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1-1
2-1
3-1
4-1
5-1
!"
6-1
# $% & '(
7-1
) * +
8-1
, %-./012
9-1
3 45627
10-1
3 89 :;<(
11-1
3 =>
12-1
3 ?@
13-1
3 $%A"
14-1
3 MN
15-1
3 OP5
16-1
Q
17-1
R STUV
第一章 會計基本理論
第一章
1-1
會計基本理論
一、選擇題 會計事務處理之資訊係為經濟個體之: 行政事務資訊
財務活動資訊
人事管理資訊
現金收支資訊
下列何者所採用的會計為收支會計? 統一企業
國泰金控
環保文教基金會
南亞公司
:所謂收支會計為不設資本帳、不計損益,僅計收支餘絀之非營 利會計。環保文教基金會為非營利事業團體,其採用的會計為 收支會計。 何謂一般目的之財務報表?
係為配合可依法要求企業按其特定資訊需求編製報告之使用者所 編之報表 係為滿足無權要求企業按其特定資訊需求編製報告之使用者所編 之報表 係為應付可依約要求企業按其特定資訊需求編製報告之使用者所 編之報表 係為滿足有權要求企業按其特定資訊需求編製報告之使用者所編 之報表 下列何者非財務會計主要目的?
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之投資與授信決策 報導企業之財務狀況、財務績效及財務狀況變動的決策有用資訊 表達企業管理當局運用資源之託管責任及經營責任的履行情況 提供企業內部各階層管理人員釐定營業方針及解決管理問題 :係管理會計之目的。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採用之財務報表編製及表達之架構
指出,為達成財務報表之目的,於編製財務報表應採用什麼基本假 設?企業個體;繼續經營;會計期間;應計基礎
在下列那一種會計基礎下,收入與費用最能密切的配合?
1-2
會計學概要題庫 Q&A
現金基礎
改良的現金收付基礎
權責發生基礎(應計基礎)
聯合基礎
:應計基礎收益與費損應於交易發生時認列,不考慮是否已收付 現金,如此則當期產生收益之費損能與該收益同期認列。 只要有交易發生,不論有無收付現金均須入帳者之會計基礎為: 權責發生制
現金收付制 改良現金制
以上均是
:只要確定收益與費用的交易發生,即行入帳,不論有無收付現 金之會計基礎,稱應計基礎,又稱權責基礎。 對繼續經營慣例之敘述,何者有誤?
作為資產成本分攤之理論基礎 僅公司企業永遠存在 排除清算價值的採用 作為劃分流動與非流動之理論基礎 :繼續經營慣例並非認定企業會永遠存在,而是假定企業為一繼 續經營的個體,除非面對無法繼續經營的事實,排除以清算價 值作衡量。於繼續經營假定之下,將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或 無形資產)成本分攤於各使用期間,並將資產(或負債)按變 現(或清償)期間劃分流動與非流動。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之評價,按成本減累計折舊計算,係基於: 穩健原則
重大性原則
繼續經營慣例
收入與費用配合原則
:繼續經營慣例不考慮資產的清算價值,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採 會計準則所主張的方法作一貫成本分攤處理,財務狀況表則以 成本減累計折舊之帳面金額作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之評價。 企業購入設備應按估計耐用年限計提折舊,係因會計上有何基本會
計假設? 企業個體假設
繼續經營假設
貨幣評價假設
會計期間假設
:基於繼續經營假設導出成本分攤的會計理論,因此,不動產、 廠房及設備按估計耐用年限計提折舊,便是成本分攤的過程。 獨資企業的業主雖然在法律上對企業的負債負有連帶清償責任,但 企業的財務報表不得將業主個人的資產、負債列入,此係基於: 繼續經營假設
會計期間假設
第一章 會計基本理論
重大性原則
1-3
經濟個體假設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自微軟公司拿取一套視窗作業系統軟體
回家使用,微軟公司記錄為銷貨收入,並認列對比爾‧蓋茲的現金 請求權,此乃基於: 企業個體假設
審慎性
重大性
行業特性
會計上採用應計基礎,是基於下列何項會計假設? 會計期間假設
企業個體假設
貨幣評價假設
繼續經營假設
:基於會計期間假設,各會計期間應辦理決算,表達經營績效。 會計上對各期間已認列(已實現)之收益應採用符合收益與費 用配合原則之應計基礎,使各會計期間損益計算能適當表達經 營績效。 收入實現原則與配合原則,係基於: 經濟個體假設
繼續經營假設
會計期間假設
貨幣單位假設
:參閱第題及第題。 年報、半年報或季報的編製概念是依下列何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期間
歷史成本
企業個體
貨幣單位
下列敘述何者非真?
商業會計期間為 1 年者,又稱會計年度 商業會計期間不一定為 1 年 商業會計期間不一定以每年 1 月 1 日為開始日 我國商業會計法規定商業會計年度採曆年制,不得例外 :我國商業會計法規定商業以每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為會計 年度;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因營業上有特殊需要者,不在此限。 所謂自然營業年度(Natural Business Year)係指:
以企業之營業活動達最低潮之時間,為起訖分界點之會計年度 自購貨、製造、銷貨,至應收帳款收現為止的一個期間 自每年 7 月 1 日至次年 6 月 30 日的會計期間 公司管理當局所訂定賒銷收帳的最長期限 貨幣評價的假定係指: 認為貨幣價值絕對不變
1-4
會計學概要題庫 Q&A
既已採用貨幣為通用的衡量標準,不得不假定它的價值不變 在通常情形下,幣值的漲落輕微,無損貨幣數字的正確性,故可 忽略,而以貨幣為共同記帳單位 以上皆是 某企業 3 年前購入土地,成本 $1,000,000,如今公允價值已稍有上
漲,帳上仍保持取得成本,不考慮幣值的變動,係基於: 企業個體假設
繼續經營假設
會計期間假設
貨幣評價假設
:參閱第題之。 財務報表須具備最高資訊品質為: 決策有用性
資訊可行性 使用人耐性
資訊完整性
:財務報表品質特性係指財務報表所提供之資訊有助於使用人作 成經濟決策之屬性,故決策有用性為財務報表須具備最高資訊 品質。 依據財務報表編製及表達之架構的觀念,下列何者為財務報表之主
要品質特性? 可瞭解性、攸關性、可靠性與可比性 審慎性、時效性、權責基礎與繼續經營假設 攸關性、可靠性、審慎性與時效性 可瞭解性、可比性、權責基礎與繼續經營假設 財務資訊具有預測性與驗證性功能,是為構成下列何項財務報表之
品質特性的因素? 可瞭解性
攸關性
可靠性
可比性
:具攸關性的財務資訊應可作為合理預測未來事件之可能結果的 基礎,以利決策上作最佳抉擇(預測性);並可幫助評估過去 、現在或未來之事項,確認或修正其過去評估(驗證性)。因 而影響資訊使用者所作之決策,故此財務資訊與使用者作經濟 決策之需求攸關。 企業編製損益表,將不規則性及非重複性的停業單位損益項目單獨 表達,可增進損益表之: 預測價值
回饋價值
忠實表達
中立性
:編製損益表將停業單位損益項目與繼續營業損益分開單獨表達 ,則資訊使用人可單獨瞭解繼續營業損益的狀況,作為企業未
第一章 會計基本理論
1-5
來繼續經營趨勢之預測。 期中財務報表資訊對於財務報表使用者之資訊價值為: 預測價值
回饋價值
有
沒有
有
有
沒有
沒有
沒有
有
:企業之期中報表不但可幫助決策確認或修正以前的決策,亦可 作為合理預測未來之可能結果之基礎。 財務報表資訊能協助決策者驗證或更正以前的預期結果,是指具有
那一項會計資訊品質特性? 預測價值
評估效用
回饋價值
忠實表達
下列那一項敘述正確?
基於重大性,對金額微小的交易事項不必認列 在經濟環境中貨幣價值是穩定不變的 基於時效性要求,所以需要會計期間假設 會計人員將企業生命劃分段落,以計算每一會計期間之精確損益 :金額微小的交易權宜處理,非不必認列。通常經濟環境中 幣值並非不變,而是漲落輕微,無損貨幣數字合理性,故可忽 略。將企業繼續經營的生命,劃分成適當段落(會計期間) ,每一會計期間分別辦理決算編製財務報表,俾財務資訊於未 喪失影響使用人決策能力前提供使用人。會計上有許多種交 易事項具不確定性,僅能審慎評估,求計每一會計期間合理的 損益,無法計算精確損益。 會計學上的重大性原則是指:
凡是不重大的項目,可以不按嚴格的會計原則處理 凡是重大的項目才入帳,小額的不重大項目可不入帳 金額大的項目必為重要的項目,金額小的項目必為不重大的項目 凡是超過本期淨利之 10%或資產總額之 5%者,均為重大項目 :會計上對於不重大事項,並非不加以處理或報導,係因其對決 策無重大影響,無損公正表達,得為權宜處理。 甲公司購買檯燈 1 只,成本 $800,根據產品說明書,該品牌檯燈 之平均耐用年限約為 5 年。甲公司之會計人員在購買日將 $800 全
1-6
會計學概要題庫 Q&A
數認列為費用,期末亦未做相關調整分錄。試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會計人員此種做法違反了會計準則 會計人員此種做法係反映審慎性,未違反會計準則 會計人員此種做法係反映重大性,未違反會計準則 會計人員此種做法會降低財務報表之攸關性 :檯燈之金額不大,會計上對決策無重大影響或無損公正表達事 項,得權宜採簡便方法處理,故此交易以費用處理,不必逐年 提折舊,係應用重大性原則。 確保資訊能免於錯誤及偏差,並能忠實表達其所要表達之現象或狀
況,稱: 攸關性
可靠性
重大性
時效性
財務資訊的報導與交易事項完全一致或吻合,稱此會計資訊品質: 忠實表達
實質重於形式
中立性
完整性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提列折舊方法、無形資產攤銷方法須能反映預
期資產未來經濟效益之消耗型態,則其提供財務資訊具有何項品質 特性? 審慎性
中立性
實質重於形式
忠實表達
:以能反映預期未來資產經濟效益之消耗型態的方法提列不動產 、廠房及設備折舊或攤銷無形資產,乃會計上按經濟實質處理 ,不顧法律形式規定之不同。 下列何項為衡量財務報表資訊具可靠性之因素? 預測價值
重大性
時效性
中立性
:財務資訊的可靠性應考量因素包含忠實表達、實質重於形式、 中立性、審慎性及完整性。 無意圖將別人的行為誘導至特定方向,為會計資訊品質之: 忠實表達
中立性
可驗證性
回饋價值
:財務報表提供之資訊應具中立性以避免偏袒。企業不為達到預 定之結果,或誘導特定行為的發生,而藉由資訊之選擇或表達 以影響使用者之決策,則此財務報表具中立性。 臺中公司的折舊政策如下:每年所使用的折舊方法(如直線法、加 速法等)須能維持 20%的帳面投資報酬率。試問該公司之折舊政策
第一章 會計基本理論
1-7
違反何種財務報表品質特性? 重大性
時效性
中立性
審慎性
:臺中公司的折舊政策有意圖達成預期之結果,其違反財務報表 品質特性之中立性。 下列何者定義為「於不確定情況下之估計判斷必須注意之程度,以
免資產、收益高估或負債、費用損失低估」? 審慎性
完整性
中立性
風險規避性
以前會計學上所謂穩健性原則之訴求,與目前財務報表品質特性之
可靠性衡量因素何者相同? 中立性
審慎性
完整性
時效性
客戶退貨設立銷貨退回帳戶處理,可使財務報表資訊更具何項品質
特性? 驗證性
中立性
審慎性
完整性
財務報表資訊遺漏可能造成財務報表錯誤或誤導使用者,並使財務
資訊喪失攸關性及可靠性,故財務報表在考量重大性及成本限制下 ,應具: 完整性
審慎性
中立性
時效性
下列何項敘述,並非充分揭露會計原則之應用?
在會計報表之附註中說明重要的會計政策 會造成投資人決策上誤導的資訊需要表達出來 公司的銷貨收入與銷貨成本皆很清楚呈現 產品保證期間之可能損失在會計報告中說明 :編製財務報表之基本要求。係為達充分揭露原則之操 作。 基於下列何項財務報表資訊之品質特性,企業編製財務報表時應採
兩期對照方式,或應告知使用者所採用之會計政策、會計政策之改 變及影響? 可比性
可靠性
攸關性
可瞭解性
:企業編製財務報表採兩期對照方式,或應告知使用者採用之會 計政策等,則財務報表使用者能辨認同一企業於不同期間及不 同企業對相同交易事項採用不同會計政策之差異。 關於財務報表之品質特性,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可比性意指不同企業對相同交易事項宜以一致之方法衡量與表達
1-8
會計學概要題庫 Q&A
,故同業中所有公司之存貨成本計價方法應加以統一,而不應任 由公司自由選擇 一致性並不代表公司永遠不能改變其會計政策 具攸關性之資訊須無重大錯誤或偏差,且能夠忠實表達 時效性愈高之資訊通常其可靠性亦愈高 :同業中各企業對相同交易的衡量與表達方法難加以統一。惟 基於可比性之品質特性,企業於編製財務報表時應告知使用者 所採用之會計政策、會計政策改變之影響,俾使用者能辨認不 同企業對相同交易事項採用不同會計政策之差異。一致性不 應成為引進較佳會計準則(例如:可產生較具攸關性或可靠性 資訊之會計準則)之障礙。財務資訊無重大錯誤或偏差,且 能夠忠實表達為可靠性。時效性愈高之資訊通常其預測價值 亦愈高,但可靠性愈低。 下列何項正確?
企業對不同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於同一年度,分別以不同方法 提折舊,違背一致性之主張 企業遵守一致性主張,為的是便於同業比較長短 會計上一致性原則,堅持會計方法經採用,絕對不可變動 一致性之主張,如果於會計方法變更後,可產生更有用之資訊時 ,亦可變更之 :不同種類的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於同一年度採用不同的折 舊方法並不違反一致性原則;一致性原則係指除特殊情況外, 同一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於不同年度應採同一折舊方法。一 致性原則主要是使同一企業不同年度的財務報表具有可比性, 參閱第題。當經濟環境變更時,為使財務報表更允當表 達,既經採用的會計原則、方法仍可改變。 臺北公司於 95 年 11 月 1 日將一批成本為 $1,200 之貨品以 $1,400 售予臺中公司,並簽約於 3 個月後按 $1,700 將該批貨品再買回。 試問基於審慎性之品質特性,臺北公司於 95 年 12 月 31 日該交易 所產生之所有相關負債總數為多少? $0
$1,400
$1,600 2 :$1,400 ($1,700 $1,400) $1,600 3
$1,700
第一章 會計基本理論
上市櫃公司除年報外,尚須公布各項期中報表,其目的在提高會計
1-9
資訊的: 一致性
時效性
可驗證性
可比性
:期中報表之公布,可使財務資訊使用人提早獲得決策所需之資 訊,提高會計資訊的時效性。 財務報表資訊須在未喪失影響決策功能前提供予使用人,但應考量
攸關性與可靠性之均衡,此資訊具有: 重大性
中立性
時效性
審慎性
下列關於會計資訊攸關性的敘述,何者正確?
會計資訊必須是花費較少的成本 會計資訊應具有預測價值、回饋價值、時效性 會計資訊不必向投資大眾公布 會計資訊由許多不同的公司行號所使用 :參閱第題及第題。 在接受繼續經營假設的前提下,下列何種原則對財務報表攸關性之
減損程度得以降低,並提高可靠性? 收入認列原則
配合原則
充分揭露原則
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係交易時由買賣雙方客觀所決定,能得到財務報表使 用者信賴,具高度可靠性。且此可靠的歷史資訊若經適當方法 表達,亦可作為使用者合理預測未來結果的基礎,及確認或修 正過去預期結果,故與使用者作經濟決策的需求攸關。 下列那一項係提供會計資訊的限制因素? 成本與效益之均衡
重大性
審慎性
完整性
下列有關財務報表的要素之敘述,何者錯誤? 直接與財務狀況表衡量財務狀況有關之要素為資產、負債及權益 直接與綜合損益表衡量經營績效有關之要素為收益與費損 現金流量表與業主權益變動表僅反映財務狀況表與綜合損益表要 素之變動,無單獨辨認要素 現金流量表與業主權益變動表係根據財務狀況表與綜合損益表編製 :現金流量表係根據綜合損益表與比較財務狀況表編製,業主權 益變動表則非。
1-10
會計學概要題庫 Q&A
下列何者非財務報表的要素─資產必須具備的條件?
具未來經濟效益 取得經濟效益之代價已支付 企業能控制其經濟效益 控制經濟效益的交易及其他事項已發生 :如已支付之賠款支出並未得到符合財務報表要素之資產;反之 ,外界捐贈已獲得符合財務報表要素之資產,但無相關支出。 下列有關財務報表的要素─資產的敘述,何者正確?
凡資產必有實體形態 所有權為構成資產的必要條件 無未來經濟效益者均非企業之資產 資產可能來自於預期未來發生的交易 :無形資產並無實體形態,如專利權、著作權等。資本租賃 的租賃物為承租人的資產,但承租人並不擁有所有權。預期 未來發生的交易,尚未產生資產,如計劃半年後購買設備。 下列何者非財務報表的要素─負債必須具備條件?
為企業的現時義務,即在現行條件下企業已承擔的義務 義務已因過去的交易或其他事項而發生 企業履行義務時需移轉具經濟效益的資源或提供勞務 履行義務的金額已確定 :有些負債已確定發生,但金額必須估計,如產品售後服務保證 負債準備。 下列有關財務報表的要素─負債的敘述,何者有錯?
負債係企業已因過去的交易或其他事項而發生的現時義務 企業除可能依合約或法律規定承擔現時義務,亦可能基於商業慣 例而發生 企業已簽定之未來購買財貨或勞務之合約,於合約他方交付財貨 ,或提供勞務前皆不可能產生負債 負債於未來清償時將導致具有經濟效益的資源流出 :已簽定之不可撤銷的購買合約,可能於合約他方交付財貨或提 供勞務前已產生負債。 財務報表的要素中所謂權益,於接受繼續經營假設的前提下係指: 企業帳面資產扣除其全部負債後的剩餘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