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AH201807

Page 1

社會學析論 ▍第一章

社會學概論/001

◎本章架構˙001

◎試題大觀˙002

◎內容整理˙003

◎精選例題˙016

◎參考書目˙017

▍第二章

社會學理論與研究法/19

◎本章架構˙019

◎試題大觀˙020

◎內容整理˙022

◎精選例題˙058

◎參考書目˙060

▍第三章

文化/061

◎本章架構˙061

◎試題大觀˙062

◎內容整理˙064

◎精選例題˙086

◎參考書目˙088

▍第四章

社會化/091

◎本章架構˙091

◎試題大觀˙092

◎內容整理˙094

◎精選例題˙116

◎參考書目˙117

▍第五章

差異行為與犯罪/119

◎本章架構˙119

◎試題大觀˙120

◎內容整理˙124

◎精選例題˙149

◎參考書目˙151 -目錄1-


▍第六章

團體與組織/153

◎本章架構˙153

◎試題大觀˙154

◎內容整理˙156

◎精選例題˙182

◎參考書目˙184

▍第七章

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187

◎本章架構˙187

◎試題大觀˙188

◎內容整理˙190

◎精選例題˙215

◎參考書目˙217

▍第八章

社會階層與社會不平等/219

◎本章架構˙219

◎試題大觀˙220

◎內容整理˙223

◎精選例題˙247

◎參考書目˙249

▍第九章

種族/251

◎本章架構˙251

◎試題大觀˙252

◎內容整理˙254

◎精選例題˙268

◎參考書目˙270

▍第十章

性別/273

◎本章架構˙273

◎試題大觀˙274

◎內容整理˙276

◎精選例題˙299

◎參考書目˙301

▍第十一章

年齡不平等與老年議題/303

◎本章架構˙303

◎試題大觀˙304

◎內容整理˙305

◎精選例題˙321 -目錄2-


◎參考書目˙323

▍第十二章

社會制度、社會結構與社會問題/325

◎本章架構˙325

◎試題大觀˙326

◎內容整理˙328

◎精選例題˙341

◎參考書目˙342

▍第十三章

家庭/343

◎本章架構˙343

◎試題大觀˙344

◎內容整理˙346

◎精選例題˙361

◎參考書目˙362

▍第十四章

教育/363

◎本章架構˙363

◎試題大觀˙364

◎內容整理˙366

◎精選例題˙380

◎參考書目˙382

▍第十五章

宗教/385

◎本章架構˙385

◎試題大觀˙386

◎內容整理˙387

◎精選例題˙398

◎參考書目˙399

▍第十六章

經濟與就業/401

◎本章架構˙401

◎試題大觀˙402

◎內容整理˙404

◎精選例題˙433

◎參考書目˙435

▍第十七章

政治/437 -目錄3-


◎本章架構˙437

◎試題大觀˙438

◎內容整理˙439

◎精選例題˙456

◎參考書目˙458

▍第十八章

醫療/461

◎本章架構˙461

◎試題大觀˙462

◎內容整理˙463

◎精選例題˙476

◎參考書目˙477

▍第十九章

都市與環境/479

◎本章架構˙479

◎試題大觀˙481

◎內容整理˙482

◎精選例題˙501

◎參考書目˙502

▍第二十章

人口/505

◎本章架構˙505

◎試題大觀˙506

◎內容整理˙509

◎精選例題˙529

◎參考書目˙530

▍第二十一章

社會變遷與社會互動/531

◎本章架構˙531

◎試題大觀˙532

◎內容整理˙533

◎精選例題˙550

◎參考書目˙552

▍第二十二章

現代化/553

◎本章架構˙553

◎試題大觀˙554

◎內容整理˙556

◎精選例題˙581

◎參考書目˙583 -目錄4-


▍附錄

最新試題暨解析/585

◎107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585

-目錄5-


1 社會學概論  社會學的定義   社會學的基本假設  一、社會學的意義  社會學的目標   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   社會

社 會 學 概 論

 社會學三角   社會學的想像   三種社會學想像力  二、社會學研究觀點  社會學者解釋社會現象的五項觀點   社會學鉅視與微視觀點   社會學的範疇   社會學與其他學科關係  社會學起源背景  三、社會學發展  社會學知識背景   後現代社會的出現  實證社會學  四、社會學三大傳統  詮釋社會學   批判社會學 五、名詞解釋

001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分屬於兩種專業領域,請簡要闡述這兩者之間 的有何差別?並請舉例說明這兩個專業的應用範圍各有那些? 【92 社福三、94 地四】 ◎有人認為「社會學不僅是一個研究領域、一門學問、一種知識的追求,

002

也是一種實踐的形式、一種生活方式」 。請說明你對這個觀點的看法,並

 社會學析論

舉例說明。

【94 薦升】

◎每一位社會學家依據各人的選擇,會挑選適合其本身的研究主題,但大 抵上所選擇的主題,總在一定範圍內,試說明社會學所研究的主題為何? 【97 身三】 ◎解釋名詞:社會學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100 調三】

◎社會學家利用社會結構的概念,描述、分析和解釋社會現象。因此,要 瞭解社會結構,必須知道社會結構的成分。試就社會結構的成分說明之。 【101 調三】 ◎請解析微視社會學(microsociology)與鉅視社會學(macrosociology)觀 點的特色,並舉例說明之。

【101 普、101 原三】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Durkheim)從社會分工的角度提出兩個社會分類, 亦 即 「 機 械 連 帶 」( mechanical solidarity ) 與 「 有 機 連 帶 」( organic solidarity) ,用以解釋社會變遷的過程。請說明比較這兩種社會連帶的差 異。

【102 調三】

◎Mills 的「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是什麼意思?如何 運用社會學想像來思考臺灣當前日益高漲的單身現象? 【99 地三、102 薦升】 ◎名詞解釋:第三世界。

【102 原三】

◎美國社會學學者 C. W. Mills 提出了所謂的「社會學想像」,請說明社會 學想像的意涵;並且從個人放棄工作,與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失業率 統計數據,以「社會學想像」的觀點,說明那些是可能影響臺灣年輕世 代高失業率與薪資所得停滯的因素?

【103 高】

◎社會學和其他的社會科學都在研究社會行為和社會變遷,但彼此之間的 觀點有差異。請申論社會學觀點的獨特性。

【104 調三】


社會學(sociology)的意義

社會學的定義:【94 地四】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社會科學,是一套有系統、 具客觀性地研究社會關係的科學,以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形式、 社會學能產生一種獨特的意識,用以檢視社會人群中所經驗、被 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實,並讓人們突破既有的生活架構,思索是否 存在更好的生活方式。 人類社會存在於自然環境中:人類社會建立在自然環境(地域) 上,而對這自然環境的適應會影響社會的生存與延續。 社會具有一定之規則與模式。 社會規範制約人類行為:所有的社會裡都有其律法與常規,人們 的行為是模塑行為,用以互動。而這種模塑行為又受到社會團體 的影響,因此不同的社會下,會因團體不同而有不同的模塑行為。 人類行為影響社會規範:社會規範是人類透過彼此互動下所形成 的共識設立。

社會學的目標(貢獻、價值、實用性):【94 薦升】 理解社會情境:社會學的主要目的,是藉由觸及人們生活底下難 以理解或理所當然的部分以瞭解社會,進而改變社會(葉永文等, 2012:3)。 察覺文化差異:社會學研究提供人們足以從不同文化觀點去察覺 社會間差異,藉以弭平不同社會或族群間爭執的效果。 評估政策效果:社會學提供人們政策結果評估的功效。 自我啟蒙作用:社會學具有提供社會團體(如工人團體、婦女團 體)自身權益的覺知效果。

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 科學定義:科學是一種透過調查、理論思考與邏輯性判斷等系統 方法的運用,藉此使得研究者得以發展出特定研究主題的具體知 識。而這樣的發展,又常基於「大膽假設」與「小心求證」的結 合運用,以暫時性地證實特定假設或理論。

社會學概論

社會學的基本假設:

003  第一章

互動所形成的結構和社會脈絡之間關係。


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社會學由於具有系統的調查方法、資料分 析,並且能夠根據所發現的現象與邏輯辯證來進行理論評估。而 這樣的實證方式與自然科學方法類似,確實為一門科學。 社會學不同於自然科學:雖然社會學足以運用類似於自然科學的 實證方法進行研究,然而由於人類行為的獨特性與意義性,因此 無法完全用研究自然物質的方式來研究人類。

004

社會:

 社會學析論

定義:依據學者 Ray 的定義,是社會學中最大的分析單位,指在 一定空間下隨時間發展而延續的一套複雜社會關係型態(鄭祖邦 等,2015:5)。 分類: 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 (劉鶴群、連文山、房智慧譯,2002:177) 禮俗社會:指居民間關係親密且長期、具共同價值、共同祖 先、固定的角色與地位、地理與社會穩定、互動單純的社會 型態,人際關係親密而持久,是一種主動自我表現、敦親睦 鄰的社會。 法理社會:指居民間關係表面、多樣價值、無共同祖先、互 補角色與地位、高度社會流動、互動複雜的社會型態,人際 關係不帶感情而短暫,是一種非個人力量所能影響的工具性 關係社會。 鄉民社會與都市社會:前者指典型鄉村生活的社區;後者指次 級關係較為普遍的都市社會。 機械連帶社會(mechanical solidarity society)與有機連帶社會 (organic solidarity society):(林義男譯,1995:848;齊力, 2009:572)【102 調三】 機械連帶社會:一種建立在社會中的份子具同質性、社會價 值和行為融洽一致、重視傳統及親戚關係的社會。強調社會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透過血緣、情感等同質性較高等關係的 連結。 有機連帶社會:是隨著社會不斷地變遷與進步,社會分工趨 向更加細密分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血緣的連結演變到更 複雜的與他人相連,個人與群體的相互依賴從過往的單獨存 在,到現在必須與他人或群體相互交往才得以生存的社會。 社區社會和結合社會─德國社會學者杜尼斯提出:


社區社會:屬於人類早期的社會,強調成員的義務、非正式 的習慣關係、有限分工、宗教價值。該社會的目標單純且一 致,故社會團結力強,個人則因被分派到一定的地位後終身 致力於完成其任務。社區社會的家庭是重要的單位,並且親 屬關係非常重要。 結合社會:指成員理性關係、正式法律關係、專業分工、世 俗非宗教價值。由於工業發展與都市興起,使該社會的目標 降低,且親屬關係重要性日益薄弱。  社區社會(gemeinschaft,即禮俗社會 community)是以自 然意志為基礎,是典型鄉村生活的社區,人們擁有相類似 密而熟悉;結合社會(gesellschaft,即法理社會 association) 是以理性為基礎,人與人的互動是依據彼此的角色進行。 再從社會關係的角度延伸解釋,則禮俗社會因具有封閉 性,顯然是基於情感性或傳統性社會行動基礎上的結合。 而法理社會則是基於利益或理性社會行動基礎上的結合。

社會學研究觀點【104 調三】

社會學三角: 個人:指個別成員的人格、心理態度、行為動機,與角色扮演。 社會:指由人與人互動、團體與團體互動所構成之體系(例如: 社會體制、社會規範、社會角色)。 文化:指人類的生活方式,是一種透過個人或社會持續不斷的行 動與交互關係,而構成經年累月的體系,例如:價值、信仰、習 慣。 三者關係: 個人─社會:個人行為影響社會風氣;社會規範造成個人社會 化。 社會─文化:社會變遷沉澱形成風俗;文化的穩定價值影響社 會變遷。社會與文化的關係中,如果沒有社會,則沒有任一種 文化可以存在;如果沒有文化,則沒有任何一種社會可以成立。 個人─文化:個人行為與他人互動形成規律;文化培育個人人 格。對於個人而言,缺乏文化的人類,就沒有足供表達自己的 語言、符號可使用,也就欠缺規範足以依循。

社會學概論

的背景與生活經驗,幾乎所有人都相互認識,彼此互動親

005  第一章

多元不一且強調理性,個人的社會地位改變。家庭的重要性


統或社會結構在運作過程中,常出現某些新奇的特質,該等特質並非該系統 或結構組成「部分」所有,而是一種超乎該等個別部分的力量。



五 1

名詞解釋

社會學想像 一種試圖將個人行為與社會特質加以串聯的努力。要求我們注意個

014

 社會學析論

人行為常受社會的影響。 2

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 一種長期穩定且具有規律的互動模式,界定人們在大社會中與他人 的關係與行動的參考。社會結構類型可分為家庭結構、社會團體結 構、組織結構、階層化結構及社會發展結構。

3

模塑行為 人類的行為因為社會化與文化的影響而具有規律性。

4

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 行動是行動者有主觀賦予意義的行為(behaviour) ,因此行動具有某 種目的或目標。社會行動是社會最小的單位,是一種具有社會意義 的行動。(黃瑞祺,2011:6)  從社會學基本概念的界定來看,行動(action)與行為(behaviour) 的差別,在於行為僅是行為者的反射動作,而行動具有行動者 所賦予的主觀意義,並且有某種目的或目標的針對性。社會學 對於行動的看法,除了韋伯的社會行動概念外,哈伯瑪斯所提 的「溝通行動」(communicative action)亦為著名的行動觀點。 溝通行動是透過相互瞭解以達成共識的行動。依據溝通行動的 概念,哈伯瑪斯認為人與人之間相互的瞭解與共識的達成,是 一種將對方當作主體加以對待、互為主體的行動。該等行動的 運作邏輯,即哈伯瑪斯所稱的溝通理性(或對話理性) (黃瑞祺, 2011:7)。

5

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 由各個次體系相互影響所形成的整體,其中各個次體系都有其任務 以滿足特定需求,是源自生物學的概念。社會體系是由人類行動及 人群關係所構成。

6

現代性(modernity) 一種用以指涉在 18 世紀與 19 世紀間於歐美等地區發生之社會過程


美國社會學學者 C. W. Mills 提出了所謂的「社會學想像」,請說明社會學 想像的意涵;並且從個人放棄工作,與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失業率統計 數據,以「社會學想像」的觀點,說明那些是可能影響臺灣年輕世代高失

016

業率與薪資所得停滯的因素?

【103 高】

 社會學析論

社會學想像的意涵: 定義:是一種透視社會力對個人生活影響的能力,使人們能瞭解整體 歷史的圖像與該事件對我們生活的意義。社會學想像提供一種方法來 詮釋個體的生命與社會環境,藉此使個體得以改善自身環境。 三種社會學想像力:依據 Giddens 的見解,社會學想像需運用歷史感 受力、人類學感受力與批判感受力以利思考社會現象的真實意義。 影響臺灣年輕世代高失業率與薪資停滯的因素: 產業外移帶來就業機會下降:臺灣自 1990 年開放兩岸探親、匯率浮 動等一連串經濟自由化措施,國內廠商加速外移大陸與東南亞國家, 連帶減少國人就業機會。 國內投資不足無法創造就業機會:伴隨著廠商外移,國內重要的生產 聚落由於原料與成本取得成本提高,整體生產線外移減少工作機會。 教育水準提升造成人力供需失衡:國內廣設高中與大專院校,欠缺直 接服務與生產人技術,造成寧願失業不願低就的困境。 代工經濟壓低勞動薪資:臺灣經濟建立在中小企業競爭,其協力生產 網絡基礎鑲嵌於國內特殊島國投機文化。經營者不思技術突破採取簡 單代工、追求「毛三到四」利益,壓低青年薪資。 後工業社會發展之必然:當代自動化、資訊科技等工藝技術發展,伴 隨全球化提供人才與廠商移動競爭能力,青年低薪化與高失業率從德 國到臺灣均為普世現象。 青年價值觀的改變:臺灣社會存在炒作房市等一夕致富現象,扭曲青 年勞動與工作價值觀,過度短視追求輕鬆短期工作的結果,青年薪資 無法持續提升。 結論: 國內失業與低薪問題嚴重,雖說屬全球化發展的必然,但相較歐美國家 卻又有失業問題的獨特性,而解決失業問題的措施,亦得顧慮國內特殊 政治氛圍與兩岸關係,有賴各方放下我執尋求共識。


王振寰(2003) 「社會學是什麼?」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 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出版社。 王振寰(2009) 「全球化的社會變遷」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 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出版社。 李玉瑛(2014) 「消費社會與消費文化」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 林義男譯(1995)《社會學》,Donald Light, Jr., Suzanne Keller 原著, 臺北:巨流出版社。 學》,臺北:東華出版社。 洪鎌德(2001)《法律社會學》,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 倪達仁譯(1995)《政治學》,Austin Ranny 原著,臺北:雙葉書廊有 限公司。 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1990)《社會學》,Neil J. Smelser 原著, 臺北:桂冠出版社。 陳榮政譯(2011)《日常生活的社會學》,David M. Newman 原著,臺 北:學富文化出版社。 張家銘譯(1997) 《社會學》,Anthony Giddens 原著,臺北:唐山出版 社。 黃瑞祺(2011)《當代社會學》,臺北:東華出版社。 齊力譯(2009) 《社會學》 ,Margaret L. Andersen & Howard F. Taylor 原 著,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蔡文輝(1993)《社會學》,臺北:三民出版社。 廖仁義譯(1995) 《批判的社會學導論》 ,Anthony Giddens 原著,臺北: 唐山出版社。 瞿海源(2009) 「社會問題」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臺 灣社會》,臺北:巨流出版社。 葉永文、劉邦立、唐宜楨、陳心怡、何斐瓊、汪淑娟、林惠利(2012) 《社會學》,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鶴群、連文山、房智慧譯(2002)《社會學》,Richard T. Schaefer 原 著,臺北: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劉鶴群、廖淑娟、陳竹上、陳美靜譯(2011)《社會學》,Richard T. Schaefer 原著,臺北: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社會學概論

林信華(2011)「社會生活的秩序與變遷」,收錄於黃瑞祺《當代社會

017  第一章

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出版社。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