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2018年四月號搶先閱讀

Page 1


圖片提供◎Hiroshi Nakamura&Nap

SHELTER FOR SOUL

世界的 共感建築之旅 屬於我們的靈魂場所 共感,是內心與外在環境產生共鳴的感受能力。 大量紛雜的資訊,及快速的工作步調,為生活帶來豐富的面貌,卻也引發心靈 的反動,人們開始在住家和工作場所外,尋找一處讓心靈獲得緩衝的空間。這 些場所不僅串連人們的互動、甚至能創造對環境的認同感。透過建築師之手, 它們展現了一地的文化氣息、勾勒城市的精神面貌,或擁抱自然成為寧靜的場 域。現在開始,讓心跟著建築來一場共感之旅,重啟內在與世界的感性對話!


61

PART

1

人文的佇足處 • • • • • •

PART

2

企劃/陳岱華 文字/陳岱華、方敘潔、 歐陽辰柔、郭慧、張芝維、 CW ANX、邱楷恩 美術設計/柯盈合 攝影/張藝霖、張國耀 圖/各單位

心靈的庇護地 • • • • • • •

PART

3

在建築裡遇見人文風景 專訪簡學義建築師 面向群眾的藝文場域 專訪建築師 Ole Scheeren 海天交匯的文化基石 Concert Hall Foro Boca 以清透空間喚回純粹感知 光庵─玻璃茶室 獻給眾人的廳堂 Church of Saint-Jacques de la Lande 光影交織的藝術浮島 Louvre Abu Dhabi

建築裡的精神蘊藉 專訪姚仁喜建築師 遙想和平的戰魂紀念之所 The National Memorial Hall 在理性間迴旋的新型神廟 Bahá’ í Temple 湖畔墓園的療癒力 狹山湖畔墓園會堂 濾淨雜思的清真寺 Sancaklar Mosque 深藏人心的守護大佛 Hill of the Buddha 悠然寧靜的白色禮堂 蘇州禮堂

自然的建築詩 • • • • • • • • •

透過建築,我們更能理解自然 專訪曾志偉建築師 不只是自然的綠建築設計 專訪張清華 & 郭英釗建築師 蘊含生命哲思的場域 專訪 RCR Arquitectes 向森林虔誠祈禱 狹山森林教堂 結合自然之美的巴洛克藝術殿堂 Museo Internacional del Barroco 隱身山中的中國美院民藝博物館 山丘上的移民文化建築 Magnolia Mound Turner Family Visitors Center 如絲帶般穿梭林間的遊客中心 Park Vijversburg Visitor Centre 在海的絮語旁閱讀 Seashore Library

圖片提供◎Hiroshi Nakamura&Nap


REIMAGINING ARCHITECTU 建築的再想像

文_陳岱華

什麼樣的公共空間可以讓我們感到平

否與環境產生連結,彼此間有著密切

能夠讓人在心靈上獲得沉澱。在全球

靜並獲得情感連結的感動?重視人文

的關聯。因此,創造一個能提供人們

許多城市,可以看到教堂、寺院等歷

關懷、擁有地域性特色,並以空間回

交流、甚至在其中與環境產生連結而

史建築與現代建築並存,它們不僅展

應當代社會挑戰的建築,近年開始引

獲得安適、沉思的公共空間,成為現

現一地的歷史文化,也形塑了城市的

起人們一連串的相關反思。從最近普

今建築師的最大考驗。

精神場域。這些和商業性質有著距離

立茲克建築獎的得主及其作品,也能

的宗教、靈園建築,能讓人在其中靜

發現這股趨勢。這些建築和諧地融入

如何創造人與空間的連結呢?美國社

思、感到安適,甚至以簡約設計,及

環境中,並且以簡約詩意的設計,注

會學家 William Whyte 表示,公共空間

入了人文關懷。同樣在台灣,不少建

內的裝置和設計,將讓人與人之間有

光影、水、風等自然元素,在跳脫鮮

築師打造的公共空間,包含博物館、

更緊密的接觸,並提升人們交談的互

圖書館及宗教類建築,也都捨棄繁複

動性。從建築設計來說,空間塑造了

的元素,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

人的活動,也深深影響著人與環境的

成為凝聚公眾與提供人們靜思的第三

對話。一個城市的博物館、劇院或音

空間。

樂廳等公共空間,以不同角度展示此 地的精神面貌,同時也能形塑一地的

明宗教符號的設計之外,讓人獲得沉 澱,甚至於此獲得歸屬感。 另外,現代不少建築師也特別重視建 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如日本知名建 築師隈研吾提出「負建築」理論,認

打造與人連結的公共空間

文化氣息,讓人們對環境有更多的認

為建築應融入自然環境,而不應該成

分秒必爭的狹窄都市叢林長期在空間

同感。

為自然環境中的主角。安藤忠雄的清 水混凝土建築,同樣也以素樸、連結

上影響人們對環境的感知,不僅造成 人們之間的疏離,連帶影響人與社區、

以建築找回感受力

自然環境的設計,打造不少充滿寧靜

社會之間的互動。加拿大心理學家

建築大師 Frank Gary 曾說:「建築是

詩意的場域。空間透過建築師的安

Colin Ellard 長期研究心理學、建築和都

為人而建造的,必須具備喚起人們情

排,使人們的不安獲得緩解,不同信

市規劃的關係,他指出建築外觀影響

感、激發人們感受力的能力。」當一

仰的人都能在此聚集,感到安適的人

著人們的心理,特別是在空間中,身

地的商業與文化活動呈現高度發展,

們更能對環境產生強烈的連結,這就

體活動是否能產生活力,及心理上能

人們往往轉而思考,是否有一處空間

是建築空間能感染人心的力量。


G THE URE

建築是為人而建造的,必須具備喚起人們情感、 激發人們感受力的能力。

—Frank Gary

攝影◎夏至

圖片提供◎Vector Architects


THE ROAM IN POETIC SPACE 人文的佇足處 文_陳岱華、張芝維、歐陽辰柔、邱楷恩

圖_各單位

在喧囂忙碌的生活中,為人文藝術而存在的空間,像是綠洲般為人們 帶來飽滿的知性體驗。重新感受生活中與藝文交會的時空,打開視野、 靜下心,讓人文的場域帶給你獨特的續航力。


圖片提供◎Jaime Navarro courtesy of Rojkind Arquitectos


When Architecture Meets Culture 在建築裡遇見人文風景 專訪簡學義建築師 文_陳岱華 攝影_ Ben Lepley、Roland Halbe、panovscott、張國耀、李國民、林日山、鄭錦銘 圖_竹間建築聯合事務所、Ateliers Jean Nouvel

如何在建築中連結歷史文化,讓人們透過空間感受其中的人文意涵,考驗著建 築師對於空間的想像。對簡學義而言,當建築趨向簡約,就能使人專注於當下, 並透過空間氛圍感受文字、物質之外的深層意蘊。

建築能照顧人與人的關係 每回現身,簡學義總是一身黑色裝扮, 講起話來徐緩的他,也如這個空間給 人的感受 ─靜而沉穩。在他的建築

間,引領參觀者回顧歷史,反思過去 與現在。另外位在台南的大型公共建 築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從入口 到場館,更融入祖先渡海、台灣多元 族群歷史等意涵,讓前來的人們在行

作品中,鶯歌陶瓷博物館讓各式陶瓷

進中,感受海水、島嶼、與各式傳統

在混凝土空間中,顯得輕盈溫潤;宜

建築的環境喻意。運用空間襯托文化

蘭二二八紀念物「歷史之澄鏡」、台

的深層面貌,簡學義的建築,從來就

北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入口意象,皆透

不喧嘩熱鬧。

過空間安排,於地面下或錯落的牆面

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前 方 水 池, 象 徵 先 民 渡 海 來 台 意 象。 水 池 後 的 大 片 太 陽 能 光 電 雲 牆, 代 表 渡 海 時 眼 前 豁 然 開 朗、 充 滿 希 望的雲天壯闊景象。


1

簡學義 竹間聯合建築事務所主持人,1995 年被日本藝 廊 MA 列入世界建築家 581 人,2004 年「台北 101 大樓 Natural Laundry Boutique」獲日本商業 空間設計大獎 JCD DESIGN AWARD 頒發評審特 別獎。參與北京的「長城腳下公社」計畫,在 2002 年第八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出,而後設 計被巴黎龐畢度美術館收藏。代表建築有鶯歌 陶瓷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北京「長 城腳下公社」等。近期完成的台北市網球中心 更獲 2017 年台灣建築獎。 攝影◎張國耀

攝影◎李國民


除了文化類建築,如新莊運動中心起 伏的外觀、融合周圍綠地景觀,到近 式的設計引入光、風等自然元素,打 造屬於市民且容納各種動態活動的場 域,簡學義的設計走入市區,跳脫台 灣體育館向來封閉的場域慣性,連結 周圍景觀,成為親近人群、充滿力量 的活動場所。即便是體育館建築,他 也延續了沉穩的色調與和諧的線條安 排,讓建築的開放性成為城市裡會呼 吸的場所。 打造了不少公共建築,類別橫跨文化、 藝術與體育等項目,身為一位建築師, 簡學義認為建築設計,就像拍攝電影, 是形塑生活的舞台。對他而言,建築 因人們的生活需求而生,同時建築也 因設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最重要 的是,「建築創造場所,讓人在生活 當中更親近生命的本質、更豐富人與 人之間的關係。」訪談過程中,他提 到近期未拿到殯儀館設計的案子為例, 「這幾十年來我一直很想設計一座殯 儀館。」台灣的殯葬文化與環境,對 於死亡諱莫如深,建築、空間與周圍

簡學義知名的建築中,清水混凝土材 質與簡約的形式成為其主要特色,正 因為如此,外界也將他比喻為台灣的 安藤忠雄。對他而言,使用這種材料, 是為了趨向於自然。一來是清水混凝 土是泥土、石頭與水的綜合體,水泥 是泥土經過窯燒後成為自然的化合物; 再者是經過模板讓這種材質自然凝固, 能使清水混凝土呈現自然的質地。最 後,它的灰階中性色調,能成為安靜 的背景。簡學義特別分享安藤忠雄使 用的清水混凝土,在材料的使用過程 中,融合著日本深層的工藝精髓,以 及文化上嚴謹的態度,看似過程中經 過繁複的人工處理,「但精準與無限 精微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身為一位建築師,簡學義在設計建築 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建築與自然的關 係,他認為大自然的訊息非常龐大、複 雜,然而人們走入其中,卻能由衷感到 單純,這都是因為建築整體給人和諧的

好的建築能讓人專注當下, 引領人﹁內觀﹂而傾聽內在的聲音。

期台北市網球中心,建築中採半開放

簡約是減少過多的干擾

感受。也因為如此,簡學義在使用混凝 土材質之外,即使處理木材質或金屬材

環境的安排呈現混亂的秩序。「於是 設計過程中,我一直強調『尊重』, 這是這座建築最重要的核心精神。」 簡學義以去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RCR Arquitectes 設計的 Hofheide 火葬場建築 為例,透過適當的空間安排,悲傷的 人們因為沒有外界的過多干擾,而能 因空間感受平靜。「在設計上,我們 講的是提供一種空間氛圍,但其實建 築師只要能適當處理空間機能,讓人 在空間內更順暢活動,就能同時照顧 到人的心理狀態。」對簡學義而言,

1

建築結合物質、功能上的需求,甚至

2

圖片提供◎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攝影◎林日山、鄭錦銘

提供精神安適的空間,即便是打造一 個處理臨終內容的場所,也能以正向、 跳脫肅穆氛圍的設計,讓人平復悲傷。

建築師推薦 心之場所

阿布達比羅浮宮

圖片提供◎Ateliers Jean Nouvel

攝影◎Roland Halbe

Jean Nouvel 過去在巴黎設計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Institut du Monde Arabe),用非常工業化的手法, 在建築上打造類似光圈的構造,當陽光灑落時, 建築表面就能形成動態的伸縮變化而控制光線。 而設計阿布達比羅浮宮時,同樣是因應阿拉伯充 沛的日照環境,他利用八層鋼網疊成圓頂,呈現 傳統建築鏤空特色、又能阻擋日曬的設計。這樣 的建築讓人能聯想到當地傳統文化的內涵,又能 感受到現代建築之美。


3

1.3.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入口意 象,簡學義以紀念碑的方式進 行設計。即使沒有任何碑文文 字,人們也能因空間安排感受 紀 念 氛 圍。2. 鶯 歌 陶 瓷 博 物 館透過混凝土材質和光影的運 用,襯托陶瓷的溫潤與場域的 寧靜感。

質的設計,也特別注重建築與環境周圍

下,引領人「內觀」而傾聽內在的聲

的連結。「設計中不可能完全沒有人為

音。例如設計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入口

的痕跡,但我們可以用平行於自然的方

意象,簡學義跳脫原先只是彰顯園區

式,讓建築與自然產生關係,減少人為

入口的設定,以紀念碑的方式進行設

的雜訊。」比起在設計中「創造」與自

計。在這個場域中,看不到任何碑文,

然的關係,簡學義認為在建築中「尋

但他以結合地景和象徵意象的方式,

找」與自然的關係,將更容易從中汲取

讓人們行走其中,就能因塑造的氛圍

養分,向自然學習。

而深受感動。「我相信擺脫文字與其 有限的話語,抽象的空間氛圍能給人

「我們常說 Less is more,其實不是說給

的也許更多。」如同簡學義總是一身

你最少的東西,而是給你最少的干擾。」

素黑裝扮,他的建築想帶給人的,正

對簡學義而言,好的建築能讓人專注當

是感受當下,體會簡約裡的自然之音。

瑞典溫泉旅館 Baths Vals Thermal

Mumbai 的建築 Studio

攝影◎Ben Lepley

圖片提供◎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印度建築師 Bijoy Jain 成立的建築事務 所 Studio Mumbai,在設計中結合印度 傳統文化對自然的追求,同時也掌握 了對現代建築的看法。像是住宅設計 Pabellón de lectura,可以看到建築與周 圍自然環境共存的關係,特別是住宅外 牆主要以布組成,在陽光的照映下,為 空間帶來舒服的透光感,呈現出自然與 建築的和諧氛圍。

由 獲 普 立 茲 克 獎 的 瑞 士 建 築 師 Peter Zumthor 設計,他以古時的浴場空間為 靈感,利用當地岩石 Valser quartzite 和 混凝土堆疊出建築樣貌,並且在空間中 安排曲折的動線,讓每個區域像是獨立 的存在。建築上的綠色植栽更與周圍山 景互相呼應,氤氳的溫泉蒸氣與石壁形 成靜謐的場域。 攝影◎panovscott


The Space for Art 面向群眾的藝文場域 專訪建築師 Ole Scheeren 文_陳岱華

攝影_ Iwan Baan、Shuhe

圖_ Buro Ole Scheeren

北京胡同在縱橫交錯間,與大小不一的四合院、壯麗的 故宮,勾勒成老北京的生活舞台。如今,城市在快速發 展中,因商業街的繁榮興盛、新建築的完成,為這個充 滿歷史的城廓,描繪出嶄新地景。其中嘉德藝術中心的 落成,更為故宮街區注入新舊交融的藝術能量。

城廓裡的新舊對話 過去身為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OMA)的總監和合夥人,Ole Scheeren 曾參與設計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 (CCTV), 顛 覆 當 地 高 層 建 築 外 觀, 更 被 紐 約《Time》 雜 誌 列 為 2007 年 世 界 十 大 建 築 奇 蹟。 離 開 OMA 後, Scheeren 成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 Buro Ole Scheeren,再次為北京打造的中央 電視台和電視文化中心建築,也以不 規則的矩形建築體,和一旁 CCTV 大樓 共同為這座歷史城市帶來前衛的氣息。 而 Scheeren 近期在北京落成的嘉德藝 術中心(Guardian Art Center),緊鄰紫 禁城,位於現代與歷史並蓄的街區, 讓這座嶄新的建築披上「時代」的多 種容顏。這座藝術中心是嘉德文化集 團的總部,也是經營中國藝術收藏品 的大型拍賣空間,其中更結合了展覽 廳、文物鑑定與修復、酒店、餐廳等 多功能場域,成為新興的文化交流平 台,並且與對面中國規模最大、外型 為傳統閣樓設計的中國美術館,形成 城市建築裡的新舊對話。

2

攝影◎Shuhe


1. 緊 鄰 紫 禁 城 的 嘉 德 藝 術 中 心,建築設計靈感來自傳統胡 同、中國山水畫,形塑成呼應 歷史與周圍環境的新文化交流 平 台。2. 空 間 內 部 包 含 展 覽 廳、文物鑑定與修復、酒店、 餐廳等多功能場域。

1

攝影◎Iwan Baan

打造多元的藝術交流平台 Ole Scheeren

攝影◎Iwan Baan

過去為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的 總監和合夥人,負責開拓亞洲的建築 設計,期間主導且完成的知名建築為 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CCTV)。 離 開 OMA 後, 成 立 建 築 事 務 所 Buro Ole Scheeren。而後完成的代表建築包 含新加坡集合住宅 The Interlace、曼谷 最高樓 Mahanakhon,及最新完成的新 加坡複合型高層建築 DUO Tower。其設 計主要在多元的環境中,創造建築的 特殊個性,並提供空間使之與人、城 市間產生交流、對話。

為 了 打 造 一 座 能 呼 應 北 京 城 樣 貌, 同 時 又 具 有 多 元 功 能 的 藝 術 空 間, Scheeren 觀察此區的街廓,並汲取中國 傳統文化中的元素,讓建築與胡同、 四合院組成的環境產生連結。「將歷 史與現代揉合為歷久不衰的建築,是 我 一 直 非 常 感 興 趣 的 事。」Scheeren 說,因此在設計上,建築下方採灰色 玄武岩,以中國園林中假山層疊的置 列方式,營造出空間的層次、線條的 起伏。玄武岩深淺不一的灰色調,也 以質樸的特質和相鄰的四合院磚牆相 互呼應。建築上方則以半透明玻璃磚


構成的四方量體,為這個充滿歷史的街 廓,注入相對輕盈且散發著現代感的氛 圍,並與紫禁城的黃瓦雕飾形成有趣的 時代對話。最特別的是,建築外觀上無 數個圓形孔洞,靈感來自元代山水畫家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在建築立面上 透過高低、疏密的排列設計,勾勒出抽 象的山巒線條,為建築形塑如藝術品般 的雕飾,也成為特別的窗景,不僅白天 能為室內帶來動態的光線,夜晚燈光亮 起時,更化身為胡同裡漂浮的光點,為 靜謐的黑夜帶來溫暖且靈動的光暈。對 Scheeren 而言,藝術中心不應該是封閉 的空間,結合中國傳統空間之中層疊的 藝術手法,及多功能空間的設計,便能 融合當代多元的文化活動,成為更為開 放的藝術交流場域。

Q1

對你而言,美術館在城市中扮演 什麼角色 ? 美術館是容納創意和思考的空間,

同時也是感性交會的公共場域,各種藝 術形式都可以在這裡出現。因此,它是 藝術創作、藝術家和群眾的交流平台。 1

攝影◎Shuhe

現今的美術館,透過少數幾個空間組 成,就能將藝術作品的創意和想法,以 非常明確的方式傳達給大眾,特別是在 「群眾參與」的層面,美術館創造了市 民與城市的緊密互動。因此在設計嘉德 藝術中心時,它會是一個藝術空間,同

我們把嘉德藝術中心設計為一座綜合 建築體,它不只容納多種藝術形式, 同時也是藝術和生活的交會點。

時也是一個能產生多元活動的場域。

當你設計一座美術館時,你認為 它應該有哪些特質 ?

Q

我認為美術館在各個層面來說,不再屬 於權貴或上流社會,它已經越來越大 眾化。它在城市中扮演著公共空間的角 色,整體來說反映了一地的文化面貌。 所以設計一座美術館時,我想要打造的 是一座超越高端藝術,並且向公眾開放 的文化場域。

Q

請與我們分享嘉德藝術中 心的設計靈感。

我們把嘉德藝術中心設計為一座綜合建 築體,它不只容納多種藝術形式,同時 也是藝術和生活的交會點。除了從空間 運作的角度來思考嘉德藝術中心,它的 歷史背景也是我的靈感來源。這座建築

2

圖片提供◎Buro Ole Scheeren


位在北京城的中心位置,毗鄰紫禁城,並且被充滿歷史感的 胡同包圍。它以一種接近和參與歷史的姿態,在近代與當代 成為城市裡的一個文化活動。

Q

你希望這座建築能帶給人們什麼感受 ? 對我而言,嘉德藝術中心肩負著使命,它讓不同年

代的文化共存於此,當人們行走在建築內外,也能體驗到不 同文化、周圍環境的歷史關聯。特別是我在建築上設計的圓 形孔洞,它們象徵了中國山水地景的樣貌,但是透過孔洞向

3

圖片提供◎Buro Ole Scheeren

外望去,也形成了觀看胡同和歷史的另一種視角。讓建築提 供人們多元的體驗,是這座建築最重要的使命。

4

你曾說嘉德藝術中心蘊含內斂的氣質。請與我們分 享如何營造這種氛圍 ? 對我而言,北京從各種角度來看是一個內斂的城市,

攝影◎Iwan Baan

Q

這個城市對於生活的安排也在特定的範圍裡,不只是在古老

的城牆內,也在四合院的舊牆裡。牆的外面通常是肅穆而安 靜的,但是到了四合院內,人們彼此間的交流卻相對的緊 密。嘉德藝術中心也試圖傳達這樣的概念,在建築外觀上 巧妙呼應周圍環境,傳達對此地景觀的尊重,一旦進入室 內,又能感受到建築的開放性。整座建築的核心區域是一個 1,700 平方公尺的開放式空間,提供各種展覽或活動使用, 人們可以在此交流、各種事情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因此建築 展現了內斂又具有互動性的特色。

1. 建 築 外 觀 上 的 孔 洞, 在 白 天時因自然光的照射,於室內 形成動態的光影。夜晚亮起燈 時,彷彿是街道上的飄浮光點。 2.4. 室內的多功能空間,將讓民 眾與城市產生更多元的連結。 3. 建築的圓形孔洞,象徵了中 國山水地景的樣貌,形成了觀 看胡同和歷史的另一種視角。



圖片提供◎Jaime Navarro courtesy of Rojkind Arquitectos

Concert Hall Foro Boca 海天交匯的文化基石

2014 年,墨西哥東南方的博卡德爾里 奧交響樂團(Boca del Rio philharmonic orchestra)成立,為這個港口城市帶來 新的藝文氣息,除了固定舉辦年度音 樂會,也發起一個名為「Orquestando Armonia」的活動,讓低收入家庭的兒 童於課後接受管絃樂、合唱等教育, 與當地建立連結。 2017 年, 由 Rojkind 建 築 事 務 所 規 劃 的 Foro Boca 歌劇院為此落成。其位於 哈馬帕河的出海口防坡堤上,建築師 Michel Rojkind 集國內外聲學與力學專 家之構思,以混凝土、花崗岩與木材 等接近自然色調的素材,構築一個如 防坡堤下碎石外型的立方體建築群, 是國內結構最複雜的音樂廳之一。內 部規畫成各種區域,也將在地民眾的 需求納入設計,除了能容納 996 名觀 眾的音樂廳,以及正規的排演、表演 廳與辦公室,也有作為工作坊的空間, 以便舉行各種教學與節慶活動。而將 Foro Boca 更進一步帶入民眾生活的, 還有外部的公共空間,無雕琢的立方 體牆面,可將內部的演出投射於上, 整個防波堤與廣場上的人群,都能透 過投影同步觀賞演出,從此,歌劇院 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藝文設施,反而是 圖片提供◎Jaime Navarro courtesy of Rojkind Arquitectos

成功強化與在地關係的文化基石。


圖片提供◎TOKUJIN YOSHIOKA INC 攝影◎Yasutake Kondo

KOU-AN Glass-Tea House 以清透空間喚回純粹感知 光庵─玻璃茶室

純然透明的、猶如一顆美麗結晶的四

手併攏,承接因玻璃折射而產生的彩

方形結構體,2015 年春天,驀然出現

虹。就算什麼都不做,外頭遼闊無邊

在京都天台宗青蓮院附屬的將軍塚青

的山景也將自動收進眼底。這種講究

龍殿正前方。這座至多容納兩至三人

沉澱心靈的設計,是為引導所有參與

的「光庵─玻璃茶室」,出自擅長使

者,反思日本目前的處境,並期待從

用媒材表現詩意的吉岡德仁之手。他

中找到一種與萬物共存的和諧。經過

延伸 2002 年起打造透明家屋的計畫,

兩年半餘,吉岡德仁於去年秋天宣布

在 2011 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讓這間小

光庵在京都的使命已告一段落,它將

茶室初登場,以晶透的形象震懾眾人

啟程巡迴至日本與全球各地,繼續以 其通透無瑕的姿態,邀請人們入內品

雙眼。隔了四年,它來到京都,敞開 大門歡迎各地的旅客。室內全無畫軸、 擺飾,只能簡單地煮茶和品茶,或雙

圖片提供◎TOKUJIN YOSHIOKA INC 攝影◎Yasutake Kondo

茗,找回和自己、和外在一切的相處 方式。


圖片提供◎Joao Morgado

圖片提供◎Joao Morgado

Church of SaintJacques de la Lande 獻給眾人的廳堂

總在不經意的地方下降、遮蔽、或突 然向前延伸,一切又自成完美邏輯且 融於地景,這是 Álvaro Siza 的作品最 教人驚奇之處。其最近一件位於法國 西北雷恩市的作品,是一座純白的教 堂。採用白色,乃呼應鄰近五層樓高 的民宅亦普遍為白。建物本身為諸多 幾何形狀的集合體,一樓為迎賓大廳, 得上二樓才能到達教堂的主要空間。 至多可容納 126 人的矩形廳堂,排列 著充滿拙樸手感的厚實木頭椅子,右 方還預留一個小空間作為受洗室。雖 採自然光,但刻意懸空於上方的矩型 量體,遮蔽了來自天頂的光線,產生 引入陽光,卻成為間接光源的奇妙效 果,讓室內常保明亮,而不至太過刺 眼。一旦踏入其中,便被眼前木雕的 十字架吸引,內心充盈著寧靜的感受。 除了建築本體,戶外還搭配建蓋了一 座純白的鐘樓。此館為布列塔尼地區 邁向 21 世紀後,迎接的第一座教堂, 象徵信仰會隨著時代前進,不斷提供 人們內心的力量,意義相當深遠。

圖片提供◎Joao Morgado


Louvre Abu Dhabi 光影交織的藝術浮島

去年甫落成的阿布達比羅浮宮以伊斯

此既獨立又相連,低矮的設計與色彩

阿布達比羅浮宮絕妙的穹頂設計除了

蘭式穹頂寫下建築新定義,這座位於

均展現了阿拉伯傳統的設計語彙。場

美觀,也為場館與戶外廣場提供遮陽

薩迪亞特島(Saadiyat Island)沿海的

館上有一直徑達 180 公尺巨型穹頂,

作用,讓遊客的參觀體驗更加舒適,

海上藝術殿堂,吸引世界各地的建築

由不鏽鋼及鋁製金屬構成八層繁複的

並減少能源消耗。不僅能降低建物溫

愛好者前來朝聖,設計者為曾獲普立

幾何圖形。當陽光灑落,光束穿過層

度,也優化水資源運用。這座矗立於

茲克獎的法國建築大師 Jean Nouvel,

層 鏤 雕 而 形 成 錯 落 光 影, 即 為 Jean

沙漠、並與天海相連的白色羅浮宮,

當他被問到最喜愛的建築媒材為何,

Nouvel 所形容的「光之雨」,這也是

巧妙運用當地充沛的日光作為「建材」

Jean Nouvel 答道:「我會說是光!與

阿布達比羅浮宮最具指標性的特色之

及能源,使建物融入環境、與其共存

光影有關的作品總令我目眩神迷。」

一。到了夜間,銀色穹頂上的幾何圖

共生。對觀者而言,阿布達比羅浮宮

形如同繁星,令人彷若置身沙漠星空

不僅是座藝術殿堂,更成為喧囂城市

博物館的設計靈感來自古城麥地那

下。建築師匠心獨運,為博物館營造

裡少有的心靈綠洲。

(Medina),結合傳統阿拉伯建築、當

寧靜而具有靈性的氛圍,邀請人們共

代設計與頂尖節能技術,將阿布達比

賞光影之美。不論日夜,光線不斷流

羅浮宮打造成傍海而立的博物館城。

轉變換,使每個當下都成為獨一無二

博物館本體由 55 棟白色場館組成,彼

的片段。


圖片提供◎Ateliers Jean Nouvel

攝影◎Roland Halbe

圖片提供◎Ateliers Jean Nouvel

攝影◎Roland Halbe

圖片提供◎Ateliers Jean Nouvel

攝影◎Marc Domage

圖片提供◎Ateliers Jean Nouvel

攝影◎Marc Domag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