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04

Page 1

1-1

2-1

3-1

4-1

" # $ % &'

5-1

I S - L M ()

6-1

* + , . / 01

7-1

2 3 4 5 61

8-1

2 3 4 5 789

9-1

2 3 : ; <=

10-1

>?@A

11-1

B C DE

12-1

F G @ A

13-1

H J K N 、P97QPRT

14-1

《 》

UVWX

15-1

!


第一章 貨幣的基本概念

1-1

第一章

貨幣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貨幣的意義 一、概念性的定義 以「普遍接受性」的這個概念來定義貨幣,即不論貨幣是由何種材質所造 成,是有實體的或無實體的,凡是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而可作為支付財 貨與勞務、償付債務的工具,即可稱為貨幣。 二、法律上的定義 法償貨幣是指法律規定該種券幣為債權債務的清償工具,任何人不得拒絕 接受。 三、功能上的定義 以貨幣的功能來定義,即凡具備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藏、延期支 付功能者,就可以稱為貨幣。 四、實證上的定義 根據實際資料的驗證,來辨別何種資產的「貨幣性」較高(與通貨替代性 ),或何種資產與經濟活動有密切的關係(相關性),即被定義為貨幣。 詳細例題示範,請參閱精選題庫三八

第二節 貨幣的起源 物物交換制度 在產業分工之始,所謂對外交換,實際上仍只限於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即 所謂物物交換制度(barter system),也稱為直接交換制度(direct exchange system)。其主要的不方便或缺點有下列四項: 缺乏便利交換的共同價值標準,致使交換比率過於複雜: 兩件物品進行交換的數量比例,稱為交換比率(exchange ratio)。在物 物交換制度下,因沒有共同價值的計算標準,所以每種物品或勞務的價 值均需以多種數量表示,而不能以一種價值表示。 在物物交換的情況下,n 種物品即有 C n2 

n(n − 1) 種交換比例。若選 2


1-2

定一種物品作為計價標準,則有(n  1)種交換比例。例如,若有 10 種商品,則一種商品的價值即有 9 種表示方法,而市場內的全部交換比 率更多達 45 種之多。因為交換比率多,所以選定一種物品為計價標準。 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交換者: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交換的雙方所願意提出交換的物品及品質與其交 換比例必需一致,才能進行並完成交換。也就是,交換雙方之慾望的雙重 一致性(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乃是成交的必要條件,若此項條件 不存在,交換就不能完成。 無法發揮價值儲藏的功能: 物物交換制度下,一般性的商品,可能有時間性,無法儲藏。像動植物產 品,有生命的限制,經過一段時間不使用,以後即喪失其交換價值。 運輸與儲藏的不方便: 由於物品容易敗壞或價值(交換比率)變動劇烈,因此不易將物品儲藏, 以儲藏其交換能力(購買力)。即使能以物品方式儲藏購買力,也因為儲 藏成本,如倉庫費用、安全支出等偏高,而不易大量展開價值儲藏行為, 故資本形成有限,亦有礙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 因為物物交換有上述各項缺點,不容易滿足日益擴大中的經濟活動的需要, 所以在這物物交換進行的階段,當地人民所共同需要或共同偏愛的物品,因 大家樂於接受而逐漸演變成被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參加交換的人民均樂於 將其物品易成交換媒介,再以交換媒介易其所需的物品。這種交換媒介物便 是最早期的商品貨幣(commodity money),而這種交換制度則是間接交換 制度(indirect exchange system)。

第三節 貨幣的功能 貨幣的功能 貨幣有下列四項功能: 價值的標準(stand of value):又稱計算的單位(unit of account),可 以解決物物交換制度下,交換比例過於複雜的問題。 交換的媒介(medium of exchange):是最基本功能。 延期支付(deferred payment):有助於經濟的發展。 價值儲藏(store of value):表現貨幣的未來具體用途。 :目前有部分學者認為:貨幣的引申功能中之延期支付的標準,在隨著


第一章 貨幣的基本概念

1-3

時間經過中,延期支付標準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以至於貨幣無法正確 扮演該項角色。所以,貨幣不具有延期支付的功能(如 103 年初等考 第 5 題)。 詳細例題示範,請參閱精選題庫三十、三八、第三章二十

第四節 貨幣的演進 一、商品貨幣 商品貨幣係指稱一件商品既可充當貨幣,以促進交換的順利進行,同時又 是可直接滿足人類慾望的商品。 商品貨幣的基本優點是商品用途與貨幣用途有同值關係,也就是貨幣的面 值與其幣材實值相等,故幣值相對上較安定。 二、金屬貨幣 金屬因具有易於運輸、耐久性、同質性、可分性、易認性、價值穩定性、 有用性、稀少性等充當交換媒介所必具的主要優點,所以很早就已逐漸在 交換媒介中占得一席地位。 金屬貨幣是以金屬鑄造貨幣,流通在外,例如,金幣、銀幣等即是。 三、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的最普遍代表形式是紙幣。這種貨幣以發行者的信用(如中央銀 行)發行之。 另一種信用貨幣型式是銀行的存款貨幣(deposit money)。 自 20 世紀初年以來,存款貨幣與紙幣都被當做貨幣供給的一部分。尤有 進者,現代銀行不但因被動接受顧客存款而產生存款貨幣,而且更能主動 地藉買進各種生利資產(earning assets)的行動而創造存款貨幣,故銀行 制度愈健全的國家,存款貨幣占其貨幣供給量的比例也愈高。 四、塑膠貨幣 塑膠貨幣的代表是信用卡(credit card):持有信用卡的消費者,可以憑 信用卡以簽字記帳方式,在發卡公司之特約商店購買所需物品,不必當場 支付現款或簽發支票,在一定期間後再向發卡公司繳款結帳。 :現金卡是銀行的小額消費性貸款。 信用卡的特點:先消費後付款、刷卡金額不必付清、具循環使用特 性、不需在該銀行開戶。 五、電子貨幣(Electronic Money/E-Money)(e-貨幣時代)


1-4

近年來,電子資金移轉系統(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 EFTS)的 快速發展,大大的降低現金、支票與塑膠貨幣交易的不便。這種電子貨幣 的型態像借方卡(debit card)。借方卡類似信用卡,消費者於消費時,藉 著電子化方式將資金餘額直接從消費者銀行帳戶移轉到商家那邊。像銀行 所發行的金融卡,就具有借方卡的功能。 電子貨幣的另一種型態像儲值卡(store-value card)。使用這種卡必須先 儲值之後,才能消費使用。如預付費用的電話卡,北市府的悠遊卡、中市 府的 e 卡通、與 7-11 的 i-cash 之類的卡片等。 最後一種電子貨幣的型態是電子現金(e-cash)。消費者在使用電子現金 之前,必須同時在銀行與網際網路上開戶,取得授權碼後,才能交易。消 費者瀏覽網路購物後,於網路上執行支付命令,此時電子現金將自動透過 網際網路,從消費者的帳戶轉移到商家的帳戶裡。 詳細例題示範,請參閱精選題庫二、二七、三八 :另外,各國政府都有其發行的法定貨幣(legal money),所謂法定貨 幣即政府以強制力規定其發行貨幣的流動能力,任何人不得拒絕使用 ,所以又稱之為強制(或命令)貨幣(fiat money)。雖然銀行的支 票存款帳戶,並非法定貨幣,但當存款人要求提領時,銀行仍需支付 法定貨幣。

第五節 貨幣供給的構成 一、貨幣供給量(money supply,簡稱 M s ) 貨幣供給量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定義法,我們習慣以 M 下標數字大小作為 區別,數字愈大,定義範圍愈廣。以 M1 定義範圍最狹小,依次為 M2、 M3 等類推下去。本章節僅介紹中央銀行公告的 M1、M2 兩種。 貨幣供給量之定義法: 狹義定義:M1  M1A 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淨額活期存款。  M1B  M1A 活期儲蓄存款。 廣義定義:M2 M2  M1B 準貨幣(近似貨幣) 通貨淨額是中央銀行發行在外的通貨總額扣除掉所有金融機構的庫存現金 而得。是社會中流通之通貨,是企業及個人持有之通貨。政府機構所持有


第一章 貨幣的基本概念

1-5

的通貨,不包括在貨幣供給量定義中。 支票存款淨額是某一時點上支票存款總額扣除掉該時點上的待交換票據, 即為流通在金融機構體系外的支票存款,可隨時充當交易媒介者。 活期存款與活期儲蓄存款類似。唯活期儲蓄存款係為鼓勵民間儲蓄,於民 國 57 年開始辦理之存款業務,其利息較一般活期存款為高。但是政府限 制只有自然人和非營利的社團法人才能開立活期儲蓄存款帳,一般營利社 團法人只能開立活期存款帳戶。 活期存款: M1  C  D 支票存款  D :存款貨幣 活期儲蓄存款  活期存款 C :通貨淨額 C :通貨比率(currency ratio) M 二、準貨幣與貨幣定義的擴大 準貨幣定義的重新修正: 在我國,目前金融統計上另有準貨幣(quasi-money)的概念、所包括的項目 為企業及個人在貨幣機構之定期性存款與外匯存款、郵政儲金總數、企業 及個人持有貨幣機構之附買回交易(repurchase,簡稱 RP)餘額,外國人持 有之新臺幣存款,以及兼營信託業務之銀行所發行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我們常以 T(time deposit)代表定期存款,則 M2C D T。 M1C D M2C D T 當活存轉為定存,使 D↓,T↑。 使 M1↓,M2 不變。 特別注意事項:  Ms 指的是某一時點的概念,所以是存量(stock)的概念。因此,有關 於 Ms 裡面的項目都是存量的概念。  Ms 指的是企業及個人的通貨及存款貨幣,不包括政府部門。 目前我們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額所採用的定義,是採廣義的定義,亦即 M 2。


1-6

依流動(貨幣)性高低排列:M1A  M1B  M2 依貨幣性高低排列:M1A  M1B  M2 依儲蓄性高低排列:M1A  M1B  M2 依貨幣定義範圍大小:M1A  M1B  M2 詳細例題示範,請參閱精選題庫二四、二五、三五、三七 三、準備貨幣 準備貨幣(Reserve money): 準備貨幣(Reserve money) 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

  通貨淨額存款準備金 基礎貨幣(Base money)  強力貨幣(High-power money) 

其中,通貨淨額是外部貨幣(outside money);存款準備金是內部貨幣 (inside money)。 詳細例題示範,請參閱精選題庫二三、四十 如果現在令 H 為強力貨幣,則: M  m(靜態貨幣乘數) H M  H  m 當 H↑ 則 M↑ H↓ 則 M↓ m↑ 則 M↑ m↓ 則 M↓ 而 m 為何?現證明如下: 設 D 表活期存款 T 表定期存款 rD 表活存法定準備率 rT 表定存法定準備率 E 表超額準備 C 表通貨淨額 則 H  C  rDD  rTT  E 令

C T E  k  t  e D D D


第一章 貨幣的基本概念

1-7

則 H kD rD D rTt D e D D (k rDrTt e)  D 

1 H k + rD + rT × t + e

M1  C  D  kD  D (1  k) D  m1 

1+ k k + rD + rT × t + e

m2 

1+ k + t k + rD + rT × t + e

1+ k H k + rD + rT × t + e

∂ m1 ∂ m1 ∂ m1  0,  0, 0 ∂r ∂t ∂e ∂ m1 k + rD + rT × t + e−1 + k k + rD + rT × t + e − 1 − k   ∂k k + rD + rT × t + e2 k + rD + rT × t + e2 rD + rt × t + e − 1  k + rD + rT × t + e2 其中

根據實證經驗顯示:rD  rT  t  e  1 機率較高  rDrT  t e 1 0 ∂ m2 ∂ m2 ∂ m1 ∂ m2 又 < 0, < 0, < 0, <0 ∂k ∂r ∂e ∂k 

∂ m 2 k + rD + rT × t + e−1 + k + trT  ∂t k + rD + rT t + e2

k + rD + rT t + e − rT − krT − trT k + rD + rT × t + e2

k1 − rT+ rD − rT + e k + rD + rT t + e2

 rT1,rTrD  k(1 rT)rDrTe 0 ∂ m2 0 ∂t 若社會大眾以活存轉為定存,則: 不考慮貨幣乘數時:M1↓,M2 不變。 考慮貨幣乘數時:M1↓,M2↑。 詳細例題示範,請參閱精選題庫一、五、七、九、十四、十五、二一、


1-8

二二、二五、三十、三一、三二、三四 決定貨幣供給量的成份有那些: 1+ k H M  rD + rT × t + e + k 會影響到貨幣供給量的有: 中央銀行:可控制 H、r。 商業銀行:可控制 e。 社會大眾:可控制 k、t。 所以貨幣供給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以及大眾共同決定的。 詳細例題示範,請參閱精選題庫十一、十二、十六、十七、十八、三三 貨幣學派利用通貨比率的內容提出另外一個貨幣乘數,茲證明如下: 1 H  C  R 兩邊同乘以 M H C H C D R R   ,    D M M M M M M H C M−C H C C R R   ( ),   (1  ) D D M M M M M M 1 M 1 1   m  C R C H + ×1 −  c + r1 − c r + c1 − r M D M ∂m ∂m  0 0  ∂c ∂r 詳細例題示範,請參閱精選題庫三

四、實證上的貨幣定義 雖然大部分經濟學家已習慣於以貨幣的功能為貨幣供給量下定義,但貨幣 學派(monetarism)經濟學家卻鼓吹貨幣的實證定義(empirical definition )。他們認為,因為貨幣供給量在貨幣政策上有其重要性,我們才要研究 它,故應以那些因素使貨幣供給量產生重要性作為貨幣定義的依據。根據 這種看法,他們認為,作為貨幣的金融資產至少應具備兩項條件: 應對名目所得(nominal income)變動最具有影響力。 應是中央銀行所能控制者。

他們認為,作為貨幣之金融資產最好能有長時期的統計數列,供作實證研 究之用。實證上的貨幣定義乃是:貨幣係由中央銀行認為最有助於其影響 經濟活動的各項金融資產餘額所構成。


第一章 貨幣的基本概念

1-9

以傅利德曼為例,以 M1B 加上商業銀行之定期存款的合計數,最能符合上 列實證上的條件,其主要理由有三: 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雖附有一定期限,且有若干利息收入,但它與活期

存款間的移轉費時甚短,且移轉費用也甚為有限,兩者間的替代性相當 高。 包括定期存款在內的貨幣供給量也是中央銀行所能控制者。 最為重要的是根據美國貨幣史的實證研究,這一定義下的貨幣供給量最

能表現貨幣與經濟活動的相關。 實證定義的看法固然頗具說服力,但亦難免遭遇到若干強有力的批評,其 中較重要者有三: 貨幣供給量變動與名目所得變動之間的關係,究竟何者為因,何者為果

。倘若名目所得變動是因,而貨幣供給量變動是果,則實證定義將失去 其理論依據。 為著尋找最具相關的貨幣變數,在不同時期及不同函數關係,可得到不

同的貨幣定義。 最重要的是,貨幣學派的經濟學家彼此間仍有不同的意見。撇開定期存

款與活期存款的差別不談,由於過份強調替代性的重要,但定期存款與 活期存款間的替代性並不完全,且部分其他金融資產與定期存款間亦有 相當程度的替代性,故會產生多種不同的實證定義的貨幣供給量概念。

第六節 金融機構與貨幣供給 ◎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與貨幣供給

全體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 國外資產淨額

Aa

貨幣供給量

對政府債權

Ab

準貨幣

La

對國營事業債權

Ac

政府存款

Lb

對民營事業債權

Ad

進口結匯保證金

Lc

其他負債淨額

Ld

M1B

M1B Aa(AbLb)(AcAdLaLcLd)

根據上表可知,一定時點之貨幣供給量可簡化為三個來源:  國際收支(赤字):亦即國外資產淨額,表示當時之外匯存量狀況。 財政狀況(財政赤字):亦即對政府債權減去政府存款之餘額,表示累


1-10

積的財政收支狀況。 金融信用(金融收支赤字):亦即全體金融機構對企業及個人之放款(

包括對公營事業債權及對民營事業債權),減去其對民間部門之負債( 包括貨幣以外的流動性負債及其他項目)之餘額,表示國內信用的擴張程 度。 就兩個時點來說,這三項貨幣供給量之來源的變動都會導致貨幣供給量的 變動: 國際收支順差會使出超餘額增加,進而使貨幣供給量作等額增加。 政府預算的變動會改變財政赤字餘額。在預算有赤字時,財政赤字餘額 會趨於增加,貨幣供給量亦將作等額增加;反之,在預算有盈餘時,財 政赤字餘額會趨於減少,貨幣供給量會作等額收縮。 對企業及個人的信用擴張程度則會改變金融赤字狀況。在信用擴張時, 金融赤字趨於增加,貨幣供給量會作等額增加;在信用緊縮時,金融赤 字趨於減少,貨幣供給量則作等額收縮。 兩個時點間的貨幣供給量變動,乃是這三個來源變動的綜合結果。

第七節 貨幣成長目標區 一、貨幣成長目標區的意義 中央銀行設定目標區,目的是制定一個貨幣供給的準則,讓央行執行貨 幣政策時有所依據,避免貨幣供給過度寬鬆或過度緊縮。這種方式,稱 為法則政策(rule policy)。 相對地,如果央行不依法則行事,端視當時經濟狀況而調整政策方向, 把貨幣政策視為對付景氣循環的手段,這種政策稱為權衡政策( discretionary policy)。 這兩種政策的優劣點與適切性,一直爭論不休。一般而言,除非是極為 特殊的情況,否則基於長期考量,採取法則政策,乃是長期而言較不會 產生缺失的政策,也較能使貨幣政策維持獨立性,同時也是許多貨幣學 者所較為推崇的方式。 採取法則政策之後,由於實際狀況往往尚有許多變數無法事先完全掌握 ,故而容許目標區有上下區間若干幅度的變動,於是中央銀行就制定了 貨幣成長率的目標區。 如果實際貨幣供給之變動高於此目標區,就給中央銀行一個警訊,是否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