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問:滕近輝牧師、周永健牧師、羅曼華博士 總 幹 事:蔣偉堂 董 事 會:梁英傑、梁甄陶、王基農、 譚雲愛、何偉文、林 俊、 李永健、陳綺媚 審 稿:林佩鈴、梁靜怡、陳佩儀 編 輯:黃佩思 出版發行: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 地 址:香港九龍旺角基隆街2-16號華寶大廈1D 通訊地址:香港英皇道郵箱34757號 電 郵:admin@wycliffe.org.hk 網 址:www.wycliffe.org.hk 電 話:(852) 2856 0463 傳 真:(852) 2516 6957
2013
承 印:當代發展公司
冬季
歡迎向下列分區辦事處索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印或轉載。
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 電 郵:wycliffe_taiwan@wycliffe.org 電 話:(886) (2) 2703 8772 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 Singapore 電 郵:singapore.wycliffe@wycliffe.org 電 話:(65) 6225 7477 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 Malaysia 電 郵:wycliffe_malaysia@wycliffe.org 電 話:(603) 736 7187 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 Thailand 電 郵:wycliffe_thailand@wycliffe.org 電 話:(66) (53) 895 032 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 USA
編者話 每個人都太獨特了,這是最近編者深刻的體 會。不過,雖然我們每個都是獨特的個體,但我 們並不是獨行俠,神聚集我們,要我們成為教 會,同心實踐大使命。我常常想每個人都太獨特 了,如此不同又軟弱的人聚集一起,彼此配搭事 奉,實在不會沒有難處。再者,神用話語就能創 造天地,祂要傳揚自己的話語,豈須倚仗人的能 力?然而,祂就是選擇讓我們與祂同工,讓我們 見證祂的榮耀和恩典;祂使用我們各人的獨特之 處,奇妙的配搭,形成環環相扣的伙伴網絡,讓 我們在合作關係中學習愛主愛人,互相補足,與 人分享祂的話語。 其實,我們對伙伴關係不感陌生,也熟知群 策群力的好處。只是,在建立和聯繫伙伴關係的 過程中,我們實在要學習彼此配合。差會、堂會 和宣教士之間就是伙伴合作的關係,宣教士受差 到前線事奉,需要差會和堂會在經濟、禱告、行 政等等方面提供幫助。差會與堂會也要發展合作 系統,一同差派宣教士。今期《譯經使者》訪問 其中一間與本會合作的堂會及本會會員S,並刊載 本會前堂會聯繫主任 Wilson 的分享,讓大家認識 他們之間的伙伴關係和工作。 我想,儘管我們是如此不同,但當我們誠心 追隨同一的主、同一的異象,這種合一的精神是 非常美麗的。願我們都成為聖經翻譯事工的伙 伴,讓人藉着我們的配搭服侍,同證主愛。
電 郵:info_usa@wycliffe.org 電 話:(407) 852 3600
目 錄 專題
與堂會聯繫 3
我們的異象 與世界各地的伙伴同心合力,在2025年以前,
鄭澤賢傳道專訪 6 8
參與聖經翻譯。
飛針走線成網絡: 淺談堂會聯繫
我們的使命 推動香港基督徒藉着禱告、奉獻和投身服侍,
ST經驗分享 ― 由領受異象到建立伙伴關係
為每個需要聖經翻譯的族群開展工作。
透過傳遞母語聖經翻譯的異象,和提供有關的訓練,
堂會的支持與推動 ―
雲彩片片 萬邦萬族
9
小教會也能有大作為
11 傳福音給尼泊爾人
一本聖經的誕生
13 需要整體參與
重要情報
15
封底
16 湄公河的暮光
專題 . . . . . .
堂會的 支 持 與 推 動─ 鄭澤賢傳道專訪 訪問/撰文:黃佩思
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領受異象, 藉聖經翻譯把神的話語帶給世上每個 人,讓人得着耶穌基督的救恩。不 過,聖經翻譯並不是威克理夫擁有 的,而是與世界各地伙伴攜手合作完 成的使命。其中,教會是威克理夫重 要的伙伴,威克理夫希望協助教會達 到神的目的 ― 把祂的話語帶給各族 各方的人,使他們成為耶穌基督的
個角色就像培訓中心,培育弟兄姊妹
讓我們認識祂是誰。在我來說,當年
的心志到別的地方建立教會。此外,
耶穌怎樣活現神的話語,我們今天也
過去二十多年,香港威克理夫聖
教會也擔當支援宣教士的角色,例如
可以透過聖經看到這個活現的耶穌。
經翻譯會與多間堂會合作,共差遣超
我們會在祈禱和資源上支援被差派的
因此,聖經是很重要的,讓我們認識
過五十名信徒參與聖經翻譯或相關事
弟兄姊妹、到工場探訪宣教士和表
神,得着救恩。根據創世記所說,神
工。其中,宣道浸信會(簡稱「宣
達對他們的支持。最後,我想教會也
變亂了人的口音,以致各地的人操不
浸」)與本會合作超過十年,是本會
像一個「橋頭堡」,藉差出去的宣教
同方言。然而,萬族都是由神而來
會員ST一家和譯思聆姊妹的差派教
士了解工場的需要,讓我們可以看得
的,雖然他們的國籍不同、所操的語
會。本會今次訪問宣浸的傳道人鄭澤
更遠,知道外面工場的情況,甚至差
言不同,但他們也需要神的話語。神
賢先生*,分享他的教會如何推動和
遣人手去有需要的地方和支援工場的
的揀選由以色列開始,藉希臘文或希
支持聖經翻譯:
需要。
伯來文留下祂的話語,可是對外邦人
門徒。
來說,他們並不認識這些言語,因此
(一) 你認為教會在宣教工 作上擔當怎樣的角 色?
(二) 你們怎樣看聖經翻譯 事工?何時開始支持 聖經翻譯工作?
聖經翻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透過聖
回顧歷史,早期教會的發展就是
首先,神透過祂的話語與我們溝
聖經翻譯工作,他們分別是譯思聆和
使徒受差遣去其他地方建立教會和訓
通,甚至道(耶穌)成了肉身來到我
ST一家。大概於2005年開始,ST把
練信徒,這些教會又再差遣信徒往外
們中間,耶穌就像一個宣教士,受神
聖經翻譯異象帶回教會。我們的教會
傳福音,再建立教會。教會的其中一
差遣來到我們中間,活現神的話語,
很着重宣教工作,也很着重聖經教
經翻譯,可以讓不同的民族認識神。 我們差派了兩個宣教士單位參與
專題 . . . . . .
變故,我們就未必能很快掌握他們的 情況。有時候,他們也未必可以講太 多工場的情況,也未必可以凡事都讓 我們很明白,我們就要學習憑信心交 託神,學習體諒。這些也算不上大困 難,只是有時我們會擔心他們的處 境;弟兄姊妹大多熟悉他們,為他們 掛心。在我來說,我很看重事工,也 很看重宣教士是我們的弟兄姊妹,關 注怎樣支援他們。另一方面,ST之 前在非洲的工場位置遙遠,幾年前曾 有弟兄姊妹前去探望他們,發現要配 合買機票、申請簽證等各樣事情並不 宣浸的弟兄姊妹在差傳年會上演繹ST一家在非洲生活的情況。
容易;譯思聆姊妹則須經常前往不同 國家進行採訪工作,也就難以成行探
導,當知道有弟兄姊妹希望投身宣
和互動。至於譯思聆姊妹,我們也可
教,特別是參與聖經翻譯,我們十分
透過互聯網獲得她的消息和了解她的
支持。
需要,在她出差回港前,嘗試支援她 的需要。總括來說,要推動弟兄姊妹
(三) 你們如何開始推動弟 兄姊妹支持聖經翻 譯,怎樣繼續發展? 我們的教會當時為ST舉辦祈禱 會,求得群體印證後,就支持他們的 事奉。這種支持並非一、兩次的支持 行動或只在於怎樣差遣他們到工場, 而是在以後的日子,一直與他們聯 繫。ST恆常寫家書給教會,讓我們 知道他們的近況和需要;他們也定期 回來述職,具體講述他們的狀況、在 工場的困難、工作進度和未來的計劃 等。ST的工作涉及專門的聖經翻譯
支持宣教士,關鍵是要努力保持教會 與宣教士之間的聯繫,就像跳探戈一 樣,要雙方配合,無論向前或向後, 大家要步伐一致。這樣的工作如要繼 續下去,也很視乎有沒有人接捧。聖 經翻譯的工作並非一蹴而就,無論是 本地教會或當地工場,都需要有人接
望她。 此外,宣教士透過家書與弟兄姊 妹聯繫,有時宣教士在信中所表達 的和弟兄姊妹所理解的會有差異。本 月中的差傳主日,我們會舉辦一個活 動,安排五個團契透過話劇演繹他們 的家書,既有趣味之餘,也藉此讓弟 兄姊妹更深刻明白宣教士在書信中所 表達的,也讓宣教士思想怎樣使弟兄 姊妹更明白他們的工作和需要,加強 彼此的聯繫。
捧,才能承傳。ST會告訴我們當地 同工的需要,我們的祈禱也不止於他 的家庭,也包括他們在工場的鄰居、 同工等,透過兩地之間的聯繫,我們 繼續支持事工的發展。
(五) 你們如何確認肢體是 否合適當宣教士?如 何協助有宣教心志的 肢體踏上宣教路? 首先,我們會跟他們溝通,了解
的分享更認識聖經翻譯工作。教會也
(四) 在推動的過程中,有 沒有遇到困難?如 何 面 對 和 解 決 這 些 困難?
作出配合,安排他們在團契、崇拜及
香港是個節奏迅速的城市,以
透過會員大會和祈禱會,讓弟兄姊妹
差傳主日分享。例如,我們邀請ST
ST一家為例,他們在外地工作,當
表達意見和同心祈禱,察看神的靈在
在本月中(編按:2013年7月)差傳
地的網絡並不及香港的那麼快和方
會眾心裏的工作,尋求印證。此外,
主日講道,下午參與宣教活動,讓
便。在平常的日子,並不會帶來很
我們也透過他們與弟兄姊妹、牧者同
ST能夠藉這些機會與弟兄姊妹分享
大的影響。可是,當他們遇上突發
工的相處,評估他們是否適合當宣教
知識,弟兄姊妹未必能在工作上支援 他們,但卻能在情感、禱告和生活等 方面提供支援,弟兄姊妹也透過他們
他們的心志和異象,了解他們在聖 經上的領受,在異象裏看見甚麼,心 志是否合乎真理。我們相信神的靈在 我們當中,教會的群體是同感一靈,
專題 . . . . . . 士,特別注意他們面對困難的反應,
族或文化,從而知道其他民族的需
因為宣教士要離開自己的安全網,進
要。舉例,最近我們的宣教部舉辦一
入異地工作,要有成熟堅韌的生命
個聚會,讓弟兄姊妹認識泰國文化,
力去應付困難和持守異象。如ST一
並對這些文化現象作神學分析,讓弟
家,我們不只關注個人,而是整個家
兄姊妹明白這些民族繼續在不認識真
庭,包括是否夫婦同心、如何照顧孩
神的光景之中,最終只會面對滅亡,
子等等。我感恩ST一家、譯思聆姊
這喚醒大家回應神的大使命。我們可
妹的家人和我們的弟兄姊妹相熟,我
以在教會裏透過神的話語、圖像、影
們不單能在教會裏了解他們,也透過
片、神學分析、宣教士分享,讓弟兄
他們的家人認識他們。另一方面,當 他們要離開香港,他們可託親友或弟 兄姊妹代為照顧家人,減輕他們的顧 慮,同時我們也放心讓他們出去,這 種聯繫是互相牽引的。
姊妹認識其他民族的福音需要,鼓勵 弟兄姊妹參與。作牧者的就身先士 卒,到工場探訪及參與宣教;以參與 宣教的弟兄姊妹作榜樣,鼓勵其他人 跟隨和回應。 弟兄姊妹的宣教心要透過教導長
(六) 你認為如何可以加強 弟兄姊妹對宣教和聖 經翻譯工作的意識?
時間培育,也很在於牧者的領受、執
我認為教導是十分重要的,不單
係,一起合作推動教會的宣教工作和
教導聖經,而是在不同範疇上栽培弟
交流生命。差會有自己的宣教異象和
兄姊妹的宣教心,包括在講壇宣講差
視野,可藉探訪教會、吃飯聚會、講
傳使命和耶穌的心腸,這是宣教的根
道和帶領教會聚會,大大加強弟兄姊
基;也要讓弟兄姊妹更多認識其他民
妹的宣教意識。
事的看法和宣教士的分享。此外,差 會與教會的合作也非常重要,雖然兩 者是不同的組織,但實際上是伙伴關
宣浸的弟兄姊妹在差傳年會上介紹泰國的需要
(七) 你認為推動差傳工作 對教會和弟兄姊妹的 個人有甚麼影響? 讓我由個人開始談起。推動宣教 可開拓弟兄姊妹的眼界,讓他們明 白神的心懷。當他們離開教會的環境 到另一個地方,不論是幾天或是長遠 的停留,他們都可藉這些機會看到外 面廣大禾場的需要,也更明白其他人 的生活和所面對的掙扎。就像耶穌當 年來到人間,與世人一起生活,這是 宣教上非常重要的元素。惟有這樣, 他們才會更深感受神的心懷,明白神 的心懷才會有動力繼續為宣教工作而 努力。其實宣教是人人都要參與的, 如果教會群體有這樣的眼界,可以發 揮很大的力量,這也就是履行大使命 的教會。由個人開始,一個人把異象 帶回來,與人分享後,更多人願意回 應,就像一堆火炭互相點燃,愈發興 旺,愈發明白和活出神的心意。 * 鄭澤賢先生於2009年7月至2013年8月期間 任職宣道浸信會傳道。
專題 . . . . . .
ST 經驗分享─
由領受異象到建立伙伴關係
ST一家簡介: * ST夫婦,育有兩子一女。 * 2005年加入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 * 2006年赴澳洲修讀語言學訓練課程 * 2008年到非洲工場參與聖經翻譯工作 * 2013年因工場政變被迫離境,現正尋求新工場和計劃未來的事奉。
訪問 / 撰文:黃佩思
領受異象,開展伙伴關係 S 於1990年信主,1996年蒙召 獻身事奉神,但當時未知道自己的事 奉方向。直至1997年,他和當時的 女朋友 T 參加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 會(下稱「本會」)的「差傳與聖經 翻譯課程」,認識聖經翻譯的意義, 開始對語言學和聖經翻譯等科目產生 興趣,看到這可能是神為他們預備 的宣教方向。隨後,在本會當時的 總幹事帶領下, ST 和其他有心進一 步了解譯經工作的弟兄姊妹一同探訪 瓦努阿圖工場,並參與本會的探索小 組(seekers’ group ),以探索自己 在聖經翻譯方面的心志。此後,他們 以兼讀制形式接受五年神學裝備,期 間沒有接觸本會,直至畢業前最後一
年,他們確認自己仍然心繫聖經翻 譯,這份熱情並非出於霎時感動,便 繼續向這方向進發。 對 S 來說,母會在他領受宣教心 志上擔當着重要的角色。他很明白宣 教的心是神賜給他的,也是神藉着教 會栽種在他心中的。然而,接受神 學訓練期間,他和 T 並沒有刻意要求 教會支持他參與聖經翻譯。他們首 先與本會總幹事溝通,了解自己是否 適合當宣教士。對方認為他們是合適 人選, ST 便開始與母會的傳道人溝 通。自此,母會與本會一直保持聯 繫,開始了解和支持他們的宣教計 劃。而 S 就盡量配合教會的要求和安 排,三者的伙伴關係逐漸形成。S 相 信若然神要差遣他,祂必會感動人心
回應。因此,當時他和 T 並沒有游說 弟兄姊妹認同聖經翻譯工作,他們只 是盡本份去配合教會的安排,到不同 團契和教會聚會分享心志。 ST 很明白往他鄉宣教是充滿挑 戰的,並不希望只按自己的主觀看法 去作此重大決定。在整個申請成為宣 教士的過程裏, ST 學習仰望神的主 權,容讓神隨時停止他們的計劃;也 把決定權交給教會,若然教會認為他 們不適合當宣教士,他們會選擇順 服。因此,他們十分認同差會的角 色 ― 透過多重的行政程序和嚴謹 的要求,確認申請者是否適合當宣 教士;使申請者能多聽取和留心不 同人士的意見和看法,印證他們的 呼召。 S 認為這個印證是非常重要
專題 . . . . . . 的,確認神的呼召是宣教士到異地宣 教的核心力量,因着神的呼召,宣教 士才有力量面對難關,繼續堅持宣教 使命。
建立聯繫,分享譯經需要 S的母會採用會眾制,教會須得 到大多數會友同意才可以支持 ST 的 宣教工作。為此,母會安排 ST 到每 個團契分享心志,讓會友認識他們和 表達意見。初時,S對要多次重複分 享感到太繁複,很希望能簡化程序, 但他理解教會的需要,所以他也盡 量配合。 ST 決定前往澳洲接受語言 學裝備前,他們要到各團契分享,共 分享七次;學成歸來,再分享七次; 決定出發前往非洲工場,又再分享七 次。久而久之,聖經翻譯異象就在宣 浸的弟兄姊妹中傳開, ST 也逐漸習 慣反覆分享的過程,建立了這種與弟 兄姊妹分享的模式,加強了與弟兄姊 妹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弟兄姊妹也愈 發認識他們和聖經翻譯,進而關心和 支持他們的工作。 ST的母會是很着重差傳的教 會。早於ST領受聖經翻譯異象之 前,母會已支持多位弟兄姊妹到異國 宣教。除 ST 分享聖經翻譯異象外, 母會也有其他傳道同工在教會裏分享 宣教信息,培育弟兄姊妹支持宣教工 作的心。在一眾弟兄姊妹中,有十數 位弟兄姊妹特別關懷 ST 的需要,其 中部分因各種原因未能成為宣教士, 卻起來組成差關小組,同心支援 ST
的工作。 ST 十分感恩在他們事奉的 背後,有這群忠心為他們守望的弟兄 姊妹,即使母會轉換傳道同工,這群 弟兄姊妹也緊守崗位,一直關心他 們,支持他們。他們很熟悉 ST ,恆 常為 ST 禱告,照顧 ST 和其家人的需 要,彼此建立了緊密的關係。
ST 自行管理多收的獻金,如此母會 便毋須承擔獻金不足的問題。
ST 在非洲宣教期間,主要透過 家書、工作報告與母會和差會保持聯 繫。藉着這些文字分享讓弟兄姊妹知 道他們的工作和需要,彼此守望。
無須負責數目的多寡。S認為維繫彼
面對伙伴關係中的困難
以終止宣教士的工作;母會有權差
ST 感恩與本會和母會建立聯繫
回來。
至今已十多年,神藉着彼此的關係帶 領他們走在宣教路上。然而,對S來 說,在這種美好的關係中也有經過磨 合的過程。這源於他與母會在管理 奉獻的事情上感到難以取得協調。 在 ST 要到澳洲接受語言學訓練的時 候,母會決定只支持他們小部分的費
S 希望清楚平衡權利和責任的問 題,讓母會知道,若然他們希望管理 多出的奉獻,採用每月撥固定費用的 形式,也須承擔奉獻不足的風險;若 讓 ST 自由管理所收的奉獻,他們便 此關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分清權 利和責任的問題,並讓母會作最終的 決定;若經濟方面供應不足,母會可 派宣教士出去,也有權把宣教士召
S 認為在這種伙伴關係中,要協 調各方面的角色和要求,需要彼此之 間有良好的溝通和互信。母會有時會 提出很多要求,自己要明白母會也在 學習和摸索如何擔當差派的角色,要 正面理解母會的行政角色,盡量滿足
用,其餘則作公開認獻,這做法並非
和配合他們的要求。曾經在母會裏擔
ST 心中所願的。不過,最終教會認 獻的金額超乎所想,弟兄姊妹的支持
任執事會主席的 S 很明白母會也有壓 力,須管理好教會的行政和財務;作
帶給ST和教會很大的激勵。
宣教士的也實在要接受監察,因為宣 教士身在遙遠的工場,母會裏沒有人
自此,母會也開始思想如何處理
比他們更了解工場的狀況,隨時落入
多出的奉獻,及如何管理 ST 所收的
自圓其說和自我包裝的試探之中。他
獻金。母會嘗試過不同的管理方式,
也時刻提醒自己要坦誠開放地向母會
試過由教會保留多出的獻金,也試過
和差會匯報狀況和工作。S 認為如果
交回 ST 管理。過程中,母會既擔心 ST 不夠錢用,又希望管理多出的奉 獻,也考慮未能承擔奉獻不足的情 況。經過多番商討,母會最後決定由
彼此之間沒有足夠的溝通和諒解,作 宣教士的很容易會誤以為弟兄姊妹不 信任自己,覺得對方無理,要自己 提交那麼多報告和管理自己那麼多事 情。這是個學習過程,差會、教會 和宣教士之間互相幫助,卻又互相牽 制和監察,各方要站穩自己的角色, 同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作宣 教士的要接受這樣的關係,明白教會 有管理的責任,要盡量配合,這樣 做可增強彼此的信任,鞏固伙伴合作 的關係;也要處理好自己的心靈, 在氣憤的時候,要學懂冷靜和紓解情 緒,不要被一時之氣蒙蔽,誤解對方 的動機。
專題 . . . . . .
飛針走線成網絡: 淺談堂會聯繫 Wilson
堂會聯繫的來龍去脈
如以僕人心態從「服侍教會」的起點
躺入繩網,一、二、三,張開繩網!
重新起步,嘗試釋除差會「向教會奪
哇,整個人也給抬起來哩!想不到
取人力物力」的疑慮,並且不時提醒
吧?一根繩子縱然幼弱,飛針走線繞
自己,異象分享的出發點並非「期望
在眾人手裏,竟然變得如此堅韌。
教會要和我們或為我們做些甚麼」,
對香港威克理夫而言,堂會聯繫
反而主動覺察「教會熱心的一事一
的服侍崗位是個新的嘗試。
物」,看看差會能如何配合,讓不同 的教會各按召命發揮其獨有的異象
追本溯源,歷代宣教工作向由教
使命。
會自身推動,後來,獨立於教會以外
據我看,堂會聯繫的任務除了 傳遞事工異象,更是互相聯絡作肢 體(羅12:5)的過程。剛才的遊戲 裏,大家也有接球和拋球的份兒。好 比不同教會、宣教機構、神學院或者
的宣教機構因應各種實際需要而逐漸
回顧過去參與堂會聯繫的工作,
個別信徒,於神的使命各有參與。誠
興起。然而隨着差傳事工愈趨專業
也是與事工部門緊密合作,諸如講
然,聖經翻譯的異象並非一兩回差傳
化,「教會」和「宣教機構」兩者的
道、團契分享、主日學授課、主領祈
年會就能「感動」信徒回應而成事;
禱會、帶領工場探訪、約見教會領袖
卻是聖靈默默工作,將熱愛神話語的
或弟兄姊妹、協助「作一天的宣教
人一個又一個連結起來,讓各人回應
士」宣教模擬活動(The Journey),
召命的信心彼此深化,力量凝聚成
距離似乎愈拉愈遠,甚至有以為宣教 工作最好「外判」給專業差會去承擔 的想法。1
或者於差傳聚會擺放書攤和展覽等。
網,就算神的使命在人看來再大再
另一方面,不同的宣教差會各按
你會發現,我的職能與「事工推
難,也能合力成就!
異象擬定清晰獨特的使命,往往不自
廣」、「宣教動員」或「差傳教育」
覺扮演起「忠心」員工的角色,自顧
等崗位的確沒多大分別;分別只在於
賣力推銷一己的異象,卻未顧及對方
事奉思維和心態的轉變,更在意聆聽
的感受和需要。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印
對方的需要而回應。
象:差會似乎只顧向教會「要錢」和 「要人」。以致教會要將優秀的宣教
堂會聯繫與結網
士差派出去的時候,少不免有「壯士
我嘗試以一個遊戲來總結過去服
斷臂」之感,反而失卻有份參與天國
侍的體會。大家先圍成一圈,臉蛋朝
事工的雀躍與光榮。
圈內。站好以後,看我手上這個尼龍
堂會聯繫的理念
繩球,我一隻手捏着繩尾不放,另一
有見及此,威克理夫國際聯會
接到繩球,請依樣捉緊繩尾,然後又
近 年 提 出 「 教 會 聯 繫 」2 ( C h u rc h
把繩球拋給其他人。如是者,繩球在
Engagement)的理念,視之為一個
圈內拋了又接、接了又拋,十數回
互為關係(relational)的過程,在過
後,一張密密的大網已經結成。精彩
程中我們與教會一起攜手同工,好完
的時刻來了,大家把繩網稍稍放鬆擱
成神的使命(Mission of God)。例
在地上,手別放開,再邀請一位朋友
隻手把繩球拋給對面的仁兄。如果你
1 相關討論見Sung-Chan Kwon, “Missional Nature of the Church: Re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ssion Agency and the Local Church”, presented in the Council on Church Engagement , 2010. 2“Engagement” 有「接觸」、「委身參與」甚 至「訂婚」之意。雖然「與教會訂婚」的概 念很能提醒差會與教會的緊密關係,然而 箇中精粹難以譯成中文。威克理夫國際聯 會中文稿將 “Church Engagement” 譯為「教 會聯繫」,而香港威克理夫則譯成「堂會 聯繫」。 3 Church Engagement is a relational process of working with the Church to fulfill the Mission of God. “THOUGHTS ON CHURCH ENGAGEMENT”, reported by Elisha Chua, Sung Chan Kwon, Nate Kruger, and Lloyd P. Estrada (Meetings held on 11-12 February 2009, at the Wycliffe Asia-Pacific Area office). 作者為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會員,曾任本 會堂會聯繫主任。
雲彩片片. . . . . .
小教會 也能有 大作為 諾伊曼(Connie Neumann) 林愛儀 譯
這浸信會位於羅馬尼亞西北面的小城市威丁
「 然 而 人 未 曾 信 祂 , 怎 能 求
爾拿(Petru Igna)是威丁第一
的回應來了,祂差派了柏迦那(Petru
祂呢?」教會長老卡保特(Ghitațˇ ă
批悔改或重新得救的基督徒之一。他
Pașcalău)。 柏迦那是一位神學院畢業
Capota)認真地問:「未曾聽見祂,
的聖經是向一個垂死的人要的。他後
的牧師,對跨文化事工和聖經翻譯充
怎能信祂呢?」他引用使徒保羅給羅
來在廚房的桌子下造了一個特製的口
滿熱忱。
馬教會的話語繼續問會眾。
袋來隱藏這本特別的聖經。
這 不 是 他 跟 羅 馬 尼 亞 威
當人要得到聖經的時候,沒有代
師。當有如此機會擺在眼前的時候,
丁(Huedin, Romania)浸信會會眾閒
價是太高的。卡保特回憶參與偷運聖
本來打算和妻子美妮娜(Mirela)到非
聊的一個問題。這是一個行動的呼
經的日子,為了不被發現或抓獲,
洲的他,明白到這是神的旨意。更確
召。而這個小教會及其周邊地區的教
須要仔細記着編碼和密碼。革命過
切地說,當聽過威克理夫國際聯會負
會也已經全心全意的回應了這個呼
後,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浸信會遷移到
責中歐和東歐的總監賓德(Wolfgang
召,顯明了小教會也能在宣教工作上
城市,成立了威丁浸信會。那年是
Binder)的演說後,他便渴望在聖
大有作為。
1991年。
經翻譯方面工作。柏迦那還在羅馬
他說:「那個時候,我們都渴望
尼亞西北部的伊曼紐爾奧拉迪亞大
聚會,有聖經,有材料,有人給我們
學(Emanuel University of Oradea)
卡保特解釋:「當共產黨來了,
培訓。這個教會是由曾經遭遇威脅的
攻讀最後一年的時候,聽過賓德分享
他們說,神不存在。他們只允許由政
人所組成的。」
有關威克理夫的工作和聖經翻譯的
沒有代價是太高的
府控制的羅馬尼亞東正教存在。監獄 都充滿了拒絕與國家警察合作的政治 領導人和宗教人士。」 電台不能播放宗教節目;聖經和 宗教材料不得印刷;與外界基督徒的 聯繫是不可能的;能運到羅馬尼亞的 聖經,都是從英國偷運進來的。
眾長老不僅建立了自己的教會,
柏迦那成為了威丁浸信會的牧
需要。
也幫助振興整個周邊地區的教會。有
隨後四年,柏迦那在這威丁的教
時候,他們會在一個星期天裏到四個
會事奉,也跟教會長老在周邊村莊的
不同的教會講道。
教會分擔牧養職責。每到一處,他都
卡保特聳聳肩說:「沒有其他人 可以幫忙。」
分享宣教工作和對聖經翻譯的負擔。 因此,教會和會眾開始了解柏迦那對 宣教工作的抱負和動機。
卡保特說:「接收和派發聖經都
唯獨聖經
教 會 一 位 創 辦 人 爾 拿( E m i l
在夜間進行,而且是非常危險的任
一段時間後,那些精疲力盡的長
Igna)長老說:「唯獨聖經幫助我們
務。」他接着分享,有一次一批聖經
老向神祈求一位新的神學院畢業生,
渡過所有艱難的日子。人們明白擁有
給沒收了,被打成衛生紙。
希望可以為他們分擔一些工作。神
自己母語聖經的意義何在。」
10 雲彩片片. . . . . .
卡保特與爾拿都是羅馬尼亞威丁浸信會 的長老
服從大使命 起初,這個在威丁的小教會不明 白如何差派柏迦那一家成為宣教士。
會講述宣教工作。我真的
會通過郵局發送金錢,這也意味着他
很高興這個地區有人願意
們要專程上市鎮。因此,威丁教會的
到埃塞俄比亞。翻譯是遵
成員波帕(Marin Popa),會協助按
從大使命的其中一部分。
月收集會眾給柏迦那一家的捐獻。
否則,人便無法聽到福
羅馬尼亞威克理夫的動員主
音。」歌蘇珊在教會裏大
任理查德(Richard)說:「每個月
聲地讀出柏迦那一家的通
人們都自覺地去決定他們的奉獻。
訊,然後會眾為這個家庭
他們會說:『我現在把這筆錢給這
以及他們在信中分享的需
個人。』」
要祈禱。
羅馬尼亞威克理夫總幹事費爾登
她說:「我非常高興能成為他的
(Jeroen van Velden)分享:「柏迦
工作的一小部分。我很期待聽到他工
那一家是首批透過當地教會支持,
作的消息和進展。然後,我們就知道
而跟羅馬尼亞威克理夫事奉的家庭之
如何去祈禱。」
一。這個家庭百分之九十的支持來自 羅馬尼亞,這是很難得的。小教會對
然而,當教會也抓緊了宣教異象,便
小教會團結起來
於能夠參與其中感到非常興奮,因為
開始透過金錢和祈禱來支持柏迦那
歌祖娜(Georgina Cozea)解
他們知道自己也可以有所作為。只要
一家。
釋:「如果大家都說,我只是一個
爾拿長老分享道:「我們從來沒
人,我能做甚麼呢?那麼便甚麼都做
費爾登繼續說:「偉大的使命不
有想過能在這個層面上成為神的工作
不了。然而如果我們團結起來,我們
是只給大教會的,而是給每一個信
的一部分。我們以為只有金錢和物質
便能做各樣的事情。在社會、教會、
徒。小教會雖然只能作一點點,但當
富裕的大教會,才可做這樣的事情。
國家的層面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
許多小教會齊心協力的時候,便能作
我們從未想過這個小小的教會也可以
的一部分。」她的教會在附近一個小
出偉大的事情。」
參與這樣的事情。」
村莊,也在財政上支持柏迦那一家。
在柏迦那一家的差派禮上,整座
捐獻在羅馬尼亞來說並不是簡單
教會建築物都擠滿了人,他們都是來
的程序。許多羅馬尼亞人基於費用的
自周邊幾個宗派的教會。他們都為神
問題都沒有開銀行賬戶,這些費用可
的作為和將會作的事情而歡欣鼓舞。
能比捐獻的金錢還要多。一些捐獻者
團結起來,他們也可以完成目標。」
攝影:謝埃加(Søren Kjeldgaard) (原文刊登於威克理夫國際聯會網頁: www.wycliffe.net)
柏迦那一家現在在埃塞俄比亞的 威克理夫事奉。柏迦那在當地擔任 錫/瑪語(Shek/Maj)項目的釋經顧 問。他幫助翻譯團隊了解聖經原文, 好讓他們能夠準確地把它翻譯成當地 的語言。 柏迦那曾經事奉的教會之一,是 位於只有大約一百二十人的史格德村 莊(Scrind),這教會目前在經濟上 支持他。教會只有十位成員,當中有 大約四位成員在經濟上支持柏迦那 一家。 教會成員歌蘇珊(Susana Cozea)說:「柏迦那來到我們教
這個位於史格德村莊的教會有十位會友,每人都定期為柏迦那一家禱告,當中四人 更定期在財政上支持他們。
重要情報. . . . . . 萬邦萬族 .
傳福音給 尼泊爾人 本報採訪組
巴雷里牧師和他的太太
尼泊爾位於中國和印度兩大國之 間,北面跟西藏以喜瑪拉雅山脈為 界,南面是恆河平原。世上最高的喜 瑪拉雅山脈大部分位於尼泊爾境內。 筆者曾到尼泊爾山區,隨處可見連綿 不斷的雪峰,儼如一道牢不可破的屏 障,守護着這片土地;然而,在這道 高聳入雲的屏障之上,天空中彷彿彌 漫着一股濃濃的氣息,從北面西藏與 東南面印度而來,混合着藏傳佛教與 印度教的力量,覆蓋着整個尼泊爾。 雖然傳說佛教始創人釋加牟尼生 於尼泊爾的藍毗尼,但尼泊爾的主要 宗教信仰是印度教。根據約書亞計劃 (Joshua Project)*,印度教佔尼泊 爾總人口約75%,佛教佔16%,基督 教只有2.8%。在尼泊爾與西藏接壤 的邊界,佛教比較盛行。不過,尼泊
爾佛教徒大多同時信奉印度教。印度 教深深影響尼泊爾人的生活和文化, 也成了尼泊爾人歸主的障礙。我們若 要向尼泊爾人傳福音,也必先認識他 們的信仰生活和思想。
尼泊爾人歸主的障礙 尼泊爾裔的巴雷里牧師(Rev. Raju Baraily)來港二十年,現時是油 麻地尼泊爾合一教會(Nepali Union Church)的牧師,致力向本地尼 泊爾人傳福音。他談到印度教對尼 泊爾人的影響,例如印度教中輪迴 (Samsara)和業(Karma)的觀念 於尼泊爾人心中根深蒂固,使他們難 於認同和接受基督教的信仰理念。輪 迴觀念即相信每種生命都有靈魂,每 個生命死亡時,靈魂會離開肉體,
進入另一個新生命之中,這個新生 命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或鬼 神。而業的觀念則指過去所做的行 為所帶來的結果。印度教徒相信痛 苦皆因從前作業,可能是此世,也可 能是前世所做的行為所產生的惡果; 人若行惡,如說謊、偷竊等等,將來 會受到報應。巴雷里牧師說基督教愛 鄰舍、憐恤和關懷受苦者的理念,正 與這種思想排斥,一般信奉印度教的 尼泊爾人看見別人受苦,也會認為受 苦者是因為前世作了惡事,所以今 生要受到報應。既然他們正在承受 自己的惡果,就不要干預;救他人 脫離苦境即助人逃避承擔自己的責 任,甚至使他人將來要面對更大的 懲罰。故此,基督教所提倡的捨己 助人精神,也不為尼泊爾人歡迎。 此外,巴雷里牧師提到印度教的種 姓制度也是尼泊爾人接受福音的攔 阻之一。種姓制度把人劃分為主要 四個不同的等級,成為四個種姓: 最高等的種姓是婆羅門(Brahmin), 其次為剎帝利(Chhetri),第三為吠 舍(Vaishya),最下層的是首陀羅 (Shudra),而另外還有一種不包含 在種姓制度之內的人,是最受鄙視的 賤民(即「不可接觸者」)。雖然尼 泊爾政府在經過多次改革後,已立法 禁止歧視賤民,種姓制度的影響也日 漸減弱,但一般尼泊爾人仍受印度教 思想影響,或多或少深受到種姓制度 的約束。若有人選擇改信基督教,就
巴雷里牧師與太太探訪位於尼泊爾加德滿都的「信心兒童之家」,這是尼泊爾合一教 會所支持的孤兒院。
等同放棄自己的種姓,成了社會上最 受人鄙視的「不可接觸者」,影響整
11
12 萬邦萬族. . . . . . 個家族的聲譽。巴雷里牧師就認識一 位屬高種姓的朋友,在接受耶穌後遭 家人唾棄,他的父親感到憤怒及蒙 羞,甚至想要活活打死他。在種姓制 度之下,低種姓人士較高種姓人士容 易接受福音,他們的社會地位低微, 每每遭受鄙視和厭棄。當基督徒以愛 心接觸他們,他們會容易感到被尊重 和接納;也因此,部分尼泊爾人會認 為教會是低種姓的人才會去的地方。 除印度教的輪迴觀念和種姓制度外, 印度教的節慶和祭祀活動已成為尼泊 爾的重要文化,形成尼泊爾人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也妨礙他們跟隨耶穌基 督。巴雷里牧師指出尼泊爾人若然接 受耶穌,以後就不能再參與印度教的 活動,這也會造成他們與家族之間的 張力,其家人難以理解為何他們會改 信屬外國人的基督教,並捨棄家族的 傳統宗教禮儀和活動。
督徒已較為人接納,未必會遇到激烈 的反對,現時也有教會可以在市區公 開舉辦聚會。 可見,尼泊爾的福音之門正逐 漸打開。巴雷里牧師認為尼泊爾有 如此轉變,大概有很多因素,可能是 政治的變革,也可能是人們透過不同 的媒體更認識這個世界,思想也隨着 城市的發展而轉變,但無論是甚麼原 因,他相信在這一切的背後乃是神的 手在工作,也是神垂聽眾弟兄姊妹的 禱告。尼泊爾是世上最貧窮的國家之 一,人民生活艱苦。他的教會一直關 心尼泊爾的狀況,記掛同胞的福音需 要。雖然他們只是一間細小的教會, 會眾只有數十人,而且尼泊爾人在香 港屬少數族裔,甚至是社會上的邊緣 群體,力量薄弱,但他們仍然長期奉 獻支持尼泊爾的孤兒院,常常為家鄉 禱告,希望有更多尼泊爾同胞能夠得
打開傳福音之門
聞福音,接受耶穌。
不過,巴雷里牧師補充說今天住 在尼泊爾城市的人已有別於住在鄉村 的人,前者較可以包容傳統以外的宗 教信仰。從前,在城市信耶穌的人不 但要承受家族所給予的壓力,甚至會 遭到上司解僱,但今天,在城市的基
至於在香港的尼泊爾群體,同樣
尼泊爾合一教會主日崇拜的情況
大部分都是信奉印度教,只有很少數
來港,至今依然感受到香港人和尼泊 爾人之間存着很大的文化差異,彼此 之間有着很大的距離,其中最大的障 礙是語言不通。他發現當香港人遇到 懂得說廣東話的尼泊爾人時,往往表 現十分詫異,並對他們大感興趣,溝 通之門也隨之打開。 另外,尼泊爾人的文化比較注重 關係,在鄉村長大的尼泊爾人尤其 熱情,人與人之間很容易可以相處起 來,即使不相識的人也會互相打招呼 和傾談,甚至互相幫忙,成為朋友。 他覺得香港是個比較冷漠的城市,人 與人之間的關係看來也疏離,香港人 視他們為陌生人,彼此不容易建立關 係。他很希望香港人與尼泊爾人之 間的距離能夠拉近,本地教會能與尼 泊爾教會有更多合作,建立美好的關 係,增加認識和信任,一起為尼泊爾 禱告,幫助尼泊爾信徒成長;也共同 實踐愛鄰舍的使命,關懷社會上有需 要的人,同心宣揚福音,使萬民作主 耶穌基督的門徒。
是基督徒。而香港的尼泊爾教會在人 才和經濟方面均有所缺欠,要繼續發 展和推動福音事工,仍需很多支持和 努力。巴雷里牧師表示他於二十年前
* 約書亞計劃:www.joshuaproject.net
一本聖經的誕生 重要情報 . . . . . . . . . 13
需要整體參與 林愛儀 譯
據說,撫養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集體參與。孩子不僅是父母的產業和責任,要完全融入其社區結構,孩子需 要與更廣濶的家庭和社區層面有有意義的接觸,並從其中獲取資訊。以一個民族的語言出版聖經,其過程也是如此, 當中涉及許多頭腦和人手的參與,結果不單令該民族對其聖經產生擁有感,還能讓聖經大大影響社群的生命。 以下由佩寶絲(Heather Pubols)撰寫的攝影散文,讓我們了解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莫諾族(Mono),一條村 莊為這個結果而付出的努力。
1
這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莫諾
3
語路得記的翻譯初稿。路 得記還在翻譯過程中。初 稿完畢,但仍須在發佈前 進行數次核對。 聖經從原文(希伯來文和 希臘文)翻譯成另一種語 言,是個涉及許多人、核 對和修改工作的過程。
2
這個群體並沒有因此失去希望,他們繼續禱告,祈 求神會幫助他們有母語聖經。數年後,耶莫圖與瑪 麗夫婦(Gaspart and Marie Yalemoto)被選中去 繼續這個項目。他們上聖經學院和神學院接受神 學、語言學和翻譯原理的培訓。
莫諾語聖經翻譯項目跟許多 翻譯項目一樣,是因應莫諾 族基督徒的要求而開始的。 有好幾年,一些外國人來到
4
他們加入了一個本地的 聖經翻譯機構ACOTBASUBO。ACOTBASUBO為聖經翻譯項目 和每個項目當中涉及的 人事職責提供資源。
族群當中生活。他們協助制 定字母系統,記錄發音、語 法和語言結構。因為該地區 戰爭的關係,他們三年後便 離開了。
5
由五個成員組成的翻譯團隊大部分時間 在剛果格梅納(Gemena)的ACOTBASUBO辦公室進行翻譯工作。團隊是由 耶莫圖傳道領導,並有兩個全職翻譯員 (包括瑪麗)和一個負責文書處理的助 手。所有團隊成員都是以莫諾語為母語 的。所有參與翻譯的隊員都接受了聖經 翻譯原理的培訓。
14 一本聖經的誕生. . . 6
特殊的電腦軟件 為團隊提供註釋 和語言學上的幫 助,使起草和 修訂變得更為簡 單。
10
7 莫諾族估計有十萬人左右。幾個主要的村莊已經有 翻譯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在全面推廣母語,包括鼓 勵人上識字班和使用現有母語聖經,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
11
8 他們工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 部分,是協調每段翻譯經文 的測試工作。測試過程包 括人如何理解每段經文的含 義。如有含糊不清或誤解的 地方,他們會向格梅納的翻 譯隊伍提出糾正或使它更清 晰的建議。
12
宗派的牧者和教會成 員、不同年齡、及不 同性別人士的參與。
* 非洲有句諺語,說“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意思是為了完成一 些事情而要發動整個社區內參與。 作者為威克理夫國際聯會傳訊部助理主任和威克理夫新聞網的主任。 (原文刊登於威克理夫國際聯會網頁:www.wycliffe.net)
核對過程中的另 一部分,是讓翻 譯顧問審核已翻 譯的段落。所有 顧問都接受過神 學、語言學和聖 經語言的高級培 訓。他們還必須擁有聖經翻譯項目的經驗。他們會 確保翻譯出來的經文與原文(希臘文和希伯來語 文)的含義是相同的。當顧問核對過後,翻譯團隊 會進行更多的修改和測試工作。
戈馬(Goma)是其中一位在 ACOTBA-SUBO 工作和正 在完成培訓成為全職聖經翻 譯顧問的人員。當他完成課 程後,便會成為 ACOTBASUBO 翻譯項目,包括莫諾 語項目的主要顧問。
9 完成測試工作,有賴 一群來自群體中不 同的人士,包括不同
位於壁立(Bili) 的翻譯委員會有 別於其他翻譯委 員會。莫諾族視 壁立為他們的語 言中心,或學習 最純正莫諾語的 地方。有時有一些難以翻譯的關鍵詞,令翻譯委員 會內可能出現不同看法而不知如何向翻譯團隊提出 意見時,壁立翻譯委員會便發揮其作用,提出有分 量的修改建議。當收到委員會的反饋意見後,翻譯 團隊便會進行修改工作。
13 部分聖經已經翻譯成莫諾 語了。在我到訪壁立的一 間教會,會眾用莫諾語讀 出馬可福音第10章。我愛 看這個聽到神的話語是用 自己母語讀出時的笑臉。
重要情報. . . . . .
威克理夫月禱會
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 2013年7月至10月收支報告
歡迎蒞臨本會月禱會,齊來為聖經翻譯
支出
及普世宣教的需要禱告。
事工 訓練及會議 薪金 樓宇 行政
日期:2013年12月2日、 2014年1月6日、2月10日、 3月3日(每月首個周一) 時間:晚上7時30分
HK$ 6,053 13,953 443,269 34,056 50,335
收入
HK$
個人奉獻 教會奉獻 其他 本期不敷
547,666
地點:光道浸信會(旺角基隆街2-16號
52,985 209,494 柋253,992 柋31,195 547,666
奉獻方法
華寶大廈1A,本會辦事處鄰座)
1. 請用劃線支票郵寄本會,抬頭請寫「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 2. 如欲採用自動轉賬方式定期奉獻,請與本會聯絡。
領會講道預約
全球聖經翻譯現況
希望讓教會或小組進一步認識聖經翻譯的
●
全球總人口
約70億
●
很可能需要聖經翻譯,但未 開展語言項目的語言數目
1919(代表人口約1.8億)
●
全球現正進行聖經翻譯的 語言總數
2167(潛在受惠人口約19億,
2817
格」>「領會 / 講道預約」)。
有部分或全本聖經的語言總數 513 ❖ 有全本聖經 1294 ❖ 有新約聖經 1010 ❖ 有最少一卷書卷
20天禱告之旅
誠徵翻譯義工
需要嗎?不妨考慮聯絡我們,我們樂意安 排同工到 貴會主領各式聚會,如崇拜講 道、團契周會、差關祈禱會等,歡迎致電 2856 0463 向我們查詢,或於本會網頁 下載預約表格(見「下載區」>「各式表
●
來自威克理夫國際聯會各個機構 的人員最少參與其中79%項目)
資料來源:www.wycliffe.net
本會於10至11月
你是否樂意與我們同工,協助我們翻譯文章或禱告消息?
期間舉辦「20天
本會現正徵求可以協助英譯中的義務翻譯員。如果你有心志
禱告之旅」,招募
和能力,又願意投放時間支援我們的事工,我們邀請你加入
代禱勇士,與我們
我們的英譯中義工行列。
一同為世界各地
如果你樂意,請填妥下表,郵寄香港英皇道郵箱34757號,
的聖經翻譯需要守
傳真至2856 0463,或直接以電郵將資料送至admin@wycliffe.
望。雖然此活動已
org.hk,謝謝。
經完結,但我們仍
~ 徵求義務翻譯員~
鼓勵弟兄姊妹繼 續以禱告支持聖經翻譯工作。為讓錯過此次活
我願意加入香港威克理夫的義工行列,希望協助英譯中
動的弟兄姊妹可以用這些材料禱告,本會現將
的翻譯工作。
「20天禱告旅程」的禱告資料刊登於本會網頁
姓名: 電話:
www.wycliffe.org.hk > 你的參與 > 代禱,歡迎 登入,同來為世界各地聖經翻譯需要呼求神!
電郵:
15
香港英皇道郵箱三四七五七號 King's Road P.O. Box 34757, Hong Kong 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是以有限責任形式成立為法團的公司 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 (Hong Kong) is incorporated with limited liability
Printed Matter
如無法投遞,敬請退回。If undeliverable, please return to sender.
湄公河的暮光
文字:Elyse Patten 攝影:Ari Vitikainen
在老撾那細小而休閒的首都永珍,一
片溫暖的天空,伴隨着湄公河邊的漫
步,是每天最自然的完結。老撾是東
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它曾經是法屬
印度支那地區之一,1975年成為一黨
社會主義共和國。老撾的官方語言是
老撾語,但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住在老
撾的山區,那裏有超過八十個不同的
語言群體。
在東南亞其他地方,本土的翻譯團隊
都需要大家為他們的進展禱告。有個
群體的有聲路加福音即將可以分發
了,也很感恩有一名能操三種流利語
言的隊員──這是隊伍的重要資源。
另一個語言群體在2013年慶祝母語新
約聖經的出版,請繼續記念他們舊約
聖經的翻譯。此外,當地正興建一所
翻譯培訓中心,以促進所有新成員的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