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篇】重點整理及專有名詞解釋 1-1 第 一 章 緒 論 ................................................................................ 1-2 第 二 章 公路運輸系統................................................................... 1-22 第 三 章 鐵路運輸系統................................................................... 1-54 第 四 章 都市運輸系統................................................................... 1-96 第 五 章 航空運輸系統..................................................................1-126 第 六 章 水道運輸系統..................................................................1-156 第 七 章 貨櫃運輸系統..................................................................1-180 第 八 章 管道運輸系統..................................................................1-187 第 九 章 物流管理系統..................................................................1-190 第 十 章 運輸管制與補貼..............................................................1-199 第十一章 運輸政策與技術..............................................................1-206 第十二章 交通工程實務..................................................................1-224
【第貳篇】模擬試題及解析 2-1 第 一 回 緒 論 ................................................................................ 2-2 第 二 回 公路運輸系統................................................................... 2-19 第 三 回 鐵路運輸系統................................................................... 2-59 第 四 回 都市運輸系統..................................................................2-100 第 五 回 航空運輸系統..................................................................2-141 第 六 回 水道運輸系統..................................................................2-184 第 七 回 貨櫃運輸系統..................................................................2-217
第 八 回 管道運輸系統..................................................................2-224 第 九 回 物流管理系統..................................................................2-227 第 十 回 運輸管制與補貼..............................................................2-239 第十一回 運輸政策與技術..............................................................2-252 第十二回 交通工程實務..................................................................2-276
【第參篇】數字記憶篇 3-1 【第肆篇】鐵路人員特考試題及詳解 4-1 100 年鐵路人員特考(佐級)試題及詳解.......................................... 4-2 101 年鐵路人員特考(佐級─運輸營業)試題及詳解 .................... 4-15 101 年鐵路人員特考(佐級─車輛調度)試題及詳解 .................... 4-27 102 年鐵路人員特考(佐級)試題及詳解........................................ 4-40 103 年鐵路人員特考(佐級)試題及詳解........................................ 4-52
【第伍篇】初等考試試題及詳解 5-1 102 年初等考試試題及詳解.................................................................. 5-2 103 年初等考試試題及詳解................................................................ 5-13
【第陸篇】五等特考試題及詳解 6-1 101 年原住民族特考試題及詳解.......................................................... 6-2 102 年原住民族特考試題及詳解........................................................ 6-14
【第柒篇】運輸學大意複選題型練習 7-1
1-2 運輸學精選測驗題庫
第一章
緒 論
運輸(Transportation)、交通(Traffic)及通信(Communication) 運輸學與運輸工程學
運輸需求之意義
交通三要素
運輸的構成要素
運輸的一般功能及經濟功能
運輸的衝擊
運輸對環境所產生之衝突
運輸事業之特性
運輸系統範圍
各種運輸方式與特性
各種運輸方式之特徵
各種運輸方式之績效特性比較
運輸系統之分類 複合運輸系統(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複合運輸系統之方式及種類
陸橋運輸(Land Bridge)
運輸事業之組織型態
運輸業之未來展望
高速運輸時代來臨對台灣地區空間結構之影響 全島運輸骨幹整建計畫及建構全島便捷交通網之願景 高速鐵路通車對國內運輸系統、都市發展、經濟成長之影響 一、運輸、交通及通信 「運輸」、「交通」及「通信」之定義,說明如下: 「運輸」(Transportation):係指使用運輸工具、透過通路,將人 或貨物從某一地移送至另一地,以克服空間阻隔之運送過程,亦是 一種經濟活動或經濟行為。 「交通」(Traffic):係指車輛或行人在一個地區或路線的運動狀 態(如交通流)及與此種運動有關的設施(如交通號誌、交通標誌 )。因此,「交通」即專指探討人、車、路彼此間之關聯。 「通信」(Communication):係指一種「訊息」(Message)的傳 送,其所傳送的客體不一定是人或貨物,可能是聲音、文字、電子 訊號等形式,而且不一定非利用運輸工具不可。如郵政、電信。 有關「運輸」與「交通」之關聯性如下:
《第壹篇》第一章 緒 論 1-3
從「理論架構」分析(詳如下圖):「運輸」(Transportation)可 包括公路、鐵路、航空、水道、管道等運輸方式;而「交通」( Traffic)僅用於描述「公路運輸」裡之人車運動或有關設施。因此 ,在「理論架構」上,「運輸」(Transportation)應涵蓋「交通」 (Traffic)。
從「行政組織體系」分析(詳如下圖):若從我國交通行政最高主 管機關—「交通部」之英文全名(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MOTC)去推論,交通部(MOTC)係掌理「運 輸」(Transportation)與「通信」(Communication)兩大主要業 務,以及「觀光」與「氣象」兩大輔助業務。由此可知,在「行政 組織體系」上,「交通」應涵蓋「運輸」。
二、運輸學與運輸工程學 運輸學(Transportation Science):
1-4 運輸學精選測驗題庫
「運輸學」乃是研究如何迅速、安全、經濟、便利、舒適或穩當地 將人及貨物從甲地運到乙地,以創造空間與時間效用之科學。 「運輸學」範疇包括:公路運輸、鐵路運輸、都市運輸、航空運輸 、水道運輸及管道運輸等系統,亦涵蓋儲運管理(物流管理)、運 輸管制與補貼、運輸政策與技術等課題。 運輸工程學(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cience): 「運輸工程學」乃是研究通路系統、網路、場站及其鄰近工地間之 相互關係,並對運輸方式作一個適切的規劃及設計,使其對人員及 貨物的運輸系統構成一個可以達到安全、便利及有效管理之科學。 「運輸工程學」範疇包括:運輸工程意義範圍與發展趨勢、公路工 程、鐵路工程、捷運系統工程、航空站工程、水道工程等課題。 三、運輸需求之意義 「運輸需求」係指旅次產生者為完成社會經濟活動目的(如上班、上學 、購物、休憩等)所衍生「行」的需求。因此,其「直接需求」應為上 班、上學、購物、休憩等社會經濟活動,而「運輸需求」並非其真正之 「直接需求」,應歸屬為「間接需求」,又其為實現其他社會經濟活動 之目的所衍生,故亦可稱為「衍生性需求」或「引伸性需求」。 四、交通三要素 人(People)的因素:泛指運送之客體(如旅客、貨物)、運輸事業 之「利用人」(如旅客、託運人、受貨人)及交通設施之「用路人」 (如駕駛人、行人)。 車(Mode)的因素:泛指運輸系統之「運具」,包括:汽車、鐵路 列車、捷運電聯車、航空器、船舶、輪渡等。 路(Way)的因素:泛指運輸系統之「通路」,包括:道路、鐵路、 航路、水路、管道等。 五、運輸的構成要素 運輸工具(Mode/Vehicle):係指用來運送人或貨物之設備,如汽車 、鐵路列車、航空器、船舶等。而良好的運輸工具應具備安全、準點 、經濟、便利、舒適等功能。 通路(Way):係指由起點至訖點所經之路徑,如鐵路、公路、航路 、管道。而良好的通路應具備安全、建造及維修成本低、不受天候或 地形影響等條件。 場站(Terminal):係指運具出發之起點及目的之訖點,如火車站、
《第壹篇》第一章 緒 論 1-5
公車站、航空站、港埠,亦可包括經過之所有節點(Node)。而良 好的場站應具備旅客集散、貨物裝卸、運具維修調度、服務人員休息 等功能。 動力(Power):係指提供運具移動運轉之力量,如人力、風力、獸 力、電力。而良好的動力設備應具備構造簡單、操作方便、保養維修 容易、成本低、能源使用效率高等條件,如電動機、柴油內燃機、蒸 氣機、噴射引擎等。 通信(Communication):係指提供車輛駕駛員與調度站、總公司等 營運管理人員相互連絡,以確保突發事故能迅速處理且能維持運輸安 全之設備。而良好的通信設備應具備性能優良、迅速確實、操作簡便 、保養維修容易等條件。 經營管理人才及組織(Management & Organization):係指負責運輸 業經營管理之相關人員及組織,由於上述五項運輸要素皆為硬體設施 或設備,尚須靠「管理人員」才能使運輸系統更有效發揮其功能及作 用。而良好的管理組織應具備組織制度完整、團隊意識強烈、成員和 諧合作、指揮調度靈活、事權分工合理等條件。 六、運輸的一般功能 國家社會的團結與統一:古今中外皆將「運輸」視為國家建立、社會 形成與團結統一之重要關鍵,過去外國有一諺語:「但求國家能建設 鐵路,之後鐵路自能建設國家」,而秦朝推動「車同軌,軌同距」, 目的即為使交通建設得以標準化。 國防力量之增強:良好的運輸,可使軍事人員及物資得以快速移動, 乃戰爭克敵致勝之關鍵。另從國父《實業計畫》一書亦可得知,厚植 國防力量亦為交通建設重要目標之一。 政治制度之演進:過去英國學者曾預言:「鐵路築成之日,將是封建 制度消滅之時」,後來果真被其料中。當國家幅員廣大,究係採集權 或分權為宜,實不以土地相距遠近為據,而應以交通便利與否為準。 社會關係之促進:快速的運輸(如航空、高鐵)促成「天涯若比鄰」 ,不僅可加強相離千里之親友往來,增加彼此親切感、認同感等情誼 ;另可增進各地區之貿易往來,間接促進商業活動之發展。 文化之形成與發展:古代人民皆逐水草而居,依賴河川生活,並形成 古文化(如埃及尼羅河文化、印度恆河文化、中國黃河文化)。而現 代運輸之便利,不僅使國民教育得以普及,亦促進文化事業之蓬勃發
1-6 運輸學精選測驗題庫
展。 七、運輸的經濟功能 經濟學之內涵係研究人類對所需資源如何分配,而經濟活動之關鍵要素 包括:生產、交換、消費、分配及經濟發展等五項,皆須仰賴運輸之配 合。茲分別說明如下: 生產方面: 降低生產成本:便利之運輸可使運費降低,使原料成本花費減少, 直接降低了生產成本。 促進資源之開發與有效利用:便利之運輸提高偏遠地區可及性,促 進該地資源之有效開發與充分利用。 促進區域分工:便利之運輸使各地可考量有利資源,生產最有利產 品,可收區域分工之效。 擴充生產規模:便利之運輸使消費需求增加,生產者生產成本降低 ,將使其擴充生產規模。 交換方面: 降低產品價格:便利之運輸促進區域分工及擴大生產規模,大量運 輸將使產品售價低廉。 穩定物價水準:便利之運輸可維持市場供需平衡,並使得物價維持 在一個穩定之水準。 擴大市場範圍:便利之運輸可使得輸出市場擴大,遍及各地,並增 加銷售通路之據。 促進國際貿易:便利之運輸使運輸市場擴及全球,係國際貿易行為 ,使其更加蓬勃發展。 消費方面: 減輕消費負擔:便利之運輸可使產品售價更低廉,亦將使得消費者 之財務負擔減輕。 擴大消費範圍:便利之運輸可使消費者買到遠地及更好之產品,可 擴大其消費範圍。 提高消費水準:便利之運輸可使消費者負擔減輕,使其有能力消費 更好水準之產品。 創造消費慾望:便利之運輸可使消費者除基本需求外,尚有餘力購 買更好產品犒賞自己。 分配方面:
《第壹篇》第一章 緒 論 1-7
土地價值增加:運輸發達使當地之可及性提高,改變當地之土地使 用,亦增加土地價值。 人口分布變動:運輸發達使通勤時間減少,人口從市區往郊區遷移 ,造成人口分布變動。 企業利潤提高:運輸發達降低了生產成本,亦使行銷通路成本減少 ,將提高企業利潤。 工廠與住宅區位之選擇與移動:運輸發達將使工廠與住宅區位產生 變動,最終均將遷移至其最佳區位。 經濟發展方面: 土地使用改變:運輸發達後,將低度開發之農地、工業等用地變更 為商業、住宅等用途。 土地利用強度提高:運輸發達後,將檢討提高沿線土地開發之利用 強度(含建蔽率及容積率)。 促進都市發展:運輸發達後,將加速工商業發展,使得都市日益繁 榮,並擴大都市範圍。 發展區域經濟:運輸發達後,將可促進區域分工,使各地區均能獲 得均衡發展之機會。 八、運輸的衝擊 運輸對經濟的衝擊: 改變市場型態(如區域分工、國際貿易)。 改變土地價值(如平面鐵路兩側土地價值不高)。 影響民生物價(如交通中斷將造成物價波動)。 運輸對環境的衝擊: 產生汙染問題(如空氣汙染、噪音、振動)。 耗用自然資源(如耗用油料、電力等能源)。 運輸安全問題(如行車肇事、人員傷亡)。 增加社會成本(如車輛壅塞、增加旅行時間)。 運輸對社會的衝擊: 影響都市發展(如平面鐵路將都市地區一分為二)。 影響生活型態(如交通便利將活絡經濟活動)。 造成社會的不公平(如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利)。 運輸對歷史文化的衝擊: 破壞歷史古蹟(如交通建設施工時,未做好歷史文化保存工作)。
1-8 運輸學精選測驗題庫
舊文化的流失(如交通便利將使原住民往都市遷移,造成舊文化的 流失)。 運輸對國防的衝擊: 科技快速進步(如發展航空工業可促進民航事業,亦可厚植國防空 中戰力)。 運輸高機動性(如鐵公路平時運輸旅客及貨物,戰時可運送軍隊及 物資)。 九、運輸對環境所產生之衝突 有關運輸對環境產生之影響,可分成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 三個層面,進一步將其影響之類別及細項內容說明如下: 類 生 空
活
環
境 自 然 環 境 社 會 環 境
別細 項 染 SO、CO、懸浮粒子、NO、其他 PH 值、BOD、COD、SS、溶氧量(DO)、濁度 水質 水質 、正己烷萃取物、CN、有機磷、重金屬、其他 汙染 底質 PCB、水銀、其他 土壤汙染 鎘、銅、砷、其他 噪音 噪音位準(分貝) 振動 振動位準(分貝) 地層下陷 下陷量 惡臭 氨、硫化氫、硫化物、銨類、硫醇類、其他 低頻率空氣振動 各頻率、音壓位準 電波干擾 天線、電話、收音、收視 日照障礙 日照投影時間 風害 基地風向、風速 廢棄物 一般廢棄物、事業廢棄物、工程棄土 氣象 風向、風速、大氣穩定度、降雨量等 地文 地形、地質、土質、地層等 海洋 潮流、波浪 河川 流量、形態 水文 地下水 水位、水質 陸生 動植物之組成、分布等 動植物 水生 動植物之組成、分布等 社區環境 社區分隔 景觀及遊憩 優美景觀、眺望點 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古蹟遺址、著名地點等 自然 傾斜面崩壞、洪水、淹水、地震、颱風 災害 人為 火災、爆炸、有害物漏洩、地下埋設破壞
氣
汙
《第壹篇》第一章 緒 論 1-9
十、運輸事業之特性 基本設施之特性(Infrastructure):交通是人們四大需要(食衣住行 ),從上班、上學、購物等活動,以及生產貨品到消費,都要靠交通 與運輸。 公共服務性(Public Service):運輸設施不僅為基本設施且為社會的 公器,亦即應以普及社會、服務大眾為前提。 資本密集性與沉沒成本性(Capital-intensive and Sunk Cost):運輸事 業係需要大量投資的大型資本密集企業。又該運輸設備及設施一旦投 資後,如不供原來之用途,就很難出售或移作他用,亦即很難收回原 來之投資花費。 獨占性(Monopoly)或寡占性(Oligopoly):由於運輸事業所需投 資額甚鉅,故需要給予某種程度的保障(如限制經營家數),以便於 發揮其規模經濟之效益,並賦予業者某種程度之獨占或寡占地位。 接受高度公共管制性(Public Regulation):政府乃基於保護業者、 使用者與社會大眾之立場,對運輸業實施各項嚴格之管制,舉凡業者 之加入、退出、營業區域與營業項目、運價、財務、服務水準、利潤 、設備等,無不在政府管制之內。 無法儲存性或即時供應性(Nonstorable and Real-time Supply):大眾 運輸業則不同於一般生產企業,一部車子開出後,如有空位,無法儲 存以供未來擁擠時之用,是以運輸的產品為「服務」性質,「服務」 是無法儲存的。 產銷計算單位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 in Production and Sale Units) :大眾運輸業之成本係根據所提供之服務量而定,成本之計算單位為 車公里數;而收入則是根據使用量而定,收入之計算單位卻是延人公 里或延噸公里。因此,此一特性使該運輸業財務問題顯得較為特殊, 且定價變得複雜不易處理。 高度競爭代替性(Competitive Substitution):在同一地區內,同種運 輸工具(如不同公司之公車業者)及異種運具間(如鐵、公路),彼 此互為代替品之可能性相當大,因此極易引起彼此間之激烈競爭。 共同成本的特性(Common Cost):運輸業提供二種以上之產品(或 服務)種類時(如一家公司同時提供客運和貨運之服務),將產生共 同成本如何合理分配之問題。 長週期的特性(Long Cycles):運輸的需求是即時的,而其規劃、
1-10 運輸學精選測驗題庫
建設及營運則屬長週期的,因此運輸投資決策特別需要謹慎。 十一、運輸系統範圍 運 輸 系 統
主 要 運 輸 代 理 商
基 本 運 輸 方 式
都 市 運 輸
公 路 運 輸
鐵 路 運 輸
航 空 運 輸
水 道 運 輸
管 道 運 輸
承 攬 業 或 代 理 業
倉 儲 公 司
旅 行 社
貿 易 公 司
郵 件 包 裹 託 運 公 會
:運輸業之法定形式如下: 公 路 運 輸鐵 路 運 輸 公用運輸業 公用運輸業 契約運輸業 私人運輸業 私人運輸業
航 空 運 輸 公用運輸業 契約運輸業 私人運輸業
水 道 運 輸管 道 運 輸 公用運輸業 公用運輸業 契約運輸業 私人運輸業
十二、各種運輸方式與特性 「運輸」如以服務之空間來分則有「城際運輸」及「都市運輸」,而「 城際運輸」可分為「國內運輸」及「國際運輸」。又如以服務之對象來 分則有「旅客運輸」及「貨物運輸」之別。一般傳統運輸方式可分成「 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道運輸」及「管道運 輸」等五類,又近年來另成一類之「都市運輸」,仍可依其使用「膠輪 」或「鋼輪鋼軌」等屬性回歸「鐵路運輸」及「公路運輸」等類,在分 析時並不另成一類。茲就五種運輸方式及其特性說明如下: 公路運輸:「公路運輸」指車輛採膠輪支撐並傳動行駛於路面者,本 身沒有固定軌道及專用路權。路面則有石頭路面、柏油路面及混凝土 路面等。其特性如下: 載運量小:汽車載運量受制於其構造及支撐系統,實不能與鐵路列 車、航空器或船舶之容量相比。 可及性高:汽車之機動性高,可兼顧各地區之客貨輸送,並可擔任
《第壹篇》第一章 緒 論 1-11
及門運送服務(Door-to-door Service)角色。 整個運程速度快:公路運輸可提供及門運送服務(Door-to-door Service),尤其針對短程運輸,其整個運輸過程之速度,則較其他 運具要更快且更方便。 安全性較低:公路運輸之車種複雜,且無專用路權及車道,易因駕 駛人疏失等因素,導致交通事故較多。 環境汙染多:公路車輛使用汽柴油等燃料,並排放出碳氧化物等廢 氣,對周遭環境將造成空氣汙染。 準點率不高:公路運輸幾乎均採共用路權(C 型路權),公車與其 他汽機車係混合行駛,故其準點率不高。 易受道路壅塞影響:都市地區之道路系統,在尖峰時段常造成塞車 現象,對行車時間造成延誤。 受地形氣候限制小:在地形不是太差或氣候不是太惡劣之情況下, 公路車輛均能行駛,其受制性較其他運具為小。 鐵路運輸:「鐵路運輸」指列車以鋼輪將重力傳布至固定軌道上行駛 的方式之總稱。其特性如下: 載運量大:鐵路機車牽引力大,載重力強,能承擔大量運輸之能力。 速度較快:鐵路列車長途運輸之平均速度較高,又高速鐵路之速度 可超過時速 200 公里,僅次於航空運輸。 安全性高:鐵路列車循軌道而行,具有專用路權且自動控制性能佳 ,應不易產生行車事故,故安全性高。 準點率高:鐵路運輸系統具專有路權,配合運轉計畫與完善設備, 可準點行車,故其可靠度較高。 長程運價低廉:鐵路運輸之距離愈長,其平均成本呈愈低之趨勢, 故鐵路運輸乃為長途運輸較經濟之運輸工具。 節省能源:在同樣牽引負荷及機械動力引擎下,鐵路運輸所消耗燃 料熱能低於公路卡車甚多,可節省大量燃料耗損成本。 環境汙染少:電化鐵路無空氣汙染,柴電機車之空氣汙染遠低於公 路汽車,故鐵路運輸對環境造成之汙染低。 有效利用土地:興建鐵路所徵收土地遠低於興建公路,而鐵路運輸 具專用路權,不受道路壅塞之影響,故其較能有效利用土地。 航空運輸:「航空運輸」指航空器飛行於空中,以動力激發空氣之反 作用力來達到運輸目的者。其特性如下:
1-12 運輸學精選測驗題庫
速度高:航空器動力大,又空氣阻力小,其在空中飛行時速度極快 ,故在長程運輸非其他運具所能及。 載運量較小:航空器受限於空中飛行,載重有其限制,因此,客機 或貨機之容量均不大,實不能與鐵路列車、船舶之容量相比。 運價高:航空器造價高昂,而其載運量小,營運成本亦高,故無論 客運或貨運之收費均較昂貴。 安全性較低:根據統計顯示,航空事故多為人為或機械等因素,故 每次事故之死傷人數均極嚴重。 可及性低:通常航空運輸較適合長程運輸,而航站設施亦影響可降 落之航空器種類,一般而言,其可及性較低。 適用範圍廣大:航空器不僅可供客貨運輸,亦可用於消防救災、商 業娛樂、緊急救護、工程等用途。 易受天候影響:每當遇氣候惡劣(如大風雪)時,航空站常採關場 措施,此常影響航空器之航期,即使勉強飛行,亦有安全之顧慮。 不受地形限制:航空器飛行高度可高達 4 萬呎以上,故其不受任何 高山、河川、沙漠等地形限制。 水道運輸:「水道運輸」指藉由水之浮力以支撐船舶重量,以動力激 發水之反作用力來達到運輸目的者。其特性如下: 載運量大:水道運輸之船舶(如貨船或郵輪)載重噸位大、載運量 大,係國際貿易合適運輸方式之一。 運價低廉:水道運輸無須負擔通路之建造及維護費,因此,其係各 種運輸工具中成本最低廉者。 航速慢:水道運輸之船舶(如貨船或郵輪)航速較慢,遠不及航空 器,較之公路汽車、鐵路列車亦差了許多。 可及性低:水道運輸較適合長程國際運輸,而港埠設施亦影響可停 泊之船舶種類,一般而言,其可及性較低。 受天候影響大:船舶航行於海上,受天候影響甚鉅,如遇暴風須及 時躲避,遇大霧亦應放慢速度,以防損害。 受港灣條件限制:船舶受港灣水深或裝卸設備條件之影響很大,其 限制船舶是否得以入港與作業。 管道運輸:「管道運輸」係以建造導管做為運輸之通路,使用壓力( 如氣壓或油壓等)做為動力,將貨物運送之方式稱之。管道種類包括 :油管、水管、天然氣管等。其特性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