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ah251409

Page 1

CONTENTS- 1 人事行政學

目 錄 第 一 章 人事機構 ........................................................................ 1-1 一、考試院 ......................................................................... 1-1 二、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 1-2 三、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 ....................... 1-3 四、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 ....................... 1-3 五、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1-3 六、人事管理機構與人事管理人員(人事人員) .......... 1-4 七、人事機構類型............................................................. 1-8 八、各國人事機構之名稱及類型性質簡表 ................. 1-10 九、我國現行人事考銓機關及所屬機關組織系 統與設置情形表 ...................................................... 1-11

第 二 章 人事體制 ........................................................................ 2-1 一、人事體制之類型及其特色 ........................................ 2-1 二、職位分類制之優缺點 ................................................ 2-2 三、我國公務人員任用制度之演進 ............................... 2-3 四、我國政府行政機關人事任用制度之發展沿 革要點 ......................................................................... 2-4 五、新人事制度自民國七十六年一月十六日起 實施 ............................................................................. 2-5 六、我國現行人事制度之類型及其適用情形............... 2-6


CONTENTS- 2 人事行政學

七、重要名詞 ..................................................................... 2-6 八、職組暨職系名稱一覽表 ............................................ 2-8

第 三 章 考 選 ............................................................................. 3-1 一、遴選的意義及方法 .................................................... 3-1 二、論文式筆試法及其優缺點 ........................................ 3-2 三、短答式筆試法及其優缺點 ........................................ 3-2 四、口試法 ......................................................................... 3-3 五、考試之基本原則 ........................................................ 3-3 六、現行公務人員考試法重要規定 ............................... 3-4 七、公務人員升官等考試 .............................................. 3-16

第 四 章 任用與陞遷 .................................................................. 4-1 一、公務人員之任用(任用人員) ............................... 4-1 二、任用人員、派用人員、聘用人員、僱用人 員之涵義 ................................................................... 4-12 三、公務人員任用法允許例外任用之人員 ................. 4-12 四、雇員(僱用人員) .................................................. 4-14 五、機要人員 ................................................................... 4-14 六、政務人員 ................................................................... 4-16 七、公務人員陞遷法 ...................................................... 4-19 八、機關人員甄補之類型 .............................................. 4-24 九、職務之平調 ............................................................... 4-26

第 五 章 俸給與福利 .................................................................. 5-1


CONTENTS- 3 人事行政學

一、俸給之種類 ................................................................. 5-1 二、俸給重要名詞意義 .................................................... 5-2 三、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重要規定 ........................... 5-2 四、敘俸之規定 ................................................................. 5-4 五、 「俸點」之相關規定 .................................................. 5-5 六、銓審互核 ..................................................................... 5-6 七、決定俸給之因素 ........................................................ 5-6 八、法官俸表 ..................................................................... 5-7 九、俸給原則 ..................................................................... 5-8 十、我國公務人員福利 .................................................... 5-9

第 六 章 考績與激勵理論 ....................................................... 6-1 一、公務人員考績法重點 ................................................ 6-1 二、激勵理論 ..................................................................... 6-8

第 七 章 保 險 ............................................................................. 7-1 一、公教人員保險法之立法沿革 ................................... 7-1 二、保險對象(被保險人) ............................................ 7-2 三、主管機關、承保機關、要保機關、監理機 關、受益人 ................................................................. 7-2 四、保險項目(保險範圍) ............................................ 7-3 五、保險費 ......................................................................... 7-3 六、保險之財務責任及運用 ............................................ 7-5 七、保險給付種類及給付金額計算標準 ....................... 7-5


CONTENTS- 4 人事行政學

八、養老給付之規定 ........................................................ 7-6 九、死亡給付之規定 ........................................................ 7-8 十、殘廢給付、眷屬喪葬津貼、生育給付、育 嬰留職停薪津貼之規定 .......................................... 7-10 十一、因公死亡之涵義 .................................................. 7-11 十二、請領保險給付權利之保障 ................................. 7-11 十三、請領保險給付權利之限制 ................................. 7-11 十四、保險給付之給付期限 .......................................... 7-12

第 八 章 退休、撫卹、資遣 ................................................. 8-1 一、現行之公務人員退休法於九十九年八月四 日修正公布自一○○年一月一日起實施 .............. 8-1 二、退休撫卹基金之管理與運用規定 ......................... 8-14 三、優惠存款規定........................................................... 8-16 四、政務人員退職給與 .................................................. 8-16 五、撫卹制度 ................................................................... 8-17 六、資遣制度 ................................................................... 8-22

第 九 章 獎 懲 ............................................................................. 9-1 一、現行褒獎主要規定 .................................................... 9-1 二、公務員懲戒法之要義 ................................................ 9-4 三、監察院對於公務人員失職或違法情事之權 責規定 ........................................................................ 9-11

第 十 章 服 務 ........................................................................... 10-1


CONTENTS- 5 人事行政學

一、公務員義務 ............................................................... 10-1 二、請 假 ....................................................................... 10-9 三、工作時間 ................................................................ 10-13 四、政府機關公務人員辦公時間問題 ...................... 10-14 五、公務員責任之分類依據分析 .............................. 10-18 六、公職人員財產申報 ............................................... 10-19 七、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 10-22 八、公務人員核心價值 ............................................... 10-24 九、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 10-26 十、宣誓制度 ................................................................ 10-29 十一、交代制度 ............................................................ 10-32

第十一章 保 障 ........................................................................... 11-1 一、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修正實施之「 公務人員保障法」修正要點.................................. 11-1 二、保障法之適用對象 .................................................. 11-2 三、保障項目 ................................................................... 11-2 四、實體保障規定........................................................... 11-2 五、保障方法─復審與再審議 ...................................... 11-5 六、保障方法─申訴與再申訴(含「調處」 ) .......... 11-8 七、保障之相關事項 .................................................... 11-10 八、公務人員保障法附屬法規 .................................... 11-11

第十二章 行政中立(含「行政倫理」 ) ...................... 12-1


CONTENTS- 6 人事行政學

一、行政中立與行政倫理概念 ...................................... 12-1 二、我國行政中立與行政倫理 ...................................... 12-7

第十三章 公務人員協會(含「勞動三權」 ) ........... 13-1 一、勞動三權 ................................................................... 13-1 二、公務人員協會........................................................... 13-2

第十四章 訓練進修(含「人力資源發展」 ) ........... 14-1 一、訓練種類及涵義 ...................................................... 14-1 二、訓練之相關名詞概念 .............................................. 14-1 三、訓練需求評估之途徑 .............................................. 14-3 四、訓練效果的評估方法 .............................................. 14-3 五、人力資源發展之涵義及內容 ................................. 14-4 六、我國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要義 ............................. 14-5 七、現行重要訓練機構之職掌 ................................... 14-14

第十五章 人事制度綜合探討 ............................................... 15-1 一、人事行政制度之發展沿革 ...................................... 15-1 二、人事行政、人事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 ................. 15-2 三、人事行政的範圍 ...................................................... 15-3 四、人事行政與人事管理之異同 ................................. 15-4 五、人事行政的發展趨勢 .............................................. 15-5 六、工作簡化 ................................................................... 15-5 七、機關組織員額評鑑 .................................................. 15-6 八、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要點 ............................. 15-7


CONTENTS- 7 人事行政學

九、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要點 ............................... 15-11 十、我國現行政府組織改造五法 .............................. 15-14 十一、我國政府組織改造運用方法 .......................... 15-14 十二、民國五十八年迄今,我國重要政府改造作法.. 15-14

錄 歷屆試題 ...................................................................... 16-1 一○一年初等人事行政大意試題 ......................... 16-3 一○一年身心障礙五等人事行政大意試題 ........ 16-8 一○一年地方五等人事行政大意試題 .............. 16-12 一○二年初等人事行政大意試題 ...................... 16-17 一○二年地方五等人事行政大意試題 .............. 16-24 一○三年初等人事行政大意試題 ...................... 16-30 一○三年身心障礙五等人事行政大意試題 ..... 16-36


第一章 人事機構 1-1

1

人 事 機 構

一、考試院 考試院職權: 憲法第八十三條規定:「考試院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掌理考試、 任用、銓敘、考績、級俸、陞遷、保障、褒獎、撫卹、退休、養老 等事項。」 憲法增修條文第六條第一項規定:考試院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掌 理下列事項,不適用憲法第八十三條之規定: 考試。 公務人員之銓敘、保障、撫卹、退休。 公務人員任免、考績、級俸、陞遷、褒獎之法制事項。 考試院組織法第二條規定:「考試院行使憲法所賦予之職權,對各 機關執行有關考銓業務並有監督之權。」 考試院組織: 憲法增修條文第六條第二項規定:「考試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 ,考試委員若干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不適用憲 法第八十四條之規定。」 考試院組織法規定: 考試院考試委員之名額,定為十九人。(§3) 考試院設考選部、銓敘部、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其組織 另以法律定之。(§6) 考試院設考試院會議,以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及前條各部會 首長組織之,決定憲法所定職掌之政策及其有關重大事項。(§ 7Ⅰ) 前項會議以院長為主席。(§7Ⅱ) 考試委員之地位、資格: 憲法第八十八條規定:「考試委員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 行使職權。」 考試委員之任期:考試院院長、副院長及考試委員之任期為六年。 (考試院組織法§5Ⅰ)


1-2 人事行政學

考試委員之資格:考試委員應具有下列各款資格之一:(考試院組 織法§4) 曾任考試委員聲譽卓著者。 曾任典試委員長而富有貢獻者。 曾任大學教授十年以上,聲譽卓著,有專門著作者。 高等考試及格二十年以上,曾任簡任職滿十年,並達最高級,成 績卓著,而有專門著作者。 學識豐富,有特殊著作或發明,或富有政治經驗,聲譽卓著者。 二、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一日成立。 組織成員規定: 本會置主任委員一人,特任;副主任委員二人,其中一人職務比照 簡任第十四職等,另一人職務列簡任第十四職等。(公務人員保障 暨培訓委員會組織法§3) 本會置委員十人至十四人,其中五人至七人專任,職務比照簡任 第十三職等,由考試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之;餘五人至七人兼任 ,由考試院院長聘兼之;任期均為三年,任滿得連任。但兼任委 員為有關機關副首長者,其任期隨職務異動而更易。 前項專任委員具有同一黨籍者,不得超過其總額二分之一。(公 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組織法§4)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二十六日設立「國家文官培訓所」,民國九十 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公布「國家文官學院組織法」,自民國九十九 年三月二十六日將「國家文官培訓所」改制為「國家文官學院」 ,院長由保訓會主任委員兼任。 國家文官學院隸屬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掌管下列事項: (國家文官學院組織法§2) 關於高階公務人員中長期培訓之研究及執行事項。 關於公務人員考試錄取、升任官等、行政中立及其他有關相關 訓練之執行事項。 關於人事人員訓練、進修之執行事項。 關於公務人員終身學習之研究與執行事項。 關於公務人員培訓國際交流、與國內學術機構合作之執行事項。 關於受訓學員研習輔導及訓後服務事項。 關於公務人員培訓技術、方法與教材之研究發展及推廣事項。 關於公務人員數位學習與其他多元學習及圖書資訊之管理、發


第一章 人事機構 1-3

展事項。 關於培訓機關(構)數位學習網路平台之推動事項。 關於接受委託辦理培訓事項。 其他有關公務人員培訓之研究發展事項。 :國家文官學院置院長一人,由保訓會主任委員兼任。 三、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隸屬考試院, 負責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收支、管理、運用之審議、監督及考核。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條例§2) 組織成員:(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條例§5) 本會置主任委員一人,由考試院副院長兼任,綜理會務;並置委員 十九人至二十三人,由中央與地方政府有關機關代表及軍公教人員 代表組成,均由考試院院長聘兼;其產生辦法由考試院定之。 前項軍公教人員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額三分之一,任期二年。 四、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隸屬於銓敘部 ,負責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之收支、管理及運用。(公務人員退休 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2) 組織成員:(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6、§7) 本會置主任委員一人,由銓敘部部長兼任,綜理會務;副主任委員 一人,職務列簡任第十三職等,襄理會務。 本會置委員十三人至十七人,由銓敘部遴聘國防部、財政部、教 育部、行政院主計處、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臺灣省政府、臺北市 政府、高雄市政府業務主管各一人,及專家學者組成之。 前項委員均為兼任,其由專家學者擔任者任期為二年。 五、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設置依據: 依行政院組織法第六條規定行政院設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據此於一 ○○年十一月十四日制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組織法」,並於一○ 一年二月六日由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改置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設置目的: 依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組織法第一條第一項規定,行政院為辦理人事 行政之政策規劃、執行及發展業務,特設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掌理事項: 依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組織法第二條規定,總處掌理下列事項:


1-4 人事行政學

人事法制之研究建議及行政院所屬機關人事行政之綜合規劃。 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人事機構設置、人事人員管理、訓練、 進修與人事資訊系統之研析、規劃及推動。 行政院所屬機關組織結構功能與行政法人制度之研析及推動。 機關員額管理之研析、規劃、監督、評鑑與有關法令之研擬及解釋。 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公務人員考試分發、任免、級俸與陞遷 之規劃、執行及國營事業機構負責人、經理人派免之審核。 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公務人員訓練、進修與在職培訓發展之 規劃、執行及評鑑。 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公務人員服務、差勤之研究建議與辦公 時間之規劃、擬議及考績、考核、考成與獎懲之規劃及執行。 員工給與之規劃及擬議。 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公務人員退休、撫卹之核轉、研究建議 與保險、資遣、福利之規劃及執行。 其他有關人事行政之政策規劃、執行及發展業務。 組織規定: 總處設人事長一人、副人事長二人。 又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處務規程第五條規定,總處設下列處、室: 綜合規劃處;組編人力處;培訓考用處;給與福利處; 人事資訊室;秘書室;人事室;政風室;主計室。 又總處下設「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與「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與考試院之關係: 依總處組織法第一條第二項規定:「總處有關考銓業務,並受考試 院之監督。」 又查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與考試院相關職掌之關係如下: 培訓考用處掌理事項中規定:「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公務 人員培訓發展之需求績效評估與評鑑;中高階公務人才培訓資料 庫建置與人才管理培訓發展制度之規劃及執行。」此與考試院保 訓會及國家文官學院之訓練權責分工似有爭議。 另綜合規劃處掌理事項中「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各級人士 機構設置、變更之擬議」及「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各級人 事人員之派免、遷調、考核、獎懲、訓練及進修規劃」,此兩項 與銓敘部組織法中規定掌理各機關人事機構之管理事務,顯然均 有密切關係。 六、人事管理機構與人事管理人員(人事人員)


第一章 人事機構 1-5

人事管理機構設置型態種類: 人事處;人事室;人事管理員。 人事管理人員之種類區分: 人事主管人員:包括人事處處長、人事室主任、人事管理員。 人事佐理人員:凡各人事管理機構之人事主管人員以外者,如科長 、股長、專員、科員、助理員……等。 人事管理人員之管理事項規定: 人事主管人員之職務列等(人事管理條例§5Ⅰ):人事處置處長 ,職位列第十至第十二職等;人事室置主任,其職位之列等分為第 六至第九或第十或第十一職等;人事管理員,職位列第五至第七職 等。 人事管理人員之指揮監督(人事管理條例§6): 人事管理人員由銓敘部指揮監督,其設有銓敘處各省之縣市政府 等之人事管理人員,得由各該銓敘處指揮監督之。 前項人員,仍應遵守各機關之處務規程與其他通則,並秉承原機 關主管長官依法辦理其事務。 人事管理人員之任免(人事管理條例§8): 人事主管人員之任免,由銓敘部依法辦理。 佐理人員之任免,由各該主管人員擬請銓敘部或銓敘處依法辦理。 銓敘部人事管理司之職掌(銓敘部組織法§7): 人事管理司掌理下列事項: 關於人事管理人員任免、敘級、敘俸、考核之審核事項。 關於人事管理人員工作督導及通訊會報事項。 關於公務員人事資料之蒐集、查證、登記、處理及統一管理事 項。 關於公務人力調查評估及人才儲備事項。 關於公務人員考試及格人員分發事項。 關於掌理業務有關法令之擬議、解釋及其他事項。 行政院所屬簡任第十一職等以上人事主管人員之派免、遷調,應 由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先會商銓敘部。 人事主管人員基本要件(行政院所屬各級人事機構人員設置管理要 點§7): 派充委任或薦任人事主管職務者,應具有一年以上人事行政工作 經驗;派充簡任人事主管職務者,應具有三年以上人事行政工作 經驗。


1-6 人事行政學

遴員不易之離島、偏遠地區或其他特殊情形,機關職務單列薦任 第九職等以下新進人事主管之遴用,經專案報請總處同意者,得 不受前項規定之限制。 第一項所稱人事行政工作經驗,包括專任、兼任(辦)人事行政 工作之經驗在內。 人事主管人員之任期(行政院所屬各級人事機構人員設置管理要點 §20): 人事主管職期,一任三年,得連任一次。因業務特殊需要或家庭 因素,於連任期限屆滿後得延長一年。有下列情形之一並報總處 核准者,得暫緩調任: 最近二年內屆齡退休或已申請自願退休有案。 懷孕或請娩假期間。 養育三足歲以下子女。 本人重病須長期治療。 家庭遭遇重大變故。 因機關地處偏遠、離島地區或其他原因而無適當職務可資輪調。 配合政策辦理組織調整事宜。 因天災或其他事故,予以調任有影響機關運作之虞。 銓敘部訂定之中央機關人事主管人員遴用及職期遷調作業規定( §13): 各級人事主管人員之職期為三年,得連任一次。因業務特殊需 要或家庭因素,於連任期限屆滿後得延長一年。 前項職期之計算,以實際到職之月起算,並以每年十二月底為 屆滿日期。 職期屆滿之各級人事主管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並經本部核准 者,得暫緩遷調: 未來二年內屆齡退休或已申請自願退休。 重病住院。 家庭遭遇重大變故。 無適當職務可資遷調。 因天災或其他事故,予以調任有影響機關運作之虞。 行政院所屬機關人事人員之派免遷調(行政院所屬各級人事機構人員 設置管理要點§8): 人事人員職務列二個以上職等時,其派免遷調程序,按職務所列最 高職等之規定辦理。


第一章 人事機構 1-7

人事人員之派免遷調程序,依下列規定辦理: 簡任第十二職等以上人事處處長,由總處簽報院長核定後以總處 令發布;其餘主管機關人事處處長、人事室主任、人事管理員, 由總處遴定發布。 直轄市政府(以下均含準用直轄市組織之縣政府)及中央主管機 關人事處副處長,由總處遴定發布;其餘縣(市)政府人事處副 處長,由縣市政府人事處依規定程序遴選適當人員,以派免建議 函報請總處核派。 中央機關人事機構單列簡任第十職等以上佐理人員由主管機關人 事機構依規定程序遴選適當人員,並填列「甄審(選)作業紀錄 表」(附表四略),以派免建議函報請總處核派;跨列簡任第十 職等及直轄市政府單列簡任第十職等人事佐理人員由主管機關人 事機構依規定程序發布,並副知總處。 各級人事機構職務單列或跨列薦任第九職等以上人事室主任、科 長、組長,由主管機關人事機構依規定程序辦理甄審(選),並 填列「甄審(選)作業紀錄表」,以派免建議函報請總處核派。 但具機關性質之主管機關人事機構,科長得免經甄審(選),以 派免建議函報請總處核派。 各級人事機構薦任第八職等以下人事主管,由主管機關人事機構 依規定程序發布,並副知總處。 第二款至第四款以外之人事佐理人員,由主管機關人事機構依規 定程序發布。 交通事業機構人事人員依本點相當職務任免遷調規定辦理。 前款以外之公營事業機構相當單列或跨列薦任第九職等以上之一 級人事單位主管,由主管機關人事機構徵得總處同意後,由各該 事業機構依程序核派,並副知總處及主管機關人事機構;其餘人 事人員由各該事業機構依規定程序發布。 中央三級機關及教育部所屬學校單列或跨列簡任第十職等以上人事 室主任職務,必要時得由總處舉行面試或其他測驗,擇優遴定。 主管機關人事機構發布涉及公務人員身分變更或重大權益事項之免 職或停職前,應先函報總處審核同意後,始得據以辦理。 總處對主管機關人事機構依規定遴報人選,認為不適當時,得發還 另行遴報,必要時由總處逕行核派。 行政院所屬人事機構之業務績效考核(行政院所屬各級人事機構人員 設置管理要點第 26、27、28 點):


1-8 人事行政學

為加強人事政策之貫徹與執行,並溝通各級人事人員服務觀念, 精進人事業務處理方法,總處及各主管機關人事機構得定期辦理 業務績效考核。 辦理前項績效考核之權責如下: 各主管機關人事機構,由總處辦理。 各主管機關人事機構所屬人事機構由各該主管機關人事機構辦 理,並得依分層負責,逐級授權方式實施之。 第一項績效考核之項目、實施方式及考核期程等事項,分別由總 處及各主管機關人事機構另定之。 人事機構業務績效考核實施方式原則如下: 考核項目區分為共同考核項目、自訂工作項目。總處得指定重點 工作項目納入自訂工作項目。 考核方式區分為書面考核及實地考核,並得視業務實際需要,同 時辦理或擇一辦理。 考核評比方式得依人事機構等級、規模及業務繁簡程度分組辦理。 人事機構業務績效考核結果之獎懲運用如下: 考核績優之人事機構均予公開頒獎表揚,其主管及有關業務承辦 人員,並得依相關規定酌予獎勵。 績效考核成績作為各該人事主管、人事機構年終考績及人事運用 之重要依據。 七、人事機構類型 共分有部內制、部外制、折衷制三種類型,分別如下述: 部內制的人事機構: 歐洲大陸各國的政治制度與哲學,一向崇尚集中制或集權制,德國和 法國所施行的官僚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效率高、成效卓著。對於人 事行政的機構,他們不在行政組織系統之外設置地位獨立性人事機構 ,所有有關官吏的考選、任用、考績、俸給、訓練及獎懲等,皆由各 行政部門自行掌理之,這就是所謂的部內制。 部內制具有下列的優點: 因為主辦人事行政的人員都在其本身的工作單位之內,他們能夠 知道本機關的實際情況,對用人、陞遷、考績等情形有深切的瞭 解。所以,其人事措施能發生對症下藥與切中時弊的效果。 人事行政機構與行政機關合為一體,在職權上無衝突,工作上可 免重複,易收事權統一、步伐整齊的作用,進而增進效率。 如果人事機構獨立於外,則行政機關有關人事行政的業務都要用


第一章 人事機構 1-9

公文來往接洽,浪費時間。 部內制具有下列的缺點: 這類機構因係附屬於普通行政機關之內,因此人力不足,力量分 散,只能作例行性的人事業務,對於積極性的人事制度的建立及 進一步的研究發展,不能作全盤性的規劃與設計。 行政首長往往憑藉其地位,干預人事行政中之考試功能,使得考 試權無法獨立,不能客觀、公正的選拔人才。 各行政部門皆有一套人事制度,政府不免陷於政令分歧,尤其人 事管理方法不一造成步調凌亂,既不符管理經濟的原則,也影響 到公務員之間的情緒。 部外制的人事機構: 部外制也稱為獨立制,就是在行政部門的系統之外設置獨立的人事行 政機構,不受政黨的干涉與行政首長的控制,此一超然獨立的人事行 政機構,乃綜掌一切人事行政事宜的最高機構,在我國為考試院,在 美國為一八八三年至一九七八年間之聯邦文官委員會。 部外制具有下列的優點: 獨立行使職權、態度公平、地位超然、不受政治影響(我國考試 委員及美國的文官委員皆須超出黨派之外獨立行使職權)、行政 首長不能干涉,最能符合獨立選拔人才的原則。 因部外制是一種獨立於行政機構外的人事機構,易於集中人力、 財力與設備,對人事行政可作周詳及全面考慮,不使之支離破碎。 部外制具有下列的缺點: 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皆不能與人事機構切實合作,甚至對之加以 抵制,不能發揮人事機構應有功能。 人事機構獨立於行政部門之外,對實際情形並不十分明瞭,所為 措施每不能切合需要或對症下藥,不無隔靴搔癢或閉門造車之弊。 人事機構所管轄的事權,如獎懲、陞遷、編制、待遇等,原應屬 於行政機構或首長者,今強行分出,不免削弱了他們的領導權, 也干擾了他的功能,行政責任的完整性也不能保持。 折衷制的人事機構: 部外制與部內制各有其優、缺點,英國於一九六八年以前取兩制之 長,而捨兩制之短,成立了折衷制的人事機構,故折衷制又稱英國 制。英國把中央人事行政權劃分為二: 文官資格的審定權:屬於超然獨立的文官委員會(成立於 1855 年)。


1-10 人事行政學

人事權:舉凡經錄用人員進入機關以後的薪俸、陞遷、考績、懲 戒以至於退休等,則劃歸內閣所屬的財政部。 因此,獨立的考選委員會僅是掌理公務員的考選及檢查公務員應考 人的身體健康情形,使不合格、無法勝任的人員,無法混跡於政府 職位中。至於考選以外的其他人事行政事宜,仍由行政系統下之財 政部掌管。 此制有優點如下: 考試權獨立行使、公平與客觀、長官不能任用私人、政黨亦無法 染指分贓、保障用人唯才的精神。 除考選之外的人事行政措施,此制則能密切配合各機關的需要, 不致妨害到行政責任的完整性。 此制之缺點為人事行政權分離,將考試與其他人事業務分由不同機 構辦理,協調上增加困擾。 八、各國人事機構之名稱及類型性質簡表 美國:一九七八年以前之「聯邦文官委員會」。   部外制 日本:一九四七年成立之「人事院」。   我國:一九三○年成立之「考試院」。    英國:一九六八年之「文官部」、一九八一年之「管理   與人事部」、一九八七年之「文官大臣辦公室」     、一九九三年改為「公職與科技局」、一九九五     年之「公共服務局」、一九九八年之「文官指導     局」(隸屬「內閣事務部」)。    美國:一九七八年之「聯邦人事管理局」。    法國:一九四五年之「文官指導處」、一九五九年改稱  部內制   為「文官局」、一九九三年改為「人事部」、一     九九五年改稱「人事、國家改革及地方分權部」。    德國:一九五三年之「內政部」。    日本:一九六五年之「內閣人事行政局」。    韓國:一九七八年之「總務處」、一九九八年四月起改    為「行政自治部」(「行政安全部」)。   我國:一九六七年之「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   2102 年(民國 101 年)2 月 6 日起改為「行政院  人事行政總處」]    折衷制 ─英國:一九六八年以前設有下列人事機構: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