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意雲

Page 1



悠遊哲學之美的生命藝術家 辛意雲



每一次 將我的讀書心得帶給大家 我不敢期待什麼 直到大家真的歡愉、理解 甚至浸潤在審美或者美感的世界裡 然後生命展開了不同 我才會放下我的心 覺得沒有辜負各位費心追尋這門學問

辛意雲



目錄 成長過程與求學時期  年幼時 險歷生死病痛  求學路 遁入哲學之門 從孜孜好學到春風化雨  師承錢穆 影響至深  以柔克剛的教育  放牛班也有春天 教導之道有方 教育之愛無限  北藝大的教學生活 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 教學的藝術與角色  莊子與人生:辛意雲談道家思想與生命觀  中國美學的表現 薪火相傳 美學指導與哲學教育的傳承  參與崑曲戲劇製作:《牡丹亭》青春版  給北藝大的後輩教師與學生 附錄 辛意雲簡歷表



在講台上,他是一位生動活潑又富教學熱情的老師,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正是老師在課堂上為人津津樂道的 教學特色;下了課堂,他是一個充滿溫雅文人氣質的學 者,飽讀傳統中國文化精髓,總是帶給人謙恭有禮、從容 不迫的印象,許多事情似乎都可以帶著幽默的平常心巧妙 化解,真正體現哲學與文學在生命中展露的藝術情調-他 正是辛意雲老師。 「哲學」對人生的影響有多大,若未能踏進領域學 習,或尚未有過深刻生命經驗與體悟,似乎完全不得而 知。這是一門看似無關緊要,卻在人類文化發展演進中扮 演著關鍵角色的學科。為什麼要選擇哲學研究為人生志向 呢?辛意雲談及自己孩提時與求學階段的過往經歷,仍記 憶猶新。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


成長過程與求學時期


 年幼時 險歷生死病痛 「選讀哲學是因為我從小就親身經歷與體會生死問 題。」辛意雲是早產兒,剛出生就面臨生命危險,因為肝 和腎都有問題,造成體質孱弱,很不容易才存活下來。時 常進出醫院急診室是辛意雲小時後的生活印象。當時在醫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學發展上剛出現類固醇,為了增加抗體,醫師會指示體弱 3

或抵抗力不足的病童服用,然而類固醇的副作用使辛意雲 小學三、四年級就胖到五十五公斤。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944年辛意雲滿一週歲紀念照

4

1951年冬天與母親姊姊

當時對我們這類病人稱為『痴兒肥』。同時也有 許多鄰居病童因為不能忌口,結果死亡。還記得母親 對我說,是要活還是要與鄰居小孩一樣死掉。此後, 我完全忌口,飲食清淡,直到身體逐漸恢復健康。


辛意雲就讀小學時期,因為健康狀況不佳,常趕不 上學校進度,也因此功課較為落後,甚至被認為是問題學 生。為此,他的母親在課業上沒有太多要求,但總是鼓勵 他多看書,課餘時間辛意雲常閱讀中國文學與西方小說。 然而受到母親是基督徒的影響,辛意雲從小對宗教也產生 興趣。在台南念初中的時候,他也常利用假日或課餘時間 到法華寺中的觀音亭讀書,連那兒的佛典經書也都取來閱 讀。因為體質多病的因素,使辛意雲很早就開始思考生與 死的問題。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5

1953年小學四年級生活照


 求學路 遁入哲學之門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6

母親從小帶著辛意雲看電影,在耳濡目染之下,高中 時的他更因此迷上這項興趣。在電影中,他體會到許多不 曾接觸的人生,也思考許多生命意義的問題。於是到了大 學選填志願時,辛意雲決定選讀哲學系。雖然也考慮過麵 包與理想的現實問題,但是坦言自己對宗教與生命哲學有 著相當濃厚的興趣,使辛意雲立定志向往哲學之路發展。 所謂宗教了生死,辛意雲一路的成長歷程中,對生命 思考有著比他人更深刻的體認,加上對佛學的興趣使然, 於是選擇就讀以中國哲學為主的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當 時文化大學曾邀請到印順法師來講佛學,透過講學,辛意 雲對其中的「空」與「中觀」有了更深的理解。大三那一 年,他參加臺大哲學系所辦的佛學讀書會,會中竟發現自 己平日默默地閱讀與累積相關經驗,使其對佛學的理解程 度似乎已超越其他同輩之上,因而逐漸找回自信,且更加 深信自己能夠朝哲學研究的方向邁進。爾後,在母親的鼓 勵與期許下,辛意雲大學畢業後考取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 究所。


1961年與高中同學合照 辛意雲位於前排右三

大學時期於校區大成館門口留影 1964年/文化大學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7

這樣的成長背景與生命經歷,引人反思諸己,究竟生 命所求為何?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除了追求普世認同的價 值,謀得一份好工作、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追求更高更 遠的理想,成為標準的模範人生;然而是否真正想過如何 讓自己的生命層次提昇,朝向更深入內在的哲思探索,也 可能是一種幸福的實踐呢?


從孜孜好學到春風化雨


閱讀辛意雲老師的生命經驗,像是聆聽一篇動人的故 事,在他從容和緩的語氣中,娓娓道出平常卻又深刻的體 會與道理。辛意雲老師談及自己的人生轉捩點有幾個:首 先是從小學開始,透過閱讀逐漸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是國中的時候面臨同病鄰居驟逝,使他開始認真思考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生命的意義與死亡的問題;第三則是大學時期進入哲學領 9

域之後,也更深入的認識佛學與生死學,加上畢業後跟隨 錢穆先生學習,更加體認了許多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第四 個轉捩點,應該是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0

大三入伍暑訓 1965年/成功嶺

國立藝術學院初創時期辛意雲老師課堂專注講學模樣。 1980年代/蘆洲


 師承錢穆 影響至深 試想二十三年的時光到底有多長?辛意雲老師從二十 五歲開始跟隨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學習,直到快五十歲。這 段將近橫跨四分之一世紀的學習歲月裡,辛意雲老師語帶 感激地說:「我這一生最大的幸福,大概就是有幸成為他 的學生。」受到錢穆先生影響甚深,辛意雲老師提出主要 三點: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1

第一個是意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第二則是一份 對「人」的禮節,如何敬人敬己的禮節;第三點,似乎也 是影響最深遠的一點,辛老師這樣說:「他其實在傳道而 不是在教書,他不是拘泥在哪一個專業知識上,他把所有 的專業知識都化成一種生命的光輝,這個叫做道。」這些 教育理念常年下來累積的結果,深植在辛意雲老師心中, 直接或間接地讓他的教學充滿了「仁者之心」的實踐。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辛意雲師生三代,與錢穆老師及師母和建中畢業學生合影。 1980年代/素書樓

12

錢穆先生八十八歲大壽與辛意 雲合照 1980年代/素書樓

辛意雲與錢穆先生逝世前於寓所最後一 次合照。錢穆先生給辛意雲一支菸,希 望辛意雲陪他抽一口,故作勢拿菸留影 紀念。 1990年/素書樓


 以柔克剛的教育 辛意雲老師回憶起年輕時初上講台教書的經驗,對於 當時根本從未想過自己會以教育為終身職的他而言,似乎 相當不可思議:

我原本並沒有計畫要當老師的,會踏上教職工作 之途其實是個偶然的意外…第一次站上講臺是服 兵役的時後,那年國防部招考軍校教官,我考上 教官開始教書。過程中發現教育的影響力與重要 性,教育可以讓學生重新建立自信,可以讓學生 重新審視生命與自我…於是,我開始思考教書這 件事。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3


身為一個和平主義者跟人道主義者,辛意雲老師說出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4

自己心中的看法,對於當時身為軍校國文老師,他所面臨 的學生,很多都是有案在身的問題少年。在還沒站上講台 教課之前,就被警告說:「千萬不要管他們喔,他們到時 候翻臉就會當場打你,甚至殺人的,一定要小心喔!」 年輕時的辛意雲老師,因為從小身體不好,初教書那 年的體重只有四十幾公斤,整個人像片葉子一般,甚至被 學生形容是「飄上講台」的。而事實上面對學生身份與背 景的複雜,因為被警告得很害怕,辛意雲老師幾乎緊張到 無法好好走上講台。然而在這樣的教學窘境下,他卻發現 自己面對的學生都是年紀很輕的孩子,因此辛意雲老師希 望可以深入的瞭解他們,像是讀小說般地去認識每一個年 輕的生命。於是他舉西方近代小說為例,向學生說明,自 傳基本上如同一個人的生命紀錄、一種人的歷史過程,於 是他從這個角度請學生寫自傳。


此後,辛意雲老師在學生的自傳中發現他們的痛苦與 不幸,多數來自於他們的成長環境,使他們陷入這樣的經 驗與記憶之中。他決心要讓學生們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只 有這個樣子,讓他們走出不好的回憶,走出生命的陰影。 他鼓勵學生閱讀,但一開始學生還不甚配合之時,故意帶 色情小說來讀,但辛意雲老師卻拿《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小說舉例,讓他們看看兩者的差別在哪裡。他告訴學生: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5

你們要看到這個世界有多麼大,你們有多大的可 能性?世界有多大,你們就有多大。可是如果你 們老是陷在自己的痛苦之中,始終充滿著憤怒的 情緒,那麼你在憤怒的時候,你在搗毀一切可能 性的時候,這個世界一直在往前跑,損失的是自 己,喪失掉的是自己可以發展的機會。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6

辛意雲與推廣社會教育社員合照 1990年代

大同國中第二屆學生畢業後三十年邀請老師參加同學會聚首 1990年代/學生家中


在講解歷史名人故事時,辛意雲老師甚至會以閩南語 讓學生們有更貼近的感覺,無論是英國的莎士比亞還是明 朝的歸有光,從文學的角度連結成人類哲學思想上的大活 動,讓學生認識這個世界。就在那一年的教學,出現驚人 的變化。因為本著人道精神的堅持與仁者之心作為教育基 礎,他讓全校倒數第一、二名的兩個班級,在畢業的時候 成為第一名。聽到這樣的成績結果時,辛意雲老師描述當 時的心情:

我都快嚇昏了,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是華德迪士尼 裡的米老鼠,在《幻想曲》這部電影中,拿著他 師父的魔棒揮舞,然後開始玩弄起魔術,最後竟 然一發不可收拾。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7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18

辛意雲帶北一女和建中應屆畢業學生校外教學參觀展覽 1998年/故宮

辛意雲老師於哲學學社演講


 放牛班也有春天

幾乎學校的老師們都認為這個班無藥可救,但是辛意雲老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師不放棄。

19

辛意雲老師三十多年前剛踏入教職工作,曾經在國 中帶過全班都是留級生的特教班。這樣的班級上課吵鬧的 程度,讓老師無法把話說完,更別說是好好地講完一堂課 了。那個班級的學生大多都認為自己是最爛、最糟的,反 正學校似乎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把他們集中成一班。當時

他靜靜的觀察他們,發現學生喜歡摺紙,於是特地 去找相關書籍學摺紙。回到課堂上,他與學生約定,要是 能夠安靜十五分鐘聽課,就答應教學生更新、更特別的摺 紙法。學生們竟然也聽話安靜下來。辛意雲老師便以這樣 的相處方式開啟了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此後,辛意雲老師 也發現學生們喜歡打籃球、喜歡唱歌;他就和學生約定, 要是課堂表現好,就帶全班去打籃球,或是到操場上去唱 歌。他陪學生一起唱歌或是坐一旁默默地看他們打球。辛 意雲老師說:「我要他們知道有人在看他們,不會因為是 全校否定或是被遺棄的一群,就沒有人欣賞他們。」


到了畢業典禮時,學生當中有一位家裡開餃子店,他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們便準備了水餃送給他,當時學生的一番話,讓辛意雲老 師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老師,我們送你這碗水餃,代 表我們的心意,因為我們在學校裡待了很多年,你是唯一 把我們當『人』看待的,我們一輩子不會忘記。」

就在這個曾經被學校視為朽木不可雕的班級裡,有一

20

位潘同學,因為辛意雲老師的鼓勵和公開稱賞,帶給他信 心與重拾學習的勇氣。從此,潘同學像是變了個人,畢業 後考上成功中學,後來又從東海大學化學系以第一名的成 績畢業。巧合的是潘同學畢業典禮那天,正好遇到辛意雲 老師。潘同學滿是感激地說:「老師,我畢業了,我對得 起你了。」


教導之道有方 教育之愛無限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國立藝術學院蘆洲建校第三年 大門口校名掛牌留影 1988年/蘆洲

22

辛意雲與戲劇系第四屆學生合照 1980年代/蘆洲校區


 北藝大的教學生活 1980年代,因緣際會之下,辛意雲老師到任當年剛創 校的國立藝術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此 後便在北藝大展開了迄今二十五年的教學生涯。辛意雲老 師談及當年對於教學的想法,也說明了自己心中常存的念 頭和理想,他意蘊深遠地娓娓道出: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23

面對大學生,我開始重新調整心情,試著以學生 的角度思考,以學習者的立場設計課程。我覺得 要讓學生喜歡學習、願意學習,老師是很重要的 角色…如何在透過與人相處或者教學過程中,能 夠把生命中最好的一部份帶給學生,或許是一種 啟蒙或啟發吧!讓他們看到他們能懂、能認識這 個世界、具有創造力…還有就是讓學生們意識到 情感的重要、愛的重要,因為人的活著,能夠真 正給予自己肯定的…其實是愛。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24

辛意雲與第五屆舞蹈系學生於精神象徵大榕樹下合照。 1980年代/蘆洲校區

辛意雲老師希望無論在任何課堂上,都能夠從這個 角度意識到「愛」這個部分,然後開發學生們能夠愛的能 力,因為能夠真正從生命的內在肯定自己,甚至進入了無 遺憾,就是愛的能力。


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如何從學生的角度,面對自己的教學工作?辛意雲老 師覺得教學是活的,他有任務一定要讓知識活起來。「因 為知識是有生命的,甚至像是米飯,就算已經被煮熟,但 它的成分可以養活我們;像是菜餚,在吃進去之後才能夠 把我們養得很有精神。」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25

辛意雲老師在北藝大開設許多門課程,如「莊子導 讀」、「西洋哲學史話」、「理學與哲學」、「道與美」 、「美學」等等。有些課程已經上了很多年,然而在每學 期開學前,也就是利用寒暑假期間,其實辛意雲老師已經 在觀察和備課。他透過電視或是其他媒體資訊,試著去 看、去深入理解現代年輕人最關心的議題,他們所追求和 渴望的是什麼?等到學期開始,辛意雲老師就會以觀察捕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26

美術系系展辛意雲(左二)與趙國宗老師和學生合照。 1990年代/北藝大圖書館1F展場

辛意雲參與戲劇系學生化裝舞會表演。


捉到的議題,切入課堂中心,談論一個議題,議題之下還 可以發展子議題。即便同一堂課敎了很多年,每學期學生 所聽到的都不會一樣,甚至是全新的。有些學生聽了很多 次,有些學生畢業後多年還回來聽課,都非常驚訝於課堂 上能夠聽到全新的理論。

辛意雲老師身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者,從來不以固 有的知識自滿,總是能與時並進,留心社會狀態與思想脈 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看待現況,並將此融入自己的教 學內容,留給聽講者貼近生活卻深入生命的學習經驗。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27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28

課堂教學剪影 2008年/北藝大教學大樓

課堂教學剪影 2008年/北藝大教學大樓


 教學的藝術與角色 人生如戲,還是戲如人生?一個什麼樣身份的人, 可以同時兼顧「父親」、「母親」、「法官」和「演員」 這四種角色呢?對辛意雲老師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 「老師」,就是由他所親自扮演的、站在講台上授課的老 師。 在辛意雲老師的觀點裡,他認為一位老師在教室中, 必須扮演著父親的角色;父親要展現一種穩定而堅持的力 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這種力量,進而能夠堅持且 有耐力地學習。同時,一位老師也要是個母親,辛意雲 老師認為,課堂上面對如同孩子般的學生,所必須付出的 是「愛」,而且是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無所謂好學生或壞 學生,都應該給予無條件的默許與肯定,不能有分別心。 第三種教學上的角色是「法官」,因為在這個變動的世界 中,必須要有裁量,要有一定的公正與超然,才能讓學生 們信賴。最後一個角色必須是名「好演員」。學生聽講與 學習,隨著時間流逝,能真正完全記住所學內容者實屬不 易,因此身為老師也必須是個好演員,在教學的演出氛圍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29


中,只要能讓學生們感受到那份知識的光輝與情感,便很 可能永生難忘。教學的藝術與角色扮演要如何算得上成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30

功?學生要如何能夠由衷享受學習的快樂?一位北藝大的 學生這樣形容辛意雲老師:

我覺得教哲學系列的辛意雲老師還蠻妙的,他本 身很像個老奶奶,又很像巧克力冒險工廠的威力 旺卡,然後上課的時候都會不知不覺的使出很誇 張的肢體語言,很有京劇表演的味道,上課的時 候都會不自覺的大笑。我覺得藝術大學的學生都 應該去上辛意雲老師的課,因為上他的課會讓你 覺得學藝術是一件很神聖、很幸福的事,活著是 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每個學期都會選一堂他的 課,可以讓我的腦袋保持思考,讓我覺得生活充 滿了意義。(小泰陽,2007)


課堂教學剪影 2008年/北藝大教學大樓

課堂教學剪影 2008年/北藝大教學大樓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31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 莊子與人生:辛意雲談道家思想與生命觀 師承錢穆先生的辛意雲老師,認為除了中國傳統儒家 思想外,道家學說更貼近他的心,他也希望學生們明白,其 實「道」之實踐就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辛意雲老師 這麼說:

32

先秦的諸子百家,其實是中國人一種綜合性的性 格表現,每一家都是。儒家是一個正面的表現, 道家是一個側面的表現,墨家或許是一個背面的 表現,法家也是另一個側面的表現。諸子百家其 實是我們中國人的基本性格,達到生命發展或者 達到生存需要的一個綜合性,然後從不同的層面 中,所表現而集結成學術的東西。


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中,辛意雲老師對道家思想的認 識最為深透,他分享了道家學說與莊子的觀點,終得以明 白他對道家思想的理念與實踐:近代的學說當中,有人說 莊子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或是空想主義者,甚至形容莊子 是一個消極逃世的避世者。然而辛意雲老師深入瞭解莊子 思想內涵後,覺得以上說法皆非。那辛意雲老師眼中的莊 子又是如何呢?他認為莊子實際上是一位高度的理性主義 者,而在這樣的高度理性主義下,他透視這個世界,然後 成為一個高度理性的超現實主義者。辛意雲老師談莊子看 世界與人生的可能性,是相當深透的。在這樣的體悟過程 裡,辛意雲老師發覺自己的想法是非常親近道家的,特別 是莊子。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33


他如此貼切地形容將道之思想融入教學的巧妙結合: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34

雖然我教書教得太久,可是就好像音樂一樣,在 一定的軌道中,可以讓七個音符不斷地變化,讓 聲音充滿無窮無盡的表現法。所以我覺得道家學 說最重要的,不論莊子或老子,就是讓人歸零。 然後隨時都可以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始一個新 的活動和創造。

從道家思想談到莊子,外行人聽來,總不乏許多深奧 的哲思,然而辛意雲老師卻能將這些精神與概念落實且融 入自身教學工作,令人動容。道家思想中的「一切歸零」 ,讓每一次的教學都是嶄新的經驗,同時也將這樣的教學 觀、人生觀化概念為實行,這便是辛意雲老師深深感動莘 莘學子之處,豈不善哉?豈不美哉?


 中國美學的表現 道家思想為辛意雲老師教學專長領域,另外在中西美 學的研究上,他亦有個人獨到見解。辛意雲老師雖然從小 被視為問題學生,成績落後,但是豐富的課外閱讀經驗, 無論東方或西洋的文學、哲學、宗教等各種類書籍或小說 皆大量閱讀吸收,因此養成他對美學欣賞的能力基礎,與 哲學並重。辛意雲老師談論中國美學的表現,可用「深情 與無限」來說明:

1980年代/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辛意雲參加博物館協會世界博物館巡禮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35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36

辛意雲老師參訪歐洲 1980年代/義大利米蘭

辛意雲老師與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禪師合照


在美學範疇裡,西方美學是崇高、是悲壯,而中 國美學是深情、是無限;而這深情來自於什麼? 就是來自於孔子所說的:『人者仁也』。而人 者,是對人的愛,對生命的愛,對人世間的愛。 也因此孔子進一步說:『人而無仁,如禮何?』 人要是沒有了這份愛,對人、對生命、對人世間 的愛,而且是一個適當的愛,一個完整的深情的 愛,那麼禮的意義何在?…換句話說在中國來 講,藝術要是沒有情、沒有愛,它就不是藝術。 藝術必須是一個人情感的傳達,而藝術的情感, 基本上,是從中提煉加工,進而使它更為純粹。

藝術的情感,經過提煉,可以更加純粹;豐富的美學 哲思教學經驗,若能應用在表演藝術中的美學指導,更能 修飾出戲劇情感的細膩度與深刻意涵。辛意雲老師對於中 國文學與美學鑑賞有著深厚的知識與專業能力,也因而有 機會參與藝術與企業合作的戲劇演出幕後工作。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37


薪火相傳 美學指導與哲學教育的傳承


 參與崑曲戲劇製作:《牡丹亭》青春版

挑選年輕演員擔任主角;服裝表現方面,多採用春天的顏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色力求浪漫;燈光、配樂的輔助,則以更現代的技術來襯

39

除了教學領域之外,辛意雲老師近來也參與過中國古 典文學浪漫劇作《牡丹亭》青春版的劇本整編、美學理論 結構之策劃工作,與知名導演王童、文學大師白先勇以及 多位崑劇表演藝術家共同合作,完成《牡丹亭》青春版的 製作。《牡丹亭》青春版在選角考量上有別以往傳統,而

托出主角的濃烈情感。

辛意雲老師在這場別開生面的崑曲新演的製作中, 扮演了中國美學精神的推動者角色,也很感動此劇已成功 演出一百六十場。這樣的製作心血,幾近完美地呈現了《 牡丹亭》青春版穿越生死的永恆意義,令觀眾回味不已, 更讓所有對崑曲或中國文學的愛好者,看見藝術中歌頌青 春、生命與愛情的美好。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40

辛意雲老師參與牡丹亭幕 後製作 2004年/蘇州(攝影/許培鴻)

牡丹亭驚夢劇照 2006年9月/舊金山(攝影/許培鴻)

左起白先勇、吳素君、辛意雲、樊曼儂、古兆申老師 2004年/蘇州(攝影/許培鴻)


 給北藝大的後輩教師與學生 生命中的美好,有許多時候在於分享、在於真摯的情 感傳遞,辛意雲老師在北藝大服務屆滿二十五年,他總是 謙虛著說不敢當,不敢說自己有什麼建言。然而辛意雲老 師這些多年來的教學心得分享,卻實為北藝大校園裡值得 被紀錄與留下的文化寶藏。 辛意雲老師認為,面對藝術大學的學生,不能以一 般學校教育的既定方式來進行教學。他說道,曾經有些知 名的、高學術成就的教師來學校教書,卻都任期不長或辭 職,原因是覺得學生們不夠用功。而事實上,因為藝術大 學學生具備較強烈的感性思維以及敏感的特質,並非以教 條或偏重理性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適應的。因此在教學上, 應該把知識轉化成某種「具備非常感性的、形象的、趣味 的,又帶有思想性的東西」,學生便很可能像海綿一般吸 收教學內容。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41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42

辛意雲老師認為教師們可以多注意學生們的特質。他 將教學做了譬喻來說明:「去引動他們都具有的這一條敏 感神經,若就樂器為例,如何去挑動這一條最敏感的音樂 神經,它將會是一個傳達美麗聲音的樂器。」 對於學生,辛意雲老師也有所期許。他希望透過講 課,可以引領學生進入歡愉的學習境界,這樣不但達到了 教學效果,也能讓學習者發現真理與知識之美,甚至感受 到生命花朵的芳香。辛意雲老師回應了本刊開頭引言,說 出自己寫出那段話的心情:


我謹記在心,我要如何進行(教學)…然後慢慢 拉高,像飛機一樣帶著大家昇上天,看到這樣我 才會放心。因為大家都花時間,每一個時間都是 生命的過程,生命這麼寶貴,我不敢浪費任何一 個人的生命和時間,包括我自己的…我希望大家 快樂,享受到這堂課的知識的芬芳。 其實我每一次都誠惶誠恐的,要去傳達那個知識 的光彩。我看過一篇學生的文章,說我們學校是 一個光的博物館,各種光的博物館,在山坡上, 天光雲影徘徊在我們的頭上。我很高興學生終於 抬頭看天,因為太美了,在這個學校裡面,我就 希望讓大家看到,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我們頭頂 的天空是這麼美麗。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43


對於教育的態度,我們看到內容之真、立意之善、形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44

式之美,辛意雲老師已然達到這般境界,怎教人不感佩與 尊崇呢?這位悠遊哲學之美的生命藝術家,一直以來帶著 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歡愉,甚至浸潤在美感的世界裡;當下 的北藝大校園裡,他對教學依舊熱情不減;未來,他仍繼 續引領著不同的生命進行開展。


辛意雲簡歷表

1983~2008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共同學科專任教師 專長領域科目:老子選讀、莊子選讀、中國哲學史、中國 美學史 1991~1997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共同學科主任 1997~1998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主任秘書 1975~2008 台北市立建國中學 國學社 指導老師 1994~2008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學術研究社 指導老師 1970 中國文化大學 哲學研究所畢業 1967 中國文化大學 哲學系畢業

悠 遊 哲 學 之 美 的 生 命 藝 術 家 辛 意 雲

45


悠 遊 哲 學之美的生命藝術家

辛意雲

出版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發行人:朱宗慶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電話:02-28961000(代表號) 網址:http://www2.tnua.edu.tw/tnua/index.php 企劃編輯:顏淑惠 文字編輯:周璟筠 圖片提供:辛意雲、許培鴻、許家瑜 封面設計:黃抒繪 編排設計:黃抒繪 出版日期:98年01月 定價:新台幣50元整 ISBN:978-986-01-7566-0 GPN:1009800164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All Reserved

小本有限出版 T N U A Little& Limited Publishin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