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沙漠:學習放下、簡單生活》上智文化事業

Page 1


目錄 致謝

5

導言

7

第一章 以沙漠為師

15

第一部 謙遜帶來自由

25

第二章 追求最重要的目標

27

第三章 穿過窄門

37

第四章 聆聽朋友的聲音

47

第五章 心懷感恩

55

第二部 放下

69

第六章 四個問題

71

第七章 餵養靈魂

95

第八章 成為沙漠門徒

113

第九章 內心自由三步驟

147


導  言

9

讀完牟敦對早期教父、教母語錄的導讀介紹後,我又讀 了另一位知名靈修作家和心理學家─盧雲神父(Henri J. M. Nouwen) 的 相 關 著 作。1984 年 4 月, 我 到 哈 佛 大 學 拜 訪他,和他聊到我的生活,以及我正在寫的一本書,主題是 2

「隨時待命」 。盧雲神父在 The Way of the Heart 一書中也 談到這個主題,我興致勃勃地告訴他,這本書提出的觀點令 我心有戚戚焉! 他 謝 謝 我 的 稱 讚, 並 對 我 說:「 你 應 該 會 喜 歡 這 本 3

書」,接著給了我一本《荒漠的智慧》 。這本書收錄了沙 漠教父和教母的語錄,由野村湯史(Yushi Nomura)英譯, 並繪製日本水墨畫插圖。盧雲是野村湯史的大學老師,他替 這本書寫了一篇簡潔有力的引言。從他簡短的省思中,可以 看出他非常贊同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放下自己內心不必要和 不真實的部分。他提出許多極具說服力的觀點,說明許久世 紀以前沙漠教父和教母說的話及活出的生命,在今天這個充 滿誘惑和不安的年代同樣深具意義:

他們要逃離的是以金錢、權勢、名望、成就、影響力、 人脈等來建立自尊心的世界。這個世界告訴我們:「你等於 你所擁有的」。這個錯誤的認同,給了我們所尋求的安全 2 書名為 Availability: The Spiritual Joy of Helping Others。 3 野村湯史作畫及英譯,盧雲導讀,《荒漠的智慧:沙漠教父語錄觀 照》(Desert Wisdom),香港:基道,2003 年。


10

感,卻把我們投入永無止境的欲望漩渦,不斷追求更多財 富、權勢和朋友;幻想著總有一天,終會抵達自己夢寐以求 的境地,任何人事物都傷害不了我們。沙漠隱修者深深意識 到不只是社會,就連教會也被這種幻想腐蝕……他們隱遁到 沙漠裡,是為了脫離這種自我逼迫,擺脫掉層層的自欺欺 人,而回歸真實的自我。 沙漠教父和教母的做法明白指出,即使有新的領悟,並 不必然能夠找到自我認同。回歸真實的自我,需要徹底的轉 變,必須經歷漫長而緩慢的過程;但我們卻在這個過程中, 越來越進入真理……。沙漠教父、教母的故事和言論也是直 接對我們說的,儘管他們的言行被記載下來而流傳至今,已 經過了一千五百年。我們無須替這些語錄多做解釋,我們需 要的是作門徒的精神,也就是願意聆聽、虛心受教和悔改皈 依。 (《荒漠的智慧》〈引言〉,XXII-XXIV 頁)

在那次會面後,我繼續深入了解沙漠的智慧。不過出於 某種原因,我沒有用來當作個人的靈修指引,或是用來答覆 他人的詢問:在這焦慮、恐懼、給人壓迫感的世界中,如何 平安、平靜地過生活?後來發生一件奇妙的事,盧雲神父去 世後,他又「回到」我的生命中,指引我回頭細讀《荒漠的 智慧》,讓我對「沙漠的智慧」燃起熱情,有了新的領悟。 雖然這一次不是他親自陪伴我,但同樣很有影響力。 盧雲神父於 1996 年 9 月 21 日去世。在他過世後不久,


導  言

11

我的朋友兼同事比爾.史內克(Bill Sneck)打電話告訴我 這個消息。比爾心思敏銳又溫暖體貼,他深知我十分仰慕盧 雲,不僅告訴我盧雲去世的詳細經過,還不斷安慰我。聽到 這個消息後,我走到家中地下室的書房翻閱盧雲的著作,用 這種方式表達失去他的哀傷。 我在翻閱他的作品時,不禁訝異自己對他離開人世竟是 如此悲痛。我拿起這本書讀一行、那本書讀一段,才驚訝地 發現盧雲神父送過我好多本他的著作,而且都簽了名。後來 我找到他多年前送我的《荒漠的智慧》,看到他在扉頁上寫 給我的簡短贈言:

送給羅柏.威克斯: 感謝您的來訪,祝您平安喜樂! 盧雲,1984 年 4 月 9 日 我靜靜思索了一會兒,心中納悶:我非常喜愛盧雲提出 的沙漠教父和教母的「門徒精神」,但我怎會淡忘了呢?現 在,我該如何充分運用這些觀點,來幫助我掌握自己的人 生,也幫助其他向我求助的人?此外,我能否在許多宗教傳 統中找出「沙漠靈修門徒操練」的基本要素,發現各種不同 的方法,讓我的人生不要只是隨波逐流,而是能敞開生命、 懂得放手、隨遇而安?我深信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這本書就是我探尋的結果。


12

《走過沙漠》講的是我們每個人蒙召踏上的旅程,尤其 是當我們感到迷失、承受極大壓力,或處於孤寂的時刻。本 書也談論如何找到真正的自由,唯有得到真正的自由,我們 才能走好這趟旅程。 當我們準備穿越生命的沙漠時,必須先知道正確的方 向,否則只是浪費時間漫無目的地遊蕩,更糟的還會一直迷 路下去。同樣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該帶什麼上路。不 過,我們也得知道什麼不該帶,以及該放掉哪些人事物,才 不會被生命中那些具有破壞性的人事物拖累或阻礙。要怎麼 做到呢?唯有憑藉內心的自由。 我們出發上路時,牟敦的這段話真是一大鼓勵:「幸福 就在於找到生命中『真正需要的那一件事』,並高高興興地 將其餘的全部捨棄。在天主這樣的弔詭中,我們會發現其他 4

一切必隨著『真正需要的那一件事』,一起賞給我們。 」 這就是沙漠能夠教給我們的智慧。我們該做的是融會貫 通,只要將這知識落實在生活中,「自由」就會隨之而來。 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也有各自獨特的性格,因此我們要 如第四世紀沙漠隱修士所說的:「先做應該做的事。」雖然 這並不容易,但只要願意敞開自己、盡力去做該做的事,然 後放下,這樣就可以做得到,甚至很簡單又有成效。我們蒙 恩走到了這一步,現在該怎麼做,完全看我們的選擇。 4 多瑪斯.牟敦,《沒有人是一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聞道, 2012 年,122 頁。


導  言

13

本書是指引我們獲得內心自由的沙漠嚮導,內容分成兩 個部分。第一部,我們要探討「謙遜」的操練及「放下」的 技巧。和動盪的第四世紀相比,現在的社會充斥著焦慮和傲 慢自大的氛圍,因此謙遜的傳統美德對每一個想過簡單和平 靜生活的人來說,同樣非常重要。 接下來我們要探究熱情和知識,這是修習謙遜之道必須 穿過的兩道窄門。在這旅程上有四種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 我們要探討這些朋友究竟扮演何等重要角色,如何幫助我們 成為謙遜的人。第一部最後一章的重點是感恩,這個美德能 幫助我們看清事實,保持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部,我們要根據沙漠教父和教母的語錄,以及現代 心理學和靈修中類似的主題來思索反省並作為指引,回應 走向內心自由之旅會遇到的四個重要問題─這也是我們在 「放下」的過程中一定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當生命處在沙 漠的時刻。弔詭的是,只有在那個階段,我們才能讓那些真 正帶來滿足,並使我們保持心靈飢渴、開放、流動和自由的 一切來充滿我們的心。當我們奮力放下那煩擾、限制我們的 事物時,就會看到有許多方法可以餵養我們的心靈,使我們 既得到滿足,又渴望得到更多。 我們還要探討當別人來向我們求助時,成為「沙漠門 徒」和靈修導師代表的涵義?這具有雙重意義:首先是承認 我們在人生旅途中需要指引,才能學會「放下」而不致迷失 方向。正如有些時候我們也非常需要良師的啟迪,讓我們更


14

意識到在陪伴他人時,我們的臨在必須具有療癒的效果。 我們的引導角色對周遭的人來說相當重要,陪伴的過程 也許簡單隨興或不多話,但我們願意花許多時間聆聽。然 而,關鍵的要素不只是使我們富有憐憫心,也以某種奇妙的 方式讓我們感到自我實現。憐憫心加上靈修智慧,於是在生 命中形成堅不可摧的恩寵循環。假使我們沒有將憐憫心化為 實際行動,那麼在探尋放下及內心自由之道時,可能會在不 知不覺中淪為寂靜主義或享樂主義。另一方面,若缺乏靈修 智慧,我們的憐憫心會變得難以捉摸、只謀求自己的利益, 或者不受約束,最後走入油盡燈枯、理想破滅的地步。 本書的目的是希望吸取第四世紀的沙漠智慧,透過現代 饒富智慧的典範人物,提供明確可靠的指引,教導我們如何 放下,活出煥然一新的自由人生。如此也能幫助與我們往來 的其他朋友,得到內心的自由。減少欲望是不夠的;只關心 自我成長和個人的安全或平安,則是扭曲了沙漠智慧的真正 核心。沙漠智慧帶來的果實,是幫助我們放下不必要的包 袱,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進入我們心中,讓我們和他人變得 更加自由。 最後一章是短短的總結,探討使我們獲得內心自由的三 個重要步驟,這樣人生才能隨遇而安,而不是隨波逐流。這 一章說明「放下」能夠在我們內心產生專注、純淨的心、平 靜等特質。「放下」不只能帶給我們這些禮物,也為我們接 觸的每一個人帶來益處。這種種的改變,不論現在或在生命 的任何階段都可能發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