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本書使用建議 最新考情分析 第壹篇 運籌帷幄:掌握最新趨勢與技巧 .............. 1-1 第一章 文學鑑賞與閱讀測驗 第三章 字音、字形、字義與詞意
1-3 1-44 1-60
第一節 字 音
1-60
第二節 字 形
1-94
第二章 應用文、公文
第三節 字義與詞意
1-104
第四章 成語活用
1-143 1-178 1-184 1-202 1-213
第五章 修辭與文法 第六章 國學常識 第七章 文化常識 第八章 最新趨勢─複選題型舉隅
第貳篇 琢玉成器:強化文學與國學底蘊 ............... 2-1 第一章 短文測驗&要點解析 第二章 長文測驗&要點解析
2-3 2-48
、秦晉殽之戰
2-48
、牧 民
2-59
、天 論
2-65
、勸 學
2-78
、養生主
2-86
、定 法
2-94
、兼 愛
2-102
、學 記
2-107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
2-119
、蘭亭集序
2-129
、歸去來辭並序
2-135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2-144
、進學解
2-158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2-167
、秋聲賦
2-177
、醉翁亭記
2-184
、西 銘
2-191
、西湖雜記
2-197
、項脊軒志
2-206
、詩詞曲選
2-212
第參篇 鑑往知來:近年歷屆試題彙整 ........ 3-1 101 年初等考(一般行政)試題
3-3
101 年初等考(社會行政)試題
3-13
101 年高考三級試題
3-20
101 年普考試題
3-23
101 年地方三等試題
3-26
101 年地方四等試題
3-30
101 年地方五等(一般行政)試題
3-32
101 年地方五等(社會行政)試題
3-42
102 年初等考(一般行政)試題
3-51
102 年初等考(社會行政)試題
3-63
102 年高考三級試題
3-74
102 年普考試題
3-77
102 年地方三等試題
3-80
102 年地方四等試題
3-83
102 年地方五等(一般行政)試題
3-85
102 年地方五等(社會行政)試題
3-96
103 年初等考(一般行政)試題
3-105
103 年初等考(社會行政)試題
3-118
103 年高考三級試題
3-130
103 年普考試題
3-133
第一章
文學鑑賞與閱讀測驗 【題型說明】 文學鑑賞與閱讀測驗題型是近年最受重視也最熱門的考題之一, 準備上最為不易,且內容包羅萬象,在一篇古文或是現當代文選中, 舉凡音韻、國學常識、修辭……等等,任何內容的題型都可以出現, 因應 99 年度後測驗題型增為 50 題,文學鑑賞的內容又成為考試重 點,所以讀者必須要步步為營,謹慎為之。 本書將之列為第一章,以表示本部分應當是讀者最需要花工夫準 備的一環。讀者在理解出題的形式後,請務必要繼續研讀本章的精選 試題與解析。若是感覺此處有可能為不易拿分之痛,請繼續研讀第貳 篇以強化實力。
─考選部 甲、滿州國奉天城裡有一條福康街,福康街上有一座四 合大院。這宅院門前是兩棵大槐樹,槐樹密密輕輕□□著兩 扇獅頭銅環紅漆大門。 乙、兩人緩緩步出大門,循路走著,夾道的茅屋草房莫 不高掛燈籠。月亮升起來了,光暈凝脂,□□得只照三家子 一村。 丙、她覺得右肩上暖溼溼的,愈漫愈多,像自己在流血 ,驚得只是要仰臉看,使勁仰臉看,千重大大的眼睛是□□ □□的夜空,淚珠兒銀閃閃的一直往下流往下流。 上引鍾曉陽《停車暫借問》中的文句,空格內的詞最適合填入
第一章
《第壹篇》第一章 文學鑑賞與閱讀測驗 1-3..
第一章
1-4 國文(測驗)
的選項是: 交疊、偏心、星光燦爛
庇蔭、鍾情、星河洶湧
環繞、縱情、月如銀盤
摩挲、專心、月色皎潔 【大考中心學科能力測驗】
在歌詞「天空不要為我掉眼淚」中,天空原只是「下雨」,卻 被說成「掉淚」,是因為人們把自己傷心的情緒投射於天空, 透過這種「移情作用」,原本並無情緒的事物,在人們眼中遂 產生情緒。下列文句,不具有「移情作用」的選項是: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 啼血猿哀鳴 我總是聽到這山岡沉沉的怨恨/最初的飄泊是蓄意的/怎能 解釋多少聚散的冷漠【參考大學聯考,原為多重選擇題】
移情作用亦為近年常考的題型之一,讀者應該要留意。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歡喜! *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裏飛去飛回,整日裏又寒又飢。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胡適〈老鴉〉)
這首詩中是以那四種鳥作對比? 烏鴉、燕子、鳳凰、鴿子
烏鴉、鸚鵡、鳳凰、燕子
烏鴉、燕子、鸚鵡、鴿子
鳳凰、鴿子、鸚鵡、燕子
:雖考選部公布答案為,但以較佳。
本詩作者頗以什麼樣的人自許? 先知先覺,獨領風騷
救世救人,舍我其誰
追求真理,寧死不屈
義之所在,萬死不辭
本詩作者強調的是: 居住自由
言論自由
結社自由
學術自由
下列那一項是本詩所未曾含寓的? 關懷國家、悲憫不忍的執著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使命感 寧願為自由獨立付出代價 希望在位者重用,以一展長才
【司法四等】
第一題的答案有問題,考選部公布的答案是,但是答案應該是 較好,因為烏鴉在此是藉其啞啞的鳥鳴,且被討嫌視為不吉, 而暗指「逆耳忠言」的忠臣或是諍臣;呢喃是指「燕」語呢喃; 當中「帶著鞘,替人家飛」的是指帶著信鞘送信的鴿子;而被繫 在竹竿頭,學人說話,就有黃小米的,指的是鸚鵡,也暗指沒有 主見的應聲蟲,也是逢迎拍馬的象徵。 老鴉是立場堅定,言所當言,諫所當諫之諍臣的象徵。本文所要 表達的心情是「我不能說別人愛聽,但是卻不實在的話;我不能
第一章
《第壹篇》第一章 文學鑑賞與閱讀測驗 1-5..
第一章
1-6 國文(測驗)
做別人樂見,但是卻不由衷的事。」 作者以老鴉作暗喻,老鴉是別人眼中看起來不吉祥,欲除之而後 快的角色,然而在這冷漠、虛偽的人世上,老鴉卻象徵不能沒有 的真正諍諫者。即便是拂逆我們雙耳的忠告,也當視為人生的必 須,進步的必然。比起甜蜜如糖的佞臣,老鴉是不受歡迎的,當 別人平步青雲的時候,老鴉是苦心孤詣踽踽於星稀寒夜的行者。 老鴉曾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在戰國,他是行吟湘江澤畔的三閭大 夫;在唐朝,他是太宗一生無法忘懷的明鏡─魏徵;在明代,他 是因堅持說實話而受苦至死的方孝孺,在每個不同的時代,老鴉 是我們最恨的最初,亦是最愛的最終。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煖錦衾薄。將軍 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尺冰,愁雲黲淡 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 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本詩的脈絡是:
詠雪與送別分開 以雪景為脈絡 以錯綜的方法,將詠雪與送別結合成一整體 以送別為脈絡 本詩前四句旨在描寫塞外什麼景象? 雪降得早又猛
北風捲白草
春天降臨得早
梨花盛開
本詩自第五句至第八句,那一字可作為這四句內容的依著點? 散
薄
冷
濕
本詩前八句,描寫景物的方法是: 由高而下
由低而上
由遠而近
由近而遠
下列各句,何者最可表現:從側面表露友情篤厚之作法?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煖錦衾薄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下列何者是用短促內斂的入聲韻,配合瑟縮的酷冷,增加寒氣 逼人之感? 下轅門、凍不翻
錦衾薄、冷難著
不見君、馬行處
百尺冰、萬里凝
【大學入學考試國文科命題參考手冊之編製研究報告】
本處請參見本篇第六章國學常識音韻辨識整理部分。
《論語選》: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
(〈子路〉第一章)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路〉第六章)
第一章
《第壹篇》第一章 文學鑑賞與閱讀測驗 1-7..
第一章
1-8 國文(測驗)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 正人何?」
(〈子路〉第十三章)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 ,孰敢不正?」
(〈顏淵〉第十七章)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 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顏淵〉第十九章) 上述各章所言,旨在說明,為政者應: 擇善固執
以身作則
犯顏直諫
謙恭有禮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謂:
為政首在選用正直的人 為政以修身正己為先 為政者必先正人,方能正己 為政者得國君信任,才能執行命令 下列各詞語之解釋,何者正確?
草上之風必「偃」:吹走 「苟」正其身:發語詞,無義 子「帥」以正:模範 以「就」有道:親近
本處考的是「字義」,各選項字義為仆倒;如果、倘 若;率先。 「小人之德草」,所謂「小人」一詞與下列何者解釋相同?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 「君子易事而難說,小人難事而易說也。」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比喻:
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則人民遵從其德化 人民行事純正,則上位者受其感化 上位者以權勢指揮人民,人民自會遵從 上位者清靜無為,而民自化 【郵政公路升資(士級晉佐級)】
本處考的是「文義類比理解」,君子與小人二詞亦為常考的內容。 考題中「君子」通常有三義: 有德者。如:、、。 在上位者。如:「君子」之德,風。 父親,但通常不單獨使用。如:「先君子」,義同於先父。 考題中小人多有二義: 無德者,相較於「有德者」。如:、、。 平民、百姓。如:「小人」之德,草。
第一章
《第壹篇》第一章 文學鑑賞與閱讀測驗 1-9..
第一章
1-10 國文(測驗)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鞵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 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定風波〉) ◎「詞中所傳達的是:本題命中!(見 2013 版頁 2-218) 輕車簡從的行旅樂趣
放曠達觀的生命態度
雨中漫步的隨興情懷
擺脫官場的堅定意志
【身心五等】
人類的社會屬性是眾所周知的事,但我們認為今天光講 這屬性已經不夠,我們恍然社會的存在還要靠成員的利他主 義。成員能利他又注重公益,社會如因而繁榮發達,受惠的 會是全體成員。如果社會的成員只重自私,只知道騎在別人 的頭上爬高,將會把社會搞亂,社會因而沉淪,連累而受害 的會是成員自己。所以成員的和諧合作,是社會共同體生存 的必要條件,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黃崑巖《給青年學生的十封信》) ◎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上文意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高考二級】
「一群瞌睡的山鳥/被你/用稿紙摺成的月亮/窸窸索
索驚起/撲翅的聲音/嚇得所有的樹葉一哄而散」(洛夫〈 走向王維〉) ◎這首詩化用了下列那些詩句的意象?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 高樹下山鳥,平蕪飛草蟲。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 詩成一夜月中題,便臥松風到曙雞。帶月時聞山鳥語,郡城 知近武陵溪
【地方五等】
終於找到這麼喜歡上書店的理由:時間在這裡慢下來了。 從一跨進門,時間的速度就不一樣。好像轉過一個大河 套,沈緩了。這裡是宇宙的另一個座標,時空以不同形式壓 縮與擴張。書的存在預設時間的累積和拉長:在一個僻靜角 落,寫書人以字句鑿刻時間;在另一個僻靜角落,讀書人以 字距拼貼時間。關鍵字眼是靜,是慢。那個高科技金屬質地 咻咻作響的時間,屬於外面的馬路。這裡時間是降落在地毯 上的一簇光,你撿起來,輕輕摺好,放進口袋裡。腳步從容 ,由一個書架踱到另一個書架,這本翻翻,那本看看,叫瀏 覽。這裡,時間以一字一句來衡量。坐在沙發或地毯、地板 上,攤開書,在那些頁數裡,有全世界全宇宙的時間,你數 恆河之沙,已有限度量無限。
(張讓〈夏天〉)
本文作者對於閱讀的態度,最接近下列那一選項?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豈敢取聲名,惟期脫貧賤 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第一章
《第壹篇》第一章 文學鑑賞與閱讀測驗 1-11..
第一章
1-12 國文(測驗)
文中「寫書人以字句鑿刻時間」,其中的時間寓意,下列何者 最不可能? 作家所安排預設的閱讀節奏 作家寫作所耗費的漫長時間 作家作品所涵蓋的歷史縱深 作家所預期暢銷的時間速度 【初等一般行政】
林海音的〈蟹殼黃〉寫下一則食物與離散的故事。小說 中的「家鄉館」,以大陸地區的小吃招徠客人。館中三位成 員,廣東人賣蟹殼黃,山東人賣小籠包,老北平負責打雜。 林海音寫道:「這家鄉館,是算哪個的家鄉呢?……廣東人 和山東人卻做著江南風味的蟹殼黃和小籠包子,戲班出身的 京油子卻當了店小二」。作家靜靜觀察三個人的你來我往。 他們顯然都不是科班出身,由於□□□□,湊在一起,因此 不免時生□□,直到羅東來的女工加入,故事才有了□□□ □的轉折。林海音自己就有段不平凡的遷徙經驗。她是苗栗 客家人,生於日本 大阪,長於北平。在人文薈萃的故都,林 海音求學、就業、成家,度過心目中的「黃金時代」。一九 四八年,林與丈夫夏承楹帶著三個孩子回臺,開始另一段精 采人生。這雙重背景,使她既能自臺灣人眼光看大陸,又能 用大陸人眼光看臺灣,因而使她的作品透露出少見的世故與 包容。 〈蟹殼黃〉這樣的故事寫時代的偶然,寫族群的融合,充 滿有情觀照。而小說歸結到由食物所連成的因緣,廣東人與 羅東女工終成佳偶,更說明林海音身為女性作家的巧思—穿 衣吃飯果然都是學問。 (改寫自王德威〈食物的旅程〉) 本文中空格處依序最適合填入的詞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