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24

Page 1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1 ‧試題總覽/1-2 ‧研讀導引/1-19 ‧內容大綱/1-20 ‧內容解析/1-25 ‧觀念釐清/1-48 ‧試題範例/1-58 〈內容解析〉 、科學研究的基本觀念 、科學研究的相關概念 、研究倫理

1-25 1-29 1-43

第二章 研究設計與社會調查

2-1 ‧試題總覽/2-2 ‧研讀導引/2-15 ‧內容大綱/2-16 ‧內容解析/2-18 ‧觀念釐清/2-33 ‧試題範例/2-42 〈內容解析〉 、研究設計 、縱貫性研究 、因果關係推論錯誤

2-18 2-28 2-30

第三章 測量與測量品質

3-1 ‧試題總覽/3-2 ‧研讀導引/3-14 ‧內容大綱/3-15 ‧內容解析/3-17 ‧觀念釐清/3-30 ‧試題範例/3-34 〈內容解析〉 、測量的基本概念 、信度與效度 、偏誤與誤差

第四章 機率與抽樣

3-17 3-19 3-26

4-1 ‧試題總覽/4-2 ‧研讀導引/4-13 ‧內容大綱/4-14 ‧內容解析/4-16 ‧觀念釐清/4-31 ‧試題範例/4-35 〈內容解析〉


、機率的基本概念 、抽樣的相關概念 、樣本大小 、其他重要概念

4-16 4-18 4-27 4-28

第五章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

5-1 ‧試題總覽/5-2 ‧研讀導引/5-15 ‧內容大綱/5-16 ‧內容解析/5-22 ‧觀念釐清/5-43 ‧試題範例/5-51 〈內容解析〉 、樣本調查研究的基本概念(Sample Survey) 、調查研究的類型 、調查研究的過程(方法) 、民意調查(Public Opinion Polls)

5-22 5-23 5-39 5-41

第六章 研究方法:觀察法與實驗法

6-1 ‧試題總覽/6-2 ‧研讀導引/6-11 ‧內容大綱/6-12 ‧內容解析/6-18 ‧觀念釐清/6-42 ‧試題範例/6-50 〈內容解析〉 、自然觀察法(Natural Observation) 、參與觀察法 、民族誌研究法 、實驗觀察研究法 、實地實驗法(田野實驗法)

6-18 6-23 6-28 6-31 6-37

第七章 研究方法:其他社會研究法

7-1 ‧試題總覽/7-2 ‧研讀導引/7-15 ‧內容大綱/7-16 ‧內容解析/7-23 ‧觀念釐清/7-52 ‧試題範例/7-64 〈內容解析〉 、文獻法 、再次分析法

7-23 7-26


、內容分析 、歷史研究法 、歷史比較法 、事後回溯法 、口述史法 、焦點團體法 、行動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7-28 7-33 7-36 7-37 7-39 7-43 7-46 7-49

第八章 蒐集資料

8-1 ‧試題總覽/8-2 ‧研讀導引/8-19 ‧內容大綱/8-20 ‧內容解析/8-26 ‧觀念釐清/8-52 ‧試題範例/8-67 〈內容解析〉 、問卷設計 、態度量表 、實驗設計 、準實驗設計 、資料的分析與解釋

8-26 8-31 8-42 8-44 8-47

第九章 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

9-1 ‧試題總覽/9-2 ‧研讀導引/9-14 ‧內容大綱/9-15 ‧內容解析/9-20 ‧觀念釐清/9-41 ‧試題範例/9-48 〈內容解析〉 、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之比較 、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三角測量法/質 量並用法/融合研究法 、紮根理論(Grouded Theory)

9-20 9-21 9-33 9-34 9-36


第十章 方案評估與研究計畫撰寫

10-1 ‧試題總覽/10-2 ‧研讀導引/10-8 ‧內容大綱/10-9 ‧內容解析/10-11 ‧觀念釐清/10-19 ‧試題範例/10-20 〈內容解析〉 、方案評估 、研究報告撰寫之內涵

10-11 10-17

第十一章 敘述統計

11-1 ‧試題總覽/11-2 ‧研讀導引/11-19 ‧內容大綱/11-20 ‧內容解析/11-26 ‧觀念釐清/11-61 ‧試題範例/11-77 〈內容解析〉 、簡化一個變項之分配 、簡化兩個變項之分配 、關聯測量法 、多變項分析 、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 、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11-26 11-36 11-37 11-48 11-57 11-58

第十二章 推論統計

12-1 ‧試題總覽/12-2 ‧研讀導引/12-21 ‧內容大綱/12-22 ‧內容解析/12-25‧觀念釐清/12-56 ‧試題範例/12-61 〈內容解析〉 、機率分配與抽樣分配 、估計(Parameter Estimation) 、假設檢定(Hypothesis Testing)

12-25 12-32 12-35

附錄一 數值對照表

13-1

附錄二 歷屆試題

14-1

附錄三 最新試題

15-1


1-2

、科學研究的基本觀念 一、一項科學的論點或見解,必須具備的特性為: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言之成理,符合事實

溫暖的心,冷靜的腦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社工師Ⅱ】

、科學提供了公認的實相(Agreement Reality)和經驗的實相(

Experiential Reality)的方法稱為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 。因此科學方法應該包含那些元素? 實證的、永久的、主觀的 實證的、有系統的、尋求因果關係的 主觀的、永久的、有系統的 客觀的、不變的、有系統的

【社工師Ⅰ】

、社會科學中常有很多偽科學(Pseudoscience)的情形,請問下列

那一項不是偽科學? 依據權威名師的宣傳

提出反對事證

流行的處遇方法

引述支持者的意見 【社工師】

、偽科學。

【地四】

五、現代研究都很重視科學方法的運用,科學方法的主要特性包括有暫時性 (Tentative)、反覆論證性(Replication)、觀察(Observation)、無 偏見(Unbiased)及透明化(Transparent)。請說明上述 5 項特性及為 什麼科學方法需要重視這 5 項特性?

【社工師Ⅱ】

六、所謂的科學理論應該具備那些特性或條件?它在整個社會調查與研究中 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基四】

七、社會科學研究可以區分為基礎研究或純學術社會研究(Basic Research )與應用研究或政策取向社會研究(Applied Research)兩大類別,請 舉一例說明兩者運作方式的差異。

【退三、普考】

八、理論與研究經由兩種邏輯方法連接一起,有那兩種?

【普考】


第一章 緒 論 1-3

九、就邏輯而言,研究的觀點(Perspective)可區分為演繹法和歸納法兩種 ,請說明其各自的意義;再者,請舉一例說明演繹法的研究過程。 【退四、社工師、原三】 、請探討並比較演繹式與歸納式研究建構過程。

【地三】

十一、下列關於社會科學理論與研究的敘述,何者正確?

從個別觀察,衍生到普遍性理論,是演繹的邏輯 某研究者想研究青少年輟學的原因,他從觀察開始,然後找出 其中模式,並依此提出一套論點,是運用歸納的方法 社會科學理論所處理的是「應該是什麼」(應然),而非「是 什麼」(實然) 一個「科學的」論點不須同時具有邏輯(Logical)和實證( 社工師Ⅱ

Empirical)兩方面的支持

十二、下列有關演繹(Deduction)與歸納(Induction)的敘述,何者

錯誤? 個案解釋(Idiographic)是一種歸納推論,通則解釋(Nomothetic )則是演繹推論 演繹始於一個預期模式,這個模式由觀察來加以檢驗 歸納始於觀察,並試圖尋找其中模式 理論和研究的互動是透過歸納與演繹永無止境的交替過程 【社工師Ⅱ】 十三、有關演繹或歸納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傳統的科學理論偏向於歸納的模式 歸納的功能在於將抽象的概念現實化 用探索性的態度來探討不為人知的問題是演繹式的理論建構 歸納的功能是提供理論實證的基礎

【社工師Ⅰ】

十四、關於「歸納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為了發展與證實或考驗普遍命題以及因果律而採取的質性程序 從普遍性理論推論到特殊結論的邏輯模型 資料的分析在於形式、主題與類別 強調論證是否有效而非結論是否真確

【社工師Ⅰ】

十五、研究始於多方觀察,並從中找出一般原理的模式。這是: 演繹法

歸納法

批判法

化約論


1-4 【社工師Ⅰ】 六、研究者運用半結構式的訪談對罹患慢性疾病患者進行調查,觀

察到許多男性慢性疾病患者發展出一套自我保存的策略以免於陷 入憂鬱。這種由資料來建構理論的推理過程,稱為: 演繹法

歸納法

實證主義

假說檢定 【社工師Ⅱ】

七、關於演繹法的說明,何者有誤?

演繹法從假設的擬定開始 是種從理論到研究的過程 與歸納法奠基於相同的哲學觀 實驗方法與調查方法是立基於演繹法

【社工師Ⅰ】

八、研究者擬從家庭系統理論開始研究,且先把失功能家庭視為青

少年逃家的主因,從這種理論根基,發展出值得檢驗的假設,這 是屬於下列那種研究過程? 奠基於歸納邏輯的研究過程

奠基於觀察的研究過程

奠基於演繹邏輯的研究過程

奠基於系統的研究過程 社工師Ⅰ

十九、相關文獻指出:「當家庭的情緒系統失去功能,孩子從小遭受

虐待或目睹暴力,沒有機會學習正向的情緒管理,反而學習到以 暴力發洩情緒的行為模式」。若依據此觀點進行目睹兒成年後暴 力傾向之研究,請問這是屬於那一種探究的方式? 應用法

轉換法

歸納法

演繹法 【社工師Ⅰ】

二十、我們理解非科學研究的社會研究有幾項瑕疵,諸如:選擇性觀察( Selective Observation)、不符邏輯的理由(Illogical Reasoning)等,請 舉例說明。

【高考】

二一、科學化的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包含有嚴謹的思考,但也常發現很 多謬論,如過度概推(Overgeneralization)、選擇性觀察(Selective Observation)等。如果陳社工師運用甲方法輔導吸毒個案小強, 效果很好;因此陳社工師接續對 3 位吸毒個案小鎮、小靜、小安 ,提供甲方法輔導,結果只有小安有效果,小鎮、小靜都沒有輔 導效果。但是陳社工師不斷對外界說明甲輔導方法多麼好,並強


第一章 緒 論 1-5

調小強與小安的輔導效果,完全不注意小鎮、小靜的輔導情形。 請問陳社工師犯了下列什麼錯誤? 過度概推

選擇性觀察

過度概推和選擇性觀察

過度概推和非選擇性觀察 【社工師】

、科學研究的相關概念 一、方法學。

【基四】

、科學研究的方法可分為兩個層次,即方法論(Methodology)和研究法 (Research Method)的層次,請論述其意涵及差別。 、概念(Concept)。

【普考】

【地四、普考】

、構念(Construct)。

【退四】

五、何謂「概念」(Concept)與「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概念 化」對社會研究有何重要性?

【原四、高考】

六、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將經驗世界中某一組類似事物、現象或事件

的共同屬性加以萃取出來的活動,稱之為: 資料轉化

測量

分析

抽象化 【社工師Ⅰ】

七、執行研究是為瞭解概念,但我們仍得在研究前,針對概念給予基

本描述與簡要定義。請問這個步驟是: 操作化

概念化

變項化

通則化 【社工師Ⅰ】

八、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概念化是我們用以掌握現象的一種過程 概念化是為使一名詞概念有明確界定的意涵 概念化只能就一概念的特定層面(Dimension)進行 用來作為一個概念的指標只能有一個 九、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

【社工師Ⅱ】 【社福、原四、普考】

十、研究者欲將「疏離」概念作為研究分析變項,試針對此概念,進行概念 化(Conceptualization)和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之定義,並說明 如何測量此一變項?

【地四】

十 一 、 請 解 釋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中 概 念 化 ( Conceptualization ) 與 操 作 化 (


1-6 Operationalization)之意義。試以社會行政人員之「工作士氣」和「工 作績效」為例,說明如何進行概念化與操作化之過程?

【地四】

十二、小明想用量化研究方法瞭解青少年物質濫用問題,首先他決定閱讀與 物質濫用有關的文獻,接著他需要瞭解物質濫用的意義,這是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的議題;再來瞭解如何測量物質濫用,這是操作化 (Operationalization)的議題。操作化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步驟,研究人 員將腦中抽象的想法(或概念)和真實世界中具體的指標加以連結。測 量則是連結抽象概念和經驗指標的過程,所以測量一個概念的過程,有 助於對概念意涵的理解。因此概念化和操作化需同時進行。現在,請你 協助小明建立物質濫用的可能操作性指標,然後再具體設計一些題目, 以便測量抽象的概念。

【社工師Ⅰ】

十三、有關「概念化」與「操作化」,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操作化就是對於我們所指的概念,具體說明其特定測量方法 概念化就是對於我們所指的事物,賦予明確意義之過程 透過操作化,研究者將腦中抽象的想法(概念)和真實世界中 具體的指標加以連結 概念和測量操作間的連結過程,被稱為概念化【社工師Ⅱ】 十四、如何把一個抽象的概念,轉變成為可以測量,並換成數字來呈

現的歷程,稱為: 概念化

系統化

通則化

操作化 【社工師Ⅰ】

十五、針對家庭的兒童虐待風險,採取由社會工作人員在觀察家庭後

完成家庭風險量表得分,是指下列何者? 驗證化

概念化

操作化

通則化 【社工師Ⅰ】

十六、傳統的科學模式有三項要素:理論、操作化及觀察,請逐一解釋這三 項要素的意義,並說明此一模式的研究邏輯及研究過程的各階段。 【普考】 十七、試說明理論、概念、操作型定義與變項之涵義,並簡單設計一個研究 計畫案來顯示你對這三者之間關係的瞭解程度。

【社福】

十八、一般而言,社會科學研究的進行最好有理論上的依據,而理論的構成 要素包括:概念(Concept)及變項(Variable)、假定(Assumption)


第一章 緒 論 1-7

、命題(Proposition)、範疇(Scope)。試舉例說明這些構成要素之 意義。

【原四】

十九、什麼是「理論」?「理論」在研究過程扮演之角色為何?【退三】 二十、何謂典範(Paradigm)?何謂社會工作研究?典範與社會工作研究的 關係為何?請分別詳述。

【原三】

二一、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與民主政治的發展,臺灣南北差異的爭議性持續 擴大。某研究機構想就此問題進行暸解,並比較兩地區成人居民的社會 經濟地位(SES)。他們決定分層隨機抽取成人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根 據蒐集到的資料,他們發展出由兩個元素所組成的社會經濟地位指數( Index for SES),並用它來將成人居民的社會經濟地位,分成高、中、 低三類。另外,問卷裡也問了居民本人的教育程度(完成幾年的學校教 育)與平均月收入等問題(低於 20,000,20,000~45,000,45,001 以上 )。請根據上述資訊,回答下列問題: 研究者所使用的自變項與依變項分別是什麼? 依變項有那些屬性?其測量尺度為何? 研究者如何測量依變項? 依變項又如何進行操作化?

【普考】 

二二、關於測量的具體過程,其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名義(類別)定義→概念化→操作性定義→真實世界的測量 概念化→名義(類別)定義→操作性定義→真實世界的測量 概念化→操作性定義→名義(類別)定義→真實世界的測量 名義(類別)定義→操作性定義→概念化→真實世界的測量 【社工師Ⅰ】 二三、在研究過程中,透過研究工具如問卷或訪問稿蒐集資料,這是

一系列從無到有的過程,如果要測量一些概念或變項,必須經過 形成概念與測量的過程,下列那一過程正確? 抽象構念→操作定義→概念化→名目定義→實際測量 抽象構念→概念化→名目定義→操作定義→實際測量 抽象構念→名目定義→操作定義→概念化→實際測量 抽象構念→名目定義→概念化→操作定義→實際測量 【社工師Ⅱ】 二四、何謂指標(Indicator)?在研究過程中有效指標要如何選擇?試述之


1-8 。

【高考】

二五、社會指標(Social Indicators)。

【社福、身四】

二六、社會指標(Social Indicator)也是一種需求評估,運用現有統

計資料去反映整體母群體的情況,請問下列那一項敘述正確? 嬰兒死亡率不是做為社區有產前服務需求的指標 中輟生比率則可以反映僱用學校社會工作人員的需求 無法反映社會總體統計資料 無法反映未來的服務型態

【社工師】

二七、命題(Proposition)。

【地三】

二八、對於社會現象或某些概念之間關係的一種解釋陳述,我們稱之

為: 研究論題

問題陳述

變項

命題 【社工師】

二九、何謂理論(Theory)?理論在研究中有何功能? 【退四、普考】 三十、請說明理論先於研究策略(Theory-then-research Strategy)。 【地四】 三一、典範(Paradigm)。

【退四】

三二、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項,依其互動的功

能,有效簡單的陳列其類別一起交叉分析,就可在概念上創造新 的類型。是屬於那一種理論模式? 類別模式(Classificatory Model) 列聯模式(Contingency Model) 類型模式(Typological Model) 共變模式(Association Model)

【社工師Ⅰ】

三三、關於理論(Theory)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好的理論必須透過量化研究來驗證之 不同的社會工作理論會引導出不同的實務處遇方法與作為 理論是對某個現象做有系統的解釋 理論是由一組命題組合而成

【社工師Ⅰ】

三四、科學的傳統模式有三大要素,通常會依次在研究過程中出現, 其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理論→操作化→觀察

觀察→操作化→理論


第一章 緒 論 1-9

理論→觀察→操作化

操作化→觀察→理論 社工師Ⅰ

三五、下列有關「理論、命題、概念、假設」的敘述,何者錯誤?

概念:具體說明測量變項所需的確切操作方式 假設:陳述兩個(或更多)變項之間的預期因果關係 理論:系統化的一組相關聯之陳述,用以解釋某些層面的社會 生活 命題(Propositions):以公理為基礎所導出的特定結論,敘述 概念之間的關係

【社工師Ⅱ】

三六、典範(Paradigm)是指型塑我們觀察及瞭解事情的基本模式或

參考架構,下列有關研究典範的敘述,何者正確? 當我們觀察或理解現實時,實證主義典範強調追求對現實主觀 的理解 社會建構典範強調完全的客觀 後現代主義典範反對有客觀現實存在這件事 對女性主義典範者而言,做研究是她們的主要目的 【社工師Ⅱ】 三七、下列有關典範(Paradigm)的敘述,何者錯誤?

典範是形塑我們對這個世界觀察與理解的基本模型或參考架構 實證主義典範強調在觀察與理解事實的探索過程中追求客觀性 社會建構典範強調觀察無法完全客觀而需採納多元的主觀性 在社會科學裡,典範的轉移或典範的被取代,是指科學由對的 觀點取代錯誤的觀點 三八、變項(Variable)。 三九、觀察變項(Observable Variable)。 四十、中介變項[Intervening Variable(s)]。

【社工師Ⅱ】 【高考、普考】 【普考】 【社福、地三】

四一、何謂「自變項」、「依變項」及「中介變項」?並試舉例以實際「研 究架構」說明三者間之關係。 四二、干擾變項(Moderating Variable)。

【原三、普考、警特】 【地四】

四三、某教授收集 1,000 個受訪者資料後發現,65 歲以下的受訪者平均的快 樂程度從 1960 到 1980 年間呈現下跌趨勢,而 65 歲及 65 歲以上之受訪 者,從 1960 到 1980 年間平均快樂程度呈現上升趨勢。請問在這個研究


1-10 中的自變項是什麼?依變項是什麼?從樣本資料中,可以獲得什麼研究 發現?

【普考】

四四、試述概念與變項之間的關係。

【身三】 

四五、下列有關變項的敘述,何者錯誤? 變項由概念演化而來 變項是概念的具體延伸 變項是屬性的集合 自變項和依變項之間,一定只有正相關與負相關兩種可能 社工師Ⅰ 四六、下列那個選項裡所列出的都是變項?

男性、佛教、出生地

社工員、教授、律師

職業、政黨傾向、死亡率

不誠實的、保守的、警察 【社工師Ⅰ】

四七、下列那一變項的測量,其屬性是屬於連續性變項(Continuous

Variable)? 薪資

職業

教育程度

名次 社工師Ⅰ

四八、在「女性愈感覺到性別平權的職場關係,女性的工作滿意度愈

高」這個研究假說中,自變項為何? 性別

職場關係的性別平權程度

工作滿意度

職業類型

社工師Ⅱ

四九、一項研究發現:都會區的夫妻婚姻滿意度較高,非都會區的夫

妻生活滿意度較高。這個研究的自變項是下列何者? 已婚男女

婚姻滿意度

生活滿意度

城鄉 【社工師Ⅰ】

請依下列研究情境回答第五十題: 李教授針對已在全臺各縣市家暴中心開案的受暴婦女進行調查研究,她以 隨機抽樣的方式獲得 120 位的隨機樣本。李教授想暸解這些婦女的社會階 層、社會支持,以及社會工作者的處遇是否對減緩其憂鬱程度及增進其睡 眠品質有所助益。在李教授所設計的問卷中,社會階層是請受訪者自填受 測時的每月收入;社會支持及社會工作者處遇則是由李教授自行設計 6 個 答項,請受訪者勾選其中最具影響力的 1 項;焦慮程度是以「貝氏憂鬱量


第一章 緒 論 1-11

表」(是由 21 題,每題 4 點尺度的 Likert 量表所構成;計算時將各題的 得分加總,分數越高代表憂鬱程度越高)來測量;睡眠品質是以「匹茲堡 睡眠品質量表」(是由 7 題,每題 4 點尺度的 Likert 量表所構成,分數越 高代表睡眠品質越差)來測量。 五十、在這個研究中,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是:憂鬱程

度;社會工作者的處遇;社會階層;睡眠品質;社會支持 





 【社工師Ⅰ】

五一、女性有沒有比男性更熱心從事志願服務?一位研究者以戶籍資

料抽樣,調查 18 歲以上人口,發現女性每週擔任志工的平均時 數顯著高於男性。本研究的自變項與依變項為何? 自變項為每週擔任志工時數;依變項為性別 自變項為女性;依變項為每週擔任志工時數 自變項為性別是否有影響;依變項為每週擔任志工時數 自變項為性別;依變項為每週擔任志工時數

【社工師Ⅱ】

五二、在社會工作研究假設檢驗中,有關「家庭功能」這個變項是:

只可以成為自變項 只可以成為依變項 只可以成為依變項或控制變項 可以是自變項、依變項、控制變項,視不同假設陳述而定 【社工師】 五三、當控制變項 Z,原先被視為有因果關係的 X 與 Y 兩個變項間

的關係消失了,這個被控制的變項 Z 是: 前導變項(Antecedent Variable) 內含變項(Component Variable) 外加變項(Extraneous Variable) 中介變項(Intervening Variable)

【社工師Ⅰ】

五四、假定一個非營利組織機構的企業化程度會透過員工的滿意度及 投入程度以影響機構績效,請問「員工的滿意度及投入程度」是 什麼變項? 內含變項(Component Variable) 抑制變項(Suppressor Variabl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