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目次。
旅程 二 Interpretation
2-1
田野調查 / p.60 A │海洋生態與永續:花蓮的海洋資源 / p.62 B │銀髮智活與慢城樂活:門諾醫院和北林社區 / p.72 C │農業與跨界力:加納納部落和大豐大富社區 / p.85
2-2
Tell Stories & Search for meaning / p.96
2-3
Frame Opportunities / p.104
旅程 三 Ideation 活動議程表 導覽圖
國立東華大學校園
SHS 計畫和達人學苑介紹
/ p.04
國立東華大學校長暨達人學苑計畫主持人序
吳茂昆.校長 / p.08
教育部 SHS 總計畫主持人序
陳竹亭.教授 / p.10
3-1
Generate Ideas / p.110
3-2
Define Ideas / p.118
旅程 四 Experimentation
達人學苑計畫協同主持人暨國立東華大學副校長序 鄭嘉良.副校長 / p.12
4-1
Make Prototypes / p.122
2O13 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主題─
Glocalization 全球在地化 / p.14
4-2
Get Feedback / p.124
IDEO 的設計思考方法
/ p.18
4-3
Facilitate Feedback Conversations / p.126
專家介紹
/ p.24
│探索旅程│
旅程 一 Discovery
旅程 五 Evolution
5-1
Track Learnings / p.130
5-2
Engage Others / p.132
5-3
Build a Community / p.134
筆記頁
/ p.136
1-1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 / p.46
參考文獻、圖表出處
/ p.140
1-2
Prepare Research / p.52
學生活動中心平面圖
/ p.143
1-3
Gather Inspiration / p.56
工作團隊
/ p.144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4│
國立東華大學
SHS 計畫和達人學苑介紹
│
5│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disciplinary) 或跨 ( 穿 ) 領域 (Trans-disciplinary)。SHS 計畫主張的跨科際學 習是動態的、行動的、實踐的,應以提升社會知覺 (social awareness) 做為面 對及參與真實世界公共問題的前提;鼓勵解決問題要創新 (innovation) 的基礎;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計畫介紹。
也要培養專業整合 (integration)、合作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溝
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通 (communication)、語文表達 (literal expression) 的實作經驗 (problem or
21 世 紀 的 高 等 教 育 除 了 專 業 (pro-
project-based learning)。
fessional education) 與 通 識 (liberal edu-cation) 的目標外,還要培養發現、 關 心、 解 決 社 會 及 全 球 問 題 的 心 志 與
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達人學苑
能 力。 這 有 賴 於 建 立 跨 ( 穿 ) 科 際 教 育 (Trans-disciplinary Education) 的
知
能。SHS 計畫以發展社會、人文、科學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的 跨科際教育 (TDE) 學習平臺為「經」,
達人學苑 大師講座
● 專題演講
面對未來生活的教育─
● 對話與思辨
高等教育中能力與智慧轉向問題
同時以著重溝通為基礎的行為學習為
● 專家座談
「緯」。期能在高等教育環境中培育能 面對真實世界問題挑戰的跨界溝通人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才。
● 專家短講 ● 短講工作坊
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
● 花蓮在地團隊參訪 ● 達人互動
● Talk Show 成果競賽 SHS 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達人學苑平臺,以「做中學」為主軸理
跨科際的訴求正是因為真實世界
念,在每年夏季舉辦為期一週的暑期研習營,藉由師生對於相關議題的實際操
問題的複雜性,以及看待世界的角度需
作與成果展現,透過各方專家及產學人士的跨領域短講、戶外實地參訪行程、
要趨向多元及多樣。學科發展從多領域
教育部不同計畫間的切磋交流、成果短講競賽等課程活動,相互對話、交流與
(Multi-disciplinary) 趨向界領域 (Inter-
溝通,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跨界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讓不同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6│
國立東華大學
SHS 計畫和達人學苑介紹
│
7│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學科、不同專業背景的學員能從中產生跨領域的交互作用,激盪跨領域思維。
an era of paradigm shifts. These changes open up new possibilities
本計畫達人學苑舉辦的方式將以專家短講、分組討論、共同學習 / 集體創
and challenges for both academics and education. This subject will be
意、戶外參訪、成果展示、為主要內容,藉此改善教育學習環境,並將計畫主
presented in various ways in terms of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s, policies,
題永續、創意、跨界建構在大學的課程設計上。
strategies as well as course designs. In the time of facing diversity and
延續達人學苑第 0 期的十個問題及第一期達人學苑提出的 21 世紀教育三
dynamical changing, the key to determine and 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個關鍵字「永續、創意、跨界力」,今年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貫徹三個核心關
of a country lies in the quality of humanity train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鍵字,提出以「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概念,分別針對高齡化議題、環
thinking in trans-disciplinar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within current
境生態永續及海洋資源永續三大議題設計連貫性的課程內容,並以「設計思考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ucture.
Design Thinking」的概念為輔,引導性思考融入課程當中,設計任務由學員
分組共同解決。
most important keywords for us to face the ever changing twenty first
今年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專家短講邀請產學界人士黃春明、張安佐、張
century. The aim of this propos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both
楊乾進行演講及花蓮在地專家王福裕、廖鴻基、鄭文琪分享在地經驗談,戶外
academic and industry to dialogue and practice in a one-week program.
參訪活動以達人學苑針對的三大議題規劃行程,包含花蓮門諾醫院老人照護中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for this program is to raise awareness, uncover
心、黑潮海洋基金會及迦納納部落等花蓮在地團隊,加上達人互動,邀請臺灣
problems, and find out possible and workable solutions to certain issues
各大學代表團隊進行議題互動交流,深化今年達人學苑課程內容,並且透過短
that are happening in our current society.
講工作坊及 Talk Show 成果競賽加強學員聽、說、讀、寫基本能力及訓練團隊
溝通技巧能力,提供學員成果展示舞台,讓學員在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一系列
talk, group discussion, group learning/group innovation, field trips, and
的課程裡藉由議題演講、分組討論、親身體驗、競賽切磋而實踐「全球在地化
progress presentation. It is hoped with this effort, a new course design
Glocalization」概念,也期望透過達人學苑開啟臺灣高等教育跨界溝通與多元
will root in our higher education among the university to build strength
學習的濫觴。
of our next generation.
(二)計畫英文摘要
Key Words: Sustainability; Creativity; Trans-discipline; Master
Academy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tarted with tremendous paradigm shifts.
“Sustainability” ought to be an important issue as well as a subject in
We identify Sustainability, Creativity and Trans-Discipline as three
This program, termed as Master Academy, will consist of expert short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MASTER ACADEMY, PROJECT DIRECTOR
8│
國立東華大學
本 計 畫 以 發 展 社 會、 人 文、 科 學
人數約一百人。我們此次邀請多位在其專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跨
業領域頂尖的學者、專家,包括從事最前
科際學習平臺為「經」,同時訴求立基於
沿基本粒子研究的物理學家、著名的本土
深度聽、說、讀、寫的發表溝通行動學
文 學 作 家、 自 創 品 牌 行 銷 國 際 的 產 業 領
習為「緯」。期能在高等教育環境中進行
導 人、 關 懷 台 灣 永 續 發 展 議 題 的 社 會 賢
面對實際問題挑戰的跨科際人才培育。
達等,擔任此次研討會的專任講師,帶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典範不斷改變,
議題討論,同時跟參與的學員有足夠的互
動態的世紀。這個改變的動力,來自科
動。希望透過此次交流,讓參與的學員能
技的快速發展、政治與經濟結構瞬息萬
確立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同時建構基礎
變、人文思維也不斷推陳出新、資訊的
能力以因應二十一世紀挑戰與機會。
傳遞有全新的架構。這些改變,提供了 寬廣的機會,相對的也改變了我們的思 國立東華大學校長 暨達人學苑計畫主持人序
吳茂昆
維,尤其是如何建構一個完整的教育體 系,培育學生具有必須的知識與技能,
校長
以因應來臨的挑戰,是此次研討會要探 討的主題。如何發展大學與職前訓練、 如何建構學生有效學習與高階思維的技
Wu Maw-Kuen,
President,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國立東華大學校長暨達人學苑計畫主持人序
能:包含認知與非認知技巧,批判思維、 解決問題、團隊合作、有效的溝通、學 習動機、持續性及在服務中學習等能力。 當然,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環境中 發展出來的創意、創新和倫理觀念也是 能夠成功的要素。面對未來挑戰,以多 元、多樣的台灣特質,以創意、跨界創 新的思維追求永續、應是我們教育策略 的核心。
達人學苑參與的對象是大學教授、
研究生、高年級學生以及企業人士,總
│
9│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0 │
國立東華大學
跨科際教育-前瞻與實踐的結合
PROGRAMME, PRINCIPAL DIRECTOR PREFACE
四 年 期 (2011-2015) 的 教 育 部「 科
育部其他中程計畫中的跨域學習有志之士
學 人 文 跨 科 際 人 才 培 育 計 畫 」( 簡 稱
再次匯集於『達人學苑』,在山明水秀的花
SHS 計 畫 ) 已 進 入 第 二 年。SHS 計 畫
蓮、地靈人傑的東華大學進行跨科際教育
旨 在 針 對 傳 統 高 等 教 育 多 領 域 (multi-
的做中學,正是教育前瞻理念與實踐的結
disciplinary) 分科的大學環境中,尋求
合。
具前瞻性的教育新契機。 SHS 計 畫 直 接 訴 求 跨 科 際 (trans-
disciplinary) 教育目標,特別強調面對 當今真實世界的重大問題或議題,推動 學理與實踐結合的課程發展。此外,在
教育部 SHS 總計畫主持人 暨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序
跨域行動研究 (cross-boundaries action
陳竹亭
表達能力,並且利用教育傳播的手段,
教授
research) 的學習中,藉著提升專業溝通 促進大學中「學術研究」和「社會關懷」 互為本體;「學以致用」到「用以致學」
Chen Jwu-Ting
Professor in Department of Chemistr 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HS 計畫在進入期中的階段,課程、 數位傳播、師培、區域推動的團隊以及教
SHS
教育部 SHS 總計畫主持人序
來往互進的學習過程。 『達人學苑』正是期許提供一個 集 中 且 高 強 度 的 學 習 舞 台。 今 年 第 二 屆 達 人 學 苑 從 去 年「 永 續、 創 意、 跨 界力」的主軸精神延伸到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 同 時 加 入 正 夯 的 設 計 思考 (design thinking)。這是結合前瞻 與實踐,將學習內容與方法交織執行。 難度高、挑戰大,參與的師生共同面對, 期許能激發出精彩的腦力激盪和學習動 機。
│
11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2 │
國立東華大學
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MASTER ACADEMY, PROJECT
CO-DIRECTOR
達人學苑協同主持人暨 國立東華大學副校長序
鄭嘉良
副校長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典範快速改變的
決問題的邏輯訓練。
變;許多國家、地區不斷以更快速的、
甚至更有效率的姿態崛起。交通與網路
育計畫,具有不同的意義。作為東台灣的
的進展,增加了國際化的程度,全球化
教育最高學府,東華大學以社會參與的模
成為必然。台灣在過去五十年間,因為
式,過去二十年間除了參與地方發展,也
教育普及和基礎建設的及時興建,我們
見證了居民解決問題的創新思考與在地的
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亮麗的成就。除此之
實 踐。 這 是 除 了 好 山 好 水 的 自 然 景 觀 之
外,在民主的深化這部分,更是有令人
外,花東地區獨特的人文景觀與資產。一
驕傲的成就。
種跨界思考,創新創業的氛圍儼然已在花
就文明進程而言,台灣走進二十一
東形成。在談論全球在地化的同時,花東
世紀無可避免的面對包括歷史性的、區
或許已經提供了許多成功的案例,值得借
域性的、全球化影響下的、環境變遷的、
鏡。
寶島的永續發展。其中,文化認同、社 Vice President,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以 設 計 思 考(Design Thinking) 作 為 解
世紀。世界因為高科技的帶動,不斷改
甚或政治性的議題,挑戰台灣這個美麗
Cheng Chia-Liang
式。今年我們更進一步提出「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作為在地實踐的中心思考,
達人學苑協同主持人暨國立東華大學副校長序
會創新的願景建立,直接影響經濟創新 與台灣的永續發展。台灣所面對的,除 了要繼續保持既有的經濟發展,也同時 要面對全球化和新興國家的挑戰。在這 些議題上,大學扮演關鍵角色。
我們認為教育思維的改變將是最重
要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去年提出了「永 續、創意與跨界力」,三個二十一世紀 的關鍵字,做為台灣面對這些議題的聚 焦,也提出以短講 (Short Talk) 作為快 速傳遞思考以及問題解決方案的思辯模
東華大學承辦這個具有開創性的教
│
13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4 │
國立東華大學
2O13 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主題
│
在晚近關於全球化和世界主義的論
保存、國際競爭與在地文化、永續環境與社會經濟
述中,Glocalization 是一個相對老的詞
等張力關係間的第三條路線 (Beck and Lau, 2005;
2O13 ─ 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主題
彙,但連結到今日台灣所面臨的問題,
Giddens, 1998)。另一方面,我們也常忽略了仔細
GLOCALIZATION
卻又是一個非常具啟發性與反思性的思
檢視自己的原生城市 (ordinary city) 在全球化浪潮
辯 起 點。 從 1980 年 代,Glocalization
中的價值與特殊性,也遺忘去批判性的看待各種過
被日本商業界開始普遍當作為一種專業
於「普同性」與「霸權式」的全球化概念 (Robinson,
用語,並逐漸被部分學術界所採用,用
2006; Delanty, 2006)。
以訴說一種全球性概念、風潮與在地政
治 經 濟、 社 會 文 化 間 的 相 互 影 響 及 動
下,我們已經深刻的體會到:過去慣性的解決方式
態關係 ( 不論彼此衝突、融合或變異,
( 例如現代科技、大量生產或 GDP 成長可解決一切
見 Miyoshi and Harootunian, 1989;
問題 ) 已經難以面對,在各種正在浮現、難以預期
Roberson, 1995)。它提醒我們,所謂的
或傳統上被忽視的「新」環境危機、社會問題或文
全球性概念與風潮,也是根植由許多在
化災難 (Beck, 1995)。這些新的危機、問題或災難,
地的文化資源、經驗或實踐積累;而當
需要我們社會中的新世代,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
然在地社區也難以避免的,被透過媒體、
吸收過去世代的知識與教訓;更可以有具創新、冒
教育、旅遊或消費等面向,而受各種全
險與反思性的態度,不受以往制式思考、意識型態
球的事物與論述所滲透與異化。
或專業領域區隔等包袱影響,去思考如何為自己將
面對的未來、世界與鄉土尋求一個更永續的可能性
全球在地化; 永續、創意和 跨界力。
邱淑宜 褚志鵬
對台灣社會這樣的提醒尤其重要,
尤其在今日永續性與風險社會等概念的提醒
在 我 們 許 多 的 社 會 討 論 或 論 點, 往 往
與機會。
不是一味的導向所謂的全球化浪潮,似
乎不加思索的擁抱國際資本與自由市場
與反思的主軸:永續、創意與跨界力。這三個主軸
就是解決各種在地問題之萬靈丹;相反
貫穿我們認為當前全球化下台灣社會與鄉土面臨的
的,部分討論卻又似乎過於鄉愁化或保
問題,也提供了我們認為的可能解決方向。我們並
守的,一味傾向於在地利益或島國封閉
沒有預設任何答案,而是希望新世代們能針對台灣
思 維。 在 這 樣 的 狀 況 下, 一 方 面, 我
鄉土與社會、全球化的浪潮與趨勢,很務實與批判
們往往忽略了去思考在全球與在地之間
的建構自己的認知和意見。首先,這些看法與意見
的雙贏可能,或解析彼此間的矛盾與僵
必須一方面呼應強調經濟繁榮與永續發展的國際潮
局,進一步尋求,例如在各種如發展與
流,例如綠色或生態城市 (green or eco- cities)、
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為新世代準備三項挑戰
15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6 │
國立東華大學
綠化城市生活 (green urbanism)(for example, Beatley, 2004; Benton-Short & Short, 2008);另一方面,也需要面對在地環境保護機構、社會運動團體、 社區組織及市民等,對所處社會環境的需求或不滿。其次,我們不期待劃時代 或英雄式的創意明星出現,而是希望各個學員都能發揮自己的小創意 (little c creativity )(craft,2001),從實際生活與鄉野的點滴中,去思考可以做出的一 點改變與貢獻,我們更期待創意的聚沙成塔與落實於生活中。最後,我們希望 來自各種不同領域的青年,帶著不同的專業關懷、知識技術和洞察力,共同合 作的完成這個創意與思辯的旅程。我們期待跨越現有僵化的學科分立、鼓勵不 同的專業溝通和欣賞,也期待培育出跨科際思考的達人。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8 │
國立東華大學
The Design Thinking Toolkit for Educators
IDEO 的設計思考方法
的設計思考 方法。
19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己的思考模式和進度,調整工具和步驟,隨時可以來回反覆使用步驟來幫助自 己釐清設計問題, 而不是單純的按表操課的思考方法。
IDEO
│
最後,我們鼓勵大家展現冒險和挑戰的態度,將自己視為設計師,針對我
2013 年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的理念
們所提出的任務,提出具永續、創意和跨界力的解決方案。以下是 IDEO 設計
和方法,是基於全球知名的設計顧問公
思考的概念:
司 IDEO 與 Riverdale 學校合作,於 2012 年出版專為教育工作者所規劃的設計思
What is Design Thinking?
考 實 踐 手 冊 ─ The Design Thinking Toolkit for Educators。在今年的暑期研
習營中,我們取得 IDEO 的同意,翻譯
適切的解決方法,將產生正面的影響。設計思考能給予你創造能力的信心,並
並擷取他們的設計思考的方法和步驟,
在過程中將挑戰化為轉機。設計思考的特色有以下幾點:
設計思考是關於我 們相信能夠藉由目的性的過程來改變現況,其新興的和
作為引導學員們進行跨科際思考的催化 1. 以「人」為本─設計思考源自於對人們需求與動機的深層同理與了解,
劑。
對於設計思考,我們相信 IDEO 所
例如你生活周遭的老師、父母、同事等等。 2. 合作性─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不同的人能提供不同面相的思
鼓勵的「從做中學習」和「小組合作」
維,而彼此的創造力能支持與協助我們的 idea。
的力量,以及以人為本和保持樂觀的核
3. 樂觀性─設計思考最核心的信念就是相信我們都能夠做改變,無論遭
心 價 值。 不 過 對 於 設 計 思 考 的 歷 程, 我 們 所 使 用 的 方 法 和 工 具, 並 非 強 調
遇任何大問題或是時間太少的困擾等等,設計是一種享受的過程。
一 種 直 線 型 的、 或 是 極 度 邏 輯 性 思 考
4. 實驗性─設計思考提供你一個不斷嘗試和犯錯 (Try and Error) 的過
模 式, 因 為 如 Buchanan (2000) 所 說
程,你嘗試新想法,也能從失敗中學習並接受各種挑戰與限制,設計思
的:設計問題是含混不清和稀奇古怪的
考就是從做中學習 (learning by doing)。
(indeterminate and wicked); 如 果 設 計師的思考架構 , 都變成規則化或目錄
探索階段 Discovery
化,其設計思考歷程就變成仿效或例行 公事,那麼設計師將不再有發掘新的解決
方案的可能性。因此,我們鼓勵一種交互
一就是以「人」為主體,你需要對於你的老師、父母、同事等的需求有深層的
作用和反覆 (interactive and iterative)
同理與了解,藉由探索階段開啟一個新的嘗試並從中得到靈感,準備好後你的
的設計思考歷程和方法,每個人按照自
視野將更廣闊,而你也會對於設計上的挑戰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探索階段我們期待時為你的想法建立一個穩固的基礎,設計思考的特色之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20 │
國立東華大學
│
IDEO 的設計思考方法
詮釋階段 Interpretation
設計過程 The Design Process
詮釋階段我們期待 時將把你的故事轉化成有意義的深刻了解 (insights),
21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設計過程就是將思考設計付諸施行,是一個能夠產生與演化想法的、具有
觀察、田野調查、訪談都能成為一個好的靈感來源,但要將它們轉化成一個可
結構性的方法。它共有五個步驟 ( 如圖 1),這些步驟能夠幫助我們如何從定義
執行的設計機會,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任務,它牽涉到故事述說和取捨想法,直
挑戰,一直到找到與建立解決方案。並且,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概念,將依賴你
到你能架構一個有說服力且方向明確的概念。
的直覺能力、將你所觀察到的發展成對你將要設計的主體具有情感上意義的想 法。
概念構成 Ideation
概念構成階段 我們期待意為「產生很多想法」,腦力激盪 (brainstorming)
鼓勵人們在沒有限制的條件下進行廣泛的思考,這樣的思考方式,時常能夠創 造出具有遠見的構想,以仔細的準備和清楚的流程為前提,腦力激盪的過程能 夠產出數以百計的新點子。
實驗階段 Experimentation
實驗階段我們期待能夠將點子 (idea) 帶入生活中,建立原型 (prototype)
步驟 (1)
步驟 (2)
步驟 (3)
步驟 (4)
步驟 (5)
Discovery
Interpretation
Ideation
Experimentation
Evolution
挑戰來了! 該如何 了解它?
我學到了! 該如何 消化它?
機會來了! 該如何 創造它?
點子來了! 該如何 培養它?
1–1 1–2 1–3
2–1 Tell Stories 2–2 Search for Meaning 2–3 Frame Opportunities
3–1 Generate Ideas 3–2 refine Ideas
4–1 Make prototypes 4–1 Get Feedback
嘗試新的 東西 ! 該如何 發展它?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 Prepareresearch GatherInspiration
5–1 Track learnings 5–2 Move Forward
意謂著把點子變成有形的、實質的,建議一邊建立原型的同時,一邊與他人學 習並分享這些點子,如此一來, 縱使自己所建立的原型還很粗糙,在他人的
→
建議和回饋下,將能夠得知如何改進並精煉自己的點子。
→
→
→
→
→
進化階段 Evolution
The Design Thinking process oscillates between divergent and convergent thinking modes. It can be helpful to be aware of the mod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design phase you are working through.
進化階段我們期待指的是某個概念一路以來所經歷的發展過程,其中包
含:計畫下一步驟、與能夠幫助自己與更了解這個點 子的人溝通、記錄過程; 「改變」時常伴隨時間而生,隨著概念的進展,將過程記錄下來的提醒物品 ( 即
圖1:設計思考過程 1
使是十分微小的想法、徵兆 ) 變得十分重要。 ※ 註 1 IDEO & Riverdale (2012, p.15)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22 │
國立東華大學
If you only remember a few things... You are a designer. 你就是設計師 !
Embrace your beginner's mind. 莫忘初衷
1. 將自己融入設計過程中; 2. 對自己的創意才能有信心;
1. 讓自己重新認識問題
3. 有策略地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
( 就算你已經略知一二 );
4. 傾聽權益關係人,並受他們的
2. 讓自己去學習;
啟發,而為他們設計;
3. 樂意去實驗;
5. 能夠對生活產生影響力,
4. 讓自己接受沒有「正確」的答
是你的機會也是責任。
案,相信自己在未來能夠找到。
Stepping out of your zone of comfort=Learnung.
Problems are just opportunities for design in disguise.
跳脫舒適圈學習
問題是設計零感的來源
1. 讓自己受挫;
1. 保持良好的精神;
2. 打破自己的習慣和規則;
2. 樂觀;
3. 使用不同自己專業領域的
3. 相信未來會更好;
語言來豐富你的作品;
4. 以「假使如果 ...」(What if ?)
4. 比較不同的零感將會有所幫助;
取代「哪裡有問題 ?」
5. 離開教室;
(What's wrong ?)
6. 與他人合作。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
23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24 │
國立東華大學
│
專家介紹
25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專家短講 (A) ─ 台灣當代文學作家│黃春明 1983 年 小說〈兒子的大玩偶〉 、 〈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改編為「兒子的大玩偶」
專家 介紹。
台灣文壇中具有崇高地位的黃春明
老師,透過筆下描繪的人物故事的悲喜,
三段式電影(中國電影公司)
1985 年 出版一套「黃春明小說集」,包括:《青番公的故事》、《鑼》、《莎喲哪啦‧
再見》(皇冠出版社)
反應了台灣社會不同的時代背景,早年
1988 年 出版《瞎子阿木─ 黃春明選集》(香港九龍文藝風出版社,葛浩文選)
黃春明老師關注鄉土文化,多以農村為
1989 年 任私立文化大學廣告系特聘講師,出版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與《黃
創作場景,近年來則轉為關注兒童與高 齡化,作品多具有關懷社會意義的價值。
春明電影小說集:兩個油漆匠》(皇冠出版社)
1990 年 出版「黃春明文學漫畫」《王善壽與牛進》(皇冠出版社) 1992 年 主編語言教材「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 ─ 河洛語教學手冊、錄音帶」、「本
作品形式多元,有小說、散文、兒童繪
本及歌仔戲等。
1993 年 出版「黃春明童話」,包括《小麻雀 ‧ 稻草人》、《愛吃糖的皇帝》、《短鼻象》、
土語言─ 河洛語系注音符號簡介」(宜蘭縣政府)
《小駝背》、《我是貓也》等五本撕畫童話(皇冠出版社),並於家鄉宜蘭
設立吉祥巷工作室,且於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文學創作及兒童戲劇,又任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兼任藝術教師
1994 年 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 經歷 1956 年 發表第一篇小說〈清道夫的孩子〉 1958 年 畢業於屏東師院且任教宜蘭廣興國小 1962 年 於宜蘭通信兵學校服役,以〈城仔落
車〉等作品陸續投稿聯合副刊
1963 年 服務於中廣宜蘭電台 1966 年 加入《文學季刊》 1969 年 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兒子的大玩偶》
(仙人掌出版社)
1972 年 策畫「貝貝劇場─ 哈哈樂園」九十
集(中視)
1973 年 拍攝紀錄片《芬芳寶島》系列(中視) 1974 年 出版《鑼》與《莎喲娜拉 ‧ 再見》(遠
景出版社)
1975 年 出版《小寡婦》(遠景出版社) 1976 年 出版臺灣民謠記事「鄉土組曲」(遠
流出版社)
1979 年 出版《我愛瑪莉》(遠景出版社) 1980 年 獲吳三連文藝獎
1995 年 編導兒童舞台劇《掛鈴噹》 1996 年 與省立交響樂團合作兒童舞台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 新桃花源記》 1998 年 發表久違的短篇小說《九根手指頭的故事》和「老人系列」〈死去活來〉、〈銀
鬚上的春天〉、〈呷鬼的來了〉於聯合報副刊,獲得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
基金會文藝獎」的文學類獎項
2001 年 受邀為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的駐校作家 2002 年 受邀為政大駐校藝術家 2003 年 投入本土戲曲的推動,陸續編導兒童劇及歌仔戲 曾任小學教員、電器行學徒、通信兵、電台編輯、拍記錄片、廣告企劃、愛迪達公司 經理等。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26 │
國立東華大學
專家介紹
專家短講 (A) ─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張安佐
專家短講 (A) ─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張楊乾
新竹北埔人,現任明基亞太股份有
│
27 │
大至峇里島氣候會議、波茲南氣候會談大型國際會
限公司總經理,總管明基電通在澳洲、
議,小至與氣候變遷、綠色產業相關的記者會、研討會,
日本、韓國、台灣、東南亞、印度、土
都能在這些與環境氣候相關議題的場合見到他,大學畢業
耳其、中東與非洲等地區行銷及業務事
於政大新聞系,透過自己數位媒體企劃的專長,結合網路
宜。以行銷的專業,於任內成功擴展海
的力量,建立了低碳生活部落格,推廣低碳的生活方式,
內 外 10 家 分 公 司、 帶 領 二 十 餘 國 籍、
他,就是減碳達人張楊乾。
二百多名員工,領導台灣最國際化的行
有感於地球暖化問題日漸嚴重,離開了原本服務的新
銷業務團隊。
聞界,到英國倫敦大學攻取地理研究所,修習與環境科學
重視家庭與孝順的張安佐說,「我不
及社會的相關議題,主修暖化與媒體,回台後持續推廣低
相信有任何一個成功的人,背後是一個
碳生活,後因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理念相近,便進入
破碎的家庭」,為了一家人的團聚與相處
基金會服務,同時也擴大了推廣低碳生活的影響力。
時間,搬遷至靠近公司的內湖,而為了
在張楊乾的部落格中,除了每天記錄碳足跡外,也同
年邁母親的適應,於是選擇一樓的房子;
時提供使用節能車、少開冷氣等節能生活妙方,此外也
擁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與磨練自我的心
透過出書或廣播等方式,引進台灣社會較少接觸的綠色信
態,即使過了七年多的外派生活,卻也
貸、購買碳匯等議題,全面性的將減碳概念落實到生活的
樂在其中,享受工作,享受生活。計畫
每一個層面。
在退休後在北埔老家開二手書店,以達
所撰《低碳生活的 24 堂課》獲 2009 年開卷好書獎;
成熱愛閱讀與分享的人生態度。
2010 年獲遠見雜誌選為第一屆台灣環境英雄;2010 獲高
雄縣、苗栗縣選為年度推薦書籍;2011 年獲澎湖縣選為 年度推薦書籍。 興趣 閱讀 / 音樂 / 登山與單車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碩士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英國倫敦大學地理研究所環境科學與社會(ESS)學程理學碩士
經歷 明基亞太總經理 / 明基電通行銷副總經理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網站
明基中國業務區副總經理
網站 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index.asp
宏碁中東品牌事業總經理
國立政治大學企管學系學士
低碳生活部落格網站 http://lowestc.blogspot.tw/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28 │
國立東華大學
專家介紹
專家短講 (B) ─ 大王菜舖子│王福裕
專家短講 (B) ─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廖鴻基
王福裕,人稱大王,出身台南鄉下的農村,曾經是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
│
廖鴻基,台灣花蓮人,海洋文學家。原以討海
博士候選人,後來跑到花蓮賣菜,還賣了五年,像是把自己種在花蓮的土地上。
人為職業,後從事台灣東部鯨豚的生態調查,成立
大王的「大王菜舖子」,成立於 2008 年,專職將在地有機小農的蔬果配
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並擔任創會董事長。出版文
送至全台各地的消費者手中。起初,大王為了讓即將出生的小娃兒,還在媽媽
學作品數十部,其中《討海人》、《鯨生鯨世》、《漂
肚子裡的時候就能吃到最純淨新鮮的食物,因此四處走跳在花蓮的有機農場
流監獄》和《來自深海》被喻為海洋四部曲。曾經
間,後來,加上鄰居朋友的集結,形成共同購買。大王菜舖子也是本著為家人
獲得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賴合文學獎、聯
找尋安全的食物的初衷,作為挑選蔬果來源的把關準則。
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等重要獎項。
大王菜舖子串連在地消費者的購買力,直接向鄰近的小農取得新鮮、乾淨
海洋中的黑潮是經過台灣東部海岸的被赤道洋
的食材,以「享受新鮮,守護自然,支持農夫」和「Buy Fresh, Buy Local」
流,溫暖與穩定的流速帶來豐富的海洋生機;而黑
作 為 slogan, 期 許 以 歐 美 盛 行 的「 社 區 支 持 型 農 業 」(CAS, Community
潮海洋文化基金會,則是一個以關心台灣海洋環境、
Supported Agriculture)模式進行,推廣飲食在地化,以消費的力量,支持
生態與文化為宗旨,期許像黑潮般,以溫暖、堅定
在地的小農,同時也減少因食物里程而消耗的能源。
與穩定的態度,帶領大家親近海洋,傳遞海洋環境
保育的觀念。
另外,大王菜舖子的「打工換菜」是以務易物的獨特傳統,讓前來菜舖子
29 │
協助分菜工作或是田裡農務的體驗者,在結束工作後,帶一份來自花蓮的新鮮
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目前推行的業務包含,海
蔬果回家。大王菜舖子也希望能藉由打工換菜的機會,邀請大家來體驗花蓮的
洋生態觀察、海洋教育推廣、海洋文史調查、海岸
在地生活。
活動體驗、海岸環境監測,並且海洋文化的出版品 與兒童繪本,以及觀點論述。透過體驗與培訓,帶 領大家深入的了解東部的海域;以生動的海洋繪本 進入校園,結合環境教育,將海洋的文化與教育, 向下扎根。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讓生活在靠海的花 蓮的人們,跟著一起重新認識在地的海洋文化。
海神的信差 / 廖鴻基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HungGee/article 大王菜舖子網站:http://www.buylocal.tw/
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http://www.kuroshio.org.tw/index.php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30 │
國立東華大學
專家短講 (B) ─ 門諾基金會│鄭文琪 就地老化是多數人的心願,在物資及人力資源 相對短少的花蓮,社福活動更需要受到社會的關 注,門諾基金會在此長期投入服務,由長庚醫管背 景的鄭文琪,用同理、包容的心,帶領基金會針對 經濟弱勢的獨居長者與身心障礙者,進行相關的社 福活動。
門諾基金會的主要服務項目有老人送餐、居家
服務、守護連線與社區日托等,除此之外,在年節 也有送愛心年菜及圍爐等活動,從生理基本需求到 心理歸屬感,在門諾基金會中,可以看到對長者的 全面照護。
在推廣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門諾基金會執行長
鄭文琪也表示,單靠門諾的力量難以照顧到所有需 要照護的長者,因此透過推廣社區在地照護,運用 社區的力量,除了社區就近照護外,在照護的過程 也凝聚社區的向心力並連繫社區內的感情。
門諾基金會網站 http://www.mf.org.tw/Default.asp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
31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32 │
國立東華大學
│
專家介紹
如何給個好的短講?─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林秀豪
媒體敘事與資訊設計─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林照真
台 灣 基 隆 人, 現 職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33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林照真,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在成為學者之前,是一個跨電視、
物理系教授,學生們稱他為豪豬教授,
報紙和雜誌的多方位資深媒體人,經歷了臺灣新聞傳播實務意氣風發,滿腹理
對物理世界、教學與生命充滿了熱忱,
想的時代,也見證臺灣媒體經營的轉型。在新聞品質與道德逐漸低落的黑暗期,
是一個會在課堂上和學生講「花婆婆」
林教授即大力提倡調查報導,曾經追蹤議題的發展長達十餘年,並以「戰慄土
的兒童繪本的老師,因此,除了專業的
石流」獲吳舜文新聞獎的肯定。而進入教學與研究領域後,除了教授深度報導
知識傳授外,總是和學生們說,要成為
外,也致力推動以傳播的技巧,對人文及其他領域的省思與調查。
一個科學人,應該先學會如何成為一個 人,因為生命還可以散播許多美好。
學歷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
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
政治大學哲學學系學士
經歷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2007/8 ~ 2011/7)
《天下雜誌》資深主筆(2004 ~ 2005) 《中國時報》資深記者(1987 ~ 2004) 台視新聞「熱線追踪」新聞節目執行製作(1985 ~ 1987)
研究專長
收視率研究、新聞公共領域、新聞實務、科學傳播、多媒體製作、災難新聞研究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博士
著作 《收視率新聞學: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記者你為什麼不反叛》、《戰慄土石流》、
《清淨流亡》、《最後的達賴喇嘛》、《喇嘛殺人》、《水的政治學》、《覆面部隊》和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
《中國人的悲哀》。 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
獲獎紀錄
吳舜文新聞獎
美國理論物理中心 ( 聖塔芭芭拉 ) 訪問研究員
曾虛白先生新聞學術著作獎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
出處
http://www.journalism.ntu.edu.tw/people/bio.php?PID=32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34 │
國立東華大學
│
專家介紹
35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達人互動 (A) ─高齡化議題座談 ● 主持人:臺灣大學社會系─陳東升
● 與談人:東海大學研發長─蔡瑞明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曾任教育部顧問室顧問,對於教育議題的
蔡瑞明,東海大學研發長,同時亦為社會系教授,為「高齡化社會與產業」
鑽研不餘遺力並提出不同見解。例如,在面對社會問題或人類遇到的重大問題
跨科際學分學程授課教師之一。
時,陳教授認為,不應再用高度專業化分工的單一專業視角,因為現象與問題
本身是無法切割的,因此,以跨科際的思維,以問題為導向的方式來討論議題,
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並發展出「高齡化社會」、「銀髮族產業」及「科
更能顯現各學科的專業面向,而跨科際教育的重要性與價值則是在於加深學生
技與生活應用」三面向作為核心,授課教師含括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企
看待問題的寬度與深度。
管系、行政系、外文系、資訊工程系、建築系和工業設計系,從需求面瞭解老
鑒於發現台灣社會已逐漸往高齡化社會前進,而設計「高齡化社會與產
人心理與健康照護外,更需培養跨領域課程人才,透過培育人才之投入,開發 學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社會學博士
經歷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2008.8)
台灣社會學會候任理事長(2008.1)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諮議委員(2008.1)
教育部顧問室顧問(2005-2008.5)
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教授(1995.8-2008.7)
高齡者生活相關應用技術,相信更可協助解決未來高齡化議題,透過這些學習 與實踐讓跨科際學分學程得以有效地發揮在社會中。
學歷
康乃爾大學社會學博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2005.1-2007.7)
經歷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2009-2012)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1999.2-2005.1)
台灣社會學刊主編 (2008-2010)
台灣大學法學院學生事務分處主任(1995.8-1997.3)
UC Los Angele (UCLA) Fulbright 訪問學者 (2006-2007)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1990.8-1995.7)
歐盟執委會 EU FP6 CAENTI 研究計畫台灣代表 (2006-2009)
東海大學研究發展處副研發長 (2005-2006)
台灣社會學會理事 / 常務理事 (2004-2011)
研究專長 組織社會學、都市社會學、經濟社會學
台灣社會學會秘書長 (2002-2003)
著作
《 積體網路: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學分析 》、
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2001-2002)
《 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臺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einz School of Management 訪問研究員 (1999-2000)
獲獎紀錄 2008 年臺灣大學傑出教授獎 / 2007 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三等科學專業獎章
研究專長 社會階層、組織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社會研究法
2004-2006 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資料來源 http://ba.thu.edu.tw/people/bio.php?PID=20
資料來源 http://sociology.ntu.edu.tw/~dschen/index.htm
「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http://shs.mythu.org/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36 │
國立東華大學
│
專家介紹
● 與談人: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許書銘
● 與談人: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蔡宜蓉
許書銘,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為「高齡化社會與產業」
37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蔡宜蓉,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同時也參與高雄醫學大學
跨科際學分學程授課教師之一。
參與教育部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台試辦計畫的執行。在計劃實施上,蔡宜
鑒於發現台灣社會已逐漸往高齡化社會前進,而設計「高齡化社會與產
蓉教授認為,除培育人才外,計劃的施行也應對社會盡到照護的責任,需重視
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並發展出「高齡化社會」、「銀髮族產業」及「科
在地居民的需求,如曾施行過的樂齡大學計劃即為實踐與履行社會責任的最佳
技與生活應用」三面向作為核心,授課教師含括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企
例子。
管系、行政系、外文系、資訊工程系、建築系和工業設計系,從需求面瞭解老 人心理與健康照護外,更需培養跨領域課程人才,透過培育人才之投入,開發 高齡者生活相關應用技術,相信更可協助解決未來高齡化議題,透過這些學習 與實踐讓跨科際學分學程得以有效地發揮在社會中。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博士
美國紐約大學職能治療系碩士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博士 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科兼任職能治療師(現職)
經歷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現職)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派赴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WFOT)代表(Delegate)
中原大學兼任講師
亞太職能治療區域聯盟(APOTRG)秘書長(97 年至 100 年)
研究專長 企業政策、組織行為、策略管理、產業分析與政策、高齡化議題
研究專長 精神職能治療、復健、衛生政策、長期照顧、職能治療理論
獲獎紀錄 2008 文化觀光與行動導覽創新服務創業競賽 第三名
專業證照 公職職能治療師證書、美國職能治療師執照、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證書、
國際專案管理學會 (IPMA)D 級專案副理證書
資料來源 http://soc.thu.edu.tw/faculty-rmtsay.htm 「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http://shs.mythu.org/
資料來源 http://ot.kmu.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51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38 │
國立東華大學
│
專家介紹
39 │
達人互動 (A) ─海洋生態議題座談 ● 主持人: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陳竹亭
● 與談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林新沛
陳竹亭,臺大化學系教授暨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同時也是科學人文跨
林新沛,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同時
科際人才培育計畫總計畫主持人。陳教授是一位率性敢言和充滿想像力的人,
也為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海洋生物資源永續發
獨特搶眼的髮型即能說明陳竹亭教授與眾不同的個性。儘管在化學領域已有傑
展」計畫的授課教師之一,開設「海洋生物資源永續發
出表現,學成歸國後卻當了科普雜誌的編輯後才進入教學研究領域,這反其道
展實作」課程。林教授認為環境教育的推廣不應該僅流
而行的舉動也說明其反骨的個性,也結下科普教育的契機。陳竹亭教授利用在
於形式,應培養正向積極的態度,將環境教育落實於日
求學過程對其他領域的興趣與涉獵所成的人文涵養,結合專業知識,致力推動
常生活當中。
跨科際整合的學習。 「如果有人的科學啟蒙是因為 CASE,那就是我們的夢想。」是臺灣大學 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簡稱 CASE) 的組織理想以及存在的理由。CASE 推動臺灣的科學教育與科普文化, 舉辦活動、開設網站部落格,讓科學知識變得有趣更加平易近人;建立開放式 課程的概念,讓科學知識不侷限在學術頂端,建置完整的領域分類與內容,試 圖讓科學知識滲透學習的每個環節。 學歷
美國愛俄華州立大學博士 /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化學碩士
經歷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現任)/ 國科會化學研究推動中心主任
學歷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博士
國立東華大學客座教授 / 客座法國路易巴斯特大學
經歷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所長(2009/8~ 現在)
臺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 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2005/2~ 現在)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1999/2~2005/01)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89/4~1999/1)
研究專長 官能性配位基設計及合成、過渡金屬催化的聚合及共聚合反應、有機合成及
有機金屬催化反應、高分子的合成與新材料的開發、生物無機配位化學、化學教育 研究專長 環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科學研究法
獲獎紀錄 1992、1994 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1995 年中國化學會會誌論文獎 1997 年李國鼎基金會通俗科學寫作第三獎 /1999、2008 年臺灣大學教學優良獎
資料來源 http://pam.nsysu.edu.tw/files/13-1102-50194.php?Lang=zh-tw
資料來源 http://www.ch.ntu.edu.tw/faculty/new93/jtchen-c.htm
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 -「海洋生物資源永續發展」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http://case.ntu.edu.tw/
http://sust-mar-res.nsysu.edu.tw/files/15-1251-68223,c8224-1.php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40 │
國立東華大學
│
專家介紹
達人互動 (A) ─環境生態議題座談 ● 與談人: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蔣國平
● 與談人: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楊勝欽
蔣國平,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海
楊勝欽,靜宜大學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
洋大學在教育部的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臺計畫中,將主軸放在
教授,同時也為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培養
結合在地產業,推動一級產業升級,以達生態及環境友善漁業的海
永續發展的觀察與回應能力策進計畫」執行者之一,
洋教育,透過課程實施,期望達成開創海洋元素產品設計及衍生學
引導學生以歷史、人文的角度,重新省思人與自然
生創業的目的。
環境的關係。
學歷
日本東北大學海洋環境學博士
研究專長 海洋植物性浮游生物、微生物環生態學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
獲獎紀錄 93 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98 學年度學術優良教師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www.imece.ntou.edu.tw/imece/index.php?id=teacher0&code=tw
資料來源 http://www.cge.pu.edu.tw/people/bio.php?PID=37
41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42 │
國立東華大學
│
專家介紹
43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達人互動 (B) ─公民陶塑座談 ● 與談人: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宋秉明
● 主持人: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楊倍昌
宋秉明,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利
楊倍昌,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微生物
用「校園綠色廚房」通識課程的機會,在校園內開了
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楊主任是一位熱愛摺紙的科學家,甚至在博物館舉辦個
一間「綠色實驗餐廳」的實驗廚房,使用學校附近有
展以及出版《摺痕》專書,除了紙飛機或紙船,也嘗試摺出各種動物,也是在
機農場的食材,因為多屬賣相不佳的 B 級品,而被學
摺紙的思考過程中了解肢體結構,奠定之後在生物專業領域發展的興趣。在教
生稱為 B 咖教授。
學研究與行政事務忙碌之餘,仍在每周五下午和學生進行 TGIF (Thank God
「校園綠色廚房」和「綠色實驗餐廳」是結合食
It’s Friday) 的聚會,並且進行數餘年,試圖激發學生們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進
農教育與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概念,具有教育以及經濟
行對人文層面的的思考與貢獻。
支持有機小農耕作的意義。
楊倍昌教授也是公民素養陶塑計畫辦公室計畫主持人,該計畫目的在於讓
知識和生活有所連結,由校園裡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意識的公民,在社會實踐 的過程體現公民素養。
學歷
美國緬因大學森林學院公園暨遊憩資源管理博士
研究專長 生態旅遊、綠色 ( 低碳 ) 旅遊、國家公園管理、
原住民觀光、生態式休閒農業規劃、
有機無毒農業規劃與推廣、遊憩治療療程設計
學歷
德國杜賓根大學自然科學博士
中興大學植病學碩士
中興大學植病學學士
經歷
成功大學醫學院視聽中心主任
成功大學生物科技中心執行秘書
成功大學微免所副教授
中研院研究分生所博士後副研究員
中研院研究助理
研究專長 分子生物學、腫瘤免疫、自體免疫、微生物學 資料來源 http://www.ces.ndhu.edu.tw/files/11-1020-10101.php 綠色實驗餐廳:https://sites.google.com/site/ecokitchenndhu/
資料來源 http://www.ncku.edu.tw/~microbio/teacher/cybc.htm
旅程
Master Acadamy 2013
1
DISCOVERY 在經歷專家演講之後, 開始討論每一組所感興趣的議題, 在 Discovery 階段, 便是帶領大家深入議題, 一步一步釐清自己 所面對的設計挑戰是什麼 ? 自己是為誰在思考解方 ?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1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
46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
47 │
IDEO Design Thinking
可能的改變機會:
這個部分將會藉由小組不斷的討論, 針對挑戰的目標、設計的對象等等, 一步一步釐清。
步驟─1
Review the Challenge
請使用以下表格分享並收集組員
可能的限制:
們對於這個議題的想法,利用大家所分 享的內容重新定義這個挑戰,直到組內 所有成員都認為這個挑戰是「可以理解 的」、「適當的」、「可以達成的」為止, 透過這個過程,可以凝聚組內對目標的 共識。 你的關鍵想法:
可能遇到的阻礙:
活動日期:
8/26
(一)
上午 11:OO ~中午 12:OO
請將這個定義完成的挑戰,寫在大家都看得見的地方。( 如:牆上、白板 )
TI P 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步驟─2
48 │
國立東華大學
Share What you Know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步驟─3
│
49 │
IDEO Design Thinking
Build your Team
將牆壁分成兩個區塊,分別為「已知區」與「未知區」,接著組員們各自
成員自我介紹,在自我介紹中,請包含自己的專長和對於這個挑戰的野心
使用便利貼,寫上自己對於這個挑戰已知的資訊和未知的資訊,並逐一分享,
(ambition),藉由野心的分享可以確定組內對於目標的共識,分享專長則可以
組內成員們接著對其發表回饋,最後,將牆上的便利貼中同樣主題的紙張分為
完成組內角色的分工,請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定位每個人的角色和責任。
同一組,這些主題可以用於下一階段的研究部分。請別忘了將分類完成的主題 與資訊記錄在下表中: 我已經知道的
(已知區)……
我還想要瞭解的
(未知區)……
1. 每一條資訊就使用一張便利貼。 2. 字不能太小。
TIPS
3.「已知」與「未知」的便利貼可使用不同顏色做區別。
組員名字
角色和任務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步驟─4
50 │
國立東華大學
Define your Audience / Users / Customers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步驟─5
│
Refine your Plan
確認這次的 design thinking 是在為「誰」解決問題,在便利貼上列出最
開始訂定解決問題的計畫,藉由討論方式訂出
直接相關的人,貼在牆上,並從牆上的名單中找出次要的相關者;接著,為每
目標、每次討論的時間、成果完成的 deadline 等,
位相關者定位,哪些人可能會扮演這個挑戰的支持者?哪些人可能持反對意
並製作明確的日程表,貼在牆上。可參考以下步驟
見?理解相關者能夠幫助我們對於所要解決的問題有更加深入的認識。請在下
完成計畫:
表中填入聯想到的關係人: Step.1 全組一起製作日程表,將需要完成的任務、完成 任務的時限明確寫在日程表上,確認組員都清楚 日程表並有信心能依照時間完成任務。 間接相關者 Extended Audience(s)
Step.2 在日程表上明確訂出小組討論、合作的時間。 Step.3 製作一個「可被大家看見的」計畫提醒 ( 如:將
直接相關者 Core Audience(s)
步驟 (1) 的日程表放大貼在牆壁或白板上 ),如果 需要,也別忘了建立組員間的文件共用系統 ( 如: Google Document、Dropbox 等 )。
間接相關者 Extended Audience(s)
51 │
IDEO Design Thinking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2 Prepare Research
52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
53 │
IDEO Design Thinking
Build a Question Guide:interview
在吸取在地實踐者的分享後,這個階 段 的 目 的 是 替 Design Thinking 的 過 程尋找援手,不論是取得人或是機構 的幫助,都能讓組內成員更了解挑戰, 累積相關資訊與知識。
步驟─2
步驟─1
受訪者的小動作? )。請於下表構思索欲提問之問題:
與陌生人對話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做好訪談前的準備十分重要,與你
的團隊共同構思訪談的主題,設計以開放式問句為主的問題,並妥善地安排提 問順序,並記得分配成員的角色 ( 如:誰負責提問?誰負責記錄?誰負責觀察
Identify Sources of Inspiration
與人的相遇能夠提供設計靈感,畫
出與挑戰相關的所有人的關係圖,決定 組員們對誰最有興趣、最想跟誰學習,
訪談問題列表:( 記得依調整後的順序編上編號 ) 01.
02.
並與之取得聯繫;接著尋找對這個挑戰 主題最熟悉或最不熟悉的人,與他們對 話可以幫助團隊了解一般人對挑戰主題
03.
04.
的認知。 05.
使用者:
專家:
06.
07.
08.
活動日期:
8/26
利益相關者:
09.
(一) 10.
下午 15:20 ~下午 16:50
安排提問順序的方法: 1. 先問最不容易令人感到排斥的問題。 列出田野調查中小組欲完成的活動。
TIPS
TI P S
2. 針對受訪者的答案「加廣問題」,如:對未來的希望、有什麼擔憂等等。 3. 針對與主題相關處「加深問題」,如:挑戰受訪者的言論、提問細節等等。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步驟─3
54 │
國立東華大學
Prepare for Fieldwork
準備田野調查時所需的物品、再次與訪談對象或參訪機構確認時間、分配
組內成員的工作。
田野調查 工作分配表
組員名字
任務
小叮嚀─田野調查: 1. 帶一個硬紙板或資料夾,方便墊在紙下書寫。
T IPS
2. 錄音、拍照前要取得當事者同意。 3. 記得攜帶事前調查的,關於受訪者 / 受訪機構的資料。 4. 可準備謝卡作為謝禮。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
55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3 Gather Inspiration
56 │
國立東華大學
對事物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是解決問題 的關鍵,這個步驟將對於如何訓練觀 察力提出建議。
步驟─1
Immerse Yourself in Context
此步驟提供了訓練觀察力的具體方
法,首先,挑選一個可以經歷和這次的 挑戰相同經驗的地方,親身體驗,並觀 察、紀錄;和成員一起討論自己當下的 情緒是什麼、有什麼感受,組內分享。 ( 本營隊以影片取代身歷其境,讓學員感 受經驗 ) 步驟─2
小組討論 活動日期:
8/26
(一)
下午 15:20 ~下午 16:50
組員先各自在便利貼上寫下受影片
所啟發的靈感,再對組員發表 ( 發表內 容不限靈感,包含自己的感受、其他見 解等皆可發表 ),最後全組一起將便利貼 上的靈感分類。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小組討論 Memo:
│
57 │
IDEO Design Thinking
旅程
Master Acadamy 2013
2
interpretation
這個部份,首先會透過田野調查進行
各種體驗活動。接著,你會發現經過前一 天 的 短 講 (Short Talk)、 田 野 調 查 (Field Trip) 之後,腦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資訊與 故事。Interpretation 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將 這些你所聽到的故事、觀察到的現象、實 察的訪談等等轉化成有意義的、更精確的 想法。
當然,在尋找意義、並且將其轉化成
為能夠實際操作的機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情。我們將會透過 Tell stories & Search for meaning 與 Frame Opportunities 兩個 部分的活動幫助你找到一個令人驚艷的觀 點,並且替下一步的 Ideation 建立明確發 展的方向。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2-1 田野調查
60 │
國立東華大學
│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61 │
IDEO Design Thinking
路線 A 海洋生態與永續 行程 花蓮的海洋資源
時間
課程內容
9:00
出發
9:00 - 9:30
車程
9:30 - 12:00
海上行程
清水斷崖─福爾摩沙、 海洋文化
賞鯨豚─觀光發展與 生態衝擊
海上參訪一 清水斷崖
海岸參訪三 七星潭 海岸參訪三 海洋深層水
海上參訪二 賞鯨豚、定置漁場
海岸參訪三 花蓮港
定置漁場─洋流、傳統 漁業生態智慧
12:00 - 13:30 回岸午餐 13:30 - 15:30 海岸行程
漁港─建設及運用、 海岸保護及管理(花蓮港)
海洋深層水─新海洋產業 (台灣海洋深層水園區)
定置漁場收魚─傳統 漁法、漁業發展(七星潭)
15:30 - 16:00 回校車程
10 圖2:海洋生態與永續路線圖
5
0
10
kilometer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62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海洋生態與永續
│
63 │
IDEO Design Thinking
互作用,又位居全球最大的大陸棚東緣及海洋生 物資源最豐富的東印度群島北緣,台灣海域可說
黑潮
是擁有全球一流的海洋資源。數據資料顯示,台 灣海域被記錄魚類種類佔全球十分之一強、至少 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鯨類動物在台灣海域出 沒,至少一半以上的海龜種類曾在台灣海域被看 到。」(廖鴻基,2001a)
一、議題:轉身面海— 永續發展、海洋文化與藍色公路?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但我們靠海而不親海。…當然
而位於臺灣東海岸的
也一定不會有普及的海洋文化,也就不懂如何善待我
花蓮外海,既有深度驟降
們的海洋。( 廖鴻基,2001b)
的海底地形與豐富的鯨豚 魚類,也有變化萬千的海
岸地形。
台灣作為一個相對擁有最多海岸線、臨海區域和海洋資源的國家,但我們
卻往往疏忽對於海洋的理解和關切。作為在地鄉土的一員,海洋為我們帶來無
「…海底坡度是以
窮的物質與文化之資源,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帶來各種天災與人禍。在台灣的
1:10 的 比 例 急 降 到 太 平
歷史中,圍繞著以海洋為主角的殖民侵略、自然災害、資源與航路的爭奪就不
洋中,即離開台灣東海岸
斷的上演。在現今作為地球村中的一員,我們必須更體認到和其他成員共享著
不 到 50 公 里 處 的 太 平 洋 海 底, 已 有 4000 公 尺 的
同一個海洋生態體系,透過它彼此相互的互動和溝通,也共同承擔它被過度消 耗與污染的下場。對我們來說,海洋往往同時象徵著機會與危機、溝通與侵略、
圖3:臺灣地區洋流示意圖
無盡資源與貪婪開發,它既連結到最全球化的議題,同時也連結到最在地性的
經,其所形成的湧升流帶來豐富的魚群,因而形成近海漁場。1995 年學術單
關切。
位開始在花蓮外海初探鯨豚蹤跡,在此發現豐富的鯨豚類。」( 臺灣大百科全
深度。東部外海有黑潮流
書 / 東部外海 )
二、基本資料
「…花蓮溪到卑南溪間的花東海岸,則分佈有海岸階地、礫石灘、海岬和
海蝕平台、海蝕洞、海蝕溝等海蝕地形,並在板塊持續擠壓的影響下,陸地隆
台灣擁有的海洋資源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來的多。
升,地形相當發達,是一處地理學的天然教室。」( 東管處網站 )
其中,最出名、壯觀的海岸地形莫過於清水斷崖了。
「…台灣受北赤道洋流(黑潮)、大陸沿岸流(親潮)
「清水斷崖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和平至崇德間,可說是蘇花公路上最壯觀的
及西南季風吹送流(南中國海洋流)三股主要洋流交
景色,更是台灣八大景之一。清水斷崖高一千多公尺,為東部地層快速隆升加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64 │
國立東華大學
上斷層作用造成,其地質結構主要為大理岩、片麻岩,以接近 90 度的角度緊
│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1. 花蓮港:
東臨太平洋,西倚中
65 │
IDEO Design Thinking
臨太平洋。」( 太魯閣國家公園 / 清水斷崖;維基百科 / 清水斷崖 ) 除了上述多 樣化的魚群與鯨
央山脈,為由防波堤圍築
豚類等海洋資
的 人 工 港, 完 成 於 1939
源、壯麗的海岸
年,1963 年 開 放 成 為 國
地形之外,花蓮
際商港,主要運送貨物為
外海終年也受黑
區域特產之大宗貨物,如
潮的流經而帶來
砂石、水泥等。除作商港
許多影響。黑潮
之外,花蓮港亦同時具有
也是一個相當重
漁港及賞鯨觀光碼頭功
要的海洋資源:
能。賞鯨觀光碼頭則由港務局舊房舍改裝設立,為全國第一座規劃為娛樂漁船
圖5:花蓮港
的專用碼頭,設有生態展示館、解說室等,提供豐富的賞鯨活動訊息和海洋知 識。( 旅遊資訊王 / 花蓮港;維基百科 / 花蓮港 )
圖4:清水斷崖
「 黑潮…北太平洋西岸的暖流,…,因此海面顏色較
2. 台灣海洋深層水園區:
黑而得名。…溫度和鹽度較台灣海峽的海水高。黑潮
海洋深層水通常被定義為海平面 200 公尺以下,與空氣隔絕、陽光照射不
是北太平洋流速最強的海流…。…表面流速可達每秒
1 公尺,終年流經台灣東部海域。…形成逆時針旋轉
到,不易受到環境影響的海水,台灣為世界上少數適於抽取海洋深層水的區域。
的渦旋,因而形成湧升流,在臺灣東北外海形成良好
配合政府在東部深層海水資源的運用及產業發展政策推動,台灣肥料股份有限
的魚場。黑潮流速快而穩定,具有發電的潛力,離台
公司設立台灣海洋深層水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立全國第一間深層水探索館,以
灣海岸極近,使得台灣成為世界最適合開發海流發電
探索海洋深層水的新價值為宗旨,向社會大眾介紹海洋深層水之健康、環保與
的地點之一。但由於金額大,困難度高,風險大,海
節能特性,並推廣海洋深層水於實際生活上之廣泛運用。( 台灣海洋深層水股
流發電尚處於評估研究階段。」( 臺灣大百科全書 / 黑潮 )
份有限公司公司網站 )
3. 七星潭與定置魚場:
近年來已經進行部份海洋資源的開發與相關設施,分別為花蓮
港、海洋深層水與定置魚場。
七星潭為礫石灘構成的新月型海灣,面臨廣闊的太平洋,海水湛藍潔淨,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66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67 │
IDEO Design Thinking
海灣兩端依傍青山,兼具山海的獨特景觀。
維不預設立場,全盤研擬各種可能改善構想,故
稱之『 全光譜方案思維 』」( 邵厚潔等人,2011)。
除了遊憩景觀之外,七星潭同時也是花蓮重要的定置漁業操作基地。早在
1927 年起,花蓮海域即有大量定置漁網設置,現今七星潭仍有多座俗稱「煙 仔占」的定置漁網設置,在潔淨的海面上清晰可見。
定置漁網被視為最重視生
厚少數財團,以及花將近千億台幣的浩大工程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 陳玉峰,
態 保 育 的 捕 魚 方 式, 是 一 種 陷
2007)。更遑論對於花蓮環境、生態、當地社會與文化所帶來的衝擊,是不是
阱 式 的 被 動 捕 魚 方 式。 漁 民 利
已經破壞了下一代生存的權益與永續發展 ( 楊懿如,2007;廖本全,2007)。
用 對 魚 群 洄 游、 洋 流 及 海 底 地
另一方面,反對者質疑這項重大建設是否能夠帶來多數人的利益還是獨
因此,換個角度來面對問題。如果當我們面向大海,或許有其他的可能性。
形 等 特 性 的 掌 握, 在 沿 海 地 區 架 設 固 定 式 的 漁 網, 從 導 魚 入
「…如果有種可能,當我們願意跨越對海陌生的這
網 的 垣 網, 再 到 圍 網、 籠 網,
道藩籬,展開對海洋的親近活動…。…東台灣本身
一 層 層 的 困 住 魚 群, 再 利 用 魚
的條件是優沛的:每年黑潮將孕育魚群暖流…經過
船做最後的捕撈。在七星潭定
圖6:定置魚場模型
東台灣的太平洋,隨魚群數量及種類增加,鯨豚因
置漁場的操作季節裡,每日上下午都可見到漁民從礫石海灘出發,進行將定置
食物來源增加…。…我憧憬著這樣的路線可不可
漁場漁獲收回港岸的工作,操作方式別具地方特色。( 台灣學校網「七星潭的
行?閉上眼,…太平洋的蔚藍是東台灣、尤是花蓮
“ 魚”與“漁 ”」;花蓮觀光資訊網「七星潭風景區」)
的ㄧ大特色,…。清水斷崖、七星潭、牛山…這些
雖然花蓮擁有這樣美麗既豐富的海洋資源,卻面對開發與永續發展的困
景點都是觀光客流連忘返的地方。因此,當大家都
境。一方面,為了紓困交通、帶動經濟發展與人潮,政府從十年前就提出了蘇
只拼命地將現有的陸域挖空、造橋鋪路的時候,是
花高的計畫。雖然蘇花高在受到各方專業人士的質疑下而停擺,近年來政府仍
否有意願航向這尚未被開啟的藍色公路,讓藍色夢
是提出蘇花改的計畫。以下簡單敘述蘇花改的計畫內容:
想起航。」( 陳巧芬,2008:40-42 )
「為回應東部民眾長期「 安全回家的路 」 之訴求,交
「一艘船,一個航班,少說能夠即時紓解數百輛車,
通部指示公路總局從「 社會正義 」 觀點切入,並兼顧
數千名旅客。興建第三條、第四條高速公路的思維
「 環境保護 」 理念,接續推動台 9 線蘇花公路改善計
及資源,若能轉為沿海航線、環島航線的投資,除
畫,同時亦體認花東區域環境之珍貴性,公共工程政
了交通尖峰的需求,也能因應新興海上旅遊的風
策不能再侷限於傳統工程技術及經濟效益思維。…重
潮,其實更能符合海洋台灣的精神。」( 廖鴻基,慢
新檢討台 9 線蘇花公路之現況…以永續環境發展之思
點)
維及導入事前溝通協調之理念…。由於係以開放性思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68 │
國立東華大學
關於藍色公路的概念不再僅是口號了。由於受到縣長傅 崐萁、縣議長楊文
值、立委蕭美琴、劉櫂豪與環保團體的支持,花蓮已經著手推動推動藍色公路,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69 │
IDEO Design Thinking
發展的概念進行對話,並且發展成具有花蓮在地特色 ( 海洋文化 ) / 減少在地 衝擊的藍色公路?
企圖打造「產業藍海」,讓花蓮的觀光產業不因蘇花公路與鐵路中斷而受阻。 目前的藍色公路由華岡航運集團經營,已購買大型高速船─麗娜號,預計從蘇 澳港到花蓮港只需 80 分鐘,同 時, 也 可 載 運 遊 覽 車 與 一 般 小
Further Thinking:
客 車, 預 定 於 8 月 8 號 正 式 開 放 載 客。 花 蓮 縣 長 傅 崐 萁 與 藍 綠立委皆依同表示希望中央政 府每年補助藍色公路 2 至 5 億
1.
元, 盼 能 夠 將 麗 娜 輪 發 展 成 穩 定的常態航線 ( 整理自聯合資
除了藍色公路以外,目前全球旅遊業吹起一陣生態旅遊風,到哪 裡旅遊加上「生態」兩個字就變得比較有深度、有學問。臺灣也
圖7:麗娜號
不例外,相信大家都有參加過生態旅遊的經驗 ( 今天的海上行程
料庫 )。
也算是生態旅遊的一種 )。可以想一想,生態旅遊對海洋永續發 展之間的關係,是互相排斥,還是能夠以互惠的方式共存?
三、任務 2.
花蓮擁有如此豐富且廣大的海洋資源,例如:黑潮、多樣海洋物種、海
承上題,面對千篇一律的生態旅遊,花蓮怎麼樣才能夠發展出兼 顧永續,並且具有「在地特色」的生態旅遊 ( 這些在地特色不只
洋深層水、壯麗的海岸地形等等,在經過一整天的實際探訪,相信大家對花蓮
是海洋資源,可能是文化、社會等等 )。
的海洋資源應該有更多的體驗與想法。因此,請大家想一想,花蓮目前每逢颱 風來便中斷,導致產業發展受阻、學生與居民也受到極大的不便,針對花蓮交
3.
通不便的問題,政府所提出的蘇花高或是蘇花改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嗎?還是說
臺灣雖然是一海島,然而,大部份居住在城市的我們非但不親海 反而怕海而侵海。可以想一想,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我們畏懼大
能夠有創意的運用這些海洋資源,建立一條藍色公路,如果是,又是怎麼樣的
海呢?
藍色公路呢?如果不是,是不是能夠有效的運用海洋資源並且提出新的解決方 案?
4. 另外,請考慮這條藍色公路和海洋資源的關係是什麼呢?是能夠降低對生
態的衝擊,還是帶來更多的影響?如果建置完成後,對於花蓮的社會、文化與 產業會不會造成影響 ( 例如:觀光客暴增、觀光品質下降、過度商業化、人口 外流更嚴重等等 ) ?最後,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請思考如何與全球永續
承上題,你認為臺灣目前存在什麼樣的海洋文化?它在臺灣的社 會中有什麼樣的位置,大家是怎麼看待海洋文化的呢?最後,對 於這些海洋文化的未來,你有什麼樣的期待與看法?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70 │
國立東華大學
│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路線 B 銀髮智活與慢城樂活
參訪一 門諾醫院
行程 門諾醫院 & 北林社區
時間
課程內容
9:00 - 9:15
車程
9:15 - 11:30
門諾醫院
9:15 - 10:00
門諾老人照顧工作座談
11:30 - 12:00
分組活動- 小活動、老人訪談
11:00 - 11:30
綜合座談
11:30 - 12:00
移動車程
11:30 - 15:30
北林社區
12:00 - 13:00
北林社區午餐
13:00 - 14:00
客家文物館參訪─ 老人家的志工服務
14:00 - 15:30
分組活動- 參與老人家日常活動
15:30 - 16:00
回校車程
參訪二 北林社區
0
1
2
4
kilometers
圖8:銀髮智活與慢城樂活實察路線圖
71 │
起始 東華大學
IDEO Design Thinking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72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73 │
IDEO Design Thinking
一、門諾醫院
銀髮智活與慢城樂活
1. 議題:再見寂寞—拓展銀髮族的人際網絡
設計讓銀髮族與銀髮族之間,或是銀髮族與其家人之間能有更多互動的管
道。
老人的問題是目前台灣社會問題裡面,最具人文矛盾 的問題。今天有多少老年人,分別紛紛被留在漁農村
2. 花蓮老人照護現況
落的鄉間,…他們縱然子孫繁多而不能齊聚一堂,過 「長期照護」意指在所有年齡層的人口中,對象因罹患慢性病或身心障礙,
著孤苦的日子。…其實到了我老的時候,同樣遭遇到
我父執輩這一代老人的命運時,我認為我活該。因為
需要機構、非機構提供的照護服務 (Weissert,1991);而「老人照護」指的
前一代的犧牲,國家、社會理該記取教訓,及時要有
是將長期照護的對象限縮至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對其所提供之照護服務。
有關老人的政策和福利的設立。( 黃春明,1999)
一般而言,老年人口可依照其健康情形區分為失業、失智、失能三類 ( 徐震, 2007);依照所提供的照護資源不同,可區分為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三種
當在大都會的青壯年過著他們高度和國際接軌的現代生活時,他們是否也
照護服務。
常常想起遺留在鄉間的父老與故鄉;當國家機器大力推動所謂的國際化養老和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根據內政部統計處 (2013),
醫療旅遊時,我們是否也記得醫療與社會照顧資源在不同地域與社會階層間的
2012 年年底台灣的老年人口已達總人口的 11.15%,而老年人口的分佈存在地
失衡;當社會高喊邁向全球化大步前進的同時,人們是否也想起為這個社會犧
區差異,花蓮縣的老年人口占全縣人口 12.94% ( 約 43373 人 ),高於全國平
牲與努力的在地「遺民」?老人問題不只是一個社會照護問題,它是一個將老
均的 11.15%,推測與花蓮地區青壯年人口大量外流相關。
人視為在地重要社會資產與文化內涵的態度,更是一個重視人道關懷與社會正
義的精神。這些態度與精神,不僅為在地的社會包容、文化傳承與永續和諧提
要長期照護,而花蓮縣需要長期照護的老年人口數則是 7138 人,佔全縣老年
供基石,更重要的是它們也提供我們在面對全球化的複雜多元議題與紛爭中,
人口 43198 人中的 16.5%,明顯高於全國的平均數字,然而,據葉莉莉 (2009)
一種不變的價值與自我的認同,讓我們可以擺脫「貪婪之島」的惡名,而贏得
的調查,花蓮縣 2008 年各長期照護機構所能提供的病床數僅有 851 床,服務
真正的「福爾摩沙」美譽。
人力部分,只有 4 位以長照為專業的醫師配合 73 位護理師進行全縣的長照服
根據 2010 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的調查結果,全國老年人口中約有 12.7% 需
務。這些調查數據顯示出花蓮地區照護資源的匱乏,不論是收容空間、照護人 力都無法滿足居住在花蓮的銀髮族的需求。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74 │
國立東華大學
│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75 │
IDEO Design Thinking
臨托、喘息服務,讓失能、失智甚至身心機能健全的年長者,都可獲得專業醫 老年人口比例
老年人口中需要長期照護的比例
(2012 年資料)
(2012 年資料)
全台灣
11.15%
12.7%
花蓮縣
12.94%
16.5%
療、護理、復健、營養照護等服務。開發期程與整體規劃藍圖如下:
表1:花蓮縣與全台灣老人照護現況比較表
期程
內容
動土
竣工
第一期
興 建 門 諾 壽 豐 分 院、 園區全區域整地
2007 年 3 月
2010 年 1 月
第二期
興 建失能老人照顧中 心, 使 失 去 自 我 生 活 自理能力的年長者獲 得機構安置
2012 年 4 月
預計 2014 年 4 月啟用
健 康、 生 活 能 自 理 為 的 健 康 老 人, 建 造 結 合 醫 療、 安 養、 藝 文 教 育、 社 會 服 務 及 二 度就業的社區
未定
未定
3. 門諾醫院簡介 財團法人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 以下簡稱門諾醫院 ) 的前身為以部落醫
療為服務重點的門諾巡迴醫療隊,考量到平地也有醫療需求,便於 1954 年在
花蓮市區成立門諾醫院。
門諾醫院在東部地區深耕 60 年,從原先不到 10 人的醫療團規模,擴展
到今日成為東部地區的教學級醫院,對於東部地區的醫療發展占有舉足輕重的
第三、四期
地位,也因為臨床上的接觸,對花蓮民眾的健康狀況、醫療需求有深切的體認, 於 2010 年啟用的壽豐分院即是因應門諾醫院總院區精神科的住院空間不足而 設置,在籌建壽豐分院的過程中,也因考量到花蓮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偏高、長 期照護資源匱乏的情況,將「成立老人照顧社區」做為壽豐分院的另一項重要 使命。
表2:老人照顧社區整體開發計畫開發期程
4. 老人照顧社區整體開發計畫
老人照顧社區目前已啟用的部分,有失智老人病房以及日間病房,失智老
門諾醫院壽豐分院位於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總面積 14.9 公頃,除了設
人病房總共有 48 個床位,收容率幾乎在 8 成之上;而日間病房則是給身心狀
有精神科住院病房與一般科別的門診外,抑是門諾醫院老人照顧社區整體開發
況較好的老人家參與活動的地方,老人家們並不住在醫院,而是以通勤的方式
計畫的現址,老人照顧社區整體開發計畫是門諾基金會規畫的老人照護園區,
來到日間病房,日間病房每日安排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帶著老人家進
工程預計將分為四個期程進行,由最需要照護的類別向健康老人推進,預計在
行活動與衛教,給老人家運動身體、人際互動的機會,日間病房的使用者約為
完工之後,能夠將門諾醫院的醫療資源與老人照護結合,提供長期照護、短期
每日 40~50 人。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76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77 │
IDEO Design Thinking
Further Thinking: 1.
人口高齡化是世界已開發國家所共同面對的問題,然而,老人照 護議題卻充滿在地色彩,不論是照護資源、照護者、被照護者往 往都僅能以縣市尺度個別思考,每個鄉鎮、縣市有自己人口結構
上的特色,自然也產生自己的老人照護議題,在這樣的狀況下, 我們能否借鏡他國對於老人照護的經驗?移植國外經驗時,需要 怎麼樣的轉化才能更適合台灣、更適合花蓮?花蓮的老人照護經 驗有能否成為一份教材,傳播到其他地方呢?請你試著思考。
圖9:老人照顧社區整體開發計畫整體規劃藍圖
5. 任務
在花蓮,因為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導致年長
進安養機構,而居家照顧員便成為輔助年長者生活的重要角色,
者的生活中缺乏支持者,除了發生緊急事故時容易
他們挨家挨戶的拜訪不同的老人家,依照老人家的需求為其張羅
產生延誤就醫的情形外,長期缺乏與人互動的機會
三餐、洗浴、採買等,可能一天需要拜訪同一位老人家數次,每
也加速了身理機能退化的速度,寂寞,更成為銀髮
次拜訪工作的細節都會在居家照顧網站上記錄,方便老人家的親
族憂鬱的一個主要原因。
屬了解狀況,每位照顧員固定負責一個區域的老人,除了生活上
2.
瑞典人認為「有尊嚴地在家中老去」是最幸福的終老方式,因 此,除非生活真的無法自理,他們大多選擇住在自己中,而非住
今日參訪壽豐分院的過程中,除了了解門諾醫
院對於老人照顧社區的規劃願景外,也實際與失智
的協助,也與老人家建立情感、扮演老人家與外在社會互動的介 圖 10:失智老人病房的早餐時間
質;你認為瑞典這種以居家照顧員為主的老人照護模式適合台灣
老人病房或日間病房中的年長者互動,請你試著運
嗎?能否做為台灣推動「在地老化」的參考?為什麼?
用參訪過程中觀察到的資訊,考量年長者的身體機
( 來源自影片:長期照護 居家照顧 幸福終老瑞典成銀髮樂園,
能,為銀髮族設計一個拓展人際網絡的管道,不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vKjz2qoQM)
是針對銀髮族與銀髮族之間的互動,或是針對銀髮 3.
族與其不同住的家人之間,提供一個方法,讓情感 網絡得以建立,用人際之間的支持力量揮別寂寞, 使年長者不再受寂寞所害。
貴組所製作出的成果,能否走出花蓮,適用於全台灣、甚至世界 各國的銀髮族,助其拓展自己的人際網絡呢?
圖 11:日間病房的早晨健康操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78 │
國立東華大學
二、北林社區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79 │
IDEO Design Thinking
北林社區位於鳳林鎮中間偏北的位置,轄區內有鳳
林溪、北清水溪…等河流自東西兩側的海岸山脈與中央
1. 議題:時空膠囊—長壽.智活.行旅
山脈攜帶砂石堆積於低平的花東縱谷之中,使得轄區內 以低平的沖積縱谷平原為主,地勢平坦無起伏 ( 整理自
北林社區在長年用心經營下,雖然面對高齡化與人口外流的問題,仍維持
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農村再生計畫,2013)。
半個世紀前的生活風格 (life style) ( 例如:聞雞鳴聲而起、日落而息,自給自 足的蔬食,以木材作為燒飯的能源 ),因此而成為獨具長壽特色的社區。
2. 簡介
4. 人口
北林社區為花蓮有名的長壽村,原是一日本移民村也是典型的客家村,基
社 區 內 住 戶 計 265 戶, 男
於過去的菸草與殖民歷史,北
397 人、 女 328 人, 合 計 725
林社區擁有菸草與日本殖民文
人。90% 以上的居民從西部新
化地景─菸樓與日式住宅,同
竹、苗栗縣等地遷徙定居,是
時有濃厚的客家文化。
一個典型的客家庄。近年來壯
在 面 臨 人 口 老 化、 青 壯 年
年人口外流嚴重,呈負成長,
人口外移,以及產業轉型之議
同時社區趨向老年化 ( 超過六
題之下,北林社區透過社區整
成以上為高齡人口 ) ( 整理自花
合進行農村再生計畫。目前成
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農村
果已有人才培訓 ( 農村再生培
圖12:北林社區修復的菸樓
根計畫 99-100 年 )、菸樓迷路 ‧ 百鬼夜行 (101 年農村再生培根計畫活化活動 )
圖13:北林社區的地裡位置位置
圖14:北林社區是一長壽村
再生計畫,2013)。面對此議題,北林社區致力參與農村再生,希望能留住流 失的青年人口。
等等 ( 整理自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農村再生計畫,2013)。
5. 產業型態
3. 地理位置
本社區主要以務農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蔬菜、花生、金針等等。然而,
鳳林鎮位於花蓮縣中段,地形的部份多半是平原 (45%)、河川 (30%),其
隨著科技發達與農業結構改變,不僅菸葉、西瓜等作物日益式微,加上人口老
餘為山地地形 (25%)。北與壽豐鄉為界,南與光復鄉為界,西接萬榮鄉,東以
化,多半農地亦配合政策辦理休耕 ( 整理自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農村再
海岸山脈與豐濱鄉為鄰。
生計畫,2013)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80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7. 北林社區發展願景─
慢城長壽.和風百鬼文化村
北林社區希望打造一個維持優質
的自然環境、保留歷史的文化根源、 促進互助與關懷老人者的精神,一個 讓老人自在生活,年輕人也可以留下 來生活的夢想社區。 圖15:玉米田
圖16:西瓜田一景
6. 產業型態
8. 任務
在經過幾個小時與北林社區的
長者一同體驗活動後,請大家就著今 北林社區致力於社區營造與活動設計。其中,最具特色的為關注社區內的
天體驗活動中學習、觀察與感受到北
高齡人口之活動。除了北管班與花鼓隊等才藝班之外,亦與牛根草社區發展促
林社區老人家特殊的生活風格,來構
進會合作成立社區關懷據點 (2006 年利用北林國小對面閒置空間,成立「老
思如何維持與強化北林社區「在地」
頑童」據點 ),志工會定期上站替老人家的健康把關 ( 量血壓、健康操 )、舉辦
特有的長壽、具時空膠囊特質的生活
DIY 動手做與郊遊等活動,達到社區照護與老人家的情感連結。同時,也會舉
風 格, 並 且 如 何 運 用 這 個 獨 特 的 生
辦相關的健康養生講座與研習,讓社區居民從不斷接觸新知的過程中建立活到
活風格吸引不同族群的人來到北林社
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環境 ( 整理自李美玲小姐與蔡金仁先生的訪談 )。
區 Long Stay,體驗與發揚北林社區
的生活風格,同時替北林社區帶來更 多的活力。另外,可以思考該如何讓 這些老人家在人生的最後活的更有價 值,活出燦爛的晚年。
圖17:老人家進行 DIY 活動
圖18:跳健康操
│
81 │
IDEO Design Thinking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82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路線 C 農業與跨界力
Further Thinking: 1.
行程 加納納部落 & 大豐大富社區 北林社區是著名的長壽村,老人以獨特的生活風格在此生活著。 同時,社區裡也有一群人為了更加凝聚社區文化而努力。參觀完
2.
3.
北林社區後,是否可以想一想你所觀察到的北林社區真的是這樣
時間
課程內容
子嗎?你認為北林社區的願景─「慢城長壽.和風百鬼文化村」
9:00
出發
真的具有在地性,能夠代表北林社區嗎?
9:00 - 10:30
車程
10:30 - 12:00
加納納部落
承上題,還是你認為北林社區有其他的問題沒有被發現?或是有 更能夠代表北林社區的特質?
咖啡園- 混林農作環境、咖啡種植
另外,想一想你是否認同北林社區目前的生活風格?當這樣的生
社區中心座談- 部落合作農場運作、環境
活風格不斷被發揚與傳後,如果成功的吸引不同族群的人來此
友善農業、 公平交易咖啡、糧食自給
Long Stay,會對北林社區帶來什麼影響嗎 ( 不論是人口結構、 產業、文化等等 ) ?這些影響對北林社區有什麼利弊?會不會有 可能同時帶來希望,也帶來挑戰呢? 4.
12:00 - 13:00
加納納社區午餐+品咖啡
13:00 - 13:30
移動車程
13:30 - 15:00
大豐大富社區
思考一下在你的家鄉社區裡老人家的生活型態,嘗試比較其與北
蔗田-認識甘蔗: 社區發展的命脈
林社區之間的異同。可以思考你認為一個與老人家共存的社區應 該要具備的條件,並且提出北林社區不足的地方。
大工寮座談- 蔗工的故事、花蓮的糖業、 社區再生願景 從輸出到輸入: 由糖看台灣糧食自給轉變 15:00 - 16:00
回校車程
│
83 │
IDEO Design Thinking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84 │
國立東華大學
│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85 │
IDEO Design Thinking
農業與跨界力 起始 東華大學
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曾經過他細心和親愛 的撫摸。... 他邱阿金親眼看著它如何像一個小孩子似 地,由移墾成長到今日的模樣;人們如何披荊斬棘, 一點一點的把荒穢壅蔽的山野,開拓成肥沃膏腴的田 壟。這些工作,他是親自參加過的。他由十幾歲起, 便把自己的血汗當作肥料,來培育它們,一直到今天 從沒有間斷過。他像一塊路基的石頭,將自己的一生 貢獻於人間。( 鐘理和,老樵夫 3 )
參訪二 大豐大富
你在餐廳或速食店,吃著料理美味的食物時,你是否想過它們是誰的心血
結晶、透過那個身影每天的辛苦照料、又透過怎樣粗糙的手拉拔長大。現代化 的農業生產方式、跨區域與國際化的運輸與銷售管道,讓我們雖然享受了充裕、 多元甚至國際化的食材和作物;但相對的,卻讓人們和他們所享用的食物間的 心裡與物理距離越來越遠,我們無知於 : 吃入的食材從何而來?如何而來?也 逐漸忘了去尊重食材背後的用心與辛勞。在今天,全球永續生態與社會發展成 為重要的議題與危機的同時,我們逐漸面臨運輸能源消耗可能不再便宜或無限 度農業與跨界力糧食供給可能發生危機、各種污染正透過食材毒害我們,這些 種種的問題,都讓我們必須重新回去思考我們和農地、農民與食材之間的關係,
參訪一 迦納納
重新回去建立對他 ( 它 ) 們的理解與尊重,也重新讓農民的心血得到重視,永 續或許可以從此培育起。 10
圖19:農業與跨界力實察路線圖
5
0
10
kilometers ※ 註 3 鍾理和散文選。見 http://literature.ihakka.net/hakka/author/zhong_li_he/onlin_essay.htm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86 │
國立東華大學
一、迦納納社區
│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87 │
IDEO Design Thinking
以往,部落的農場品產量少且品質不佳,僅能自己食用無法外銷;如今,
迦納納出產的米、咖非、鳳梨、文旦等卻成為搶手貨,族人信心大增也越來越
1. 議題:小農的美麗與憂愁─在地培力與農產品的創意行銷
多年輕人回到部落。這樣的轉變有賴於族人從慣行農法轉採自然農法,以自然 的方法防治病蟲並使用有機肥料 ( 整理自花蓮樸門部落網站 )。
友善耕作的概念在迦納納合作農場萌芽,如何將綠生農法等環境友善農法
此外,「多樣化的複層植栽」或「食物森林」也是顏嘉成帶給部落新的種
推行給周邊的小農,而面對全球化浪潮與其他產地的行銷手法,當地的農產品
植觀念,意指生態系中成員的多樣性愈高,就愈有抵抗力的韌性,通常單一種
如何使用科技行銷,或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植的農地在遭受病蟲害攻擊時,作物容易快速地被一掃而光,因此迦納納的食 物森林在原本種植的檳榔樹下混雜了高低不同層次的農作物,善用每一分土地 及每一線陽光。「食物森林」的耕作方式能讓土地達到更永續的利用,迦納納
2. 地理位置
採行自然農法,除了不噴農藥,一開始農民去買所謂「有機肥」來代替化肥,
進行不傷害環境的友善耕作 ( 整理自花蓮樸門部落網站 )。
迦納納 (Kalala) 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
村,舞鶴村位於瑞穗鄉南端花東縱谷中部,有省道 台九線及花東鐵路通過。迦納納乃是該部落遷移的
慣行農法
有機農法
自然農法
第三個地點,第一個地點為現在掃叭石柱 (satoko) 的位置,第二個地點為太平頂 (nalacolan),而現 優點
在的居住空間迦納納其名稱意指小竹藍,這也反映 了其所處的位置型態─一個在盆地中的阿美族聚 落 ( 整理自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資訊網 )
‧ 產量能極大化; ‧ 減少人成本; ‧ 賣相較佳。
‧ 不使用農藥化肥、 基改技術 ( 適當使 用有機肥料 ); ‧ 以天敵方式防治病 蟲害; ‧ 輪作、休耕。
‧更 少 人 為 干 預 只 以落葉枯草堆肥; 盡 量 不 施 肥、 不 ‧ 驅蟲順應天候; ‧ 淺 耕; 維 持 生 物 多樣性。
‧ 施用農藥化肥; ‧ 擠壓地力土壤酸 化。
‧ 成本高 ‧ 產量少
‧ 產量比有機農法 更少
圖20:迦納納位於舞鶴村,東鄰 秀姑巒溪,紅葉溪流過
3. 發展背景
瑞穗鄉舞鶴村加納納的阿美族部落與其他花東地區的原住民部落一樣,族人
大多以務農維生採用慣行農法耕作,施用農藥、化學肥料等,各戶耕作面積小又 無銷售管道難以維持生計,於是年輕人紛紛出走 ( 整理自花蓮樸門部落網站 )。
國立東華大學顏嘉成博士,2005 年時因工作關係,結識當地的阿美族人,
缺點
看到部落內許多賣不出去的農作物,決定協助他們脫離生活困境,從改變族人 的耕作方式開始,到發揮他擅長的社區營造,經由族人的共同努力,窮困的迦 納納出現了轉機。
表3:不同農法間的比較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88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89 │
IDEO Design Thinking
平交易」指生產端、合作農場、消費者三方面的公平,沒有一方面感受被欺騙
4. 迦納納咖啡
或是感到不合理,也就是達到三贏的局面。迦納納合作農場目前採行網路部落 舞鶴地區的咖啡栽種始於
格方式希望藉由建立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信任來達成長期合作關係,以咖啡的行
日據時代,舞鶴在當時為全台
銷為例,迦納納合作農場經理黃正宏表示他們在販賣消費者咖啡時會將農民的
三大咖啡產地,而日本撤資後,
故事融入其中,把咖啡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希望能賣出一杯屬於迦納納專屬的
咖啡種植成本無法與進口咖啡
咖啡。
競爭,直到近年政府獎勵舞鶴 的咖啡名號才又重出江湖 ( 整 理自花蓮縣瑞穗鄉舞鶴社區農 村再生計畫 )。
全球化浪潮,迦納 納 當 地
圖21:迦納納社區的咖啡園,採行友善耕作與強調公平公意的產銷
產生咖啡豆滯銷問題,東華大學顏嘉成博士為解決問題,首先改變族人耕作方 式,因應迦納納缺水的地理因素,首先改變了不同於一般咖啡豆製作的水洗法, 引進無水後製的「蜜處理」,將新鮮的漿果脫皮後直接日曬,不但可以保留咖 啡豆的甜度,也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 整理自花蓮樸門部落網站 )。
圖22:未成熟的咖啡豆:紀錄著小農們耕作的故事, 不重產量而是如何能賣出一杯有故事的咖啡
圖23:迦納納合作農場部落格:藉由部落格行銷當地農產品
2010 年日本微生物學專家星野忠義老師引進「綠生農法」即運用健康活
性的有益微生物,有效地將有機肥中的營養提供植物吸收生長,另外加上原住
6. 任務
迦納納周邊的小農紛紛想要加入合作農場,而該如何解決、改變農民思
民委員會經費的補助使得周邊社區大量栽種咖啡,而近年來部落的年輕人也開 始常常回來關心家裡的咖啡園,而咖啡的栽種解決了當時失業人口的問題。
維?採用綠生農法等環境友善的耕作方法以及做好品質監管進行在地培力的工
5. 在地培力與農產品行銷
作?另一方面迦納納合作農場的農產品除了透過已有的部落格外,還有其他運 用科技的方法嗎?能不能用創意的行銷手法來幫助當地?
目前迦納納面臨的挑戰為農民思維與品質管理。迦納納部落協會理事長陳
玉英表示迦納納周邊有越來越小農想要加入合作農場,而他們一開始往往認為 在周邊偷偷施肥沒有關係,因此理事長表示教育農民從綠生農法中學習到如何 與土地環境和平相處的「友善耕作」以及學習重質不重量的觀念是十分重要的 一環,因此小農在加入合作農場的過程中極需品質的監管。
在農產品的行銷上,迦納納社區強調「公平交易」的重要性,此處的「公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90 │
國立東華大學
│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91 │
IDEO Design Thinking
一、大豐大富社區
Further Thinking:
1. 議題:開心農場─生態旅遊社區推廣
面臨全球化浪潮的襲擊,越來越多國際品牌的咖啡或是農產品銷
作為糖產業轉型,生態旅遊是否一個好的解決之道?生態旅遊中的食農教
入台灣,迦納納當地是否面臨到什麼挑戰?
育如何結合在地特色發展出不一樣有市場區隔的綠色旅行?
2.
承上,這些挑戰該如何應對?
2. 發展背景
3.
除了全球品牌外,國內其他地區也有生產咖啡或農產品,迦納納
本 地 區 原 稱「 大 和 」, 後
當地有什麼特色是有別於一般市場的?
在行政區畫分上分為大豐及大
1.
富村。西元 1921 年,日本人在 4.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當地雖然有使用部落格作為農產品行銷的
花蓮成立了「鹽水港製糖株式
管道卻無法拓展客源,有沒有什麼新的科技方法適合當地並能協
會社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
助行銷?
吸引了大批跋涉來到後山糖廠 做「會社工」的移民。尤其在
5.
由日本星野老師引進的「綠生農法」在引入的過程中是否有隨著
民國五十年間,當時製糖產業
迦納納當地的條件而有不同的工法?
極為興盛,來到大和的蔗工數
圖24:現今大富火車站:不見當時糖廠興奮下的熱鬧長街
達到顛峰,小小村落中的人口數曾達到六、七千人。不到兩百米長的「店仔街」 , 竟就有戲院、旅館、酒家、冰店、藥房、米店和麵店食堂……等,十分熱鬧 ( 整 理自花蓮縣光復鄉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網站 )。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因製糖產業沒落,糖廠將營運策略轉向勞力密集
的落後國家進口便宜的糖,並逐步規劃轉型,以順應時代的洪流,因此,「會 社工」的需求量減少,工作機會銳減,許多村民只能轉而向北部、西部等都市 地區求發展,2002 年 3 月 29 日,花蓮糖廠正式停爐,且成功轉型成為觀光糖 廠型態,製糖產業正式走入歷史。但帶來的是社區人口嚴重流失 ( 整理自花蓮 縣光復鄉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網站 )。
自 2002 年花蓮糖廠正式停爐,讓這些原本依賴著糖廠生存的蔗工,頓時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92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93 │
IDEO Design Thinking
4. 人口結構
無法和以前比擬,大片森林中自然沒有商業行為的發生,也造成附近地區幾乎
依光復鄉戶政事務所 102 年 7 月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大豐村共有 201 戶,
沒有任何工作機會,社區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現實生活壓力所迫,必須外出
人口數 548 人,其中男性 313 人,女性 235 人,大富村人口數量較少,共有
謀生,大量人口外移成了社區的大問題 ( 整理自花蓮縣光復鄉大富社區發展協
399 人,164 戶,其中男性 210 人,女性 189 人 ( 整理自光復鄉戶政事務所 )。
會網站 )。
失去了舞台。尤其大和地區有近 90%的土地都是屬於台糖公司所有,這些原 本是居民賴以維生的蔗田,被強制收回,如今都成了植林地,綠野香坡的情形
據村中長輩表示,民國五十年代時大和人口一度高達六千多人,但從近 4
年的人口統計數字來看,大和地區的人口約維持在千人左右,並有微幅下降的
3. 地理位置
趨勢,顯示人口有明顯外移的現象 ( 引自大和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
5. 自然景觀
大 豐 村 )、 剛 界 保( 今 大 興 村 )、
過去八十年間,大豐大富地區與大農村多以種植製糖原料甘蔗為主,近
第一農場(今已廢除的大農村)等
1500 公頃的緩坡平原一片綠油油,人稱「綠野香坡」。然而 2002 年花蓮糖廠
四個保;而現今附近住民口中的「大
停工後不再生產原料甘蔗,台糖公司轉而進行平地造林,綠野變成林海。近年
和」則主要包含大富村及大豐村兩
大豐大富社區也成為全國首座 CO2 減碳示範村形成「平地造林」的景觀,從
個村落,位於現今光復鄉南端,在
實際減碳和建立環境永續經營的理念兼籌並顧,同時希望以減碳村的名號來吸
花東縱谷中段,南邊則毗鄰瑞穗鄉
引遊客並帶動符合地方環境概念的產業 ( 整理自大和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
日據時期的「大和村」轄內設
有大和保(今大富村)、管真保(今
富源村。兩村相鄰以花東鐵路為界, 但實為一個共同生活圈,西側為大 豐村,舊稱「車頭頂」;東邊則為大 富村,舊稱「車頭腳」;大富火車站 前商圈﹙今明德路﹚則稱為「店仔 街」。是日治時代「鹽水港製糖株 式會社」原料工人居住的地方,通 稱「大和社區」或「富豐社區」。
圖25:大豐大富社區位置圖:花東鐵路分隔兩村
居民以閩南、客家人居多,極少數為原住民、外省人 ( 引自大和有機生態農村 網站 )。 圖26:平地造林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94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95 │
IDEO Design Thinking
6. 產業發展
7. 任務
隨著糖廠轉型,當地主要經濟來源倚靠觀光糖廠帶來的收益,而居民們仍
隨著大和地區的糖產業轉型,當地社區開始推展生態旅遊,以當地資源如
自行耕作地瓜、稻米、甘蔗、花生等作物。大和地區於民國 91 年起開始致力
採收甘蔗、花生、炒黑糖,作為農事體驗來吸引遊客,過程起初在凝聚社區區
於無毒農業,同時確立了生態社區的方針,以生態園區之主軸發展休閒產業,
民共識上花了許多時間,而現今則面臨解說人才培訓、遊客議價等問題。
包含苦花園區、豐耕有機園區、螳螂園區、草藥園、蜜房羽客生態教育園區 ( 整
理自大和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
色?而現今推行生態旅遊下所面臨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除了社區生態旅遊,
還有其他更好作為糖廠轉型下社區發展的解決方法嗎?
另一方面,東華大學宋秉明老師在當地成立「生態旅遊規畫與綠生活實驗
大豐大富社區如何創造不一樣有市場區隔的生態旅遊?如何連結當地特
室」積極在當地推廣生態旅遊並將東華大學綠色實驗餐廳的觸角延伸到當地。 當地的生態旅遊主要的特色為配合當地資源與串連周邊社區,如平地森林園 區、炒黑糖等,近年來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推動農事體驗,遊客可以參與作物從 播種到收割的過程,藉由讓遊客親自到田裡工作來了解食物的來由達到食農教 育─從有機農田到健康餐桌的功效。然而,推展生態旅遊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
Further Thinking:
挑戰,從凝聚居民的共識、解說人才的培訓與和消費者議價溝通等等都是當地 曾面臨的難題 ( 受訪資料 )。 1.
在全球化的激爭下,台灣近來年大力推展生態旅遊,大豐大富社 區作為推廣生態旅遊社區之一,該地的生態旅遊如何和其他地區 有所區隔創造有別於一般市場的生態旅遊?
2.
大豐大富社區再推廣生態旅遊上,是否有連結到當地的特色?
3.
糖產業轉型下,社區除了推廣生態旅遊外,社區除了推廣生態旅 遊外還能進行怎樣的社區營造?
4.
大豐大富社區當地除了利用農事體驗外,還有沒有其他方式達到 食農教育的功效?
圖27:社區少數僅存的蔗田 圖28:農事體驗:炒黑糖
圖29:農事體驗:種甘蔗
圖30:生態旅遊導覽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2-2
Tell Stories & Search for Meaning
96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97 │
IDEO Design Thinking
令你感到最印象深刻或驚訝的故事?
這個部份將整理之前你所學習到、訪 談、觀察的資訊,並且將這些資訊分 享給其他學員,這將會在團隊中建立 屬於你們的共同知識。同時,在茫茫 資料海中尋找與定義主題,深入了解 其中的意義,透過分類與分析直到建 立一個清楚的觀點。這有便於在下一 個步驟中機會與新點子的發想。( 建議 用沙漏限時 )
他們是如何和環境互動的呢?有什麼有趣的互動方式嗎?
步驟─1
Capture Your Learnings
在訪談結束後,記得要將你學到的
記錄在下方 ( 需黏貼便利貼 )
遇到了誰
這個人最關心的是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立場 ( 動機是什麼 ) ?
( 在哪裡、職業、年齡等等 )
活動日期:
8/27
這個人有受到什麼樣的挫折?
(二)
下午 16:OO ~下午 17:OO
可利用零碎時間紀錄你的觀察
TIP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98 │
國立東華大學
在下個對話中還有哪些問題是你想要去尋找的呢?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步驟─3
│
99 │
IDEO Design Thinking
Find Themes
輪流的分享你的故事 ( 包含你去拜訪的人與地方 ),當聆聽其他隊員分享
的時候,請記錄他們的故事與觀察於便利貼上 ( 可以記錄令你最印象深刻的故 事! ),最後,把便利貼貼在大張的紙上,一個故事使用一張紙。
步驟─2
Share What you Know
輪流的分享你的故事 ( 包含你去拜訪的人與地方 ),當聆聽其他隊員分享
的時候,請記錄他們的故事與觀察於便利貼上 ( 可以記錄令你最印象深刻的故 事! ),最後,把便利貼貼在大張的紙上,一個故事使用一張紙。 1. 可以參考 Capture Your Learnings 中的學習單問題, 來敘述你所觀察到的人、事、物。
TIPS
2. 當聆聽他人的故事時,去發現與比較不同。開始找尋重複的主題。 3. 字不能太小
從其他隊員學到的: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步驟─4
100 │
國立東華大學
Make sense of Findings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101 │
IDEO Design Thinking
你有發現任何的衝突嗎?你有發現任何令你感到驚喜的新知嗎?
意想不到的新知
仔細地觀看你的主題,找出其中重疊或張力的關係。你能夠將相關的主題
以更大尺度的項目進行分類嗎? 1. 可以講述你們的主題給其他組的成員, 可以從他們的建議以不同的角度重新分類資訊。
TIPS
2. 對於已經不重要的故事必需要割捨,只留下你還需要的資訊。
請將「關鍵議題」寫於此。
與團隊討論完後 ( 或是從其他團隊的隊員獲得回饋後 ),想一想些是你想
要更深入探討的? 我想要探索的是…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步驟─5
102 │
國立東華大學
Define Insights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Insight / 觀點
Insight 是明確地表述在實查或活動中你所學到的資訊。他們是當你「啊
哈~」的時刻與讓你感到驚喜的新知。有時候可以透過描寫觀點的句型公式來 建立 insight,這個公式也能讓 insight 更專注於特定的使用者或使用群體。
描寫觀點的公式為:使用者┼需求┼有趣的新知=觀點
1. 可以將所學連結至你的任務,重新閱讀一次第一開始的問題, 並且反問自己如何將你的發現連結到你的任務?
TIPS
Insight / 觀點
2. 可以將資訊縮小到與 insight 相關的範圍,並且找尋新的群組。 必須剔除不重要的資訊。insight 限制縮減為三到五個。 3. 使用不同的文字或結構來表述你的 insight。 使用短的、可記憶的句子來說明重點。 確保你的 insight 是能夠傳達一個新的看法或可能性。 4. 邀請他組成員閱讀你們的 insight,並檢查 insight 是否與觀眾能有共鳴。
Insight / 觀點
Insight / 觀點
│
103 │
IDEO Design Thinking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2-3
Frame Opportunities
104 │
國立東華大學
在這個部分,將會使複雜的資訊視覺 化 ( 透過表格、圖片或架構 ),如此一 來就更容易讓觀眾了解你所想要表達 的故事。另外,將 insight 便成為一個 激發潛力的機會,將他們變成腦力激 盪的問題,成為建立新點子的跳板。
具有行動力與成功的點子是從問
正確的問題開始,正確的問題可以透過 insight 來定義出關鍵的機會。記住,每 一個「我們能夠如何…」的問句只會說 明你部分的挑戰,所以你必須建立複合 型的「我們能夠如何…」的問句並且將 這些問句依照優先順序進行排列 ( 如此 能夠方便之後的 ideation)。
8/27
(二)
下午 17:OO ~晚上 18:OO
你的問題 … 1. 是否範圍夠大來說明新的點子?
TIPS
2. 是否範圍夠小以便於管理? 3. 是否聚焦於你的使用者導向的 insight ?
105 │
IDEO Design Thinking
2. 選擇腦力激盪的問題:選擇三到五個問題作為腦力激盪的議題,
TI P S
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覺,挑選那些你覺得最有趣、 最能夠刺激新點子的問題。並且,挑選出必須滿足的重要問題, 不論這個問題是否難以解決。
How might we….
步驟─1
│
1. 對於每個 Insight 盡量生產多重問題,盡量使用簡單明瞭、精確的文字。
我們能夠如何…
Make Insight Actionable
活動日期: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06 │
國立東華大學
步驟─2
開始建立視覺圖來幫助你表達 insight
Create a Visual Reminder
架構、圖表與圖像都是表述 insight 和複雜資訊的良好方式。( 你可以繪出
故事中人物、行動或互動的連結網絡,畫出活動或資訊的流動,或是繪出人們 實際思考的過程 )。 1. 流程圖能夠表達在一段時間底下的經驗 ( 人的情緒、經驗或需求 )、 維恩圖 (venn diagram) 則是表達重要主體之間的關連、
T IPS
象限圖則是強化張力與建立不同的分類、關係地圖則是解釋關係。 2. 將視覺化的成果分享給其他組的成員,從局外人的觀點檢視是否合理。
Journey map
Venn diagram
Two-by-two
Relationship map
圖片來源:IDEO & Riverdale(2012, p.46)
探索旅程 旅程二:Interpretation
│
107 │
IDEO Design Thinking
旅程
Master Acadamy 2013
3
IDEATION Ideation 的步驟在於生產點子, 藉由腦力激盪 (Brainstorming) 可激勵你 不受限制地思考更寬更廣, 而往往荒誕的點子能激起有遠見的想法。 從以下腦力激盪的準備 與規則開始生產數以百計的新鮮點子吧!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3-1 Generate Ideas
110 │
國立東華大學
111 │
IDEO Design Thinking
步驟─1
Prepare for Brainstorming
1. 延後評論:先蒐集、鼓勵大家發言提供想法而不先做評論
3. 建立在別人想法的延續:將別人的想法再擴展,不急於開啟新方向
一個成功的腦力激盪階段需要良善
2. 鼓勵各種荒唐的點子
的策畫,也需要適合得討論空間,試著
4. 聚焦在主題
規畫一下你們的討論空間,盡可能讓大
5. 一次一個人發言:確保每個人的想法都能被聽到
家能面對面、移動無障礙、有一面牆壁
6. 視覺化:試著換成圖案、表格……
或是黑板等可以看到大家的意見。
7. 以量取勝:先蒐集越多越好
為腦力激盪做準備 (二)
晚上 19:3O ~晚上 21:OO
│
腦力激盪規則
活動日期:
8/27
探索旅程 旅程三:Ideation
1. 定義清楚主題
TIPS
2. 適當的討論空間:每個人都能面
對面、移動自由……
3. 工具 ( 海報、麥克筆、便利貼、
甜點 !…)
4. 邀請他人參與你們得討論
(mentor、其他工作人員 ?)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12 │
國立東華大學
步驟─2
探索旅程 旅程三:Ideation
│
113 │
你用了哪些 How Might We 腦力激盪的問題?
Facilitate Brainstorming How might we....
如何促進腦力激盪?
A. 選擇好的帶領者 B. 和大家分享你在探索階段的感覺和任何故事 C. 讓每個人都能確實參與 ( 便利貼、大家先寫下第一印象…等 ) D. 開始可以來個暖身小活動:先討論其他簡單題目讓大家熟悉如何操作 E. 保持討論氣氛的高漲 (15-20 分鐘可以換個主題討論、提供刺激物 )
在正式的腦力激盪之前,讓小組成員先來一下暖身吧!想一下屬於你們小
組的暖身問題。活動:你們可以自行發想任何簡單、有趣、生活化的問題與團 隊討論完後 ( 或是從其他團隊的隊員獲得回饋後 ),想一想些是你想要更深入 探討的?
我們這組使用的暖身議題是……Ex:怎麼解決黏在衣服上的口香糖? 我想要探索的是…
思考卡住了嗎? 1. 試著加一些設限 Ex:尺度、數量、時間……
TI P S
2. 想想一些有名的例子 Ex:麥當勞、星巴克…… 3. 思考一下不同群眾的感想 Ex:父母、運動員、小孩……
IDEO Design Thinking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14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三:Ideation
│
115 │
IDEO Design Thinking
步驟─3
Select Promising Ideas
你們在腦力激盪之後,試著將相同的 idea 圈起來,接著請票選出三個你
們小組中最喜歡的 idea,試著將這三個 idea 紀錄下來,如果可以請視覺化它
能再延伸思考這個 idea 還能怎麼演進呢?擴展 idea 舉個生活的例子 , 讓 idea 聚焦在主題上,此時一樣在腦力激盪而不是批判想法
Idea 1
小組分成小小組來負責思考以上三個 idea 之一,選擇好之後,你們能不
試著將這個 idea 描繪思考畫出來
Idea 2 Sketch
Idea 3
Idea 4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16 │
國立東華大學
思考後,請你們小小組回去和大家分享你們的想法,其他人給了你們什麼
意見?如果可以也請問問看 Mentors 或其他組外的人的意見。 其他小小組意見:
組外人的意見: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
117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3-2
118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三:Ideation
│
119 │
如何執行? 步驟─1
Describe Your Idea 概念名稱:
Define Ideas
什麼需要或是機會是這個 idea 處理的?
描繪概述:
請用一句話短述你們的 idea:
活動日期:
8/28
(二)
上午 11:OO ~中午 12:3O
你希望借由製作 idea 的 Prototype 能學習到什麼:
IDEO Design Thinking
旅程
Master Acadamy 2013
4
EXPERIMENTATION Experimentation 階段 為將你的想法付諸實踐, 建立 Prototypes 也就是使想法 成為有形的實體, 在建立中能學習並與他人分享。 即使是早期粗糙的 Prototypes, 你也能從中得到最直接的回饋 以及學習如何進一步 改善與精粹你的想法。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4-1 Make Prototypes
活動日期:
8/28
(三)
晚上 19:3O ~晚上 21:OO
122 │
國立東華大學
活動: A. 選擇一個適合你想法的形式:故事、 圖 表、 報 紙、 廣 告、 模 型、 角 色 扮 演。 B. 最 佳 的 Prototypes 可 能 不 是 一 次 就 能達成,試著嘗試至少三種不同的 方式。
探索旅程 旅程四:Experimentation
紀錄一下你們討論的 Prototypes 形式
│
123 │
IDEO Design Thinking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4-2 Get Feedback
124 │
國立東華大學
回饋在發展想法上是一項很重要的工
探索旅程 旅程四:Experimentation
│
125 │
IDEO Design Thinking
你將如何取得 Feedback?
具,分享 Prototypes 能幫助你了解什麼 對人們重要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Ex:請 Mentor 看一下你們的 idea Ex:實際演出給其他組外的人員看
A. 考慮一下你要呈現給人什麼?內容 嗎?還是粗糙的初步構想? B. 你希望被檢視什麼?第一印象嗎? 還是大家看了會不會有興趣? C. 從目的來選擇活動,例如你想要知 道這個 Prototypes 或想法的第一印 象,那就找些人訪談詢問意見。 你希望得到的 Feedback goal?你需要怎樣的 Feedback 來修正你的 idea? 列出你的目標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4-3
Facilitate Feedback Conversations
126 │
國立東華大學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誠實 A. 真實報告你的 Prototypes 狀況
探索旅程 旅程四:Experimentation
│
運用 Keep/Increase/Decrease or Stop 來讓你的回饋更具體 Keep:哪些是值得鼓勵留下的?
Ex: 可能哪些地方還沒弄? 可能你沒有花很多心思在上面? B. 提供多一點的 Prototypes 讓提供回 饋的人可以比較對照。 C. 保持中立,不要選擇性聽回饋,確
127 │
Increase:哪些還可以再增加?
實記下正面與負面的回饋。 D. 鼓勵提供回饋者直接在你的想法上 指正與更動。
Decrease/Stop:哪些應該減少或是要立即停止?
IDEO Design Thinking
旅程
Master Acadamy 2013
5
EVOLUTION Evolution 是想法的持續發展, 包含規畫下一步驟、傳達訊息 給幫助我們實現想法的人 以及記錄各種過程。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5-1 Track Learnings
130 │
國立東華大學
探索旅程 旅程五:Evolution
隨著你的想法演進,你可以開始測量它 的影響,設定一套標準來引導評估 idea
你們的群眾是否喜歡你們的 idea ?
A. 考量對象:idea 當初設定的群眾是 否欣賞你的 idea?
Ex:設計的課程讓學生感到滿意
你們如何定義成功?你們制定的指標是什麼?
C. 紀錄與思考你要如何測量評估你制 定的指標 Ex:可以量化嗎?還是要用訪談詢 問意見?
下午 13:3O ~下午 15:3O
IDEO Design Thinking
回想你們一開始設計的目的,你們著概念是否有利用在 Prototypes 上?
的發展。
果與指標可以拿來定義成功
8/29
131 │
活動:
B. 制定成功指標:小組討論怎樣的結
活動日期:
│
你們如何評估?用了什麼方法?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5-2
132 │
國立東華大學
A. 推廣你的概念
探索旅程 旅程五:Evolution
│
133 │
IDEO Design Thinking
C. 分享故事
i. ─ 了 解 你 的 群 眾: 哪 些 人 容 易
故事是最能傳達設計過程經驗的方式
被你的 idea 吸引?這些群眾 care 你
i. ─蒐集回憶 ii. ─寫成文章 iii. 推廣你的故事
idea 得 哪 些 地 方? Ex: 對 父 母 而 言 他們在乎這個想法能不能幫助自己 的小孩
Engage Others
ii. ─ 強 調 潛 力: 讓 你 的 群 眾 對
分享一下在 Design Thinking 的過程中你們發生的事 1. 有哪些 ideas 讓你印象最深刻?
idea 的潛力感到有趣有信心 iii. ─寫成文章紀錄:包含你的故 事、你們想法最重要的概念、你們
2. 你們這組哪個 idea 最荒唐?
獲得曾經獲得的回饋等 iv. ─ 傳達價值:直接地說出你們 idea 帶給不同人什麼
3. 你覺得在你們組員當中哪些人讓你印象深刻?他們負責貢獻了什麼?
v. ─ 鼓 勵 貢 獻: 邀 請 其 他 人 參 加 幫助你們繼續演進 idea
4. 你在過程中學到了什麼?
B. 建立夥伴關係
你沒有所有的能力也沒辦法得到一
切資源,盡可能向外面尋找合作夥伴來 實現你的 idea。
5.Design Thinking 的過程在找尋靈感,有沒有什麼學習是讓你最震驚的?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5-3
Build a Community
134 │
國立東華大學
建立一個社群來讓你設計的實踐更深 化,找尋夥伴一起分享經驗與故事並 定期聚會討論,隨時隨地學習。
探索旅程 旅程一:Discovery
│
135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40 │
國立東華大學
參考文獻
│
141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參考文獻 ‧ IDEO (2011) Design Thinking for Educators Toolkit (2nd Version), e-book, http://www.designthinkingforeducators.com/. ‧ Buchanan, Richard. (2000). Wicked Problems in Design Thinking. In V. Margolin & R. Buchanan (Eds.), The Idea of Design: A Design Issues Reader (pp.3-20). London: The MIT Press. ‧ Weisser, W.(1991).Community-base long term care: a prospective budgetingstrategy for achieving cost effectiveness.In J. C. Romeis & R. M. Loe(Eds), Qualityand cost containment in care if the elderly. New York:Springer. ‧ Beatley, T. (2004). Planning for sustainability in European cities: a review of practices in leading cities. In S. Wheeler & T. Beatley (Eds.), Th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Reader (pp. 249-258). London: Routledge. ‧ Beck, U., & Lau, C. (2005). Second modernity as a research agend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xplorations in the "meta-change" of modern society.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56 (4), 525-557. ‧ Beck, U. (1994). The reinvention of politics: toward a theory of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In U. Beck, A. Giddens & S. Lash (Eds.),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Politics, Tradition and Aesthetics in Modern
‧ 花蓮縣光復鄉大富社區發展協會,http://dafu.web66.com.tw/。│搜尋時間:2013/07/24 │ ‧ 花蓮縣光復鄉豐禾社區產業促進會 (2011) 大和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社區發展協會 (2010)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 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2013) 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 花蓮觀光資訊網「七星潭風景區」,http://tour-hualien.hl.gov.tw/Portal/Content.aspx?lang=0&p=005030001& area=2&id=38。│搜尋時間:2013/07/29 │ ‧ 旅遊資訊王─花蓮港,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733.html。 │搜尋時間:2013/07/29 │ ‧ 邵厚潔,劉國慶,楊家正 & 周諺鴻 (2011)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全光譜方案思維與計畫論述,中華技術 (92):112- 141。 ‧ 長期照護 居家照顧 幸福終老瑞典成銀髮樂園,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vKjz2qoQM)。│搜尋時間: 2013/07/29 │ ‧ 段鴻裕 (2013) 花交通備援 麗娜輪試航藍色公路,聯合資料庫,2013/05/17。
Social Order (pp. 1-55). Cambridge: Polity.Robinson, J. (2006). Ordinary City: between modernity and
‧ 范振和 (2012) 逢災路就斷…花擬推「藍色公路」,聯合資料庫,2012/09/17。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 原住民部落永續發展資訊網,http://www.indigenous.com.tw/tribe/tribe52.asp │搜尋時間: 2013/07/24 │
‧ Benton-Short, L., & Short, J. R. (2008). Cities and Nature. London: Routledge. ‧ Delanty, G. (2006) The cosmopolitan imagination: critical cosmopolitanism and social theory.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57.1, 25–47.
‧ 徐震 (2007) 社區福利組織化芻議─在少子高齡的社會中,對家庭養老育幼兩項功能的補助計畫,發表於「少子 高齡社會的福祉政策之實踐與發展─台灣.日本的比較與研究─國際研討會」,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記者未知名 (2010) 藍色公路也行 環團:安全的路不只一條,聯合資料庫,2010/10/27。
‧ Giddens, A. (1998). The Third Way: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 記者未知名 (2013) 蘇花藍色公路 8/8 首航,聯合資料庫,2013/07/26。
‧ Miyoshi, M. and Harootunian, H. D. (2006). Postmodernism and Japan.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 華岡集團,http://www.groupwagon.com/。│搜尋時間:2013/07/29 │
‧ Robertson, R. (1995). Glocalization: Time-space and homogeneity-heterogeneity. In M. Featherstone, S.
‧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http://www.mch.org.tw/default.aspx。│搜尋時間:2013/07/29 │
Lash, & R. Robertson (Eds.),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Global modernities. (pp. 25-45). London: SAGE.
‧ 陳巧芬 (2008) 公路台灣─藍色公路的夢想,生態臺灣 (21):40-42。
‧ Robinson, J. (2006). Ordinary City: between modernity and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 陳玉峰 (2007) 保留後代選擇權-再論蘇花高,生態臺灣 (16):7-9。
‧ Craft, Anna. (2001). 'Little c Creativity'. In B. Jeffrey, A. Craft & M. Leibling (Eds.), Creativity in
‧ 楊懿如 (2007) 蘇花高速公路與生態,生態臺灣 (16):12-13。
Education. London: Continuum.
‧ 葉莉莉 (2009) 我國長期照護資源供給調查,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大和有機生態農村,https://www.facebook.com/yamato.hl。│搜尋時間:2013/07/24 │
‧ 廖本全 (2007) 蘇花高挑戰了什麼,生態臺灣 (16):10-11。
‧ 內政部統計處 (2013) 102 年第 4 週內政統計通報 (101 年底人口結構分析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
‧ 廖鴻基 (2005) 慢點,自由電子報,2010/08/28。
content.aspx?sn=7121。│搜尋時間:2013/07/29 │
‧ 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搜尋時間:2013/07/27 │
‧ 太魯閣國家公園─清水斷崖,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5&sm=0&page=
‧ 黃春明 (1999)。放生。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pp. 14-15
2&id=12。│搜尋時間:2013/07/29 │
‧ 廖鴻基 (2001a)看見我們的海洋,http://www.kuroshio.org.tw/trackback.php?tbID=40&extra=d28d59。 │ 搜
‧ 台灣海洋深層水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taiwanyes-dow.com.tw/ch/index.html。 魚”與”漁”」,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27970370/Beauti/Net/ ‧ 台灣學校網「七星潭的” Net.htm。│搜尋時間:2013/07/29 │ ‧ 行政院主計處,99 年人口及住宅普查,http://ebas1.ebas.gov.tw/phc2010/chinese/rchome.htm。 │ 搜尋時間: 2013/07/29 │ ‧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www.eastcoast-nsa.gov.tw/Portal/Content.aspx?lang=0&p=002020101。 │搜尋時間:2013/07/27 │ ‧ 欣新聞,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34354&type=1 │搜尋時間:2013/08/01 │ ‧ 花孟璟 (2010) 門諾醫院壽豐分院開張,自由電子報,2010/01/05。 ‧ 聯合報【借鏡國外】長期照護 居家照顧 幸福終老 瑞典成銀髮樂園 ‧ 花蓮樸門部落網站,http://hualien-permaculture.blogspot.tw/2011/11/blog-post_1533.html │搜尋時間:2013/08/01 │
尋時間:2013/07/29 │ ‧ 廖鴻基 (2001b) 海洋文化,聯合報,2001/10/12
2013 達人學苑 暑期研習營 │
142 │
國立東華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1 樓平面圖
│
143 │
Society, Humanity, Science; SHS
圖表出處 1:IDEO & Riverdale, 2012, p15 ● 圖 2:曾于珊繪 ● 圖 3:曾于珊繪 ● 圖 4: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 圖 5 :柯慧雯攝 ● 圖 6 : 曾于珊攝 ● 圖 7 :擷自華岡集團網站 ● 圖 8 :曾于珊繪 ● 圖 9 :曾于珊攝 ● 圖 10:曾于珊攝 ● 圖 11:曾于珊攝 ● 圖 12:曾于珊攝 ● 圖 13:曾于珊繪 ● 圖 14:曾于珊攝 ● 圖 15:李美玲提供 ● 圖 16 :李美玲提供 ● 圖 17 :李美玲提供 ● 圖 18 :李美玲提供 ● 圖 19 :曾于珊繪 ● 圖 20 :曾于珊繪 ● 圖 21 : 曾于珊攝 ● 圖 22:曾于珊攝 ● 圖 23:擷取自 http://tarawadaw.blogspot.tw/ ● 圖 24:曾于珊攝 ● 圖 25:曾于 珊繪 ● 圖 26:曾于珊攝 ● 圖 27:曾于珊攝 ● 圖 28:林高帆提供 ● 圖 29:林高帆提供 ● 圖 30:林高帆提供 ●圖
賴威任攝
●表 ●表
‧ 演講廳(報到處)
2:整理自自由電子報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5/today-north22.htm 3:整理自欣新聞 ‧ 討論教室
學生活動中心1F 平面圖 活動會場 報到地點─學生活動中心演講廳
設計思考原著: IDEO (2012) Design Thinking for Educators Toolkit (2nd Version) e-book, 發行人:吳茂昆校長 總編輯:鄭嘉良副校長 設計總監:褚志鵬、邱淑宜 顧問:陳竹亭、陳東升、梁明煌 主編:邱淑宜 編譯和實察:曾于珊、李仲頤、王崇安、柯慧雯 行政助理:黃美順、鄭如荃 影片拍攝:林立、李婉甄 封面 & 平面設計:霧室 Mistroom 出版者:國立東華大學 共同教育委員會 97401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 電話:(03)863-2656 E–mail shs.masteracadem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