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 月
10 0年 10
光 之 驛 狗 打 爐! 舊 果出 塑 圖結 重 展徵 間 空 商 : 再發 絡 住 經 進 導 都市 市 引 城 : 報 保存與鐵道傳奇 通 打 別 特
期
日
書
退
店
書
88
V0
M
1G
碼
編
團
集
禮 術 築翻身 巡 師 生小城因建 大 境 克 的 築重 邊 龐 ╳ 搞 路 : 爾 市 塞 桑城 0 之 建 巴 記 00 築 城 城 歐吉 筆 築 ~2 建 五 意之德里╳ 建 80 代 典 己的創 馬 之都 行 的台灣 自 地 性 旅 義 18 出 當 ● 銷 之 理 小 張基 行 壯大 史的 走 th經 1 以建築無限 復歷 建築觀察家 ╳ 意 修 ● 2 丹 創 築 灣 建築 特 ╳ 建 1 鹿 杉磯 ╳用 3 ! 台的特色 洛 林 柏 US 拜訪 PL 你該
2
化 勢 : 屋 文 百年 趨 之 記 站 勢 想 生 港 高雄 型 趨 ﹂ 夢 店 重 雄 轉 的 旅 設計 宿 驛 高 探尋 道 岸 IT蝣 原 意 大輔 狗 鐵 水 打 創 M蜉 裏 方 津 + : 近 文 ﹁ 本 西 宮 舊 親 灣 日 日 演 , 勢 + : 台 夏 降 竹 路 趨 , 洲 空L 東方 之 勢 晚 歐 A us收藏 一 遊 趨 RE rk術 宿 漫 AY Ma藝 留 t | | ST師 代 | n el Eve wn設計 族當 ot o國 + H rend in T德 工薪 |本 + T ew n日 + N esig | + D ome + H
4
●
個 45
築 座 建 ㄧ 用 轉 翻 市 城
lifestyleëarchitectureëvisionëinteriorëelites NTD
169
定價HKD56元
Aug. 2011 No.88 每月 5 日出刊
Life Is A Design.實踐生活美學的第一媒體
蟬 聯 2 0 1 1 年 金 鼎 獎 〈 最 佳 時 尚 與 生 活 雜 誌 獎 〉 榮 耀
From the Editor|就這樣開始
攝影◎ JESÚS GRANADA
建築,理想城市的開端 國政治家邱吉爾在 1960 年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說:「 We shape our
英buildings; there after they shape us」,每個人的心中也許都有座理想烏 托邦,而建築,就是作為活化城市的媒介。 你是否曾為了看建築而旅行?那麼,如果要你選擇一座城市,首選又是何處? 在本期五城建築之旅的結果誕生之前,眾多案例的選擇,以及國外事務所回覆 狀況的難易程度,讓編輯部一次次的與設計不斷溝通、一次次的修改,outlook 信箱還不時要清空被來自世界各地建築事務所塞滿的回信,甚至半夜打去國外, 只為了一張建築照片。 然而,當layout誕生的同時,興奮度大增,看五城精采的創意之作,甚至看似 小篇幅的台灣建築小旅行,優秀的作品竟然也多達70件以上,建築美學,似乎也 悄悄地從台灣的城市間隙中滲透了,穿越了城市肌理、直達建築皮層。 或許遠距離的建築旅行我們無法立刻成行,那麼,當你的步履遍及台灣城市的 同時,是否好好的停下來,仔細地,感受建築帶來的溫度。尤其,當某日朋友捎 來的消息當中,鼎鼎大名的建築攝影師Iwan Baan亦來台參觀了由安藤忠雄擔綱 設計的亞洲大學藝術中心以及花蓮平地森林一案,似乎,有某些可能性也悄悄的 改變了。 透過建築,一座城市得以重生;透過建築旅行,人和城市的關係開始變得有 機。屬於建築的吉光片羽,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方能真正明白。 採訪編輯|廖淑鳳
18
Trend Event|潮流事件
1
Design Éphémère
漫遊歐洲夏日「蜉蝣設計」 在夏日裡盡情享受美好的陽光,是歐洲人的生活哲學。為了體恤那些無法外出度假的人們,許多城市裡出現 了短暫、只存在一個季節或更短時間的活動:在倫敦呼吸阿爾卑斯山上的清淨、在巴黎感染海灘繽紛的熱 力,限時體驗歐洲城市的夏日魅力。 文、攝影|林鴻麟•Ken Lin
phémère這個法文形容詞,具有朝生暮死、瞬息即逝的意思,它同時也是生命
É
短暫的動物之名──蜉蝣。於是,「蜉蝣設計」指的就是如曇花一現的設計。 它可以是硬體的大型建築、也可以是軟體的活動計劃;它們雖然存在的時間短暫, 卻總是因為大受歡迎而像候鳥般,在每年的某個特定時期以不同的樣貌呈現,並且 因每年都有新鮮的設計點子,而成為眾所期待的現象。 在歐洲,像這樣的「蜉蝣設計」有很多,尤其是在夏天。因為這段時期日照時間 長,又逢人們度假的季節,許多城市裡於是出現了短暫的、只存在一個季節或更短 時間的設計,如倫敦的Serpentine Summer Pavilion、巴黎的Paris Plage、以及幾 乎每個城鎮都會有的夏日藝術節。這些設計的形式與內容琳琅滿目,目的就是讓所 有人充分享受夏日美好時光,而且就像夏日陽光一樣,這些活動幾乎都是免費的。
98
Trend Event|潮流事件
《讀:台南》
用展覽連結城市、藝術與生活 旅人要是在盛夏的陽光下抵達了古都台南,會發現這裡正發生著一場精彩豐富的城市與藝術的對話。旅居台南的藝術家郭 芃君,將以一系列的繪畫創作,帶領大家穿梭在古城區的街角巷弄,漫步於人文店家與知名小吃間,品味這個地方特有的 美感與建築特色。 文|賴依欣 攝影|婠玥
104
1
New in Town |新開店
Maison Martin Margiela ×
Hotel Maison Champs-Elysées
走入超現實奇境 超前衛時尚設計師 Maison Martin Margiela 與巴黎五星級飯店 Maison Champs-Elysées 跨界合作, 為飯店重新設計裝潢,打造一個置身於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帶有一點超現實的現代藝術空間。 文| Wendy Chen 圖片提供|喜事國際
118
1
圖片提供◎喜事國際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攝影◎ Thomas Dix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our 攝影◎ Thomas Dix
用建築 翻轉一座城市 攝影◎ Christian Gahl
企劃|廖淑鳳 文|張基義、廖淑鳳、張全智、黃金樺、李佳芳、Ines Yang 攝影|劉信佑、張全智、林芳如、徐明松、王生德、邱瓊 慧、Ninus、Karen Liu、Celia、Thomas K、VICTOR WU、Iwan Baan、Olivo Barbieri、Margherita Spiluttini 插畫|Portia Yang 圖片提供|ABC Museum、Arons en gelauff architecten、Ateliers Jean Nouvel、Basvb 、Belzberg Architects、Beyeler Foundation、 Berthold Werner 、 Bolles + Wilson 、 Carol McKinney Highsmith 、 COOP HIMMELB(L)AU 、 David M.Heald© 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New York、Daderot、DeltaSync、Diliff、Eric Owen Moss、Estudio Aranguren & Gallegos Arquitectos、Feblacal | Dreamstime.com、Figuura、Fizbin Foster + Partners、fotolia、Frank O.Gehry、Fundació Mies van der Rohe、gmp Architekten von Gerkan, Marg und Partner、Hans Peter Schaefer、Herzog&de Meuron、Jo Coenen、Karl Stas、Kunsthal、Le Corbusier Hotel、 Lykantrop、Marb 、Matthew Field 、Mies van der rohe、Museo Nacional del Prado、MVRDV、Mr Hyde、Novartis campus、Neutelings Riedijk Architects、OMA、Vincent Granger、Vicens + Ramos Arquitectos、UN studio、Unify、Rafael de La-Hoz Arquitectos、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Rafael Moneo、rons en Gelauff Architecten、sailko、Schaulager、STC-Group in Rotterdam、Vitra Campus、rucativava、West 8 Urban Desig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XRANGE、Zaha Hadid Architecture、555-Nase、 二水設計、 基本設計、中怡設計、竹間建築設計事務所、立建築事務所、田中央建築事務所、九典建築事務所、大涵學乙事務所、式澳設計、楓川秀 雅建築研究室、台中市政府、柯比意基金會FLC ADAGP、鶯歌陶瓷博物館、伊東豊雄建築事務所 144
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曾說:「我們不會有自己的特色,直到擁有屬於自 己的建築。」建築,具體表現了城市的歷史、文化,更活化了城市的涵構。 跨入 21 世紀,每個城市紛紛用當代建築訴說出自己的生活態度;如 Frank O. Gehry 的紐 約迪士尼音樂廳重新定義了音樂展演空間的形式;降落在Rioja 酒莊的Zaha Hadid 太空船 為百年的古老歷史注入當代靈魂;Philip Johnson的水晶大教堂讓加州有了一座人間伊甸 園……,這些當代建築大師的創意之作,是散落在城市裡的珍珠,讓人忍不住前尋探訪。 當代建築的強大吸力,儼然形成一條創意軸線,連帶活化了城市、豐富了文化。無論是荷 蘭的解構、英國專精科技風、德國沿襲包浩斯風格、西班牙的多元豐富、或是美國的實 驗,全球建築創造力持續走揚。屬於21世紀的當代建築潮旅現正熱燒。
攝影◎ Thomas Dix
Part1 ● 1880∼2000:
走出當代建築之路的大師巡禮
Part2 ● 21th經典五城建築重生術 .鹿特丹×以建築行銷自己的創意之城 .巴塞爾×邊境小城因建築翻身 .洛杉磯×創意無限壯大之地 .馬德里×歐吉桑城市搞龐克 .柏
林×用建築修復歷史的理性之都
Plus+ ● 台灣建築小旅行 .45個你該拜訪的特色建築
.觀察家張基義的台灣建築筆記
攝影◎ Christian Gahl
145
◎ Marb
︶無直線的建築設計,自然流動的住宅空間, Casa Mila
●Casa Mila Antoni Gaudí 是高第落實自然主義最成熟的作品。
米拉之家︵
卡爾倍特之家 ●Casa Calvet Antoni Gaudí ︶的建築元素中,充滿繁複的雕塑、波 Casa Calvet 卡爾倍特之家︵
︶的﹁最佳巴賽隆 Barcelona City Council
浪型陽台以及業主研究菌類的背景。本作是高第有生之年唯一因此
案獲頒巴塞隆納市議會︵ 納建築獎﹂。
●Hotel Tassel Victor Horta 為新藝術︵ Art Nouveau ︶先驅的建築師維克霍塔︵ Victor Horta ︶ ︶、凡伊特維爾德旅館 設計的:塔塞爾旅館︵ Hotel Tassel, 1893 ︶、荷塔故居兼工作室︵ Maison and ︵ Hôtel van Eetvelde,1898 ︶以及蘇維旅館︵ ︶,皆位於 Atelier Horta, 1898 Hôtel Solvay, 1900 世紀末新藝術的代表作。 19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這四棟房子也是
●Sagrada Familia Antoni Gaudí ︶以其繁複的建築結構與 Sagrada Familia ︶影響 Antoni Gaudí 至今仍在修建的聖家堂︵
裝飾聞名,不僅是巴塞隆納的地標、更是高第︵
後世最深的曠世之作。
現代主義設計的奠基人彼得.貝倫斯︵
︶巧妙的融合 Peter Behrens
●Frederick C. Robie House Frank Lloyd Wright
前衛派的興趣與設計,將傳統與現代並存。
︶是萊特重要的建築之 Unity Temple, Oak Park
●Unity Temple, Oak Park Frank Lloyd Wright
一,採三段式的建築神廟形式,幾何線條呈現水泥的現代感,高牆
橡樹園聯合教堂︵
上的藝術玻璃讓光線深具哲理。
維森斯之家︵
︶是高第早期指標性的作品, Casa Vicens
●Casa Vicens Antoni Gaudí
抽象、拼接式的裝飾風格呈現夢幻般色彩。已被世界教 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
Tour Of 20St Century Architecture
|
圖片提供◎ rucativava
圖片提供◎ 555-Nase
華特•格羅佩斯創立包浩 斯帶來深遠影響,加上柯 比意、法蘭克•洛伊•萊 特、密斯•凡德羅等建築 巨匠的誕生,造就建築的 大時代。現在一同回味當 代建築的百年風華。
1 9 0 8 1 9 0 7 1 9 0 4
走出當代建築之路的大師巡禮 |
圖片提供◎ Diliff 圖片提供
Part.1
1 8 9 3 1 8 8 8 1 8 8 4
文 廖淑鳳 圖片提供 徐明松、 、柯比意基金會 、 、 、 、 、 rucativava 、 Mies van der Rohe FLC ADAGP Marb 555-Nase Karl Stas Diliff 、 Unify 、 sailko 、 Basvb 、 Mr Hyde 、 Figuura 、 Carol McKinney Highsmith 、 Le Corbusier Hotel 、 Berthold Werner 、 David M. Lykantrop 、 Vincent Granger 、 Fizbin 、 Matthew Field 、 Hans Peter Schaefer 、 Daderot Heald© 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New York
146
1880 2000
-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圖片提供◎ Karl Stas
20 世紀現代主義萌發造就 多位大師崛起, 1919 年,
Part-1 1880∼2000:走出當代建築之路的大師巡禮
圖片提供◎ Lykantrop
︶,是近代第一 Villa Tugendhat
●Villa Tugendhat Mies van der Rohe
functionalism-
棟經典包浩斯別墅。整棟建築幾乎未經任何雕飾,純粹以空間概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圖根哈特別墅︵
︶的經典代表。 designed
念、架構、材質來造就空間通透性,是機能主義︵
︵庫克住宅︶是為中產階級所設計的別墅,看似普通的 Villa Cook
●Villa Cook Le Corbusie 外型,但柯比意的內部空間規劃更為純熟,機能至上所帶出的幾 何語彙,以及懸浮於半空中的建築形式,都對現代建築運動帶來 強烈影響。
本作的平面配置表現出靜態和動態混合的趣味,是一種累加的組成
●La Roche-Jeanneret House Le Corbusier 方式,並且充滿了動態感,是柯比意當時所認為未來建築的走向, 目前已成為柯比意基金會位址。
●Stoclet House Josef Hoffmann 史托克雷特宅邸︵ Stoclet House ︶由維也納分離派運動傑出建築師 ︶設計,簡樸的建築幾何美學,被視為新 Josef Hoffmann 年被列 2009 霍夫曼︵
︶是萊特草原式的建築代表作 Frederick C. Robie House
藝術運動的轉捩點,開啟裝飾藝術和現代運動之先河,
入文化遺產。
羅比之屋︵
●AEG Turbine Factory Peter Behrens
品,也被他自己形容為﹁現代建築的基石﹂。
●Schröder House Rietveld Schröderhuis 位於荷蘭烏翠奇︵ Utrecht ︶的施洛德住宅︵ Schröder House ︶,是 ︶以簡潔線條與結構形 Rietveld Schröderhuis ︶的的理想典範,被視為建 De stijl 式設計的住宅,為荷蘭風格派︵
由建築師里特維爾德︵
築的現代運動標竿之一,已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
︶是萊特在加州的第一項設計,房屋圍 Hollyhock House
●Hollyhock House Frank Lloyd Wright
繞著中央庭院只打開一側,形成如戲劇舞台般的美學效果。
蜀葵之家︵
●Staatliches Bauhaus Walter Gropius , Bau 為德文建築之意, Haus 為房 Staatliches Bauhaus ︶在 1919 年時 Walter Gropius 屋之意︶由建築師沃爾特 格 •羅佩斯︵
包浩斯學院︵
創立於德國威瑪後遷至德紹。包浩斯學院掀起對建築、美學及其實
踐的革命性浪潮,對現代建築學影響深遠。今日的包浩斯已不單指
學校,而是其倡導的建築流派或風格的統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 機能合而為一。
這件大型的工廠是因機能而生,採用古典設計來達到理想的形式。逐
●The Fagus Factory Walter Gropius
漸退入室內的磚柱接近頂端,垂直的窗幕牆能增加投射後陰影的深 度,呈現出工業的精準與美學。
桂爾公園︵
︶高第最多采多姿的作品之一,深受遊客喜愛。 Parc Guell
●Parc Guell Antoni Gaudí
圖片提供◎ Basvb
圖片提供◎ Unify
圖片提供◎ Unify
1 9 3 0 1 9 2 6 1 9 2 4 1 9 2 3 1 9 2 1 1 9 1 9 1 9 1 1 1 9 1 0 1 9 0 9
圖片提供◎ Mr Hyde 圖片提供◎ sailko
147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Part.2
世紀五城建築重生術
History of 21th Century Architecture
21
如果要來趟建築之旅,你 最想去的城市是哪裡?當 現代建築大師們將創意散 落於世界各地中,我們就 發現了創意帶來的可能 性。 La Vie 搜羅瑞士巴塞 爾、荷蘭鹿特丹、美國洛 杉磯、西班牙馬德里以及 德國柏林五城的經典案例 與未來式,現在就以城市 當成旅行的目的地,直擊 讓全球驚艷的當代建築現 場。
150
Rotterdam_Holland
攝影◎ Jeroen Musch
Part-2 21th經典五城建築重生術
otterdam×實驗解構城市
曾經,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軍炸毀的荷蘭城市鹿特丹,如今,卻用極具實驗性與顛覆的方 式重新站起來,來到荷蘭鹿特丹,一棟棟充滿實驗性質與顛覆手法的建築在眼前展開,年 輕、創意、群體作戰、跨界組合是荷蘭給人的印象,他們用創意殖民,向世界發聲。 文|黃金樺 攝影|Jeroen Musch、Christian Richters 圖片提供|Arons en Gelauff Architecten、Bolles + Wilson、Neutelings Riedijk Architects、 MVRDV、OMA、UN studio、DeltaSync、Jo Coenen、West 8 Urban Desig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Alison Cornford-Fotolia.com、STC-Group in Rotterdam
特丹,這個在 2004 年以前位
Madrid_Spain
雖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 平面,該城卻聰明地將其劣勢轉 化為驚人的競爭力──打造前衛 現代建築的實驗場。引領世界建 築潮流的建築師,如庫哈斯( Rem Koolhaas)、MVRDV及West 8都在 這裡留下作品。 自 1898 年高達 45 公尺並為當時歐 洲最高的辦公大樓 White House 完 工以來,鹿特丹就確立其世界建築 設計領航者的地位。雖在二次大戰 時,整座城市幾乎遭到德軍摧毀, 卻因此激發了這個在十八世紀航 海時期時曾掌控世界大權的民族企 圖心。不過幾十年的光景,現在步 出鹿特丹中央車站大廳,迎面而來
的,是一個個彷彿在兒時幻想天地 裡才會出現的創意新建築。 《紐約時報》說:「誠如時尚之於 巴黎,娛樂之於洛杉磯,建築就是鹿 特丹的代名詞。」荷蘭建築協會總 監也說:「在 80 年代起,鹿特丹就 訂定策略──以建築行銷自己。」 這也難怪,號稱「馬斯河( Nieuwe Maas )上的曼哈頓」的鹿特丹,處 處是讓人驚喜的建築。對於一個旅人 來說,肯定捨不得放下相機,深怕錯 失了一絲一毫為鹿特丹的創意留下紀 錄的機會。 這裡充滿了各出奇招掠奪人們注 意力的嶄新建築,想瞧見當代建築 的魅力,來到鹿特丹這個新銳建築 師的實驗天堂,就可以領會一切。
Los Angeles_U.S.A
鹿居 世 界 第 一 位 的 商 業 港 口 ,
Basel_Switzerland
創意之城
Rotterdam_Holland
R 以建築行銷自己的
劇院廣場 1991
Schouwburgplein 走到市中心,來到二次大戰時因德軍轟炸而被荒廢的市民廣場,由荷蘭景觀建築團隊West 8所再 造的新都市廣場,完全顛覆了認知中以植栽做景觀的傳統手法。設計師以多樣的地表材質及水 景,加上最為醒目的、可隨廣場活動調整角度及燈光效果的鮮紅色巨型機械手臂,創造出如此解 構的公共空間。強烈的戲劇效果讓人彷彿從觀者變成公共空間的表演者,而這廣場就是都市活動 的大舞台。
Berlin_Germany
West 8 Urban Design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51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Rotterdam_Holland
B 邊境小城因建築翻身 asel×移動城市
Basel_Switzerland
如果你也是建築旅行的重度上癮的人,瑞士第二大城巴塞爾,絕對是腦海中的首選。尤其 當代建築大師都在此留下經典之作,也讓巴塞爾從工業小城轉變成藝術都市,因為建築而 產生了化學作用。文字成為一種媒介,La Vie邀你在這趟建築旅行中,體會建築巴塞爾。 文|廖淑鳳 攝影|Olivo Barbieri、Margherita Spiluttini、Iwan Baan、Thomas Dix、 Christian Richters、林芳如 圖片提供|Frank O. Gehry、Renzo Piano、Zaha Hadid Architecture、Vitra Museum、Novatis Campus、Schaulager、Herzog&de Meuron、Beyeler Foundation
到巴塞爾(Basel),最常令人
提想到的是巴塞爾珠寶鐘錶展, Los Angeles_U.S.A Madrid_Spain Berlin_Germany 158
這座位在德、法、瑞三國邊境的城 市,雖然在歐洲小有名氣,但一直 以來國際知名度卻不如蘇黎世、日 內瓦,直到許多出身於巴塞爾的建 築師在國際上表現優異,以及由 家具大廠 Vitra 及藥廠 Novartis 、 F. Hoffmann-La Roche的城市興建案所 帶動的當代建築作品興起,讓這裡 一躍成為全球極具創意與設計的城 市之一。 例如巴塞爾出身的Pierre de Meuron 、 Jacques Herzog 所成立 的聯合建築事務所,以極簡主義的 材料與形式受到國際建築評論家好 評,並與當時所謂無節制時代與學 術界所討論「提出新的目標」大為 異趣。他們在簡單的空間中充滿感 性的藝術,迅速的在國際建築版圖 中 植 入 眾 多 作 品 , 並 成 為 2001 年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甚至知名建 築師 Rafael Moneo 更提到,他們對
Basel_Switzerland
物質材料的讚揚,是讓他們成為國 際建築界不可忽視力量的主因。而 這樣有著某種恆定力量的風格,其 實在瑞士當代建築設計當中,確實 也存在著對於本質與謹慎的一種思 考,充滿祥和、寧靜、卻又優雅精 緻的感性美。 透過建築的活化,在許多當代建 築大師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這 個邊境城市所展現的多樣風格,例 如知名的德國家具商Vitra自1980年 代後找來世界最知名的建築師,儼 然是當代建築大師們的聚集之地, 也是全球建築迷旅遊的重要景點; 甚至巴塞爾的製藥大廠F. HoffmannLa Roche 亦巨額投資,回饋到當代 的城市發展,以藝術活化工廠。巴 塞爾以建築為基底,讓文化、藝術 與設計成為眺望未來的城市魅力, 來此一趟,感受建築帶來的力量, 你會發現,原來看建築是多麼有 趣。
Part-2 21th經典五城建築重生術
威察博物館 1989
Vitra Design Museum Franke O. Gehry 就由這座在建築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威察博物館揭開巴塞爾建築的序幕。威察博物 館雖然屬於德國Weil am Rhein城鎮,但坐落於德、法、瑞交界處,因此由巴塞爾進 入相當方便。維特拉廠區是人人來到巴塞爾的首要之地,也是蓋瑞在歐洲的第一座 建築。1989年開幕的博物館,造型上就像是盤踞的蛇,這棟建築是蓋瑞「電腦前時 代」的作品,彎曲與曲線的處理方式引發了其後的建築實驗階段,這降落於自然當 中有如雕塑般的作品、展現了連續性與流動性,在綠地中展現了結構的張力。
攝影◎ Thomas Dix
159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Rotterdam_Holland Basel_Switzerland Los Angeles_U.S.A Madrid_Spain
L創意無限壯大之地 A os
Berlin_Germany
全世界大概沒有任何一個大都會如同洛杉磯一樣,年輕、低矮、乏味、零散,沒有明顯集中的市中心,甚 至在都市文化上有點精神分裂。這個陽光城市因為發達的公路網絡使它幅員廣大,城市水平發展,絕大部 分的建築不超過三樓高。看似毫無文化根基的邊境城市,卻大膽的變成20世紀末,美國建築最佳代言人。 文、攝影|張全智 圖片提供|COOP HIMMELB(L)AU、Eric Owen Moss、Belzberg Architects
圖片提供◎ COOP HIMMELB(L)AU
164
ngeles×建築實驗市
Part-2 21th經典五城建築重生術
同於紐約、費城等美國傳統
不大 都 會 , 洛 杉 磯 是 個 相 對 年 輕且缺乏文化的城市;沒有傳統市 中心,更少了淵源的文化軌跡,
60% 以上的居民是移民人口。這樣 的邊緣化效應使得洛杉磯充滿非主 流性,城市是不確定的、流動的, 人與城市呈動態性地成長擴張,這 樣的快速變化,卻也漸漸被認可, 「變化才是永恆」的論調反而變成 洛杉磯的文化指標。 這樣的背景卻意外地激起洛杉磯的 建築師與藝術家們,進行實驗性質的 創作思維,反正已經被邊陲化了,更 可以大膽解構既定的建築語彙。最經 典的例子就是Frank O. Gehry,從70 年代開始,他即利用一些工業上可大 量生產卻以往難登大雅之堂的粗糙材 料及平庸建材,如金屬浪板、金屬鐵
網、瀝青、膠紙夾板等,創作出形體 上極具雕塑感、質感上有工業性與快 速性的建築。 除此之外,洛杉磯當地的墨西哥 建築大多由廉價的泥漿土建造,幾 何型量體配置,一般民居富有顏色 且極具雕塑感。當地獨特的建築形 式彷彿也能與建築師們刻意使用平 庸的建材創造實驗性質的建築相互 呼應。這種具有即興創作的建築空 間再定義,恰巧與洛杉磯快速變動 的大眾文化不謀而合,孕育出了獨 特的洛杉磯美學。 Gehry 之後亦有 Morphosis 、 Eric Owen Moss 等 建 築 師 傾 力 於 洛 杉 磯,並且重新定義了「美」在空間 上的意義,讓洛杉磯成為因創意無 限壯大之地。
Los Angeles_U.S.A.
沙克生物研究中心 1996
攝影◎張全智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Louis Kahn 沙克生物研究中心被喻為史上最完美的混凝土建築,是由美國 建築大師Louis Kahn設計。他成就就是將建築空間由單純空間 形式上的探討,提升至哲學層面,因此他亦有建築哲學家的稱 號。沙克生物研究中心就是他充分表達這種精神的作品。筆直 的渠道由中庭注入大海,簡單的幾何形體將空間圍塑出幾近信 仰般的決定性,整個建築空間籠罩著一種莊嚴超脫的氣質。 Louis Kahn的作品已經無法再用眼睛去看,而是需要用心靈感 受。
攝影◎張全智
165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Rotterdam_Holland Basel_Switzerland Los Angeles_U.S.A Madrid_Spain Berlin_Germany 172
Madrid_Spain
M 歐吉桑城市搞龐克 adrid×首都再生
再設計是最難的設計,如果憑空想像很難,那有條件的憑空想像豈不更折煞人?馬德里的 首都再生沒有怪手推倒建築的城市革命,國際大腕建築師用不同的風格,讓老建築非但跟 著時代活起來,甚至獨領風騷,要時代跟著它向前走。 文|李佳芳 攝影|JESÚS GRANADA、Philippe.ruault、Pablo Vicens、Iwan Baan 圖片提供|Estudio Aranguren & Gallegos Arquitectos、Museo Nacional del Prado、MVRDV、 Zaha Hadid Architects、Jean Vouvel、Vicens + Ramos Arquitectos、RAFAEL DE LA-HOZ, Architectsado、Feblacal-Dreamstime.com
561 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將該
1
國首都遷入馬德里,使這裡迅 速發展,於是西班牙的文化藝術重 鎮除了巴塞隆納就是馬德里。由於 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受到各時期影 響,如十七世紀的比亞埃爾莫薩宮 ( Villahermosa Palace )、十八世 紀Buen Retiro Palace,甚至晚近的 工業時代建築,使得馬德里城區遺 留大量老建築。 但同樣是歷史老城,如果說巴黎是
Coco Chanel,那麼馬德里就是Lady Gaga ;一個極力表現歷史文化的優 雅媚態,另一個則是衝突大膽甚達目 中無人;用巴黎佐馬德里的適切性雖 然有待考證,但我們真實看見兩種截 然不同的城市態度。面對時代性的美 學風格轉變,馬德里給了老建築一個 「非常」開放性的答案。 普拉多美術館(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是為皇室建造的博物館 建築、Caixa Forum Madrid是一棟百 年發電廠、蘇菲亞藝術中心(Centro de Arte Renia Sofia)是1788年的醫
院建築、Museum ABC則是二十世紀 初的磚造啤酒廠……從台灣的角度 來看,在推行老建築 古蹟再利用 的當下,由於法規認知的古蹟「保 存」幾乎等同於「原封不動」,也 因此可以說選擇了「巴黎派」;不 過,馬德里歷史建築公共空間改造 案中,卻十分不甩「復舊」與「原 汁原味」,許多再設計要跳出新舊 融合的框架,西班牙民族的設計心 臟真是強又有力。 或許因為周遭都是歷史建築的老 城,所以更期待設計的高度識別, 不過也因而看見西班牙民族對於新 材料的接受度極高,包括 Museum
ABC使用航太材料打造的多維外皮、 Caixa Forum直接為老建築戴上了鐵 鏽外殼的帽子……如果老建築的活 化都能這麼「放得開」,又有什麼 樣的設計是不可能或不可以在這裡 發生?來馬德里一趟,你會在這座 典型的西班牙街道中,體會當代建 築的創新力量。
Part-2 21th經典五城建築重生術
馬德里ABC博物館 2011
ABC Center
Aranguren & Gallegos Arquitectos 馬德里ABC博物館原為二十世紀初磚造啤酒廠,2006年由 Aranguren & Gallegos Arquitectos進行改建,其連接兩個街道成為 內部庭院,於是人們可通過半透明玻璃的「樑(或門楣)」進入, 建築垂直外觀和水平地板則使用灰藍色的航太材料張開真空狀模擬 多維二面體的設計,並且利用三角缺口提供內部光線,產生失重般 的空間錯覺。
攝影◎ JESÚS GRANADA
173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Rotterdam_Holland
B 用建築修復歷史的理性之都 erlin×機能城市
Basel_Switzerland
一提到德國不禁令人聯想到德國豬腳、啤酒、Leica、貝多芬、巴哈、BMW、Benz、還有 說出經典名句「魔鬼在細節裡」(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的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 (Mies van der Rohe),從此也可以感受到德國不論是味覺感官或是藝術美學都同樣信 奉著機械式美學的理性性格,而德國當代建築在經過包浩斯精神的洗禮後,就如同密斯所 說那般在各種設計細節裡展現出驚人氣勢。 文|Ines Yang 攝影|Iwan Baan、Christian Gahl、林芳如 圖片提供|Foster+Partners、gmp Architekten von Gerkan, Marg und Partner、OMA
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一群知
第識分子發起推廣工藝傳統和烏 Los Angeles_U.S.A Madrid_Spain Berlin_Germany 178
托邦精神,繼而誕生了高喊「形隨 機能而生」的包浩斯,對於德國當 代建築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德國眾 多的城市裡,曾經被一分為二的柏 林,更能作為德國建築在各個階段 的演化歷史紀錄者,在柏林可以同 時閱讀到古典建築的優雅線條和現 代建築俐落的簡約美學,甚至也可 以在戰後修復建築裡看見新舊融合 的文化韌度。 戰後重建以及東西柏林合併,讓 這座城市發展潛力無窮,不斷建設 中的柏林提供給世界各地建築師們 絕佳的表演舞台,也因此柏林擁有 許多國際建築大師們的經典之作。 柏林不僅建築乘載著德國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豐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提供未來無限的發展養分,在都市 重建規劃的同時,也讓建築師們重 新省思建築與人之間的依存關係。 例如柏林德國國會大廈在修復改建 時,建築師特別保留部分蘇聯士兵 留在牆面上的塗鴉,企圖將過去的 悲憤恥辱化為建築上的紀念碑,讓
人們經由嶄新視點撫平傷痛的同 時,也能大步邁向開闊明亮的未 來。柏林當代建築反映著德國人在 一磚一瓦上都要追求著完美精準的 精神,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之 間,展現出對於形式結構的各種闡 釋和形體機能的純粹度,以及令人 讚嘆的堅毅執著。
Part-2 21th經典五城建築重生術
Berlin_Germany
馬戲帳篷文化中心 2001
Tempodrom
Gerkan, Marg & Partners(GMP Architekten) 80年代,Tempodrom(馬戲帳篷)的前身其實是一座小型馬戲帳篷, 作為當地文化活動空間,直至2001年應歐洲影展正式邀請GMP建築事 務所規劃為永久性建築,衍生出現在文化中心極具特色的建築外觀。 一如其名,文化中心屋頂的白色尖錐造型有如帳篷般,並利用下方玻 璃帷幕牆與屋頂量體成對比,直落而下的流暢曲線塑造出輕盈的視覺 效果。室內共有一大一小的表演廳,應使用需求也可以將大小兩廳連 結起來,表演廳內以三百六十度的觀眾席環繞中間圓形舞台,目前常 舉辦各類戲劇、音樂文化活動。
攝影◎ Christian Gahl
179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01
|
跳脫一般裝置藝術的手法,以 「transformer變壓器」的概念 延伸,為逐漸被人淡忘的西門 町電影藝術注入新能量。
個你該拜訪的特色建築
|
台灣建築小旅行
文 廖淑鳳 插畫 、 Ninus 、 VICTOR WU 、 A-new Chen 、 Thomas 、 、劉信佑、陳玟晴、 Portia Yang攝影 Celia K. Karen Liu 邱瓊慧、王生德 圖片提供 中怡設計、二水建築設計、鶯歌陶瓷博物館、大涵學乙設計、立 建築事務所、九典建築事務所、 楓川秀雅建築研究室、田中央建築事務所、基本設計、台中市政府、大立精品、伊東豊雄建築事務所、式澳設計、 XRANGE 、 La |
都市藝術方塊
02
中怡設計沈中怡
Plus+
|
Urban Show Case
花博新生三館 九典聯合建築事務所 郭英釧
刻意不高於老樹以維持公園原 貌,展館設計以模擬大自然環 境為主,如同隱於城市之中的 綠建築。
45
圖片提供◎中怡設計
03
實踐大學 A 棟+體 育館+圖書館 二水建築設計包涵榛+ 無間設計簡學義+大元 建築事務所姚仁喜
集結眾多傑出台灣建築師作品 的實踐大學,儼然就是一座微 城市。
攝影◎Thomas K.
04
景美女中 修澤蘭
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其作品 充滿柔和的特質,校園大門與 行政大樓採用圓形與弧線設 計,運用潔白優美的線條打破 校園的生硬。 攝影◎陳玟晴
圖片提供◎二水建築設計
05
北投圖書館 九典聯合建築事務所 郭英釧
結合北投溫泉特色採木構造搭 配鋼材,是臺灣首座採最高 9 項指標綠建築圖書館。
攝影◎VICTOR WU
06
十三行博物館 孫德鴻
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清水混凝 土建築群,表達山與海、過去 與現在的對照,斜緩的屋頂可 以拾階而上,享受極目四望的 遼闊感。
圖片提供◎La vie
Vie 有時候,會與念設計的朋 友,只為了一棟新完成的 建築而去旅行,當你遊走 於城市時,是否也因為對 於建築有種特別的情感, 而駐足於前,感受與這座 建築與城市的溫度。建築 作為一種觀照城市深度與 廣度的文本, La Vie 整理 散落於台灣各地的建築之 作,來場台灣建築小旅 行,你可以按圖索驥,重 新與城市戀愛。
184
12
三義木雕博物館 蘇林立
博物館區分一、二館,展覽空 間為木紋清水模灌製牆面,搭 配木條及洗石子所圍塑而成, 以中性色彩襯托原木之美。
圖片提供◎La Vie
13
銅鑼自行車景觀橋 立 建築事務所廖偉立
為了順應地形與景觀需求,在 橋體 1/3 處以數根圓管設置觀 景亭與自行車停車區,提供休 憩與短暫停留的功能。
攝影◎立 建築事務所
Plus+ 台灣建築小旅行
觀察家 張基義的台灣建築筆記 灣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不
台同 歷 史 時 期 , 不 同 地 域 文 化,不同民族背景發展出建築的 多軸坐標系。數百年來台灣在西 太平洋邊緣「花綵列島」的中心 位置,不斷經驗著世界文明的洗 禮,逐漸發展出多元豐富的建築 基因。 階段一:世界文明洗禮期 西班牙人建造的淡水紅毛城, 荷蘭殖民時期的熱蘭遮城,清朝 時期的閩南與客家傳統聚落,日 治時期建造的總督府、州廳及城 市中的林蔭大道,光復後的國父 紀念館(王大閎)、圓山飯店與 中正紀念堂,當代的台北101(李 祖原)、新竹高鐵車站(姚仁 喜)、高雄世運會主場館(伊東 豊雄),一一見證著台灣建築數 百年的發展,宛如浪潮般一波波 的往前推進,蛻變成多元文化的 台灣建築風格。 階段二:創造在地文化風格期 近二十多年來地方建築師集體 一致地為專業理想和品質而努力 不懈,創造出台灣經濟奇蹟以外 的優質環境經驗。宜蘭厝、東山 河、宜蘭縣政中心(象集團)、 蘭陽博物館(姚仁喜)、礁溪鄉 公所、宜蘭火車站前丟丟銅廣
場、宜蘭三星鄉展演廣場(黃聲 遠)。高雄城市經驗是後起之 秀,愛河整治延續至一系列的空 間改造,高雄捷運中央公園車站 (Richard Rogers)、大立精品百 貨(UN Studio)、愛河之星(張 瑪龍)、高雄世運會主場館(伊 東豊雄),創造台灣地域的嶄新 城鄉經驗。 階段三:彰顯人文關懷期 九二一地震後,讓建築師重新 認思考專業者的社會責任,許 多過去只重視自我設計風格的建 築師們,開始摸索著將建築周遭 環境既有的紋理納入設計元素, 讓建築物能因地制宜,結合人文 與生態,例如潭南國小(姜樂 靜)。建築師也積極介入社會改 革,利用協力造屋幫助邵族重建 (謝英俊)。九二一地震教育園 區保留震災實景,透過建築設計 體驗環境的真實感(丘文傑+莊 學能)。臺灣建築在 2000 年以後 除了101大樓外,很少看到宏偉的 地標性建築,但建築設計更富有 社會價值重塑公共空間,並彰顯 的社會人文關懷。 階段四:邁向文創永續未來期 近年來由政府主導積極推行 文化創意產業,從中央至地方
政府頻頻舉辦文化或交通建築 國際競圖,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團紀 彥)、基隆海洋廣場( Vincente Guallart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 心( Mecanoo )、台中大都會歌 劇院(伊東豊雄)、機場捷運台 北站(楨文彥)、臺北藝術中 心( Rem Koolhaas )……等不 勝枚舉。藉由公開的國際競圖、 創新的評選機制、清晰的空間願 景,將建築創意能量累積至相當 可觀的高點。此外,永續發展已 經成為台灣邁向未來關鍵的共同 價值。例如北投圖書館、2010 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夢想館、 未來館、生活館(郭英釗+張清 華),重視生態環境與節能的綠 建築特色,並試圖將適合台灣民 情文化、氣候環境等融入建築設 計中。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 (伊東豊雄),屋頂由 8844 片太 陽能光電板結構而成,全球第一 座具有一百萬瓦太陽能發電容量 運動場,外觀有如河流般蜿蜒流 動的造型令人驚艷。台灣高密度 的生活環境之下,自然形成注重 實用、快速變動、高度彈性等建 築價值。台灣建築或許沒有固定 的形式特徵,但是流動、變化與 高度混合使用,卻造就了看不見 的城市生命力。
張基義 1992年俄亥俄州立大學建築碩士、1994年哈佛大學設計學院設計碩士。曾任交通大學建 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A+@ Architecture Studio主持人,於48歲時受邀返鄉擔任台東縣副縣長。 關注於當代建築與城市發展,並致力於推廣建築美學,計畫以十年為一期,系統化旅行觀察紀錄 一千件當代建築名作,著作有《當代建築觀念美學》、《看見北美當代建築》、《歐洲魅力新建 築》等書。十年來遊歷世界各國,足跡遍布五大洲,認為建築不是工程,是創意。透過每一個建 築個案了解城市的歷史、人文、藝術、科技等方面的演進,以美的建築、新的創意引領非專業科 系的消費者進入建築美學中,體驗到建築即是生活的一部分。www.facebook.com/changchiyi
攝影◎劉信佑
185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高雄港站文化保存與都市再發展徵圖
重塑舊打狗驛之光 文|彭永翔 攝影|蔡宗昇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 Part1:探尋高雄百年鐵道傳奇 ● Part2:舊打狗驛重生記 趨勢 1:鐵道轉型 趨勢 2:引進住商空間 趨勢 3:親近水岸 趨勢 4:打通城市經絡
186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Part 1
探尋高雄百年鐵道傳奇
從紐約的鐵道花園High Line,到挪威的移動城市概念,如何讓鐵道與都市紋理重新連結並再造,賦予廢棄場域新意義, 始終是人們討論不斷的話題。La Vie這次將關注焦點,從國際拉回台灣的舊打狗驛(高雄港站), 踏上我們曾經熟悉的土地,了解這座百年車站的在地故事。
「
註1
時候,我就是在這裡學會走路的」,哈瑪星 文 化協會理事長張來喜站在高雄舊打狗驛的月台 上,笑笑地談著這件往事。「現在,我都帶著我孫子 來這邊散步」,說著說著,他興奮的拿起手機上,可 愛孫子帶著墨鏡的照片給我們看。儘管臉上大粒小粒 的汗珠如雨不斷落下,但他臉上對於這塊土地的憐惜 眼神,卻超越這悶熱下午的沈重黏膩感。 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高雄舊打狗驛,在交通 上,不僅是西部幹線的終點站,並因與高雄港運連 結,而成為連接海陸聯運的重要據點。但 2008 年貨 運業務中止,高雄港站的火車停下,鐵軌上的雜草蔓 生,只留下了高雄港車站、月台、北號誌樓及部分鐵 軌道等設施與場域。
小
機械時代的表徵 過去這裡曾經車水馬龍,40股的鐵道,在此分岔蔓 延往四方散去。向北連接著縱貫線及屏東線,往南則
是通往高雄港的碼頭鐵道,再向東則是臨港環狀鐵 註2 道。 民國48年時,將近有300人在這裡工作,負責 著總務、貨務及運轉三大軸向,人聲鼎沸與火車轟隆 轟隆的聲音不絕於耳。 為了讓所有來自高雄港站的火車順利分流,南、北 號誌樓的操作員就像機場塔台領航員,在二樓費力的 扳動閘柄,透過機械連動的手法控制轉撤器及號誌, 讓前往屏東、高雄港或往東的火車在此分向,往不同 的鐵軌行駛。 這個全台最後一棟完整的號誌樓,標示的是在電子 自動化時代尚未來臨前的「機械時代遺跡」。《鐵道 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甚至認為,就連亞洲鐵道文 化保存大國日本,也找不到一座如北號誌樓般有完整 機能的機械連動號誌樓。但現在,它卻逐漸的頹傾 中,一樓的窗戶被打破,即使被列為歷史建物,仍未 見維修,北號誌樓的未來依舊曖昧不明。 「四十幾年前在高雄港站旁邊的這條鼓山路,以前
註1:哈瑪星,指高雄市南鼓山地區,其東以縱貫鐵路與鹽埕區為界,西至哨船頭東側,南臨高雄港,北為五福四路與鐵路交會處。此區 本為海域,日治時期時,日本當局建築高雄港時,為了疏濬航道於是利用淤泥填海造陸而形成。由於當地有兩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 和漁市場,日語稱為「濱線」(はません,Hamasen),當地居民以臺語稱之為「哈瑪星」(Ha-ma-seng)。 註2:李秋澄口述歷史,由打狗鐵道故事館提供。 1
188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Part 2
舊打狗驛重生記
今年高雄都發局舉辦的「舊打狗驛文化保存與都市再發展徵圖」,國內外參加徵圖者共170多件,La Vie將得獎的10件 作品,抽絲剝繭,深探提案概念的同時,更挖掘出鐵道重生的四大趨勢。
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191
stArt|藝術感
日本MOT當代展
藝術的東京,獨樹一格
《越酷東京》展覽,由北美館和日本東京文化營造計畫合作,引進東京現代美術館(MOT)18位藝術家的 45件館藏,此展覽於2009年曾巡迴泰國、2010年在新加坡展出,台灣觀眾除可藉此難得的機會目睹90 年代在國際享有盛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原作,更可從中看到東京、日本,是如何以美術作品與文化, 定位自己為東亞的現代化大國。 文|王紀澤 攝影|劉信佑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
1
攝影◎劉信佑
New In Town|新開店
藝術潮跨國界 翻玩東京時尚
STAY REAL空降日本裏原宿 透過上萬封書信往來、超過三萬五千個小時的歷程,史上第一次,華人品牌進駐東京,STAY REAL 以T恤傳達獨立態度與信念,7月中正式站上潮牌原鄉──裏原宿街頭,兩層樓高的店面以強烈的視覺印象襲 東京街頭 挑戰日系品味的流行敏銳度 擊東京街頭,挑戰日系品味的流行敏銳度。 文|邱瓊慧 圖片提供|STAY REAL
204
1
Design|設計
德國設計師
Markus Heinsdorff
東方竹演西方意 一次與竹林的萍水相逢,開啟了德國設計師Markus Heinsdorff 對於竹材運用的恆久追尋,身為裝置藝術家兼設計師,Markus 以西方人的世界觀解放竹材的可能性,讓竹子跳脫中國傳統文 化中單純的人格象徵定位,成為家具、成為藝術、成為建築。 文|邱瓊慧
攝影|劉信佑
圖片提供|學學文創
1 210
攝影◎劉信佑
Home|家
日本工薪族當代藝術收藏之路
宮津大輔的夢想之屋 草間彌生做的全身鏡、島袋道浩的庭園設計和浴室牆面……,日本藝術收藏家宮津大輔的住所「夢想之屋」,從建築到 室內設計均是由藝術家好友們為他量身打造的特別創作,最近更將裝上他等待了近13年,由奈良美智繪製的和室拉門。 這次隨著個人收藏展來到台灣,宮津大輔為La Vie讀者揭開「夢想之屋」的大門,分享他上了癮的藝術收藏之路。 文|邱瓊慧
214
攝影|李佳佑、邱瓊慧
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館
1
攝影◎李佳祐
Trend Dish|品時令
Eat & Drink Green
綠食季 總是屈就於「更安全」的化學添加物嗎?眼不見為淨的道理可不適用在我們的健康,在今年又增溫的夏 季高峰,來參與一場「食的綠化運動」,品味有機、公平交易認證的美食盛宴,走進環保設計的咖啡與 茶館,小啜一口,滿足了味蕾,還能改變自己、土地和小農的命運,讓身心靈與世界同步綠化。 文|高麗音 攝影|高麗音、Thomas K. 圖片提供|Casa Lapostolle
228
攝影◎Thomas K.
New In Town|新開店
Just in Bistro & Wine Bar
名廚Justin的時尚「新」菜式
若說台北始終擺脫不了「貪吃首都」的盛名,新加坡名廚Justin開的餐廳肯定會是原因之一。誰能抗拒這些具國 宴水準、又地道的新加坡菜?新開店,新嘗鮮,想感受星國的極致美味不必坐上飛機,在台北娛樂之城Neo19, 已有讓饕客瘋狂的時尚新食堂。 文|高麗音 攝影|Thomas K.
About 新加坡御廚 郭文秀Justin Quek
曾任新加坡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三任總理的宴會御廚,亦曾為SONY總裁盛田昭夫、江澤民、比爾蓋茲等政商名 流服務。於1992重返原居地新加坡後,擔任當地法國大使館的私人總廚,他所炮製的法國菜,地道到連法國大使都 必須親自跑一趟廚房才肯確信廚師的確是位新加坡人!Justin的經典法式料理技巧,加上與生俱來的亞洲品味,讓 他被譽為亞洲頂尖高級法菜大師之一。於2003年及2004年首屆World Gourmet Summit獲選為「年度最佳廚師」, 更出版了名為《Justin Quek: Passion & Inspiration》的食譜。2010年6月開始執掌新加坡濱海灣金沙空中花園高級 餐館Sky on57,並被譽為「新加坡五大景觀餐廳之一」。。 1
236
每一次閱讀La Vie,都是對美的投資。
設計•食尚•味自慢。 蟬 聯 2 0 1 1 年 金 鼎 獎 〈 最 佳 時 尚 與 生 活 雜 誌 獎 〉 榮 耀
Life Is A Design.實踐生活美學的第一媒體
Aug. 2011 No.88 每月 5 日出刊 定價HKD56元
169
NTD
lifestyleëarchitectureëvisionëinteriorëelites
●
築 建 ㄧ座 用 轉 翻 市 城
訂閱《La Vie》雜誌一年12期
禮 術 巡 師 生 大 的 築重 路 : 0 之 建 00 築 城 ~2 建 五 行 80 代 旅 18 出 當 經典 小 走 th 築 1 建 ● 2
45
! US PL
身 翻 築 建 因 城 小 克 境 邊 搞龐 ╳ 爾 市 塞 城 巴 吉桑 記 城 ╳歐 筆 之 築 意 德里 建 創 灣 都 馬 的 台 己 地 性之 的 自 義 銷 大之 的理 基 行 張 築 限壯 歷史 家 建 察 以 意無 修復 觀 ╳ 丹 ╳創 建築 築 特 建 1 鹿 杉磯 ╳用 色 3 特 洛 林 的 柏 訪 拜 該 你 ● 個
台
灣
優惠價
+
! 爐 出 果 結 圖 徵 展 間 發 空 再 商 絡 市 住 經 都 奇 進 市 與 引 城 存 道傳 : 通 保 打 鐵 化 勢 : 屋 文 百年 趨 之 記 站 勢 想 生 港 高雄 型 趨 ﹂ 夢 店 重 雄 轉 的 旅 設計 宿 驛 高 探尋 道 岸 IT蝣 原 意 大輔 狗 鐵 水 打 創 M蜉 裏 方 津 + : 近 文 ﹁ 本 西 宮 舊 親 灣 日 日 演 , 勢 + : 台 夏 降 竹 路 趨 , 洲 空L 東方 之 勢 晚 歐 s收藏 一 遊 趨 REA ku 術 宿 漫 AY Mar 藝 留 t | | ST師 代 | el Even wn設計 族當 ot 國 + H end in To 德 工薪 |本 + Tr ew n日 + N esig | + D ome H
光 之 驛 狗 打 舊 塑 重 : 導 報 別 特 4
2
1,980
元
總價值3,222元 約61折
集
團
編
碼
1G
M
V0
88
書
店
退
書
日 期
10 0年 10 月
4日
No88_cover.indd 1
2011/7/31 下午3:41
送
《好吃》1∼6期 各期定價199元
說明:1.本訂閱方案限台灣地區收件者,2011年8月31日優惠截止,歡迎使用雜誌內訂購單傳真訂閱。 2.La Vie客服專線:0800-020-299(週一至週五9:30~12:00 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