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五章
我的大媽
048
第六章
童年教育
054
第七章
亞當與厄娃
066
第八章
我叫若望
076
第九章
天堂獵犬
088
第十章
友誼的故事
102
第十一章
法律是我的偶像
128
由深淵中
158
目錄 ︻推薦序︼ 新時代的領路人
/陳建仁
︻西方好評︼ 中國人亦基督徒 /施德︵
第一部 前言
飄蕩的心靈
第一章
生命恩賜
第二章
我的父親
第三章
我的小媽
︶ Frank J. Sheed
︻東方盛讚︼ 依靠信德的全人 /羅光總主教
006 008 011 014 022 034 040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愛的外交
第廿一章
故國最後行
後記
天主厚待了我
說明與致謝
︻附錄一︼ 旅歐心影
︻附錄二︼ 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先知巨擘
/吳經熊
為基督編織一件中式外衣
338 356 366 376 392 398 422
/吳樹德
第二部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中國的宗教
172
第十四章
蓮花與汙泥
208
第十五章
心靈漂泊
220
第十六章
浪子回頭
248
第十七章
天主教生活初階
276
第十八章
逃出虎口
302
生命的詩歌
318
︵ T’ien Hsia Monthly ︶。他在法學、哲學和文學的造詣與成就,深獲國內外重視與好評! 吳博士曾受洗加入衛理公會,但是長期﹁漂離了基督,信仰變得淡薄﹂,雖然﹁在物
質、學術、社會、政治上都非常成功,但是在精神上卻是悲觀到極點﹂。他在一九三七年受
到聖女小德蘭︵ St. Thérèse of Lisieux ︶的感動,決定浪子回頭而皈依天主教。他和家人在八 年抗日戰爭期間,雖因戰亂逃難深受顛沛流離之苦,全家藉著對天主聖三及聖母的完全信
靠,不僅安然度過重重難關,吳博士也完成︽聖詠︾和︽新約︾的中文譯本,深受各界讚
賞。一九四六年,他出任中華民國駐教廷公使,一九四九年擔任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哲學客 座教授,本書即是在此時期完成。
吳博士發揚聖多瑪斯︵ St. Thomas Aquina ︶的法理學體系,主張永恆法、自然法與人定 法三分。他不僅對天主教神學與中國哲學有深入研究,更是一位跨越東西方文明的奇才。吳
博士在︽超越東西方︾中以行雲流水的筆觸描寫多采多姿的人生經歷,更以懺悔感恩的靈感
見證信靠天主與聖母的心路歷程。他慶幸自己早年受惠於東方思想的陶成,隨後又接受西方
文化的洗禮,始得以築起東西文明之間的橋樑。本書於夏威夷完稿後,在紐約以英文出版, 爾後又譯為法、葡、荷、德、義、韓等多國語言,深受各國讀者喜愛。
新 │ 時代的領路人
本書是天主教靈修的文學傑作!感謝天主,讓我有幸閱讀此書,不僅能親近博學睿智的 華人學者,更讓我得以見賢思齊,立志成為更虔誠的天主教徒!
推薦序
007
推薦序
新時代的領路人
陳建仁
超越東西方 │
梵蒂岡宗座聖大額我略爵士
上智出版社的鄧秀霞修女在三月底邀請我為這本好書寫序,她在邀稿信中寫道:﹁吳經
︶的︽懺悔錄︾和多瑪斯.牟敦︵ St. Augstine
│
Thomas
熊博士是至情、至性、至靈的人。︽超越東西方︾雖是他的自傳,但豐富的文學修養和靈性 的真誠昇華,可媲美聖奧思定︵
︶的︽七重山︾。他的個性純真坦率,不斷地追尋真理和至高的天主,可作為現代人 Merton 的典範。我想不只教會人士,甚至各界人士或文人智士都會受他真情流露、清逸超絕的文筆
所感動、啟發和導引,透過他的視野閱盡人間滄桑、經歷浮沉時代、遨遊宇宙的曼妙與浩 瀚,而喜樂地嚮往智慧、真理、美善和聖化。﹂
吳經熊博士一八九九年出生於中國寧波,他是一位天才型的學者,廿二歲獲得美國密西
根大學法學博士,隨後在巴黎大學、柏林大學、哈佛大學從事法學和哲學研究。廿五歲擔任
上海東吳大學教授,三十歲擔任上海特區法院院長。卅四歲出任立法院﹁憲法草案起草委員
會﹂副委員長,公布︽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初稿試擬稿︾。卅六歲創辦英文雜誌︽天下月刊︾
006
超越東西方 │
者,懷著改革教會的期望,而是樂在教會中。他也不像某些皈依者,急著讓自己看起來與其
他教友一樣,而是保持怡然自得、不卑不亢的自我,例如在茶敘中,他能侃侃暢談內心深 處,絲毫沒有西方人的羞窘或結舌。
而且,他還具有第三種特質。除了是徹底的天主教徒、徹底的中國人,他還徹底地忠於
自我。關於他自己,不必我多說,全在這本自傳裡了,請各位讀者逕自與他相會吧!
│
012
西方好評
中國人亦基督徒
施德︵
出版社創辦人 Sheed & Ward
︶ Frank J. Sheed
知名作家、
︶。 Chinese Chesterton
一九四四年訪問澳洲雪梨時,我第一次聽到吳經熊的名字。一位澳籍華裔女士告訴我吳經 熊七年前皈依的故事,並稱這位天主教學者為﹁中國的柴斯特頓﹂︵
五 年 後 我 在 羅 馬 遇 到 他 , 可 是 我 聯 想 到 的 不 是 柴 斯 特 頓 , 而 是 貝 洛 克 ︵ Hilarie Belloc ︶,這 不是由於他們的相似,而是兩人的相異。貝洛克有句名言:﹁信仰就是歐洲。﹂但在吳經熊 身上所體現的是信仰,而不是歐洲。
這就是吳經熊其人其書對我們西方世界的意義。吳經熊既是徹底的天主教徒,也是徹底
的中國人 — 他身上表現出的天主教氣質,令人以為他的信仰是來自幾個世代的傳承;而他 又是道道地地的中國人,可以看到他把他的種族和文化傳統完全融入教會內,使人覺得這兩
者之間有一種特殊的依存關係:如果一個中國人能夠如此迅速且奇妙地在這天主教內怡然自 得,那麼……不過,這部分並非此篇短序所能推敲著墨。
中 │ 國人亦基督徒
他在天主教會內逍遙自在,無拘無束;他心領神會無入而不自得。他並不像某些改信
西方好評
011
傳道家之祖老子的生日是二月十五日,佛教觀世音菩薩的生日是二月十九日,我則稱心如意
地夾在道教和佛教兩大宗教之間。此外,二月也是紀念孔子忌日的時節。因此可以看到,中
︶的詩句來 Walt Whitman
國三大宗教似乎聚集一起,來作我的靈性保母。這三個宗教使我獲益良多,雖然我最終看到 的﹁光﹂,是那普照每一個人的﹁道﹂︵ Logos ︶ 。 我現在對這三大宗教或思想派別所持的態度,可借用惠特曼︵ 形容: 直到我衷心信服你們留下的一切,我才敢繼續前進。 我已細讀過那些,真的十分值得讚美。︵我在其間徘徊片刻︶ 沒有什麼比它更偉大,沒有什麼比它更值得讚賞! 我專注地凝視它好一會兒,然後將之摒棄, 如今,我在我的時代,佇立在屬於我自己的地方 。
屬於西方。它超越東方與西方,超越古老與新的。它比古老的更古老,比新的更新。對我來
仰當成西方宗教是一大誤解。西方也許屬於基督宗教︵我但願更加如此︶,但基督信仰並不
是的,凡屬人的一切,沒有比這三大派思想更偉大的。但基督宗教是屬神的,把基督信
2
生 │ 命恩賜
說,它比我從小耳濡目染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更本土。我感謝這三大派思想,因為是它們領
第一章
023
1
第一章
生命恩賜
超越東西方 │
我的生辰是按照陰曆,己亥年︵一八九九年︶二月十七日生於江蘇寧波。那時春光明
媚、曙光乍現。二月即俗稱的﹁花月﹂,傳說在這個月分裡﹁滿山蒼翠,宛如碧玉﹂。嫩葉
和花蕾都在迎接太陽;柳梢漸漸轉綠,蘭花吐露芬芳,果園中的花朵都含苞待放。總之,歲
月已穿過冬天陰暗的隧道,迎向璀璨的春光。這正是︽雅歌︾中新娘聽到愛人呼喚的季節:
我的愛人招呼我說:﹁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看,嚴冬已過,時雨止
息,且已過去;田間的花卉已露,歌唱的時期已近。在我們的地方已聽到斑鳩聲;
︶
無花果樹已發出初果,葡萄樹已開花放香;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 ︵歌二
二月十七日和其他任何一天一樣,是出生的吉日。這一天正好在兩個民間節日之間。相
產婆來到之前我已呱呱墜地。
天主選擇了我的生辰,把我從母胎中呼喚出來。家人後來告訴我,我急著看到光明,助
10 ~ 13
│
022
有些朋友注意到,自從我成了天主教徒後,似乎失去一些雄心壯志。其實我現在的野心
比過去更大。我曾經享有世俗的榮耀,卻令我感到十分空虛。滿足於會腐朽的事物,根本不
能算是雄心。對我來說,整個世界不再有任何值得垂涎的事物。我唯一的﹁野心﹂,是作天
主的乖兒子,這是全心順從天主的人都能有的雄心。如果這個野心不是最崇高的,我的心絕
不會憩息其中;如果它不是對所有人開放,我的心片刻也不會接受它。既然作天主子女的至
高特恩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那麼除此以外去享受其他特恩又有什麼好處呢?
天主不單賜給我出生的吉日,更給我一個出生的好地方。我出生在寧波市一個叫做
﹁二十四院﹂的地方。﹁寧波﹂的意思是﹁寧靜的波浪﹂。我不大知道這地名的來歷,大概
是因為它建於甬江河岸,甬江使寧波與大海相連,且潮汐定時漲落,我們那時的人習慣以潮 汐來判斷時間。
寧波人並不特別高尚文雅,但是熱情、誠實,充滿活力和冒險精神。大多數人從事工商
業,較少投身於文學及藝術。寧波人都很聰明,且子女眾多,也許與愛吃海鮮有關。
︶。 他 們 固 然 屬 於 塵 世 , 泥 土 味 十 足 ; 但 從 未 忘 記 大 地 屬 於 上 主 ,
就我所了解的,寧波人最大的長處是能全心享受生活。天主創造了寧波人,而寧波人認 為活著真好 ︵參創一
生 │ 命恩賜
他們彷彿是受邀來 ―
且把大地的產物當作上主的恩賜。換句話說,他們很享受生命的盛宴,認為那是上主提供給 他們享受的。我相信天主喜愛這樣的人,甚於那些過分講究品味的人
第一章
025
26 ~ 31
超越東西方 │
我走向基督。基督使我的生命整合貫通,由於這整合,我很慶幸自己生為黃種人卻能接受白 種人的教育。
根據某些迷信的說法,我的生辰八字非常吉利。雖然因著基督的聖寵,我已經拋開迷
信,可是我從小就深信我的命很好,多少是受到這些迷信的影響。自少年時代,我就覺得自
己有朝一日能在政壇上大有作為;我的國家,甚至全世界,都會因我的存在而更美好。因
此,我一開始就抱著很大的期望,可是後來我的生活卻證明這些期待完全沒根據;每當我將
理想和現實兩相比較,都會因為對比太強烈而啞然失笑。也許這正是我變得如此幽默又如此
謙虛的原因吧!所謂幽默,不外乎自娛,取笑自我的惡行,同時謙虛地承認絕對的真理。的 確,天主確實有本事從壞事中找出美善來。
︶是在一五一五年同一天、同一時辰出生;而律師聖人聖若望. St. Teresa of Avila
我的陰曆生日相當於西元一八九九年三月廿八日。我很欣慰地得知,我特別崇敬的聖女 大德蘭︵
賈必昌︵ St. John of Capistrano ︶,在一四六五年同一天回到天國。這一切並不保證我也會成 為聖人,但是對我的靈修生活確實是極大的鼓舞。如果我出生在聖誕節、復活節,或聖母的
任一慶日,我一定會更快樂。但我是何許人,竟敢懷疑天主的智慧?祂不是比羅馬總督比拉
多 更 有 權 說 : ﹁ 我 寫 了 , 就 寫 了 ﹂ ︵ 若 十 九 ︶? 至 於 我 , 我 衷 心 喜 樂 地 善 用 自 由 意 志 , 接 受天主自亙古就為我寫下的一切。
22
│
024
的孩子來說,那段日子再也無法重現了。科學發現了許多宇宙奇異現象,但同時也扼殺了驚 奇感。
十四年前,我寫過一段話,忠實地表達了當時對西方物質文明與中國接觸的感想。在某 種程度上,這段文字仍可代表我目前的感受。
古老中國可愛的靈魂,仍舊在我心中縈繞,就像童年時令我著迷、幾乎已遺忘的旋律。 我多麼希望能重回年老母親的懷抱!當我回首,總會令我怦然心動,因為
她是大地上的柔美風景,處處充滿和諧、平靜、寧謐、璀燦、萌芽,喜悅而無歡 鬧,這若非幸福,也比你巨大的熱情更接近幸福。
如今,中國已變了,她被捲入世界狂潮的漩渦中。宛如西風中的樹葉、悠悠長江中的落
花,她不再是她自己,身不由己地被捲入不可知的未來。我知道她能在大風大浪下生存,戰
勝一切困厄和考驗。可是,她已無法重回過去甜美靈魂的本質。她的音樂不再像笛聲般行雲
流水地迴盪,而是變為金屬般粗糙的音色,猶如華格納的傑作。對於她的孩子,她不再是昔
日溫柔的母親,而是如夏日般酷烈的嚴厲父親。中國,我的祖國已死,新中國萬歲。
如今,中國的靈魂正經歷歷史上最痛苦的時期。旋律已經結束,和聲卻尚未譜成。她正
生 │ 命恩賜
處於四分五裂的混亂之中。至於我,天主已經消除了我的不協調,將和諧注入我的靈魂。可
第一章
027
超越東西方 │
品評天主所準備的宴席。寧波人享受生命的恩賜,就像飢腸轆轆的美國男孩享用熱狗一樣。
寧波人的性格有些粗獷不馴,卻不怯懦多疑。他們享受生活,具有豐富的常識,也很有
幽默感,只是這些幽默來自日常的玩笑,而不是文雅的風趣。他們熱愛肥美的大地及泥土的
氣息,在宇宙間怡然自得。寧波的日月星辰、風雨、貓狗和花鳥,似乎比他處更富有人性,
而且彷彿是每個家庭最親近的成員。童年時,我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看!日上三竿,該做
午飯了。﹂或﹁小雞已回籠子,你爹就要回家了。﹂或者﹁看那彤雲!明天會比今天熱。﹂
又或者﹁聽!喜鵲在你頭上叫了三聲,明天會有好事降臨。﹂如果是烏鴉叫,表示會走霉
運,而消除霉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邊往地上吐痰,一邊說﹁呸!﹂你的身體就像是一根
占卜杖,要是你打噴嚏,表示遠方的朋友在說你的好話;如果耳朵癢,一定是有人在背後說 你壞話。早在西方人有收音機之前,我們寧波人已發明了心靈溝通法。
就是這樣,我的童年生活有如在仙境中度過。還記得第一次參觀紡織廠時,我是多麼驚
奇。我自作聰明地說:﹁裡面一定有巫婆。﹂而且,我覺得自己非常勇敢,在這鬼屋裡還能 保持鎮靜。
有一次,鄰居讓我聽他們新買的留聲機。我心想:﹁真可憐!這個死人的靈魂竟被惡毒
的魔術師關在盒子裡,魔術師一念符咒,這可憐人就得重複說一遍!﹂單純的東方想像力初
次接觸到西方的科學發明,那是我一生中最興奮、刺激的日子。對我、對寧波或中國各地
│
026
超越東西方 │
是我的祖國、我的同胞呢?只要他們沒有得到和諧,只要這世界仍舊不和諧,我的和諧也無 法完成。
不管怎樣,我想到寧波的時候,總是不免帶著濃濃的鄉愁,部分是因為思鄉,部分是對
童年歲月的懷念。我最後一次回到故鄉,是一九四九年春天。我特意去尋找出生時的房子
︵我孩提時代已搬離那裡,沒有再回去過︶。大哥陪著我敲門詢問,好心的房客開門讓我們
進去看看。大哥指出我出生的房問、母親去世時停放遺體的大廳,以及屬於鄰居的區域,而 那些鄰居也都過世了。這一切恍如一場夢。
關於我的出生地,還有一點難以用文字形容。寧波方言聽來像是最難聽的爵士樂。因此
上海人常說:﹁寧可和蘇州人吵架,也不和寧波人談情說愛。﹂然而奇怪的是,儘管寧波話
是那般粗鄙不諧,但腔調卻終生難改,只要一開口說國語,別人一定能認出他是寧波人。這
種情形很早以前就存在。唐朝名詩人賀知章︵生於六五九年︶就是寧波人,他的不朽之作 ︿回鄉偶書﹀,敘述他離開寧波數十年卻仍舊保留著鄉音: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
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