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壹篇 國 文 1-1 第一單元 測驗 1-3 落點分析 1-3 第二單元 公文 1-47 落點分析 1-47 第三單元 作文 1-64 落點分析 1-64
落點分析 3-3 第一單元 憲法基本決定(原則) 3-8 第二單元 違憲審查制度 3-23 第三單元 基本權各論 3-29 第四單元 國家組織 3-69 第五單元 中央與地方分權 3-84 第六單元 基本國策 3-87
第參篇 憲 法 3-1
第貳篇 英 文 2-1
落點分析 2-3 第一單元 字彙、片語精選 2-4 第二單元 文法焦點總整理 2-32 第三單元 挑戰綜合克漏字 2-65 第四單元 找閱讀測驗答案 2-79 第五單元 106年試題解析 2-106
落點分析 4-3 第一單元 重點聚焦 4-4 第二單元 歷屆精選試題 4-13
第肆篇 法學緒論 4-1
目錄 第伍篇 警察法規概要 5-1 落點分析 5-3 第一單元 警察法 5-5 第二單元 行政執行法 5-19 第三單元 社會秩序維護法 5-37 第四單元 警械使用條例 5-63 第五單元 集會遊行法 5-74 第六單元 警察職權行使法 5-88 第七單元 行政程序法 5-119 第八單元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 5-145 103~106年四等警察人 員考試試題 5-152
落點分析 7-3 第一單元 重點聚焦 7-7 第二單元 106年試題解析 7-89
第柒篇 刑法概要 7-1
第陸篇 犯罪學概要 6-1
落點分析 6-3 第一單元 重點聚焦 6-4 第二單元 申論題 6-18 第三單元 選擇題 6-76
國文 8-3 英文 8-9 憲法 8-23 法學緒論 8-50 警察法規概要 8-58 犯罪學概要 8-70 刑法概要 8-80
《附錄》 107年 一般警察人員 四等考試 ―行政警察人員 8-1
第 一 單 元 測 驗 1- 3
測 驗 第一單元
三
現代文學 1 題、 詠物 1 題、 101 年 論孟 2 題、 文意理解 6 題 文意理解 2 題、 詠物 1 題、 現代文學 1 題、 102 年 詠人 1 題、 應用文 1 題、 閱讀測驗 2 篇(各 2 題) 字義 1 題、 現代文學 1 題、 文意理解 6 題、 103 年 國學常識 1 題、 修辭 1 題 字形 1 題、 成語 1 題、 104 年 文意理解 5 題、 現代文學 1 題、 閱讀測驗 1 篇(共 2 題) 字形 1 題、 文意 3 題、 105 年 論孟 1 題、 現代文學 1 題、 閱讀測驗 2 篇(各 2 題) 成語 1 題、 文意理解 3 題、 106 年 現代文學 5 題、 應用文 1 題
等 四
現代文學 3 題、 文意理解 3 題、 閱讀測驗 2 篇(各 2 題) 成語 1 題、 字義 1 題、 文意理解 3 題、 現代文學 2 題、 應用文 1 題、 閱讀測驗 1 篇(共 2 題) 成語 1 題、 字義 1 題、 應用文 1 題、 現代文學 3 題、 文意理解 2 題、 閱讀測驗 1 篇(共 2 題) 字形 1 題、 文意 3 題、 詠人 1 題、 現代文學 3 題、 閱讀測驗 1 篇(共 2 題) 文意 3 題、 論孟 1 題、 應用文 1 題、 閱讀測驗 2 篇(各 2 題) 成語 1 題、 現代文學 6 題、 文意理解 3 題
等
1- 4
國文測驗考試類型,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一、單題式 字形類:此類型命題機率頗高,但極易搞混。例如: 下列文句,沒有錯別字的是: 一個人做錯事還企圖掩飾,這種欲蓋弭彰的作法,令人不恥 看到人民生活痛苦,主事者應有恫瘝在抱的胸懷,盡力去紓困 人人都有側隱之心,所以平日看到殘障人士,應廣開方便門 時代一直在改變,科技日新月異,新發明常讓我們目不遐給 : 字音類:此類型命題機率偏低,熟記同偏旁的字例讀音即可。例如: 下列各組「 」中的字,字音完全相同的是: 「祥」瑞/「庠」序/「佯」裝 範「疇」/「籌」款/「躊」躇 「瞻」仰/「贍」養/「蟾」蜍 「猝」然/精「粹」/薈「萃」 : 字義類:此類型變化很多,除單字字義選項外,一字多義是大多數考生較 為陌生恐懼的考法,例如: 下列文句中的「數」字,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 易量」中之「數」字同義的是: 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秋榮者零悴,自然之「數」,豈有恨哉 「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矣 : 成語運用:成語命題方式多與上述三項結合,或詢問文意運用正確或錯誤 。例如: 下列各句「 」中的成語,使用最恰當的是:
第 一 單 元 測 驗 1- 5 他雖然不聰明,但是「千慮一得」,所說的話也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國家一旦有難,只要每個人「築室道謀」,那麼國家就能轉危為安 做學生要「不恥下問」,不懂的就儘量問老師,自然就能日起有功 遇到棘手的事情,我們只要「抱薪救火」,問題自能迎刃而解 : 人物典故:詩詞文賦往往使用人物歷史典故,此類型極易得分,掌握關鍵 字即可。例如: 下列祠廟之對聯,所指稱的人物,正確的是: 千秋冤獄莫須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百戰忠魂歸去來,白鐵無辜鑄佞 臣――文天祥 千里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于 親炙之者乎――孔子 明月皓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欲唱大江東去/春風睡正美,迢遞珠 崖瓊島,更誰憐孤鶴南飛――蘇軾 可託六尺之軀,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與,君子人也/隱居以求其志 ,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吾見其人――辛棄疾 : 修辭學:常考修辭格不出十五類,最常出現的是對偶句,平時宜當練習, 至少掌握詞性、平仄,即能迎刃而解。例如: 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的,稱為對偶。下 列各組句子對偶最工整的是: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 應用文:此類型多考書信用語、啟封詞、題辭、對聯等,其中又以易見之 題辭為必出題型。例如: 婚喪喜慶的題辭,下列正確的是:
1- 6 「福壽全歸」用於賀人高壽 「玉燕投懷」用於賀新婚 「鳳凰于飛」用於賀男女雙壽 「慶叶弄瓦」用於賀生女兒 : 文意測驗:單句(段)文意主軸掌握,出題來源甚廣,不易掌握,只能從 字句解釋來破解(大多見於《論語》一書),宜熟讀。例如: 下列《論語》中文句的解說,何者有誤?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教學重在啟發,而學生必須主動積極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由此可見孔子因材施教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子自述對來學者無不加以教誨 「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認為學生為學的態 度要始終如一 : 國學常識:此類型並不常見,掌握十三經、四史、九流十家、小說回目等 重要考題即可。例如: 下列章回小說的回目與所對應的書名,正確的是: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西遊記》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水滸傳》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製燈謎賈政悲讖語――《老殘遊記》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蒙師暮年登上第――《儒林外史》 : 公文用語:新試五等考題必考類型,掌握一般常見公文表格用字或《文書 處理手冊》即可,惟出題數並不一定(5~15 題),宜視個人情況決定準 備方式。例如: 公文中如果有「請於文到一個月內辦理」或「請於一週內回復」等語, 應該置於: 主旨 :
說明
辦法
視情況而定
第 一 單 元 測 驗 1- 7 二、複題式 此類型為閱讀測驗,因為侷於篇幅文長、命題範圍及應考時間有限(白話文 學重出率相對低了許多,可先略過),因此出題趨勢也可濃縮成以下數類: 唐宋八大家文選:國高中選文,一般考生較為熟悉,可以深入詢問。例如: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 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 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 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四書讀本: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屬於可考的命題範疇,也是出題者的最愛 。例如: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 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曰:「不違農時,穀不可勝 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 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 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養,頒白者不負戴於 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節錄自《孟子•梁惠王下》) 先秦寓言:知名人士的短篇文章,內藏深意,字面簡單,毋須太多翻譯、 解釋,最適合出題。例如: 衛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積聚。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其子因私積聚,其姑以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其父不自罪於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 (《韓非子•說林篇》) 詩詞曲賦:韻文部分出題數量低於散文,且多集中在詩詞。例如:
1- 8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 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 不改心,然後知君子。 (李白〈贈韋侍御黃裳二首〉之一) 成語出處:此類型可以揀取關鍵字,便能快速解題。例如: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能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 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弔之。其 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控弦而戰, 塞上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間》) 其他經典: 史記: 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 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 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 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 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史記•李斯列傳》) 世說新語: 冀州刺史楊淮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淮與裴頠、樂廣友善,遣 見之。頠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淮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 」廣性清淳,愛髦之有神檢,謂淮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劣。」論者評之,以為喬雖 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儁。 (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第九》) 夢溪筆談: 漳州界有一水,號「烏腳溪」,涉者足皆如墨。數十里間水皆不可飲
第 一 單 元 測 驗 1- 9 ,飲則病瘴,行人皆載水自隨。梅龍圖公儀宦州縣時,沿牒至漳州, 素多病,預憂瘴癘為害。至烏腳溪使數人肩荷之,以物蒙身,恐為毒 水所霑,兢惕過甚,睢盱矍鑠。忽墜水中,至于沒頂乃出之,舉體黑 如崑崙,自謂必死。然自此宿病盡除,頓覺康健,無復昔之羸瘵,又 不知何也。
(沈括《夢溪筆談》)
聊齋: 金世成,長山人。素不檢。忽出家作頭陀。類顛,啗不潔以為美。犬 羊遺穢於前,輒伏噉之。自號為佛。愚民婦異其所為,執弟子禮者以 千萬計。金訶使食屎,無敢違者。創殿閣,所費不貲,人咸樂輸之。 邑令南公惡其怪,執而笞之,使修聖廟。門人競相告曰:「佛遭難! 」爭募救之。宮殿旬月而成,其金錢之集,尤捷於酷吏之追呼也。異 史氏曰:「予聞金道人,人皆就其名而呼之,謂為『今世成佛』。品 至啗穢,極矣。笞之不足辱,罰之適有濟,南令公處法何良也!然學 宮圮而煩妖道,亦士大夫之羞矣。」
(蒲松齡〈金世成〉)
準備考試,應先明白考試類型,掌握命題趨勢,洞悉出題邏輯,才能百 戰不殆,事半功倍。
101 年三等一般警察人員考試 我們作為現代人,要有公民意識、社會參與,每一個人也都必須試著 扮演知識分子的角色,即使只是在生活中的某一短暫的片段時刻。但 是,正如西方一位女哲學家阿倫德(Hannah Arendt)所說,我們這 個時代,由於太重視行動,卻成了一個不思不想的時代。「不思不想 」正是缺乏判斷力的最大根源。沒有判斷力,一切「公民意識」、「 社會參與」都變成了隨波逐流,依人的腳跟而轉;只有形式,而無內 容。(摘錄自:余英時〈商業社會中士人精神的再造〉) 上文作者想表達的旨意是: 公民意識和社會參與,是成為知識分子的首要條件 公民意識和社會參與能讓知識份子的思想更有內涵 培養判斷力可有助於知識份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建立
1-10 要有思想判斷力,就須減少花費在實際行動的時間 沒有判斷力,一切「公民意識」、「社會參與」都變成了隨波 逐流,依人的腳跟而轉;只有形式,而無內容。培養判斷力可 有助於知識分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建立。 「竹」虛心、有節、色青的品性,在文學中常用來象徵人的品格襟抱
。以下詩句中的竹,不屬於此種用法的選項是: 多節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劉禹錫〈酬元九侍御贈璧竹鞭 長句〉) 離前吉夢成蘭兆,別後啼痕上竹生(駱賓王〈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麟 〉) 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裁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雪裏紛 紛看(白居易〈題李次雲窗竹〉)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 北風(鄭燮〈竹石〉) 多節、端直、青竹;管、竿、題窗竹竹;立根、 堅勁竹。 《孟子•梁惠王》:「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孟子對曰:『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下列社會案件的起因,與孟子的中心思想 吻合的選項是: 某賣場的地下停車場發生搶劫傷人案件,廠商因管理過失被起訴 一群青少年鬥毆,不論持棍打人,或持刀殺人,都被檢察官起訴 非洲某國政府採取種族隔離政策,導致族群仇殺,人民流離失所, 引起舉世關注 某凶嫌因強盜殺人案件,被判處死刑定讞,因我國尚未廢除死刑, 故已於今年伏法 孟子本意是用刀刃殺人與錯誤施政而害人性命是相同的,這與 的概念是吻合的。 昔范文正公患諸路監司非人,視選簿有不可者,輒筆勾之。或謂:「 一筆退一人,則是一家哭矣。」公曰:「一家哭,其如一路哭何?」 根據上文,下列對范文正公的評論最適切的選項是: 心存百姓,視民如傷
果敢堅毅,當斷則斷
公正無私,賞罰分明
擇善去惡,趨吉避凶
第 一 單 元 測 驗 1- 11 范文正公擔心官員不公正,有不適任的就馬上免除其職,別人 跟他說:「斥退一人就會造成一家人難過」,他回答:「一家 人難過,跟全部的人都難過相比呢?」可以得知范文正公「 心存百姓,視民如傷」。 閱讀下段文字,選出最符合本文意旨的選項。
一仕宦將之官,其厚友送之,囑曰:「公居官無他難,只要耐煩。」 仕者唯唯。已而再囑三囑,猶唯唯。及于四五,其人忿然怒曰:「君 以我為呆子乎?只此二字,奈何言之數四?」厚友曰:「我才多說兩 次,爾遂發惱,輒為能耐煩,可乎?」 厚友不能「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仕者不耐煩,正因「知易行難」 仕者乃「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者 子曰:「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厚友有失言之病 厚友再三囑咐「為官需耐煩」,仕者起初唯唯應諾,四五次之 後便忿然發怒。正因為「耐煩」二字,實是「知易行難」。 齊桓公謂管仲曰:「吾國甚小,而財用甚少,而羣臣衣服輿馬甚汰,
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聞之,君嘗之,臣食之;君好之, 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漿;衣練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 所奢大也。《詩》云:『不躬不親,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 親乎?」桓公曰:「善。」於是更制練帛之衣,大白之冠。一年而齊 國儉也。 下列文句與本文意旨最不相關的選項是: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風行草偃,從化無違
「君嘗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與以身作則、 投上所好、風行草偃之意旨都有相關。 《論語•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荀子•勸學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 之學也,以為禽犢。」根據上述引文,孔子以古今區分「學者」的特 性,荀子更進而說明二者之異;則下列選項,何者敘述為是? 孔子以為當時的人皆為服務大眾而努力向學 荀子以為小人應學習如何獲取牲畜力求溫飽 孔子與荀子都認為古代學者具有自私的特性
1-12 孔子與荀子都認為讀書志在增進自己的學養 當時的人皆為求得名聲、掌聲而努力向學;小人學習如 何獲取禮物財貨;古代學者都為修身養性而學習。 凡在官守,汩於詞訟,窘於財賦,困於朱墨,往往於閨門之內,類不
暇察,至有子弟受人賂而不知者。蓋子弟不能皆賢,或為吏輩誘以小 利,至累及終身。昔王元規為河清縣軍民歌詠,以民吏不識知縣兒為 第一奇。蓋子弟當絕見客,勿出中門;仍嚴戒吏輩,不得與之交通, 又時時密察之,庶幾亡弊。不然,則禍起蕭牆矣。 根據上文對官守的論述,下列最適切的選項是: 須重視子弟的品德教育 應嚴戒子弟與民吏不得結識交遊,謹防賄賂 宜注意子弟間手足之情,勿內鬥而禍起蕭牆 「汩於詞訟,窘於財賦,困於朱墨」,謂其工作能力不佳 「昔王元規為河清縣軍民歌詠,以民吏不識知縣兒為第一奇。 蓋子弟當絕見客,勿出中門;仍嚴戒吏輩,不得與之交通,又 時時密察之,庶幾亡弊。」王元規嚴禁子弟結交民吏,以免 交通賄賂。 昔者,有「狐疑」之國,王忌其弟謀反而苦無稽焉。某日,一士自西
方來,自謂能窺人之夢,以伺心機。王遣之偵察其弟,果得叛變之夢 ,因以為據而殺之。復疑其弟魂魄為亂,懼而不能自解,終癲狂而死 。(顏崑陽〈窺夢人〉) 下列敘述最接近上文寓意的選項是: 疑鬼疑神,自取其咎
兄弟鬩牆,外禦其侮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戒慎恐懼,癲狂而亡
「王忌其弟謀反而苦無稽焉……以為據而殺之。復疑其弟魂魄 為亂,懼而不能自解,終癲狂而死。」王上疑神疑鬼,自取 其咎。 「口者關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四馬不能追也。口者關也,舌者 兵也。出言不當,反自傷也。言出於己,不可止於人;行發於邇,不 可止於遠。夫言行者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本也,可不慎乎 ?」(《說苑•談叢》) 以上這段文字的主旨在說明: 言必信,行必果
謹言慎行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