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Report 2008–2009 (Chinese)

Page 1

利众基金会

2008和2009 活动报告


董事会 安德烈 E. 索罗斯 创始人兼总裁 艾里克 哥伦布 副总裁 万宝兰 主编 皮特 威甘德 撰稿者兼编辑 杰米 迪亚 撰稿者 吉利恩 麦克劳德 排版设计 利众基金会每年出版项目年度报告详 细地址: 132 Perry St., Suite 2B, New York, NY 10014 USA

电话: +1-212-367-7380 电话: +1-212-367-7383 网址: www.trace.org 2008—2009内容与图片版权利众基 金会所有。未经利众基金会许可不得 以任何方式使用。了解更多信息,请 联系利众基金会出版部 pressroom@ trace.org

2008—2009内容与图片版权利众基 金会所有。未经利众基金会许可不得 以任何方式转载。了解更多信息,请 联系利众基金会出版部 pressroom@ trace.org

文中所出现的汉语和藏语名 称,藏语括号里注明拼音,譬 如: Lhoka(Shannan) 。为了简单方 便,有些藏语名称只用汉语名称音 译,弃用藏语音译(如:四川是 Sichuan ,而不是 Sitrön ),而汉语名称 音译成藏语名称的地方,弃用拼音( 如:那曲 Nakchu ,而不是 Naqu )。 有些情况下,拟采用汉语拼音的藏语 名称,不附注藏语。 影像 拉萨八廓广场的新年气息 Kabir Mansingh Heimsath 1


利众基金会支持藏人语 言和文化的持续性,并加 强在中国境内的藏人社区 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我 们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合 作,实施和资助那些能够 使文化和发展的目标相结 合,同时尊重环境保护原 则的项目。 利众基金会支持藏人社区 的持续,发展及其活力。 在我们纽约市的总部,我们举办 各种活动以便在世界范围内提高 对藏人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认识。 利众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和非政 府的组织。它没有任何政治或宗 教属性。它的总部设在纽约市但 在中国设有项目办公室。

2


3


内容 2008和2009简况 教育

西宁红旗幼儿园

西宁红旗幼儿园

复苏传统藏医学

尕巴松多女商人

文化

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镜头背后

镜头背后

兰克加无线广播

南卡嘉无线广播

拉萨城市空间

喇孜图书馆

图书馆的第四种语言

事件

事件

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言

媒介报道 财务概况 在利众基金会实习 出版物发放

4


5

2008年和2009年简况


2008年和2009年简况 2008年3月初发生在西藏 的暴乱事件夺去了一些 人的生命,打破了青藏高 原往日的沉静。仅仅两个 月后,一场更为严重的灾 难:“5.12”汶川大地 震,发生在四川阿坝藏 族自治州,将近夺去了 70,000个人的生命,另 有18,000名下落不明。 两起事件后基金会也面临挑战, 回应一些人道主义危机。一位在 线记者 W. 恩达尔(W. Engdahl)发表文章污蔑利众基金会煽 动了2008年的拉萨暴乱。虽然关 于他的诽谤事件我们在德国赢得 了司法胜诉,他也撤回了错误的 陈词。但是,给基金会造成了严 重的名誉伤害。 尽管出现了一些从未遇到过的难 题,但我们依然有信心坚定的进 行我们的使命,不断地去适应新 的情况,用我们团队多年丰富的 经验与当地合作方完成我们共同 的目标。我们面对的挑战与克服 的困难,加强了我们的适应力, 鼓舞我们提高能力,开发新的工 具,继续考虑新的发展途径。总 之,这些艰难的时刻体现了基金 会最大的特点:危急时刻我们团 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 坚决实现我们从事的事业承诺之 心。 在过去的两年中,基金会试图确 保我们团队成员了解各自的特定 的工作领域,加强他们的技能, 实现面对许多挑战的创新方法。

项目工作人员接收了项目周期管 理、计算机技术、摄像制作等方 面的培训。为了进一步了解青藏 高原的各种变化,我们启动了一 个新的项目工程,研究奖学金项 目,深入研究藏区藏族文化、社 会及经济发展状况。该项目既拓 展了对藏区新的认知,也为无法 在实地进行研究的个人提供了重 要的支持。 通过资助金和项目实施,利众基 金会重申了不断实现的中国藏区 教育、卫生保健、乡村发展及地 方文化发展的承诺。2008年和 2009年年间,我们共资助了1,136 名学生,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另 外,我们提供了 25名教师的在职 培训和150名当地村民的职业技能 培训, 还捐赠33所小学、初中和 高中,提供学校所需资料、藏文 课本及课堂教学用具。我们还发 放利众基金会资助出版的35,660 本藏文课本,包括当代小说和非 小说类书籍,以及制作、出品、 发行3部藏语纪录片电影。乡村发 展项目中,利众基金会资助修建6 个地方医疗诊所和社区项目,以 便使用当地资源和文化知识。 在纽约总部,我们依然探讨当代 西藏的文化与发展。通过基金会 喇孜图书馆,我们所提供的独特 的资料主要聚焦在当代藏族文 化。2008年和2009年,喇孜图书 馆急剧增加了不丹语集本等的收 藏量,我们还获得已故的塔泽仁 波切:印地安那大学前任教授、 十四世达赖喇嘛的长哥,三木丹 久美诺布的个人文件和资料的捐 赠。

2008年和2009年简况

6


通过我们的资助项目,基金会致 力于从事学术、开发专业人员与 普通公众的参与项目,探讨关于 青藏高原藏族的文化及其发展现 状。2008年和2009年,我们举 办了各类讲座、展览及研讨班, 涉及很多题目,诸如:教育、土 地利用、藏式包子、酥油雕刻 等。2008年,我们举办了首期系 列讲座《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 言》。在名列前三的讲座中,我 们邀请了在学术和社会发展方面 卓有成就的专家,以藏语言为重 点案例,探讨了全球少数民族语 言的保护与发展。

此外,在网站上还分享了如何获 得利众基金会的可用资源和正在 实施的项目以及即将举行的活动 有关的信息 2008年,我们开通网站,它全面 的涵盖了基金会工作以来的心路 历程。网站设计的宗旨是为了增 加我们与公众的互动,以及推广 基金会的工作与传播藏族文化。 此外,在网站上还分享了如何获 得利众基金会的可用资源和正在 实施的项目以及即将举行的活动 有关的信息

2008年,我们开通网站,它全面 的涵盖了基金会工作以来的心路 历程。网站设计的宗旨是为了增 加我们与公众的互动,以及推广 基金会的工作与传播藏族文化。

右下图: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语言 与文学教育学院教授约瑟夫 洛 毕 安考(Joseph Lo Bianco)在2009年 《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讲 座中,借助爱尔兰、苏格兰和斯里 兰卡的研究案例,探讨了语言规划 与政策措施的作用。

7

2008年和2009年简况

右图:《拉萨邮戳》是一次独 特的展览,主要是展示了二十 世纪初西藏的邮票、封面和信 件。


November 7th – De

November 7th – December 13th

2008年和2009年简况

8


9

教育


教育 教育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根 本基石,它不仅提高个人 潜在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而且引领社区走向自己 的未来。对于许多藏人而 言,缩短了他们接受文化 和语言的教育机会,以及 一些藏人,从偏远的牧场 以及农场来到距离遥远的 县城学校。这些孩子最初 所面临的挑战是克服拥挤 的学校、师资不足和薄弱 的基础设施以及严重缺乏 教学教材。 对于寻求机会的成年人来说,所 受的挑战更大则接受的教育。年 轻一代藏人所面临的挑战则是缺 少机会。 很多成年的藏人,从未 接受过正规教育。 对于这些个人 来说,面临的新挑战则是对新材 料和课堂学习方式的不熟悉。此 外,做繁重农务的同时还要抽出 时间来学习的藏人来说,以上种 种不仅将会阻碍普通学生甚至是 最优秀的学生。

了12所小学的12名教师以及额外 的14名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包 括两名藏族盲文教师。同时,利 众基金会在青海赞助成立了一所 藏族幼儿园。这些学校的课程均 以接受藏文化和当地情况作为背 景,为藏族孩童的未来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以及为她们所具有的背 景而深感自豪。 在同一时期,利众基金会赞助了 具有小学到研究生水平的约1500 名藏族学生。在2008年 和2009 年,7名利众基金会奖学金获得者 在在更高级别的国际高等学府里 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同时,利众 基金会给290名贫困生赞助了290 套冬装,为她们的健康和学业考 虑,让她们更好的度过冬天。 在2008年和2009年,利众基金会 提供超过450万美元以支持教育项 目,近100万美元提供给国内和国 际奖学金以提高学生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这些投资使高原的生 活方式将在几十年里继续得以改 善。

认识教育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在 2008年和2009年,利众基金会接 受了扩大各层次教育的机会以及 加强藏人寻求教育这方面的资 源。教育项目主要投入在发展藏 区的教育系统上,同时也赞助学 生。 在过去的两年里,利众基金会的 其他活动还有,赞助成立8所小 学;此外给7所学校免费提供书籍 和教学材料, 为了确保这些设 施的运用,利众基金会特别培训

教育

10


紅旗的西宁幼儿园 紅旗,一个身材矮胖、 留着黑色长发的男人。他 看上去跟普通人没什么两 样,但就是这样一个男人 却背负着历史的使命。在 青海省的省会城市西宁, 紅旗一直努力致力于让居 住在城市中的年轻人能在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 立足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 文化的事业。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 面环山,一直以来是中国西部多 元文化的交汇点。由汉族、回 族、土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混 居在一起。此外,除了在城市里 工作的40000余名藏人以外,至少 有上千的藏族商人和流动工人在 此居住。 大多数居住在西宁的藏族孩童是 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劳动力转移 的产物。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 来到陌生的中心城市糊口,如: 西宁市。儿童经常由家人或以送 入日托中心看管,在这里,汉语 是主导语言,由于缺乏教授藏文 的学校,大多数在城市里成长的 藏族儿童既不会说藏语又不会正 确书写藏文。 这个问题困扰着紅旗一家,在 2008年他准备把年幼的儿子送入 幼儿园时和几个朋友在探讨这个 问题时发现,每个人都有同样的 忧虑。经过反复讨论后,紅旗和 他的朋友们决定在西宁成立一所 藏族幼儿园,在那里可以给孩子 们提供一个学习自己本民族语言 及文化的理想场所。但是他们缺 乏聘请教师和租用场地以及购买 教学设备器具的费用。特此,在

11

紅旗的西宁幼儿园

2008年的春天,紅旗向利众基金 会申请其赞助成立一所西宁藏族 幼儿园。 此前,通过基金会的出版项目, 紅旗在当地风俗习惯和民俗等出 版物上获得了基金会一系列的资 助。在那年的春天,紅旗的项目 获得了基金会的批准,首期资金 用在租用当地幼儿园的一间教 室,通过广告聘请幼儿园教师。 在基金会的协助下,现在幼儿园 聘用了四名双语专家专门为2岁到 6岁的孩童进行儿童早期教育和护 理。 幼儿园坐落于国际村附近,在具 有超大窗户的三层奶油色的建筑 楼里,该建筑楼带有一个小的开 放式庭院,里面铺满了五颜六色 的防护垫,以及颜色鲜艳并坚固 的塑胶操场设备。藏族孩童只是 在这大型幼儿园的其中之一的班 级里上课,他们的教室用色彩丰 富的塑料卡、藏文字母卡片和一 些简单话语、孩子们的照片以及 一些关于藏族文化和习俗图片装 饰着。沿着一面墙,大的玻璃窗 下面有序的排列着由利众基金会 赞助以及非盈利性搜集出版西藏 艺术与文学院创造的蒙台利索教 学材料,幼儿园的老师每天都穿 着传统的藏服来教学,在同等程 度上探索着藏族文化和基础学科 知识。 西宁第一所藏族幼儿园里的10个 学生与世界各地的幼儿一样,他 们精力充沛,热衷于讨论他们不 同的梦想,包括成为画家、司机 以及政府官员。学生们的藏语水 平参差不齐。有一名4岁的小女

右图: 西宁藏族幼 儿园的小朋友们身 着民族服装,迫切 地站在家长和朋友 们的面前演唱民间 歌曲。


紅旗的西宁幼儿园

12


孩,父亲是在上海经商的藏族 人,她与汉族妈妈和爸爸的家人 一起居住于西宁。在新来的学生 里,她的藏语水平取得了突飞猛 进的进步。 其他的学生也有类似的经历,据 一位母亲称,把女儿送到藏族幼 儿园之前,在家里试图鼓励女儿 说藏语,可是都无济于事,但自 从女儿上了藏族幼儿园后,可以 用流利的藏语交流,有时还要纠 正父母的口误。 没有挑战,就没有该幼儿园的运 行。一位青海东南部泽库县籍的 老师强调,教学高级知识水平与 幼儿之间的差异,对于年幼的孩 子,她再一次强调,重要的是要 建立娱乐式的教学风格,以深厚 的藏族文化资源作为依托。她已

13

紅旗的西宁幼儿园

经在写作、画画、说和听练习上 面有丰富的经验。 紅旗渴望在成功的基础上,在电 视上,与西藏自治区、甘肃、四 川和青海籍的幼儿教师进行幼儿 培训。最近,他与达理(TALI)在 西宁专门针对孩童启动一项藏族 专栏文章 。 紅旗希望,他的工作能鼓励在其 他地区能更多的建立藏族幼儿 园,特别是藏区和居住有藏人的 城市里。他强调,在小孩2-6岁 所经历的东西将会影响孩子的一 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文化和背 景,会为他们的未来以及教育提 供坚实的基础。“仅仅教育,就 能带来中国西部藏区的大发展” 紅旗如实说。


左下图 农村到城市的迁移是整个中国加 速几十年的发展。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同 样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对于少数民族 来讲,迁移不只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多 的是语言和文化上的变化

上图:结合当代蒙台梭利教育的技能,是 基于藏族文化和西藏历史上涉及的各种课 程。这个幼儿园为西藏孩子的将来做好了 准备,同时确保如何有意义的连接他们的 过去的生活。

紅旗的西宁幼儿园

14


15

乡村发展与卫生保健


乡村发展与卫生保健 左图: 诚利是一 名利众基金会的传 统藏医项目中的学 生。在利众基金会 的资助下,建立了自 己的诊所。在此之 前,索县荣布镇从 未有过一个当地出 生的藏医医生。

青藏高原位于世界海拔最 高、气候最冷、地球上人 烟最稀少的地方,每平方 公里不足两人。恶劣的气 候与蜿蜒的地形造就它成 为了全球最原始、也是最 大的原野之一,因此,实 现基本医疗保健与公共事 业是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 战。为了确保青藏高原乡 村的生计活力,利众基金 会一直试图解决从可饮用 水、基本卫生保健到可负 担信用贷款、职业培训等 各方面的问题而做出的挑 战。 2008年和2009年年间,利众基金 会在藏族社区资助修建、扩建了7

所医疗诊所,包括一所学校医疗 室,可以接受286名贫困生的健康 状况检查,还有教室可以用来作 为培训村民扫盲教育和个人卫生 健康培训的基地。为了解决医务 人员长期短缺的问题,利众基金 会在传统藏医学、药理学、诊所 管理等领域资助教育培训了250 多名学生。这些诊所的修建缩短 了以前有些患者就近看病需要2天 的路程及时间的问题,而且可以 利用当地的药材进一步生产传统 药物,推广卫生保健,为诊所的 自身长期周转提供了保障。 青藏高原有限的基础设施既妨碍 了疾病的治疗,又是致病的一个 重要原因。全世界,每年被污染 的饮用水夺取儿童生命的案例远 远多于艾滋病、疟疾和麻疹等疾 病。认识到被污染饮用水源难以 置信的人力资源成本,利众基金 会资助修建、改进的集水系统, 第一时间为650户农民提供了引 用自来水的条件。自来水系统不 仅减少了发病率,而且节约了劳 力,使农村孩子们,尤其是女孩 子,为实现美好的未来,有更多 的时间在校学习。 2008年和2009年年间,利众基金 会为青藏高原乡村人口的生计活 力共资助318,000美元。

乡村发展与卫生保健

16


藏医药的兴起 2009年由欧洲委员会联 合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 的一个调研显示不到10% 的陆地就是对一个人口5 万多的城市的一次两天多 日游。急剧增长的不仅是 地球人口,还有过去一个 半世纪内的基础设施和技 术改进,甚至地球上留下 的最宽的地往往是人家的 后院。 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不外乎藏区 高原,根据调研,横贯其北边需 要一个月时间,这个地方的一部 分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那曲 东边的索县,比北部大部分县远 得多,因此成为地球上最偏僻的 地方之一。 该县东北部的荣布镇也不列外, 位于海拔3700多米(约2.3英里, 帝国大厦高的10倍左右),就在 拉萨到昌都的公路尽头,从那儿 开始行路很难,到最近的村庄, 骑马要两天时间。 赤多乡就更偏远了,不通公路, 位于该县的东南部萨尔温河的宽 弯处,据说是著名的藏族怒江或 皇后的汗水,春天几个月,该乡 根本无法进入。由于离县城学校 太远,只有一部分居民接受过六 年制教育。荣布镇和赤多乡的相 对隔离已造成经济滞后,大部 分村民的收入低于世界银行每日 1.25美元的贫困线。 然而,就是在这儿,世界上最偏 远的角落里,播种藏药,为的是 世界上伟大的传统的一种振兴。 高原藏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千 年,但是今日的说法是藏药的首 次制造是在帝国时期(7—9世 纪)。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率领 17

藏医药的兴起

西藏南部的雅砻王国战胜邻邦, 巩固了大部分藏区高原,征服了 想占领他的继任者的邻邦民族, 直到九世纪雅砻王朝衰败。随着 帝国的扩张,藏族远征军在今日 的印度、中国及巴基斯坦等邻国 境内遇到了复杂的原先未曾知晓 的文化影响。当得知拉萨遇到这 些情况时,松赞干布采取了有助 于他管理自己帝国的积极的思想 和技术。 在这期间,来自印度、中国和波 斯的医学专家首次被邀请去松赞 干布的住宅。接下来的几十年 里,藏族学生接受外国医学专家 的培养,而且医药条约翻译成了 藏文。赤松德赞在位期间,他孙 子的曾孙,首次在桑耶举办藏族 历史上的首届医学会议,在西藏 建造第一个佛教寺院。 藏医的理论基础,诊断和治疗方 法都在著名的《四部医典》里, 藏语称“诘逸”。由于佛教传统 中有些是药师佛的直接针砭,所 以《四部医典》的著作权在学者 中间有争论,但是大部分同意现 行版是由宇妥.云丹衮波在十二世 纪撰写的。 《四部医典》描述了藏医学的理 论基础,根据佛教思想,认为身 体随着各部位的活动表现众生心 灵,藏医学认为涉及到心灵行动 的疾病,主要是贪婪、仇恨和妄 想三毒。藏医从业人员诊断病 人,采用询问、尿液分析及12个 脉冲号脉法,重点在于心灵和 身体的相互关系,治疗方法较广 泛:禁令行为、针灸及草药。藏 草药可以有少至四种,多达150种 草药、矿物质及动物,通常呈小 圆粘土状药丸。 数百年来藏医知识主要是通过学 生到老师,同西藏的佛教传承的 祖传体制并行传播的。然而,在


16世纪,第十五世达赖喇嘛第司 桑结嘉措在药王山建立了藏医学 院,接下来的四百年间,不仅培 养了西藏的精英医生,还教育了 不丹等其它喜马拉雅王国的宫廷 大夫。

上图:利众基金会传统藏 医项目中在索县建造的一 门诊所。 左下图:实地工 作人员帮助藏医学子在自 然界中认别药草。 右下 图:在使用藏医上的药医 疗器材

药王山医学院最终于1916年由新 藏医药的兴起

18


的曼孜康(藏医学院)成功经 营,由私人医生为十三世达赖喇 嘛喜饶诺布建立。药王山医学院 的毕业生主要是僧侣,大部分留 在寺院里给其他僧侣提供医疗。 曼孜康(藏医学院)有个明显的 世俗重点,后来允许改成藏医 学机构中心。60年代初,曼孜康 (藏医学院)的领导主要抓藏医 执业的现代化和世俗化,创作专 业艺术,设置室内课程,培训医 生,药品储备,要求医生穿西医 穿的白大褂。 然而60年代中期起,藏医学因官 方原因急剧滞后。在这期间,大 部分藏区藏医学的教学与实践都 被禁止,很多祖传藏医培训也停 止。70年代初,藏医学处于几乎 完全消失的边缘。 1980年,社会经济改革终于平叛 文革对西藏的行径,藏医学几乎 立刻被选作能使西藏的医疗卫生 状况变好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 保护西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改革给西藏的医疗卫生带 来了效益与新的挑战。集体化已 经重新组织了乡村公社中藏族 人民的生活。由中央政府建立的 公社提供医疗服务。随着90年代 向经济日益市场化的过渡,省、 州及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大大下 降。然而,乡村藏族对西药的需 求相对较低,很多藏族放弃药物 治疗,直到病情恶化后才寻求治 疗。 尽管政府对藏医的投入在加大, 但是2000年之前,西藏自治区藏 医院里只有500张病床,1100名正 规培训的藏医,给2百多万人提供 服务。在那曲乡村,只有113位具 有最低从医证件的藏医(中专文 凭,相当于美国的助理学位)。 那曲从医人员中的大部分只接受 过2周至半年的短期培训。 19

藏医药的兴起

意识到藏族群众的医疗状况,利 众基金会于1999年开始资助传统 藏医学,在藏区高原开展各种倡 议。在西藏自治区,利众基金会 主办了倡议活动,但是基金会的 工作重点是加强藏医学,给那些 能够轮流为乡村人民提供价格合 理、卫生保健的医疗服务的医务 工作人员提供优质培训,主要 是:卫生室的管理,草药的认定 与可持续采摘,文件制作以及卫 生人员的基础培训等。项目共帮 助72名学生获得中专文凭,另52 名获得大专文凭(相当于美国的 学士学位),还有约80名参加了2 年多的藏医培训。在所有受训人 员中,有2名尤其出类拔萃。 分别来自荣布镇和赤多乡的陈列 和更藏渴望将医疗技术带给根本 没有医疗的地方。荣布镇从未有 常驻医生,赤多乡曾有两位藏医 大夫,一位已过世,另一位因高 龄,无法从医,已回拉萨。当地 没有卫生室可就医,所以,居民 们只得到90英里外的县城看病, 乘车走弯路要花好几个小时,骑 马得好几天。患者往往对路途很 绝望,经常沿路病重过世。 陈列和更藏于1999年参加利众基 金会的首次县级卫生人员培训 班。培训结束后,他们倆获得利 众基金会的额外资助,在拉萨医 学院攻读四年制大专学位。2004 年,虽然利众能够对其资助进修 拉萨医学院的半数学生毕业后安 排岗位,但是陈列和更藏依然选 择返乡,带着所学的知识和利众 基金会配备的医疗用品一套:一 本《常用藏草药选集》、一个背 包和一套生产新药的器械。 陈列回到荣布镇在一间小屋里 开始行医。受到草药认定培训效 益,陈列能够与利众基金会的大 力支持者索县藏医院进行草药与


药丸兑换的经纪交易,以提高医 疗事业。虽然那是初步成功,但 陈列仍怀有更大的梦想。 2005年,当监督新建小学工程 时,利众的员工再次碰到陈列, 他说他计划建一个新的医疗室, 用这个新建的医疗室,不仅能 够服务本村的居民,还能帮助周 围村的人们,依靠藏药的采摘 与制作,医务室可根据将来的周 转发展情况对贫困群众酌情予以 免费救治。渴望看到实现自己的 理想,成列再次来到利众基金 会。2009年,利众资助建设了新 的医疗室。 在赤多乡,更藏同样也成功了,

通过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资助,他 在乡上开设了九间房的医疗室, 聘用了四名医生同他合作。2008 年,从周围草场采集草药,从当 地群众中购买药材,医疗室能够 生产60种藏药,治疗多种疾病。 为了发挥急需自给自足的潜力, 更藏于2008年申请了生产藏药的 机器,由机器生产的药品不仅增 加了医疗室的收入来源,还在资 助两名拉萨医学院的学生,他们 坚信哪怕本乡与外界隔绝,那里 的基本医疗服务依然会进行。 陈列和更藏的不断努力,使他们 深受别人爱戴,藏医学上千年的 古老传统正在为藏区高原乡村群 众的未来提供新的希望。 藏医药的兴起

20


尕巴松多的女性商人 2009年3月30日,在这个美 丽的春日里,(同德)尕 巴松多45位妇女聚集在政 府的一座小楼里,首次参 加缝纫技术培训班,该培 训由利众基金会资助、亚 洲国际团结协会(简称“ 亚协”)与尕巴松多妇联 联合主办。 第一堂课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项 目的开始,可以为女性提供职业 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技能,这不仅 可以使他们更好的谋生,更重要 的是可以将这些技能传承给年轻 的一代。 尕巴松多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 镇,经历了岩石侵蚀,这片雄伟 壮观的土地更像是一个大峡谷。 尕巴松多小镇因其繁荣的市场贸 易活动而闻名遐迩,很多边远村 庄的老百姓都会花费好几个小时 来这里进行商品交易。参加首次 缝纫培训班的这45位女商人都 是来自这些边远的村庄,这些村 庄都将田园组织扩撒到更广泛的 地方。她们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农 业,牧业或者饲养牲畜一直循环 往复。 这次培训班的人员是通过一系列 面谈后挑选出来的,这样我们可 以更好地了解她们的实际情况: 几十年的生活方式、传统活动、 确保生计的资源在逐日消失。很 多男女劳力去工地打工,或者搬 迁到县城定居。一段时间里,随 着劳动力的需求剧增,大量农民 涌入工地。从而,家庭妇女的负 担加重,除了劳动,她们还得照 顾孩子,干家务活。我们遇到很 多贫困家庭,听到了许多寒酸的 故事。

21

尕巴松多松多的女性商人

被选中的这些妇女怀着无尽的激 情来到了培训处,参加了为期45 天的培训。来自尕巴松多和贵德 的老师和三位裁缝专家对所有学 员进行了专业缝纫设备(缝纫 机、熨斗等)和藏族传统缝纫技 术方面的专业培训。 教室是由当地政府给亚协提供的 一座楼房,前期工作也是非常有 挑战性的:准备教室、宿舍、 厨房,购买并运输学员所需的 材料。很多学员从未上过学,因 此,与别人一起工作对她们来说 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然而,付出终究得到了回报。培 训结束时,妇女们获得了维持经 营所必备的技艺。由于深受当地 群众的欢迎,7月19日,又一次举 办了同一地区不同人群的45位妇 女的培训班,时间也为45天。90 位参与培训的妇女都得到了各自 经营家庭裁缝生意的配套缝纫和 布料。 培训结束后,妇女们回到他们的 家中,收到了持续的援助,来确 保他们的进展。我们也由此结识 和帮助了更多有相似需求的人。 因此,我们开始以三个妇女为一 小组的重组活动,该项目参与的 妇女共有270人。 根据参与及生产情况,项目获得 了很好的业绩,已经生产出600多 件传统和现代服装,其中,一半 已出售。20%的妇女开始与尕巴松 多裁缝铺联合,30%的人已经收到 更多的产品订单。 从首期培训班里,我们筛选出了 30位辛勤能干的妇女,这30位妇 女整合资源组建了一个手工纺织 联合企业,这确保了大家收入的 增长。

亚洲国际团结协会


11月12日,在尕巴松多镇再次举 办一期专业培训班,来自西宁的 一些顾问主要讲授如何管理联合 企业。培训期间,上述30位妇女 一起交流了一周,谈到她们的基 本文化水平时,她们反映她们的 困难在于管理、市场营销、记账 等方面。除了技术含量以外,这 次培训使她们提高了认识,组成 了坚实的小组,缓慢却稳步增进 的关系及共同付出,进一步有利 于参与该项目的妇女们。

关注这些妇女,确保她们的参与 与努力而获得的成功可以影响更 多的人。 这些项目给她们的将来 带来更多的机遇。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建立 了坚实的友谊与信任。时间是我 们最大的盟友,过去的几个月 里,以及将来,我们将继续跟踪 尕巴松多松多的女性商人

22


文化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核心。 作为信仰、价值观、实际 做法或目标的共享系统, 文化提供社会了解自己和 世界的窗口。利众基金会 自1993年成立以来,支 持藏文化一直是基金会的 使命。通过我们的每个项 目,我们力求确保藏文化 以及藏族的生活方式的可 行性延续,两者的内在价 值和关键经验教训同时被 我们的未来所持有分享。 2008年和2009年的两年里,我们 利众基金在继续努力加强藏文化 的传播。我们把将精力集中于出 版项目上,资助出版或发放的书 籍已达43500余本。从传统经典文 本到当代小说以及儿童彩绘书, 这些材料为个人适应高原本土文 化提供了一个机会。 然而,分享知识的方法只有通过 书籍这一种方式。在过去的十年 里,青藏高原的人们接受技术知 识的方法大幅提升。在利众基金 会的资助下,西藏中心和西方地 区在巨大的科技优势下,使西藏 最罕见和最古老的文字重新展现 给世人。与此同时,利众基金会 支持以电影的方式来拍摄高原文 化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新型电影制 片人。 在2008年和2009年的两年里,利 众基金会资助了超过450万美元的 项目,以确保藏族传统文化的生 命力在现代世界中延续。

23

文化


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缺乏教育可能比发展经 济付出的代价还要大,甚 至可能会夺取一个人的生 命。掌握一些基本的识字 能力有利于个人和社区的 卫生健康发展,如果没有 基本的识字能力,将无法 了解药物的服用说明书和 重要的警告、提示等,所 以妇女掌握了基本的卫生 健康知识,就能有效避免 各种在牧区普遍存在的妇 科疾病,以及在妇女产前 产后能采取适当的预防措 施以加强护理。 居住在青海省黄南州的大多数妇 女无法阅读藏文或用汉语交流, 这阻碍了她们获取一些基本的卫

生健康服务,使她们对卫生健康 信息很闭塞。由于无法获得必要 的医疗信息,导致她们不能为自 己及其家人做出正确的护理决定 和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传统文化保护中心,是为了提高 基本识字率和健康教育的发展而 成立的。该中心着重加强识字教 育而改善妇女健康状况以及复苏 传统藏药。2009年,传统文化保 护中心呼吁利众基金会支持其成 立一所教育中心,以改善当地的 医疗状况,利众基金会提供必 要的资金,以支持其修建教育中 心,且将在这里开课,以及提供 必要的设备和用品。 在这一整年里,该中心为当地的 妇女提供了关于卫生、识字和基 础教育方面的课程,为她们提供 必要的知识来改善她们的健康和 提高她们在社区的社会地位。凡 是参加了识字和卫生保健班的妇 女学员,都会更少的遭受由于分 娩和疾病引发的并发症所带来的 痛苦,并更懂得在她们或者家人 生病时寻求专业帮助,接受基本 的教育提高了当地妇女的生活水 平并挽救了很多生命。通过利众 基金会的资助,传统藏文化保护 中心为深入了解藏族社区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

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24


镜头背后 由于寒冷的冬季开始到 来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康 定县四川省藏文学校的老 师们给三年中等职业 ( 中专) 的学生召开了一次 特别的会议,此中专学校 是藏区唯一的一所。此会 议上向同学们宣布了由此 学校毕业生泽仁白洛同学 于2007年成立的当地藏区 非盈利非政府明镜组织提 供的特殊培训机会。明镜 组织期望建立一个试点项 目培训方案,计划挑选15 名学生,给他们提供学习 多媒体技术和实际技能的 培训。具体到学生将学习 摄影基础、摄像机的使用 以及数字化编辑。以扩大 他们的抱负和机会,同时 思考对他们自己的文化来 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会 议上,老师们号召有兴趣 的同学都可以参加预选, 对于这机会,同学们的反 映很热烈。

些照片和影片剪辑比其他照片更有 效?在什么方面更有效?在什么方 面可以改善。教授学生们摄像和拍 片时的取景和取角度,以及灯光和 音响对摄影的重要性。 第二学期,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实 践他们所在课堂里学到的技能,周 末他们将外出穿越扎拉山口到当地 社区拍摄和拍片藏人的日常生活和 藏文化。在这部分里,提醒学生 们寻找他们感觉能代表他们文化和 人物的实质镜头和景点。在这学期 的前后阶段又教导学生们通过学习 实践过程去采访当地人。教导学生 们如何控制情感的表达和采访的技 能;如何让被采访人感觉安逸、从 什么位置和角度取景拍摄画面。明 镜组织的培训老师让学生们主动 创造和批判性地思考对自己的工 作,让学生们去体验他们以前几乎 没有体验过的智力练习。在这过 程中,学生们和培训师建立了一种 很密切的关系。一种新的师友模型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其结 果不仅对学生的短片而言对他们个 人成长和发展方面是令人兴奋和鼓 舞的。为了充分理解这一点,我 们在这里摘录了一段与来自阿坝州 红原县21岁男同学的会: 我参加了当地一个叫明镜组织在 我们学校开展的电影制作培训项 目。我感觉特别有趣,也领悟到运 用现代技术保护当地文化的重要 性。我的人生目标是在未来几年 内能够在色达县城开设一家出版 店。色达是藏区重要的地方,有许 多的藏族学者和佛教僧侣生活在 这里,然而,这些学者和僧侣需要 出书时必须支付车费旅行几天到 成都,即使到了成都,他们往往面 临语言障碍。我要省钱开始在那里 做小生意。

第一学期的课程招收分别来自甘孜 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农牧区孩子年龄 在17-21岁之间的15名男女同学上 课。因为来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 关这方面的技能比较强,所以最终 确定将从这些学生中挑选。下午学 生们完成正常课程后在学校的主要 计算机实验室里开始上培训课程。 明镜组织的工作人员首先向同学们 介绍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设备,并概 述这些设备的基本功能。允许学 生用大量时间亲自操弄这些设备。 课程主要通过学习与实践并举进 虽然开一家出版店不是我最终目 行。要求学生们不断反思为什么有 标,但它会使我在经济上更独立 25

镜头背后

吉利安·坦 绕萨国际部主任 右图:学生将受到 专业化的有风格的 照相技术培训。 在 照片中,学习运用 摄影构图技巧来表 现这位妇女的脸 庞和温和色彩和服 饰,使绿松石耳环 带来独特的色彩, 从而吸引别人的眼 球。


镜头背后

26


左图:绕萨的工作 人员与学生建立了 亲密的师徒关系, 教授学生如何学习 摄影技术的观察, 角度,对焦等。

并能为人们提供服务,等小店走上正规,我可以聘 请其他人到这里工作。这可以给我更多的时间去学 习关于拍摄电影,这是我的最爱和爱好。我希望并 相信我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尽管前面将有许多挑战。 我也希望我能激励更多的年轻藏人追随他们的梦想。 指引他们用心珍视生命和以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文化 为傲。

我们清楚地知道,他正在追随他的梦想。 明镜www.rabsal.org,是当地藏区的一个非盈利非政府 组织,注册和基地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其目的是通 过培训年轻的藏人制作纪录片和多媒体,为现代藏 族生活和文化开放提供双向窗口服务。明镜希望利 用这个试点项目形成类似的和改进项目培训活动.培 训活动的宗旨是在中国不断变化及现代化进程中启 发年轻藏人对他们自己传统、语言和文化的重视,并 找准自己的方向。该试点的部分项目得到了利众基 金会的支持,简短的专题片可在这里观看www.rabsal. org/projects.html. 27

镜头背后

右图:摄影使用说 明书中也能学到从 观察摄影对象,角 度,聚焦的镜头变 化而形成的摄影效 果。用一片草地 上,突出来的蘑菇 帽用虚化的背景来 表现青藏高原生物 的多样性。


镜头背后

28


西藏佛教资源中心 书籍是人类最伟大的发 明,它耐用性强,便携方 便,可再复制。 几世纪 以来储存人类的知识的最 佳选择。然而,书籍也面 临消失的风险,过度的 热量、照光、湿度会逐渐 造成书籍的模糊不清的现 象。在意识形态冲突的时 候,书籍经常也是被破坏 的对象。在过去的半个世 纪中,造成成千上百的藏 文手稿的丢失。然而,藏 传佛教资源中心( TBRC ) 在利众基金会的支持下, 正在逐渐恢复西藏令人难 以置信的文学遗产,并同 世界共享。 金史密斯于1999年成立藏传佛教资 源中心。目前TBRC正在建设世界上 最大的藏文数字资源库,金,史密 斯基于在印度国会图书馆工作的同 时,开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收集。 起初,资料库用来搜索的主要文本 的简单大纲,随着资料收集数量的 增加,也逐渐变得更有深度,我 们也开始整体扫瞄文本。这样,有 效提高了这些稀有材料的访问量。 为了确保这些材料不仅将提供给研 究人员及学者外,还可以提供给整 个藏族社区。TBRC中心开始为偏僻

29

西藏佛教资源中心

的寺院和佛教中心安装数字化文本 集合的硬盘驱动器。最近,TBRC 把这些藏文收藏典籍压缩后安装 到携带方便的数码播放器上,即使 最偏远的中心都能访问这个文化 瑰宝资源。 利众基金会自2006年起,开始支持 藏传佛教资源中心的项目,起初 为网络途经为访问佛教经典文本的 主要大纲而建立的。2008年,TBRC 向基金会申请增加其档案数字化文 本项目。此项目的重点是为已收藏 文本的人物、地方和哲学主题方面 提供数字化档案文本额外信息。这 些文本的提供是已存档文本之间的 关键环节,作为一个整体,增加了 可搜索性和全面性。此项目给500 本记录历史性人物的文本和250个 重要地点以及其他50 个主题文本 建立数字化。 利众基金会为支持TBRC辛勤的劳 动而感到自豪,这不仅保留了藏 文典籍,也保证了典籍所包含的知 识含金量以及可以访问典籍起源的 社区。在利众基金会的不断支持 下,藏传佛教资源中心提供了藏传 佛教文化与几个世纪前的知识之间 的直接衔接枢纽。


西藏佛教资源中心

30


南卡嘉的无线电广播 在辽阔而偏远的青藏高原 地区,几乎是不存在有效 的公共健康教育,尤其在 人烟稀少的地区,报纸和 健康小册子等作为传统的 交流方式往往效果不大。 少于5%的人使用电话和 互联网,通过这些通讯方 式来努力开展公众健康教 育同样是徒劳的。但在青 海省西宁市,南卡嘉博 士,青海藏医院的主任, 在卫生保健教育方面迈 出了重要的步伐,利用被 忽视的无线电广播,在高 原上进行公众健康教育传 播。 利众基金会第一次关注南卡嘉 医师时,他就读于青海省医药大 学。2000年,他申请利众基金会 的本科奖学金以完成他的本科学 位,2002年他再次重返学校攻读 硕士学位。如今,他已当上青海 省藏医院的某科主任,在他任职 期间,他意识到在高原地区需要 更好的健康以及个人卫生教育。 由于缺乏基本卫生服务以及健康 教育的普及资料,许多藏族病人 往往等到病痛发作时才寻求治 疗。意识到大众传播等通信方式 在高原地区传播有限,南卡嘉医 师于2006年和2008年向利众基金 会特此申请赞助其建立一套空中 藏语公共卫生传播电台。

31

南卡嘉的无线电广播

广播把注意力集中在高原常 见的26种疾病的传播上,包括: 乙型肝炎、肺结核、淋病、梅 毒、脑膜炎、狂犬病、破伤风、 婴幼儿腹泻、性病、艾滋病毒/艾 滋病的症状等。所有这些疾病是 可以治疗和预防的,但在边远地 区这些疾病往往是致命的,无线 广播每周专门用十分钟的时间来 讨论以上的一种病情,并每周重 复广播9次。 南卡嘉医师的无线电广播共持续 播出26周。通过广播后的调查发 现,广播听众率在目标人群中上 升了86.73%,这说明了解疾病 成因以及能预防常见病的人群增 长了。南卡嘉医师通过估计,广 播直接受益者有37%的人口,并 间接影响了高原地区950555户的 家庭健康护理。南卡嘉医师打算 在此成功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发展其他的有效沟通方式,如电 视,在偏远地区继续传播健康教 育。他所付出的努力给高原的健 康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南卡嘉的无线电广播

32


33

利众基金会研究奖学金


利众基金会研究奖学金 青藏高原正在发生着翻 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城 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 藏区群众产生了强大的影 响,重塑了传统社区。由 于气候变暖,覆盖雪域高 原山脉的冰川也在快速消 融,融化率比世界其他地 方稍高, 从而改变雪域 之地的名称。冰川融化又 导致草原退化,增加了 未来亚洲水供应问题的担 忧。 尽管有许多巨大的挑战,青藏高 原也面临着很多未知,这些都 阻碍着对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 施。2009年,在这个紧要时刻, 利众基金会启动了研究奖学金项 目,发放了更多相关奖学金,更加

深入的了解青藏高原及其社区的 相关知识而指导发展做努力。 2009年,我们的第一批四个研究 员对高原的城镇化建设类型,高等 藏语教育与课程改革,甘南传统拉 孜节日等主题进行了研究,并且 提交了调研报告,这些报告已由 利众基金会出版,可在利众基金 会相关网页翻阅。 这些研究员通过实地洞察青藏高 原与当地群众的相关情况,为人 们更好的了解青藏高原与当地群 众提供了的宝贵的视角,并为青 藏高原将来的发展与建立干预措 施等方面提出重要的指导与建 议。

利众基金会研究奖学金

34


拉萨都市化空间 对中国藏区现代化都市的 空间作用颇感兴趣。我的 研究重点在于环境建设, 因为环境与城市居民的生 活方式和文化命脉息息相 关。虽然我的项目就在拉 萨,但是去鉴赏中国其它 藏区的城市面貌并与之相 媲美,这对我来说再重要 不过了,因为这对城市发 展促进文化领域有更好的 理解。利众基金会研究奖 学金项目使我游览了西 宁、玉树、昆明、香格里 拉并返回拉萨,检查各种 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开 发区。 规模差异是这些地方较明显的不 同点,但作为一个现代性的节 点,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各自以独 立的方式经营着一切。不管地理

位置,城市规划对专业化、商品 化及标准化均施加一定的压力。 然而,尽管有正规化、发展或管 理尝试,但各地的习俗、生活方 式及优先权似乎占据着优势。表 象往往是虚幻的,但是小事情总 能折射出大格局。 看起来颇感寒意的灰色混凝土大 楼是西宁火车站附近的喧嚣面 馆,面馆里来自安多各地的藏民 们一边讨论最新的好莱坞影片及 獒犬价格,一边呼噜呼噜地吃着 穆斯林的面条。实际上结古多 的花式路灯夜晚不亮,但是这并 没有影响牧民们蹒跚前来聚在新 的格萨尔巨像保护下的主广场周 围。不知怎的,好像囊庆和杂多 人的步履不同,却又讲不出道理 来。今日的香格里拉,是a.k.a 的中甸,那里来自深圳的年轻妇 女出售尼泊尔珠宝时身着纳西 服,说她们是“藏族”。旧的建 筑物是一年前建造的,新的已有 裂缝。拉萨,当然是“神居住的 地方”的意思。我们来自世界各 地,都在探索这个天上人间,只 为了找到藏族群众用塑料气球给 其他地方发送祈福的奥秘。 这些地方的变化速度令人迷惑不 解。这不仅是藏汉之差,而且是 不同藏区的各种风俗习惯和生活 方式范围,更是受不同国际国内 影响的各类社会阶层,使得这些 偏远地方的文化混合、多变。 卡比尔•满萨福•海姆萨斯(Kabir Mansingh Heimsath)被授予2009 年利众基金会研究奖学金,用来 完成其在牛津大学关于社会人文 学“拉萨都市空间”哲学博士论 文的部分实地内容。

35

拉萨都市化空间

Kabir Mansingh Heimsath


拉萨八廓广场的新年气息

拉萨都市化空间

36


摄影:Peter Aaron/Esto

37

喇孜图书馆


喇孜图书馆 利众基金会喇孜图书馆是 喜马拉雅文化的主要研 究图书馆,特别关注当代 藏文化,拥有全球最多的 藏语视听资料。2008和 2009年,在已有的基础 上,图书馆继续收藏了比 以往更为完整的喜马拉雅 当代生活的照片 。 2008年,图书馆收藏了微缩胶片 《青海日报》和《西藏日报》的 完整版,这两个报纸记载着中国 藏区近五十多年来的重要新闻与 重大事件。图书馆制定了期刊存 储订阅计划,建立了多种在线学 术期刊和摘录文章的知识库。 2009年,喇孜图书馆收藏了源自 北京、拉萨、印度、不丹等地 1500多本书和350多个试听记录, 这些资料组成了图书馆新的《不

丹收集》的核心。该集更加开阔 了对喜马拉雅双边人群语言及文 化关联的视野。不丹文章中特别 记载了区域、传记、杂志、电影 等儿童文学。 2009年,曾经是一位寺院管家, 后来为华盛顿大学教授的格西诺 囊和塔泽仁波切的夫人通过私人 捐赠,进一步丰富了图书馆的收 藏内容。赠送的集本收集了许多 家庭照片、手写笔记、稀世珍 宝,还有十三世达赖喇嘛去世前 写的书信等。通过这些宝贵的收 集可以深入了解二十世纪的西藏 经历。 利众基金会于2003年创建了喇孜 图书馆,作为利众基金会的一个 项目,不断推进收集、公共事业 及其他项目活动的使命。拉孜图 书馆为全球藏族提供免费咨询的 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学 者,访问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 加深文化知识的理解,聆听不同 的想法,分享与探索当代藏族文 化面临的方方面面的主题。.

喇孜图书馆 38


图书馆的第四种语言:宗喀语收藏 近几年,利众基金会喇 孜图书馆收集的主要有 三个语言:藏语、汉语和 英语。从2009年起,图 书馆开始增加第四种语言 的收集-宗喀语。 宗喀 语属于喜马拉雅不丹王国 的语言,1970年,在第 三任国王吉格梅·多吉· 旺楚克的宣布下,宗喀地 区的方言语正式成为不丹 王国的官方语言。宗喀语 属于南部藏语方言,书面 语是藏文。不丹人 通称 宗喀语和藏语为“曲卡” 或“仪式语言”. 图书馆收藏的宗喀语言版的材料 大部分为儿童读物,其中就有大 型 儿童故事书《阿洛松傣》系 列,由KMT出版集团于2007年出 版,到目前为止图书馆已经收藏 了由该出版社出版的116种书籍。 在这些书籍中最有特色的当属藏 族儿童故事书、西方儿童文学故 事以及不丹传统方面和新的儿童 故事书,不管这些故事书的起源 在哪里,所有的故事书都被翻译 为具有特色的宗喀语,故事插图 以不丹王国特有的礼服和独特的 景色为背景,已然“不丹化”。 每本故事书的结尾都以教育启蒙

为句点。丹增旺修、根桑诚来和 次仁多杰是这套儿童系列故事书 的主编译者与编辑者,土登、根 桑和旺修三位艺术家是主插图人 员。出版这套儿童系列故事书的 目的在于服务不丹人民,特别是 不丹的年轻一代,激起他们学习 宗喀语的兴趣。 此外,喇孜图书馆已获得28卷系 列的“松傣”,二十多本宗喀语 学习书,以及获得28种提高写作 和口语技能方面的书。除一些单 独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外,喇孜图 书馆已收藏宗喀语儿童读物180 种。 在收藏的大量儿童读物之后,就 数宗喀语言方面的读物了,包括 一些再版宗喀语解释出版的藏文 文法、藏文字体的双语文本。 如:《宗喀语文法》一书,藏文 和宗喀语并列排版在一页上, 对于研究这两种语言有很大的帮 助。还有几本如何用宗喀语撰写 信件与诗歌的书籍被收藏。 喇孜图书馆收藏了相当数量的关 于不丹宗教历史方面的书籍。有 些书是用藏文字体书写的,有些 则是从藏文原文翻译成宗喀语 的,其中包括著名宗喀语版《瑜 伽天堂不丹》一书,藏文版《信 仰的种子》一书,这些书图文并 茂的列出了300多座不丹寺院的历 史照片,以及《谚语书》和其他 有用的参考资料,如:《如何制 作传统宗教佛像和其他日常生活 用品的手工制作》一书。 新的收藏包括不丹电影、歌曲、 舞蹈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方面 约30个音频资料。此外,我们还 获得了4种关于介绍不丹旅游方面

39

图书馆的第四种语言

右图: 最近收到的 不丹书籍


的杂志,这些书籍将很快运抵图 书馆。 自从在不丹收集宗喀语的两年 来,喇孜图书馆的收藏已近500 项。在不丹政府大力推广不丹文 化和语言的背景下,以及越来越 多的出版物的出版,可以预期的 是,在未来我们的馆藏数量及种 类将会越来越丰富。

图书馆的第四种语言

40


41

利众基金会活动


利众基金会活动 左图:2009年3月, 利众基金会举办了 藏式包子研讨会。 让参与者学会了如 何使用肉类和蔬菜 包的藏式的包子。 本次研讨会是由西 藏烹饪专家杨谆拉 卡尔主持的。她同 时也在写一本关于 西藏烹饪和菜谱的 发展与历史的书。

利众基金会的活动,在于营造一个积极地与当代西 藏进行有效对话的氛围。通过讲座、展览、电影放 映和音乐会等形式,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丰富西 藏文化遗产和提供藏族社区多面性的发展。 2008年和2009年,利众基金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定期的活 动不仅包括两个月一次的儿童活动,还包括特殊的藏文阅读课,尤其 是藏医药、占星术和中国西部的土地利用等。 2008年,在藏族社区以往的工作经验上,我们举办了利众基金会的系 列讲座,这些系列讲座聚集了青藏高原当地的活动人士、世界级的语 言学家、经济学家和可持续发展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每个系列讲座 由六部分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主题。利众基金会的第一次讲 座:《少数民族语言在当今社会》,将在2010年结束。 所有活动在坐落于纽约城的利众基金会总部的喇孜图书馆阅览室举 办。所有活动均免费向公众开放,更多信息,请浏览www.trace.org/ events。

利众基金会活动

42


拉萨邮戳 这看起来像一张小于一 平方英寸的废纸,印有 一个少女的面孔,是世界 上第一个黑便邮票,发行 于1840年5月1日,给长 距离的交流方式带来了一 场革命性的变化。 英国 发行的黑便士邮票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邮政改革,其 特有的测量迅速成为一个 全球性的模型。在40年 内,150多个国家也在黑 便士邮票的基础上发行了 自己的邮票。1912年, 西藏噶厦政府也参与其 中,发行了自己的邮票。 在2009年11月,利众基金会在喇 孜图书馆举办了盖有拉萨邮截的 展览,此展探密了复杂历史背景 下的近代早期的西藏多个邮政系 统的邮戳。这次展览的五种不同 的收藏不仅包括西藏噶厦政府邮 票,还有中英帝国等国的邮政系 统运作的手持信件,还有有线 和无线电报等。这次展览包括个 人和官方函件,其中包括十三世 达赖写的最后一份函件,同时展 出了两期藏语编写的《西藏明镜 报》,是1925年由塔青先生在印 度噶伦堡建立的, 11月12日举办的展览中有一整天 的讲座是针对西藏的邮政历史。 尼泊尔和西藏的集邮界的副总裁 杰弗里·弗莱克也是此次展览的 主要捐助者,他讨论了西藏邮政 系统的发展和信函的写作和文化 之间的关联,他的收集的主要亮 点是19世纪后期至1950年初的西 藏邮票和信封。他的整套收集和 演讲主要围绕着西藏的现代邮政 系统的发展及西藏和其他国家之 间的书面信函的演变来进行的。 43

拉萨邮戳

虽然西藏被人普遍看作是孤立 的,离群索居的,尤其是在十九 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但从那开 始,用信函描画远处触摸的世界 往往比被想象的美好。 在世界许多地方,西藏严格的规 定应对于函件的样式和格式,不 管在什么地方。然而,这些规则 主要在寺院官员的函件中成形。 主讲嘉宾夏吾洛桑达杰阐明这些 规则的复杂性,其中包括适当的 页边空白大小,书法风格,行线 和数量支配于作者和收件人的阶 层。十九世纪接近尾声,这些规 则往往编纂整理成早期风格的手 册。这样的参考书,如《卡仲诺 囊的西藏函件格式》是由前西藏 政府主席秘书旺堆次仁写于1988 年。卡仲诺囊之孙,格西诺囊讲 述了这些书的历史,同时展出了 自己手写的精致优美的手稿复印 件。 并列布置展出的稀有官方函件 中,我们也展出了一个居住在 拉萨的拉达克地区穆斯林家庭 的个人和商业信封。主讲嘉宾强 巴杨坚拉卡尔讲到,这些一套封 面当时被集邮家称为信封。这些 属于西拉杰丁塔库尔,是一名纺 织商,在拉萨拥有两个成功的商 铺,经常与亲朋好友和西藏以外 的纺织商人通信联系。这种收集 的信封不仅让人认识了西藏邮政 系统的运作,而且也让人了解到 在20世纪的上半世纪中他们独特 的邮寄地址,让人难得一眼瞥见 西藏当时的城市生活,藏族穆斯 林扮演的重要角色。 170年以来,从第一次印刷黑便士 邮票到现在已经无处不在,每年 有数百万件邮件运营。但他们的 这些共性已逐渐成为无形的。然 而,从这些零碎的盖有拉萨邮戳 的信件,可以发现错综复杂的工 业和帝国,以及个人的过去。


拉萨邮戳

44


你的语言的足迹是什么? 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言 对于利众基金会在2008 年举行的首届系列讲座中 所吸引的拥挤人群,伦敦 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 院濒临灭绝语言学术计 划处的彼特·K·奥斯丁 ( Peter K. Austin )解释 说:“语言足迹,其基本 概念很简单,就是占主导 地位的语言对其他语言人 行为的影响,在任何交际 中,如果你所选择的语言 能使他人从自己的语言转 为你的语言,那么你就已 经制造了语言的足迹”。 每两周就有最后一名流利讲某种 语言的人去世,以这样的速度及 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其二分之一 以上语言将会在下一世纪灭绝, 而且绝大部分灭绝的语言将会是 少数民族语言。对于这些语言的 消失,我们不仅失去了人类社会 富有多样性的一个元素,而且失 去了储存人类知识的一个宝库。 用奥斯丁的话说就是:“往往最 终的每一句话意味着另一个失落 的世界”。 这对藏语意味着什么呢?据估计 讲藏语的人约有800万人口。法国 普罗旺斯大学从事形态句法和类 型学的尼古拉斯 托尔纳德(Nicolas Tournadre)教授说:“来自古藏 语中的220种藏语方言可归类为25 种方言组,如不允许相互可理解 性组”1。藏语有三大方言:康巴 语、安多语和拉萨语,很明显, 单独一种语言使高原不同地区的 人们很难相互交流,因此汉语不 仅是教育、政治、商业等重要公 共区域的语言,同时又是藏民族

之间交流的工具。 我们认识到形势的紧迫,因此在 2008年组织了首届“今日全球少 数民族语言”的系列讲座,由利 众基金会主办的系列讲座发掘了 二十一世纪少数民族语言独特的 挑战与机遇。纵观全球,系列讲 座探讨了全球少数民族语言保护 及社区发展的模式,相对比较关 注藏语 首先是对系列讲座的介绍,通过 以中国藏语言为焦点,发掘全球 少数民族语言的各种挑战、支持 与发展途径,特邀演讲者概括了 目前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的问题, 解释了语言濒危的进展与原因。 除了奥斯丁外,其他演讲者有澳 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费尔南 德 瓦 纳斯(Fernand de Varennes),他主 讲了国际法中有关语言权利的复 杂性;喇孜当代藏族文化图书馆 馆长白玛奔,介绍了文化大革命 期间以及前后期的藏语言的发展 趋势;多伦多大学社会教育和公 平研究系访问学者贾洛,陈述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历史概 述;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曼 拉吉,分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中期用藏语授课教学向普通话授 课教学的转变。 2009年2月的国际母语日时,我们 举办了第二届讲座—“透视母语 教育”,重点在于实施母语教育 的可能性与挑战性。嘉宾们都有 教育、语言、经济等各方面的文 化背景,一起探讨了个人及社区 中进行双语教育的好处。参与嘉 宾有:利众基金会海南初级中学 实验项目经理夏吾东周;瑞士翻 译与口译学院经济学教授弗兰克 斯 格林(François Grin);丹麦罗 斯基勒大学语言与文化系、芬兰

1. 托尔纳德,尼古拉斯. <<对藏语里的关联和间断概念的论证>>,Chomolangma, Demawend und Kasbek. Festschrift für Roland Bielmeier zu seinem 65. Geburtstag, 编辑者B. Huber, M. Volkart, P. Widmer, P. Schwieger, 281–308. 柏 林: VGH Wissenschaftsverlag, 2008.

45

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言

右上图:少数民 族 当今的全球化 社会的语言讲座系 列凝聚了利众基金 会的工作人员和来 自世界各地的著 名学者,其中:甲 洛,为多伦多大学 安大略省教育学院 的博士生;葆拉 婉 皁(Paola Vanzo)为 利众基金会联络主 管。费尔南 德 瓦 纳斯(Fernand de Varennes), 在墨多 克大学;曼拉吉, 为香港大学教育学 院博士生。皮特 K. 奥斯丁(Peter K. Austin),在东非研 究学院濒危语言学 术项目;白玛本, 为喇孜当代藏族文 化图书馆馆长;安 德烈 E. 索罗斯 (Andrea E. Soros), 为利众基金会创始 人兼总裁;迈克 韦 伯(Mike Weber), 为利众基金会实 习生;伊芙琳 杨 (Eveline Yang)为利 众基金会研究员; 更桑加,为利众基 金会研究员。 右下图:图书馆馆 长,白玛奔本在讨 论藏语言在西藏境 内和境外及文革前 后的发展状况


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言

46


爱博学术大学教育系荣誉退休教 授特福 斯古特纳布康佳思(Tove Skutnabb-Kangas)以及宾夕法尼亚 狄金森学院东亚研究室主任、副 教授周明朗。 在我们的第三届“少数民族语言 的生命力与活力”讲座中,特邀 演讲者们探讨了如何防止和扭转 衰退、消亡的母语的必要性。社 会语言学权威人士月施瓦 费石曼 (Joshua Fishman)和印第安纳大 学欧亚研究中心艾略特 斯贝尔 (Elliot Sperling)谈论有关扭转语 言的有效途径:从小范围开始。 他说:“无论有无威胁,世界上 的大部分语言都在家庭成员中发 挥着作用,那就是他们最大的力 量”。英语跟一头20吨重的大猩 猩相提并论,他解释语言和文化 如何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如同好 斗的物种,他还提出了如何平衡 这些压力的方法。 其他演讲人员有:内蒙与中亚一 带深受尊敬的语言学者艾尔安 德 威尔(Arienne Dwyer);藏族文 学、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著名学者 甲乙扎布;“澳大利亚语言首届 国家政策”的作者、有关语言政 策方面广为人知经验丰富的国际 顾问约瑟夫 罗比安科(Joseph Lo Bianco)以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 州深受尊敬的教育家初东红。 无论任何事件,少数民族语言行 动号召势在必行,嘉宾们都将面 临着反思并减少语言痕迹的挑 战。如同“碳排放”,你可以通 过学习其他语言(尤其是不太常 用的口语)、雇佣当地翻译人

47

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言

员、购买其他文字的书籍、避免 人们不得不使用一种主导语言的 产品或活动等等方法来“补偿” 你的语言足迹。 这种探讨将在2010年继续进行, 届时“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言” 强调有关语言发展方面的技术影 响与语言及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 系。通过前面的讲座,我们将继 续加强、了解少数民族语言的状 况并竭尽所能确保将来少数民族 语言生存并兴盛。 以上活动带有藏、中文字母视 频,可在www.youtube.com视频网站 上浏览。所选会议论文将在今日 全球少数民族语言第一、第二卷 中出版,也可在www.lulu.com 网站 上购买2012和2013版本。

右图:社会语言学 著名学者,叶史瓦 大学 费石曼 月施 瓦(Joshua Fishman) 博士和印第安纳大 学教授 艾略特 斯 贝尔(Elliot Sperling) 进行了交谈。


按讲话人数计算,世界前十大语言

十大濒危语言2

汉语普通话

JERU

英语

NJU

西班牙语

AINU

(日本北海道)

俄语

THAO

(台湾中部日月潭)

法语

YUCHI

印地语/乌尔都语

ORO WIN

(巴西利多尼亚州)

阿拉伯语

KUSUNDA

(尼尼泊尔西部)

葡萄牙语

TER SAMI

孟加拉语

GUUGU YIMIDHIRR

日语

KET

(印度洋安达曼群岛) (aka Komani, 南非)

(俄克拉荷马州)

(俄罗斯克拉半岛) (澳大利亚土著)

(西伯利亚西部)

2. Austin, Peter K《Peter K Austin’的十大濒危语言》,英国卫报,2008.8.27。http://www. guardian.co.uk/books/2008/aug/27/endangered.languages.

今日全球少数民族语言

48


传媒报道 利众基金会董事安德烈 E.索罗斯访问北京期间 参加了由民政部在人民 大会堂举办的“2008年 中国慈善晚会晚宴”, 并第一次接受中国媒体 的采访,此次采访刊登于 2008年3月13日的“南方 人物周刊”上。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索罗斯女士 强调,基金会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在于根据当地实际条件着眼于提 出灵活的解决方案。她进一步认 为,该基金会不仅是一个慈善机 构,还是一个致力于使人们一 起走向美好未来的发展组织。她 说:“在当今世界,我们是如 此的密切相连,无论我们选择是 否在一起工作,这不仅影响我们 的未来,还将直接影响别人的生 活。对于社会,重要的还是栽培 站在自己一方能亲手去弥合社会 分歧的人。” 她在北京滞留期间,简短慰问了 在中国西部工作的基金会员工, 面见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当地 的合作伙伴,且共同探讨了已完 成和正在进行的项目,并考虑寻 求新的机会进一步落实基金会的 使命。

出版物发放 资助藏文出版物已成为利众基金 会的重点工作,包括现代与古典 文本的出版。迄今为止,我们在 中国境内已经累计出版发放了上 百万册文本,并且我们也正在向 其他国家和机构免费发放。所 有出版物的分配将遵循”先到先 得”的原则。有意索取刊物者请 登陆以下网址,只要有新的出版 物就会更新,所以请经常浏览网 站。 http://www.trace.org/resources/ resources_reference_publications_requestform.html

49

传媒报道


在利众实习

2007年,利众基金会实 施了实习项目,对藏区感 兴趣的个人提供了实习机 会,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 经验,增加知识。随着实 习项目的实施,利众基金 会已在纽约总部和实地拥 有20多位优秀的实习人 员。 若干年来,利众基金会不断发展 壮大,但是员工相对较少。实习 给基金会从事的很多项目提供所

需的帮助。实习人员带着自己学 术和专业领域的优势,同时带着 自己的爱好兴趣与基金会工作人 员共事 。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我 们的各项活动也得以顺利实施, 项目按期竣工。 当然,利众基金会及其员工也给 实习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 职培训增强了他们的技能。利众 基金会的工作平台引导实习人员 向国际发展组织的标准和专业动 态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鼓励实习 人员对藏区发展相关领域的兴趣 及找到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实习人员增强项目设计和事件 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尽管利众基 金会机构不大,但是可以给实习 人员提供多样性的文化,而为其

I在利众实习

50


发展技能和探索新的兴趣搭建平 台。 目前,利众基金会的实习工作有 四个方面的内容:协助负责基金 会主办的系列讲座、研究课题与 问题、并联系协调特邀嘉宾以及 进行会谈采访;研究实习人员, 还协助翻译英文、藏文和汉文。 公关实习生帮助出版年度报告、 内外部季刊、设计宣传材料等; 在信息技术部,实习生协助开发 新型网络工具及学术资源,发展 专业;在拉孜图书馆实习工作, 主要负责藏文书籍和口述历史记 录的数字化和编辑与制作影片。 我们的实习生在我们员工中也是 最优秀的成员,能给项目活动带 来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注射新的活 力,同时也能在鼓舞人心的工作 环境中获得技能和经验。利众基 金会很荣欣有这样的机会为年轻 专业人士介绍青藏高原独特的文 化,同时还能为这些专业人员提 供机会探索兴趣和增强技能而感 到荣幸。

“我认为利众基金会最能吸引聪 明、优秀年轻人思想的秘诀在于 多元化的文化纽带和拓展一个人 的知识与兴趣,倾听你,重视 你。作为基金会的实习生,虽 然我只呆了三周,却感觉像三个 月,因为基金会的每一个工作人 员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很快接受了 我。为我举办了迎接聚会,也 为我举办了告别聚会,赠送了漂 亮的贺卡及寄语,祝福我从实 习走上全职的工作岗位。这次实 习的结果让我改变了对西藏的看 法。以后,我将再也不会用同样 的眼光来看西藏,这次实习生涯 改变了我的一生”。 Lerone Bleasdille,2010年10月

51

在利众实习


财务概要 财务概要

2009

2008

喇孜当代藏文化图书馆

406,204

408,279

研究 & 系列讲座

298,951

180,312

项目服务 & 支持

680,412

1,202,117

总计

1,385,566

1,790,708

资助金和奖学金

2009

2008

资助金

2,695,287

2,458,217

奖学金

851,454

417,800

总计

3,546,741

2,876,017

支持性服务

2009

2008

一般行政管理

1,561,507

1,938,980

总开支

6,493,814

6,605,704

上面的财务信息尚未得到充分审计。

财务概要

5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