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紙-第三期

Page 1

vol. 003

紅磡碼頭的轉角處 The history of

Hung Hom Ferry Pier

小 黃 紙 WHAMPAPER

紅磡碼頭歷史悠久,早於1965年已有首條航線來往紅磡 至灣仔,其後還開辦了來往中環、北角的。紅磡碼頭曾被 數次『迫遷』,由最初落戶現時紅菱街中電變電站附近, 到後來搬到鄰近紅磡火車站。那時候紅磡碼頭是很多市民 『過海』的主要接駁交通工具。直至八十年代的紅磡灣填 海工程,可說是碼頭命運的轉捩點,自此碼頭步入衰頹。

小黃紙

VOL. 003

WHAMPAPER

原因是當年政府填海後把碼頭搬到今日黃埔花園旁,碼頭 因為地段不便,喪失本來公眾運輸交匯點的功能,變成僅 依靠黃埔花園及附近少數屋苑居民存活下去。隨著2006 年中環碼頭搬遷至不便地段後,尖沙咀至中環航線乘客量 大減25%,再無餘力補貼紅磡航線,紅磡碼頭的首條航 線-來往紅磡至灣仔最終於2011年宣告『不治』。

號外

香港維港景色享譽國際,不少旅客慕名而來,也是香港從 年長一代到新生代的共同回憶,成長文化。短短十分鐘上 下的船程,海風徐徐而來,倒也是忘卻煩憂的好時光,而 且可以避卻金鐘站跨張的月台人龍又或是紅隧動也不動的 車龍。然而來往維港兩岸的航線卻逐一消失,即將落成的 觀塘線延線及沙中線,究竟帶來的是紅磡碼頭航線新的客 戶群還是政府扼殺渡輪生存空間的又一契機?

考察觀塘延線封路開學狀況 Inspect the influence of Kwun Tong Line Extension construction site on the residents

海邊的人 Beside the Sea

觀塘延線工程滯後,港鐵為求追回進度,於黃埔花 園內封閉主要道路,結果大量車輛需轉經設有聖公 會奉基小學正門的德定街。 九月一日開學當日,黃埔社區主任游蕙禎於黃埔花 園實地觀察封路影響,期間便多次目擊學童過路險 況。 工程延期,不只是鐵路延遲投入服務,更嚴重影響 居民生活,有街坊就戲指黃埔花園現時猶如一個工 地,無論人及車於路面行走都極為不便,交通擠塞 人車爭路是每日指定出現的畫面,現在更搆成學童 安危。 我們敦促政府重新評估封路對附近居民及車主的影 響,並按需要調整封路措施,使工程在不影響居民 的前提下盡快完工。

如有任何社區議題或意見,歡迎聯絡青年新政社區主任:

游蕙禎 9690 1705 (ching@youngspiration.hk) 鄺葆賢 5172 1579 (apo@youngspiration.hk)

有種說法,形容生活於海邊的人類,總帶些相同 的價值、傳統、制度正不斷面臨無情的風浪不斷 拍打,坐在同一艘船上的我們,是否能夠重新拿 特質,比如說好奇、抱有希望、不甘心。 出屬於海邊的人那份不服輸的性格,迎風破浪而 人類從生理結構來看,是完全不適合在海中生存 行呢? 的,更遑論越洋過海,到未知的彼岸。在還是 小木船的年代,卻依然有無數人選擇離開安穩 從前的人說,香港是借來的地方,但對於我們 的陸地,因為那一點點的好奇心,踏上未知的 年青一代,香港就是我們的家。從2012年反國 旅途,嘗試解開海岸線之外的面紗。試想像一 教,至HKTV集會到雨傘革命,社運抗爭的前線 下,在沒有羊皮航海地圖的日子,當陸地終於消 總會見到莘莘學子的身影。為了捍衛這個家、捍 失於視線,換來日復日的海洋風景,能讓人撐 衛公義,年輕人走上街頭,甘願日曬雨淋,甚至 下去的大概就是那一道不滅的希望之光了。然 冒上被打被捕的危險。然而,他們這個年紀不是 後某天小船駛進暴風圈,驚濤駭浪中如何破浪 該在校園享受青蔥歲月嗎? 前行,除了運氣和航行技巧之外,大概就是以 那種到不了彼岸的不甘心,與壞天氣撐下去。 香港本來是一個奇蹟之都,然而在時代巨輪下, 誰能肯定香港還有多少次逆轉命運的機會呢?香 今天籠罩香港這個海港小城市的,不也是一道形 港人,讓我們依然相信希望,拿出那份到不了彼 勢無比惡劣的黑幕嗎? 岸不甘心的決心一齊贏一次,好嗎? 香港無疑正處於風高浪急的中心,一切舊日守護

本刊內刊登之圖片 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青年新政社區主任 游蕙禎 鄺葆賢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