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職人在地的原生創意 打造全球的風格設計
27+
4+
選物好眼光、挖掘在地設計好品牌,風格店鋪的名家對談 ﹁好樣﹂負責人 Grace VS. ﹁ Landscape Products ﹂創辦人中原慎一郎 ﹁富錦樹﹂負責人 Jay Wu VS. ﹁ 印吉田﹂總監種市曉 前進在地職人製作現場 結合在地特色、傳統與文化,全球在地風格品牌解析 蒐羅世界與台灣的在地風格設計,來一趟台灣風格店鋪之旅
全球在地製作設計風潮
7+
61+
B
23+
+ 全球 61 在地製作 設計風潮
麥浩斯
集團編碼1GMV125 書店退書日期103年11月4日
No.125 Sep 2014
•
• • •
Stay Local
耀 榮 〉 獎 誌 雜 類 活 生 佳 最 〈 獎 鼎 金 年
4 1 0 2 獲 榮
THINK GLOBAL.DESIGN TOMORROW.設計改變世界.Sep. 2014 No.125.每月5日出刊定價HKD49元.NTD198元
Lifestyle•Aesthetics•Vision•Industry•Entertainment
Stay Local, Design Culture
全球在地風格設計61+ 企劃_葉靜芳 美術設計_唐志亞 文_葉靜芳、chienwei wang、FunnyLi、陳婕寧、陳晴玟 攝影_王漢順、王士豪、劉信佑、teikoukei、許翔、何忠誠 圖片提供_ARTIFACTS、Fujin Tree 355、iGzen愛居人、Iittala、IUSE生活精品、L'OCCITANE、
Luxury Life、Marimeeko、MOT Concept、nest.巢家居、Sense 30叁拾、小器、好樣VVG、 林果良品、林果設計工作室、阿原YUAN、麻商法式精選寢具、掌生穀粒、 誠品living project、寬庭
一只富有神韻、羽毛清晰可見的玻璃鳥,來自芬蘭玻璃工坊工匠們十五小時創作心血; 一條由日本職人少量製作的播州織圍巾,手織與機械織的中間的綿柔卻又不失個性, 就像人一樣有著不同的性格;一瓶由十七世紀法國修道院修士循傳統的百年藥草配方, 調配出蘊含柑橘及迷迭香的奇蹟之水,帶來療癒功效;一件堅持天然手染, 使用植物酵素讓布料長時間自然加工的台灣布衣,傳達對人、對物、對環境的關懷。 這是個在地意識逐漸興起的時代,搜羅來自全球各地精選物件的Select Shop, 也回應由當地設計、在地製作的精神。透過就地取材,盡可能關懷環境,減少對自然的傷害; 因為在地製造,而創造就業機會,也將生產經濟回饋當地住民;透過職人對傳統工藝的堅持, 我們有了更加獨一無二的風格品味;因為樸實設計, 每一個物件都充滿了精彩的故事與生活哲學。
110
Stay Local, Design Culture. 我們的在地生活,全球的風格設計。 Stay Local的五個關鍵字 簡單的設計:設計上沒有太多的雕琢和裝飾,只具簡單功能與樸實狀態。 環境與土地:因地方的素材不同,也會發展出各自不同的工藝。 職人的堅持:在地和工藝之間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職人對工藝的堅持和傳承。 持續被使用:持續在生活中使用,工藝才不會被時代淘汰而沒落消逝。 設計的思考:重新思考、設計傳統工藝,做出具有前瞻性和具有獨特理念的設計品。
Part1_Interview:Keyword 5+ Select Store Owner好樣Grace VS. 中原慎一郎 Select Store Owner富錦樹Jay Wu VS. 種市曉 名家專訪,闡述Stay Local存在的價值與定義。
Part2_前入設計製作現場 設計師帶路,製作現場直擊7+ Iittala玻璃工坊、Marimekko印刷工坊、Toast陶瓷工廠、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鐵工廠、林果良品皮革 製鞋工廠、林靖蓉Lynn Lin玻璃工廠、阿原YUAN金山農場
全球在地風格品牌解析27+ Category_1 餐桌上的迷人風景 Japan:tete、Yumiko Iihoshi、小泉哨子、Yuko Ikeda、鹿兒島睦/Taiwan:立晶窯、掌生穀粒、 器研所/France:Astier de Villatte、Laguiole en Aubrac、REVOL/UK:melody rose/Italia: ColleVilca
Category_2 革新的時尚老靈魂 Japan:Ayamß、scrumpcious、Tamaki niime/Taiwan:林果設計工作室、鄭惠中布衣工作室、三峽染 工坊藍染
Category_3 點綴生活的小清新 Taiwan:ZAN鏨工房、漢藝設計/France:Alexandre Turpault、Le Couvent des Minimes、Les Senteurs Gourmandes/USA:Simpatico/UK:Omersa/SE:Iris Hantverk。
Part3_台灣風格店鋪之旅23+ Food_餐廳/Cafß 小器梅酒屋、生活試驗所、淡水天光概念店、Fujin Tree 353 Cafe、墨池堂、齒草埔料理研究工作室
Places_市集/市場/農產集散 三小棟市集、永豐米糧行、神農氏場、雲中街聚落、檜意森活村
Shops_蒐集在地精神的設計店鋪 AXES、CameZa+、EXPO、Fujin Tree 355、nest巢.家居、小器台中店、好的、好樣思維、放放堂
Work Shop_工作室/創意基地 SENSE 30জ拾、木子到森、Anadou木作
111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Laguiole en Aubrac
Take a coffee
FOR G
OMING O R
i
ris
dy Ro o l se e M
hantverk ZAN Studio
Ayamé
112
Iittala
TOAST Living
Stay Local SIM
PATICO
In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st craftsmen and designers were interested in revealing the true beauty of everyday objects and their spiritual dimension, along with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craftsmanship could thrive in the future.
正春
台灣烏龍
Derby Shoes
Tea 113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重返美好年代的在地原創 好樣Grace VS. 中原慎一郎 文_chienwei wang 日文口譯_吳旻蓁
攝影_王漢順 圖片提供_好樣VVG
日本鳥取縣的「因州和紙」、台灣設計師林曉瑛的「36計/技-骨灰罈」、鹿兒島的「沈壽官窯」瓷器、 「Rhythm」小牛皮包包……,究竟「地方、環境、素材、工藝、設計、職人」彼此間要如何融會貫通,才能創造獨 一無二的「在地好物」?他們與「Stay Local」(在地風格)之間的關聯性又是什麼?這次的封面故事人物專訪請 到「好樣VVG」負責人Grace與東京「Landscape Products」創辦人中原慎一郎(Nakahara Shinitirou)聯手分析, 在設計和選物之間,他們是如何以獨到的眼光發掘在地的精神、風格、故事和美學。
INTERVIEW
114
月上旬,台北設計現場出現一項重大盛事,《 TTTO 台北×鳥取×東京×大阪
八重返美好年代─設計工藝巡迴展》(Back To The Belle Époque - Design and
Craft Hunting)集合超過五十個台日文創品牌,從不同城市的角度探討「美好生活」 的定義,多元特殊的展覽形式,猶如為這炎熱的夏日吹進一道清涼的風! 策展人之一的Grace與中原慎一郎,兩人都具備精準獨到的設計眼光,也都經營Select
「在地和工藝最主要的
Shop,常年遊走在世界各地,尋找不同國度的的設計品、生活道具、書籍、家具等。
Connection就在『傳
但,不管是發掘本地或異國文化的美好之處,要從眾多物件之中嚴選出最具「在地
承』,工藝之所以會被
風格」的好物,不單單只是倚賴挑選者本身的品味與直覺,其實還包含更多蘊含在
傳承除了它本身擁有的
「select」之後的思考、哲學和理念。
生命價值,更因為它會
來自台北的Grace和故鄉在日本鳥取縣的中原慎一郎,各自分享他們不同的「在地經
被人們使用,才傳承下
驗」,也聊及「在地風格」是如何反映在他們的品牌經營和靈感發想上,同時,也輕 鬆分享他們心中美好的一日與理想生活的城市。
來,如果不被使用,就 成為古董被擺著。」
Interview:La Vie ╳ Grace & Nakahara Shinitirou
— Grace —
La Vie:兩位如何安排一天的生活?而生活風格如何反映在你們的創意和經營上? Grace(以下簡稱G):我的工作和生活沒有太大區隔,「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 工作」,我融合得非常好。生活中我同時要經營十個不同的點,管理八十多位員工, 所以得花很多時間Connect People。大多時我會「發想」,發想很重要,因為經常 要舉辦活動,我需要很多新鮮想法、有趣的點子,這些都要在生活中得到答案,所以 「看電影、看書或旅行」對我來說是一種In Charge,能融會貫通所做的每一件事。 還有就是Meet People,這次《重返美好年代─設計工藝巡迴展》,我接觸到中原先生 的「Playmountain」團隊、「graf」的服部滋樹先生(Shigeki Hattori)等人,我指
「在傳承的道路上,有
的不是單一一人,而是整個Group;然後我再從中去連結到其他人,像graf就讓我認
些在地工藝會被成功的
識了「CHANCE MAKER」影片製作團隊。籌備展覽期間,我們去鳥取時認識了很多窯
保存下來,有些可能會
燒師傅、造紙工藝家等人,這就像是一個網際網路,你可以從這些連結中找到很多有
逐漸沒落,而為了要傳
趣的點,這些Idea就會成為你未來想做的事的契機。
Nakahara Shinitirou(以下簡稱NS):我的生活大約分成三種:在東京、出去玩 和在我的故鄉鹿兒島的時候。在東京的時間最短,從早到晚都要開會,討論未來的活
承歷史,職人會忠於反 映專屬某個時代的流
動和計劃,忙到連吃飯時間都在工作。出門旅行是我最能找到靈感的時候,在移動的
行,但缺點在於,這項
過程中,我會到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遇見很多人、接觸很多事物,就能找到下一次做
工藝可能不會再出現新
設計或規劃活動的靈感,這點我和Grace很像。回到故鄉鹿兒島時,白天我會跟在地創
的變化。」
作者碰面,但因為母親一個人生活,上了年紀加上身體也不太好,剩下的時間我會儘 量照顧她,珍惜與她相處的時間,也是因公司同事的幫忙,讓我返鄉時可以很放鬆、
— 中原慎一郎 —
很悠哉的過生活。
La Vie:兩位剛剛都提到靈感是來自生活中去過的地方、遇見的人,對 Grace與中原先生兩位來說,兩位都引進代理,以及操作過相當多台灣或 日本在地設計的開發,對兩位來說甚麼是「Stay Local」(在地風格)?
Stay Local的五個關鍵定義
無論是本土或者國外,可否舉例說明你們對於在地風格的發掘之道?這又
1.簡單的設計:沒有太多的雕琢和設計,只具簡
如何反映在你們的思維、品牌和物件的挑選上?
2.環境與土地:因地方提供的素材不同,也會發
G:我本身擁有Select Shop,採購時一定會先以自己的喜好跟品味挑選物
3.職人的堅持:在地和工藝之間最重要的關鍵在
件,再來就是我常到世界各地旅行,其中以去日本頻率最高,如果在當地看 到衝突感強,或是經過時間洗禮,具有年代意味的東西,都會特別的喜歡。 兩年前我去了一趟緬甸,你可能很難想像一個看不見太多品牌、缺乏時尚
單使用功能的樸實狀態。 展出各自不同的工藝。 於職人對工藝的「堅持」和「傳承」。
4.持續被使用:現代人持續在生活中的使用,工 藝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沒落消逝。
5.設計的思考:重新思考、設計傳統工藝,做出 具有前瞻性和具有獨特理念的設計品。
115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的地方,卻非常吸引我,我覺這裡是「亞洲的最後一塊處
很好的眼鏡框,直到了後來石油出現才開始使用塑料,而
女地」,是個讓人感到很舒服的一個地方。因為是佛教國
今天的日本,也只剩下三個地方還有用樟樹製作鏡框。這
家,在地人非常簡單、非常的Pure,從穿著到行為都沒受
些發現都帶給我許多靈感。
外界太多「汙染」,所使用的器具、道具也都處在一個未
始」的樣子,這裡一個只要台幣二十元,但看起來樸實又
La Vie :好樣 VVG 不只挖掘世界各地的好物,也發現 許多以 Local 素材為主題的台灣本地設計,中原先生從 2003 年曾於京都大山崎美術館舉辦《當民俗藝術遇到 Landscape Products》展,一直致力於經營美好的生 活風格,想請兩位談談手工藝Craftsmanship這件事是
Timeless的茶壺,它沒有太多的雕琢和設計,卻依舊被人
否是「在地風格」品牌或設計的重要條件?它們有何迷人
們使用著,即便材質如此簡單,但整個味道卻好到難以
的魅力?
經太多設計,只具有簡單使用功能的樸實狀態,但反而成 為我們眼中有價值的東西。 有一次我們去逛市場,整座市場很大,但賣的只有五金、 鋁鍋、琺瑯鍋等杯碗瓢盆,而且個個都保持它最「原
116
形容,讓我愛不釋手想要全部都帶回家,這是一件多麼
G:如果以在地Stay Local這件事情來說,在地工藝一定
Valuable的事啊!
與環境有關,因為環境提供的材料經過數百年演化,所發
NS:我到世界各地旅行時,會找同一輩創作人設計的商
展出的工藝方向也各自不同。素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
品,我想,如果我和設計師是同一個世代,應該會對他的
很好的土壤就能做出很好的陶燒;有很好的木頭就能做出
創作更有共鳴,也能激發我想到新鮮的設計點子。不只是
好的家具;有好的泥就能產出好磚塊,環境與土地都有著
選物,如果能跟在地創意人一起吃飯,四處去逛逛分享
大大的關係,最後人才是讓這一切發生的契機。就像南投
在地情報,都能幫我找到所謂的在地風格。因為每個地方
產竹子,就發展出了竹工藝。這次與我們合作的鳥取是個
的風土民情不同,才能創造出簡單又能反映當地風味的設
被山圍繞的地方,產出的泥土因質地與金屬的含量不同,
計,像我一直到了最近才發現,原來古人會用香蕉樹的纖
窯燒出來的質感也很不一樣,當地也因此發展出中井窯、
維製作衣服,後來,我有朋友真的就這樣製作衣服,顏色
岩井窯等工藝。還有,他們的「因洲和紙」也很有名,因
出乎意料的天然漂亮,看到會讓人真的很想擁有。
為當地的山林產木頭,便發展出造紙工藝。
有一次去到美國洛杉磯,看到工藝家採集好棉花後,將棉
但很重要的是,工藝之所以會被傳承除了它本身擁有的生
花從綿紗捻成棉線,再以天然植物染料染成各種不同顏
命價值,更因為它被人們使用才傳承下來,如果不被使
色,最後再用傳統棉花織布機,編織成許多風格獨特的衣
用,就成為古董被擺在那邊,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職人持
服,從頭到尾都是純天然手工。而在鹿兒島也有一位種甘
續做這件事,這項工藝就會消失,在我看來,在地和工藝
蔗的朋友,一般人種的甘蔗甜度都一樣,但我這位朋友會
最主要的關聯就在「傳承」。
將甘蔗分在幾個不同區塊的田地種植,並讓每個區塊產出
台灣職人的精神就不太夠,原本我們的竹編、草蓆、燈籠
的甘蔗甜度都不一樣,這樣種植的過程很辛苦,但我的友
等工藝都很好,但如果沒有被現代人持續使用,職人也不
人卻樂在其中。
繼續堅持下去,更殘酷的是,如果不再被生活需要了,就
在台北我也發現一件有趣的事,過去日本人曾在華山藝文
會逐漸沒落。為什麼有些東西可以傳承,有些不能,這除
特區蓋了一座樟腦丸工廠,也就是現在「VVG Thinking好
了跟職人有沒有心繼續努力,也跟現代人的生活的轉變有
樣思維」的那棟建築;早期日本人普遍會用樟樹做出品質
關。像以前我有很好的打字機,但自從有了電腦,就不需
要打字機或書寫用的筆,很多東西會慢慢消逝成為古董,成為被欣賞但不會被使用 的物件。所以,在地跟設計、工藝、傳承、職人的堅持、現代人需求等等都有很大 的關係,最終,它如果不再被需要其實是這個世界改變了。
NS:剛剛Grace提到在地工藝和職人傳承之間的關係,我想到故鄉鹿兒島上一家叫 「沈壽官窯」的瓷器品牌,這個工藝生產的瓷器,特色在窯燒後會出現冰裂紋,就 像中國古代的宋窯一樣。其實沈壽官窯最早是從韓國傳過來的技術,傳到今日到了 第十五代傳人,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當這項技術傳到鹿兒島時,當地人想要模仿 卻失敗了,後來使用當地泥土,並在技術上做些調整變化,就燒出專屬於鹿兒島風 格的瓷器。
about 汪麗琴(Grace) VVG 好樣負責人, 1999 年成立 VVG 好 樣,致力於提供各種美好生活的氛圍和 經驗,以溫暖人心的食物、甜點糖果、 手作烘培、書店、生活道具、縫紉工 具、親子空間、展覽空間、工作坊和各 種風格市集,將美麗優雅的事物融入日 常生活中。
www.facebook.com/vvgteam vvgvvg.blogspot.tw
在傳承的道路上,有些在地工藝會被成功的保存下來,有些可能會逐漸沒落,而為 了要傳承歷史,職人會忠於反映專屬某個時代的流行,但缺點在於,這項工藝可能 不會再出現新的變化。但,我們應該好好去理解這些工藝的歷史,只有抱持願意瞭 解的心,才能好好的將工藝傳承下來。
G:中原先生曾送給我一個蘋果形狀的糖罐,就是用沈壽官窯技術燒的,特別是那 個蘋果的蒂還是以塗金技術去燒出來的。
NS:說到這我想起了一件很有趣的事,當初設計時,原本我想要呈現蘋果林中每 一顆蘋果形狀都不一樣的感覺,但職人在製作的過程中,卻對每一顆蘋果得長的一 模一樣這事十分堅持。某天,我去了工作坊,發現一旁擺著一堆他們眼中認為燒失
中原慎一郎 (Nakahara Shinitirou) 東京 Landscape Products 負責人。 1997年成立Landscape Products,製 作自己的設計家具。2000年開設Select Shop 「 Play mountain 」開始引進許 多生活道具、書籍、家具。 2003 年於 京都大山崎美術館舉辦《當民俗藝術遇 到Landscape Products》展。2004年 於千駄之谷開設「Tas Yard」咖啡館, 致力於經營美好的生活風格。
www.landscape-products.net
敗的蘋果,但我覺得那些其實都很OK。因為這個案子是委託我的朋友,也是沈壽 官窯的第十五代傳人,我就請他去和旗下的職人說情,沒想到他們依舊堅持那些是 失敗的作品,不肯外流。後來,我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才說服他們讓我把失敗的 蘋果拿回來。
La Vie:中原先生也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一般我們提到「在地」,想到的都 是本土的工藝,但剛剛提到鹿兒島吸收韓國的技術,轉變成自己的工藝,是蠻令人 意想不到的事。其實,就像開一間Select Shop必須要收納不同文化的精彩物件才 是好玩的店,關於選物這件事你們怎麼看?在你們發掘世界各地具在地風格的設計 品、生活道具、書籍、家具等品項時,必須有哪些嚴選標準呢?
G:通常選物時我都是在旅行,如果看到當地有趣的東西,多半是因為喜歡它的素 材和簡單的功能,有時我也會選一些生活中不太會用的東西,如果是去日本,我 會找一些掃把或刷子。日本自從311大地震後,開始思考在生活中使用不插電的物 品,找回Unplugged時代的生活器具,像是不用電子壺,只燒開水;不要用電風 扇,只用扇子,或許能讓這個世界少一點負擔。這是一個Philosophy,就看你怎 麼去欣賞這些古早人用的東西,把它找回來,既環保又能節省很多能源,值得我們 深入去思考。
NS:雖然我會到各個地方去選物件,但我主要會選跟我同一世代創作者的作品, 它們彼此間也都擁有共同的特質,我也是憑自己的興趣選物,所以選出的物件主要 是我興趣的總集合。選物時,我比較倚賴直覺,如果覺得那個好,就選那個。大多 時是朋友介紹那個地方好,我就會去看,或是外出吃飯時,看到某間感覺不錯的店 或東西,我就會去找創作者,跟本人直接聊聊溝通想法。相反的,像是Grace這些 朋友來拜訪我時,我也會帶他們去看一些店,不管是哪一種我都很享受。
G:上次去鹿兒島,中原先生帶我去看很多他朋友的工作室,不管是陶藝、木工、 金工等等,都很有特色,讓我感受在地創意人很強的創作能量。這可能也是一種互 相的影響力,有人做出好東西,就會有人呼應,是一種Get Together的力量吧!
NS:過去鹿兒島的這些職人都默默在自己的地方工作,但自從我開店後,我會幫 大家互相牽線,他們也會到我的店裡走動,交換意見等等。
117
La Vie:那在尋找屬於自己國家的在地工藝時,你們會從
分就會長出來,形成一種生命的再造。這是經過她大腦想
哪幾個角度去思考和挑選?可否舉例幾個合作過的設計師
過之後,設計出來的作品,我非常感動。
和Local Brand,談談讓讓你們印象深刻的故事?
NS:無論是到哪一個地方,我除了找在地的職人、工藝
G:找台灣在地工藝時,我希望設計是有前瞻性的,或者要
家合作,也會使用當地獨特的技術,這樣我就能知道一個
有一個很獨特的理念。以「物外設計」的創意來說,他們的
地方擅長的技術,也能同時連結彼此情感。
設計是在探討「文字的重量」,會使用如紅銅般的原始材
一般來說,我在心中大致上會有一個設計想法,然後再找
質,也會用木頭或簡單的紙包裝,但他的理念是「不要忘記
支援的技術或職人幫我把東西生產出來,就如剛剛提到的
寫字可以傳遞感情」,就像我開書店就是想傳遞翻書和閱讀
蘋果案例。大多時,合作對象多是朋友介紹,也都是與我
的美好,或者要人們欣賞一本書的價值。
年紀相仿的職人,但很重要的是,會做的人很多,不過我
「物外設計」在做一枝筆時,有他們的故事或Philosophy
要找的是能理解我想法的人,因此,到一個地方時,我會
在背後,像他們覺得人不能永遠只在簽信用卡,還可以寫
先尋訪這樣的人,然後拜託他們幫忙做出我要的設計。
寫信,是很好的想法。因為科技發達大家不常寫字,很容
果你慢下來,用一枝好的筆寫字時你會思考和反省,傳達
La Vie:兩位是否也穿著或使用這些在地風格設計?可否 推薦La Vie讀者幾個值得介紹的品項? G :上次去鹿兒島時,在中原先生朋友的皮革 Studio
你最真誠的感情,而不是快速傳達一個你沒有深思熟慮的
看到這個小牛皮包包,是純手工打造,品牌的名稱叫
訊息。我會很欣賞這樣的想法,因此選他們的物件。
「Rhythm」。包包不會太大,我喜歡小小的東西,能把
還有一位就是林曉瑛Sally Lin。Sally有一個計劃是用十年
生活小物件放進去就夠了,就立刻訂了下來。那個提包的
的時間,從台灣傳統職人身上學到「36計
皮革很漂亮,手工紮實做得非常好,加上所有好的皮革用
易就用簡訊、臉書溝通,但因為太容易、太快了,很可能 就會出狀況,然後說了不該說的話,傳了不該傳的話。如
118
技」,然後再
用自己的想法Re-design。其中一個讓我最感動的是「骨
越久會越好看,是屬於Timeless的材質,所以不管是選物
灰罈」計劃,一般骨灰罈會有土地接納的問題,Sally在學
或自己佩戴都會考慮這個因素。台灣設計師的東西也很不
習造紙的過程中,知道怎麼將樹木和草的種子放入紙內,
錯,像這個「blahblahblah」的皮夾,我喜歡它的紋路,
並將這個紙做成骨灰罈的形狀,再以玉米材質做成瓶身,
很好看又很堅固耐用,不會用久了就沒價值。
然後將燒完的骨灰置入。因為瓶內有樹與草的種子,當你
NS:因為我喜歡料理,所以收集了很多土鍋,還有我喜
埋在樹下一段時間後,瓶身會被土地分解,種子吸收到養
歡「河內和德」的座椅,專門收集沒有椅背的木製三腳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凳,有用或沒在用的加在一起共有三、四十把。因為我很難集中精神,三腳凳方便我能隨 時移動,坐一下就能起來四處走動。有趣的是,當人們到我事務所時,看到社長坐在一張 小小的凳子,都感到非常驚訝。另外,我也收集很多Vintage毯子,我的收集大部分是馬毯 (Horse Blanket)。
G:啊!我在《For Stockists》文創展看到你說的馬毯!十年前,中原先生和松浦彌太郎 共同在池袋萊特設計的「自由學園」舉辦了《For Stockists》展,第一年只有Landscape Products一家攤位,現在共有一百多個攤位參展,每年九月舉辦三天,是質感很棒的一個 展,很多創意人一起共襄盛舉。
La Vie:這次展覽的主題是重返美好年代,如果可以選擇一個城市居住,會想住在哪裡?兩 位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又是甚麼樣貌?
G:他們說1910年代是全球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持續了大約10多年時間,如果 是每一百年一次的話,Maybe We Are Back。美好年代,每個人心中的美好年代都不一樣, 我父母親覺得是日據時代,日本人管得很嚴,他們覺得很安全,但我沒經歷過所以無法理 解,對我來說可能是我小時候或大學時期。所以因為努力得到一個舒服的生活方式,那就是 我的美好年代。台灣是我的最愛,我在這裡很舒服。台灣是個差異性很大的社會,這裡讓人 們喜歡,因為人心善良,可容納百川,很自由,可以肆無忌憚講想講的話,雖然有時會Lose
Control,但有時又很好笑。如果是我的理想城市,台灣,台北是我的最愛,我們期待我們 越來越好。
NS:如果是我會想要住看看一百多年以前的鹿兒島(笑)。鹿兒島給我很自在的感覺,像 東京在311大地震後,水電資源都匱乏,交通也癱瘓,這時就會感覺東京是一個很脆弱,很 容易被摧毀的城市,也需要靠很多地方資源協助,東京才能成為東京。 但,生活在鹿兒島真的就很悠哉,可以選擇的東西也比東京來得多,我指的是,東京人很少 人真的在「製作東西」,像鹿兒島會有自己的工藝,東京多半是搜集好日本各地的東西,其 實沒有所謂東京風格的工藝,比起東京,我對擁有自己工藝的城市會更有興趣。
119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我們盡可能地使用在地資源, 這是一個大方向,還可以有更 多的創意被激發,我認為人、工 藝、在地文化和世界接軌的要 素,都是很重要的環節。」 — Jay Wu—
工藝 是生活的溫暖描繪 富錦樹Jay Wu VS. 種市曉 文_葉靜芳
攝影_王漢順
在日本生活工作多年的富錦樹店主人Jay Wu,是個對自我內外在都要求 嚴謹的人,經營日系品牌多年,和日本Beans集團關係良好,因此協助 品牌跨海營運及中日交流策展等活動,Jay Wu顯然是不二人選。此次La Vie專訪富錦樹Jay Wu及日本B印吉田(B-jirushi Yoshida)的總監種市 曉(Taneichi Akira),同為風格品牌開發者的角色,在本次題材討論 中激發出不同的觀點。
經是日本Beans集團的代理商,Jay Wu有著個人獨到的講究
曾與品味,他認為美感是需要時間累積的,而透過學習可以加 快品味增長的速度,長期在日本生活工作,觀察到日本人對自我美 感的表達是整體性的,從生活中,由內而外的重視細節,並且透過 外在的形式表現,無論是穿著打扮及態度與行為,都與傳統文化有 著根深蒂固的連結。也因此Fujin Tree 355挑選物件時,除了市場 考量之外,文化與傳統工藝面的表現,更是選物的重點。Jay Wu 此次特別引薦日本B印吉田的總監種市曉,他曾經手眾多的品牌開 發,對於日本在地工藝傳承,以及美國當地文化品牌的開發都有深 刻的著墨。 擁有日本生活背景,如今在台灣深耕的Jay Wu和來自東京卻熱愛 海濱生活與衝浪的種市曉,他們各自在生活及工作上有著不同的經 驗,而對於在地風格設計也有不同的體會與看法,透過這對異國好 友的經驗分享,感受他們挑選物件背後的意義,品質細節的堅持, 以及對於生活風景的美好描繪!
Interview:La Vie ╳ Jay Wu & Taneichi Akira La Vie:Jay是台南人,Taneichi Akira是東京人,因為Jay跨國 工作的關係使兩位相識,並且成為多年好友,兩人在價值觀上是否 有些相似之處?
Taneichi Akira(以下簡稱TA):我和Jay大約五年前認識的, 因為自己在工作上的地位,難免有所得意忘形(笑),再加上日本 人做事情重視順序與細節,因此容易顯得推託,一套想法總要經過 再三推敲和琢磨才能完成,但來自台灣的Jay是個熱情洋溢的人, 他總是能感染我,帶來興致高昂的氣氛,他的工作效率高、速度 快、具有實踐性,我常受到他的啟發,在工作的配合上彼此契合, 在朋友的相處之間也很舒服愉快,沒有壓力。
120
「我所謂的『根』指的就是本
INTERVIEW
土特色、傳統和文化!在日 「在地和工藝最主要的 本,真正能被保留下來,能永 Connection就在『傳 續經營的,通常是能與當地連 承』,工藝之所以會被 結,擁有在地風格的品牌。」 傳承除了它本身擁有的 — 種市曉 —
生命價值,更因為它會 被人們使用,才傳承下 來,如果不被使用,就
Jay Wu(以下簡稱JW):第一次遇到Akira的時候,覺得他真是 帥!穿著夾腳拖、短褲,戴著帽子的模樣,和我一般工作常見的日 本人不同,那時是為了在台灣的Pop-up Store而聯繫上,但是萬萬
成為古董被擺著。」 — Grace —
讓我想不到的是隔天要開幕,前一天工作告一段落Akira居然問我 哪裡可以衝浪,一點都不擔心,而且隨興的個性,讓大家放鬆了不 少,於是我們一起到東北角衝浪,而隔天的開幕也相當順利圓滿。 因為合作愉快,我們也開始建立友誼,在想法和風格上都會受到彼 此的影響,價值觀也接近,比如我們都喜歡挑選具有精緻細節的物 件,卻不喜歡過於重複和量產,盡可能的搜尋獨特性,也在當中找 到自我的存在價值。
「在傳承的道路上,有 La Vie:你們曾經引進代理,以及操作過相當多Japan Local或 美國Local事物的開發,對兩位來說甚麼是Stay Local(在地風 格)?可否談談你們對在地風格的了解?
TA:在進入題目之前,我想先談談網路,這十幾年來因為網路發 達的關係,能輕易地取得來自全球的資訊,大量的所謂設計品被製
些在地工藝會被成功的 保存下來,有些可能會 逐漸沒落,而為了要傳 承歷史,職人會忠於反
造出來,又被氾濫的模仿,到處都是設計,卻又設計的不具意義,
映專屬某個時代的流
模仿雖然在初步上可以成功,甚至能被輕易的行銷,然而久了之
行,但缺點在於,這項
後,大家會發現那是沒有根的東西。我所謂的根指的就是本土特
工藝可能不會再出現新
色、傳統和文化!在日本,真正能被保留下來,能永續經營的,通
的變化。」
常是能與當地連結,擁有在地風格的品牌,或許一開始它們只在自 己的地方、小鎮擁有知名度,然而隨著資訊的傳遞,也能銷售到全
— 中原慎一郎 —
球。現在這個時代,我認為全球化等同在地化,必須先有自己感到 驕傲的,才能推廣出去,如果只擁有片面的,沒有根,那麼推廣出 去也是枉然。我自己很喜歡台灣的小籠包和算命文化,在時尚產業 的脈絡雖然不清楚,但我相信只要有根、有在地意識,也可以被全
1.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 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補 補補補補補補補
世界看得到。
JW :我曾經做過很多國外品牌,也在不斷的經營品牌經驗中循 環,當我開了Fujin Tree 355,要挑選台灣在地物件的時候,突然 意識到一件事,雖然台灣看起來很豐富、很有趣,很多東西可買, 然而真正要尋找有工藝技術在裡面的居然很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 介紹給外國朋友,這幾年仔細的挖掘,深入到城鎮鄉村尋找,進入 工作室觀看職人工匠怎麼製造,逐漸的找尋到一條屬於台灣自己的 「在地風格設計」脈絡,最後,很開心的把他們介紹給大家,介紹 給喜愛Fujin Tree 355的朋友,也介紹給眾多的外國友人,每次聽 到他們的讚美,心裡也會覺得與有榮焉。
121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La Vie:Fujin Tree 355不只挖掘世界各地的好物,也發現台灣許多本地設計、以 Local素材為主題的創作或設計物件,就地取材是一個環保且重要的Idea嗎? JW:絕對是,以Stay Local這件事來說,我覺得就地取材是蠻重要的一點,比如
Fujin Tree 355與三峽染工坊合作的一款「藍染」,顏料就是來自三峽當地的植物 (大菁),而布料也是我們在布市搜羅而來的,透過三峽染工坊的當地師傅手工製 作,除了染色之外也需要經過溫暖的天氣曝曬,那一系列的作品創造出非常美的顏 色,從天空的藍色到海水的藍綠色,而染出來的幾何圖形也十分用心。我們盡可能 地使用在地資源,當然這是一個大方向,但不應受侷限,可以有更多的創意被激 發,我認為人、工藝、在地文化和世界接軌的要素,都是很重要的環節。
La Vie : Jay 在挖掘這些擁有在地風格的設計品項時,通常必須通過哪些標準? Taneichi Akira在開發日本或其他國家的Local Brand合作時,又是如何嚴選? TA :我個人在開發這些品牌或進行通路上的合作時,大都是因為契機(笑),可 能我是一個在性格上比較重感情的日本人吧,我認為人和人先認識,了解他之後才 會懂他的品牌理念,也才能對他提出的東西有所信任。我的挑選標準通常是以別人 沒有的為主,我不喜歡虛偽、表面的創作,也不做太大眾的商品,或許是這麼多年 行走全球各地的工作經驗或人生經驗,我總能一眼判斷這個品牌或商品的價值,此 外,主觀和客觀也必須Balance,雖然我大都依照個人品味去挑選,大體來說是個任 性的人吧(笑),有好的東西、好品牌,接下來就是靠Marketing去操作了。
JW:我是比較主觀,畢竟經營的是一家Select Shop(而不是大集團),我挑選的標 準在於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當然這攸關細節和美感的表現,以目前你手中的杯子 來說(編輯所在位置是Fujin Tree 353 Cafe by Simple Kaffa),是由工藝家林靖蓉 (Lynn Lin)手工製作,她從日本留學回來,將日本玻璃工藝帶回台灣,然而當中
122
也融合許多創意和新思維,這一個個晶瑩剔透的杯子器皿,總讓外國朋友驚 豔於台灣的工藝竟然有如此高水平。我挑選的品牌或物件是我覺得將之介紹 給外國朋友會感到驕傲的,最重要的是也是我自己想使用的(笑)。
La Vie:日本吉田包因為精細的製造工藝,「一針入魂」這句口號,直到如 今都深植人心,在工藝的層面上仍然以此作為品牌精神嗎?
TA:是的,這是吉田包的中心思想,也是品牌一路打算堅持到底的座右銘, 我負責的是B印吉田(B-jirushi Yoshida是Beans集團底下的一個品牌,主要 與日本吉田株式會社合作的系列),但是我對吉田包的研究也相當深入,工 藝和技術是重要的,但由於包包是日常生活所用,並非藝術品,所以我們不 會強調工藝這件事過於功能與實用本身,但是堅持著這樣的信念是無庸置疑 的,雖然是量產,但是每個包包製作的細膩度和堅固的程度,往往是大眾看 不到的,比如老師傅用裁縫車一針一針的在包包的內袋裡面仔細車縫,在人 們不會注意的地方仍舊用心,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職人精神。
La Vie:擁有當地文化同時保留傳統工藝這件事,是否為在地風格品牌的重 要條件呢?可否舉例幾個兩位曾經合作過的Local Brand中印象深刻的故 事?(比如職人精神或是在地工藝如何傳承?)
TA:我曾經開發一個日本本地的品牌,為了了解製作過程,和淺草的老師傅 喝酒聊天,這也是一種搏感情的方式(笑),但在這過程當中我學習到了很 多,老師傅與我談到皮革的差異帶來的大影響,以及由顏色和手感去感受皮 革的好壞等,分享了很多工匠的智慧,這些都是平常生活或工作中難得的學 習和經驗。
JW:說到這件事,讓我想到一個故事,美國波特蘭早期是個工業城,後來工 業沒落之後,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或搬遷到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討生活, 幾年後,這批移民又帶著新一代搬波特蘭,為什麼會有這種鮭魚洄游的狀況 呢?原來是波特蘭的政府新的政策,推廣在地產業創意化,也推動文化補助 計畫,比如推廣糧食、宣傳當地的農產品、推動工業轉換後的加工事業、使 用本地製造的建材等。這讓我聯想到台灣也是如此,我們的傳統產業有很好 的工藝技術,卻不知道附加價值,我們有很棒的有機農產品,卻沒有被好好
about 吳羽傑(Jay Wu) 台南人,留學加拿大,畢業於日本立教大 學研究所 Business Design 研究科,成立富 錦樹管理顧問公司,旗下 Fujin Tree 355 以 Select Shop型態引進蒐羅來自台灣及日本的 精選物件,並與日本企業 PR01 、 BEAMS 、 ZOZOTOWN 等持續友好合作,成功地陸續 協助 BEAMS 、 UNITED ARROWS 、 journal standard Furniture來台開設海外店。 種市曉(Taneichi Akira) B印吉田包品牌總監,是一位城市衝浪者,經 手許多品牌的業務開發,對於日本在地風格 品牌,以及美國本地事物的開發及採購有高 度經驗。以擅長行銷及品牌經營著稱,因為 對於商品有深刻的研究,同時具有世界觀的 背景,完成許多有難度的企劃以及各種行業 別的跨界合作。
的推廣包裝,這也是我經營富錦樹的初衷,希望能整合這些人文、小農、工 藝、在地品牌,如何做到質感的提升,互利的極大化,這是值得思考的點。
La Vie:如果可以選擇一個城市居住,會想住在哪裡?兩位心目中的理想生 活又是什麼樣貌?
TA:東京是個可以擁有好的生活品質的地方,但因為我太熱愛衝浪了,如 果可以,亞洲的話想住台灣、到歐洲想住西班牙的巴斯克、到美國則住夏威 夷,因為這幾個城市都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海岸和浪況,總之,我心目中理想 的生活就是希望可以被海洋包圍啊∼
JW:台北,我還是想住在台北,從這裡出發到哪裡都近,因為台北自由,融 合前衛和在地文化,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城市不是那麼美,但就是因為不 完美,有缺陷才顯得有趣,台北的巷弄風格多元,還有豐富的人文風情,最 不缺的就是在地文化特色。如果要完美,搭三個半小時就可以到東京了,所 以台北好方便!目前的狀態也是最接近理想的生活狀態,做自己喜歡的事, 用自己喜歡的東西,走路就可以抵達店或公司,別無所求了!
123
cover s t o r y part2
STAY LOCAL
DESIGN REAL
前 進 製 作 現 場 • 餐 桌 上 的 迷 人 風 景 • 革 新 的 時 尚 老 靈 魂 • 點 綴 生 活 的 小 清 新
設計師帶路,前進製作現場 在地設計,創造就業機會,也將生產經濟 回饋當地住民;在地設計,我們有了更加 獨一無二的風格品味;在地設計,每一個 物件都充滿了精彩的故事與生活哲學。
124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Iittala
森林裡的快樂藝術家 文_葉靜芳
圖片提供_Iittala
提到來自芬蘭的Iittala,腦中浮現的是那線條優美,透過陽 光反射出清透光芒的口吹玻璃器皿。除了Iittala小鎮的玻 璃工坊之外,另一家Nuutaj ä rvi工坊更因為國寶設計師Oiva Toikka一手創造的玻璃鳥而聲名遠播。
「巴洛克是個正確的詞來說明我的作品, 這個字的原文意思是指『不對稱的珍珠』。」 “ Baroque is exactly the right word to describe my work - after all, one of the word ’ s original meanings is ‘ an irregular pearl ’.”
— Oiva Toikka —
125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以玻璃瓷器聞名於世的Iittala,至今已經超過130個年頭,簡單、堅固、結合時尚與工 藝品的溫暖,成為Iittala商品的最大特徵;而融入生活中的實用性才是最終目的。不管 在何種場合、組合方式為何,任何人都可以簡單搭配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這才是Iittala 的設計起點與終點。Iittala的製造工廠有兩間,除了Iittala小鎮的玻璃工坊之外,另 一家Nuutajärvi工坊主要用來製造玻璃鳥工藝系列,由擁有非常嫻熟玻璃工藝技術的
Point 1. 由於玻璃質地內含各式豐富且細緻 的礦物,經由高溫燒烤後,會轉化產 生出不同的顏色。 2. 經過鍛燒及打磨拋光,玻璃鳥的形 體與色彩豐富的羽毛皆栩栩如生。
工匠所吹製。現年83歲的國寶設計師Oiva Toikka自70年代設計的玻璃鳥工藝系列, 至今邁入40周年,靈感來自於大自然鳥類美麗的色彩與生命力,發現玻璃是捕捉鳥類
Shop Info
優雅身影的最佳方式並將生命力吹入這些藝術品中,讓這些充滿詩意的玻璃鳥獲得生
Add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2樓 Tel 02-2706-0084 Web www.iittala.com
命,迎風展翅翱翔,也因為對藝術玻璃的熱情,Oiva Toikka創作出400種以上的鳥類 藝術品,每一隻鳥都是量身打造,由於玻璃質地內含各式豐富且細緻的礦物,需在攝 氏1400度的高溫中,耗費15個小時才能轉化產生出不同的顏色,最後成為這些玻璃鳥 身上栩栩如生的彩色斑紋,因此,對於每一位收藏者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的精品。
Iittala的兩個玻璃工坊都是以培訓玻璃技術工藝技術做為傳承使命,人們在此地工作, 世代以精湛的技藝為榮並生活著,這樣的理念使Iittala成為最具斯堪地那維亞精神的象 徵與頂尖的家飾設計及玻璃陶瓷製造品牌,質感、美感與多功能性三者兼具,歷經百 年時間淬鍊,依然歷久彌新。
126
玻璃鳥工藝系列 今年為了慶祝玻璃鳥工藝系列邁入40週年,特別推出小小圓圓的聽鳥系列,牠同屬於2012年上市的馬勃 家族。聽鳥系列共有3種顏色:苦橙橘色、白色,以及2014年新色──灰藍色。松雞家族也新增黃松雞, 黃澄澄的色彩,散發著無限熱力與朝氣,和之前推出的金黃色夏日松雞交相輝映。玻璃鳥工藝系列精 緻、出色的細節,在閃耀的光芒烘托下,更完美展現出每一只的優雅與高貴。
127
Stay
Local
全球
在地風格設計
Marimekko印花布料
珍惜自然資源的典範 文_葉靜芳
圖片提供_永三企業
最初,Marimekko只是一種氛圍,而現在,成了一種生活風格,甚至成為人們嚮往的生活指標。設 計風格廣泛、兼容並蓄,與人類所有的情感相關,比如快樂、平靜、熱情、寂靜等。
Marimekko 從早期開始,產品方向就包含了室內設計、服飾、手提包,以及其他配件, 如今不斷挑戰藝術與設計概念,並大膽運用色彩線條與圖樣。芬蘭的壞天氣和冰天雪地 並未影響他們的民族特性,反而更熱愛陽光和大地,不但創意靈感多半來自芬蘭豐富的 大自然資源,也致力於環保,今年秋冬發表會上,Marimekko與芬蘭阿爾託大學(Aalto
University)合作,由設計師Tuula Pöyhönen展示以嶄新材質Ioncell纖維所設計的全新布 料。Ioncell纖維以樺樹提煉出來的木漿混合離子液體的方式所製成,整個研究過程也由赫 爾辛基大學的Ilkka Kilpeläinen教授指導,這個新材質將對芬蘭當地的危害降到最低,比一 般棉質更加環保。Marimekko除了透過工廠振興芬蘭本地工業,增加就業機會,也透過環 保與科技研發,維護自然環境,打造一個無毒的工業製造模範。即便北歐的寒冬即將來臨, 一如以往常地,Marimekko迷人的印花色彩將以熱鬧歡慶的元素來妝點凜冽的冬天。
128
Point 1.Marimekko位於芬蘭的製造工廠,除了機械化 設備之外,人工仍然是重要一環。 2.印花布是Marimekko的精神,因此印刷套色的 精準度格外重要。 3.即使是簡單的配色都需要經過十幾道染印刷的 工序。 4.Marimekko的染料皆嚴格的符合環保標準及優 良色澤品質。
Shop Info Add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177巷49號 Tel 02-8773-5808 Web www.marimekko.com
「Marimekko設計製造的產品, 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皆與環境息息相關, 我們研究各個材質的研發過程,不但保護本地的環境, 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 創意總監Minna Kemell-Kutvonen —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