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推薦序 鄭玉英
9
銘謝
13
前言
15
Chapter 1 溝通
17
Chapter 2 傾聽
37
Chapter 3 衝突
47
Chapter 4 親密
63
Chapter 5 最重要的關係
77
Chapter 6 寬恕與和好
95
目錄 Chapter 7 人生的失落
111
Chapter 8 失去重要的關係
123
Chapter 9 失去摯愛
141
Chapter 10 焦慮和恐懼
163
Chapter 11 再婚
177
Chapter 12 如何使婚姻美滿
193
Chapter 13 家庭
199
Chapter 14 感恩
209
推薦序
9
推薦序 巴杜法尼神父繼《治癒受傷的情緒》(Healing Wounded Emotions)一書之後又有著作問世了!再一次見他以牧者之 心,運用心理專業述說現代人的生活實況,這本書更對離婚 和再婚有許多著墨。能在天主教書房發現一本涉及離婚議題 的書,真叫人興奮好奇,很想一睹為快。 本書廣泛探討人際關係、溝通,以及關係失敗、受傷後 的療癒和超越。書中精闢之見比比皆是。例如:最重要的關 係是跟自己的關係;離婚常出在夫妻雙方或一方不愛自己; 離婚不是為再婚,而是為療癒;人類忽略了一項天賦,那就 是溝通的能力;教會該如好心的撒瑪黎雅人,在離婚者的傷 口上傾注醫治的油膏等等。 作者是一位神父,深知教會的立場和仁慈,他也是一位
10
資深婚姻諮商者,這兩方面的經驗見解交織出本書的特色, 實屬難得珍貴。多年來,他以同理之心聽盡已婚者的掙扎心 路,陪伴他們離婚前後或再婚歷程的調適。他深深瞭解有些 婚姻是真的走不下去,而非輕忽慢易,顯然他也有許多建設 性離婚的案例和當事人得到療癒的見證。因此,他一方面如 父親一般叮嚀、提醒著關係需要耕耘,人要注意自己的情感 健康,離婚者不要在傷未痊癒之前再度踏入婚姻;另一方面 也提醒教會團體該如何重視離婚現象,以及是否要在這一領 域進行輔導或服務。 天主教對婚姻的態度格外慎重,超過家庭倫理原則和國 家法律,因為婚姻是七件聖事之一。這份慎重給人的刻板印 象就是天主教反對離婚,或教友不准離婚!沒錯,天主教或 任何重視婚姻的人都不會把婚姻當兒戲,也絕不鼓勵草率離 婚或在吵架時輕「言」離婚。婚姻是生命盟約,不只是法律 契約;祭台前的婚誓是一生而非暫時。但是,有些婚姻在實 質上已經跟聖事的理想相去甚遠,甚至可能在結婚之時已有 不適合之處。尤其是涉入家暴、外遇或其他難以調整的人格 傾向時,有些夫妻真的無法繼續同行。於是,婚姻在兩願、 一方意願,或兩人都非常不得已的情況下畫上句點,確實是 常見的現象。 誠如作者所說,就算不加上「信仰的痛苦」,離婚和再 婚本身就夠苦了。基督徒團體能否成為一個為離婚和再婚者 減輕痛苦、提供安慰和治癒的地方呢?還是因為擁有信仰和
推薦序
11
教會生活,離婚者必須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和心靈煎熬呢? 這真的值得我們深思。而宣告婚姻無效要如何進行?領不領 聖體是怎樣的困難抉擇和矛盾心情?本書似乎也提醒牧靈工 作者在這方面需要持續進修和培育。 離婚涉及層面寬廣,當協議不成,又關乎子女監護、探 視和財產分配時,法律層面往往無法避免。但是律師一旦進 場,離婚就進入兩造對簿公堂的局面。本書的核心在於療癒 層面,作者鼓勵在尋求法律途徑之前先尋求諮商,先弄清楚 你自己和對方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婚姻互動累積了怎 樣的驚恐和挫折?早期的創傷記憶在大腦深處又留下了怎樣 強大的影響力?這些還有回轉空間嗎?自己和配偶的意願和 限度又如何? 書中指出寬恕是評估離婚者是否痊癒的關鍵因素。寬恕 不是強求和好或想要破鏡重圓,或許這已經不可能,因為信 任已遭摧毀了。作者認為對方甚至不一定需要知道你的寬 恕。但寬恕的確重要,要放下所有得到化解和處理的情緒, 把一切交在天主的手裡,然後繼續前進。如果一個人選擇在 冷漠或憤怒中打轉,不但自己走不出來,首先受害的是未成 年子女。 「合作父母」是近來常聽見的重要概念。合作父母的意 思是:離婚之後兩人仍然能夠共同完成親職,且讓孩子受到 的傷害減到最低。把婚姻關係和親職分開來,彼此不必再相 愛但也不必當仇人,希望成為陌路人不再牽連,唯有一件共
12
同「事業」就是子女!在這事業上要就事論事,互相合作以 達到雙贏。沒有人希望離婚而傷了小孩,稍微思考就知道 讓孩子仍然擁有父親和母親的關愛,這樣造成的傷害才會最 低。但是如果創傷未癒、寬恕未達,合作父母就難如登天, 心有餘而力不足。 婚姻無效宣告是天主教的智慧,既維持婚姻制度的神聖 性,又給痛苦夫妻網開一面,站在牧靈立場和心理健康立 場,教會應該有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婚前輔導、夫婦懇談 會和婚姻輔導,還有婚姻無效宣告的輔導、離婚前後的諮商 和心靈醫治服事等等 1。本書的重點放在關係的療癒,因此 並未一一講述這些細節,但是指出了值得我們繼續思考和努 力的方向。
鄭玉英 資深心理工作者
註 1:天主教會台北總教區家庭協談中心,電話:(02) 2732-9594、懷仁 全人發展中心、胚芽婦女關懷協會、善牧基金會、香港公教婚姻 輔導會(www.cmac.org.hk)、離婚支援網(www.divorce.org.hk)、 諮商心理師公會。
20
在我們的社會裡,許多婚姻、家庭及親密友誼無疾而終 或未能妥善經營,原因就出在不懂得溝通,或因為恐懼而迴 避真正的溝通。 我們害怕坦誠溝通的原因,一方面是擔心被拒絕或得不 到愛;另一方面,也害怕傷害別人。倘若說了真話而導致關 係生變,那麼這段關係一定不穩固;此外,我們對健康關係 的定義也有所誤解。坦誠難免會造成傷害,這是彼此開誠布 公的正常反應。我們要避免的是說話尖酸刻薄或態度惡劣, 別忘了沉默也可能是惡毒的。我常常說:「沉默摧毀的婚姻 比暴力還多。」很多暴力行為的導火線就是沉默! 耶穌說:「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 (若八 32) 祂 可沒說真理不會傷人。我們害怕坦誠溝通的原因是畏懼衝 突。任何健康坦誠的關係,除了有時會發生衝突,也能容許 適度的憤怒與不和。我們害怕坦誠溝通,因為敞開自己、和 他人建立親密感,確實令人備感威脅。 我們敘述事情的方式是溝通的另一個重要課題。開誠布 公不等於挖苦嘲諷或惡毒苛刻。坦誠是用清楚直接且客氣禮 貌的語氣,陳述自己的觀感、想法、感覺和需要。如果我正 火冒三丈,就要先冷靜下來,等氣消了才能適當地說明整個 情況。我知道自己在氣頭上,沒辦法好好說話,所以稍後再 談;但我必須確定自己一定會再來找對方談。我們要學習聖 保祿的智慧:「在愛德中持守真理。」在冷靜過後,我們通 常就不願再跟對方談起那件不愉快的事。事情過去就算了,
Chapter 1
溝通
21
別再自尋煩惱。可是這樣會使我們的信用大打折扣,這種前 後不一的態度也會讓人不明所以。父母的態度若是出爾反 爾,孩子便會無所適從。如果父母曾答應和孩子討論某個難 題,卻壓根兒不提那件事,孩子不但會對父母失去信任,也 會感到困惑和氣憤。 不願開誠布公地溝通,除了可能使紛爭誤會越演越烈, 還會引起更多誤解。別忘了沉默會扼殺人際關係。關係一旦 陷於沉默,常讓我們有負面錯誤的解讀和假設。 彼此開誠布公是瞭解別人,也是讓別人瞭解自己的唯一 方法。我們不會讀心術,看不出別人在想什麼。只有主動說 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別人才知道你的看法和感受。
親密關係中的溝通 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學會有效的溝通,就能更瞭解彼 此、相處更融洽,也能一起面對遇到的挫折。扼殺關係的元 凶就是拒絕溝通,不願談論生活中的大事或內心的感受。溝 通系統一旦失靈,彼此就漸行漸遠了。 婚姻或任何深厚的友誼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合、分、 合中存異。當我們看到彼此的共同點時,就會「合」;當 我們注意到彼此的差異,看出彼此是什麼樣的人時,就會 「分」。我們都是好人,不過各有不同及獨特之處,每個人 的背景、意見、看法和做事的方法都不一樣。這在任何關係
22
中都很正常,但我們可能面臨選擇一起成長或分開成長,要 離婚或尋求親密的情況。只有經過痛苦的溝通過程,才能慢 慢瞭解彼此,學會讓步、合作、同心協力和包容,也學會共 同生活。否則這是最容易離婚的階段,而且家庭連繫會變得 鬆散,家人間表面和樂,其實相敬如「冰」。這樣的關係就 會枯死。 但我們若能承認彼此的差異,願意去面對、處理和接受 時,就會發展出更深的關係,一種「合中存異」的方式。我 們兼具合一性及個別性,平等卻又不同。真正的關係都會面 臨掙扎、緊張和調整。當我們能保有個別性,就能維持親密 關係,如同聖經所說:「二人成為一體。」 (創二 24) 耶穌講得很明白:「哪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 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 (瑪十八 20) 耶穌不只要人一 起祈禱,也要有勇氣面對彼此、坦誠開放地交談,並認清自 己獨一無二的個性和差異。這不是在爭權奪利或意圖掌控、 操縱、讓對方臣服,而是向他人表露真實的自我。天主將自 己顯示給我們,祂也要我們向他人表露自我。如果我們這樣 做,天主就在我們中間。
在哪裡學溝通? 我們在何時何地可以學習溝通?看看我們所受的教育, 哪裡可以得到溝通能力方面的正規教育?根本沒有!我們去
Chapter 1
溝通
23
上學、修學位,可以成為學有專精的專家。但在溝通方面, 根本沒受過任何教育。所以只要談起溝通,不論是醫師、律 師、修道人或神職人員、加油站或超市的員工,大家都同樣 詞窮語塞、能力不足。 基本上我們學習溝通的唯一場所就在自己的原生家庭。 父母之間如何溝通、我們和父母及兄弟姊妹如何溝通,這些 模式都會帶進我們的人際關係中。 我們要過濾原生家庭的溝通方式,挑出優點並加以改 良,同時拋棄無效的方式。每個家庭都有其缺損之處,有些 更是嚴重失能。所有運作不良的人際關係,不論是婚姻、家 庭、友誼、堂區團體、職場或修會團體,追根究柢都是因為 缺乏溝通、無法坦誠、說話不帶感情或是完全不溝通。有些 溝通模式需要重新檢驗、調整和改變。 我們回頭去看原生家庭是為了更加瞭解一直以來的溝通 方式,而不是去怪罪任何人,畢竟父母已經把他們知道的溝 通方法都教給我們了。 我在做婚姻治療時,只要觀察夫妻努力和對方溝通的情 況,就能猜出他們在原生家庭中的溝通模式。因此我常常告 訴還沒結婚的年輕人:「不要眼裡只有彼此,也要稍微看看 對方的家庭!」尤其要觀察對方的家人之間如何溝通、對方 的父母如何溝通、你未來的另一半如何跟父母及兄弟姊妹溝 通。你現在看到的溝通或不溝通的模式,將來你和另一半在 婚姻關係中都會遇到─除非你有所改變。
44
傾聽是活著的一部分。這表示我們碰觸到周遭的現實。 接觸現實有益於心理健康,儘管現實有時令人痛苦。想要活 得精采、有活力,就要專注傾聽周遭的世界,這樣才學會欣 賞並懂得人生的意義。 傾聽當中也會聽見笑聲,因為我們看到人生的荒謬可笑 和不按牌理出牌。在真正傾聽別人的心聲後,我們跟著他們 一起笑看人生,而不是嘲笑他們。當他們對自己的處境一笑 置之,我們也陪他們一起笑時,這表示他們得到治癒並逐漸 好轉。幽默幫助我們用正確的眼光看待人生,消除我們心中 的扭曲,減輕生活的重擔和壓力。幽默大概是諮商輔導或生 活中最被忽視的治療技巧! 我的候診間放了四本剪貼簿,裡面是我收集了十五年的 卡通漫畫。這些漫畫內容非常貼近一般人的生活,尤其談到 婚姻、家庭或人性的各種毛病。看到不論男女老幼都被那幾 本剪貼簿吸引,實在很有趣。很多人說看那些漫畫讓他們很 放鬆。我想天主也一定有點幽默感,否則怎麼能夠忍耐我們 這麼久? 傾聽意味著放掉自己。我們在傾聽別人時,就脫離自 己,離開那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天地。我們伸出手去接觸別 人,碰觸他們的痛苦、悲傷,開始瞭解人生的另一面。「喪 失了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 (瑪十 39) 因此基督徒 常說:「唯有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 當我們專心傾聽別人的問題─他們的痛苦、哀傷、傷
Chapter 2
傾聽
45
害和失落時,我們自己的難題似乎就變得沒那麼糟了,因此 能用正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問題。當我日復一日傾聽別人的 問題時,我的問題好像沒什麼大不了,於是我能用正面的眼 光看待,並以更好的方式來處理。 別人傷害我們並懇求原諒時,我們必須聽他們的陳述好 瞭解事情的由來經過,因此才能理解他們的行為。這樣我們 就有力量放下創傷、憤怒和痛苦;理解了,我們才能諒解和 寬恕。 這些都是從傾聽別人說話得來的心得,我相信你在自己 的傾聽經驗中也學到了不少智慧。我們越常傾聽,就越通達 人情。我們越能傾聽,靈修也越深,這樣才能超越自己,碰 觸到別人及天主。 祈禱也是在傾聽:聽自己的心聲、聽別人在說什麼,然 後把一切交在傾聽的天主手中。祈禱是相信有這麼一位關心 人、愛人、永遠願意傾聽的天主,而我們在這信仰中得著力 量、慰藉和平安。祈禱能治癒,我們在祈禱中能夠放下並碰 觸到天主,祂不論聽到或知道我們任何事,仍舊關心且深愛 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