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超

Page 1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

摘要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是筆者關於演出「心˙中˙白─謝慧超、陳薇如 雙人舞展」的後記,主要記錄及彙整製作排演過程中的經驗與收穫,透過此回 顧與寫作的機會,筆者更加發現舞蹈過程本身即是一種體現身心為一、同時開 發與擴展身心潛能的旅行。 文中主要架構為:第壹章『緣起』,簡述個人在不同階段舞蹈成長的過 程,以及「身心合一」、「身心之旅」之於筆者的定義和意義;第貳章『心˙中 ˙白—演出製作概述』,淺談演出製作經過、簡介演出作品,並且說明從舞蹈表 演的形式,轉而導入個人身心旅程的概念;第參章『身心開發的途徑』,藉由 覺察呼吸、運用意象、投入情感等面向,探討舞蹈表演時,透過不同途徑進行 自我身心之開發,並列舉「心˙中˙白」演出中的實例,提供讀者個人經驗的分

練習等兩個方向,敘述與列舉其他自我身心開發之輔助途徑,並作本文最末之 總回顧與未來前瞻。

關鍵詞:舞蹈、舞者、表演、身心之旅

摘 要

享;第肆章『身心探究的歷程』,從舞者與他者之間的關係、舞者自我檢視及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 ─ A body-mind journey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 ─ A body-mind journe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review my personal growth in terms of physical,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To me, this process is like “A body-mind journey”. I record and arrange the experiences I got through the production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Dance performance by Huichao Hsieh and Uei-ru Chen. By means of this retrospection, I review the process based on all the experiences I have gone through during this dance production. The “Body and mind are one, not two” is a key concept here; while dancing I always t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is concept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as follows: Chapter On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my various learning stages in dance. Chapter Two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In Chapter Three, I propose the use of breath, image, and emotion as the access that may help dancers to explore body and mind deeply. The final chapter i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among choreographers, my partner, the audience, and myself. In the end, I compiled my introspection about this body-mind journey, with an eye to the start of another journey based on these valuable experiences.

Key words:Dance, Dancer, Performance, Body and Mind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錄............................................................................................ 5 第壹章 緣起.............................................................................7

第一節 身心旅程的開始.............................................................................. 7

第二節 身心成長的進階................................................................................8

第三節 身心合一的啟動.............................................................................10

一、同儕的互動......................................................................................11

二、參與研究專案計劃的激盪......................................................12

三、內觀禪修的領悟...........................................................................12

第四節 身心探究的演出.............................................................................13

第一節 「心˙中˙白」的概念..............................................................15

第二節 製作階段.............................................................................................16

一、整裝待發...........................................................................................16

二、製作概述...........................................................................................17

第三節 演出作品.............................................................................................18

一、《白色百合》White Lily.........................................................19

二、《我鄉》Predestinate.............................................................20

三、《較量》Two Compare,........................................................20

四、《舞姬》Bayadére....................................................................21

五、《心˙印象》Mind˙Impression.....................................23

第四節 從舞蹈表演到身心旅程..............................................................26

目 錄

第貳章 「心˙中˙白」演出製作概述.........................15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 ─ A body-mind journey

第參章 身心開發的途徑.....................................................29

第一節 呼吸........................................................................................................31

一、身心之間的連結—呼吸...........................................................31

二、自覺呼吸是動作之鑰.................................................................34

三、呼吸增進動作質地......................................................................35

第二節 意象的運用........................................................................................41

一、身心之間另一連結—意象......................................................42

二、運用意象豐富動作質地...........................................................45

第三節 情感投入.............................................................................................65

一、情感是身心連結之狀態反應.................................................65

二、情感顯露身體智力......................................................................70

第肆章 身心探究的歷程...................................................74

第一節 舞者與他者之間.............................................................................74

一、透過編舞者之眼...........................................................................74

二、舞伴之間...........................................................................................86

三、舞者與觀者......................................................................................93

第二節 自我檢視與練習..........................................................................101

一、身心筆記........................................................................................101

二、錄影...................................................................................................102

三、自我的功課..................................................................................103

第三節 身心經驗的回顧與前瞻...........................................................106

謝 誌 ................................................................................. 111 跋 ................................................................................ 113 參攷文獻............................................................................... 115 附錄:演出日記.................................................................. 117


第壹章 緣起

第一節 身心旅程的開始 啟蒙階段 筆者自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舞蹈,轉眼已有十八年光陰。民族舞蹈、身 段武功的訓練,幾乎是我對舞蹈、也是對于自我身體認識的啟蒙。壓腿拉筋、 頭尾翻轉(拿頂、側翻、前趬),或是手執道具如旗棍刀槍等的舞動行為,實 實在在的身體覺知、感觸,至今于記憶中仍然鮮明。回想起來,原來身心旅程 的開始,即是接觸舞蹈的開始。年少當時懵懂無知,現在則可以深深感覺箇中 滋味的複雜與甜蜜。只要有練習就有對自己身心各方面能力的挑戰,諸如有多 少潛力、多少耐力、或是多少毅力,這一次跌落了,下一次可以達到老師的期

疼痛的訊息,以及動作成功時的喜悅、失敗時的灰心,然後一再地給予自己勇 氣。即使過程中有著許多苦頭吃,但是這些滲入自己身心裏面的種種經驗與記 憶慢慢累積,並且幫助體認了人的有形限制與無形潛能,彷彿形成某種生命動 力似的,將我往前方的舞蹈路一站站推進,而這在幼年無知時,最單純的解釋 就是「喜歡跳舞」。 到了國民中學,雖然唸的是沒有附設舞蹈班的一般學校,但課後或是假日 仍會到啟蒙老師—黃碧亮老師的舞蹈教室練舞,此時與西方古典芭蕾開始有更 為頻繁的接觸,這種嚴謹、雅緻的舞蹈型態始在我心中落地生根。于是,週假 日這些少數和自己身體對話的機會,使「舞蹈」成為最實在、且冀望著一直擁 有的興趣。其後,我便進入國立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就讀,在舞蹈科 及舞蹈系,潛學了前後共七年的專業舞蹈訓練,認識了更多民族、芭蕾以外的 舞蹈類門與知識,並且在舞蹈訓練對身體動作特有的規範性及開發性之中,逐 漸建立及累積起更多自我在表演上、身體動作上的基礎與能力。 但是在大學以後的一年間,我卻決定從舞蹈裏短暫的出走,除希望藉此整

第壹章 緣 起

望嗎?下一次可以再超過自己的限度嗎?經常要面對身體不斷提出的舒暢或是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 ─ A body-mind journey

理與釐清自己的身心狀態,對未來的思攷及療養身體的舊傷之外,還多了一些 機會去接觸不同學門的事物—心理學。

第二節 身心成長的進階 為了報攷心理學研究所,帶著門外漢的好奇與簍空心態,悄悄接近這個 研究人心意識現象與行為的科學,我先進了補習班,展開另一種全新且密集的 學習。補習班首先提供的是關于心理學門全面性的知識,而後才是依個人所好 傾向選擇較為專長的門科,再往攷題方面進修;初期的課程,從認知和發展心 理學、人格及社會心理學,到知覺與生理心理學,甚至是心理學方法中的測驗 學、實驗學與統計等,都以切合聯攷所需為目的、深入淺出的方式,快速地介 紹給學生。或許對于心理學的好奇心,自始就已經遠大于參加攷試、進入名校 就讀的意願,所以我不如他人有較多的壓力,反而樂于沉浸在這種新知識的涉 獵,首要原因是它—心理學,與「人」相關密切。 隨著日新月異的科學發達,現代心理學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途徑去檢視 與研究人類的種種行為,使至今對于人類的認知層面越來越深入細微、也越來 越開拓廣泛;新知不斷地湧入腦海,帶來許多學習的刺激和樂趣。不過另一方 面,以一位長期習舞者的角度來看,等于借來心理學之眼,從另外的面向去解 析自己每日反覆在運用、在對話的身體。 雖然時過境遷,填鴨式得來的知識多已不復記憶,課堂上所接收到的許多 訊息、初識的學門也都只剩下片面而容易混淆的名詞,但在當時卻經常提醒自 己反思原本所學,尤其在老師提及許多精神狀態與身體反應是相互牽制的現象 時,提及人類感覺和知覺系統的範圍、功能是多麼廣泛而且複雜多元時,我發 現自己的感受似乎比他人深切、實在,因為在舞蹈裏,舞者從很久以前就已經 開始不斷地自我探索、自我覺察,企圖發現身體不同的秘密、期待更多的可能 性。 從小學舞的經驗促使自己對自我、對他人的敏感度都強烈,經過不同學門 的洗禮再回頭來看待身上所擁有的累積,才又重新發現舞蹈仍是自己所欲深入 探索及鑽研的領域,因此想更進一步認識心理學的機會,就在研究所攷期來臨


前被自己的抉擇打住了;但是不可否認,其初期的、短淺地瞭解仍然對自我身 心歷練有所助益。我實在慶幸自己可以學習到舞蹈這門藝術,不論是對于身心 知識的理解,對于自我感知、覺受的洞察,insight,與反省能力,都證實自己 因為舞蹈而與「人」早已不陌生。

延續與舞蹈之間的緣分,2001年我攷上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碩士 班表演組(現為舞蹈表演研究所)。 暫離舞蹈,促使我深思「舞蹈」之于自我的意義。回顧習舞以來,因為 有興趣,因為認為舞蹈是一種享受、一種全面發展身心潛能的修行兼藝術,也 因為她總是有著豐富面貌與進步空間,所以從不認為「舞蹈」只是一種娛樂行 為。但是在經常面對週遭一般親友的疑問以後,提醒了自己尋找舞蹈的意義, 似乎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有幸一路走來,遇見很多良師益友,除了給予鼓勵與

于舞蹈的迷失漸漸釐清,對舞蹈的認知更是前進了一大步。 也因此,我開始嚴肅地思攷幾個個人曾想深入了解的問題:一,理論與 實務之間的距離;二,舞者與編舞家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三,表演者與觀者 之間溝通的形成。我認為在理論與實務兩者之間,必然會有所關連或是互益的 地方。從一個舞者的角度觀察,理論與實務兩者,有其相輔相成的發展性,不 過同時,它們之間也存在著自我要求與實際成果的落差。例如一位舞者因臺前 的緊張情緒而焦慮不安,通常是影響表演成效的主因,如果無法找到一個適合 個人自己的解決方法,到了舞臺上,仍然處在時刻擔心失誤的情境裏,但是身 體和心智本是連線活動,此時卻已開始分路思攷,原來瞭知的道理無法身體力 行,自我的身與心變得不相為謀。 另一方面,舞者(舞伴)、編舞家、觀眾三者之間,存在不同層面、卻 環環相扣的維繫關係:演出以前的工作順利與否取決于編舞家、舞者和舞伴的 合作情形,到了舞臺上的演出,成功與否又取決于舞者、作品及觀眾之間的交

第壹章 緣 起

支持外,幫助我踏上探尋的旅程,尤其在進入研究所就讀的同時,許多曾經對


10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 ─ A body-mind journey

流;舞者的表演建立起作品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樑,試圖達到各種生活經驗、 理念、美感等等的分享,而因著學習歷程的轉換和歲月的歷練,三者的互動應 該也會逐漸發生變化、或者更趨成熟。 過去專注于舞蹈技術上的磨練、表現上的成敗結果,卻鮮少思索更多如上 所敘與表演息息相關的面向。從初探心理學門到返回舞蹈領域的這一段經驗, 加上進入研究所以後所獲得的各種啟發與學習,對于這些重新思攷的疑問也慢 慢地有所新悟與體會,後續章節中將逐步探討。

第三節 身心合一的啟動 研究所修業期間(2001-2004),我主要研習的領域在「舞蹈表演」(當 時北藝大尚有另一所別在「舞蹈創作」),除了術科課程有必修學分的規定之 外,如創作所研究生要有實際的編作經驗,表演所研究生則需要實際的演出及 參與製作的經驗。 理論學科的部分亦然,一開始迎面而來的便是一扇扇引領深入探索的窗 口,也是踏入另一種迴異于大學時期的研究環境;授課教授如林懷民老師、張 中煖老師、印尼籍教授Sal Murgiyanto,或是精研電影及文學領域的焦雄屏老 師等,他們專門的領域各不相同,卻同樣都給予學生最真切、實際的指導,針 對個人不同特質,鼓勵我們朝多元的、自我發展的思攷路線努力。因此研究生 多了很多機會從自身所處的環境或學習背景開始,去發掘個人不同的興趣及 問題。例如在「專題研究Special Topics in Dance」,或是「研究指導Guided Individual Study」的課程裏,教師鼓勵學生去發現任何有趣的議題或疑問,進 而蒐集相關資料和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法,並經過書寫研究報告的學習及練習, 將這些理論或是個人經驗付諸文字記錄下來。 另外,研究所積極鼓勵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與意見交流,藉由來自不同學 習背景的同儕之看法和異趣,增加了個人思攷空間、知識經驗範圍的刺激。由 此機緣,拓展了我于舞蹈動作及技巧之外的視野,近來尤其對人的身、心兩者 之間的關係感到興趣,除了思索身、心關係對于舞蹈表演的影響之外,也期望 在自我實際的舞蹈詮釋方面,甚至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都能夠有所實踐。


舞蹈研究所提供的本就是一個期待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學習環境,課堂中討 論到的表演方法,或是同學與自己研究涉及的理論領域,在有所理解和認同、 反思之後,都會希望可行的理論也能在自己的表演中實踐,如「身心合一」的 概念,就是一個影響我甚深的例子。 有幾個幫助我啟動身心合一的重要因素,于此提出簡要說明:

一、同儕的互動 總是帶著參雜緊張與興奮的心情進入學科教室。大部分課程所期望的進行 方式,是老師與同學之間有充分溝通、討論與分享的機會。通常我們可以就自 己的興趣,選擇學期報告的研究議題;某次課堂上,學長王維銘 1提出他的研 究方向,是關于其長期以來所堅信的觀念「身心合一」,從舞蹈排練與演出之 間,舞者的表現總有落差的疑點談起,他認為這是身和心習慣性地被分離了的 緣故。從學長所強調的「身」與「心」之關係,促使我也開始思攷這個其實非 從學界已定義出來的「身心學Somatics」2方向尋找相關印證;當時對該學門粗 淺的瞭解,更增進了我對相關論述與表演之間關聯的好奇。雖然後續並無機會 深度認識「身心學」,但是在舞蹈表演上,對于身、心相連的啟發,從此開始 卻是影響至深的。

1 王維銘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表演研究所研究生(2001-2004),雲門舞集、台北越界舞團資 深舞者。 2 「身心學」(Somatics)是「舞蹈科學」(Dance Science)的範疇之一,目前風行于歐美國家 的舞蹈研究領域。始于十九世紀末,主要針對個人身體自然動作的觀察與體驗,提出不同的動 作教育觀點,或是為了解決個人身心上所遇見的問題,而重新探索自我身體,逐漸形成許多 派別的身心技巧(早期稱為「放鬆技巧」Relaxation Technique、「身體療法」body therapy 或「身體工作」body work)。1950至60年代之間,「身心學」受到東方思潮及傳統身心療法 的影響,此時東方哲學思想所注重的天人合一、身心靈一體的觀念,包括經絡、針灸、推拿、 指壓、氣功、太極拳、合氣道、或是瑜珈等健身方法,開始融合在其方法技巧中。到了1976 年,哲學家、身心教育學者湯瑪斯•漢納(Tomas Hanna)以 “Somatics” 命名統稱之。另 外,身心學所強調的 “soma” (身體),是指由第一人稱(也就是「我」本身)進行向內 的自我體察、感受,所呈現的狀態、所體驗到的「我」,而非一般認為的「身體」(physical body)(卓子文,2001)。

11 第壹章 緣 起

常切身,卻時常被忽略的觀點,加上其後在課程中,張中煖老師建議學長可以


12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 ─ A body-mind journey

二、參與專案研究計劃的激盪 自2002年九月開始,我參與張中煖教授主持的國科會專案研究計劃—「舞 蹈教學中意象導引之運用」。該研究案旨在提出意象導引運用于舞蹈教學中的 已然,以及其研究開發的必要,進而初探意象與舞蹈的關係,並彙整了意象導 引使用在舞蹈教學中的可能性與實例,研究發現及預測「意象」于教學中的使 用,有增進教學品質的效果,促使整體教學更近「裏應外合」、「身心合一」 的完善境界3。從中筆者獲益良多,不僅多瞭解了「意象」應用在舞蹈教學中的 功能及其必要,更開始認真思索與實行在自己的舞蹈表演上。本研究的出發點 之一,即是希望可以延續這個概念,「意象」的相關理論與實用,除了在舞蹈 教學上大有助益外,舞者經過細心理解與融會貫通,應該也可以直接體現在個 人的舞蹈表演上,藉由研究所畢業演出製作及論文撰寫的機會。我希望將相關 在舞蹈過程中的發現與收穫記錄下來,並提供些許經驗實例以資參攷。

三、內觀禪修的領悟 2003年之中,逢因緣際會我參與了兩次內觀禪修十日課程(二月、七 月)4。目前全世界各國已有許多規模不等與設備完善的內觀中心,「台灣內觀 中心」也在1995年時成立,中心地點在台中縣新社鄉一處恬靜的農園裏。簡單 地說,「內觀」,Vipassanā,源自流傳久已的古老印度,是世尊佛陀下傳修行 正道的方法,一種淨心潛修的自我觀察途徑,以「直接往內觀察自身的實相, 將內心深處的煩習氣一層層的剝除,直到達成內在的安詳與快樂」為禪修的目 的,主要透過單純的靜坐形式,以及緩慢、開放感知、清靜自持的日常作息, 3 詳見「舞蹈教學中意象導引之運用」成果報告書(張中煖等,2003)。 4 內觀,是內照正觀(Vipassanā)的簡稱,巴利文中是「洞見」的意思。在古印度阿育王時 期由釋迦牟尼佛所傳下,再經須那迦及鬱多羅二位尊者傳至緬甸。20世紀初期緬甸最有名的 法師雷狄•薩亞道將此法門依次下傳(1)薩亞•烏鐵(2)薩亞基•烏巴慶(3)S.N.葛印卡 (Mr. S.N. Goenka)。1996年起葛印卡大師將此法門反哺印度,其後遍傳歐美、日澳、泰 國、尼泊爾等地。此法門直接對治煩惱習氣,效果甚佳,廣受歡迎。今日在台灣內觀中心所 教授的課程,也是來自葛印卡老師及其指定教師的教導。筆者于 2006 年元月第三度參加「十 日課程」,身心收穫滿足。相關訊息擷取可至「台灣內觀中心」網站http://www.udaya. dhamma.org/。


練習對自我個體的觀察與覺知,發現「身體」,body,其實是處在不斷的變異 當中,而「心智」,mind,為了要能集中注意力地觀察身體的微細變化,就必 須練習絕對的自我控制及專注,兩者之間,自然巧妙地以「呼吸」聯繫起來, 從呼吸出發,也從呼吸帶入探尋身心無分的境地。我在方法的練習中,體悟 「知」和「做」之間隔閡的存在,及其同時可以消彌的道理,更體會到身和心 為一的充實感。 關于生命哲理,內觀是提醒人們重要的認識自我、擔當自我身和心的主 人,進而推衍到要泰然看待萬物的變異,認知所謂「諸行無常」的自然法則, 發現一切(包括自我)的存有及虛無。在于我本身,另一方面的收穫還有透過 自我直接觀察呼吸(自覺呼吸)、觀察身心的方式,如實感受身心是「一」的 狀態,若在舞蹈的表演上也有相同的實驗,是不是也能增進舞蹈表現的質感? 褪去或者減少舞蹈當下身和心的間距?甚至是透過舞蹈,身心為一的道理也可 以實踐? 由于上述的機緣與影響,筆者開始將「身心合一」視為一種方向,「呼

第四節 身心探究的演出 研究生修業末期的演出製作,提供了一次展現所學的機會,也是對于自我 研習與投入舞蹈表演的成果驗收,因為舞蹈本就是絕對關乎「人」的一門表現 藝術,所以藉由這樣一場舞蹈表演的時機,此展製作初衷,即是希望將自我對 身、心的體認,全然並且適切地融入展演之中,也為自我身心探究的旅程做一 階段性的檢視與實踐。與共同籌劃演出的陳薇如同學溝通、商討後,我們將演 出的大題定為「心‧中‧白」,其概念生成與製作經歷將略述于本文第貳章。 以雙人舞展為基礎,「心‧中‧白」對于我而言是一趟以舞蹈為主要形 式的身心旅程。因此「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即是透過個人于製作過 程中的學習收穫與表演體認,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狀況等,將無形卻實在的身心 經驗之歷程,化為文字,統合並彙整出尋求身心為一的舞蹈表演之可能性。個 人經驗的描繪敘述,成為研究本身的重心,也是研究的限制所在。于撰文過程

第壹章 緣 起

吸」、「意象」等視為一種途徑,試圖實際操作在自己的舞蹈上。

13


14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 ─ A body-mind journey

中,我仍希望藉由部分「身體—心智」,body and mind,的相關文獻資料, 從旁輔助,但由于本研究並非針對單一身心研究的論述加以深究,因此文獻探 討的部分不另立單獨章節,並僅依我個人所好的周邊領域來蒐集資料,提出概 論及其對舞蹈表演者的可能幫助與益處,供讀者參攷。未來若是他人有更多的 興趣發展及研究機會,或都可個別地再深入研討、探索。


第貳章 「心˙中˙白」演出製作概述 「心‧中‧白」,是我與陳薇如同學共同策劃、製作與執行的雙人舞展。 整個展演,由兩人並肩擔綱製作人、執行製作,以及舞者的角色;製作的本身 像是長途旅行一樣,包括行政事務與舞臺表演各方面,在旅途中充滿了許多困 境和冒險,但同時,也伴隨著幸運的成長與收穫,因為週遭的師長、親友們, 除了給予我們自主、開放的發揮空間之外,更是經常地、適時地伸出援手,予 以支持協助和鼓勵,我們才能一齊走完這一趟「心‧中‧白」。本章先將演出 製作的進程部分,依主題的概念、製作階段,以及演出作品三方面分別簡述, 描繪出此演出製作的輪廓,稍後的章節,則會深層地探索舞蹈表演本身。

第一節 「心˙中˙白」的概念 我們的演出,在整體架構的背後放著我們最初就訂定的理想概念—「生

的作品。放大主題的範疇─「生命」,除了是兩個製作人本身的協議與理念之 外,也為了強調從舞蹈來表現揮發的生命力,應該是不受舞蹈類型限制的,無

自身的體認與表達,在舞臺上展現生命的實存。 「心‧中‧白」其名由此而來,說的是在心中深處,有一片常保潔淨的廣 大天地,任由我們盡情的舞蹈,我們享受其中並且希望與觀眾共享,生命力量 在一切生生滅滅之中的可貴;在沒有了舞蹈型類以及題目的侷限─因為題目的 原本就是我們自己的生命、身與心,我們更能夠在選定與邀請的舞蹈作品中, 全身心投入。

中 • 白 •」演出製作概述

論是源自西方的芭蕾、現代舞,或是即興舞蹈、東方舞蹈,同樣都能透過舞者

15 第貳章 「心

命,就在當下」。依個人專長、特質及兩人共同工作的可能性,邀集編舞家


16

【心˙中˙白】─身心探究之旅 The dawning tract in mind ─ A body-mind journey

第二節 製作階段

一、整裝待發 若要真誠地去解析「舞蹈表演」包含甚麼,我認為,它已經不只是舞蹈肢 體動作、展現技藝、或是表現情感等單純的組合。它的包容尺度、它的內涵應 該更大更多,有著一直以來,學習過程中的訓練累積、不同專長的啟蒙教師的 指導、生活經驗的日益豐富等,當然,表演一事,週邊瑣碎「行頭」5的自我整 理更是無可或缺。 好像準備外出旅行時要親自整理行囊一樣,自著手邀約與選擇舞作開始, 我們同時在整頓著自己的行李、行頭,直到跨步出門的前一刻。舞蹈之外,要 處理的事情非常細瑣繁冗,諸如對身體的照顧、體力的維持,自己身上的服 裝、造型,舞作使用的音樂、道具等等,每一樣都盡量不假他人之手,因為這 些事情,舞者自己最清楚,只要能力可及,我們必須動手自己補修、改善或增 強。舉例言之,服裝要舒適,穿在身上哪裏不對勁,像是《白色百合》、《舞 姬》、《心‧印象》等舞作,就自己稍作修改、調整直到合適;針對外觀的效 果,哪裏看起來不夠古怪、肥胖,如《較量》,就不斷找時間補針縫線、添增 棉花;哪裏認為太過素樸,如《舞姬》,百忙中也要捉暇相邀著去布市採購, 于排練之後帶回家裏,自己再加工,補上亮片或裝飾。音樂方面亦然,縱使進 錄音室重新修繕、剪接必須花費較長的時間,但是為了在舞蹈廳表演時盡可 能呈現良質的音效,希望剪輯出適應我們舞蹈時最佳的呼吸節奏之音樂,如 《心‧印象》,促使我們幾次騎著機車飛奔台北、關渡之間。 另外,每一次教室裏的排練結束,或甚至到了待命,stand-by,的側舞臺 時,自己的部分由自己打理收拾好(服裝晾掛、道具清點等)後,舞伴倆人再 相互幫忙整理、檢查所有行囊,亦是不可或缺的例行工作。這種種聽起來是 「舞蹈之外」的事情,經過一而再的面對、接觸、認知,其實都是種謙遜和自 我負責的修行,像是小和尚入門時必先學習的灑掃庭除一樣,一點一點的無形 5 許多人會唸ㄒㄧㄥˊ.ㄊㄡ;越劇演員則是唸ㄏㄤˊ.ㄊㄡ(上海話)。這是地方話的語音差 異,代表的都是從頭到腳的「戲服與裝扮配件」。資料來源:國立國光劇團網站。


累積,對個人而言都是珍貴的充實之舉。我總是期望著並且喜歡帶著「自己的 事情自己負責」的使命感,面對一個個到手的問題。相信臺下把自己管理好, 到了臺上才能真正表現的好。而將自己的行頭照顧的好,才有餘力去幫助自己 的舞伴,才能真正配合其他各司所職、辛勤的工作人員。 有各自負擔的責任,也有需要與其他人或其他單位互動的事務,那就是繁 瑣的行政聯繫,亦是促使演出計劃能夠順利從藍本跳躍出來,直到舞臺上實際 呈現之間的另一重要工作。在財力、人力資源有限的情形下,大部分的研究生 製作並無機會約聘專業的藝術行政人員,于是我們自行承接了相關的事務。雖 然工作的份量與壓力因此增加,但是對于平日多數時間著重于舞蹈訓練和理論 研習的我們來說,全程籌備及進行一場演出,在舞蹈表演的路上,仍舊帶來許 多新的挑戰與攷驗。

二、製作概述

演藝術中心的舞蹈廳。嚴格的說,演出的籌措始于前一年的十二月,經過一段 漫長的醞釀與構思,到了2003年四月才正式進入第一階段─製作前期的準備工

相關的校內、外單位提交演出計劃的申請,另一方面邀請的各支舞作也陸續進 行聯繫或者展開排練。 七月初,演出計劃的雛形與日程已經大致確定,在進入行政方面的積極 和作品排練的密集時期之前,我們安排了一段時間共赴內觀之旅(十日內觀禪 修課程),藉此機會讓自我稍作整理與沉澱,蓄勢待發,七月中旬,真正開始 製作的落實階段,並且一直持續到演出的結束。期間歷經了所有表演藝術團隊 活動通常都要面對的工作,如文宣品的邀稿設計與執行、宣傳活動、網頁的製 作、音樂錄音、服裝設計的討論與製作、排練地點的接洽與協調等,臨近演出 的九月、十月,許多大大小小的事項接踵而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節目的口試。「心‧中‧白」雖然是獨立製作, 同時仍屬研究生的畢業演出,所以有一針對節目內容的口試機會,能夠在演出

中 • 白 •」演出製作概述

作,包括企劃的撰寫、製作進度擬定,邀舞、及排練計劃等。六月,一方面與

17 第貳章 「心

「心‧中‧白」正式演出時間在2003年十一月七日及八日,地點是本校表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