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2018年五月號搶先閱讀

Page 1


攝影◎Thomas Rusch

圖片提供◎LAYER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攝影◎Angelo Dal Bo

圖片提供◎Kodai Iwamoto

圖片提供◎Dot

攝影◎Franziska-Russo

COVER STORY

56 - 57 圖片提供◎本土创造

圖片提供◎Precious Plastic

圖片提供◎Precious Plastic


設計進擊! 給未來社會的創新思考 我們處在一個高風險的年代。21 世紀各種汙染、資源缺乏、糧食分配不均、人口老化等問題,幾乎是各國 彼此牽一髮而動全身、同時面對的大難關。運用設計思考面對大環境問題已為主流,重點在於強化創意思 維,整合跨域資源,從美學和商業追求往前跨一步,找出另一種聰明又實際的社會關懷之道。一起看看全 球各領域的人們,如何透過設計思考回應各式議題,打造更美好的生活!

一流的設計師如何思考社會問題? 專訪史丹佛設計學院總監 Thomas Both

設計 X 宜居城市

設計 X 餘食分享

未來生活最前哨 全民共創的阿姆斯特丹

米其林三星主廚以料理召喚行動 對抗食物浪費!

為人類闢一條永續路 全球城市實驗場

惜食是一種舉手之勞 4 款解決剩食問題的 App

設計 X 緊急救援

設計 X 資源永續

如家的臨時住宅 建築師坂 茂的「築家」救災計畫

以廢料築起精釀啤酒廠,日本環保小鎮的零浪費風潮

蓋房子,讓重建現場變成嘉年華─謝英俊

垃圾回收的進擊!把廢料變不見的創意設計

簡單五步驟,用鏡頭改變世界! PORTR「AID」

做環保也要有型!耐看又耐用的回收再造良品 8+

用一盞迷你燈點亮偏鄉黑夜

解決大問題從小地方做起 美好生活的 5 個行動提案

不斷進化的 Olafur Eliasson「小太陽」計劃 必備!都市人的防災小物

設計 X 無齡生活 一起住吧!退休後的快樂生活 OWCH 英國第一個熟齡共居社區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預約樂齡生活 活得健康也活得巧,打造新時代老後文化 實用至上的暖心小幫手 8+

Design For Better Tomorrow 企劃

歐陽辰柔

美術設計

黃琬棋

陳巧蓉、吳書萱、高綺韓、李伯儀

文 攝影

歐陽辰柔、方敘潔、陳岱華、郭慧、張芝維、陳玟晴、 張藝霖

插畫

陳佳蕙

圖片提供

各單位


COVER STORY

58 - 59


做出能真正    解決問題的設計 文

歐陽辰柔

潤至上年代所忽略的議題重新拉上檯面,不 再以美麗或賺錢為唯一目的,將焦點放在 人身上,重新去談設計背後的創意思考,可 以如何讓多數人過得更好。

做出一件能夠解決問題的設計,乍聽之下 猶如廢話,因為所有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

然而,前兩年歐洲難民情況最猛烈時,有設

化解人類遇到的難題。小至早餐用的碗盤、

計師如Richard van der Laken在「What Design

穿的衣服、出門開的車、上班用的電腦,大

Can Do」的論壇中,徵求為了難民而做的設

至街道交通和建築物…,生活無處不是「設

計;另一方面也有設計師如Ruben Pater表

計」造就的結果。然而倘若如此,今日生活

示,把難民視為單純的設計問題非常危險。

的種種不便,是否也是設計造成的?

此類爭議各有立場,但確實,作為一個人, 被迫逃至他方的異鄉人,需要的不會僅是住

致力推動永續環境的設計師Leyla

所,而是一個接納他的社區,一個彼此鼓勵

Acaroglu,在今年初的一場演講中表示:

並走下去的容身之處。要兼顧這麼多需求,

「我們設計了這個世界,而世界也設計了

絕非設計師一人能做到,這也是為何今日

我們。」她指出,很多設計為了解決昨日的

「跨領域」不斷被強調。此次接受我們採訪

問題,反而造就今日的麻煩。喜愛喝茶的

的史丹佛設計學院,本身就未提供任何「設

英國,家家戶戶都有電熱水壺,但只為了

計課」,全部是針對公共議題延展的討論

泡一小杯茶就燒開整瓶水,無形之中其實

課,沒有標準答案,唯有不斷回到現場,和

浪費了巨大的電能。曾經為了避免過多咖

設計對象互動、聆聽他們的需求,整合各方

啡豆遭丟棄而創造出來的咖啡膠囊,一年

專業,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找出最

可賣出270億個,最後多半變成塑膠垃圾

適宜的設計之道。而既然跨領域如此重要,

山,成為另一個惡夢。發明者希爾文(John

那麼設計思考就不再只是專屬設計師的專

Sylvan)也曾對媒體說,很懊悔發明了這樣

業了。從發想、構築、到實踐,其實是我們每

東西。

一個人都能參與的事。

這些反例無疑讓設計成為更嚴肅且困難的

在這次專題中,我們鎖定了幾個面向的議

議題,為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也讓循環經

題。包括城市整體如何能更好,遇到緊急

濟蔚為風潮。在這樣的概念下,相關人員不

災難時設計可以幫上什麼忙,剩食太多怎麼

再考慮單點,而是設想一件設計從生產、使

辦,時下過多的廢棄物可以怎麼處理,以及

用、到回收整體的週期,如何提升了我們的

許多國家步入高齡化社會後,如何用設計思

生活現況,又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維協助走過人生後半場。有些是單點突破, 有些則是整體施作,系統化地改善現狀,若

肉眼可視的物件能如此思量,那些看不見

將定義放廣,設計幾乎可以處理所有問題,

的呢?當我們不僅談住,而是談一位難民怎

只要不忘記以人為本,不忽視現實複雜的脈

麼住,或者一位白髮蒼蒼的高齡者怎麼住,

絡,而於每一次實作時改進方法,設計可以

事情是否又變得不一樣?時下幾乎成為顯

更貼近生活,也能對更多數人帶來真正的

學的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把這一類利

助益。


一流的設計師如何思考社會問題? 專訪史丹佛設計學院總監 Thomas Both 文

歐陽辰柔

圖片提供

Stanford d. School、Little Lotus、Noora Health、Civilla

當從設計一樣物件變成處理一個棘手議題時,設計師該如何著手?史丹佛設計學 院(Stanford d. School)總監 Thomas Both 告訴我們,見樹又見林的能力是 關鍵,此外,還要像一位充滿熱忱的科學家,決不能放棄嘗試。

2 圖片提供◎Stanford d.School

孩童因過於害怕,竟得服用鎮定劑才

設計,該從哪裡開始?哲學家維根

有辦法接受核磁共振檢查。Doug起

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教你:

初備感沮喪,後來決定應用在設計學

「不要想,要看!」(Don't think,

院受過的訓練,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but look)觀察永遠是第一步,而且該

改造這台恐懼製造機。他將整間檢查

做的是以人為中心出發的觀察,亦即

室改裝成海盜探險的樂園,輸送帶像

設計對象究竟需要什麼?不僅是實地

航道,原本如黑洞般的攝影區變身通

的紀錄,也是一種同理心的發揮。然

往無垠大海的閘口。結果孩子們不怕

後,找一群跨領域的工作者與你一同 激盪想法,用各自的視角提出觀點。 接下來就動手去做,「用手思考」, 透過不斷試驗和失敗,發現哪些點子

1

失靈,哪些可行。而在過程中,你和 同伴不僅知道怎麼做可能更好,還能 不自覺培養出自信與對設計更敏銳的 判准。

這一整套說來簡單、實則困難的流 程,是每個進入史丹佛設計學院的人 都會有的歷練。該學院2004年成立至 今,所開設的學程一直備受歡迎,由 於講究實作,許多學生後來開展設計 實驗成為實際的計畫。其創辦人David Kelley曾在TED演講中提及,有一位來 上課的學生Doug Dietz本業是醫療設 備的設計師,他在執業中發現,許多

COVER STORY

60 - 61

攝影◎Patrick Beaudouin 圖片提供◎Stanford d.School

我們不假 設自己是 對 的,但我們 跳過冗長的 推理,就是 著手去試。

如果你要針對一個複雜社會議題進行


3 攝影◎Patrick Beaudouin 圖片提供◎Stanford d.School

1.3.4.5  史 丹 佛 設 計 學 院 中 沒 有任何的「設計」課,也不提 供學位。學院給予非常大的空 間,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 針對符合公共利益的案子進行 合作,激發創意思考並實踐。 2 Thomas Both個人照。

攝影◎Patrick Beaudouin 圖片提供◎Stanford d.School

4

攝影◎Patrick Beaudouin 圖片提供◎Stanford d.School

5

設計是一種很有趣的思維方式, 了,還有一個女孩結束後問媽媽,

因為它必須讓所有衝突元素達到平衡

「我們明天可以再來嗎?」

的狀態。一個好的設計團隊,必須具

備 宏 大 的 視 角, 但 也 同 時 注 意 細 用設計解決問題,其實正是在說,要

節。妥善掌握抽象思考又給出具體

貼近人們真正的需要,找出一種新的

實踐,這是必須訓練的技能。

方法,讓現狀變得更好。問題可小可 大,但重點在於去做了,設計師有了

另外一個設計會面臨的挑戰是,我

信心,而體驗到此設計成果的對象也

們給出的解決方案,其實是由 1. 回

能更向幸福靠近。我們特別邀請史丹

應設計對象的需求,以及 2. 設計

佛設計學院現任總監、亦為主持系統

師自身的創造力和偏好,這兩者共

設計(System Design)的專家Thomas

同促成的。倘若設計一只花瓶,設

Both,請他分享一流的創意者如何讓 以上的理想成真。

計師本身的創造力和偏好會佔較大 比例。事實上,他可能也在滿足買 家的喜好─想擁有一個獨特的花

專訪Thomas Both

瓶。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方和使用 方的立場就一致了。當然花瓶也得

用創意思考,搞清楚事物運作的模 式,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我們的「Design for Social System」 課 程 中, 通 常 面 對 很 複 雜 的 情 況,然後得在關注「人」(humanfocused)和「制度」(systems-focused) 這兩者間來回取得平衡。做花瓶時你 可以很放心地專注在「人」,也就是 使用者身上,但牽涉到社會制度,就 會有太多利害關係者將影響結果。得

你們面對複雜社會議題時,會

具備基本的裝水與盛花的功能。但

採取什麼樣的設計步驟?這和其

如果是一個複雜的社會議題,就得

它譬如純粹設計一只美麗花瓶的

留意人們真正的需求,以及導致現

認識設計對象的生活,亦即也得擁有

差異何在?

狀背後的制度的影響。同時也得運

人本的思維。

找到一個最好施力的切入點,這需要 系統性的思考,而且也不能忽略直接


你們如何引導人們發展創意思 考?又如何定義何謂「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 我們希望引導學生發揮其實所有 人都具備的創意能力,允許學生實際 去嘗試,這在所有課程中都會發生。

! 劃 佛 計 丹 益 史 公 自 的 ry 生 誕 學院 h e o 設計 m T tice o c F r Pra to

我們設計了一個讓人們激發創意和從 事設計行為的情境。

最初,有些設計行動會讓人有些抗拒 或膽怯,我們的目標就是促使他們無 論如何都不放棄,一旦感受到「原來 做起來是這樣的感覺」,或看到一些 成果,就會想繼續做下去。只要不停 鍛鍊,就會長出思考的肌肉,更嫻熟 想等,反覆假設和實驗都是優化設計

地開展設計行動。

的過程。在過程中你也能同時獲得自 至於設計思考是一個有多重意義的

信。從一開始觀察設計對象的反應,

詞。它是一系列讓個案更有效運作的

到每一次改進後觀察反應的變動,最

方式,諸如訪問、組織、開發原型、

後驗證是否能達到想要的成效。

溝通等等。此外,設計思考也是一種 態度,代表一種更人性、直觀、主動

「Noora Health」就是一個從我們課堂

和合作的解決方式。

上誕生後來成形的計畫。學生和印度 的 Narayana Hrudayalaya 醫 院 合 作,

處理極度複雜的案子時,如何 確知已經掌握足夠的資訊? 設計不會被有限的資訊所侷限, 因為設計追尋「什麼是可能的」。直

在調查階段中發現如此多的病患處於 候診階段,而使得他們的家人焦慮不

改變是第一步,這時進行居家訪問就

安。每日的探病時間只有四小時,其

非常重要。離院時都會附上紀錄表格

它時間家屬什麼也不能做。

和 相 關 的 照 護 材 料, 後 來 實 際 探 訪 時,發現他們都很珍惜這些材料,甚

觀和實驗都成為前進的手段,我們不 假設自己是對的,但我們跳過冗長的

於是設計小組想出一個計畫,希望把

至重複用到爛掉。許多受過訓練的家

推理,就是著手去試。

原先被動等候的家屬,訓練成病患出

屬,回去後也會教導其它家庭成員。

院後有主動能力的照護員。第一次測

行為改變可能很難鉅細靡遺地追蹤,

構思解決方案和執行解決方案是兩回

試時,門外的隊伍就一直排到大廳,

不過數據會說話,量化分析顯示,這

事,這中間會經過開發原型、實驗和

顯然眾多家屬都有興趣想學習。接下

個計劃的確發揮了適度功用,30 天內

反覆測試的階段。我們不會等待想出

來就要追蹤,提供的訓練能否讓他們

重複住院的比例降低 24%,術後病發

一個清楚的解決方法,事實上我們不

習得居家照護的技能?觀察對方行為

症的比例也少了 36%。

COVER STORY

62 - 63


守護嬰孩的保溫福袋

Embrace Infant Warmer 發起自2008年,目的在於減緩低度開發國家的新生孩童,經常面臨體重過低,而且家人無力負擔住院費 用,帶回家中又缺乏保溫環境的問題。設計團隊開發外型如睡袋般的Embrace Nest,使用特殊的PCM材 質,不需接電也能長時間維持適當溫度,而且輕便易攜帶,已協助橫跨22國、超過30萬名的新生兒。最 新一代的Little Lotus是針對一般大眾的商品,使用太空科技的材質達到絕佳保溫,每賣出一只團隊就能獲 得資金多生產一個Embrace Nest予需要的家庭。

攝影◎Nika Braun

www.embraceinnovations.com

圖片提供◎Noora Health

攝影◎Nika Braun 圖片提供◎Noora Health

圖片提供◎Little Lotus

圖片提供◎Civilla

用設計解決醫療資源不足! 讓病患家屬安心的 Noora Health 印度醫護人力缺乏的問題相當嚴重,相對於美國每400人能對應到一位醫生,在 印度得每1,700人共享一位醫生。而且許多病患因缺乏相關知識或看不懂院方提供

我們都是設計師! 和居民攜手解決問題的 Civilla

的指示,導致重複入院的比例極高,加劇醫療單位的負荷。參與史丹佛設計學院

2015年成立於底特律的創新組織Civilla,

「Design for Extreme Affordability」課程的學生Edith Elliott、Katy Ashe、Jessie Liu

提供的不是產品,而是設計訓練。創辦人

和Shahed Alam,2014年獲創投公司Y Combinator的培育並正式發起Noora Health,

Adam Selzer將這裡當作設計學院的延伸,

希望解決這個問題。計劃鎖定最佳的潛在照護資源「家人」,協助醫護人員將醫

找來地方有力的領導人士,提供空間,定

院的走廊和等候室變成教室,教導家屬學習正確的照顧方法並讓他們練習,包括

期討論如何運用設計思考改善環境。實際

把脈、協助復健、把關健康飲食、執行正確用藥方式等基礎技能,還提供表格及

投入的案子包括在地方政府無力負擔的情

說明書等「教材」。家屬有了信心,回家後就能更好地照顧病患。其中一位參與

況下,建立低成本的巴士站,以及重新設

者Krishna提到,「這些訓練讓我幫助了家人,我會把它傳授給全村的人!」他位

計政府福利項目的申請表,讓民眾更能有

於農田旁的家離醫院要一日的車程,懂得如何照顧動心臟手術的父親後,就不用

效地利用資源等。

再經常兩地奔波。目前這項計畫免費供予公立醫院,並向私立醫院酌收費用。已 在印度超過25間醫院施行,訓練近9萬位家屬。

www.noorahealth.org

www.civilla.com


FOR DESIGN CITY BETTER

宜居 城市 COVER STORY

64 - 65

「打造美好生活」聽起來有點空泛,但如果給它一個明確的空間定義:城市,或許一切就 變得清晰起來。甚至可以這樣說,大多數生活遇到的問題,都屬於城市範疇的問題。如何 能讓城市更好?雖有無數的解答方式,但不妨從傑出的例子看起。阿姆斯特丹,始終把主 導權放在人民手中,以環保和科技傲視國際。他們如何透過開放平台,讓全民攜手共進, 把城市變得聰明又舒適?此外,意識到許多問題不能執著單一面向,必須以整座都城的角 度規劃,橫跨歐亞各地也有諸多智慧城市的政策正在起跑。未來雖難以預測,但由這些跨 科技與設計的計畫中,也能看見端倪。


未來生活最前哨 全民共創的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Best Model for Smart City 文

歐陽辰柔

圖片提供

Fairphone、Vandebron、Felyx

設計一座城市,聽起來像都市規劃專家做的事,但對阿姆斯特丹的居民來說,這不 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在這張大藍圖內,所有人都可以發揮影響力。自由、 開放、互助的創業環境是重點,別再等政府學者或設計師告訴你怎麼做,在這裡, 所有人都期待你的意見! 預計2050年時,全球將有超過70%的人

樣公開,也能直接連線到任何單位開發

口居住於都市。換句話說,所有我們食、

的App中,提供即時資訊。此外,雖然已

衣、住、行面臨到的問題,都將發生於都

有Tesla、Uber、Netflix等國際大廠將歐洲

市中。如何提升生活品質,即是打造一個

總部設於此,本地的新創公司仍相當蓬

更宜居城市環境的關鍵命題。由科技領

勃,且受政府和企業的高度贊助,共同工

航的智慧城市已成為各國嚮往的目標,

作空間、黑客松(Hackathon)遍地開花。

而在 這 麼多致 力打造智慧城 市的例子 中,又以阿姆斯特丹最具代表性。

以打造零 碳 建 築聞名的新加坡 建 築師 Jason Pomeroy,在2017年走訪過全球八

1

雙向而非單向的推動 是成功關鍵

座主要的智慧都市後表示,相對於亞洲

有諸多原因能解釋阿姆斯特丹為何能傲

城市採用由政府主導的前瞻建設,西方

視全球,但核心關鍵皆在於,在這裡,參

城市,特別如阿姆斯特丹則以政府及民

與者跨越產官學民,幾乎所有行動者都

間雙向並行見長。亞洲較具代表性的例

一同投入運用科技造鎮。早在2012年,

子是韓國松島(Songdo),這座十餘年前

官方就提供完善的Open Data,包括人口

由韓國政府主力開發的智慧城市,採取

數 量、社群成長、電力消耗、道 路資訊

的方式是在規劃時就把所有科技設備和

等各式各樣的數據資料,都開放自由使

系統考慮進去,打造出在路上看不見垃

用。這個免費的大數據庫,解決諸多機

圾車、溫室氣體排放量極低的人工之城。

構在開發城市相關科技產品時會遇到的

然而官方一開始定好所有框架的風險在

問題,因為他們經常需要樣本數足夠的

於,它不見得有彈性趕上科技急遽進化

測試環境。2015年推出智慧市民感測裝

的腳步。例如當初希望於街頭巷尾都架

置(Smart Citizen Kit),讓有意願的民眾

設視訊螢幕(telepresence),讓人不論走

將偵測器帶回家門口置放,接受到的溫

到哪裡都能進行視訊通話,但該設備在

濕度、光照、噪音等各種資訊會即時上傳

智慧手機和FaceTime出現後立刻顯得落

到開放的雲端平台。2016年Open Beacon

伍。此外,過度從政府的角度思考,很容

network啟用,300個Beacon偵測器分佈 於全城的大眾運輸站,蒐集到的數據一

1 無論是談環保還是談智慧造鎮,阿姆斯特丹都是 全球領航的城市。


易忽略一般民眾的需求。原本預計吸

的比例會大幅提高,希望在市內設置

引30萬人定居的松島,如今實際居民

電動車的充電站。這種充電站能存放

還不到1/4,大部分外來者都是因為商

電動車尚未用完的電力,並在需要時

業洽公。在地幾乎沒有文化活動,乾淨

重新灌予車輛,擁有如電池般的儲存

美麗卻死氣沈沈。

功能。此計畫由包括ASC、Alliander、阿 姆斯特丹應用科技大學、三菱汽車等

設計一個適合「共創」的平台

多個單位共同執行,是一個典型的跨

阿姆斯特丹沒有成為松島,反而變成

域合作案例。還有像阿姆斯特丹港口

各國欽羨的典範,正因為從官方到民

推出的智慧照明,由港口局和能源公

間 都 努力且有 管 道參 與 打 造自己 的

司Eneco、智慧戶外照明公司Luminext

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機構即為「阿姆

協力,於港口腹地的自行車道 上,42

斯特丹智慧城市計畫」(Amsterdam

盞路燈的電源悉數來自港口設置的太

Smart City,簡稱ASC),這是一個產官

陽能板和風力發電機,無人經過時自

學共組的平台,2009年正式上路,主

動降低光照以節電,民眾還可以下載

要的核心夥伴包括能源電網管理公司

「Geolight」App,透過自己的手機控制

Alliander、該國最大電信集團KPN、獨

路燈亮度,符合每一個人的需求。此外

立文化組織Pakhuis de Zwijger等,市政

還有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府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夥伴,提供部分

V P P)的 計畫,將太 陽能 板 安 裝 於家

金援,且主管城市創新的市政府科技

戶,連結到開放雲端加總目前總消耗

長Ger Baron亦為ASC決策團隊的一員。

和產生電能,平時可以儲存,缺乏時拿 出來使用或賣回給電廠,目前已經有

A S C鎖 定的領域 有六 大項,包括1.大

超過25戶家庭參與實驗。

眾建設與科技,2.能源、水和廢棄物, 3.交通運輸,4.循環城市,5.管理與教

雖然有這麼多的新科技正改寫城市運

育,6.市民與生活。依循這六大主旨,

作的方式,但ASC始終沒有忘記「人」

任何人或單位都可以在這裡發起想要

才是最終要服務的對象。他們聲明:

做的計畫,或詢問相關問題,並尋找適

「科技是發展智慧城市重要的關鍵,

合協力的夥伴。ASC也會定期發送平台

但它本身不是目的。我們不希望只因

上活動和產品新訊,還有專業的諮詢

為我們能夠做到,阿姆斯特丹就要變

團隊可以提供意見。更重要的是,這個

成一座充滿了監視器、照相機和電子

平台非常重視參與者的經驗回饋,而

訊號的城市。科技的存在永遠是為了

分享經驗也等於增加自己計畫的曝光

讓生活更 好。」未 來生活起 於當下,

率,更有益於未來的串連合作。目前已

而且不能漏聽每一位居民的意見。阿

經有超過4,000位創新者、300個以上

姆斯特丹以行動證明全民共創並非夢

的計畫在這個平台上發生。

想,從設計一個自由開放的溝通平台, 到設計每一個改善環境的實驗計畫,

例如最近其中一個計畫「Vehicle to Grid」(簡稱V2G),考慮到日後電動車

COVER STORY

66 - 67

無疑是其它都市最良好的模範。


一起讓城市變更好!阿姆斯特丹友善環境的新創公司 Fairphone 雖然只能算小眾品牌,但這支荷蘭土生土長的手機,強調「更好的 手機來自更好的製造過程」,在去年的全球綠色電子品牌中,擊敗 向來表現優異的蘋果,在17家評比的手機品牌中奪下冠軍。其重點 在於減少電子廢料:不使用血汗礦場生產的材料,設計上強調容易 維修以延長壽命,還有專門的回收系統。以公平貿易的態度掀起一 場手機的微型革命。 www.fairphone.com

圖片提供◎Fairphone

圖片提供◎Fairphone

Felyx

圖片提供◎Vandebron

跟上全球共享經濟的風潮,阿姆斯特丹去年 也出現了共享電動車的服務。由Maarten Poot 和Quinten Selhorst共同創辦,採單次計費,只 要下載App,就可以即時查看、預約、解鎖, 輕鬆使用零污染的小綿羊代步,無需等待且 隨時隨地都可歸還。雖然每分鐘約11塊台幣 的價格貴了點,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城內移 動方案,對長期改善交通和空氣品質都有幫 助。 felyx.nl

圖片提供◎Vandebron

圖片提供◎Vandebron

Vandebron

圖片提供◎Vandebron

有想過可以透過網站,向鄰居購買電力嗎?Vandebron 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平台。他們和許多獨立戶如擁有田 地的農夫合作,安裝風力發電或太陽能板,然後用戶可 以選擇一年或三年約,向這些生產電力的人們購買用 電。生產方能獲得更多收入,訂購方也能以表訂價格購 買而不會受政府的溢價影響,Vandebron則抽成平台的 使用費維持收益,創造三贏局面。 vandebron.nl 圖片提供◎Felyx


為人類闢一條永續路 全球城市實驗場 Global Smart City Project 文

陳玟晴

插畫

陳佳蕙

全球資源快速消耗,各先進國家無不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案 例

小至家戶、公寓到區域,大到以城市為尺度的永續城市

2

設計,正在全球各地不斷進行中。

案 例

1 未來世界的具體形象 kashiwanoha-smart city 雖然未如歐美運用科技智能展現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但日本卻早在2000年,就展開產官學合作,啟動宏大 的城市計劃—柏之葉智慧城市。最初是一個大面積 的規劃改造,2008年千葉縣、柏市、東京大學、千葉 大學共同參加的「柏葉國際學園城構想」計畫,更成 為智慧城市的試驗場,以「新產業創造都市」、「健 康長壽都市」、「環境共生都市」三個主題,軟硬體 同步著手。包括打造國內第一座智能電網,監控並調

讓城市學聰明

整市內的電源耗費,同時將由太陽能板產生的「分散

GrowSmarter

電源」,和電力公司提供的電能相互整合再重新配

以「將城市智能化,使歐洲可持續性發展」為目

建設以預防為重點的醫療設施,鼓勵民眾配戴腕錶型

標的「GrowSmarter」計畫,是由歐盟迄今最龐大

的紀錄儀器,將數據整合至雲端分析,並提供健康生

研究與創新計畫「Horizon 2020」所支持的「智

活的指南。此外亦有多個低化學物質的建設實驗,矢

能城市和社區」項目之一。計畫時程自2015年起

志降低住宅空間中的化學物質,打造促進長壽的樂齡

至2019年底,目前由斯德哥爾摩、巴塞隆納、科

住所。 www.kashiwanoha-smartcity.com

隆三座城市試行,另由葡萄牙的波多、奧地利的 格拉茲等五座城市進行觀察、學習並提出在地計 畫。「GrowSmarter」計畫以「低能源」、「綜合 基礎設施」及「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流動」三大方 向、共12項具體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目標要減 少60%能源耗損與歐盟規定之交通廢氣排放量, 同時亦可創造上千個相關就業機會,促使地方經 濟成長。

www.grow-smarter.eu

COVER STORY

68 - 69

送,並即時面對意外災難做出電能調控。健康方面則


案 例

3

發展與環保攜手並進

案 例

SHARINGCITIES

5

同樣是由歐盟「Horizon 2020」計畫 所支持的「智能城市和社區」之一的 「SHARINGCITIES」計畫,自2016年啟動, 為期五年,以里斯本、倫敦、米蘭為核心城 市,法國波爾多、波蘭華沙、保加利亞布爾 加斯為追隨城市,透過大倫敦管理局擔任協 調,結合城市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術界與 相關產業共35個合作夥伴,提出包含電子移 動、城市共享平台、公民參與、建築改造、

有理念也顧荷包的雙贏計畫

能源管理等智能城市解決方案,透過分享核

Smart Blocks

心城市的關鍵政策,協助全球更多城市一起

墨爾本向來是《經濟學人》選出的世界最宜居城市前

實踐最能滿足公民需求的發展策略。

三名,居民們對生活環境的重視,自然也促使人們願

www.sharingcities.eu

意為更好生活而改變。「Smart Blocks」計畫,就是一 個針對高樓公寓的公共區域節約能源的國家計畫。研 究發現,現代都會常見的高樓公寓其公共區域相當耗 能,如果能正確使用節電設備,將可大幅節省電費開 支,減少碳排放。「Smart Blocks」有一套精準的計算 方式,可以提供建築物採行不同節電方式的可行性評

智能與競爭力兼具的資源節約型城市

估,甚至連住戶大會上如何提議、投票,乃至於相關

CELSIUS

稅務、補助計畫都一併提供。完善的配套讓全澳至今

維持一座現代化城市,每天需要消耗的能源

已有近650座建築物參與,讓公寓物業管理更能開源

異常驚人,如何更有效利用能源並減少對化

節流。

石燃料的依賴,就成了「CELSIUS」計畫的 核心。這個由歐盟成員國發起的計畫,以學

案 例

術研究為基礎,藉由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

4

能源管理、經濟模型等,為城市打造一套可 行的智能供熱系統,並從廢熱能、汙水等產 生乾淨高效的二次能源著手。計畫從2013年 開始,由瑞典哥德堡、英國倫敦、荷蘭鹿特 丹、德國科隆和義大利熱那亞發起,如今全 球已有67座城市加入會員,夥伴城市實際運 用這套技術,成功為歐洲每年減少近百萬噸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celsiuscity.eu

smartblocks.com.au


NCE ISTA FOR Y ASS C IGN DES ERGEN EM

緊急 救援 COVER STORY

70 - 71

如果食衣住行都和設計脫不了關係,那麼意外發生時,設計師的角色也加倍重要。我們把 鏡頭轉向以紙造屋聞名世界的建築師坂 茂,了解他如何思考讓難民不僅有所住,還能住 得好、住得有品質。同時也拜訪台灣災後重建建築專家謝英俊,理解造屋行動除了產出具 體住宅,亦可凝聚無形的社區意識。此外,Olafur Eliasson 的小太陽計劃以一個簡單設 計就能點亮世界,由一群攝影師發起的「PortrAid」則示範創作本身能直接幫助受苦者。 最後,住在多颱多震的寶島的我們都該知道,平時該備妥哪些防災小物?看完這些,你會 知道設計不只幫助生活,還能拯救生命!


3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如家的臨時住宅 建築師坂 茂的「築家」救災計畫 Temporary Housing From Shigeru Ban 文

陳岱華

圖片提供

Shigeru Ban Architects、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

身為知名的人道建築師,坂 茂從紙管隔間系統,到臨時住宅的建築設計,他提供的不 只是守護災民心理、身體的避風港,更是能運用於未來救災的實用設計。

1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災害救援 建築家的人道設計

於國外留學、工作的坂 茂,認為日本當

日本建築師坂 茂,以無數紙建築為各

地居民在面對避難所的隱私問題時,有著

地災民提供安身之所,特別是1995年阪

相對於國外更嚴肅且急切的需求,於是從

神大地震後,他結合設計事業與志工活

2011年開始以自己和VAN的力量,提出了

動,成立NGO志願建築師組織「Voluntary

災民容易製作做且實用的紙管隔間系統,

Architecture Network」(VAN),災害救援

不僅改善長期以來的救災問題,也成為守

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更在2011年東日本大

護災民安全感的簡易裝置。坂 茂曾在日

地震後,開發打造紙管隔間系統,為災民

本外交政策論壇的「Discuss Japan」網站

漫長的避難所生活,帶來更舒適的空間。

中指出,因災難而產生的錯誤行動不可避 免,但事後須提出改進的方法,作為應對

大型災難發生後,人們在避難空間中備受

災害出現時的突發狀況,並強調「須以國

精神與身體上的煎熬,其中「隱私」往往

家層級的方式進行準備。」而從2011年開

成為災害救援中顯著的議題,長久以來,

始建造的宮城縣臨時住宅,不僅是坂 茂

即使是官方都未必能改善這樣的困境。曾

紙建築的延伸設計,更為他與官方合作的 重要開端。

1.3 坂

茂與熊本縣政府合作的臨時住宅,是以木合板 為主要材料所搭建的建築。其中與壁面一體成形的櫃 子設計,能讓人們妥善收納大量物件,使生活環境看 起來更整潔舒適。 2 日本建築師坂 茂。 2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設計升級 更舒適的臨時住宅 災害救助中的臨時住宅,小至災民日常起


居,大至與政府部門、社會的連結, 都是建築師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思考的 面向。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災情 嚴重的宮城縣沒有足夠土地可以建蓋 政府標準化的臨時住宅,於是縣府將 臨時住宅的分配權下放到女川町,而 當時町長採納坂 茂的提議,於是開 啟了坂 茂與日本地方町區合作的第 一個臨時住宅設計案。這些由貨櫃加 以堆疊的9棟臨時建築,其中6棟為三 層樓,其餘為兩層樓。高密度的使用 圖片提供◎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

空間中,還有Café、停車場,甚至有 以帳篷蓋出的社區市集。結合公、私

紙管分隔系統

領域的生活空間,不僅滿足災民對於

此項設計從2004年日本新瀉大地震後開始使用,後來在2011年東日本大 地震後,改良成更完善的設計,並大量安裝在日本東北地區,而後也運 用在2016年熊本地震的重建工作。過程中,即使官方設置的避難中心曾 因本身無使用經驗而反對,但在坂 茂積極向各基層單位示範運用之 後,2015年開始,京都、九州和東京部分地區政府陸續與坂 茂簽訂災 害防治同意書,一旦當地建造震後避難所時,坂 茂團隊就可以在裡面 設置標準化的紙管分隔系統,並由市府負擔相關建造費用。

舒適度的追求,更同時提供兼具隱私 與社區交流的空間設計。過去人們也 許會想趕快離開臨時住宅,回歸原本 的生活,但在女川町案例中,「人們

卻會想繼續留在臨時住宅,即使他們 需要負擔這項費用。」坂

茂說。

到了2016年熊本大地震時,熊本縣政 府開始與坂

茂合作建置木造臨時住

宅。位於御船町地區10間、共計三棟 的住宅空間,因為是政府合作案,無 法加入特殊設計,但卻成為坂 茂正 式與日本縣府層級展開合作的第一次 行動。這個專案歷時8個月,成員包

1 臨時住宅中的櫃子設計,兼有隔熱和隔絕鄰房

聲響的特色。 茂在熊本縣的臨時住宅,擁有如家般的舒 適設計,坂 茂團隊更在兩個建築物間闢出木棧 板公共空間,提供人們更寬敞的生活環境。 3.4.5 坂 茂與熊本大學、崇城大學的學生、志 工,一同製作家具,並為住宅外的電熱水器加裝 保護設計。 2 坂

1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COVER STORY

72 - 73


2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3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含VAN、應慶大學的坂

4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5 圖片提供◎Shigeru Ban Architects

茂實驗室和

特別的是,空間內不僅有與當地家具

熊本大學等,建築原型的設計更是出

職人合作的木桌椅,更設計了和牆面

間規劃,並透過對公、私空間的思

自學生之手。不同於先前的貨櫃臨時

一體成型的堅固櫃體,以此改善臨時

考,為人們提供一處如家般舒適的居

住宅,此次以木材與木合板作為建築

住宅常出現的隔熱和噪音問題,讓災

住場域,無形中也讓人們在心理上重

主要結構,在工廠預製好的板材可以

後攜出大量生活物件的人們,能妥善

新步上正常的生活軌道。更重要的

縮短現場施工時間,人們透過簡單的

置放生活用品,同時隔絕室外熱氣與

是,這樣的設計能提供各地災難救助

組裝方式,就能在現場自行搭建。建

鄰房聲響,隱私照顧更加升級。這項

新概念,並有潛力運用於各式災難救

造團隊更在兩個建築間搭建木造屋

設計於2017年獲得日本Good Design

助,為人們在漫長的復原期中,帶來

頂,闢出由露天甲板構成的公共場

Special Award災難修復項目的肯定,

兼具品質和希望的生活。

域,讓暫居此處的人們能擁有更寬

證明民間與政府的合作,也能打造結

敞、舒適的活動場所。

合實用又具美感的成果。

茂的木件臨時住宅,因實用的空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