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玩
至善基金會自2020年起,於新北汐止樟樹灣社區 啟動「空地樂園」計畫,藉由社區共同參與,將原 計畫改建為社區停車場的空地,轉變為一個讓不 同年齡層的大小居民可使用的公共空間。
為了持續與社區民眾宣導兒童的需求與權 利,至善連續舉辦了三屆的親子街道遊戲活動, 透過申請路權,倡議兒童遊戲權與參與表意權的 重要性,並讓孩子們親身體會長輩們童年時代在 街道上的遊戲樂趣。
而這些年累積下來的”遊戲”經驗,讓我們 看見孩子們的認知能力變好了,學會了如何控制 情緒,也學會一起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在遊戲的 過程中壓力獲得了釋放,體能也變得更好了。這 讓我們想起專家說的:「遊戲可以提升孩子的情緒 發展、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社會發展和動作發 展。」的確一點也不假!
左上|孩子們是天生的藝術家 右上|美少女們射箭開場,展現平常練習的成果
因此,當孩子們知道今年終於可以回到大家 思思念念的空地,早早就拉著我們問:「甚麼時候 可以回到空地去玩?今年要怎麼玩?」看著孩子們 的積極,我們也決定把這個對孩子最重要的年度 計劃,交回孩子們的身上,讓他們好好想想要用 甚麼樣的方式「重返空地」,並邀請家長、老師和 社區的長輩們一起在這個得來不易的空間上同樂。
在籌備過程中,從討論「我們平常在聚點喜 歡做哪些事情?」到「如何將這些活動轉化為遊 戲?」再到「設計遊戲規則」,孩子們屢屢在過程 中展現出超越成人的創造力、記憶力及細緻的思 考,從他們的視角出發的活動設計,充滿了童 趣、笑聲,即便活動還沒開始,我們都能想像到 當天現場歡樂的畫面。
左下|大家都被太陽公公曬得紅咚咚的 右下|阿嬤也來跟孩子們一起跳繩
上|阿公阿嬤們都來與孩子們同樂 下|一起唱跳
孩子們還告訴我們,這片空地樂園不僅是他 們的歡樂天地,更可以成為凝聚社區居民向心力 的重要場所,未來將不定期舉辦主題活動,包括 擺攤教學、發想設計遊戲,並邀請社區親子一同 參與,共同打造一個充滿愛與創意的社區環境。
聽著孩子們成熟的想法,我們再次驚訝著,「玩」 真的對孩子們好重要好重要啊,大人怎麼能不給 孩子們好好玩呢!
活動當天,自然不用我們催促孩子們就自 己上陣了!各自設計的攤位各自負責,搬東西的
北區工作站 林廷翰 把遊戲的權利 還給孩子
搬東西,布置的布置,雖然過程中仍不免打打鬧 鬧,但彼此仍會催促提醒著各自尚未完成的工 作,而其中,最熱門的”工作”莫過於彩繪空地 了!當有孩子拿起粉彩蠟筆開始彩繪的那一霎 那,不斷有孩子喊著:「我也要畫!」頓時,整個 空地樂園就隨著孩子們的心情開始飛揚繽紛了起 來!而太陽公公彷彿也知道孩子們有多認真的準 備,有多期待這場屬於自己的活動,拚了命的熱 力四射,曬的每個孩子們兩頰紅咚咚的,可愛極 了!
社區的阿公阿嬤們也都很準時的來報到,和 孩子們同樂。每一位參加者不分年齡,各自遵守 著每一關關主訂下的遊戲規則,跳繩的跳繩、射 箭的射箭、投球的投球、畫畫的畫畫、溜蛇板的 也自顧自的跌跌撞撞…闖完一關繼續往下一關, 不亦樂乎!最後大家還在孩子們領唱的阿美古調 中,一起唱跳,一整個下午,那塊空地樂園,彷 彿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堂,除了笑聲和笑容,其他 都不存在。
這幾年,我們在WAWA兒少聚點持續探討 「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的養分」,除了學校課本知 識,我們堅信孩子的天賦應透過多樣的學習和課 程來發掘。因此,透過重返空地這樣的活動,希 望能讓社區居民了解,每位孩子都需要用心陪伴 和鼓勵,經過不斷嘗試,他們都能茁壯成長,最 終成為能夠為社會貢獻的大樹。
至善新聞
隱身在山林裡的玩具研發長Snisi Aumy
「頒獎那天公布到了社會組 的佳作,都還沒有聽到我的 名字,我的女兒就說,媽媽 反正你是志在參加,我們可 以走了,應該是沒有了…」
上|阿美老師的手做玩具獲得113 年木育玩具創作競賽社會組第三名 下|阿美老師在手做玩具的當下, 心裡想的都是孩子。
「我跟她說,再等一下,我想看看前三名的作 品是哪幾件,一定都是很棒的作品才會得到前三 名,以後可以參考…然後就聽到主持人說:『哇! 這怎麼念啊???ruma?至善基金會…』我一聽 到至善,就知道是我得獎了!沒想到我女兒比我 還開心,抱著我一直叫:『媽媽,你真的得獎了 耶!』」
手做竹玩具
來自一顆愛部落愛孩子的心 至善培力近20年,目前在部落幼兒園擔任文 化老師的Snisi Aumy(泰雅族語,中文為阿美老 師)自製的手做玩具hongi ska ruma(泰雅族語, 中文為竹子裡的驚 喜)獲得了113年木 育玩具創作競賽社 會組的第三名。這 個比賽匯聚了來自 全國從幼兒組到社 會組的”玩具高手” 的創作,以推廣天 然材質,設計出創 新、安全且富美感
得獎作品hongi ska ruma
的玩具,並期能促進老幼關懷、跨代共融及自然 永續。
獲獎的hongi ska ruma當然完全符合這些條 件,但最挑戰的,其實是阿美老師使用了天然材 質中難度最高的竹子。
竹子容易發霉,而且是圓弧形的,加上會隨 著時間逐漸流失水分,讓顏色和重量都會因時間
產生變化。這些,從小生長在部落,生活周遭都 是竹林的阿美老師當然最清楚,尤其,泰雅族的 食衣住行都少不了竹子。
「那以前部落的傳統竹屋怎麼從來不會發霉? 一定有辦法的!」阿美老師認真思忖著,彷彿是 泰雅祖靈賜給她這個神聖回復傳統文化的重責大 任。「外面的玩具雖然都很漂亮,但部落裡竹子那 麼多,是祖先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希望能用 它們做出真正天然、環保、在地、創新而且能親 子共做共玩的玩具。」於是,hongi ska ruma就在 這份堅持下誕生了!
而選用桂竹當作玩具盒,更是阿美老師重要 的堅持之一。「既然都說是天然環保在地了,如果
隨便拿個塑膠袋來裝我的玩具不是很好笑嗎?」說 到這裡,阿美老師自己也笑了起來!而我們也從 她的笑容中,看到了一種專屬於職人的堅持!
協助至善培力阿美老師近20年的玩具圖書館 創辦人蔡延治老師得知「愛徒」得獎,開心的說: 「阿美是真心愛孩子的,她知道孩子們需要和想要 甚麼,所以她設計的玩具不光是去比賽用的,而 是她在帶孩子的時候真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起 玩的,這是她能獲獎的最大亮點。阿美在我心目
中,就是一位全泰雅族最適任的幼教老師。謝謝 當年至善願意給她也給我機會,讓我們發現了阿 美這塊寶。」
部落給的養分滿滿 也希望留給下一代
「我每次坐在家門口開始鋸鋸切切,動手做玩 具的時候,總會有部落的族人圍過來關心,問我 在做甚麼,而就在我告訴他們我想做甚麼之後, 就會開始帶動很熱鬧的討論。有的人會告訴我還 可以怎麼做,或是她聽說過老人家曾經怎麼做,
或是想出我從沒想過的新玩法,而靈感通常就在 這種七嘴八舌的時候,逐漸融合成形。」阿美老師
創作竹玩 具的養 分,除了 那片餵養 她長大的 竹林,還 有熱情的 族人們。
阿美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用楓葉做花環
其實,這些年來透過阿美老師的雙手,堅 持用部落裡的天然素材製作出的手作玩具不知凡 幾,很多都留在部落的幼兒園裡,成為部落孩子 們經常拿來把玩的玩具。但阿美老師總有一個溫 柔的堅持,就是玩之前要能用泰雅語說出玩具和 材質。
「我希望孩子們都能記得部落的傳統文化!但 他們要看到了,摸到了,聽到了,聞到了,甚至 是嚐到了,才會真正記住!所以我會帶他們在安 全的範圍內動手做,摸摸看,聞聞看也吃吃看, 當然也要盡量的說和聽。」五感體驗加上中泰雙語 (中文+泰雅語)教學,當Snisi Aumy帶著孩子 們一起用部落當季翻紅的楓葉製作出專屬的聖誕 花圈,孩子們都笑得燦爛極了!
「以前在養老幼兒照顧中心的時候,我們每天 都會跟孩子們講族語,所以像我的大女兒從小跟 著我,她就全部都能聽得懂…但現在的孩子幾乎 都聽不懂也不會說(泰雅語)了,所以我來上課時 就會盡量跟孩子們講泰雅語…」
這位隱身在泰雅山林裡的玩具研發長,雖然 擔憂,卻也一直努力著!認真的女人最美,再次 恭喜,人如其名的Snisi Aumy!
至善新聞
至善頒獎推動族群友善籲改善歧視
由至善主辦的「第二屆校園
族群友善獎」,團體獎由屏 東來義高級中學和花蓮海星 高級中學獲得,個人獎則由 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 心白紫‧武賽亞納主任和 羅東高商簡瑛欣秘書獲得。
至善頒獎推動族群友善籲改善歧視
公共溝通部 盼孩子安心長大
第二屆頒獎典禮座位採圓圈排列,象徵原住民 文化中的圓滿與包容。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 示:「歧視往往隱藏在長期以來的社會結構中,讓人 不自覺地陷入歧視和偏見。我們希望用教育去培養 孩子具備覺察的能力,也相信孩子的力量。」
監察委員葉大華與紀惠容對族群友善獎予以肯 定,「這個獎也幫助我們檢視台灣落實《兒童權利公 約》的情況。」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說明:「原住 民對漢人的理解程度,往往比漢人對原住民的理解 多更多。」而研究也顯示,原住民兒少在求學過程中 常面臨個人、組織層面的歧視。立委張雅琳指出: 「校園霸凌事件中,言語霸凌的比例最高,這往往源 自對族群的偏見與刻板印象。」
團體獎由屏東來義高級中學和花蓮海星高級中 學獲得。來義高中原住民實驗班開設「傳統農耕」課 程,並讓學生深入了解祭典儀式及文化意涵。海星 高中則以「部落踏查」為核心課程,學生實地學習部 落文化,並透過議題課程提升批判思考能力。
個人獎得主之一,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 心白紫‧武賽亞納主任表示:「全民原教的關鍵,就 是讓非原住民的學生去認識多元族群。」而同樣獲得 個人獎表彰的羅東高商簡瑛欣秘書,談到課程中原 民孩子與非原民孩子共同合作,「孩子們也收穫了跨 文化的理解力。」
上|至善敬邀各方代表參與校園族群友善獎 下|頒獎典禮座位形式強調人人平等
就讀高中的阿德,背負喪親之痛與家中經濟重擔 他時常一邊放牛,一邊翻著手中充滿皺痕的書本……
因為謹記母親說,教育會改變命運。
2024年至善提供4,472名貧童助學金,讓像阿德這樣的孩子 能安心上學,其中有192名孩子考上大學,以教育翻轉生命。
至善 越南助學
定期定額 支持越南助學計畫
至善特輯
2024至善越南感恩行
給予是一切豐盛的源頭
認養人 陳月芳
我們參觀愛心閱覽室,見證閱讀的力量
不知不覺認識至善基金會及做為一位定期定額捐助人已經12年了!10年前曾參加至善 雲南行,對於大山的孩子及他們生長學習的環境,至今仍歷歷在目。然而,想和至善 去越南的念頭一直在,10年後完成退休後清單中的項目-越南行,真的好開心好感恩!
此次越南行的日期適逢中秋佳節,讓人更 加興奮與期待!行程安排參訪至善在越南順化某 小學的愛心閱覽室、參加廣治省達克隆縣弱勢孩 童助學金發放活動、參訪達克隆縣向協幼兒園、 參訪德山兒童之家並和孩子們一起過中秋。令人 驚喜難忘的是,當我們的車子漸漸行駛至目的地 時,總會看見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學校門口、幼兒
園門口,穿著整齊,手上拿著國旗、鮮花,甚至 是親手繪製的圖畫歡迎我們,太感動了!
其中參訪達克隆縣向協幼兒園及參訪德山 兒童之家並和孩子們一起過中秋更是讓我印象深 刻,看著這些孩童,著實讓人憐愛,除了感動更 是感謝。
抵達達克隆縣幼兒園時,幾十位幼兒分別 站在兩旁,手上拿著自己畫的圖畫、臉上、衣著 應該都是有慎重打扮過的,一雙大大透徹明亮的 眼睛看著完全不熟悉的我們,但他們依舊笑咪咪
地順利完成這項迎賓的任務。之後我們一起為孩 子們準備點心、欣賞孩子及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表 演、發放小禮物給孩子們,看著他們開心地吃著 點心,頓時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感!
幼兒園裡的孩子幾乎每位都是瘦瘦黑黑的, 聽至善越南工作站的同仁敘述,由於達克隆山 區是全越南土壤最貧瘠,人民生活也最貧困的地 方,為了補充當地原住民孩子們的營養,讓他們 能穩穩地長大,由至善提供黃豆及白糖,請老師 們每天親自煮豆漿給孩子們喝,讓孩子們每天都 能攝取蛋白質,這樣真誠的付出令人感動。
而初到德山兒童之家瞭解其成立背景後, 法師們無私的奉獻實在令人敬佩!兒家收容的孤 兒,只要他們願意受教育,至善和法師們會資助 他們完成高等教育,多數被資助的孩子即使環境 貧困、物資缺乏,仍然非常努力學習,長大後也 有不錯的學習成果。
至善的使命中提及:「協助弱勢地區兒童及少 年的發展」,回想10年前的雲南行與今年的越南行 所見所聞,至善一直踏實的在履行這樣的使命。
而我有這樣的機會能和至善同行,盡自己小小的 力量和至善一起幫助、陪伴需要的孩子們,讓他 們順利的學習、平安長大,我的生命是何等的豐 盛與美好!
孩子們無邪的模樣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上|陪達克隆幼兒園的孩子們一起歡度中秋 下|參與助學金發放活動
給予是一切豐盛的源頭,給予才能豐盛的擁 有。生活其實就是一種迴力鏢,給出什麼就回來 什麼,而在宇宙法則中:給予,就是一切豐盛的源 頭。
非常感謝至善所有工作人員,盡心盡力朝著 世界大同之至善境界努力。希望能邀請更多人一 起加入至善,感受幸福,讓生命更豐盛美好!
為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
至善行旅雲越南行有感
在陽光灑滿大地的季節, 我做為至善基金會的資助 者,今年終於有緣前往至 善的兩大服務地區-雲南 及越南,現在回想起來, 這兩趟行旅完全是心靈的 洗禮與感悟。這段經歷讓 我更加堅定了支持至善事 業的信念,也讓我明白, 愛與關懷可以改變生命的 軌跡。
至善越南工作站在中越的貢獻 令人感佩
認養人 呂天送
在雲南麗江山區茨科完小的兩天一夜中,陽 光透過窗櫺灑 落在課桌上, 映出一個個渴 望知識的眼 神。孩子們稚 嫩的聲音,如
在麗江山區與大學生志願者進行交流
清泉般流淌在 教室的每一個
角落。看著孩子們用稚氣而自信的言語,訴說著 自己的夢想,仿佛那一顆顆星星,都在向我們眨 眼。由至善資助人陳晉慧老師帶來的英語歌唱遊 戲,更是讓大山裡的孩子們在歡快的旋律中,輕 鬆地接觸著英文,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透過 音樂的力量,讓原本生澀的知識變得如此親切, 如同春風拂面,帶來暖意與希望。看著他們在課 堂上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那份純真與熱情,深 深打動了我的心。
透過翻譯軟體也能和我認養的越南女兒聊天,愛無國界
在與大學生志願者們的交流中,我們共同討 論著教育的未來與挑戰。在這教育事業困難的村 莊裡,至善的各項服務方案,宛如一縷溫暖的陽 光,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路,讓他們在學習的海 洋中暢遊,大學生志願者們也有了獻愛的平臺空 間,綻放青春的熱情,放棄假期時光,拋開了舒 適的生活區,深入到這片土地克服生活的不便及 種種困擾,用心編寫教材,組織活動,耐心地引 導每一個孩子。每一次互動,每一句話語,都是 愛的傳遞,都是希望的延續。他們不僅是在教授 知識,更是在用心靈播撒種子,讓每個孩子都能 感受到關懷與溫暖。
在越南的日子裡,我們則參 觀了愛心閱覽室,深刻感受到閱讀 如何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並在 學習、生活中培養他們的思考、表 達、討論和交流能力。看著孩子們 有禮有節、自信滿滿的樣子,我們 深感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在廣治省 達克龍縣,我們與學校老師、至善 工作者及當地政府領導共同舉辦了 助學金發放活動。在此,我們要特 別感謝至善基金會越南工作站的夥 伴,他們精准識別受助對象,結合 學校資源和當地政府支持,構建了 一個高效能的幫扶平臺。他們持續 關注貧困生的學習與生活困難,即 時提供幫助,將有限資源發揮到最
大效能,這是慈善事業中難能可貴的體現。
而由比丘尼所主持的德山兒童之家,則是越 南行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許 多身心障礙的孩童,他們雖被家人拋棄,但在師 父和志願者們的無私奉獻下,得到了應有的照顧 並有尊嚴的活著。而至善基金會也認真負責地對 接德山兒童之家的需求,提供適時適地的幫助, 使慈善工作更加多元化、廣泛化。
這兩趟行旅讓我重新審視了至善慈善事業的 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璀璨的 星星,只待有心人去點亮,通過與孩子們的交流 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昇華,感受到那份無私與奉獻 的美好,更讓所有參與的資助者共同體驗了工作 的成果,深刻感受到每個專案的不易,也更加明 白愛心、耐心和恒心是取得成果的關鍵。
在此,再次感謝至善基金會的工作者和所有 參與慈善事業的人們。未來,我們將繼續與至善 基金會合作,努力支持慈善事業的擴展,讓更多 的人參與到幫扶行動中來,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 的未來!
上|內人和我一起發月餅給廣治省達克隆縣的孩子們,祝福他們學業順利中秋快樂 下|認養人陳晉慧老師透過遊戲歌唱帶大山孩子們學英文
至善圓了我的夢想
金錢買不到的善緣
因此,十年來,我從1個孩子認養到現在已經 有了10個孩子,孩子們陸續從學校畢業,到社會 就職,雖然我們從未見過面,但我的心裡卻是快 樂的,我心中一直默默祝福這些孩子們能展翅高 飛,有美好的前程!
去年我65歲生日時,我想送給自己一份特別 的生日禮物,於是報名參加了至善基金會的至善
行旅,和至善一起前往雲南和越南去看孩子們。
其實我從未自己一個人出國,原本擔心參加一個 至善特輯
認養人 鍾麗雲
我出生在農村,小時候家裡生 活很辛苦,我的願望是長大賺 錢給我父母,很幸運的,我的 願望實現了。在一個偶然的機 會看到至善基金會的報導,了 解到原來用小小的金額定期定 額捐款,就可以幫助需要幫助 的人,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 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我的四個越南孩子,又帥又美,希望 他們好好念書,平安長大。
完全不認識的團,還一口氣報名了雲南和越南兩 團,會很不自在,但後來證明我的擔心完全是多 餘的。至善行旅的團員們個個充滿了正能量,從
這些大學生太優 秀的,年紀輕輕 就願意到雲南大 山擔任志工
未謀面的大家相處起來竟然像是已經熟識多年的 老友,一路上互相照顧,互相鼓勵,重點是大家 愛孩子的那份心意,即便是語言不通,卻也沒有 任何距離,能夠參加這樣一個有愛的團體,我深 深感恩著。
7月的雲南行因為受到凱米颱風的影響,與 原本預定的日期延後兩天才出發,但我們一行人 為了去看孩子們仍堅定信念,從青島轉機,飛越 了6540公里,橫越大半個中國,才抵達麗江。我 一直相信,這趟行旅能順利成行,平安圓滿,是 因為每一位團員都是帶著滿滿的愛和善意前行。
而至善在雲南的服務也實在令人驚艷!由大學生 志工們所帶領的兒童夏令營,讓原本生性害羞的 農村孩子們變得有自信,除了能夠上台主持及表
演,也創作出很多美術工藝作品。我由衷佩服這 些大學生志工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懂得付出,捨 棄自己暑假玩樂的時間來陪伴農村裡的孩子, 這樣的善念和善行,讓原本就美麗的麗江,更美 了!此行,至善也安排我們學習納西族東巴文的 歷史並製作傳統的東巴紙,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 代,能親眼見證古老的傳統文化能被好好的保存 並傳承著,著實讓我驚訝不已,感謝至善基金會 用心的安排。
9月的越南行,則是終於和我認養的孩子們見 了面,一起吃了一頓中秋團圓餐。雖然彼此在語 言上不能溝通,但孩子們主動 幫我夾菜,他們的父母也微笑 把自己的那份甜點放在我的桌 上,讓我再次相信,微笑是世 界上最好的溝通語言,從眼神 跟態度我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 很開心和感謝。而參訪至善越 南工作站和學校的愛心閱覽室 及德山兒家,更了解到至善在 中越服務的用心,透過教育和 醫療兩種途徑幫助越南中部超 過20萬名有需要的孩子,令人 非常感動。謝謝至善基金會很
上|越南幼兒園的孩子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 下|雲南麗江山區大同之家的孩子們有大學志工的陪伴, 過了一個開心的暑假 用心在做每一件事花每一分錢,身為捐款人我願 意繼續支持下去!
參與這兩趟行旅讓我看見了小時候的自己, 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恩與感謝,這完全是用金錢都 買不到善緣!非常感謝至善基金會,圓了我的夢 想,也讓我圓了孩子們的夢想。
雲南大學志工的分享會令人感動
至善特輯
充滿能量的一趟行旅
參與2024至善行旅越南團有感
公共溝通部 邱端娜
孩子們的笑容帶給我們滿滿的能量
在至善工作超過13年,對至善在越南服務的樣 貌,始終來自於生硬的計畫書或同事的分享。2024 年,終於有機會擔任至善行旅越南團工作人員,隨
行到第一線的現場參訪,並體驗在地文化。實際走 訪一趟才明白,為什麼每年都有許多捐款人願意自 掏腰包參加這個活動….
行程第一站參觀了聞名已久的愛心閱覽室, 我必須說這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因為即便團員們 全都聽不懂越南語,卻也都能被台上說故事的孩 子們活潑生動且充滿自信的神情與肢體動作所吸 引,並給予最熱烈的掌聲;而孩子們也不怕生的和 我們這群遠從2千多公里外來的外國人自然互動, 像極了一家人。
接著我們前往廣治省去參與助學金發放, 看到僅穿著拖鞋的孩子們從認養人們的手上領到 助學金、讀物和中秋月餅時,臉上充滿了喜悅,
而認養人們回應給孩子們的一句加油、一個微笑 或是拍拍肩,都給了那些生活困難但勤奮好學的 孩子們更堅定的支持。這樣的畫面,實在令人感 動。而來到向協幼兒園,大家更是在團長一聲令 下,一起動手協助老師及廚工準備孩童中秋活動 的餐點,團員們還貼心的細數每盤每樣東西有無 足夠份數,讓每個孩童都能享用到。而園方也請 我們品嘗每天都會讓孩子們喝的現磨豆漿,滋味 之濃醇香,我們相信孩子們一定愛不釋口,為了 這杯豆漿,願意好好上學。
最後來到德山兒童之家與孩童們共度中秋佳 節。五年前來過的團員跟我說:「兒家整體設施比 五年前更不佳,法師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聽了挺 讓人鼻酸的,卻也感恩認養人總是比至善更細膩 的看見每一個需要。
走訪一趟越南,為我補足了滿滿能量,也更 肯定了這份工作的價值。未來,我會繼續做好認 養人服務的工作,將他們的愛送到每一個需要的 孩子的手上。
做了一年的青少年就業服務
過去一年在不同的工地裡,總是有零星的原住民青少年在現場工作著,孩子的背後都有自己的理由… 成為孩子的後盾
北區工作站 林書玄
孩子跟我說:「之前有找工作,但是老闆面試 時就講一堆,聽不太懂~」「應徵工作,還要上網填 履歷,有些格子不知道要填什麼~」「店長要我去辦 轉薪水的帳戶,但是我爸會拿走我的提款卡,一樣 在做白工呀~」
去年在原住民青少年就業服務方面開始調整服 務策略,陪著他們使用就業服務資源找工作。過程 中,也讓他們知道有原住民就業服務員可以協助並 支持他們就業。帶著孩子學寫電子履歷,去做就業 服務的求職登記,用職業牌卡聊聊自己的喜好與擔 心,演練應徵面試,錄取後需要準備的就職資料, 跟家長講解需要備齊的資料,聽孩子講職場的恩恩 怨怨,或許青少年在這個老闆底下做個幾個月又想 要換老闆,但這也是完整走完一次就業服務。對這 群初入社會大學的新鮮人來說,需要等待與支持才 有可能穩定下來。
不少家長問我:「也有幫孩子找工作的服務
喔?」我回答:「是呀!其實協助孩子找工作不難, 但要堅持下去還是需要各自努力。」從陪伴孩子聊 想做哪類的工作、寫電子履歷、去就業服務站媒合 工作、找公告甚至是面試時,有的孩子選擇避不見 面,有的孩子選擇面對老闆問問題,在在都是學 習,我也不斷練習感受孩子們的徬徨與勇敢。雖然 孩子不愛讀書,但到了工作場所每一天都是在學 習,或許不盡父母親的期待,但仍是要成為孩子的 後盾,聽聽他(她)的心情,今天經歷了開心或是 鳥事的,或許跟孩子喝一杯也是支持他的心意。
今年還是不定期會去工地晃晃,會跟爸媽們 聊聊家裡的青少年,會陪著孩子們好好學習使用就 業服務相關資源。而青少年們或許要先去工作,或 許不想繼續升學想學技術,或許5566地在每個老 闆的店裡晃來晃去,看不懂青少年的人可能會翻白 眼,但工作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我們會繼續陪伴下 去,我們也願意相信孩子們會為了自己的人生繼續 奮鬥下去。
原以為助人其實是受助了
尖石原家社工 古馨慈 去年六月畢業後,我加入尖石原家中心社區組,成為一名社工。從曾經是被幫助的那一方,到成為助 人工作者,我深感幸運。
上|一起做布丁杯很療癒
下|和婦女們一起做蔥抓餅,好吃又好玩
因為成長歷程曾受到許多善心人士的幫助,就 讀高中和大學的七年間更是在至善助學金的支持下 才能順利完成學業,讓我在大三那年毅然決然從觀 光文創組轉念社會工作組,期待學有所長後能返鄉 將過往受助的能量轉化,幫助其他更多需要幫助的 族人。
成為社工後,我帶領了人生中的第一場「婦女 支持性紓壓」團體。之所以選擇婦女為首要服務對 象,是因為從小在部落中就看著媽媽阿婆輩的婦女 從受助到助人
們,每天總是像個陀螺一樣周旋在 工作、家務、孩子和親族之間轉個 不停,細膩的看照著大家的需要, 卻常常忘了自己,非常辛苦。為了 幫助她們減輕心理壓力,我希望 透過「婦女支持性紓壓」團體的參 與,讓婦女們有更多連結和紓壓的 管道,也看見自己的優勢-有些人 非常適合擔任主持,有些人熱心助 人,還有些人具備極強的耐心和反 應力等等特質。
不過,也許是因為才剛畢業沒 多久,在準備這次活動時,我的內 心其實充滿了不安,心裡總是不斷 冒出:「天啊,我還沒熟悉部落, 這是我第一次帶婦女團體,我真的 有辦法帶領婦女們嗎?」這類的念 頭…所幸,資深的社工夥伴在這個 過程給了我許多建議與支持,讓我 不斷突破一個又一個的挑戰,而參 與的婦女們更是不嫌棄我這個初出 社會的菜鳥,在活動中適時的幫助 我,也幫助著彼此,一如她們平常周旋在工作和家 庭中的主動積極和細膩,令人感動。原本以為這次 的活動是為了給婦女們支持,讓她們得以紓壓而設 計的,但萬萬沒想到,被支持和被療癒的竟然是我 這個辦活動的人。
部落婦女們在我心中一直是「多元、堅韌且充 滿力量的存在」。未來,我希望能舉辦更多類似的 活動,與不同部落的婦女產生更緊密的連結,讓她 們有機會成為彼此的支持與依靠。
2024年中越服務成果豐碩 逾30萬孩童受惠
感謝一起挺至善的您
越南工作站 阮黃青草
2024年底,至善越南工作站又傳來好消息!由管理世界各國在越南國際非營利組織的中央機構-越南 友誼組織聯合會Viet Nam Union of Friendship Organizations (VUFO),從超過400個國際非營 利組織中選出35個對越南國家永續發展有積極貢獻的INGO,至善很榮幸的名列其中。
此外,至善越南工作站全體也在2024年榮獲 中央、地方政府部門和合作夥伴共19次的頒獎。這 些都是對至善在中越服務成效最大的鼓勵與肯定。
2024年至善總共提供給4,472名孩童助學金, 讓他們安心上學,其中有192名孩子考上大學,更 有104名大學畢業生找到穩定的工作,自力更生。
我們同時也完成了16間幼兒玩具圖書館的設置,讓 4,500名孩童能有足夠安全的空間激發潛能,提升 幼兒園教學品質;更持續讓3000多名幼童在校喝豆 漿及吃營養午餐,改善孩童營養狀況,讓小小孩們 都能吃飽、長高,好好上學。另外,持續為60位 2-15歲發展遲緩、腦性麻痺、活動障礙、語言障礙 等狀況的孩子提供專業系統的復健訓練,提升復健 品質。而21間愛心閱覽室,1,318個教室書櫃的設 置,和協助500多所學校舉辦閱讀活動,更讓閱讀 的種子在越南中部持續遍撒,受益學生總人數逾30 萬名。
左|2024全年提供給4千多名學 生助學金
右|越南友誼組織聯合會頒獎表彰 至善對越南永續發展貢獻卓越
而除了持續不停歇的專案服務,至善還與越南 政府攜手同心為2024年9月受到第三號颱風摩羯重 創的難民提供1萬美元的援助,幫助災民渡過難關。
2024年全球發展面臨多重挑戰,地區衝突進 一步升級,國際貿易疲弱,天災增多。受到全球化 的影響,越南全國共有8萬6千家企業解散,適齡 勞動者失業人數約有100萬人,經濟景況低迷,讓 低收入家庭相對承受更大的壓力。再次感謝台灣捐 款人對至善越南中部貧弱孩童的支持與陪伴,新的 一年,我們 會繼續帶著 大家的愛, 陪著孩童勇 往直前,為 他們創造美 好的未來!
閱讀的種子持續在中越遍撒
向陽而生 用心守護
孩子們最溫柔的依靠
雲南代表處 趙春清
平凡的崗位更顯教育本色,平凡的紮根才是教育最初的模樣,這就不得不說起與至善雲南代表處合作 多年的巨甸鎮中心幼兒園園長—木彩虹。
從事近三十年的教育工作的她,如同一本厚 重的童話書,記錄了她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與無 私奉獻,她是孩子們心中最溫柔的依靠,也是這片 小小天地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木老師用愛注釋著她的堅守,身為園長的 他,卻在幼兒園裏做著最辛苦的活。每天早上6點 到園跟隨園車去接孩子,每天早上三趟,下午三 趟,最遠去到了離幼兒園20公里遠的村莊,送完
孩子回到幼兒園多數已是晚上七點,如果遇上堵車 甚至要到九點……但木老師十年如一日,披星戴月 的堅守著。
初次與木老師見面是在2018年的初夏,我們 相談甚歡,木老師很堅定的接受了至善。在合作的 幾年間,我們共同摸索出了一條適合鄉鎮幼稚園發 展的道路。同時,木老師對教師的成長與學習也給 予全力的支持,讓園內不論資深或資淺的老師都能 在幼教舞臺上發揮能量。至善雲南代表 處每一次舉辦的活動,巨甸園都不曾缺 席,儘管參與的教師不同,但從他們身 上都可以看出「強將手下無弱兵」。
上|入園輔導中木彩虹園長(右一)與老師們分享心得 下|木彩虹園長將至善捐贈衣物發放給幼兒
去年12月,我們有機會和木老師 一起去家訪,一進入村莊,就看見村民 熱情的跟木老師打招呼,就像回到自己 村裏。木老師告訴我們,這些都是以前 孩子的家長,有些還是她以前的學生, 與他們聊天,能夠更好的瞭解孩子們的 近況,同時也可以鼓勵家長去關注與陪 伴孩子。正因為她發自內心的愛孩子, 深得家長們的稱讚,放心將孩子交給園 所。
相識七年,木老師的眼神依舊堅 定,三尺講臺,教書育人,成了她一輩 子的選擇,沒有轟轟烈烈,只有日復一 日,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付 出,只為在平凡的枝頭開出那甜蜜的 花,結出珍貴的果。至善慶幸能與這樣 的老師為伴,共同發展,守護一方孩子 成長。
戰亂中的希望之光
陪伴為緬甸流離失所營的孩童
研究發展部 王慧思
在克耶邦東部的Loikaw鎮附近區域,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家庭,流落至此生活在不同的流離失所營地, 營地兒童的學習和心理健康面臨巨大挑戰。
至善合作夥伴Meikswe Myanmar(以下簡稱MM)發 起緊急救援計畫,希望為這 些流離失所的孩子提供教 育機會、心理支持和營養支 援,同時也提供提升社區能 力的培訓課程。
計畫的關鍵活動之一是 遊戲小組,目的是為孩子們 創造一個安全的遊戲環境, 並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創傷, Mg Myar Reh是其中一位 受益的孩子。他在戰爭中失 去了唯一的哥哥,於是他開始封閉自己,不與他 人交流;然而,當他開始參加遊戲小組活動後,他 的行為逐漸發生了變化,並重新找回了快樂和自 信。而孩子的改變不僅來自遊戲本身,在集體活 動中建立的社交關係和自我表達的機會也是重要 因素。
孩童在空地玩耍
失所營的擴張,人數增加使得資源緊張,特別是 遊戲小組活動中的玩具不足,這給計畫執行帶來 了困難。儘管面臨空襲和炮擊的威脅,MM依然 在最艱難的時刻繼續執行計劃,社區委員會也獲 得了財務管理的培訓,幫助他們更有效地管理援 助資金。
除了遊戲小組,MM還提供了學習用品、營 養餐和親職教育課程,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需求 和權利。然而,這些活動並非沒有挑戰。隨著人 道援助的持續,物資供應成為一大問題;隨著流離
Saw Jue Nay
Moo是社區的一名家長,也是 遊戲小組的志工,她對MM的工作深表感激,因 為服務使她們的孩子能夠快樂且安全地學習。參 加了親職課程之後,她與孩子們的關係逐漸發生 了變化,開始理解孩子的天性和行為。她本人也 變得更有耐心,更能理解孩童的需求。
MM的服務不僅讓流離失所營的孩子們重拾 童年的快樂,也為整個社區帶來了希望。在戰火 中的克耶邦,MM的服務成為了一道光,照亮了 這些受困社區的未來,並讓人們相信,在最黑暗 的時刻,總有希望。
2025年1-3月 大事記
臺北秘書處
• 不丹亞洲兒少計畫MOU簽訂
• 於台中舉辦2場”我們的島”桌遊工作坊
• 舉辦至善行旅Fox Foctory包團
北區工作站
• WAWA淡水自行車之旅
• WAWA寒假露營
• WAWA踏查社區走讀
• WAWA參加明志盃射箭比賽
• WAWA阿美族服飾活動
• 快樂大掃新成員基礎能力訓練
• 快樂大掃原住民婦女情緒支持團體
越南順化工作站
• 發放2025年第一期助學金和紅包,蒐集孩童成長狀 況表、感謝信及照片等徵信資料
• 廣治省達克隆縣和廣義省茶逢縣各所幼兒園年終尾牙 活動
• 提供2025年2-5月廣治省、義安省各所幼兒園黃豆、 白糖、營養麥
• 河靜省設立四間玩具圖書館進度追蹤
• 安排台北醫學大學志工團暑期志工服務相關事宜
• 各學校閱讀活動、閱讀素養課程教學活動追蹤
雲南代表處
• 繳交2024年年度檢查報告並送交2025年計畫書
• 發放玉龍縣學生助學金
• 舉辦2025年茶話會
• 簽訂2025年計畫合作協議 新竹工作站
• 幼兒組 行動育兒資源服務(尖石五峰各部落)
• 幼兒組 新樂村到宅說故事
• 幼兒組 新樂附幼、尖石鄉托、方濟幼兒園、縣立竹東 幼兒園各校學前認知
• 國小組 後山四校年度簽約
• 青少年組 大學助學成果發表會
• 社區組 五峰/關東原家 38婦女節活動
• 社區組 尖石原家
» 辦理兒少人身安全性騷擾防治社區活動
» 辦理親子關係促進社區活動
» 辦理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宣導
» 辦理婦女福利資訊宣導
113年1-12月收支分析 (調整前)
113年1-12月基金會收入共計$138,521,908元整
政府補助收入12%
公司捐助收入10%
基金會協會捐助收入2%
民間小額捐款73%
利息收入3%
利息收入
收入 Income
政府委託/
補助收入
公司捐助收入 73%
民間小額捐款
基金會協會 捐助收入
113年1-12月實算
政府委託/補助收入
公司捐助收入
基金會協會捐助收入
民間小額捐款
利息及其他收入 16,341,873
113年1-12月基金會支出共計$131,753,356元整
社會福利支出79%越南.雲南.都原.新竹.研發等計畫
人事行政10%包含人事.辦公.業務等支出
權益倡導及社會溝通11%包含大眾(分眾)溝通、募款支出、捐款徵信等
權益倡導及
社會溝通
支出 Expenditure
113年1-12月實算
社會福利支出 權益倡導及社會溝通 人事行政 103,799,192 14,251,751 13,702,413
社會福利支出
邀請您加入陪伴者的行列!
信用卡捐款 使用線上捐款快速又方便: https://bit.ly/2PjLDXq
立即掃輕鬆捐
post office
郵局劃撥
郵政劃撥帳號:50054640 戶名: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LINE Pay捐款
立即掃輕鬆捐
街口支付捐款
立即掃輕鬆捐
手機捐款
台灣大哥大5180即時捐, 至善代碼88
電子發票捐贈碼4399
編輯團隊
發行所: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地址:108004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126號5樓
電話:02-2388-9118
傳真:02-2388-9119
立案證書字號:內授中社字第0960700845號 發行人:紀雅雲
編輯:公共溝通部
設計:劉耘桑
短影音競賽 校園友善風雲錄
報名截止:114年06月13日
繳件截止:114年07月11日
規格:60秒,720x480像素
攝錄下最帥、最風光、最低調溫馨、最勇敢 的校園友善行為,一起展現最真誠的友善, 讓每個角落都充滿理解與支持!
徵的就是你! 參加者有機會獲得手機、筆電或郵政禮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