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SUECI J I N
旗津民間博物館
社區 生 活 報
No. 5
Date Street
和旗津約會/社群藝術 II
Community Art in Cijin 攝影│謝柏齊
A Date on Street
No.5
A Date on Street : Community Art in Cijin 和旗津約會/社群藝術 旗刊第五期 發 行 人 總 編 輯 執行編輯 美術編輯 文字/ 攝影 出 版 者 特別感謝
江仲驊 莊盛晃 張允慧、李怡志 陳依寧 莊盛晃、李怡志、陳明惠、鍾富丞 蔡佳贏、楊景文、謝柏齊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旗津區公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究所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王御風老師等 旗津民間博物館計畫、藝旗行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0 3│
│目錄│ 旗刊NO5
旗 刊NO4
編輯台 和旗津約會/社群藝術
06 07
約會吧!
08
巷口邂逅
06
旗鯨背大扇子 蝦米碗糕,旗津尋寶團 重構與扎根 旗津地圖 完美的陌生人與創造地方的人 複島:旗津人
10
旗津民間博物館 行家 旗後院
08
13 18
旗津厝味 旗津日常 複島 旗津漁事生活速寫 益身風華 家餚 擱淺的船
22 26
20 22 24
D A
旗 刊NO6
08 10 14 18 20 22 24
G E
C
B F
H I
N
J
K
L M
熱門景點 A 旗后燈塔
F 海岸公園(貝殼館)
K 中洲國小
B 旗后砲台
G 海洋館
L 廣濟宮
H 旗津區公所
M 鳳山寺(廣澤街)
D 旗津渡輪站
I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N 中洲輪渡站
E 海產街(廟前路)
J 風車公園
C
│0 4│
天后宮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0 5│
巷口邂逅 │ Selected works
◎旗津民間博物館─2013 ◎行家─2013 ◎旗後院─2013
│0 6│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0 7│
旗津民間博物館
巷口邂逅:旗津民間美學藝術節
旗津駐村創作團隊 謝德文﹝柏齊﹞
誰說博物館一定是令人生畏的精英化機構?民間博物館 計劃相信博物館可以是呈現日常生活和價值觀的媒介,透過 收集和展覽物件及視覺痕跡,揭示民間的創意、社會的視覺 文化及公共文化。民間博物館計劃的焦點不在成立「硬件」 的博物館,而是在於在社群環境中靈活地進行展覽和相關的 公共計劃。在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個平台,抒發個人 經驗和被忽略的故事,也希望能造就市民的參與和跨界別的 合作。對於我們來說,「民間」既是主題、是環境、也是互 動 的 對 象 。 香 港 的 民 間 博 物 館 計 劃 成 立 於2002 年 , 成 員 包 括 陳 沛 浩 (藝 術 策 人)、 蕭 競 聰(設 計 教 育 者)、 謝 柏 齊 和 黃 小 燕 (文化研究員)。
於2003年 獲 香 港 理 工 大 學 應 用 社 會 科 學系頒授哲學碩士學位。現職攝影師,徘 徊於社會行動分子和社會運動觀察者之 間。他記錄了多個本地示威遊行和重建清 拆 事 件 。 作 品 於 《 出嚟 行 ! - - 七 人 遊 行 攝 影 展 》(2006)中 、 《 影 象 香 港 當 代 攝 影 展 2008-20099》 、 《 家 在 . 人 在 . 菜 園 在 》 (2011)、 《 點 開 飯 ? 基 層 晚 餐 流 動 展 》(2011)、 《 新 界 東 北Style: 生 活 可 以 是 這 樣 的 》(2013)展 出 。 自2002年 共 同 創 辦策劃團體「民間博物館計劃」,研究及 策 劃 《 示 威 遊 ∕ 尤 物 》 (2002)、 《 一 街 博 物 館 - - 利 東 街 》(2005)、 《 小 作 業 大 智 慧 ─ ─ 訪 尋 深 水 埗 手 工 業 者 》(2007)、
旗津大師工作坊講師
《 家 變 --深 水 埗 重 建 下 搬 屋 博 物 誌 》
蕭競聰
周綺薇
現任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助理教授和美術 及設計教育課程主任。他近年積極參與香 港藝術政策及美術設計課程發展等工作,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客座講師。周綺薇
1998至 2001年 出 任 香 港 美 術 教 育 協 會 會 長。蕭氏為「八人入乂」裝置藝術組織之 創 會 成 員 , 又 於2002年 與 友 人 成 立 「 唔 知 做 乜嘅 設 計 聯 想 會 」 和 「 民 間 博 物 館 計 劃」。除美術教育工作外,蕭氏亦有從事 裝置藝術創作、展覽策劃、藝術及教育評 論,並曾參與錄像製作,進行不同媒體的 創作實驗和展覽策劃。
│0 8│
在 深 水埗 成 長 , 是 溝 通 及 講 故 事 的 能 手 。 當
(2011)。
黃小燕
推 廣 一 日 一 行 動 的 有 機 生 活 。2009年 針 對 公共空間的討論,發起了街頭免費寫信的 「 快 樂 行 動 」 。2010年 到 倫 敦 修 畢 「 可 持 續設計」碩士課程回港以後,隨於浸會大 學視覺藝術院開辦關注社區及環保議題的 設計課程,及為周刊撰寫了一系列設計與 社會創新的專欄。近年又成立民間組織 「手作幫」,致力尋找亞洲手工藝的新出 路,以探討和呈現工藝在本土經濟和文化 的價值。
陳沛浩
麼 。2002-2011年 任 職 亞 洲 藝 術 文 獻 庫 研 究部。
新 (social innovation) 網 絡 。 陳 氏 亦 應 邀
政 府2004年 要 重 建 福 榮 街 、 元 州 街 等 地 方 時 , 她 決 定 呼 籲 居 民 抗 爭 , 跟 深 水 埗受 重 建
做 乜嘅 設 計 」 、 「 怪 雞 騷 」 、 「 尋 找 無 名
影響的街坊一起快樂地爭取,尋求協作方 案。居民以藝術手法抗拆,在舖前掛上繪 畫自己生活的漫畫,又在街上以彩色膠紙 貼出「鮮花朵朵」,可惜推土機仍然壓過 來。她決不讓街坊無聲無息地湮沒在城市
設 計 師 」 和 「 示 威 遊/尤 物 」 等 展 覽 , 先 後
的《推土機前種花》。試圖從另一角度來 看巿區重建:舊社區為何及如何嘗試保持 原來的生活方式?
劉紹增專門從事個人創作及與環保或 民間組織合作創新項目。同時,亦為香港 理工大學及香港藝術學院的客席講師。劉 紹增的設計創作由平面走到產品,再由發 展外銷品牌回歸到社區的共同營造。曾為 環保組織開展及運作了坪州首個有機農 場。之後又和友人自費出版「綠活日誌」
研究民間文化,並撮合社群知識交 流。陳氏研究及展現日常生活中的視覺、 公共文化,從而探討隱藏於社群中、往往 遭忽視的知識,以及這些不同領域的資源 怎樣可以交流繁衍,締造具創意的社會關 係。陳氏致力於推展以民間作主導的文化 生態,過去十年間,他是研究及策展組織 「民間博物館計劃」的發起人及成員之 一,亦曾籌組獨立藝術空間、進駐藝術家 計劃,以及參與有關的國際藝術及社會創
讀設計及文化人類學,搞香港設計、 藝術和視覺文化研究。曾聯合策劃「唔知
發 展 歷 史 中 , 遂 寫 下 由mccm creations出 版
劉紹增
成 立 民 間 組 織 有 「 唔 知 做 乜嘅 設 計 聯 想 會 」 、 「 民 間 博 物 館 計 劃 」 和THE AiR。 現為自由撰稿人,文化苦力上身,在思考 與勞動的辯證之間,詰問可以為文化做什
在香港和海外的大學及會議就民間創意、 社會創新、社群營造等主題演講。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0 9│
哲詮工程螺旋槳
│1 0│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11│
中洲漁港編網師傅
│1 2│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1 3│
明麗烏魚子
│1 4│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1 5│
中洲龍鳳繡莊
│1 6│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1 7│
│1 8│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1 9│
│2 0│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2 1│
行家│ 李怡志
老社區│
人文記憶和地方智慧
機車行張老闆與作品的合影 │2013│
李怡志畢業於高雄師範大 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母系 家族以澎湖、旗津、哈瑪星 到鹽埕的路徑遷徙,是高雄 移民社會的縮影。他長成於 鹽埕一帶及父系移居的三塊 厝等歷史街區。近年來由於 都市發展與變遷快速,傳統 的社區面臨開發壓力及產業 轉型,故,其創作往往涉及空間裡的身體經驗,同時關注 於城鄉發展的公民參與和社會實踐,特別是老舊社區的人 文記憶和地方智慧。媒材有平面繪畫和裝置,藉由基地調 查和訪談作為方法,主題則圍繞於土地倫理、社群賦權、 地方文史等層面。
│2 2│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2 3│
社區裡的
職人匠師
旗津「行家」 旗 津 「 行 家 」 , 李 怡 志 以 雙 關 語 : 商 行 店 家 /專 家 為這些創作命題,他從中洲三路一帶為開端,訪談旗 津居民,思考「老街觀光」外,保存的傳統手藝及多 元文化,這些商家有的在產業轉型下逐漸式微,有的 則在都市發展的過程裡找到延續的優勢。然而,社區 裡的職人匠師,皆以小商行為經營單位,他們在工作 店鋪的空間分配及產業專業卻都有獨道而各人的設計 與思維,也是社區網絡裡不可或缺的專家。
│2 4│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2 5│
描 繪
家鄉味
│2013│
旗後院│ 許建智 「觀光地標是家的門面,那社區的人事物,即是家的 後院」。許建智住在旗後「廟仔頂」的社區裡,是旗津在 地的年輕創作者,今年甫自東方設計學院畢業,有豐富的 繪 畫 技 巧 和 訓 練 背 景 , 過 去 的 平 面/立 體 創 作 多 以 複 雜 的 結 構和裝飾性著稱,主題常常營造帶有幻想性的空間氛圍, 多以單色素描,或溫暖的色調呈現畫面,又細膩的筆觸為 其特色。
│2 6│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2 7│
旗後院
「旗後院」是許建智為本計劃創作的系列作品,集中 在旗後郵局附近,他回到旗津,回到自己長成的社區去探 索和發掘,透過訪談熟悉的店鋪,與鄰居交談,收集街訪 的故事和社區記憶,以微觀的個人歷史建立社區的形貌, 同時為社群描繪肖像再送給他們。許建智透過其細緻的筆 觸和水彩,以插畫的方式為社區成員描繪臉譜、書寫故 事。通過本次的計劃,他經歷了許多小巷弄的過去,發現 以觀光發展為方向的家鄉,除了海鮮與弄潮外,還有歷史 縱深的人文發展及面貌,他以為創作就如同在街坊叫賣的 碗稞阿姨,「繼續傳承這個家鄉的味道,讓人感動的社區 故事。」(文/李怡志)
碗稞阿姨與作品的合影
│2 8│
A D a t e o n S t r e e t│2 9│
Date Street
歡迎來信分享你的社區小故事/老照片
高雄市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805高雄市旗津區旗津二路701號(風車公園旁) TEL:07-571-9973 / FAX:07-571-3870 Facebook:www.facebook.com/taiwan.soldier Blog:taiwan-soldier.blogspot.com/ E-mail:tw.war.what@gmail.com 帳號:合作金庫-大順分行(006)0710-717-031684 戶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本計畫受文化部、高雄市社會局補助 售價:100元│本期特價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及 高雄市公益彩券盈餘基金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