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2019-2023

Page 1

2018 台中教育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

2019 -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

經 歷 Experience

2020.7~8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 / 實習

2021 .8 淡水老街構築工作營

2022 .7~8 寬和建築師事務所 / 實習

榮 譽 Awards

2020 學期成績優異

2022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競圖 / 特優

軟 體 Softwares

郭 文 嘉
目 錄
Education
氛圍編織 寓 . 河 不定空間
21世紀社會住宅 大尺度下的日常 其他作品
Lumion Ps Grasshopper Ai AutoCad Rhino

淡水河一直是台北發源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河流,它孕育了台北,大稻埕是其中一 個相當重要的河流流經的節點,但大稻埕的都市紋理可以說是被切斷的,環快跟堤防 形成了邊界,使人不意靠近淡水河,在台北人的生活經驗當中,是缺乏著河的,極端 氣候下,淹水這件事變成是我們必定要面對的議題。透過對於淹水後的三個狀態進行 概念萃取,並進行地形型態的尋找跟空間原形的探討,將所生成的放置於基地內,從 重新將動線連結,使的都市紋理被縫合。

寓 . 河 都市紋理縫合與水岸再生

當貨運停止運行時,取而代之的是休閒與觀光,自行車以及藍色公路形 成了一個新型態的與水共生的生活方式,大稻埕正好是位在淡水河的節點上

。堤防兩側具備相當大的差異,有河岸景緻的港口跟富有歷史意涵的迪化街

。但因堤防跟環快這兩個明顯邊界的阻擋,使城內的居民忘記了河的存在, 對台北人來說,生活是缺乏河流的,我的設計策略是將被堤防以及環快切斷 都市的紋理重新連結,重新塑造都市紋理,將水的意象重新帶入城內。

設計策略 - 都市紋理連結,透過活動串聯

北門捷運站 迪化街 迪化街 雙連捷運站 寧夏夜市 中山捷運站 心中山線形公園 都市熱點連結 - 迪化街位在大稻埕與其他熱點連接的中央 北門捷運站 北車捷運站 迪化街 寧夏夜市 中山捷運站 心中山線形公園 雙連捷運站

在型態找尋的過程中,從原本比較單向僅僅一個中心點這樣比較平靜的,到後面越來越激烈 的型態,中心點越來越多,線的形式也越來越奔放。藉由前面發展的Pattern,加入高程上的變化 並將其轉變為面狀,做為未來基地上地形型態的可能性探討,並透過水在不同強度時這個因子的 介入來去改變地形的起伏型態。

我們身處極端氣候的今日,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豪雨、洪水氾濫…等等,都深深地影響我們的生 活,淡水河對台北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存在,他孕育了台北城,而當為未來,海平面上升的時候 ,淡水河對於台北城又會帶來甚麼影響。

動線連接及Program的置入

兩個圓渦流形成地景串聯都市紋理
堤防改道與環快重新整理

設計所呈現的是與水共生的三個階段,先看到水,意識到水的 存在,並且開始去思考說水所帶來的課題,以及我們該如何與之共 處,我想透過這個地景建築的設計來去嘗試著給出一個我的答案。

自行車道 / 步道 串聯了碼頭的南北側,越過了堤防,人登上高處,俯視著大稻埕及河岸邊,讓人重新意識到淡水河的重要性,提醒著我們水一直在我們身旁,如何與水共生是我們的課題 。也提供了休憩站供人使用。

登高俯瞰淡水河之後,順著自行車道而下,中途提供一個休憩站供腳踏車車友使用,形成一個節點 ,可以選擇要繼續騎乘或是將腳踏車停好休息,逛逛大稻埕,到景觀餐廳喝咖啡休息,欣賞漂亮河 景,短暫休息後再繼續著自己的旅途。

中間步道除了串連動線外,也讓攤販能夠在這邊擺攤,形成水上市集,使山坡或是廣場的活動得以銜接,提高人流蔓延得可能,也暗示水的重要性,告訴了我們水所能帶來的新型態生活 ,並在步道中也提供座位供人休憩,型塑一個新的商業活動。

水上市集創造商業活動,使得周遭的活動有蔓延的可能性,有別於迪化街內的傳統商業行為,水上 市集讓人對交易有更多不同的體驗,沒市集時,這邊也能提供有別於廣場式的座椅及休憩的空間, 提供使用,創造小型聚集的可能性。

親水廣場讓活動得以在這邊發生,沒活動時供小孩玩樂,舉辦活動時則形成一個圓型劇場,淺淺的水得以讓人親近,水進到我們的生活中,並透過控制水的水位高低來告訴著我們水所帶 來的影響。

親水廣場能透過水門的控制來去將內部的水位進行調整,不同的水位高低能夠帶出不一樣的活動可 能性,小孩可以玩水,音樂家可在其中表演等等。一旁的茶室屋頂可以讓人攀爬上去俯瞰淡水河, 也能夠坐在茶室中欣賞表演。

氛圍編織

後疫情時代的今日,線上展覽成為趨勢,美術館的場域不同以往。實體美術館面 對這個後疫情時代,展覽的物件本身,不見得是實體物件,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等虛 擬體驗成了美術館展現藝術的媒介,這類展示品本身帶有動態且不穩定的特質。我們 不在是需要一個將展覽品安置好的空間,而是需要一個能夠將這類展覽本身特質呈現 的空間,今日的美術館空間具備一種不穩定的且不同向度的力量在互相拉扯的狀態, 讓空間成為人與藝術之間的互動媒介。

不定空間 - 動態生成

基地周遭人潮,位在老街 ,觀光商業帶,人潮眾多 ,須納入考量。

分析因子決定

將基地分為南北兩向來去探討,並決定好距離後,距離是透過基地 分析所得來的周遭豐富度最高的路段,並以10秒為一單位來計算速 度,將會影響速度的因子拆解開來一一討論,分別是,坡度,紅綠

燈,速限,道路寬窄,馬路上的行人,再與不同的交通工具作對應 ,刪減掉不需要的部分,進行分析。

基地周遭交通,可以發現 基地南北側交通量最大。

基地周遭量體紋理,基地 正位於交叉口附近,速度 變化,加減速等等明顯。

基地周遭豐富度高,具備 多元商家,道路系統也較 紊亂,有山景也有河流。

分析之後,取其最多重疊的五個點來進行討論,速率的不同會在同時間內呈距離的不同,於量體呈現上,透過消點的移動,來進行 量體的形變。運用投影幾何的方式,將原先量體與移動的點進行投影,翻轉後進行二次投影,用這樣的方式來去探討其他的5個點 所能產生的形變,速度越快,量體就會形變得越多,而因為有翻轉並再投影的方式,有些量體將不具備水平的樓板。

- North Side - South Side Factor 上廁所 停車 停車場 6 % 6 % 27 % 43 % 60 % 76 % V S T = A B 10 V S T = 10 s 60

透過先前分析得來速度在基地上進行3維的疊圖,並將疊圖所得到的結果分為點跟區域,可以看到,速度越慢的地方,所能產生的點就越多,速度快 的點,幾乎都在邊緣形成,再將這些點與前面所得到的消點的位移來進行相乘來得到量體的大小與位置。疊圖過程中,76%的部分。雖然點位很少, 到因為消點位移大,所以也產生了相較量體,6%點多,但位移小,故量體呈現較為集中的狀態。

在中間的部分,27%為長向的,並且有其他速度的空間在其周遭圍繞,所以在它的上方以及周遭圍繞他,形成一個挑空大空間,並在個個空間中都有開洞,讓人可以在不 同速度下的空間以及活動。可以和不同的速度產生關聯。

因為投影幾何得動作而呈 現的空間型態,空間並不 具備垂直水平的牆壁以及 樓板,空間的體驗在於動 線上,會因為速度的不同 而有所差異,空間的體驗 是動態的。

100 300 600 1200 cm / C-C’SECTION / 100 300 600 1200 cm 6 % 27 % 43 % 60 % 76 % 6 % 27 % 43 % 60 % 76 % 6 % 60 % 6 % 76 % / B-B’SECTION / / A-A’SECTION / - 被速度拉扯的開口 - - 被速度拉扯的開口 - - 不同速度的匯集點 - - 傾斜電梯配合空間形變 -
2. 3. 4.
0 100 300 600 1200 cm

在動線安排上,並非呈現穩定的空間序列。速度並不一定 是由快到慢的或從慢到快,他是由前面疊圖所得到的結果 。從一層開始,就有不同速度的出入口供遊客選擇,從慢 的飲食休息行為,到快的觀展行為,甚至到內部的觀展順 序,都沒有一定的動線,選擇都取決於遊客。

UP UP UP DN DN 290 cm + 230 cm 342 cm + 151 cm 180 cm + 300 + 600 + 900 1200 cm 6 % 27 % 43 % 60 % 76 % + 0 cm + 0 cm + 10 cm + 0 cm + 130 cm

從基地紋理出發,試圖用量體型態回應基地紋 理,並且結合對住宅生活的議題來做為設計開端, 將量體形塑出來後,將共享空間拆散到各個量體, 並用一動線串聯,打破集合住宅的共享空間都在同 一樓層的問題,也能夠讓人一走出梯廳,可以先看 到共享空間,形成空間層次,也保護住宅單元的隱 私, 並在各個空間加入大量的人為自然環境,形 塑一個擬自然,讓人,自然,空間,互相作用,形 成一高空中的生態系。

如果從梯廳一走出來是一個花園,如果樓板不是水平的,那會 是一個怎麼樣的空間體驗? 將共享空間拆散到各個量體,並用一動線

串聯,打破集合住宅的共享空間都在同一樓層的設計策略,透過共 享空間串聯彼此的生活。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來形成一個良好 的鄰里關係。

I want ...

safe / accompany / silent

I want ...

work / silence / relax

I want ...

work / convenient / accompany

單元內形成一個聚落,一出梯廳,可以看 見共享空間及花園,隨後才進入到屬於自 己的居住單元,住戶除了擁有好的共享空 間品質外,居住上也保有隱私性。

舊有的開放空間時常至於地面層,或是集中在單單幾個樓層,我選擇將建築量體錯位卡接後,將中 間連接的地方打通,形成一開放空間,使得住宅內部的居民,可以透過中間的開放空間來形成交流

醫院 都市脈絡
室內 戶外 半室內
野餐 消費 社交 聚餐 創意 市集 公園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睡覺 睡覺 晚餐 在外工作 休閒(運動/聊天) 娛樂 娛樂 午休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睡覺 晨間休閒 睡覺 休閒娛樂 午休 吃飯 吃飯 下廚/晚餐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睡覺 睡覺 下廚 / 晚餐 自家工作 交流 休閒(運動/聊天) 午休 -需求 -社交 -放鬆 -寧靜 -需求 -安全 -社交 -工作 -需求 -陪伴 -安全 -寧靜
老年家庭
數位游牧 青年族群

形成單元後再將使用者依照需求 放入各個單元內。

地面層完全的開放,置入市場以及咖啡廳這類開放給大眾的program,居民可以到市場 擺攤,販賣自己的手作餅乾,或是飾品等等,讓老年人可以擁有不一樣的生活,不單單 只是一直窩在家裡看電視。咖啡廳可以提供與朋友的社交,加深彼此的感情,透過這一 類開放的program,使得住宅內居民與周遭的使用者能夠形成一個交流網絡。

面向山的地放方了個瞭望台,並配合 一些自然生態形成一公園。

住宅中間設計泳池提及健身房供居民 使用,偶爾也可以在此舉辦聚會。

從自家陽台看出去的狀態,每一戶家 庭都具備了舒適遼闊的觀景體驗。

unit 05 unit 06 公園 表演區 / 眺望台 共享廚房 屋頂書屋 娛樂間 / 視聽室 泳池 / 健身房
地面層開放給大眾
A-A’SECTION B-B’SECTION SOUTH EAST NORTH / ELEVATION / GF PLAN 100 300 600 cm 咖啡廳 入口管制 管理室 市集 +0 cm +360 cm / P L A N / 0 100 300 600 1200 cm 2 F 4 F 11 F 7 F 5 F 9 F 共享廚房 +5560 cm 眺望臺 小表演區 階梯影院 +4370 cm 健身房 機電 泳池 更衣室 置物區 娛樂間 +2800 cm

將這個資訊站做成一個讓附近居民及遊客共同使用的地方,居民可以任意的穿越它,作 為生活的一部分,遊客能透過它來認識台北機廠,作為認識台北機廠的起點。將資訊站往上 抬界定出一個開放空間,下挖並配合大樓梯的使用,讓廣場的使用可能性更高,上方框架, 是將機廠內部漂浮在天花板桁架轉化,變為資訊站中漂浮在空中的巨大結構框架,並將資訊 站的program插入其中,並配合立面材質及開口的使用,營造輕盈的意象。

鐵道博物館資訊站

尺度在這個基地上呈現非常不一樣的風格,旁邊的 住宅呈現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尺度,隨機擺攤 的陽傘也營造了很親民的空間。而基地另一側,高 聳的台北機廠廠房,內部卻經常達到12公尺高,這 樣相當大的尺度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空間感。這兩種 不同的尺度感混合在一起會產生甚麼樣的空間,大 尺度下的日常,是我這次的設計概念。

基地另一側因為有高架橋的阻擋 ,使得人流(當地居民)無法靠近 ,創造一個供大眾使用的空間,

從新整理動線,縫合都市紋理。

調查鐵道資訊博物館後,從園區 比例,量體,配置等,等並希望 從中發掘些可能性,來去進一步 的發展設計。

結構系統為鋼構架,從旁邊的鐵道工廠中的行架系統轉化 而來,並結合概念中的一個大尺度下的都市廣場,將型態 轉化為立體的鋼構架,並在往下懸吊資訊站的量體,格柵 作為次結構同時也提供遮陽的效果。

???
尺度感比>8 尺度感比<8 開放空間
博物館大廳 展覽室 服務空間 展覽空間 服務性空間 923 2038 1436 914 高度變化高 高度變化低 -量體
-園區建築比例(長:高)
-配置及室內尺度
0 50 150 300 cm 0 50 150 300 cm 一層平面圖 0 50 150 300 cm

EA3 - 複合/共享辦公室

業主為太陽劇團,太陽劇團的加入能夠

讓整個大台北地區更具生命力及樂趣,

串連周遭劇團形成一個都市的嘉年華會

從”戲劇”這件事作為概念發想,戲劇 的本質為分鏡表,透過分鏡表,各個空 間被串聯起來。所以我寫了一個故事,

來描繪20年後的這家公司所發生的事,

透過故事來去思考空間計畫,並藉由拼 貼的方式將那些空間以抽象的方式描繪 出來,先作為概念空間,再透過概念空 間來生成實體空間。

0 200 1200 cm 600 A-A’SECTION UP UP 200 1200 cm 600 PLAN 1F

藉由觀察基地後,繪製了一些sketch,之後將其分類為七類,並將其轉化為建築形成的過程。設計概念為漂浮,就像基地周遭的樹一樣 ,將替面留給大眾,主要program放置在上頭。

西門,位在一個商家及影城瘋狂展示自己的地帶,從舊有的傳統招牌到新型態的LED 招牌立面,無不是在瘋狂展示自我。將西門這特有的招牌展示行為放置於文化館,將 文化館的立面上採用不同樣式的板,讓版上呈位在內的藝術家展現自我的一部分。

EA.2 西 門 文 化 館
EA.2 敦 化 書 屋
構 築 - 淡 水 老 街 木 構 造 基地位置:淡水老街末端 - 齊柏林空間 EA.1 灌 注 - 偶 然 與 必 然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