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中文學會第一期會刊 - 中國文化冷知識

Page 1


目錄

編者的話(王懂、羅德懿) 詩詞背後的故事:劉禹錫(王家霖) 詩詞背後的故事:張泌(歐懿芳) 古人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趙如意) 命運最坎坷的詩人(張恩晴) 古代四大名醫(李曜彤) 古代四大笑星(殷詩懿) 傳統語言知識(王思齊)


編者的話 各位讀者: 大家好!經過了一個暑假,不知道大家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有否

增進呢?為了繼續鼓勵同學關注並研究中國文化,與大家暌別 多時的中文學會會刊將再一次把中國文化的有趣知識帶入校 園。 相信不少同學平日學習中文或中史時,都難免會覺得沉悶。對 鋪天蓋地而來卻不明所以的文句和史料感到乏味,也是人之常 情,但也許,當你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以後,一切就會頓然變 得生動起來。首期會刊以「中國文化冷知識」為主題,旨在帶 大家一同探索多篇詩詞背後的動人片段,以及許多鮮為人知的 「中國之最」和語言知識。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你是否第一眼看無法 參透出其含義,覺得它又是索然無味的文言篇章?但你又能否 想像當中其實敘說了一個青澀美好卻無果的愛情故事呢?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乃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沉 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相信大家也聽了 不少遍了。那大家又知道不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笑星」是哪 幾位才子?除了華佗、李時珍,大家又有否聽說過另外兩位功 績昭著的名醫?


我們平時常說「三姑六婆」令人心煩,「拍馬屁」的雙面人惹 人討厭,那麼這些傳統語言又是如何演變成如今的意思呢? 中國文化是活的文化,她裡面的故事,也是真實而尤具人情味 的。盼望各位讀者看過本刊,能打破對中文沉悶乏味的固有印 象,了解字詞所蘊含的趣味和深意。 編者 王懂、羅德懿上


詩詞背後的故事: 劉禹錫因詩嫁禍 劉禹錫二十二歲進士及第,與韓愈、柳宗元結為好友,為 中唐時期詩人。他一生為官頗清廉,崇尚道德。唐憲宗 時,劉禹錫在政治上主張永貞革新,但不幸失敗,劉禹錫 被貶為朗州司馬,一貶便是十年。 十年後,他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國都長安,便寫下 此詩: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往長安城的道路上,塵土滾滾而來。 遇上路人,沒有誰不是觀花回來。 長安城的道觀裡,千株桃樹欣然怒放,吸引著國人的眼 睛。 可是,那些桃樹,都是我卸任後才栽種的! 詩中以「看花」形容蒙蔽君王的小人,指朝廷正義的臣子 凋零。「玄都觀」暗指朝廷,有「桃千樹」,指那些富貴 及品德惡劣的官員。 「盡是劉郎去後栽」指在劉禹錫被貶後,那群由腐敗的宰 相提拔上來的小人才會得勢。


因為朝廷認為他恃才傲物,肆無忌憚,譏諷朝政,諷刺了 朝政的腐朽齷齪、權貴的趨炎附勢及小人的庸俗鄙陋。他 觸怒了朝廷,再次被貶十四年。但劉禹錫對此似乎不太在 意,他覺得在一個黑暗的朝廷中,正義忠臣被逐,奸臣當

道,自己當官只會被認作同流合污,應留下一個清白的身 軀作交代。由此可見,他挺有骨氣的。 這首詩表面上情境繁華喧鬧,並以大道上人馬喧闐、川流 不息,一路上草木蔥蘢的盛況烘托出玄都桃花的茂盛及豔 麗,看內涵卻極具諷刺意味。景物愈盛,朝政卻愈衰,形 成強烈的對比。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在劉禹錫外放的十四年中,世局變化很大。 他回到長安後,看到禍亂相繼不斷,一時感慨,題下「再 遊玄都觀」。 百畝的庭院裡長滿青苔, 以前的桃花都凋謝了,玄都觀卻開滿了菜花。


當時種桃樹的人到那裡去?十四年前的劉郎今天強勢回 歸! 究竟劉禹錫是在慨歎盛世不再、好景不會每日常在?還是

仍在諷刺朝政的敗壞、小人的下流品德?又或者是表達自 己之清高,能把小人嚇退,重振朝政之元氣? 總言之,內容戲謔輕佻,蔑視當權者,結果又再度被貶 官。真是言多必失,多言賈禍了。可是,劉禹錫還是一副 「死性」,對此漠不介壞喔! 筆者 王家霖


詩詞背後的故事: 張泌《寄人》 寄人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在小院中東張西望,只見風景依舊,回廊曲闌仍在, 卻始終不見那個目如秋水、令他魂牽夢繞的人兒。 張泌還記得他與她初遇的情景。那是一個雨天,細雨綿 綿。她綰垂鬟分肖髻,撐一把油紙傘,到市集上買一些食 材。那天,張泌匆匆忙忙地帶上油紙傘,便遇上了她回 家。他看見的,是一個雙曈翦水、眉如春山的姑娘。他看 了看她家的位置,竟與他家為鄰。 自此,他總愛跑到鄰居家裏作客。那姑娘家裡人也不以為 然,只當作是鄰里間串門兒。他常常教她識字,又給她看 他寫的詩句。 一天,他拿着他寫的《蝴蝶兒》跑到鄰居家。 「我寫的是一個姑娘在描繪蝴蝶的過程。浣衣,你說這句 『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好嗎?」張泌把手上的詩 文遞給浣衣。


浣衣小心翼翼地接過,笑靨淺淺,臉上似有兩道紅暈: 「好。」 張泌與浣衣數年不見,卻在浣花溪上偶遇浣衣。雖說他們 二人許久不見,但他們仍有着書信上的來往。在他離開的 那幾年,浣衣成親了,嫁的是一個普通的人,而他們早有 指腹為婚的婚約。張泌是南唐的內史舍人,而浣衣只是一 個平民百姓,張泌和浣衣早就明白他們門不當、户不對, 不會有可能的。 在浣花溪上,他看着浣衣依然清澈明亮的雙瞳,發現她只 是略施粉黛,卻清秀無比。浣衣頭上的高髻只以一根吊有 玉蜻蜓的金釵綰着,顯露着她的美麗。張泌肆無忌憚地打 趣:「姑娘,今天我可以來你府上作客嗎?」浣衣笑靨如 花,道:「張大人莫要自作多情呐。」 張泌把自己從多年前的回憶中抽離,抬頭看那皎潔的月 亮。月光清冷,落花灑了一地,似乎在嘲笑他連在夢中也 見不到浣衣。


張泌的夢醒了。他在這幾年一直夢到浣衣家中的院子,卻 沒有一次是見到浣衣的。他只覺得物是人非。 夢可以醒,但執念卻斷不了。 筆者 歐懿芳


古人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颯颯東風細

雨來》中,便借用了甄夫人與曹植的一段愛情故事作引 用。曹植相信各位同學都十分熟悉,但這位甄夫人究竟是 何許人也? 甄夫人為上蔡縣令甄逸的女兒,系出名門,自由聰慧,更 有舉世無雙的美貌。建安中期,袁紹聽聞甄夫人的賢名, 便為自己的次子袁熙迎娶甄夫人為妻。袁熙出任幽州刺史 後,甄夫人便留在鄴城伺候婆婆。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陷 鄴城,因久聞其美貌,曹操本想納她為妻妾,但在兒子曹 丕的再三主動請求下,只有把甄夫人許配給了曹丕。甄氏 對曹丕妾室中有寵的勸勉她們努力上進,對無寵的安慰開

導,並常常建議曹丕為子孫昌盛多娶妻妾。雖甄夫人比曹 丕還要大上幾歲,但兩人感情甚深。可惜好景不長,自從 曹丕稱帝後,山陽公進獻美女入宮,甄夫人逐漸受冷漠。 郭夫人覬覦皇后之位,經常在曹丕面前中傷甄夫人,使曹 丕自然而然的疏遠甄夫人。而在曹丕即位的第二年,他竟 然命令甄夫人自殺,屍體以發掩面,口中塞滿糟糠,不舉 辦喪禮,草草入殮,下場淒慘。郭夫人也順理成章如願以 償的封後了。直到其子曹叡繼承帝位時,甄夫人才獲追封 文昭皇后。


故事發展到這裡,或許你們會好奇,這與開頭所說的曹操 的另一個兒子曹植又有何關係? 原來,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弟弟曹植與甄夫人也曾有一段 情。 相傳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 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授有官職,而曹植則 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遂得以與甄妃朝夕相處, 進而生出一段情意。但他卻被曹丕橫刀奪愛。甄夫人死 後,曹丕深感內疚,同時知曉曹植與甄夫人之間的感情, 便把夫人的玉枕送給曹植。曹植途徑洛水,遙見甄妃已成 洛神,淩波禦風而來,現身相見,訴說相思之情,離去 後,曹植感念此情,便寫下了洛神賦:「餘從京域,言歸 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穀,陵景山。日既西傾,車 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 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 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覿 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禦者對曰:『臣聞 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也,無乃是乎!其 狀若何?臣願聞之。』」 筆者 趙如意


命運最坎坷的詩人-杜甫的月記 開元二十四年 正月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剛與李白兄道別,赴洛陽應考,卻落第了。心中之苦何 處訴呢?我七歲學詩,十五歲揚名。現今天天向皇上獻 賦,向貴人投贈,過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 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那為國捐軀的雄心大志, 怎麼不會心灰意冷呢? 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天

天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一聲歎氣,四周悄愴幽邃, 我何時才能一展抱負? 大好青春 ,歲月如梭,哭聲直上干 雲霄。 天寶二十年 正月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剛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军俘 獲,忍辱負重,被押到長安。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唐軍節節敗退,把酒問天,天 下百姓又該怎麼辦呢?我剛潜逃到風翔行在,做左拾遺。 終於可以一展抱負,我每天費盡千辛萬苦,忠言直谏,為 國為民,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眨華州司功参軍,何鄉為樂 土?安敢尚盤桓!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大曆三年 正月 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我攜家出三峽,經江 陵、公安,暮冬抵岳陽。之後,詩人漂泊湖南,貧病交 加,瀕臨絕境。「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 似?天地一沙鷗」我一生一心為國為民,讀書破萬卷,下 筆如有神,想不到今天落得如此下場,眺望遠方,憂國憂 民,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等複雜情緒,如歌如泣地奔湧而 出,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我老時才親人離散,朋友 失聯,心事、家事、國事一起湧上心頭,一時感觸,忍不 住老淚縱橫,「無邊落葉蕭蕭而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筆者 張恩晴


古代四大名醫 扁鵲(秦越人) 戰國時期醫學家(周威烈王 19 年-赧王 5 年),字越人 相傳黄帝時有一個神醫名為「扁鵲」,秦越人醫術高超,故 人稱「扁鵲」/「醫者之師」;又因曾在盧國(今山東長清) 行醫,人稱「盧醫」

功績: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尤其是脈診和望診 來診斷疾病精於 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 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著 作《内經》,《外經》,《難經》

故事:宋仁宗有一次身體違和,許希以針灸治癒了仁宗。 仁宗非常感謝,對許希大加賞賜。許希拜謝仁宗後,又向 西拜。仁宗問其理由,許希說他不敢忘本,正在拜老師扁 鵲。於是許希請求仁宗,以其賞賜為扁鵲建廟,仁宗就建

了扁鵲廟,並尊扁鵲為醫神,封號「靈應侯」。


華佗 東漢末醫學家,字元化,誕生於安徽毫縣 精通內、外、婦、兒各科;熟練的掌握養生方藥、針 炙和手術等治療 功績:首創藥物全麻術,被尊奉為外科之鼻祖;著作 《中藏經》;創立《五禽戲》養生功

故事:在建安 13 年前,華佗被曹操強迫當隨身大夫, 經常要為曹操治療他的頭痛症。在有一次曹操痼疾復 發,三更半夜請華佗幫他診治,華佗認為曹操這個病 是一時治不好的,建議他先飲麻沸湯,然後用利斧切 開腦袋,取出瘤子,方可根除。曹操說:「你要殺我 啊!」盛怒之下把華陀關起來,不久這位神醫便死在獄 中,乘鶴歸天了。


張仲景

名機,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人,曾任長沙太守

在製劑學方面有獨到之處,被尊稱為"醫聖":"醫聖 者,即醫中之堯舜也,榮膺此譽者,唯仲景先師。"

功績:《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的規律,是 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著作

故事:有一次,張仲景外出,見許多人圍着一個躺在 地上的人嘆息。他一打聽,知道那人上吊自殺了,但 時間不長,便趕緊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過棉被 為他保暖。同時叫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蹲在那 人的旁邊,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雙臂,一起一落 地進行活動。張仲景自己則叉開雙腳,蹲在床板上, 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一松一壓。不到半個 時辰,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這就是現在在急救

中廣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李時珍 明醫學家,字東壁號瀕湖,湖北蘄春人 著重藥物研究,重視臨床實踐;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 研究,寫出《本草綱目》/「東方醫學的巨典」,《瀕湖脈 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一天,有家藥店老板的兒子費了好大力氣擠到李時珍 面前,問道:「 先生,你看我有什麽病嗎?」 李時珍 見他氣色不好,趕忙给他診脈,十分惋惜地說道: 「 可惜呀,年纪輕輕,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趕快回家 去吧,免得家人到處找。」 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 板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後來在眾人的勸說下,方才 氣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人便死 掉了。原来他吃飯過飽,一跳腸子便斷了,内臟受 損。由此,人們更佩服李時珍的神奇醫術了。

筆者 李曜彤


古代四大笑星 同學們對中國的笑星可能理解不多。他們可能是宮廷裡的 專業表演者,也可以是普通的大臣 。而中國的四大笑 星 ,你有知多小呢 ? 西漢的東方朔曾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位。他是相聲一 行的祖師爺,也是一名辭賦家。他其中一篇最有名的作品 是《答客難》。

在東方朔的諸多軼事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和漢 武帝之間的故事。有一次,東方朔跟隨漢武帝到上林苑遊 玩,看到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漢武帝問他是什麼樹,東 方朔順口說樹叫「善哉」。漢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樹的枝幹,

並在樹身上做了記號。兩年後君臣二人又路過此樹,漢武 帝故意問東方朔:「這棵樹叫什麼名字?」東方朔又順口說 叫「瞿所」。漢武帝沉下臉說:「同一棵樹過了兩年,怎麼 名兒就不一樣了?你竟敢欺騙我!」東方朔沉着回答:「小馬 叫『駒』,大了才叫『馬』;小雞叫『雛』,大了才叫『雞』;小牛 叫『犢』,大了才叫『牛』;人生下來叫『兒』,老了才叫『老 頭』,這棵樹也是一樣啊!」漢武帝笑起來了。


第二位笑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優孟。他是「俳優」,俗稱宮 廷滑稽戲演員。他的拿手好戲就是現在流行的「模仿秀」。

相傳,楚莊王的相國孫叔敖死後,他的兒子貧困到賣柴為 生的地步。優孟對他深表同情,決心向楚莊王進諫。於 是,他打扮成孫叔敖的樣子,模仿其言談舉止,經過一年 多的練習,終於達到了真假難辨的地步。在一次宮廷宴會 上,優孟裝扮成孫叔敖的樣子前來參加,楚莊王見了大吃 一驚,以為是孫叔敖復活,立即就要拜他為相。優孟說: 「孫叔敖一生精忠報國,使楚國稱雄諸侯。可他死後,兒 子卻一貧如洗。這樣的話,當楚相還不如自殺呢。」楚莊 王聽後,明白了優孟的用意,立即召來孫叔敖之子,重加 封賞。

優孟雖為宮廷藝人,但在二千多年前,他就敢用笑劇形式 去諷刺王侯貴族。 因此司馬遷在《史記》裡專門給他留了位置,在《滑稽列 傳》裡提及他。


據說在朝廷舉行的一次宴會上,擔任閒職的阮籍也去混吃 混喝,遇到司法官員報案,說有人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阮 籍在一旁插話道:「嘻!殺死老子還可以,怎麼可以殺親娘

呢?」眾人聽了這話,都驚呆了。司馬昭馬上指責他說: 「殺父也是不赦之罪,怎麼能說可以呢?」阮籍很從容地辯 解道:「禽獸知道母親,卻從不知道父親,殺死父親的人 如同禽獸,而殺死母親的人,連禽獸也不如。」在場的人 聽了,全部無語。 最後一位是清朝才子——紀曉嵐 他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雖然他調皮搗蛋,卻才思敏 捷。作為近臣,他幾乎成了乾隆帝的御用笑星。 紀曉嵐小時候就顯示了他的才華,因此有「神童」之稱。一

年冬天,他穿着棉襖,拿着扇子,學着傻婆娘的樣子在教 室裡扭來扭去,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一位南方來的讀書 人路過這裏,感到好奇,就停下來要和紀曉嵐對對子。那 人剛吟出「你穿冬裝搖夏扇糊塗春秋」的上聯,紀曉嵐馬上 對出了「你居南方來北地什麼東西」的下聯,搞得眾人哄堂 大笑。


成年後的紀曉嵐反應更是靈敏。有一次,大臣們在朝房等 候乾隆帝來議事,但乾隆卻遲遲未到。紀曉嵐就對同僚 說:「老頭子怎麼遲遲不到?」這話正好被乾隆聽到,便厲

聲問什麼是「老頭子」。在眾人嚇得戰慄之際,紀曉嵐卻從 容不迫地回答:「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謂 『頭』,父天母地之謂『子』。」乾隆聽後轉怒為喜。 這四位笑星在歷史上沒有佔非常重要的位置,但體現了中 國古代文化有趣的一面。希望同學能從文中得到樂趣,認 識中國的四大笑星,了解古代人的笑話。

筆者 殷詩懿


傳統語言知識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最讓我驚嘆不已的便是變化 多端的「語言藝術」了。可是,在很多時候,大家卻對不少在日 常談話中信手拈來的俚語或是用語只知其義,而不知其出處(可 能有時候連意思也不清楚)。因此,就由我來為大家一一解惑, 共同探索這浩翰無垠的中文世界吧! 1. 拍馬屁是怎麼來的? 不論在職場、學校,還是形形色色的場合,我們總會聽到不少獻 媚、討好別人的話,通常大家都會十分不屑、甚至鄙視這些喜歡

「拍馬屁」的人。那麼,在我們談論這些人的不是時,又有沒有 想到為甚麼他們是「拍馬屁」,而不是拍牛屁、拍鹿屁呢? 有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 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 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 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 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以讓其主人高興。 久而久之,人們便把「拍馬屁」形容為特意討好別人的行為了。


2. 「三姑六婆」指的是什麼? 我們常把市井女性或喜愛搬弄是非的人形容為「三姑六 婆」,那麼,你們又有否深究三姑是甚麼人、六婆又是何 方神聖呢? 「三姑」指的是三種宗教的出家女性。尼姑是佛教女性僧 侶、道姑是道教女性教徒、卦姑是專門占卦的。 「六婆」中,牙婆即女性牙人,為包括販賣人口在內之商 業交易牽線搭橋的中間人。媒婆是專為人介紹配偶的女 性。師婆是專門畫符施咒、請神問命的巫婆。虔婆是妓院 內的鴇母。藥婆是專門賣藥的女人。穩婆則是專門接生的 接生婆,六婆是各種專業的名稱,有時一人可以身兼數 職。 額外補充一下,「三姑六婆」由於職業性質的關係,他們 所作的「惡行」也常常為人所不齒,在百姓多年的口耳相 傳後,「三姑六婆」就成了這些愛說別人閒話的人的代名 詞了。


3. 「孺子牛」指的是甚麼呢? 著名文學家魯迅有一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 子牛。」---最初當我看到這句時,除了滿懷對詩人不屈志

氣和遠大抱負的崇高敬意外,心中的疑惑也油然而生:「孺 子牛」是甚麼東西來的?難道是幼牛嗎? 後來,我在搜集資料時才知道「孺子牛」最初是表示父母對 子女的過分疼愛,郭沫若在《孺子牛的質變》中提到「酒 酣或化莊生蝶,飯飽甘為孺子牛。」後來魯迅創作《自 嘲》時,將「孺子牛」比喻為父母疼愛子女或那些心甘情 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 而對「孺子牛」的記載最初在《左傳·哀公六年》中,齊景 公非常疼愛庶子荼,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玩耍,作為

一國之君的齊景公竟然口中銜著一根繩子,讓荼牽着走, 像農民牽着老黃牛耕種一般,可是由於荼一不小心磕倒在 地,繩子一用力,將齊景公的牙齒拉斷了半截。齊景公死 後,陳僖子想立公子陽生為國君,鮑牧反對說:「汝忘君 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相信大家看到這裏,也會有意猶未盡之感。這是必然的--中文怎會只有三兩個趣意盎然的詞語呢? 因此,我寫這篇 文章只為拋磚引玉,希望能讓大家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和美 麗所在之處。 當然,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不少新詞語也會如雨後春荀 般湧現,現代人可能會逐漸忘記了代代相傳的「古代語 言」。但是,請大家不要忘記,這些「古老」、「通俗」 的語言也是承載著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也構成了我們生 活的一大部分。 最後,我十分期待下次能再與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出處, 繼續我們的旅程!

筆者 王思齊


佳作欣賞 難以下嚥的盛宴 5F 施寶妍 (15) 「寶寶好可愛噢!真羨慕你啊表姐!」表姨輕手輕腳地將 正在沈睡的妹妹從嬰兒車抱在手裏,右手溫柔地拍拍她的 背,在她粉嫩的臉頰上淺淺地印了一個吻。「那麼快就滿 一周歲了,恭喜恭喜啊!」舅舅走上前,用自己粗糙 的大 掌輕輕地揉揉妹妹稀少的頭髮,再送一封紅殷殷的紅包到 媽媽的手裏。「她的樣子看來很會唸書,將來必定成大

器!」「祝寶寶快高長大!」「寶寶長得跟媽媽很像,將 來一定是個大美女!」 我坐在宴會廳的一角,喝了一口茶,苦澀得很,味 道留在口腔,揮之不去,我親眼目睹著大家對妹妹的寵愛 有加,亦親眼體驗到大家對我的冷漠無情。所有親戚也是 一進來就走向妹妹奉承幾句,親她,抱她,無一例外,根 本沒有人理會過我的存在,或許他們已經忘了在自己懷裏 那個很「可愛」的寶貝是有個親姐姐的,又或許是他們記 得有這個人,卻連一秒鐘也不願意花在她身上,哪怕只是 看一眼,也不願意看。我垂下頭,看著身上紅彤彤的吉蒂

貓連身裙,只覺得映入眼簾的鮮紅此刻特別刺眼,滿臉笑 容的吉蒂貓也在諷刺我這個無人愛的可憐蟲。為什麼這可 惡的死丫頭要生存在這世上?


不同的菜式漸漸聚集在餐桌上,有乳豬全體,有龍蝦伊 麵,有鮑魚,一道道垂涎欲滴的佳餚在我眼裏也只是死 灰,絲毫沒有勾起無聊的食欲。我一手托著腮,一手漫無 目的地轉動著餐桌上的轉盤,轉啊轉,一道清蒸龍躉魚有 意無意地停在我面前,我微怔了一下,這可是我最喜歡吃 的菜啊!一年前,我還是爸媽唯一的千金,他們總喜歡做 這道菜給我吃,總會挑最肥美,最嫩滑的部位給我,而且 每一次也會不厭其煩地瞇起雙眼,小心地把一條條幼長的 魚骨挑起,再用筷子戳戳,將整塊魚肉夾起到眼前仔細檢

查一遍,還不忘澆點帶了蔥油的醬油,才放到我的碗裡, 不消一瞬間,我就能把整條魚消滅。可是一年後,我再也 吃不到這種幸福的滋味了。此時此刻,我一抬頭就看見媽 媽緊緊地抱著妹妹,一時逗她玩,一時餵她吃奶,還不時 傳來笑聲,每一陣笑聲也像一巴掌狠狠地摑在我臉上,每 一巴掌也令我更清醒,清清楚楚地明白一年前爸媽對自己 的無微不至已經不可能再發生了,已經沒有人再愛我了。 我獨自伸手用筷子夾塊魚肉放進口,陣陣令人反胃的魚腥 味迅速在口腔裏擴散,魚骨仍插在魚肉上,魚鱗也沒刮乾 淨,一咬下去,幾條尖銳的魚骨插進牙肉,也插進內心深 處,隱隱作痛,吃不到魚應有的鮮甜味, 卻只有血腥味在

侵佔我的味蕾。我皺了皺眉,最後還是喝了口水,勉強把 魚肉沖下喉嚨。


侍應很快就將一盅盅冰糖燉燕窩送到我們面前,我瞄一眼 那白濛濛的糊狀,噁心的感覺猛然湧上來。數月前,那個 死丫頭毫無預兆地吐在我身上,黏黏的白色液體污染了我 穿在身上的粉色衣服,還弄得我渾身臭奶味,感覺就像剛 進堆填區一樣,臭得要命!當我委屈得眼淚都快要流下的 時候,媽媽腳步匆匆地跑過來,不,她不是跑向我,而是 跑向我旁邊的妹妹,毫不猶豫地抱起她,拍拍她的背,看 看她有沒有事,即使妹妹臉上的嘔吐物沾污了媽媽的衣 角,媽媽仍然讓她緊緊地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後才簡略 吩咐傭人帶我進浴室沖洗身體,被抱走的那刻,我眼神空 洞地望向媽媽和妹妹的身影,覺得自己完完全全地被遺棄 了。我心不在焉地捧起桌上的碗,喝上了一大口,並沒有 嚐到冰糖甜絲絲的滋味,反而吃到咸津津的味道。我抹掉 臉上的裂痕再嚐一口,味道也是一樣,這次更多了絲苦滲 滲。我看看周圍吃的津津有味的人們,再次埋頭獨自承受 著這令人反感的味道。 終於,到了甜點的部分,我滿心期盼甜點能爲這灰濛濛的 一天帶來一點甜。揭開蒸籠蓋,一個個熱騰騰的壽包整齊 地排列著,我站起來身體傾前伸手拿甜點,狠狠地咬了一 大口包子,正要細嚐蓮蓉的甜膩、蛋黃的甘香—「哈哈!你

們看這些壽包和妹妹紅粉緋緋的臉頰一樣的,很想咬一口 嚐嚐!」,大家都看向那睡死了的臭丫頭,噗哧一聲,眾 人哄然一笑。我在啃包的動作僵住了,口中的壽包頓時變


得淡而無味,還有一些苦澀的味道慢慢滲出,為什麼她連 睡覺也能吸引到所有人的注意而我卻整日無人問津?這口 包堵在喉嚨,吐不出也嚥不下,撩得我喉嚨癢癢的,咳個 不停,嗆得我眼淚也流出來了。 盛宴終究結束了,待所有賓客也離開後,爸爸推著嬰兒 車,媽媽抱著妹妹,而我的心被萬條小蟲噬咬侵蝕空洞的 心靈卻只能兩手空空,默默地跟在他們背後步出宴會廳。


佳作欣賞 無 題 五己 羅德懿 外頭白雪無垠,被打落的枝椏和略嫌黯淡的雪花細細碎碎 地敲打着鑲着曼陀螺花紋的檀木窗,我在床上昏昏沉沉地 勉強睜開眼睛,看到的,只有空蕩無人的日光殿,穹頂的 藏文浮雕,和牆身上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金漆壁畫透着 微光,凝在我半合的睫毛之上。今天,是最後一天見這些 雕畫了。此刻,我忽爾想起了,十年前我就在這裏行了坐 床儀式。那時的我穿着明黃色的袈裟,肩上搭着暗紅粗 布,在釋迦牟尼的佛像前直着身子坐在床上,成為了下一 世的達賴喇嘛。身旁立着的弟子們都合着眼在唸經,我睜 了睜惺忪的睡眼,直視佛祖的雙瞳,口裏喃喃地說了句 「對不起」。佛祖沒有應我的話,冉冉升騰的香火和他眼 裏閃動的金光交織在一起。他正笑着看我。 既然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我想,你會懂我的。你知 道,這一切從來都不是我自願的。他們把我從門巴族部落 裏帶走時,我只有十二歲。我這個只會跟在其他小孩後面 搖着鈴鐺,轉着金頸圈唱「天黑黑」的小男孩,怎會是甚

麼「轉世靈童」? 假如佛祖真的這麼高深莫測,那他們憑 甚麼揣測你的意思,說我是上任達賴的轉世?在三年間, 我學會了背誦那些我自己也看不懂的佛經,學會了出口


便是佛偈,甚麼《根本咒》、《生滿誡》,都被他們硬塞 到腦袋裏去。雖然我不明白,但既然已經進去,便永遠也 烙印在腦海中,再也出不來了,就如我再也不可能回到那 個日夜散發着羊肉和流奶香氣、村民愛赤着腳,拿着芳草 載歌載舞,真正屬於我的小村落。有時,我會照照鏡子, 看看如今秃了頭的自己到底變甚麼樣了。如是者,一過便 過了十年。鏡子裏的我,明明一直是我,卻又分明不再是 我。 我被在喉嚨裏奪腔而出的咳嗽打斷了思緒。清冷的白色日 光當空灑落,映在床榻之上,彷彿我是舞台上那可笑的丑 生。對啊,從來只是我一人的獨角戲,無人陪伴,也無人 欣賞。我艱難地側過頭,凝望那凍紅腫脹的十指。全身上 下都空蕩蕩的,頭頂偶爾掠過的冷風將我為自己築起的高 牆一道一道劈去,而我,其實不過是牆內一朵氣數將盡的 雪蓮。心裏明明很平靜,但心跳卻越跳越快,甚至不按節 奏地猛烈擊打着我乾瘦的軀體。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是 知道的。大家都將「死」叫做「圓寂」,好像為這件事冠 上個好聽點的名字就能粉飾太平。 走完人生的苦路,換來 的,就只有無限孤寂而已。佛說鳳能涅槃重生,人能轉世 輪迴,可是縱有來世,我畢竟也不會是之前的我了。我知

道我佛慈悲,但在偌大的日光殿裏繚繞不斷的回音提醒 我,我的人生,只有我自己會陪自己走完呀。


世間最負盛名的佛經都差不多被我讀過了,但有一件事, 我仍然學不會。為了過我想要的生活,我要出走,即便是 布達 拉 宮 重 重的宮牆也攔不了我。每晚,我都會褪下佛 衣,偷偷溜出去,到拉薩城裏去。與凌寒傲雪的布達拉宮 不同,城巿的美,是嫵媚豔麗的,劃破寂寥夜幕的油燈, 令夜裏的城市越發精彩,熙來攘往的人群,觥籌交錯的光 芒,都為我的生命重新添上了色彩。我開始有了能陪我高 談闊論、對飲狂歡的朋友,更交了無數個溫婉可愛的情 人,陪我歌盡長天黑夜。每夜,我都會昏昏沉沉地睡倒在 她們懷裏,她們口裏哼着我熟悉的小調,像盈盈燭光一樣 伴我入眠。星星點點的燭光泛著溫熱的紅光,映在她們臉 上,模糊了我的視線。我彷彿又回到許多年前,變回那個 躺在母親懷裏的幼嫩小孩,母親唱着古老的歌,溫柔地哄 着 我 安 然 入 睡。我 還 記 得,她 撫 着 我 的 小 臉,輕 輕 喚 我 「計美多吉」。 我的 確 學 不 會忘記,我的人生,在發現這樣一個避風港 後,才 真 正 開 始。我 為 我 的 情 人 寫 浪 漫 的 詩,唱 好 聽 的 歌,又在塵土飛揚的大街上跌跌撞撞地喝用牛皮酒囊裝着 的 葡 萄 酒。每 一 晚 的 溫 存、纏 綿,皆 隨 着 一 個 個 溫 熱 的 吻,留在我記憶之中,輕輕地撫慰我那些在茫茫黃沙中漸

漸麻木的傷口。


或許我這樣做,是對那些把我生生扯進日光殿的人的另類 報復。他們越要我安分,我就越不順服,築起重重高牆對 抗他們。呵,我這樣的人,就是你們認為的達賴轉世。這 是你們種下的因,自然得由你承受。 世 人 皆 謂 我「情 僧」,是 個 十 足 的 浪 蕩 子,可 又 有 誰 知 道,夜深之時,當眾人退去之後,我終究還是只有一個人 啊。於是,我又冒着漫天飛雪,一步一步走回宮殿。冷冽 的北風刮過宿醉未醒的我,掀起了我薄薄的斗蓬。每次走 到宮門前,我都會把手放上堅實的白牆,撫過牆身一寸又 一寸。 紅塵不滅,歲月為顏。 原來我是這般矛盾的人。白天,我焚香念經,跪在佛前叩 拜贖罪;晚上,我換上錦衣,成為雪域裏多情的王。我以 為我過得尚算愜意,可原來我沒有得到過甚麼。 「呵… …」我牽起乾裂的唇瓣一笑,痛得快要沁出血來。我 合起雙眼,彷彿自己穿過了深鎖的宮闈,越過蜿蜒而下的 純白階梯,回到那片被巍峨高山環抱着的小村,在湛藍如

洗的晴空下,我的笑靨如旭日一般明媚。那雙溫熱中帶點 粗糙的手,那頭在陽光下飄揚的棕色長髮,那抹微微起的 眼畔細紋,在我眼裏閃閃發亮。歲月是多麼的恬靜美好。


我再看了一眼牆上的佛像浮雕、上方的大紅橫樑,和床邊 冒着藏紅花香的金邊香爐,然後默然合上雙眼,把手放回 絲絨被子之下,正好了身子。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對不起。 我叫倉央嘉措,俗名計美多吉協加袞欽。


徵文活動 中文學會每年皆會舉辦徵文活動,今年亦不例外。本會現誠 意邀請各位讀者投稿,詳情如下:

-題材不限 -字數不限 -作品經過篩選後便會刊登在中文學會未來的會刊上。有意 參加的同學請以電郵郵寄稿件給會刊部的其中一位執委, 羅 德懿 (5F-13)或王懂 (4B-21),活動截止日期為 31/12/2017。希望各位能踴躍參與!

編者: 羅德懿 王懂 作者:羅德懿 王懂 王家霖 歐懿芳 趙如意 張恩晴 李曜彤 殷詩懿 王思齊 排版: 羅德懿 王懂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