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實驗行動紀實】共耕食代綠色生活圈—共生聚落發展計畫

Page 1


共耕食代綠色生活圈-共生聚落發展計畫 113年度臺北市OpenGreen打開綠生活計畫 東區整備組團隊:共耕食代 (永續生活實踐社籌備會) 年度成果報告

共耕食代源自於健康社宅青創團隊

2017年入選首屆台北市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入住健康社宅推動社區營造

系統開發

黃柏翰

清大動機研究所

布魯內爾工業設計研究所

維曙智能前端工程師

行銷企劃 林宣旭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AI翻轉教室co-leader

正念減壓/正向心理學

藝言堂YOURART藝游網創辦人

共耕食代、寶貝樹親子共學堂 發起人

財務行政

荷蘭鹿特丹RSM企管資管雙碩士

台大化工系

藝言堂創意創辦人

承義法律事務所律師

共耕食代青創團隊榮獲2023TIC100社會永續獎

社區支 持型社 群網絡

共耕食代—永續綠生活實踐家+

零工合作經濟互助協力共創幸福感生活 。半X半農的都市生態聚落

育兒婦女與雙薪勞工家庭 平衡家庭與工作的解方

中高齡退休或失業者 零工中繼站

共耕收成全植物利用:不剩食零浪費

加工製作:洗碗精、 洗手液、清潔劑

斜槓外包族

生活支持網絡

發展少量而多樣的小型加工品 照顧社區社群的基礎生活

共耕食代大事記:

★2024年8月啟用共耕食代—永續生活食驗所(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581巷20號1樓)

★2024年《尋味古松山-塔塔悠的⺠⽣記憶》入選文化部113年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獎助計畫。

★2024年共耕食代與臺北市松⼭區⺠⽣國⺠⼩學聯合策劃《⺠⽣⼩農夫與憨吉爺的⼤冒險》入選113年度農業部食農教 育推廣計畫。

★2023年《共耕食代—永續綠生活實踐家+》榮獲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社會永續獎。★2023年《野地糧倉—永續綠 生活實踐家+》入選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飲食生活圈食農教育示範輔導計畫。

★2023年《野草蔓蔓–永續生活食驗所》榮獲信義房屋全⺠社造⾏動計畫楷模獎。

★2023年《共耕食代》入選國發會《企業投入地方創生-加乘圈平台》地創夥伴。

★2022年《共耕食代》入選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第六期進駐團隊。

★2022年《共耕食代》發起人詹凱毓 林子勛策劃《共耕食代的未來進行式》入選文化部111年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

★2021年寶貝樹親子共學堂推動《共耕食代》健康社宅共耕食代示範園圃榮獲110年度田園城市競賽鄰里社區組綠屋頂 類佳作獎。

★2021年《食餃子交朋友與你共創線上餐桌饗宴》入選全促會社區集資輔導計畫。

★2021年策劃《混居新食代-綠色共好生活圈》計畫榮獲信義房屋全⺠社造⾏動計畫楷模獎。

★2021年100個疫情下互助共生做法大募集榮獲《每週之星》獎。

★2020年寶貝樹親子共學堂策劃《共耕食代》健康社宅愛心田示範園圃榮獲109年度田園城市競賽競賽鄰里社區組綠屋 頂類社會公益獎。

★2020年《小小食農家公益共學傳愛行動計畫》榮獲信義房屋全⺠社造⾏動計畫楷模獎。

★2019年寶貝樹親子共學堂發起《共耕食代》健康社宅愛心田示範園圃榮獲108年度田園城市競賽競賽鄰里社區組綠屋 頂類社會公益獎。

★2019年《藝師藝友親子共學實驗班》入選臺北眾力方程式起步培力計畫。

★2017年《樂活健康藝遊趣-babytree寶貝樹》入選健康社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

 淨零之路剩食到續食

 共生聚落的零工合作

 減法生活引領新潮流

1 2024年7月30日PM02:00~04:00

地點:共耕食代永續生活食驗所

2

2024年9月29日AM10:00~12:00

地點:共耕食代永續生活食驗所

3 2024年9月29日PM01:00~03:00

地點:共耕食代永續生活食驗所

4 2024年9月30日AM10:00~12:00

地點:共耕食代永續生活食驗所

5 2024年9月30日PM01:00~03:00

地點:共耕食代永續生活食驗所

6 2024年9月01日AM10:00~11:30

地點:景聯區⺠活動中⼼

7 2024年09月21日PM4:00~6:00

地點:景聯區⺠活動中⼼

8 2024年10月08日

PM02:00~03:30

地點:共耕食代永續生活食驗所

空間綠化設計前期討論會

空間綠化設計工作坊(⼀)

都市農耕如何提升城市韌性

空間綠化設計工作坊(二)

室內組合盆栽與空間綠化工作坊

空間綠化設計工作坊(三)

垂直花園植生牆的立體綠化

空間綠化設計工作坊(四)

香藥草小花園的實作工作坊 外聘講師:林琬曼

社區微經濟經驗擴散-

共耕食代與改造組景聯里合作辦理社區微經濟, 咖啡渣資源再生工作坊(咖啡渣面膜)

景聯里X共耕食代

咖啡渣全利用-成果展攤實作手作坊 景聯里X共耕食代

綠色生活圈世界咖啡館工作坊

指導老師:吳碧霜

OPG成果訪視-綠色生活圈世界咖啡館工作坊

時間:2024/10/08(二)下午2:00~3:30 地點:共耕食代永續生活食驗所

時間 活動流程

2:00~2:15

2:15~2:30

2:30~3:00

3:00~3:30

相見歡-夥伴各別介紹

22號盧大哥、葉大姐

20號詹凱毓、林子勛-代表18、16號 ⺠⽣社區鄰居:陳⼼怡、程綺芸

農藝夥伴:王献⽣老師、林朝棟老師等

OPG整備組-共耕食代成果報告

報告人:詹凱毓

報告人:詹凱毓

如何成為OPG行動組-歷年案例 指導老師:吳碧霜 輔導窗口:陳姵潔

討論鄰里串聯與前後巷弄綠美化的想像

討論下⼀步的可⾏性

OPG成果嘉年華-綠生活節

時間:2024/10/27(日)11:00~17:00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

113年度臺北市OpenGreen 打開綠生活計畫:共耕食代綠色生活圈—共生聚落發展計畫

咖啡渣染方巾+全利用手作坊

OPG利害關係人網絡圖

前吳美貞⾥⻑

鄰里大哥大姐

共耕食代

永續生活實踐社籌備會 (都市農耕、食農教育、

社區微經濟、共生聚落)

【人力】提供體力活與勞務

【知識】組織人力與師資

【宣傳】協助推廣

【資源】空間

【資⾦】⺠間⽀持社造企業

【引介】合作對象

OPG空間實驗行動紀實

空間綠化設計前期討論會-綠植栽設計工作坊

指導老師:黃芳惠老師

時間:2024/07/30(二)下午2:00~4:00

在綠植栽設計工作坊中,黃芳惠老師透過實際案例,為大家開啟了空間綠化的多 元想像。她帶領我們走訪前後巷,觀察鄰近建築和髒亂點,並透過集思廣益,為

OPG ⾏動的規劃奠定了基礎。進⼀步策劃與展開四堂空間綠化⼯作坊,實踐這 些創意構想。

空間綠化設計⼯作坊第⼀堂: 都市農耕如何提升城市韌性

時間:2024/09/29(日)上午10:00~12:00 在第 堂揪伴⾏動中,我們帶領⼤家認識「共耕食代⾏動」的緣起與願景。在極 端氣候的影響下,都市綠點的營造顯得格外重要。透過社區鄰里共同參與共耕, 不僅可以⼀起綠化空間,還能有效調節社區的微氣候,為環境帶來實質的改善。

空間綠化設計工作坊第二堂: 室內組合盆栽與空間綠化實作工作坊 時間:2024/09/29(日)下午1:00~3:00

在第二堂揪伴行動中,我們帶領大家認識多樣的室內植物,學習組合盆栽的 技法,共同學習如何綠化室內空間,營造更舒適的共享工作環境。大小朋友 都熱情參與空間綠化的佈置,現場氣氛歡樂融洽,增添了許多生氣與趣味。

空間綠化設計工作坊第三堂: 垂直花園植生牆的立體綠化實作工作坊 時間:2024/09/30(⼀)上午10:00~12:00

第三堂揪伴行動,我們邀請了林琬曼老師來帶領大家更深入了解蚯蚓箱的運作原理。

透過廚餘生物性堆肥,蚯蚓的糞便水能夠孕育多樣的益菌,為植物提供豐富的營養 元素。這不僅能讓我們將原始林的土壤質地帶入室內空間,還能讓大家了解垂直綠 化在建築產業中的最新趨勢。

空間綠化設計工作坊第四堂: 前巷香藥草小花園實作工作坊 時間:2024/09/30(⼀)下午1:00~3:00

第四堂揪伴⾏動,我們在颱風來臨前,與夥伴們 起完成了前巷的綠化⼯作。在這堂活 動中,林琬曼老師親自示範了如何使用蚯蚓糞水來養護與澆灌植物,幫助植物更加充滿 ⽣機與活⼒。我們還⼀起種植了常⽤的料理香草,同時共耕夥伴李淑惠也分享了多種景 觀植物。通過共同的努力,這次綠化讓共耕食代的共同工作空間增添了不少美感。

景聯里X共耕食代 咖啡渣全利用工作坊(⼀) 磨砂膏與咖啡渣面膜 時間:2024/09/01(⼀)上午10:00~11:30

感謝東區 OPG 的媒合,讓我們得以⼀窺各社區獨特的風貌與特⾊。我們以 景聯裡的咖啡渣為材料,設計了兩場全利用的手作工作坊,帶領大家體驗社 區廢棄資源的循環再生。同時,也發展出廢棄物再利用的綠手作系列,探索 農業廢棄物再生與循環經濟的更多可能性。

景聯里X共耕食代 咖啡渣全利用工作坊(二) 咖啡渣染布與全利用工作坊 時間:2024/09/21(⼀)下午4:00~5:30

在第二場咖啡渣全利用的活動中,我們加入了共耕社群的揪伴行動,大家 ⿑⼼協⼒,⼀起製作咖啡渣防蚊液、磨砂皂、蠟筆以及咖啡渣染布等作品, 共同打造「綠⽣活節」的策展品。透過這些⼿作體驗,我們進 步探索⽣ 活廢棄物的再利用潛力,發現日常廢棄物也能化身為實用的綠手作品。

OPG訪視/世界咖啡館
討論下⼀步的可能? 改造組的行動草案

OPG訪視與世界咖啡桌工作坊

討論下⼀步⾏動的可能

時間:2024/10/08(二)下午2:00~4:00

感謝碧霜老師的指導,透過鄰居的參與,我們進⼀步獲 得 16~22 號鄰居的⽀持,為⾏動擘畫下⼀步的可能與想 像。這不僅打開了綠生活的空間,也為共生聚落的構想 與實踐奠定了基礎。

OPG議題發掘: 前巷182022 同意。前巷再設計-可食綠園道

保留街區植物,再進⼀步規劃成可食地景的共耕街區 可移動的街道移動家俱/移動式的共耕園圃/惜食野草料理

OPG議題發掘: 後巷18202224 同意。髒亂點:後門對面的大姐-愛種植但很凌亂 有沒有機會改成可食蕨巷?!

後巷防火巷申請地號,需⾥⻑協助公證,產權屬公務局

參與綠生活節成果展示

OPG成果嘉年華-綠生活節 時間:2024/10/27(日)11:00~17:00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

感謝 OPG ⾏動,串聯起熱愛綠⽣活的前輩與同好,形成⼀個彼此 協⼒、互相⽀持的社群網絡。在⼀次次的揪伴⾏動中,我們不僅體 會到合作共創的樂趣,也在逐步堆疊的關係裡看見綠生活的美好。

感謝共耕夥伴協力 OPG 展攤行動,在過程中認識優秀的前輩與朋友,彼此支援與支持,相互學習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空間實驗行動紀實】共耕食代綠色生活圈—共生聚落發展計畫 by URS Taipei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