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03 1

Page 1

第 一 章 臺灣歷史 .......................................................... 1-1 一、臺灣歷史簡表 ...................................................... 1-3 二、臺灣重點年代紀事 .............................................. 1-3 三、臺灣歷史全文 .................................................... 1-30 四、臺灣舊地名 ........................................................ 1-71 五、臺灣歷史人物誌 ................................................ 1-88

第 二 章 臺灣地理 .......................................................... 2-1 一、臺灣地理 .............................................................. 2-3 臺灣地理簡述 ...............................................................2-3 臺灣產業.......................................................................2-4 臺灣第一.......................................................................2-5 臺灣交通.......................................................................2-6 臺灣族群.......................................................................2-7 臺灣原住民族 ...............................................................2-7 二、臺灣地理全文 .................................................... 2-10 位置............................................................................. 2-10 面積............................................................................. 2-10 山脈、火山與丘陵、臺地 ......................................... 2-12 平原與盆地................................................................. 2-13 河流、湖泊與海港 ..................................................... 2-14 氣候............................................................................. 2-16 地震............................................................................. 2-17 臺灣地區各區域氣候略述 ......................................... 2-18

三、臺灣人文地理現況 ............................................ 2-19

CONTENTS- 1


前言............................................................................. 2-19 史前文化..................................................................... 2-19 南島語族文化 ............................................................. 2-20 漢族文化..................................................................... 2-24

四、臺灣自然地理現況 ............................................ 2-25 臺灣自然保護區域現況 ............................................. 2-25 臺灣主要地形現況 ..................................................... 2-34 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現況 ............................................. 2-35 五、國情資料簡介 .................................................... 2-41 要點整理..................................................................... 2-41 國情簡介全文 ............................................................. 2-42

第 三 章 臺灣觀光資源概要.......................................... 3-1 一、臺灣觀光資源概要 .............................................. 3-3 資源種類.......................................................................3-3 資源維護.......................................................................3-3 臺灣地區國家公園概況 ...............................................3-5 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概況 ............................................. 3-10 國家森林遊樂區概況 ................................................. 3-14 臺灣古蹟概況(2010年) ......................................... 3-17 文建會國定(史前)遺址 ......................................... 3-19 海岸型風景特定區 ..................................................... 3-23 海水浴場..................................................................... 3-23 主題遊樂園區 ............................................................. 3-23 生態保育..................................................................... 3-24 休閒農場..................................................................... 3-24 文化建設..................................................................... 3-25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3-25 傳統節慶..................................................................... 3-26 觀光客倍增計畫 ......................................................... 3-27 觀光統計資料 ............................................................. 3-27

CONTENTS- 2


觀光施政重點 ............................................................. 3-27

二、臺北市重點觀光資源概況 ................................ 3-29 國立故宮博物院 ......................................................... 3-29 臺北101大樓 ............................................................... 3-30 中正紀念堂................................................................. 3-31 國父紀念館................................................................. 3-32 龍山寺、保安宮、孔廟 ............................................. 3-32 忠烈祠......................................................................... 3-34 夜市............................................................................. 3-35 三、臺灣十大觀光小城 ............................................ 3-35 大甲區媽祖文化(臺中大甲) ................................. 3-35 大溪總統鎮(桃園大溪) ......................................... 3-35 北投風華小鎮(臺北北投) ..................................... 3-35 安平─臺灣之名源自安平(臺南安平) ................. 3-35 金城鎮後浦古樸小鎮(金門金城) ......................... 3-35 美濃區─美濃美意情濃(高雄美濃) ..................... 3-35 鹿港鎮工藝、美食、古蹟(彰化鹿港) ................. 3-35 集集鎮─火車印象‧踩風集集(南投集集) ......... 3-35 瑞芳區水金九地區礦山祕境(新北瑞芳) ............. 3-36 礁溪溫泉養生樂活小城(宜蘭礁溪) ..................... 3-36 最具地方特色小城 ..................................................... 3-36 最整潔乾淨觀光小城 ................................................. 3-36 最具國際觀光潛力小城 ............................................. 3-36 其他觀光潛力小城 ..................................................... 3-36

四、臺灣觀光資源相關法規 .................................... 3-36 國家公園法................................................................. 3-36 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 ................................................. 3-41 文化資產保存法 ......................................................... 3-45

附 錄 一 精選試題 .......................................................... 4-1 CONTENTS- 3


附 錄 二 最新試題 .......................................................... 5-1 99年華語、外語導遊人員 「觀光資源概要」試題 ...........................5-2 100年華語、外語導遊人員 「觀光資源概要」試題 ......................... 5-12 101年華語、外語導遊人員 「觀光資源概要」試題 ......................... 5-23 102年華語、外語導遊人員 「觀光資源概要」試題 ......................... 5-36 103年華語、外語導遊人員 「觀光資源概要」試題 ......................... 5-49

CONTENTS- 4


《第一章》臺灣歷史 1-3

一、臺灣歷史簡表 史前時代(1624 前) 西治時期 (1626~1642)

荷治時期(1624~ 1662)

明鄭時期(1662~1683) 清治時期(1683~1895) 臺灣民主國(1895) 日治時期(1895~1945) 中華民國時期(1945 迄今)

二、臺灣重點年代紀事 ★國定史前文 化遺址: 長濱文化 卑南文化 圓山文化 大坌坑文化 十三行文化 鳳鼻頭 萬山岩

史前 z 舊石器文化 文化

長濱文化(先陶文化):舊石器 文化中最早的是臺東縣長濱鄉八 仙洞長濱文化,遺址中有許多礫 石器,屬舊石器晚期器物 左鎮文化人(先陶文化):1970 年代於臺南左鎮出土的「左鎮人 」頭蓋骨化石,是臺灣所發現最 早的人類化石。學者認為「左鎮 人」,應是與在臺東縣八仙洞遺 址發現的「長濱文化」,屬於同 一時期的舊石器時代文化

z 新石器文化

新石器文化散布全島,以磨製的方 式製作石器,最著者有卑南文化、 大坌坑文化、圓山貝塚文化等

z 金屬器時代

1513 z 葡萄牙人到 中國

已知使用鐵器,如十三行文化 葡萄牙人來到中國的澳門,開始與 中國進行貿易


1-4 觀光資源概要(臺灣篇)

1544 z Ihla Formosa 福 爾摩沙

葡萄牙人航海家航行路過臺灣海岸 ,稱呼臺灣為「Ihla Formosa 福爾 摩沙」,意謂美麗之島。但葡萄牙 人志在貿易而不在殖民開發,因此 也從未登上這個美麗之島

1602 z 荷蘭聯合東 印度公司

3 月 20 日成立「荷蘭聯合東印度 公 司 」 (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1604 z 荷蘭首度占 領澎湖

荷蘭人韋麻郎率軍首度占領澎湖, 遭明朝將領沈有容諭退。如今臺灣 最古老的澎湖天后宮,即保存有全 臺第一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 郎等」石碑

1619 z 荷蘭聯合東 印度公司設 立總部

荷蘭於今日印尼的雅加達(舊稱巴 達維亞;Batavia)建立總部,圖 謀與中國、日本貿易,並進而尋求 中途基地

1621 z 顏思齊、鄭 芝龍等人登 陸笨港

顏思齊、鄭芝龍等人由日本乘船到 臺灣,在笨港(北港)登陸,立寨 墾拓。1959 年臺灣省政府立「顏 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於 北港鎮內圓環

1624 前: 原住民社會

1622 z 荷蘭人二次 占領澎湖

荷蘭人第二次占領澎湖,役使當地

1624 z 荷蘭人據臺

明朝派軍進攻澎湖,荷蘭人敗退轉

居民築城

★荷人據臺: 1624~1662 ,共三十八年

往臺灣尋找新據點,8 月 26 日於

★西人據臺: 1626~1642 ,共十六年

Zeelandia;熱蘭遮城)、赤崁樓(

臺灣南部大員(今臺南安平)登陸 ,占臺期間遺留今臺南安平古堡( Provintia;普羅民遮城)等遺跡 1626 z 西班牙人據臺

1626 年,西班牙人占據臺灣北部


《第一章》臺灣歷史 1-5

,修築城堡企圖與荷蘭人分庭抗禮 ,停留臺灣十六年。遺留臺灣最東 端三貂角(San Diego;聖地牙哥 )的拉丁風味地名、淡水紅毛城( San Domingo;聖多明哥城)、聖 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e,位於 今基隆和平島)等遺跡 ★臺南市三級 古蹟烏鬼井 ,亦係由荷 蘭人命黑奴 所開鑿之井

1627 z 荷蘭人首度 派遣牧師來 臺傳教 1642 z 西班牙人退臺

★鄭氏治臺: 1662~1683 ,共二十一年

的 Georgius Candidius 抵達臺灣進 行傳教工作 西班牙人於占領臺灣北部十六年後 ,被荷蘭人逐出臺灣北部

1652 z 郭懷一抗荷 事件 ★ 1874 年 , 清廷敕許建 立「延平郡 王祠」,正 殿奉祀鄭成 功,後殿奉 祀其母田川 氏。日本統 治臺灣時, 一度把「延 平郡王祠」 改稱為「開 山神社」, 將鄭成功予 以神格化

臺灣史上的第一個傳教士,荷蘭籍

荷人據臺期間,由於視原住民為「 封臣」而免除其稅賦,而漢人稅負 則相對比較沉重。加以大員商館採 行「瞨稅」原漢交易專利稅制,剝 削臺民而引致民怨。1652 年,發 生漢人郭懷一領導農工起義反抗荷 人統治,遭到血腥鎮壓而功敗垂成 的事件

1660 z 何斌

鄭芝龍舊部、原充當荷蘭翻譯的何 廷斌(又名何斌)從臺灣到廈門, 勸鄭成功留守金門、廈門,再俟機 收復臺灣

1661 z 鄭成功於鹿 耳門登陸

鄭成功率軍於臺南鹿耳門登陸,於 次年逐退荷人。鄭氏續遵明朝「永 曆」正朔,改臺灣舊稱「東番」為 「東都」,赤崁為承天府(今臺南 赤崁一帶),置天興、萬年二縣

1662 z 鄭成功病逝

鄭成功於 1662 年病逝,臺灣人為 感念其功績,遂在臺南建「開山廟


1-6 觀光資源概要(臺灣篇)

」崇奉他為「開山王」、「延平郡 王」、「國姓爺」 1664 z 鄭經改東都 為東寧

鄭經繼位後,於 1664 年改「東都 」為「東寧」,任用陳永華行戶籍 整理「坊里制」建地方行政系統, 成為後來「保甲制度」的重要基礎

1665 z 全臺首學

明鄭時期,鄭經採諮議參軍陞王勇 衛陳永華的建議,於明永曆 19 年 (1665 年)動工、翌年完工的聖 廟。廟旁設明倫堂以設學延師、舉 賢取士。不僅成為臺灣地區創建最 早的孔子廟,同時也開啟臺灣儒學 的先聲,故又稱「全臺首學」

★清朝治臺: 1683~1895 ,共二百十 二年

1681 z 鄭經病逝 1683 z 鄭氏王朝覆亡

鄭經病逝,其子鄭克塽即位 清廷派水師提督施琅進攻臺灣並獲 大勝,鄭克塽率臣民降清,治臺二 十一年的鄭氏王朝於焉覆亡

z 清廷將臺灣

清廷將臺灣正式納入版圖,成為福

正式納入版圖

建省臺灣府,臺灣正式名稱自此開始

1684 z 一府三縣

清廷在臺灣設一府三縣:臺灣府、 臺灣縣(臺南)、諸羅縣(嘉義) 、鳳山縣(高雄)。由南向北以河 口港為據點進行對外貿易:一府、 二鹿、三艋舺

z 渡臺禁令

清初康熙認為臺灣孤懸海外,易成 奸患通逃之所,於康熙 23 年( 1684 年)發布三條渡臺禁令:

★清三大水圳: 八堡圳 公圳 曹公圳

渡臺者需取得許可證 渡臺者不准攜帶家眷 粵地屢為海盜淵藪,不准粵民入臺 1709 z 彰化八堡圳

1709 年興建清代臺灣最大規模的


《第一章》臺灣歷史 1-7

水利灌溉工程,1719 年完工之「 彰化八堡圳」 ★清治時期三 大民變: 朱一貴 林爽文 戴潮春

1721 z 朱一貴抗清 事件

「鴨母王」朱一貴糾集群眾,以反

1723 z 一府四縣一廳 1727 z 一府四縣二廳

清朝政府在臺增設彰化縣與淡水廳

清復明為口號之抗清事件 1727 年(雍正 5 年)於澎湖群島 增設澎湖廳

1732 z 開拓臺灣

1732 年(清雍正 10 年)以後,「 渡臺禁令」略為放寬,原已入臺者 得搬移眷口隨行,於是臺灣人口激 增。因清廷採取消極治臺政策,此 時臺灣的開拓,主要靠民間的力量 ,如施世榜等在彰化,王世傑、林 紹賢等在新竹,楊道弘、林成祖等 在臺北,吳沙在宜蘭地區的開發, 頁獻很大

z 頭城開墾

1732 年(清雍正 10 年)以後,頭 城是吳沙在宜蘭地區開發的第一站 (開蘭第一城),頭城和平街則是 最古老的街道,在清代一度成為蘭 陽平原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於今卻 是宜蘭地區碩果僅存的老街

1733 z 貓霧圳

1733 年,原住民與漢人以割地換 水方式,在臺中盆地與漢人合建「 貓霧圳」

1740 z 公圳

興建臺北盆地最大規模的水利灌溉 工程「公圳」

1761 z 「土牛(溝 )」番界

1761 年,清廷修建「土牛(溝)

1787 z 林爽文抗清 事件

大里代莊(今臺中市大里區)天地

」番界,限制漢人移入原住民領地 會領袖林爽文,率部眾抗清事件


1-8 觀光資源概要(臺灣篇)

1790 z 屯番

清廷鑑於「岸里社」平埔族協助官 方平定漢人抗清有功,遂徵召原住 民從軍,擔任守衛「屯番」

1812 z 一府四縣三廳 1823 z 首位進士

清朝政府在臺增設噶瑪蘭廳 清廷在臺舉辦科舉考試百餘年,臺 人鄭用錫首位考取進士

1838 z 曹公圳

清廷興建高雄水利灌溉工程「曹公 圳」

★三大外銷產 品: 樟腦 茶葉 蔗糖

1858 z 安平、淡水 開放通商口岸

中法《天津條約》,開放雞籠、淡

1859 z 天主教傳入

天主教由西班牙道明會,於 1626

水、安平、打狗等通商口岸 年傳入臺灣北部,1642 年西班牙 人為荷蘭人驅逐後消失,1859 年 再次傳入臺灣,派神父由南向北進 行傳教

1862 z 戴潮春事件

彰化縣四張犁莊(今臺中市北屯) 八卦會領袖戴潮春,率部眾反抗清 廷事件。波及範圍北達新竹,南抵 嘉義一帶,到 1867 年才告完全平息

1867 z 基督教長老 教會

英國長老教會,開始在臺灣南部傳教

1871 z 牡丹社事件 導火線

臺灣南部牡丹社原住民,殺害遇船 難漂流上岸之琉球居民,而引發 1874 年的牡丹社事件

1872 z 馬偕醫生 (George

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醫生來

Mackay)

所長老教會,並於 1880 年代相繼

到滬尾(臺北淡水),在臺建立多 建立「偕醫館」、「理學堂大書院 」、「女學院」等,畢生致力宣講 教義、醫治傷病並首開北部女子教 育之風氣


《第一章》臺灣歷史 1-9

1874 z 牡丹社事件

日本以牡丹社部落殺害其遇船難僑 民為由,出兵臺灣南部。日人西鄉 從道率兵船,由恆春的社寮登陸圍 攻牡丹社。牡丹社原住民占據石門 天險(今車城鄉四重溪東側)奮力 抵抗,史稱「牡丹社事件」

★沈葆楨治臺 政策: 開山撫番 廢止渡臺 禁令 增設府縣 軍事建設 交通建設 巡撫移駐

1875 z 開山撫番

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意識到臺灣戰 略地位的重要性,派遣欽差大臣沈 葆楨經營臺灣,推行開山通道(蘇 花公路前身、八通關古道、南迴公 路前身)、撫綏生番、防禦砲臺、 廣設學堂等重要政策

z 增設臺北府

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奏請在臺灣 北部設立臺北府,由一府四縣三廳 ,增為二府八縣四廳,使北部在行 政組織上的比重大為增強

z 廢渡臺禁令

1884 z 中法戰爭

依沈葆楨之議,渡臺禁令廢止 中法戰爭是清朝與法國間為越南主 權問題而爆發之戰爭。戰事除在越

★劉銘傳治臺 政策: 擴大撫番 土地清丈 與清賦 增設府縣 軍事防務 鐵路建設 設新式學堂 現代化建 設(電報 、電燈、 郵政)

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由海軍 將領孤拔統率的遠東艦隊,取得臺 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短暫占領基 隆和澎湖。1884 年 10 月,法國艦 隊開到淡水河口企圖由沙崙登陸, 但遭淡水軍民的合作逐退,是臺灣 史上了不起的一場勝利 1885 z 臺灣建省

受到 1884 年中法戰爭影響,清廷 派劉銘傳為巡撫於臺灣設省,為臺 灣首任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 新政

1886 z 清查賦稅

設官銀局,造銀幣每年數十萬兩(


1-10 觀光資源概要(臺灣篇)

是臺灣自造銀元之始) 1887 z 全臺第一條 鐵路

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建設全 臺第一條鐵路交通(由基隆到新竹 ),於 1887 年著手興築臺北基隆 間鐵路,至 1893 年開通臺北新竹 間鐵路

z 調整行政區

將臺灣省分轄臺北、臺灣(省會設 於今臺中市)、臺南三府,增為一 省三府十一縣三廳一州。此外,臺 灣巡撫下設「臺灣布政使司」,其 遺跡即位於今日臺北植物園內

1891 z 第二任臺灣 巡撫

1887 年任臺灣布政使,1891 年繼

1894 z 臺灣省會移 至臺北

邵友濂將臺灣省會移至臺北,進一

劉銘傳後任第二任臺灣巡撫 步改變了臺灣自古以來南重北輕的 狀態

z 甲午戰爭

★日據時期: 1895~1945 ,共五十年

學黨之亂,清廷應朝鮮之請前往鎮 壓,爆發中日甲午戰爭 1895 z 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清廷戰敗求和,於 1895 年(乙未年)4 月 27 日於日本下

★統治型態分 三期: 始政時期 同化時期 皇民化時期

1894 年(甲午年),朝鮮發生東

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給日本 z 日人據臺

5 月 29 日,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 王率領近衛師團部隊在鹽寮(今新 北市貢寮區鹽寮)登陸,為日人而

★史前文化遺 址發現( 1896):日 本學者發現 臺北芝山岩 遺址及圓山

後長達五十年之據臺歷程展開序幕 z 臺灣總督府

11 月 18 日日本國政府所屬臺灣總 督府舉行始政式

1896 z 六三法

授權臺灣總督府得頒布具有法律效 力之命令,使臺灣總督集行政、軍


《第一章》臺灣歷史 1-11

遺址,開啟 臺灣科學性 質的考古研究

事、立法權於一身 1897 z 三段警備制度

日治初期,乃木希典總督實施「三 段警備制度」,以對付抗日活動

z 實施鴉片專賣

臺灣總督府於 1897 年公布「臺灣 阿片令」實施專賣

z 臺灣銀行法

3 月日本國會通過「臺灣銀行法」 ,11 月成立臺灣銀行創立委員會

★日治時期重 大貢獻: 經建(米 糖、銀行 、專賣制 度) 義務教育 鐵路建設 水利(嘉 南大圳) 三大陋習 改正(鴉 片 、 纏足 、辮髮) 公共衛生 ★抗日事件: 武裝抗日 :林少貓 、北埔、 林圯埔、 西來庵、 霧社事件等 政治運動 :林獻堂 、蔣渭水 等代表人物

,開始展開籌備臺灣銀行的工作 1898 z 三段警備制 廢止

乃木希典去職後,繼任之兒玉源太

z 匪徒刑罰令

日本兒玉源太郎總督、民政長官後

郎撤廢此制度 藤新平赴臺就任,頒布實施匪徒刑 罰令,加強壓制臺灣抗日「土匪」

1899 z 實施樟腦專賣

臺灣總督府於 1899 年 6 月公布「 臺灣樟腦及樟腦油專賣規則」實施 專賣

z 臺灣銀行開

始營業

1899 年 3 月日本政府修改臺灣銀 行法,設立臺灣銀行股份公司。同 年 6 月正式成立「株式會社臺灣銀 行」,同年 9 月 26 日開始營業

1900 z 臺南─打狗 鐵路通車

3 月動工,同年 11 月 28 日完工通車

1905 z 實施戶口普查

總督兒玉源太郎為了確定臺灣的地 籍和人籍,以利統治臺灣,於 10 月 1 日起為期三日,實施先於日本 本土的戶口調查

1907 z 「六三法」 改為「三一 法」 z 北埔事件

「三一法」與原先的「六三法」差 別不大,但是,明定總督之律令不 得牴觸本國或在臺灣施行的法律 發生於 11 月 14 日,地點在新竹廳 北埔,帶頭者為蔡清琳,他領著原


1-12 觀光資源概要(臺灣篇)

住民數十人,殺死了渡邊支廳長、 郵政局長、警察及其家眷等 57 人 。日軍及警察隨即趕到鎮壓,當場 槍殺 81 人;判死刑者 9 人 ★考點比較: 劉銘傳: 基隆→新竹 日:基隆 →打狗

1908 z 臺灣縱貫鐵 路完工 z 水利工程

北起基隆、南迄打狗(高雄),全 線通車 1908 年起,日人在全臺先後完成 桃園大圳、臺中蕀仔埤圳、后里圳 、高雄獅子頭圳、臺南大圳、臺東 卑南大圳等水利工程

1911 z 日本移民村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解決日本 內地人口過剩問題,於花東縱谷平 原推行日人移民臺灣計畫。1911 年,於花蓮七腳川(今吉安)設立 第一座吉野移民村,而後又陸續設 立豐田、林田、瑞穗、末廣、大和 、長良、池上、鹿野、旭移、美和 、賀田、大原、平野、富原等移民 村。最後,因為衛生條件、水土不 服、農地耕作與所有權取得不易等 因素,移民村設置並不成功

1912 z 中華民國建 國元年

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臨時首都

z 林圯埔事件

劉乾率眾襲擊南投廳林圯埔支廳頂

設於南京 林庄警察派出所

z 土庫事件

1913 z 苗栗事件

主事者為黃朝 苗栗事件遍及整個臺灣,為規模最 大之事件,被逮捕者達七百數十人 ,其主導者為著名的羅福星。這次 起義完全受辛亥革命的影響

1914 z 臺灣同化會

臺灣同化會是日本伯爵板垣退助與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