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14 隔週四出版 On alternate Thursdays 12.09.2019
表演場雙週刊 The Art Venue Bi-Weekly CONNECTING YOU WITH PERFORMING ARTS
第三屆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讓「藝術周圍走」
theartvenue.net
The 3rd JOCKEY CLUB New Arts Power 2019
Celebrating “Arts Around Us”
大館舞蹈季 2019 Hong Kong Theatre Hub 巡禮(一) 周蕙心專訪:藝發局資助劇團發展策略 劇場工作室/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ISSN 2663-9521
「世界文化藝術節─北歐五國」開幕節目《秋天奏鳴曲》 World Cultures Festival: The Nordics Opening Programme Autumn Sonata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3 :
「我願音樂能助你生命中的重擔,並讓 你能將快樂分享給別人。」 著名德國音樂家貝多芬
“I wish you music to help with the burdens of life, and to help you release your happiness to others.” – Ludwig van Beethoven
香港人現正面對極艱難的挑戰,藝術 在此時此刻還有價值嗎?藝術不單是 生活的調劑品,更是映照出人生的一 面鏡子,讓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 己。今期介紹了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大館舞蹈季、世界文化藝術節開幕節 目《秋天奏鳴曲》等多個演出節目, 大部分的節目都緊隨著社會的脈搏, 由私密的家庭關係到無我的世界觀都 是創作的初衷。
Does art matter amid the challenges we are facing in Hong Kong? Art is not only entertainment, it is a reflection of reality that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ourselves. In this issue, we introduce various stage programmes, including the JOCKEY CLUB New Arts Power, the Tai Kwun Dance Season, and Autumn Sonata, the opening performance of the World Cultures Festival. Most of the performances address issues related to daily life, from family relationships to selfless world views.
很榮幸能跟十多個香港的資助劇團合 作,由今期開始,連續四期,送上 Hong Kong Theatre Hub的巡禮,為 讀者介紹香港的劇團及其重要演出。 因篇幅關係,「明」人飯局將會暫停。
陳慧明 表演場 創辦人及主編
The Art Venue has the pleasure to work with Hong Kong Theatre Hub to introduce their backgrounds and highlight performances in the coming four issues of the magazine. Win.Guest.Food will be suspended and will return later.
Winona Chan
Founder & Editor-in-Chief The Art Venue
出版、編輯及廣告 Publishing, Editing, and Advertising
表演場 The Art Venue
《表演場雙週刊》由創辦人全自資出版。 The Art Venue Bi-Weekly is wholly financed by the founder. 香港觀塘鴻圖道75號KOHO六樓 6/F, KOHO, 75 Hung To Road, Kwun Tong, Kowloon
電郵 Email: info@theartvenue.net © 表演場。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引用,敬請註明出處。 © THE ART VENUE. ALL RIGHTS RESERVED. 設計 Design 檸檬101(香港)有限公司 LEMON101 (HK) Limited 香港九龍觀塘道396號毅力工業中心6樓P室 Flat P, 6/F, Everest Industrial Centre No.396 Kwun Tong Road, Kwun Tong, Kowloon, Hong Kong 電話 Tel.: 2877 2181
第三屆「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本地藝術家揚威海外 回歸本地舞台 走進社區 讓「藝術周圍走」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賽馬會慈 善 信 託 基 金 捐 助 , 第 三 屆「 賽 馬 會 藝 壇 新 勢 力 」已 經 正 式 啟 動 ! 以「 藝 術 周 圍 走」爲主題,於今年九月至明年一月期 間,為公眾帶來七個演藝節目、兩個視 藝節目,以及超過 150 個免費教育及社 區活動。過去兩屆「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非常成功,累積受惠人數高達27萬。藝 發局的行政總裁周蕙心女士接受表演場 的 訪 問 , 分 享「 賽 馬 會 藝 壇 新 勢 力 」的 發展以及成果。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5 :
表演場:表
周蕙心:周
表:「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已經進入第三 屆,恭喜!當初為什麼會有辦這個活動的 想法?
到他們的演出,也可以令大家知道不同地 區的觀眾品味。藝術節亦創造了不同的突 破,例如伍韶勁的媒體藝術展,便是首次 有藝術機構跟渠務署合作,舉辦藝術活 動,引來各界關注及大批市民來參觀。另
周:過去幾年,藝發局帶香港藝術家到海
外,藝發局從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配對
外不同地區參加表演藝術博覽會,令藝術
資助計劃」,成功配對賽馬會的贊助,發
家能夠在不同國際平台有演出機會;例如
展出新的「優秀藝團計劃」,令更多藝團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2016
受惠及提升本地藝術界整體發展。
(internationale tanzmesse nrw 2016) 機會。當初我們將曾登上國際舞台的香港
第三屆「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表演節目 Showcases of The 3rd JOCKEY CLUB New Arts Power
演出,帶給本地觀眾,構思正切合香港賽
九月 September - 十一月 November
中,有六組舞蹈藝術家獲得在歐洲演展的
馬會的四大慈善策略範疇之一,即 「藝術、文化及保育」,再者配合大館的開 幕,我們很幸運地得到馬會的資助,於 2017年啟動第一屆「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表:由第一屆發展到現在第三屆,活動經 歷了什麼轉變? 周:我常說藝發局是一個小而美的機構。 雖然在統籌海外演出及「賽馬會藝壇新勢 力」時,會遇到不少無法掌握的難處,但 是我們的行政方式靈活,能夠隨機應變。 例如在香港找合適的演出場地不容易,我 們便嘗試安排節目在非傳統的演出場地上 演,透過innovative programming (創意 節目策劃) 吸引市民參與,結果非常成 功,亦令贊助機構滿意。每次遇到難處, 都是迫使我們去探索新的機會。此外,我 和我的團隊都是不安於現狀的,藝術節開 始了,便要繼續向前,每一年都要有新 元素。 表:「賽馬會藝壇新勢力」帶來了什麼重 要的成果? 周:透過支持本地藝術家參加香港以外藝 術節或藝術博覽會與「賽馬會藝壇新勢 力」的互相配合,我們將一些較新或較小 型的藝團,推薦給港外機構,然後把他們 帶回香港。例如去年中演公司從推薦的演 出名單中,選了La Sax參與大灣區巡演, 這是在我們意料之外的。現在將La Sax 的演出在香港上演,除了讓觀眾有機會看
7A 班戲劇組《大笑喪:喪笑大晒》 Class 7A Drama Group The Happy Dying 13-15.9.2019 爺孫兩代於戲內開展「求 生求死」激烈爭辯,以喜 劇和荒誕的方式呈現有關 「好死」與「活夠」的生死 思考。 Photo Credit: Benny Luey An old man and his grandson argue heatedly about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o live or to die”. The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 about “dying happily” or “living long enough” is presented in a comedic and absurd manner. 綠葉劇團《孤兒》 Théâtre de la Feuille L’Orphelin 17-22.9.2019 《孤兒》捨棄佈景道具與華 麗服裝,以最純粹的肢 體,另類演繹經典劇目 《趙氏孤兒》。 Without settings, props, deluxe costumes, the performers in L’Orphelin tell their alternative version of the classic story solely with their bodies. La Sax《JunGo瘋!》 La Sax Jungo! 11-12 & 19-20.10.2019, 9-10.11.2019 十多位色士風樂手化身為 奇趣可愛的動物,同時夥 拍兒童電視節目主持 Harry 哥哥(王者匡),攜 手合奏出多首耳熟能詳的 古典、爵士及流行音樂,再配以魔術、互動環節等舞 台演出。 LaSax’s talented saxophonists transform into whimsical and musical animals and join well-known children’s entertainer, Harry Wong, to perform a diverse repertoire with magic performances and audience interaction.
The 3rd JOCKEY CLUB New Arts Power
Internationally Celebrated Hong Kong Artists Return to the Local Stage and Reach Out to the Local Community Celebrating “Arts Around Us” Presented by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HKADC) and funded by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harities Trust (the Trust), the third edition of JOCKEY CLUB New Arts Power (JCNAP 2019)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Taking on “Arts Around Us” as the theme, JCNAP 2019 will be held between September 2019 and January 2020 and will present seven performing arts programmes, two visual arts programmes, and more than 150 community and educational events. The past two editions of JCNAP were great successes, reaching about 270,000 participants. Ms Winsome Chow, the Chief Executive of HKADC, was interviewed by The Art Venu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JCNAP and its achievements so far. TAV: The Art Venue, ADC: Ms Winsome Chow TAV: It’s 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JCNAP! Congratulations! Why did HKADC launch this festival? ADC: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HKADC has
brought local artists and arts groups to participate in overseas arts markets. This provided many of them an opportunity to showcase their produc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example, at the internationale tanzmesse nrw 2016, six groups of dancers were invited to showcase their works in
Europe. We wanted to have a homecoming showcase in Hong Kong of the works that
they presented overseas. Coincidently,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harities Trust had set “Arts, Culture, and Heritage” as one of
their four focus areas of donations, and the
Trust was opening the Tai Kwun, a centre for heritage and arts. We were lucky to have the Trust’s sponsorship to launch the first edition of JCNAP in 2017.
TAV: What has changed since the first edition?
ADC: HKADC is a small and beautiful
organisation. When we were working on the overseas arts market projects and the
JCNAP, we encountered a lot of unforeseen
difficulties. But we managed to play it by ear due to the flexibility of HKADC’s
management. It has not been easy finding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7 :
suitable venues to showcase the
productions, so we explored showcasing
the performances at unconventional spaces. The constraints of these spaces prompted us to adopt innovative programming and to leave no stone unturned to attract audiences and fulfil the KPIs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et by the Trust. And we made it! My team and I are willing to make changes to take the festival to a higher level every year. TAV: What are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JCNAP so far? ADC: We have promoted new or smaller arts groups abroad and showcased them in Hong Kong through the oversea projects and the JCNAP. For example, last year we proposed a list of programmes to the mainland presenter, who picked La Sax, giving this Hong Kong saxophone ensemble the opportunity to tour to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rough the JCNAP, Hong Kong audienc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tastes of the audiences in other areas in addition to simply enjoying the performances. We also broke new ground. After the Deluge by Kingsley Ng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Drainage Services Department supported an art project. Additionally, the sponsorship from the Jockey Club allowed the HKADC to receive a matching fund from the “Art Development Matching Grants Scheme” of the Home Affairs Bureau to launch a new “Eminent Arts Group Scheme”. 第三屆「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表演節目 Performances of The 3rd JOCKEY CLUB New Arts Power
楊春江《舞・師》 Daniel Yeung Contempo Lion Dance 演出日期稍後公佈 Dates to be announced 本地資深舞蹈家楊春江聯同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為 傳統舞獅藝術注入新生命,大膽實驗,結合當代舞 蹈、實驗音樂、極限運動「飛躍道」,重新編排作品 《舞.獅》。 Joining hands again to inject new life into the traditional art of lion dance, veteran local dancer Daniel Yeung and the Kwok’s Kung Fu & Dragon Lion Dance Team combine contemporary dance, experimental music, and parkour to re-choreograph their signature multimedia performance. 鄧樹榮X邢亮X梅卓燕《舞 ‧ 雷雨》 Tang Shu-wing x Xing Liang x Mui Cheuk-yin Thunderstorm 13-14.12.2019 資深劇場導演鄧樹榮、著名舞蹈家邢亮及梅卓燕攜手 挑戰跨界,以身體語言重塑曹禺經典劇作《雷雨》。 在陽光普照之日到來前,呼應每一代年輕人的抗爭 精神。 Renowned theatre director Tang Shu-wing and choreographers Xing Liang and Mui Cheuk-yin join to re-illustrate Cao Yu’s classic novel, Thunderstorm, with body language. While the day in the sun is yet to come, the work echoes the rebellious spirit shared by the youth of every generation. 香港舞蹈總會《緣起敦煌》 Hong Kong Dance Federation Dunhuang Reflections 21-22.12.2019 從敦煌壁畫汲取靈感,編舞以當代美學概念,將「伎 樂飛天」、「反彈琵琶」等敦煌 大千世界中的景象, 通過舞蹈、舞者的身體、神態,結合舞台效果、奪目 服飾,一 一重現觀眾眼前。 Inspired by the Dunhuang mural paintings, the choreography reinterprets these historical treasures with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Dunhuang-esque postures are presented to the audience through the dance and the dancers’ bodies and countenances, with stage effects and flamboyant costumes to match.
十二月 December 黎德威《So Low》 Lai Tak-wai So Low 6-7.12.2019 獨立編舞家黎德威於 2017 年首 次創出的個人獨舞作品,以時 間為題,呈現人在時間狹縫中 各種跌宕。 Independent choreographer Lai Tai-wai debuted his solo work in 2017. Amid the hardship and burden in life, one has to go with the flow.
JOCKEY CLUB New Arts Power
Featured Story
專題
報導
大館舞蹈季2019 突破界限,舞出真我
▲雙妹嘜舞蹈劇場創作的《雙妹嘜:RE》與陳穎業策劃的「靜極思動— 工作坊/展演/鬥 舞」將於大館舞蹈季2019中上演
2019年,大館舞蹈季以「突破界限,舞
世界變得如何不一樣?香港編舞兼舞者
出真我」為題,突破身份、形式界限─
陳敏兒和楊惠美成立「雙妹嘜舞蹈劇
以街舞、現代舞、浸入式舞蹈劇場、當
場」,曾透過絕核幽默的表演,記下一段
代舞、芭蕾舞及舞蹈VR錄像─將舞蹈
段關於女性文化、身份及身體的註腳。
與大眾的界限拭去,大眾再不單只是觀
二人及後於美國發展,經歷各種人生歷
眾,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舞動,盡情釋
練,藉著舞團二十周年重返香港,以舞
放!
蹈歌頌不同身體形態,分享性別與年齡
今次舞蹈季更為觀眾帶來由五組藝術家 策劃的節目,包括有雙妹嘜舞蹈劇場二 十周年傳承慶典《雙妹嘜:RE》、街頭 舞藝術家陳頴業策劃的「靜極思動─ 工作坊/展演/鬥舞」,以及多媒體藝 術家鄭得恩受外祖父從香港飄洋過海移
的經驗,玩味香港文化與身份,發現城 市裡的荒誕與奇觀,一起用最輕的力氣 舉起超濃郁的女性情感。 表:十年後再有雙妹嘜的作品,有甚麼 挑戰嗎?
民到南非的經歷啟發而創作的《非變之
雙: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沒有很大的挑
舞》。表演場訪問了其中三組本地藝術
戰。雖然雙妹嘜在過去十年間未有推出
家,了解更多他們的創作意念和歷程。
作品,但是我們二人各自都有演出,而
雙妹嘜舞蹈劇場《雙妹嘜:RE》 曾經最合拍的舞伴,一別十年,她們的
惠美也專注於瑜珈及身體治療 (healing) 面,所以我們一直對於身體隨著年齡增 長而產生的變化,依然非常敏感。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09 :
由於我們認識了很多年,一起成長,有
雙妹嘜舞蹈劇場《雙妹嘜:RE》 (香港)
很多共同回憶。我們在美國,一個住在
2019年10月4日 - 6日
東岸,一個住在西岸,沒有見面一段時
時間 | 04-05.10.2019 (8pm);
間,但今次我們回到香港,一見面便是 一起跳舞。當大家再一起跳舞的時候,
05-06.10.2019 (3pm) 位置 | 大館賽馬會立方
裡面的感動便很自然的湧上來,我們真 的是最合拍的拍檔。 節目詳情
表:你們如何構思今次的演出? 雙:早期籌備今次演出的時候,我們花 了很多時間互通電話,很多在思想上的 交流;然後回到香港,我們再以身體去
陳頴業「靜極思動─ 工作坊/展演/ 鬥舞」
溝通。雙妹嘜的作品以社會議題為主
現時除擔任舞者及編舞外,陳頴業亦是
題,特別是女性身份題材。雙妹嘜是舞
2018-2109年度的香港街舞發展聯盟召
蹈劇場,不是單純的舞蹈,我們覺得舞
集人,參與敎育丶策劃及行政工作,籍
蹈跟劇場的元素互相結合,作品會更加
以推廣舞蹈文化,例如舉辦Hip Hop
動人。
Hooray、Battle-Or-Not、香港街舞公
《雙妹嘜:RE》中,「RE」的意思包含 r e u n i o n ( 重 聚 )、 r e t u r n ( 回 歸 )、 remember(記憶),關於女性面對的挑 戰,人生不同階段中擔當的角色。我們
開賽、The Box街舞劇場發展計畫。 表:今次計劃有什麼重要內容及特色? 陳:「靜極思動─Mind
Flowing」正
希望有更大的願景,內容涉及的不只是
好表達出這個計劃的內容,關乎街舞的
香港女性,而是global(全球的)的。
思考過程。「靜」、「極」、「思」、 「動」之間,彼此聯繫而不斷循環;
有了構思,我們來到大館,發現這裡的
「 靜 」─ 身 體 的 靜 止 了 , 然 而 思 想 在
「新」與「舊」跟《雙妹嘜:RE》不謀而
「動」;「極」─「動」達到高點,便
合,成為了創作的一部分。同時亦感謝
會回歸「靜」;「思」─是內在的,身
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計劃資助,成就這個
體是「靜」,內在力量是「動」;「動」
演出。 表:今次有馮程程負責戲劇構作,舞蹈 作品中不常見,是不是新嘗試? 雙:我們在2009的作品《與山伯同床》 已經有戲劇構作參與創作,當時文本來 自陳慧小說〈我的名字叫英台〉。今次 有馮程程擔任戲劇構作,負責訪問參與 演出的表演者,包括一位舞者及三位來 自劇場的舞蹈素人,跟他們溝通及搜集
─是身體的思考,身「動」「思」停, 「思」進入「靜」。 香港的街舞舞者較傾向劇場思維,跟以 往街舞的出發點很不同。今次計劃是想 要啓發街舞舞者更多思考,街舞與當代 舞之間的性質與融合。兩天的活動中, 第一天會有All Style的比賽,第二天會有 Experimental 1on1 比賽(一對一實驗 賽),中間會有工作坊,包括動作創作、
資料,然後寫成為劇本,所以會有四個
身體放鬆等不同內容。
不同的故事。其實馮程程很早以前就跟
表:講到街舞,一般人都會覺得自己已
我們有合作,她是雙妹嘜十週年時出版 的《雙妹嘜十年一潤姊姊妹妹藝雜誌》 的編輯!
經看過,今次計劃要為觀眾帶來什麼新 的東西?
陳:今年年初香港藝術節在大館舉辦活 動,在兩個週末的舞蹈大派對中,利用 大館的環境,讓舞蹈走進社區。負責大 館表演藝術節目的錢佑(Eddy)受到啟 發,加上藝術家梅卓燕的大力推薦,覺 得大館非常適合舉辦街舞活動,將藝術 帶入社區。兩日活動將有不同風格的街 舞展演;同時,音樂方面,我們會有不 同風格的音樂並於Experimental 1on1 比 賽的最後階段以即興演奏,配合舞蹈比 賽,與一般街舞比賽不同。
鄭得恩《非變之舞》 鄭得恩是一位流動影像、裝置、舞蹈和 劇場藝術家,同時亦會參與策展、表演 等工作。他的作品關注城市生活的日常 細節,探討命題包括地方、旅程、虛 構、記憶、時間、絕種及流散。他獲倫 敦大學金匠學院創意書寫碩士,並曾擔 任香港藝術學院講師。他近年有關神 話、大自然物種及身份的影像裝置三部 曲,曾在法國、德國、香港、南非及美 國展出,一直發展至現場表演,並最近
表:街舞在香港發展日漸受重視,你認
在臺北藝術節發表。他是「香港藝術發
為現時有什麼挑戰和可以突破的地方?
展獎─ 藝術新秀獎」得主,曾為德國
陳:我希望街舞有一日能列入正規藝術 教育課程,成為正式科目。起初,街舞 在香港的發展被視為邊青活動,但近年 有很多人在大學內接觸到街舞,令到街 舞的形象不再受到限制。我亦期待香港 的街舞發展能仿效歐洲的模式發展,提
斯圖嘉特孤獨城堡基金會(Solitude Schloss Akademie)的藝術家學人、克 羅地亞POGON薩格勒布獨立文化及青年 中心、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中心,以 及德國諾伊斯霍姆布洛伊島基金會駐場 藝術家。 表:作為一個多媒體藝術家,在舞蹈領
升其國際地位。 靜極思動— 工作坊/展演/鬥舞
域,最難克服的是什麼?
2019年10月12日 - 13日
鄭: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我並沒有規範
時間 | 12.10.2019 (10am-8:30pm);
必須使用某一種媒介,也並非受過某一
13.10.2019 (1pm-8:30pm) 位置 | 大館檢閱廣場
種媒介訓練。因此,這種沒有「規範」 的背景有它的自由,同時也會讓人問究
費用 | 免費 節目詳情 ▲
「雙妹嘜舞蹈劇場」的創辦人陳敏兒和楊惠美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11 :
▲街頭舞藝術家陳頴業
竟我是屬於那一個領域的,我做的是「舞
表:你近年都多在海外演出,關於跨媒
蹈」嗎?我「編」的是「舞」嗎?最難
體舞蹈演出,香港是否需時才能趕上其
克服的,就是要突破這種自己或觀眾慣
他地區?
性中的傳統思維模式。其實,舞蹈發展 到今天應該可以更廣闊去看:「動」的語 言是甚麼,當聚焦思考這個特定語言時, 「編」的思維便會自然介入當中。因此, 無論是身體、場景、觀眾視點和位置、 物件服裝的移動等,都可是經過「編排」 的「舞蹈」,而這些「編排」傳遞的是甚 麼訊息,才是「舞蹈」最大的可能性。
鄭:香港的表演模式比較有系統規範, 即使「跨媒體」也是一種特定模式,表 演者、觀眾、資源持有人有個特定但空 泛的期待。我很難說明究竟我是屬於電 影、舞蹈、當代藝術的領域;我只是一 個挪用不同領域去思考的創作者。在香 港申請資助時,我要說服代表該界別的 評審;到發表作品時,要滿足觀眾及業
表:這次的演出,由構思到演出,共花
界期待。在外面,觀眾或藝術機構較好
了多少時間?場地對這個演出是否重要
奇是我怎樣思考,我的世界觀是怎樣連
的一環?
結,有時更不要求我發表作品,反而要
鄭:這次演出是一個三年多的發展項 目,由最初一個有關移民及絕種的影像 裝置三部曲,到上年的講座式表演,至 最近今年在臺北藝術節及大館舞蹈季比 較正式的劇場演出。場地由很自由的展
見到我有一個持續的創作過程,而非臣 服個別界別(比如舞蹈)的歷史或既有 模式。因此,香港不是要趕上甚麼,更 難是要思考可如何跨過一些模式性思 維。
覽空間,觀眾可以自出自入,無時間觀
鄭得恩《非變之舞》
賞限制;到今天觀眾要買票在劇場特定
2019年10月18日 - 20日
時間去專注觀賞。特別是今年的場地都
時間 | 18-19.10.2019 (8pm);
有其歷史背景,我會思考在有限制的表 演時間中,有甚麼是可與觀眾共同體驗
20.10.2019 (3pm) 位置 | 大館17座F倉展室
的,在時間共同累積的過程會產生 甚麼。 節目詳情
Featured Story
專題
報導
《秋天奏鳴曲》 北歐式的情感距離
Photo credit: Jonas Persson
英瑪褒曼執導、於1978年上映的電影
的改動,成為了由Gunilla Hemming編
《秋天奏鳴曲》,被改編成歌劇,並由作
寫的版本。Fagerlund說他雖在約20年前
曲家Sebastian Fagerlund譜上新曲後,
有看過原裝電影版本,但在作曲階段未
藝術表現模式變得截然不同。為了傳遞
有機會重溫,因此對創作沒有起到強大
出故事潛藏的情感糾結,Fagerlund用獨
的影響。
特的音樂語言,將本是北歐的現實主義 電影,一轉為夢幻超現實風格的歌劇。 在2017年芬蘭國家歌劇院首次演出前, Merja Hottinen替FMQ雜誌訪問了作曲 家Fagerlund。 將英瑪褒曼的《秋天奏鳴曲》變成歌 劇,是芬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Lilli Paasikivi的主意,而Sebastian
但歌劇是否仍帶有褒曼風格的影子? 「像褒曼的電影般,也許呈現出一種簡約 樸實的氛圍,就算出現強烈情感的場 景,角色之間還保持着距離感,我不知 道是否能稱這為『北歐風格』。」 虛實交錯的人生劇場
Fagerlund亦很快意識到故事有潛質成為
故事由鋼琴演奏家莎樂蒂到大女兒的鄉
不朽的歌劇。原有的劇本亦作出相當大
居作客開始,大女兒的丈夫和莎樂蒂生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13 :
病的小女兒也住在那裡。這次重聚,令 母親和大女兒首次爆發隱藏而久的情 緒,互相作出控訴。 「這一齣人物劇要在極其封閉的空間裡, 展現每人多樣的情感變化,要不是角色的 腦海中,便是在大女兒的鄉居內。所以當 我思索用哪種音樂方式去表現時,確實遇 到了很多麻煩,但整理好零碎的思路後, 便能衝破侷限空間的限制。」 「人們的思想感受,可以選擇表達出來或 是壓抑下來,於是有些事能侃侃而談, 有些事卻閉口不言,這正正是人際關係 為何那麼複雜!」Fagerlund說。 Fagerlund以充滿活力的管弦樂作品而見 稱,與這種探討心理本質的戲劇似乎並 不相符。那他是否有在《秋天奏鳴曲》 的音樂中添加個人色彩? 「我只是在一個新的背景下,沿用慣常使 用的元素,以反映一直讓我感興趣的東
開交流對話。」 「觀眾(合唱團)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希 望享受娛樂,體驗新事物。最終變得非 常 自 我 為 中 心 , 就 像 母 親( 莎 樂 蒂 )一 樣,這是劇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元素。」 借助戲劇的構作,能強調用新角度看角 色之間的關係和意義,亦為因家庭內在 問題而出現的衝突的情緒、矛盾的記 憶,賦予不同層次的意義。 「有趣的是,人們會用不同形式記住同樣 的事情,為自己重建記憶。究竟為何每 人對同樣事情有不同體會?這觸及了寬 恕的理念:你能否做到原諒別人,這又 意味著什麼呢?」Fagerlund沉思道。 「如果我要總結為何我對這個故事非常感 興趣,那是因為與現世是如此有關連; 都是關於作為人類的我們,希望自己或 身邊人有所改變。然而,我們很難做 到,事實上亦甚少發生。」
西,比如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無人或邊緣 地帶。」Fagerlund解釋。 「鄉居生活的步伐節奏緩慢、靜謐,如同 沒有變化。然後莎樂蒂到訪,同時將她 自己世界那急促燥動的一部份帶進來;
一起北歐優惠
“Go Nordic!” Limited-time Offer 9月30日前訂購舞台節目門票 Before 30/9, Stage programme full-price tickets 30% OFF 最高可獲7折優惠
她心裡緊張,儘管試圖保持表面冷靜。 於是靜止的場景與強烈的氣場形成對 比,這也常見於我的音樂中。」 人心思變的挑戰 除了獨奏和大型管弦樂外,合唱團亦在
譯者:Carey Li 原文:「Autumn Sonata –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unreal」 (FMQ,2017年9月)
《秋天奏鳴曲》中扮演重要角色,代表著 莎樂蒂的觀眾群。 Fagerlund形容類似古 希臘戲劇中的合唱部分,作用是擔當評 論者。 「莎樂蒂總是要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她
《秋天奏鳴曲》 亞洲首演/世界文化藝術節開幕節目
的情緒波動直接影響觀眾(合唱團)作何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反應。比如當母女倆真正開始互相撕裂
18–19.10(五–六)下午7時30分
時,合唱團的歌聲開始被人注意到,其
20.10 (日) 下午3時
存在感更為凸顯,亦使大女兒要與之展
Autumn Sonata – emotions with Scandinavian distance
BY Merja Hottinen / FMQ
Photo credit: Jonas Persson
Opera and cinema are very different forms of expression, as composer Sebastian Fagerlund’s take on Ingmar Bergman’s eponymous film Autumn Sonata (1978) shows. The Scandinavian realism of the film is replaced by fantasy and surreal, conveying the deep emotions of the story in Fagerlund’s unique musical language. Merja Hottinen interviewed the composer for FMQ magazine before the premiere at the Finnish National Opera in 2017. The idea of turning Ingmar Bergman’s Autumn Sonata into an opera came from Lilli Paasikivi,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Finnish National Opera, and Sebastian Fagerlund quickly saw the narrative’s potential for a great drama. The original screenplay underwent a considerable transformation en route to becoming a libretto, written by Gunilla Hemming. The film itself had only a tangential influence on the composition process: Fagerlund reports that he had seen it some 20 years ago and was unable to watch the film at 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writing process.
But did Bergman’s style influence the opera at all? “Perhaps there’s a sort of austere simplicity there at times, like in Bergman’s films. I don’t know whether it could be described as ‘Scandinavian’. There may be strong emotions, but one also has to dare to keep some distance.”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UNREAL The story begins when Charlotte, a concert pianist, comes to visit her daughter at a remote rectory. The daughter’s husband is also there along with Charlotte’s younger daughter, who is ill. This encounter releases repressed emotions that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find themselves address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 “It’s a character drama with lots of emotion, set in an extremely confined space – if not actually inside the heads of the characters, then within the rectory. I had a lot of trouble figuring out how to resolve this musically. But when the pieces of the puzzle came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15 :
together, the confined space no longer felt like a restriction. “When you talk about the human mind and about powerful emotions that people display on the one hand and try to conceal on the other, and then there are things that are said and that are left unsaid – what a huge and complicated world this is, after all!” says Fagerlund. Fagerlund is known for energetic orchestral works, and this sort of psychological setup seems like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Has he added something to his musical palette with Autumn Sonata? “I’ve used the elements that I’m used to working with. The opera reflects things that I’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such as the no-man’s-land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unreal; borderlands. I just placed them in a new context here,” Fagerlund explains. “One of the structural decisions was that the world of the rectory is very slow and static, practically unchanging. When Charlotte arrives for a visit, she brings part of her own world with her. That world is on the move all the time, and Charlotte is a very nervous character, though she tried to maintain a calm façade. So you have a static setting contrasting with powerful energy. And that’s something that’s always been there in my music.” CHANGE IN OURSELVES, CHANGE IN OTHERS In addition to soloists and a large orchestra, Autumn Sonata also employs the chorus in a substantial role, representing Charlotte’s audience. Fagerlund describes its role 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horus commenting on the action in ancient Greek drama. “Charlotte is utterly dependent on being the centre of attention all the time, and all her emotions are reflected against how the audience reacts. When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really start ripping each other apart, figuratively speaking, the other characters gradually begin to see the chorus too. It becomes such a powerful presence that the older daughter actually begins to converse with it. “The audience’s role is hugely important. It wants to be entertained, to experience new things all the time. The audience is
ultimately terribly self-centred, just like the mother. That’s an important, a crucial part of the dramaturgy.” These dramaturgical emphases lend new facets to the relationships and meanings that exist between the characters. The internal dynamics of the family, with conflicting emotions and contradictory memories, create a rich network of meanings. “It is interesting to consider how differently people remember the same events and how people reconstruct memories for themselves. How is it possible to experience the same thing in such different ways? This touches on the idea of forgiveness: are you able to forgive, and what does it mean to do so?” muses Fagerlund. “If I needed to summarise why I became so very interested in this story, it’s because it seems so relevant today. Ultimately, it’s about us, as human beings, wishing to achieve change – in ourselves or in the people around us. And yet it’s hugely difficult for us to change ourselves, and in fact it rarely happens.”
“Go Nordic!” Limited-time Offer Before 30/9, Stage programme full-price tickets 30% OFF
Read the original article Autumn Sonata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unreal (FMQ, September 2017) at FMQ web site :
Autumn Sonata ASIA PREMIERE
World Cultures Festival Opening Programme
Grand Theatre,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18-19.10 (FRI-SAT) 7:30PM 20.10 (SUN) 3PM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17 :
以秒為單位的瞬間,我們就能得到一整專
Raoul 的步履踏了一周,回到了笙的原
輯的音樂,無垠妙闊的世界,被裝載於口
點,醞釀今個月底的《法國香港交流音樂
袋內、掌心中。音樂,如此垂手可得,我
會》,他將以樂團指揮的身分,把音樂與
們也許會問:我們的音樂,到底是變大
香港分享,音樂會由香港作曲家聯會主
了、變闊了,還是始料不及地,變窄了,
辦,是次法國香港交流音樂會標誌著兩地
變得單一了?
之間當代音樂創作的交流。音樂會將演出
這個詰問,讓法國指揮家 Raoul Lay 的音 樂路上一直嘗試尋找答案。Raoul Lay 為 法國 Ensemble Télémaque 樂團的創辦 人及駐團指揮。帶著對於不同類型音樂的 好奇,以至對於信息交流愈來愈易的資訊
合共六首作品,作品分別出自兩位法國及 四位香港作曲家。當中由陳仰平的《花 意》和李家泰創作的《銀燭秋光冷畫屏》 兩部委約作品為笙與西樂小組而寫,並已 於2018年10月在法國馬賽首演。
年代對音樂的一些思考和惴度,Raoul
本地作曲家陳仰平作品《花意》,或多或
Lay 開始從不同的音樂突破中找尋對應的
少為這次交流定調,正如他所譜寫的作
解答。去年他帶領樂團在法國南部城市馬
品,最初受洛杉磯的一所博物館中看到的
賽 (Marseille),亦即是其樂團的發源城
一幅石濤的水墨畫所啟發,終譜成四段輪
市,開展了與世界各地不同世代的作曲家
廓相似但內容錯開的作品。甚具詩意的題
合作,以創作風格迥異和跨越國域彊限的
透露了一二作品之雅,四段樂律分別暗喻
作品,作音樂深度的交流。
盛春牡丹,夏荷,秋菊及冬梅。當中最引
「當經濟全球化愈趨緊密,差異總是逐漸 消失,為了讓大規模出售有利可圖,交易 就傾向取悅最大多數,小眾和差異就如此 流失。這情況不但應用在汽車、豌豆,美 學的交易亦然。那麼創意音樂呢?又甚或 非常古老獨特的『當代音樂』呢?」 Raoul Lay 寫道。 音樂與貿易類通,我們交換的越多,交易
人入勝之處,就是作品展現一種超越現實 的永恆,現實裡面這四種花在不能並存, 但是在藝術上,在一幅畫作、一部音樂作 品中,卻又和諧地共生共鳴。這次《法國 香 港 交 流 音 樂 會 》, 恰 好 是 不 同 樂 派 、 世代、樂器和中法之間共奏和鳴的音樂 契機。 文字:何映宜@Weirdo Projects
內涵就愈疏薄。但 Raoul 信仰音樂不是為 單一的群體所服務,亦信仰音樂不是互相 消減甚至蠶食,在音樂的分享裡,他行出 第一個撇步,先後以指揮角色帶領樂團演 奏北京、上海、香港的作曲家之作品,他 聚焦目光於悠遠而多變的樂器-笙, 圍繞笙這個流傳千年的樂器,混搭西樂, 在主旋律以外,發現有許多超越主流想像 的偏調,從不同國族的作曲家合作中,也
▲法國指揮家 Raoul Lay
許有著更多未知的、鮮見的音樂珍寶。他 這樣形容:「有些事情,混亂是好的。 …
法國香港交流音樂會
我很好奇,其他地方玩的是什麼?我們在
日期:9月27日(星期五)
其他地方寫什麼?如何在這裡和那裡,音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樂的鴻章裡遊走於歷史和地理,成為一個
時間:8:00 p.m.
真正沒有時代限制的、萬變的樂行者?」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17 :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21 :
無垢之舞
與靈魂的直擊對視 文/ 盧健英
台灣有兩位國際級舞蹈家,都姓林,
2009年林老師創作《觀》時,炎熱的
如果說林懷民的作品是泥土的,充滿
初秋,我曾到景美的排練場採訪她,
對土地與人民的悲憫與發聲;那麼林
借來的排練場原先是個禮堂,一進排
麗珍的作品就是河流的,是在濃郁深
練場,人便也安靜清涼了起來,空間
邃的文化長河上,傳達對大自然最虔
裡秩序井然,舞者們趺坐等待,那確
誠無私的敬奉。
實是如紀錄片《行者》所形容的禪修
我對林麗珍的作品總有一種近廟神的 敬畏之感,因為那不只是舞蹈,而是 長期訓練下,舞者精氣與內在力量的 集體流動,靜時如水,動時如獸,一 場演出宛如一場獻禮。她不是多產的 舞蹈家,但單是《醮》(1995)、《花神 祭》(2000)、《觀》(2009) 三支作 品,將華人對四時節氣、民俗祭儀、
者的道場,先有精神才有身體,然後 在編舞家的錘鍊下,「練到讓肌肉的線 條都能充滿表情。」這是林麗珍最基 本的要求。也因而每一次觀賞無垢舞 團的演出,都宛如是一次與靈魂的直 擊對視,都不是看完就能起立離席 的,往往久久不能自已,就像平靜海 水下漩渦依然洄繞。
神話寓言的哲學與美學冶於一爐,就 足以成就她在國際舞蹈界裡獨特的 定位。 盧健英 專欄 資深媒體人、文字工作者、藝評家。 善於以簡練清新的文字,表達獨特的 舞蹈觀察與評論,是台灣稀有的重量 級舞蹈評論家。曾任中時晚報藝文新 聞中心副主任、台北國際藝術村主 任、表演藝術雜誌總編輯。
Hong Kong Theatre Hub
巡禮(一)
藝發局劇團聯合宣傳前言 「藝發局年度資助劇團」為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 年度資助的戲劇界別藝術團體。有別於一般演 出資助,年度資助是為了讓劇團以專業模式發 展而設的恆常性營運資助,每年均由業界具一 定資歷的評審選出。部份獲年度資助的團體, 更已連續二十年獲得資助。因此,能成為「藝發 局年度資助劇團」,實為獲得業界認可、具有一 定實力及水準的藝團。 2019/20年度共有17個「藝發局年度資助劇團」*。 為了讓廣大觀眾更認識這些優秀的劇團,我們 今年開始將會推出聯合宣傳。稍後推出的訂票 小冊包含了2019/20年各「藝發局年度資助劇 團」於本年度推出的重點製作。其中,於2019 年10月之後開始演出的13個製作更會推出聯合 購票優惠,萬勿錯過!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前進進戲劇工作坊、進劇場、影話 戲、一條褲、浪人劇場、普劇場、劇場空間、糊塗戲班、 天邊外劇場、香港教育劇場論壇、7A班戲劇組、 iStage Theatre、演戲家族、劇場工作室、大細路、同流 (排名不分先後)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23 :
表演場受藝發局年度資助劇團聯合委託,將協助出版藝發局劇團 聯合宣傳訂票小冊子。與此同時,由今期開始,表演場雙週刊將 連續四期,以巡禮形式,介紹不同劇團及其重點製作。我們更找 來四位在不同崗位上,對香港戲劇界發展有影響力的業界人士接 受專訪,幫助大眾進一步明白香港戲劇界的現況與前景。
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周蕙心專訪: 藝發局資助劇團發展策略 周蕙心女士(Winsome)是現任香港藝 術發展局(藝發局)行政總裁,在加入藝發 局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康樂及 文化事務署工作,負責管理14個表演場 地及策劃全港性的演藝節目。Winsome 加入藝發局後,改善了資助計劃及相關 行政程序,令不少藝團及藝術家受惠。 Winsome告訴表演場:「其實我是見到 藝發局內同事的工作非常忙碌,要處理 大量的文件及行政程序,感受到他們所 受的壓力,而且藝團及藝術家也面對同 樣的情況,以致大家都不快樂。以現時 的情況,有很多新的機會及新的計劃, 不論是藝發局同事,抑或是受資助的藝
撥款金額來解決問題,而是透過不同策
團及藝術家,都不許可再像以前一樣,
略及方法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全面提
花大量時間在文件及行政程序上,所以
升劇團的發展潛力。」
我們必須作出轉變。」 成立於1995年,藝發局走過二十多年的 時間,Winsome說藝發局的路越走越清 晰:「藝發局在整體藝文發展中,是有角 色是去扮演的。我們現時很清晰藝發局 主要負責撥款,而舉辦不同的計劃及活 動,主要是為了促成協作關係。我們相 信改變,藝發局有新的思維,也希望幫 助藝團有新思維,令到整體水平得以 提升。」
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於 1995 年成立,是政府 指定全方位發展香港藝術的法定機構。 藝發局的角色包括資助、政策及策劃、 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等。藝發 局的使命為策劃、推廣及支持包括文 學、表演、視覺藝術、電影及媒體藝術 之發展,促進和改善藝術的參與和教 育、鼓勵藝術評論、提升藝術行政之水
問到現時劇團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平及加強政策
Winsome回答說:「現時劇團的營運模式
展提高社會的生活質素。
有點不平衡,大部分劇團都是由藝術家 帶領,所以有時候會忽略了行政工作的 重要,需要轉變以幫助發展。如果加強 行政管理的能力,藝團可以不單靠增加
研究工作,務求藉藝術發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29 :
Hong Kong Theatre Hub 2019/20 重點演出時間表 《大夜蕭條》 劇場工作室 27-28/9/2019 (8pm) | 28-29/9/2019 (3pm) 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魂遊你左右》 同流 3-31/10/2019 (8pm) (7, 13, 20, 27/10休演) 新蒲崗大有街16號昌泰工廠大廈3字樓
《放逐》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9-11, 16-18/10/2019 (8pm) | 12, 19/10/2019 (3pm) 前進進牛棚劇場
《第三帝國的恐懼和苦難》(2019版)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18/10/2019 (7:30pm*) | 19/10/2019 (2:30pm, 7:30pm*) | 20/10/2019 (2:30pm, 7:30pm)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設有演後談
《「 島物詩游 」也斯進劇場》 進劇場 29-30/11/2019 (8pm) | 30/11 - 1/12/2019 (4pm) 香港大會堂
《坂本龍馬の背叛!》 劇場空間 5-7/12/2019 (8pm) | 6-8/12/2019 (3pm)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C
《我的50呎豪華生活》(海外版) 影話戲 12-15/12/2019 (7:30pm, 9:30pm) | 14-15/12/2019 (2:30pm, 4:30pm)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M
Y
CM
輕輕鬆鬆音樂劇《自私的巨人》 普劇場
MY
21, 22, 28-29/12/2019 (3pm) | 25-26/12/2019 (2pm,5pm) 屯門大會堂文娛廳
CY
《四川好人》 演戲家族 23-24, 27, 31/12/2019, 1-2/1/2020 (7:45pm) | 26,29/12/2019,#28/12/2019 (#贊助專場,門票不設公開發售) (2:45pm)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BB大個天之點、線、面》 大細路劇團 7-8, 14-15/2/2020 (7:30pm) | 8-9, 15-16/2/2020 (2:30pm, 4:30pm) | 9, 16/2/2020 (10:30am) 屯門大會堂文娛廳
《正是這樣的生活》(重演) iStage 19-22/3/2020 (五場)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湖水藍》 浪人劇場 17-19, 21/10/2019 (8pm) | 19-20/10/2019 (3pm)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瑪麗皇后》(重演) 糊塗戲班 15-16/5/2020 (8pm) | 16-17/5/2020 (3pm)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8x2047》 一條褲製作 12-14/6/2020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2097》( 第三階段劇院版演出) 7A班戲劇組 19-20/6/2020 (8pm) | 20-21/6/2020 (3pm) 香港大會堂劇院
CMY
K
C
M
Y
CM
MY
CY
CMY
K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 33 :
C
M
Y
CM
MY
CY
CMY
K
The Art Venue Bi-Weekly 表演場雙週刊 :35 :
插畫:芝麻羔 Dreamergo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
The night is almost gone, and the day is near. Therefore let us lay aside the deeds of darkness and put on the armor of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