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體會天主的臨在與韻律 前 言/與天主相遇的美好時光 綜 觀/理想的避靜 第一天/求主恩賜好的開始 第二天/用天主的眼光看待自己 第三天/在基督內已贏得勝利 第四天/更認識祂,更熱愛祂 第五天/亦步亦趨跟隨主 第六天/回應天主 第七天/至死不渝的愛 第八天/不要害怕,我已戰勝了世界
推薦序
5
11
17
33
43
67 89
111
131
151
173
避靜大綱 197
推薦序
體會天主的臨在與韻律
欣聞《和耶穌一起去度假》即將出版,實是令人感到 高興。多瑪斯.格林神父(Thomas H. Green,1932 ~ 2009 年)的十本靈修著作終於完整地以中文形式和讀者見面。 其實,這本書是格林神父早期的作品(英文原書 1986 年初 版,2000 年修訂版),卻足足讓中文讀者等了三十年之久。 2008 年 6 月,《祈禱入門》出版之際,我與上智出版 社編輯部的修女會面時,除了提及劉文周神父(1925 ~ 2007 年)生前翻譯格林神父的另一本著作《鬧市中的黑 暗》的出版事宜,也談到本書的出版。前書順利於隔年即 2009 年 5 月出版,後者則直至今日才問世。 本書會這麼令人期盼,是因為在《祈禱熱誠、生活真
部作品、應該從哪一本開始讀起。格林神父的答覆是,在盡
●
推薦序 體會天主的臨在與韻律
誠》的前言中,格林神父提到讀者向他詢問如何閱讀他的八
量不重複同樣內容的基礎上,每本書都在處理默觀與行動生 活中不同的層面,但仍然可以分為三類:
●
5
第 一 類 包 括 那 些 處 理 正 式 祈 禱 的 動 力。1977 年 的 Opening to God: A Guide to Prayer(《祈禱入門》,上智,2008 年)討論良好祈禱生活的開始。1979 年的 When the Well Runs Dry: Prayer beyond the Beginnings(《 井 枯 之 時: 入 門 後 的 祈 禱》,光啟,1998 年)關注的是「入門後的祈禱」,特別 是接受乾枯的掙扎。1991 年的 Drinking from a Dry Well(《從 枯井中汲水》,光啟,2005 年)探討經歷默觀的乾枯黑夜 時,如何更坦然地在天主的愛內邁向生命的成長與轉化。 第二類包含兩本仔細探討分辨的書。1984 年的 Weeds among the Wheat—Discernment: Where Prayer and Action Meet (《麥子中的莠子―分辨:祈禱與行動的會晤》,光啟, 2006 年)試圖解釋「分辨」的意義,並將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1491 ~ 1556 年)幫助面臨人生重大抉擇者分辨 天主旨意的方法應用於現代文化中。1981 年的 Darkness in the Marketplace: The Christian at Prayer in the World(《鬧市中的 黑暗:整合祈禱與行動》,上智,2009 年)探討應該以怎 樣的信仰眼光看待人生和各種境遇,才能分辨天主的旨意。 ●
和耶穌一起去度假
●
6
最後三本書討論正常祈禱與在特定生命情況中的分辨 之關連。1986 年的 A Vacation with the Lord: A Personal, Directed Retreat Based on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aint Ignatius Loyola(《和
耶穌一起去度假:依納爵式 8 天避靜》)是對依納爵神操的 詮釋,並針對現代基督徒的需求而加以調整。格林神父原本 是先出錄音帶,兩年後再修改錄音帶的內容出版成書。這本 書的目的是鼓勵人去生活,而不只是閱讀;也是給想要實 際做神操的人的一本「指導手冊」。1988 年的 Come Down Zacchaeus: Spirituality and the Laity(《匝凱,下來吧!―談 教友靈修》,光啟,2008 年)是想要把祈禱和分辨置於平 信徒的聖召情況內,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說,他們也蒙召叫 成聖。1995 年的 Prayer and Common Sense(《祈禱熱誠、生活 真誠》,上智,2001 年),特別專注於如何按照天主的常 理而生活。 其 他 未 提 及 的 兩 本 書 是 2000 年 的 The Friend of the Bridegroom: Spiritual Direction and the Encounter with Christ(《新 郎的朋友 ―談「靈修輔導」》,光啟,2007 年)幫助人 認識靈修輔導的精髓、進程與目標。2010 年的 Experiencing
愛》,光啟,2012 年)將祈禱生活分為三個階段:認識天
●
推薦序 體會天主的臨在與韻律
God: The Three Stages of Prayer(《祈禱 3 階段―從相識到相
主、從相識到相愛、從愛到真正地愛,來綜合人與天主互動 的歷程。 本書的書名《和耶穌一起去度假》,一開始著實讓人感
●
7
到好奇,在腦海盤旋思索如何與耶穌一起度假。翻閱後才知 這是一本提供依納爵神操八天避靜材料的作品。然而,要將 避靜和度假放在一起,實是令人難以想像。本書的成書大概 是梵二大公會議(1962 ~ 1965 年)以後十幾年期間,天主 教會進行革新,教會和各修會團體試圖找回原始神恩,並繼 往開來之際。格林神父指出今日避靜的三種形式,也希望能 夠回到依納爵的本意―個別式、一對一的避靜。這樣一對 一的避靜,就可想像如同與好友耶穌一起,單獨相處八天的 美好時光。格林神父在本書不只提供了八天避靜的材料,也 詳述在實際操練中《神操》四週的動力,這有別於有關《神 操》的學術性專業著作。 果真如此,那要如何去做呢?格林神父的三項建議是吃 飽、睡足,然後把其餘的時間交託給天主,不去擔心時間的 安排。通常,避靜者是由繁忙的生活直接進入避靜的氛圍。 當他們設法放鬆、安靜下來時,甚至感到更加疲憊。這時寧 可用一天時間好好休息,總比八天都無精打采要來得好。重 點是慢慢地發現天主的韻律。祂是安排假期的主人,避靜者 ●
和耶穌一起去度假
●
8
是客人,只要放鬆心情、配合祂的步調即可。 既然要讓耶穌作真正的主人,首先需要認識自己、空虛 自己,為天主騰出空間,這樣才能重新充滿天主的恩賜,領
受祂所賦予的新生命。若自以為是、自我膨脹,天主就無法 充滿我們。因此,避靜中的求恩,以及確認所求的恩寵非常 重要。藉此,神操的動力,四週的進行才能往前開展。 格林神父也意識到不是所有人的靈修旅程都很相近,因 此,他特別為初學者和進階者準備兩組不同的聖經材料,供 其選擇。此外,他在詳述每日的進程後,又整理出〈避靜大 綱〉,而且增添了一些補充材料,使本書更為豐富,更具參 考價值。這也是依納爵在《神操》〈凡例 18〉所提醒的: 「這些神操,必須按照願奉行者的情況講授,就是按照他們 的年齡、知識或能力……」 最後,正如格林神父在《井枯之時》的導言中對讀者的 提醒:「我們的首要任務不是廣泛地閱讀有關祈禱的材料, 而是更深入地活出祈禱的生活。的確,我應該冒著自己的 著作銷不出去的風險,對大家說:不必閱讀了,開始生活
的行動。」
●
推薦序 體會天主的臨在與韻律
吧!」這是真實的,「閱讀有關祈禱的書,絕不能代替祈禱
祈願這本書的出版幫助讀者―無論是在正式的八天避 靜中,或是採用一種日常生活中的避靜方式―在運用這些 材料祈禱時,能更深刻地體會天主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臨
●
9
在,經驗和領會天主的韻律,而隨祂的音樂與旋律翩翩起 舞。祂才是真正「領舞的主」(Lord of the dance),生活的 天主。 吳伯仁 寫於靜山靈修中心 2018 年 5 月 19 日聖神降臨節前夕
●
和耶穌一起去度假
●
10
前言
與天主相遇的美好時光
本書主要目的是幫助讀者發覺或重新發現依納爵《神 操》的豐富內涵。近幾年來多位耶穌會士,如胡果.拉內 (Hugo Rahner)、彼得斯(William Peters)、史坦利(David Stanley)等,以及各地的靈修中心,如加拿大安大略省貴湖 市(Guelph)的依納爵靈修中心,對《神操》都有學術性的 專業研究,我們也確實獲益良多。然而,曾經做過神操避靜 的一般民眾多半仍認為《神操》深奧難懂;或者,就算它淺 顯易懂,這套操練還是顯得死板又有各種規則限制,與今日 其他談論祈禱的優秀作品蘊含的自發精神和彈性大相逕庭。 確實有許多人對《神操》的寫作手法和解釋感到不知所 云,這類反感也常獲得認同。不過,正如我在〈第一天〉中 簡略探討的,遇到的這些困難不應歸咎於依納爵或他寫的
依納爵寫完《神操》這本小冊子四百多年後的今日,避 靜活動蓬勃發展。無疑的,注重說教和反默觀的思潮改變了
●
這些年來盛行的宣講式避靜。
前言 與天主相遇的美好時光
《神操》。我相信依納爵會同意我的想法,而且也不大贊同
●
11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的靈修型態。就像幾位基督新教朋友 對我說的,天主教的祈禱似乎愈來愈「新教化」了,這種情 況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 現在的避靜和祈禱大多偏離了依納爵(以及天主教)的 原始精神,讓專精的歷史學家去分析成因,有助於歸納兩者 間的差異。我也將在下文逐一說明,而本書的書名《和耶穌 一起去度假》即概括了我的觀點。一般的避靜者很少會將避 靜視為「度假」。的確,許多懷著奉獻和慷慨精神的司鐸及 會士,仍舊帶著徬徨不安的心情來做年度避靜。他們把避靜 視為「心靈大掃除」的時間,對天主的要求總覺得不自在, 也自認不足且不夠忠信。我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這兩 章中,將更明確地解釋他們從開始到結束,對整段避靜的看 法都只停留在《神操》的第一週。 然而,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年度避靜是一年之中最美 好的時光;儘管上述那些人比我更虔誠、更慷慨,但他們避 靜時卻老是忐忑不安,絲毫感受不到那份美好。當我和他人 分享,幫助他們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避靜時,許多人似乎 ●
和耶穌一起去度假
●
12
也認同我的經驗。一旦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與節奏,而 不按照過去先入為主的觀點來做避靜,神操就成為讓他們滿 懷喜樂、自由自在地與慈愛天主相遇的管道。神操的確要求
完全的誠實,與天主坦誠相見。「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 由」,尤其當我們以健康的心理、真正基督徒的方式來接近 和面對真理時,我們就會如康諾利神父(William Connolly) 所說的「將焦點放在那些優勢,而非弱點上*」。從我自身 的祈禱和擔任神師的經驗來看,這正是主耶穌對待我們的模 式,顯然也是依納爵《神操》提出的方法。 我希望藉由本書與廣大讀者分享我的經驗,輔導神師可 用它作為帶領個別輔導式避靜的補充材料;本書提供每日的 《神操》條文與聖經章節,亦可作為神師協助個人分辨的參 考;本書也適用於已有經驗且渴望「單獨與主相守」的避靜 者。按我的判斷,後者的情形更接近理想,這亦是本書的目 標,因為一位好神師的任務不是讓避靜者對其產生依賴,而 是引導他們自由地接近天主。做了幾次輔導式避靜後,避靜 者應該可以自己與天主相遇;倘若出現疑惑或困難,才尋求 適合的輔導神師予以指導。
* William Connolly, S.J., “Spiritual Direction: Scope and Principles,” Studies in the Spirituality of Jesuits, vol. VII, no. 3, (June 1975), p.104.
●
「日常生活中的避靜」。依納爵在《神操》〈凡例 19〉提
前言 與天主相遇的美好時光
此外,本書可用於八天「閉關式」避靜,也能運用在
●
13
到無法抽出完整時間卻渴望做避靜的人,極適合做「日常 生活中的避靜」。他們(例如新手媽媽)可以每天用一個小 時做神操,花幾天的時間默想書中的每日主題,將避靜延長 為數週或數月。其他變通運用本書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例如 一位修女告訴我,她打算用我的那一套錄音帶作為一整年每 月避靜的材料,她認為這個作法可使每月避靜保持一致與連 貫,這是以往所欠缺的。 不論是何種情況,《神操》的目的即依納爵開宗明義所 說的:「就如散步、走路、跑步都是體操;同樣的,準備整 理靈魂,驅除邪情,好能認清天主的聖意,以便調整自己的 生活,拯救靈魂,也都叫神操。」方法各式各樣,而依納爵 具有極大的彈性來適應不同的情況,這正呼應聖女大德蘭 (St. Teresa of Avila)說的:「凡是最能喚起你去愛的事情, 就去做吧!」做神操的困難就難在最後的目標:擺脫「錯亂 的偏情」(過度依戀),好能自由地走向天主並承行天主的 旨意。近代哲學家主張兩者本質上的區別:「擺脫、免於」 (freedom from)比不上「自由地選擇」(freedom for)。 ●
和耶穌一起去度假
●
14
本書如同一位好神師,扮演「洗者若翰」的角色,重點 在於與天主相遇,而主角是主耶穌和避靜者。因此,本書如 同《神操》一樣,不能只是閱讀而不去實踐。的確,避靜是
主耶穌用來表達祂與避靜者間在愛中相遇的一種方式。在我 學習成為避靜輔導神師的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如洗者若翰般 的人物,第一位是麥克曼神父(John McMahon, S.J.),第二 位是賴恩神父(Vincent Ryan, S.J.)。賴恩神父在幾年前過 世,他是我卒試時期的導師,最早鼓勵我走上帶領避靜的工 作。為此,他派我到紐約州雪城基督君王靈修中心,跟一位 靈修輔導溫尼(Vinnie)學習,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現在 溫尼在帶領避靜方面仍然非常活躍,我要向他深深致謝。 在 我 的 生 命 裡 扮 演「 洗 者 若 翰 」 的 人 還 有 安 諾 里 歐 (Segundiano Honorio)和雷登(Marciano Radam)。我還要 感謝阿丁(Ding)在百忙之中為本書手稿打字,以及瑪爾斯 (Mars)的協助,無論我在〈第二天〉那一章說了什麼、舉 了哪些例子,他總是提醒我有許多東西比植物更重要。過去 卅五年來曾經參加我帶領的避靜,並對我讚譽有加的每一位 避靜者都是我的良師益友。主耶穌也是我的恩師,這是千真
本書獻給他們,也獻給賴恩和麥克曼神父。我也由衷感謝天
●
前言 與天主相遇的美好時光
萬確的,我所領受的遠超過我的付出。為了表示感謝,謹將
主,祂大膽地將這神聖的工作交在我軟弱的手中,並協助我 完成各項使徒工作。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