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AH011808

Page 1

第一篇

行政學基礎論/1

第一章

行政學的基本概念/2

第一節

行政學的意義/4

第二節

公共行政的運作/14

第三節

行政國與大政府/20

第四節

行政學的演進與發展/26

考題觀摩/42 第二章

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48

第一節

傳統理論的重要學派及理論/49

第二節

傳統理論的檢討/61

考題觀摩/64 第三章

行政學修正理論時期/68

第一節

產生背景與行為科學的意義/69

第二節

重要學派及其理論/70

第三節

修正理論的檢討/82

第四節

人群關係學派的剖析與發展/84

考題觀摩/90 第四章

行政學整合理論時期/96

第一節

整合理論與系統方法/97

第二節

重要學派及其理論/100

第三節

整合理論時期的評價/114

考題觀摩/118

-目錄 1-


第二篇

行政學當代發展/123

第五章

新公共行政/124

第一節

新公共行政運動/125

第二節

黑堡宣言/130

第三節

專業與民主的弔詭/134

第四節

民主行政與公共利益/135

考題觀摩/145 第六章

行政責任、行政倫理與行政中立/150

第一節

行政責任/152

第二節

行政倫理/164

第三節

行政中立/180

考題觀摩/190 第七章

新公共管理/196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概念/197

第二節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198

第三節

政府再造與企業型政府/207

第四節

民營化與非營利組織/218

考題觀摩/237 第八章

當代行政學的反省與發展/243

第一節

再論行政與政治分立/244

第二節

行政革新/249

第三節

治理/253

第四節

新公共服務/264

考題觀摩/273 -目錄 2-


第三篇

公共組織理論/277

第九章

組織結構概論/278

第一節

組織的基本概念/279

第二節

組織結構的分化/283

第三節

組織結構的型態/290

第四節

非正式組織/296

第五節

組織病象/300

考題觀摩/305 第十章

組織設計概論/310

第一節

首長制與委員制/311

第二節

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312

第三節

中樞機關與派出機關/315

第四節

行政組織的分類/316

第五節

集權制與分權制的行政組織/319

第六節

行政法人與獨立機關/320

考題觀摩/329 第十一章

組織文化與組織氣候/332

第一節

組織文化的概念/333

第二節

組織文化的類型/335

第三節

組織氣候的概念/340

考題觀摩/344 第十二章

組織發展與組織學習/347

第一節

組織發展/348

第二節

組織學習/359 -目錄 3-


第三節

組織喻象/366

考題觀摩/369 第十三章

公共組織理論的分析途徑/373

第一節

公共組織理論概述/374

第二節

公共組織的分析途徑/377

第三節

組織理論的分類/386

考題觀摩/393

第四篇

行政運作理論/397

第十四章

行政領導概論/398

第一節

領導的意義、基礎與型態/399

第二節

權變領導理論/408

第三節

轉換型領導/414

第四節

領導者(管理者)的能力與角色/418

考題觀摩/422 第十五章

行政決策與計畫/425

第一節

行政決策/426

第二節

行政計畫/438

考題觀摩/441 第十六章

激勵與溝通/443

第一節

激勵理論內涵/444

第二節

有效的激勵方法/449

第三節

行政溝通/454

考題觀摩/473

-目錄 4-


第十七章

危機管理與衝突管理/478

第一節

危機管理/479

第二節

衝突管理/489

考題觀摩/494 第十八章

公共管理技術/496

第一節

知識與資訊管理概論/497

第二節

電子化政府/503

第三節

策略管理/509

第四節

其他重要的公共管理技術/514

考題觀摩/533

第五篇

行政制度理論/539

第十九章

人事行政/540

第一節

文官的概念/541

第二節

文官制度的演進/543

第三節

人事行政的管理、政治、法律途徑/546

第四節

人事行政的人員結構類型/554

第五節

人事機關的體制結構類型/557

第六節

政府人事管理實務/559

考題觀摩/572 第二十章

財務行政/577

第一節

政府財務行政概說/578

第二節

預算概論/587

第三節

會計、決算與審計概論/604 -目錄 5-


考題觀摩/613 第二十一章

行政環境與府際關係/619

第一節

行政環境系絡/620

第二節

府際關係/626

考題觀摩/635 第二十二章

公共政策概論/638

第一節

公共政策概論/639

第二節

政策問題認定/646

第三節

政策規劃/654

第四節

政策合法化/661

第五節

政策執行/664

第六節

政策評估/672

第七節

公共政策的重要議題/677

考題觀摩/686 第二十三章

事務管理/697

第一節

機關管理概說/698

第二節

文書管理/698

第三節

財物管理/701

第四節

庶務管理/703

考題觀摩/705

-目錄 6-


1

行政學的基本概念

2 公共行政的歷史發展

1

政治、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性(重要!!!!!)

行政學基礎論

行政的意義 行政學的意義

羅聖朋(重要!!!) 羅素與夏福利茲(重要!)

行政學的特性 行政學的目的 行政學的原則議題 行政功能的特質

公共行政的運作

運作的原則:憲政、公益、市場、主權(重要!!)

行政學的基本概念

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的比較(重要!!!) 代表學者 大政府的任務與工具 行政國來臨與政府的新解

價值轉變 社會發展 政府成長理論

行政國與大政府

經濟混合 政治過程 科層習性

來源 行政權力

政治系統相關制度的限制 科層體制的自我條件成熟

評述 補充:行政權力擴張的理由與控制之道 四大時期:傳統、修正、整合、專業的當代理論 行政學的演進與發展

研究行政學的方法 行政學的典範論

依時間:亨利、吳定(重要!!!) 依知識基礎:丹哈特(重要!!)

行政學即研究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學問,1887 年美國學


者威爾遜(W. Wilson,後為美國第 28 任總統)發表〈行政的研究〉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主張:行政學應獨立成為一個學科;行政改革 應參酌他國長處並加以本土化;輿論應在行政實務中扮演權威性批評及適當 監督的角色,而非過度干預政府專業;重視行政學的研究;強化行政人員 的職責。此後,這種以政府運作與管理為研究主體的學問受到世人重視,此文 即被稱為「行政學的濫觴」。

行政學常考名人榜 測驗題,他們對行政學的整體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請同學熟記。 一、威爾遜(Wilson) 特色:行政學之父;首倡政治與行政分立。 名言: 「行憲比制憲困難」 ; 「行政是在政治的適當範圍之外」 ; 「行政的 領域是企業的領域,應從政治的即興之作與爭執中掙脫出來」。 代表著作:〈行政的研究〉(1887)。 二、古德諾(Goodnow) 特色:美國公共行政之父;美國政治學會首任主席。 主張:政治為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為國家意志的執行。 代表著作:《政治與行政》(1900)。 三、魏勞畢(Willoughby) 主張:以三權分立為基礎;行政即為政府行政部門所管轄的事務。 代表著作:《公共行政的原則》(1927)。 四、費堯(Fayol) 主張: 行政的五大功能:規劃、組織、協調、指揮、控制。 組織結構五大原則:OSCAR(目標、專業化、協調、權威、職責)。 十四項管理原則。 代表著作:《一般管理及工業管理》(1915)。 五、懷特(White) 主張:行政是為完成某種目的,對許多人所進行的指揮、協調、控制。 代表著作:《各國文官制度》、《公共行政研究導論》(1926)。 六、古立克(Gulick) 主張:行政是 POSDCORB;提出「分部化」;認為行政革新以追求效 率為主;「布朗婁委員會」主席。

1 行政學的基本概念

行政學者多如過江之鯽,唯下列學者在國家考試中常出現「生平事蹟」的

3


代表著作:《行政科學論文集》(1937)[與尤偉克(Urwick)合著]。 七、賽蒙(Simon) 主張:行政是為達共同目的而合作之集體行動;行政人的假定;滿意 決策論;傳統行政學只是「行政諺語」。 代表著作:《行政行為:行政組織的決策過程研究》(1947)是 1978

4

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代表作。 八、張金鑑 特色:中國行政學之父。 主張:十五 M。

行政學基礎論

代表著作:我國第一本行政學教科書《行政學理論與實際》(1935)。 九、瓦爾多(Waldo) 主張: 提出「行政國」。 認為公共行政面臨「認同危機」。 推動新公共行政運動,為「明諾布魯克宣言」的幕後推手。 名言: 「歷史為政府帶來兩項傳統,政治是希臘的,行政是羅馬的」。 「20 世紀的民主理論必須強調民主行政」。 十、歐斯壯(Ostrom) 主張:民主行政典範(以公共選擇理論為基礎)。 代表著作:《美國公共行政的知識危機》(1989)。 十一、哈蒙(Harmon) 主張:行動典範。 代表著作:《公共行政的行動理論》(1981)。

1 壹

行政學的意義 公共行政的歷史發展

一、部落國家時代─「神權迷信行政」 政府重要措施均要向神靈請示,巫師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封建國家時代─「宗法習慣行政」 此階段已開啟人類的農業時代,封建諸侯所運用之手段,即是「宗法制度」。


三、專制國家時代─「權力刑罰行政」 此時期行政表現出「朕即國家」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憑藉強制性權力統治人民。

四、民主國家時代─「法益保障行政」 早期民主國家依法而治,採分權制度,以免權力過分集中,政府只是「守夜警

5

察」,政府的行政乃是人民自由權利之維護與合法利益之保障。

五、福利國家時代─「科學服務行政」

此時政府職能日益擴張且複雜,開始以專門的科學知能為人民謀福利。

行政的意義

一、基本的四個觀點 「政治」的觀點: 從政治觀點來解釋行政時,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三權分立」為基礎, 如魏勞畢(W. F. Willoughby)認為「行政就是政府行政部門所管轄的 事務」。此種觀點的缺失在於,所有的公務機構(如法院、國會等)都 有行政現象存在;所以不符合真正的行政意義。 另一種解釋方式係將行政包含在政治之內,認為政治的範圍廣、層次 高,行政的範圍窄、層次低。例如古德諾(F. Goodnow)說:「政治是 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此觀點的缺失在於,政治 與行政實在不易嚴格劃分,行政根本不能脫離政治。 「管理」的觀點─從「管理」(Management)觀點來解釋行政,是從 20 世紀初企業界產生了「科學管理」運動以後,政府鑒於企業注重效率及成 本觀念,而能提高生產力、使利潤倍增,於是想到將這些觀念與方法引入 政府,以使政府效率提高,許多行政學家以管理的觀點來解釋行政: 懷特(L. D. White)說:「行政乃是為完成某種目的時,對許多人所作 的指揮、協調與控制。」 費堯(H. Fayol)則認為行政就是:計畫、組織、領導、協調、及考核 監督等五大項目所構成的功能表現。 古立克(L. Gulick)創造了一個「POSDCORB」的字來說明行政,它 代表七個內容:P=Planning(計劃) 、O=Organizing(組織) 、S=Staffing (人員) 、D=Directing(領導) 、CO=Coordinating(協調) 、R=Reporting (報告)、B=Budgeting(預算)。 「公共政策」的觀點─1970 年代後,有學者認為政府是政策的訂定與執

行政學的基本概念

守夜警察的政府無能且無力,1930 年代後法治國家開始進入了「福利國家」,

1


行者,政策的規劃與執行的結果所產生的一連串過程就是行政。其重要的 定義包括: 伊斯頓(D. Easton)認為公共政策是「政府對社會價值從事權威性分配 之行為」。 戴伊(T. Dye)認為公共政策是「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之活動」。

6

1

丹哈特(R. Denhardt)認為公共政策是「合法性政府對於公共問題所作 的權威性陳述」。 安德森(Anderson)認為公共政策是「政府對於公共問題採取的有目的 行動方案」。

行政學基礎論

國內公共政策學者通常把政策運作過程分成五個階段加以研究: 問題認定(議程設定):決策者在面對決策情境時,必須先認定其所 真正面對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政策規劃:政策問題一經認定後,政策分析者就要規劃可能解決政策 問題的行動方案;亦即發展出適當且可以接受的方案之行動過程。 政策合法化:政策行動方案規劃完成後,尚須經過有權限的機關(如 首長、上級機關或立法機關),依照一定的程序進行選擇或審核,才 能具有拘束力。 政策執行:負責政策執行的人員,組合各種要素,採取各種行動,透 過適當的管理與激勵手段,來完成政策所期望欲達成的目標。 政策評估:利用有系統、客觀的方法,評斷政策執行的過程,以提供 政策運作的實況與成果的資訊,作為政策持續、修正或終結的基礎。

【圖:政策階段論的觀點】 「公共性」的觀點: 公共性觀點和 1968 年美國的「新公共行政運動」關係密切。公共行政 學者認為當時的行政學研究偏離社會所關切的公平、正義、自由等倫理 價值,在瓦爾多(Waldo)的號召下,於紐約州雪城大學召開研討會, 出版《邁向新公共行政:明諾布魯克觀點》,主張:行政研究應和行政 實務相結合,共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學者不應強調「價值中立」,而 應該主動推廣重要的價值觀,引領社會的認同,對民眾負起責任。 「公共性」指公共行政的目標在實現公共利益,要求行政人員發揮「績 效」 、 「回應」及「前瞻」三種角色功能;也就是公共行政必須彰顯公益、


壹、測驗題型 42

1

 政府行政之發展過程論,所謂「法益的保障行政」是指那個時代的特 色?

民主國家時代

福利國家時代

封建國家時代

落國家時代

部

【障四】

 下列敘述何者非屬公共財的一般特質?

行政學基礎論

供個別享用

無法分割為細小部分提

不因共同消費而降低其品質

能導致社會成本增加

可排斥多數特定人享用

促進行政的現代化

若欠缺妥善管理可 【障四】

 一般而言,研究公共行政的基本目的不包括下列何者? 提高行政 效率

培養政治專才

促進行政的公平

與正義

【障四】

 哥倫比斯基(R.Golembiewski)推斷下列何者是解決「核心的道德問 題」之良方? 分權

效率

合作

管理

【障四】

 相對而言,「行政乃是民意的實現」此種論點主要是從下列何種角度 觀察行政系統的運作?

組織觀點

政治觀點

管理觀點

權利觀點

【障五】

 行政學主要是從那個領域中所獨立出來的一門學科? 管理學

政治學

社會學

經濟學

【障五】

 有關哥倫比斯基(R. Golembiewski)對組織發展理論之貢獻,下列敘 述何者錯誤?

掀起了工作與倫理的接合

本價值的指引

只重理論建構,忽視技術層面 倡導合作及共識

為組織發展提供基

體系

【普考】

:哥倫比斯基(R.Golembiewski)對組織發展理論之貢獻: 指出個人與組織之整合,可透過道德管理為之。 「分權」是解決組織想心道德問題之良方。 管理的「合作共識體系」(Collaborative-consensualsystem), 強調開放、對抗、反饋、分享責任。 總之,哥倫比斯基掀起了工作與倫理的接合,更為組織發展所 繫的基本價值提供了指引,尤其是合作—共識體系的倡導,更 是表達了人文主義的行政之精髓(林鍾沂,2003)。  公共行政能夠脫離政治學、管理學及其他學科的陰影,成為獨立自主 的學科,是與下列那一項關係最為密切? 人群關係的倡導

行為科學的興起

科學管理運動的盛行

新公共行政的提倡 【普考】


 

貳、申論題型 一、就政府發展趨勢觀之,行政權力有日益擴張的現象。現請就行政權力擴張的原 因,以及吾人對行政權力控制的方法論述之。 【高考】  提示:請參考第三節、貳、專題補充。 二、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在本質上相同嗎?有那些相同或不同?請加以討論。 【升官等】  提示:請參考第二節、貳。 三、試分別就政治的、管理的、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觀點,闡述「行政」的意涵。 【原三】  提示:請參考第一節、貳。 四、根據美國學者亨利(Nicholas Henry)歸納,行政學的發展迄今,曾歷經那幾個 典範時期?試略述各個典範時期的名稱、期間及主要論點為何? 【地三】  提示:請參考第四節、參。

47

1 行政學的基本概念

念而建構,其設計依據是下述何種理念? 分權與制衡 行政獨 【初等】 大 立法至上 授權與控制  論者認為公共行政是一門借用性學科(Borrowing Field),下列那一學派 在行政學形成過程中,最早被借用且影響深遠? 開放系統學派  科學管理學派 動態管理學派 人群關係學派 【地五】  「工作達成預期結果或預期影響的程度」意指下列何種概念? 進 【障四】 度 效率 效能 效應  政府政策形成過程之相關資訊,必須能夠供外界檢視,這最主要是屬 於何種公共利益的判別標準? 即時性 代表性 開放性 專業知識 【地五】  盧爾克(F. Rourke)就各種團體給予定義,其中將行政機關具備政策 影響力的策略性角色,稱之為: 壓力團體 利益團體 護國 【障四】 團體 否決團體  下列何者非以管理的觀點來思考行政的意義? 行政應該引介企 業管理的知識和技術 科學管理是政府值得採行的管理技術  行政的重點在於如何適當地安排和設計組織 行政是一種不可忽 視人文素養的科學 【障四】  各級政府之間應分工合作形成上下一體的運作網絡,這主要是在彰顯 下列何種行政功能的特質? 強制性 行動性 完整性  基礎性 【障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