest Industrial Centre No.396 Kwun Tong Road, Kwun Tong, Kowloon, Hong Kong 電話 Tel.: 2877 2181


與音樂家林丰 談香港 林丰,土生土長的香港作曲家,作品曾於世界各大音 樂殿堂演出,包括紐約卡奈基音樂廳、柏林音樂廳、 悉尼歌劇院、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倫敦南岸中 心等;亦以最年輕華人作曲家及首位香港作曲家之 姿,獲得英國廣播公司(BBC)委約創作。於前年上任 香港管弦樂團藝術策劃總監一職,最近為合約出現糾 紛,引起各界關注。表演場訪問了林丰,了解他的新 動向,並籍此透視香港藝術家遇上的難題。

表:是什麼令你如此喜愛音樂? 林:音樂是其中一種最虛幻的藝術形 式,這是它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它是以 震動狀態,無形地存於空氣中,給予無 限的想像空間。一篇樂章可以是敍事式

期間,我仍繼續作曲及為新進作曲家尋 找機會。當我約二十六歲的時候,覺得 是時候要給自己的音樂一個機會,便辭 去工作,看看有什麼會發生,即使未有 任何安排。

的,有主題或情節,又或可以是完全虛

非常幸運地,一個月後,我便獲得由英

幻的;但是,它們全都能夠觸動人心,

國BBC安排的第一個專業委約工作。從

激起情感,抑或創造想像空間,亦可以

此以後,慢慢地成為職業的作曲家。

純粹是令你欣賞的音調結構。 表:在香港當音樂家一點也不容易,而 且你是個古典音樂作曲家,難上加難, 為什麼你會選擇這條路?

表:由藝術家轉型成為管理人員,當中 有什麼難處?你又如何克服? 林:我總覺得自己是個很「科學」的 人,雖然似乎我藝術化的一面較容易讓

林:真的一點也不容易,不只是在香

人見到;所以對我來說,要在藝術創作

港。當我在英國讀大學的時候,原本打

與行政工作之間轉換思考的方向,是很

算在自己最熟悉、最能作出貢獻的方

自然而然的事─作曲是關於一個人以最

面,即交響音樂及當代古典音樂的範疇

好的能力及按其愛好,將不同的東西組

中,從事藝術行政的工作。後來,我在

織及結合起來,最後成為一個作品,這

倫敦的音樂出版公司Boosey & Hawkes

樣跟設計一個有不同內容的樂季很相

找到第一份工作,在推廣部負責推廣音

似。起初我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然後才

樂及協調他們旗下作曲家的新委約作

成為作曲家,兩者的分別是,行政工作

品,簡直是完美配合。

的思維可能是要接受很多不同的意見,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5 :

音樂未來

然後學習及理解這些意見。有些人會給

的音樂家在香港得到機會和重視。另

你有建設性及有意義的意見,但同時也

外,我在以前的訪問中有提過,作為或

有人會是為了自己的計謀而提出意見。

許是傳統的音樂家,我堅持作品質素的

最終我會做的,是明確按照澄明的良

重要;因此,作為藝術家,你需要在技

心,以及能真真正正裨益文化界的事。

藝上盡力追求完美,製作出具水準又有

表:你是音樂家,曾經跟BCC合作,又 曾負責管理工作,亦是西九表演藝術小 組的成員。香港的非主流音樂發展緩 慢,即使有大量資源投入藝術界,而本 地音樂家在海外已有名聲,似乎仍普遍 未在香港得到重視,你認為有什麼方法 可改變這種情況?

個人原創性的作品。接著,要與不同的 本地主辦單位及機構連絡,將自己引薦 到合適的人士。 表: 最後,你將會有什麼新發展? 林:我當了作曲家超過十年了,會繼續 幹下去。我手上有幾個已落實的計劃, 首先會有跟香港舞蹈團合作的作品《弦

林:這是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我認同

舞》,將會於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首演,

香港在非主流音樂方面,仍然有很大的

這是我第一個舞蹈計劃。當然,我還有

發展空間;包括令到非主流音樂與生活

很多事情貢獻社會,對於香港,在音樂

更有連繫,及有更多展演機會。我認為

策劃方面,我正靜靜尋找機會。總括來

原因之一,是香港非商業性質的電視頻

說,除了創作音樂,我非常享受以音樂

道,只能提供極少的時間,讓非主流音

方式,將香港介紹給其他國際城市。

樂可以曝光。 惟有非主流音樂能夠得到更多來自公眾 的注意及尊重,否則很難令非主流音樂


A conversation with Fung Lam on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Music Fung Lam is the youngest Chinese composer and the first Hong Kong composer to be commissioned by the BBC. Lam’s music has been performed in som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venue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Carnegie Hall in New York, the Konzerthaus in Berlin, the Sydney Opera House, the Royal Albert Hall, and the Southbank Centre in London. Lam’s recent contractual conflict with the 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arts sector. The Art Venue interviewed Lam to understand his upcoming plans and to examine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Hong Kong artists face.

Chan: What draws you to music?

felt it was time to give my music a chance.

Lam: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things

So, I quit my job without even having

about music is it abstractness. Music

anything lined up.

exists in the air – through vibration – and

Fortunately, my first professional

there is much space for imagination. A piece of music can have a narrative, with some sort of theme or storyline, or it can be completely abstract. It can move people, evoke emotions and feelings, or create space for contemplation. It can also simply be a sonic sculpture that you can admire. Chan: Being a musician is not easy in Hong Kong. You are a classical music composer, which makes it even harder. Why did you take this path? Lam: It is not easy at all. Indeed, it is not easy not only in Hong Kong. I had planned to work in art administration when I was at university in England. I wanted to work in a field related to orchestral music and contemporary classical music. These are two areas in which I have the most knowledge and I can contribute the most. My first full-time job was a perfect match. I worked in the promotion department at Boosey & Hawkes, a music publisher in London, promoting music and coordinating the new commissions by their house composers. During that time, I kept composing and seeking opportunities for emerging composers. Then, when I was around 26, I

commission came within a month. It was from the BBC for an orchestral commission. From there, a so-called career gradually emerged. I chose to pursue a composing career, because I love the creative process. Creating original works is a joy. I felt that I had something original to contribute and that my music was beginning to attract some positive attention. The experience of having my music performed by some of the world's best performers is very special. Chan: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for an artist to take up a management role? How do you cope with them? Lam: I have always felt that I am a “scientific” person, but my artistic side seems to have garnered more attention. Switching between artistic cre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s quite natural to me. Composing is about organising and putting different things together to the best of the composer’s ability and according to the composer’s personal preferences to produce a final work. This is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organising an orchestral season, which requires coordinating all of the different elements. I worked as an art administrator before I began working as a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7 :

composer. On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oles would be that, when I was an administrator, I received many opinions from others that I needed to learn how to process. Some people have constructive and meaningful comments, while others

will be difficult for non-mainstream musicians to get opportunities and recognition in Hong Kong. On the other hand, as I have said in other interviews, as a classically trained artist, I know that quality matters. It is important for artists to

have selfish agendas. Ultimately, I make

hone their craft and produce works of

sure that my conscience is 100% clear,

quality and originality.

and I do what I consider to be genuinely good for the cultural scene. Chan: You are currently a member of the Performing Arts Committee of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Authority. You worked for the BBC Orchestra as a musician and have experience working in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non-mainstream music in Hong Kong seems slow. Even though resources have been put into the arts sector and some local artists are recognised internationally, non-mainstream music has yet to receive mass appreciation in Hong Kong. How can we change the situation? Lam: That is the million-dollar question! I agree that there is much space for improvement, such as making non-mainstream music more relevant to the people and giving it more prominence. One reason why cultural activities, arts, and non-mainstream music are not more popular in Hong Kong is that they have limited exposure on non-commercial TV channels. Unless non-mainstream music gets more attention and respect from the public, it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musician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and connect with the right local presenters and organisations. Chan: Lastly, what is next for you? Lam: I have been working as a composer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nd I will continue to do so. I have some substantial projects lined up. My next project will come in mid-August. My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ong Kong Dance Company in a production entitled Dance of Strings will premiere at the Studio Theatre at the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It is my first dance project and a refreshing project to take part in! And, of course, as I said, I still have much to offer to the world and to Hong Kong in terms of programming, so I will be looking for curating opportunities. In addition to making music, I also enjoy introducing and bringing music to a world-class city like Hong Kong and from Hong Kong to the world.


《表演場》 以香港為本聯繫世界的獨立表演藝術雜誌 < The Art Venue >

an independent performing arts magazine based in Hong Kong, connecting the world

{

Editorial and Advertising Enquiries

編採及廣告查詢

info@theartvenue.net

}

《表演場雙週刊》現於香港及台灣有超過一百個派發點, 包括全港主要演出場地、全線柏斯琴行分店、各大專院校、指定咖啡店及酒店、 跨國公司、台北兩廳院、松山文創園區、臺灣戲曲中心、雲門劇場等。 The Art Venue Bi-Weekly has over 100 distribution point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including major performance venues in Hong Kong, Parsons Mus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lected coffee shops and hotels,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ffices, Taiwan, National Theatre and Concert Hall, Songshan Cultural Park, Taiwan Traditional Theatre, Cloud Gate Theatre, etc.

www.theartvenue.net

LIKE US ON FACEBOOK TheArtVenuePerformaingArtsMagazine

FOLLOW US ON INSTAGRAM theartvenueonlinemagazine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9 :

派發點 Distribution List 香港島 香港大會堂 上環文娛中心 西灣河文娛中心 香港演藝學院 藝穗會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青年廣場 Jashan Restaurant 莊月明文化中心

HKU Cultural Management Office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蒲窩青少年中心 蒲吧 The Hive Wanchai The HiveStudios The Hive on Seven The Hive Sheung Wan MyBase 銅鑼灣店

黑麥 Pumpernickel PMQ 元創坊 MUSTARD SEED The Work Project WeWork - Bonham Strand Brew Coffee 香港藝術發展局辦公室 香港藝術中心

CCDC 舞蹈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香港理工大學紅磡灣校園 香港理工大學西九龍校園 大學會堂 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 藝土民間 MyBase 旺角店

東南樓藝術酒店 Hotel Stage Kino @ Eaton House WeWork - Two Harbour Square SCAD 香港 LE V39 Restaurant Hong Kong

元朗劇院 利希慎音樂廳 嶺南大學 香港恒生大學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明愛專上學院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香港教育大學 珠海學院 中大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 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

國際廣場分行 黃埔尖子坊分行 麗港城分行 荷里活廣場分行 昇悅居分行 葵涌分行 大埔大元邨分行 馬鞍山分行 沙田分行

新都城分行 天晉滙II分行 及 將軍澳中心分行 屯門分行 東涌分行 荃灣綠楊坊分行 元朗分行 將軍澳中心分行

雲門劇場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資源暨推 廣教育中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大書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 理研究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 化政策研究所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文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九龍 香港文化中心 牛池灣文娛中心 高山劇場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騰訊眾創空間 (香港) 西九戲曲中心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kubrick 油麻地店

新界 北區大會堂 沙田大會堂 屯門大會堂 荃灣大會堂 大埔文娛中心 葵青劇院

柏斯琴行 黃埔旗艦店 九龍總店—又一城分行 香港總店—時代廣場分行 般咸道分行 港運城分行 和富分行 太古康怡學林分行 太古康怡廣場分行 油塘大本型分行(urbtix)

台灣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兩廳院國家戲劇院 國家兩廳院國家音樂廳 松山文創園區 LAB 創意實驗室號 表演藝術聯盟 臺灣戲曲中心 表演36房

如有興趣成為《表演場雙週刊》派發點, 歡迎電郵至 info@theartvenue.net跟我們聯絡。


World Cultures Festival: The Nordics

世界文化藝術節:北歐五國 世界文化藝術節 由 康 文 署 主 辦 , 兩 年 一 度 的「 世 界 文

節,大部分節目的創作意念,都與社

化 藝 術 節 」快 將 開 鑼 。 今 年 聚 焦 北 歐

會議題息息相關。」

五國,邀請當地高水平的表演團體來 港演出。自然風景優美、地理環境獨 特,令北歐近年成為香港人的熱門旅 遊地之一;壯麗景色的背後,我們對 北 歐 人 的 故 事 又 有 多 少 認 識 ?《 表 演 場 》趁 此 機 會 , 與 康 文 署 合 作 , 以 巡 禮形式,為各位讀者介紹北歐生活, 以 及 今 年「 世 界 文 化 藝 術 節 — 北 歐 五 國」的節目。

Alex又道出北歐藝術對世界的影 響 :「 北 歐 流 行 音 樂 發 展 一 直 走 在 最 前,由ABBA到Björk,都帶領著世 界潮流,大家對他們一點也不陌生。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劇作家卜易 生、作曲家西貝流士、電影導演英瑪 褒曼等等,都是來自北歐。藝術亦深 入當地生活,例如今次演出《界限》 的心之馬戲團(Cirkus Cirkör),他

負責策劃的康文署藝術節辦事處高

們的雜技訓練是當地正統學校的課程

級 經 理 張 國 偉( A l e x )告 訴《 表 演

內容。」Alex補充說,除了北歐藝

場 》:「 北 歐 是 近 年 大 家 非 常 熱 衷 認

術家演出,亦有本地藝術家參與;例

識的地區,我們特意選為今年藝術

如Nordic Café系列中有美女廚神蘇

節的主題。但有點意想不到的是,

玉華演出,演繹故事同時大秀烹飪技

北歐的高水平作品大都沉重而且挑

巧 。「 世 界 文 化 藝 術 節 — 北 歐 五 國 」

戰觀眾的思維;我跟北歐藝術家談

內容非常豐富,大家不容錯過。早鳥

到 他 們 的 作 品時,他們都會提到『末

優惠於8月5日展開,撲飛要快。

世觀』。因此,今次是個會挑戰思維 ( t h o u g h t - p r o v o k i n g )的 藝 術

「世界文化藝術節—北歐五國」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11 :

搵出最啱你嘅節目 A guide to the programmes 關於北歐,你最感興趣的是? Which Nordic subjects interest you the most?

飲食及文化 Food &Culture

Nordic Café – Ibsen’s Ghosts: A play-reading and interactive commentary event

Nordic Café 系列 –易卜生《群 鬼》:劇本演讀及 沿途評述會 Nordic Café – Cook

Nordic Café系列 –《Cook》 Nordic Café – Kinder K

Nordic Café系列 –《畸兒》 Nordic Café – An Evening with Nordic Composers

Nordic Café系列 –《北歐作曲家之 夜》

藝術經典 Art Classics

Autumn Sonata

《秋天奏鳴曲》 Ibsen’s Ghosts

易卜生《群鬼》 The Sounds of Finland – Kantele vs Electro-folk

世界觀

World View Breath

《極光雙男》 The Chronic Life

《慢性人生》 The Best of Darkness

《黯黑祭典》

社會議題

Social Issues

環保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oArctic

《人造新北極》 平權 Equality

《古樂新芬》 Impossible is My Thing

《音樂再造人人 人》 《Nordic & Hong Kong Band Sound Gala》 原住民 Indigenous Peoples Arctic Odyssey

《極地漂流記》 難民問題 Refugee Crisis Limits

《界限》


嘉賓

趙伯承 將巴哈帶到當代的音樂家

Guest

Patrick Chiu

餐廳

TWG at IFC Mall

Restaurant

www.teawg.com

《表演場》創辦人Winona陳慧明將每 期邀請嘉賓推介心水餐廳,餐桌上講 東講西。

陳:為什麼會有「巴哈劇場」的構思? 趙 : 我喜歡選擇演出一些較冷門的巴 哈音樂作品,因為觀眾對這些作品沒有

趙 伯 承( P a t r i c k ), 香 港 著 名 音 樂 家,專攻合唱指揮,一直致力推廣合 唱藝術及其教育,於2012年創辦 「 聲 蜚 合 唱 節 」。 近 年 ,「 聲 蜚 合 唱 節」逐漸轉型,用當代劇場手法呈現

太牢固的感覺和想法,所以重新建構這 些作品時,會有較大的發揮空間,能 賦予當代意義,使一般人也能對巴哈 作品重新認識,並了解到古典音樂也 有其當代意義與價值。

巴哈音樂,為音樂之父的作品賦予當

陳:聲蜚由過去較傳統的合唱演出方 陳:

代意義,連繫今天現代人的生活。

式,轉換成今天以當代劇場手法演繹

Patrick去年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

巴哈作品,當中有什麼挑戰?

獎學金,現正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修 讀舞台導演碩士課程。

趙:對我來說,其實整個發展以來的 趙: 方向與轉變,是自然而然的事。因為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13 :

在參與香港旋律及一舖清唱的表演項

趙:不 會 。 對 我 來 說 , 一 個 劇 場 作

目時,我已做了大量與劇場演出相關

品極需要與人共同創作;而我的想

的工作;於是,我跟幕前演出人員的

法是,只要把作品用創新及最能演

溝通,也是看重用劇場的方法演繹音

譯出作品內容的方法去呈現,不單

樂,例如感情的收放、整體劇情的走

只是編舞家、形體導演,甚至是燈

向與角色的設定等等。

光設計師、電影導演、或動畫製作

陳:過去數年,聲蜚與不同的編舞家 及形體劇場導演合作製作作品;你現

人等等,也可以和我一同擔任聯合 導演、共同創作將來演出的作品。

正進修舞台導演的碩士課程,是否想 要在製作中擔負更重的角色?

關於聲蜚合唱節

餐廳資料

Restaurant Information

Tea WG at IFC Mall


撰文: 鍾珍珍

珍·

Rising Stars 點星 在不同的粵劇演出中,如果有留意的 話,陳定邦的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 直到2016年我才有機會真正的與他合 作 — 小 劇 場 粵 劇 「 霸 王 別 姬 」( 新 編)的 敲 擊 領 導 : 陳 定 邦 , 此 劇 首 演 於上海,從來都沒有在這麼小的場 地內演出,觀眾與演出者,與樂師 距離超近,大家也十分緊張,我對 聲響音準特別敏感,在綵排時有千

邦仔是很有自信的一個年輕人,每一

個問題要當場解決,鑼鼓的聲浪是

個音符、牌子都好像難不著他,他的

我最憂心的一環,唯一一次在演出

眼睛亦從來不閃避你的目光,那份堅

場地的著裝綵排,絶對不想打斷,

定的自信,確實難得。10歲便被粵劇

我 忍 耐 了 很 久 ⋯⋯最後還是迫不得而

吸引的少年,是異數的小學生,由這

叫⋯⋯「停」,我 當 場 邀 請 邦 仔 跟 我

一個起點開始,他不斷學習,參加比

一起在觀眾席聽音,解釋我的觀

賽、演出等,向著自己喜愛的粵劇事

點 , 他 聽 後 ⋯ ⋯ 遲 疑了兩秒,回答

業進發,近年醉心擊樂,火速就成為

我:「是,真的很大聲!」,他馬上回

各大劇團的主要擊樂成員,這樣的一

到自己的位置,與團員溝通,壓抑了

個求知慾強的年青人,會否在不久的

聲量,要知道對年輕的樂師來說,壓

將來成為粵劇的全能藝術家?我的感

抑比放力打更考功夫,這一回的演

覺是不難,祈望他繼續對粵劇不離不

出,不算完美,但全隊演職人員的熱

棄,青出於藍,邁向高峯!

誠、開放、默契及專注,在我們心中 是一個難忘的經歷。

邦仔不時也會出現在我們茶館劇場 《粵樂·茶韻》的演出,十月份小劇 場 粵劇「霸王別姬」(新編)在戲曲中 心上演10場,邦仔也會跟我們一 起,請大家由今天開始,多多支持及 關顧這顆·星。

以上內容均屬作者意見,與本刊立場無關。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above were the personal views of the author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as the views of The Art Venue.


r Venue rt V ue Bi-Weekly Ven Bi-Weekl -W -Weekl y 表演場雙週刊 : 15 : The Art


插畫:芝麻羔 Dreamergo

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 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 Nor do we know what to do, but our eyes are on You.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