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民記者,導覽志工:旗津文化影像工作坊
大陳,年年往事 旗津為什麼有拜的蔣公廟、還有穿傳統藍衫的奶奶? 這裡的老伯伯講一口特殊語言,還有好多特別的房子?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與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 公園主題館邀請您,來認識旗津戰爭歷史與記憶下的 大陳社區。沿著旗津歷史發展的路線,讓實踐社區的 居民來告訴我們,他們遠從中國浙江省外島千里迢迢 來到台灣定居,豐富了台灣的宗教、美食和語言文化! 現在開始拿起紙筆;帶著相機;睜大眼睛,豎起耳朵, 一起跟著公視記者與藝術家,體驗大陳!分享旗津!
2
目錄 社區故事尋寶
04
公民記者
08
小隊伍預備備
12
大陳-年年往事
14
大陳美食文化
20
社區畫新聞
22
故事陶寶趣
24
人人是小記者
26
3
課程表 (六)
課名
9/13 10:00~ 16:30
社區故事尋寶
教師
認識左鄰右舍:介紹遊戲 旗津戰事故事多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 化協會理事:張允慧
地點 戰和館
午餐 公民記者
9/20 10:00~ 16:30
內容
小隊伍預備備
公民記者係蝦密?觀察法寶
公共電視攝影記者
如何發現社區的秘密!
孟昭權
採訪記錄的 GOGOGOG! 分組問題討論
高雄市兒童藝術教育節 踩街講師:鍾佩蓉
戰和館
午餐 大陳-年年往事 里長-實踐里。賈小光-歷史 楊台生里長 、生活、語言,林春生-宗教、 賈小光 社區走訪,鍾佩蓉-訪問實作 林春生
實踐里社區 助教:鍾佩 蓉
9/27 10:00~ 16:30
美食文化
林春生
蔣公感恩堂
社區畫新聞
生活影像說故事 照片故事整理--畫新聞!
高雄市兒童藝術教育節 踩街講師:鍾佩蓉
戰和館
10/4 10:00~ 16:30
故事陶寶
用陶片記錄大陳社區的故事
三烊窯:葉瑞元老師
三烊窯
大陳美食文化故事 午餐:大陳美食
午餐 人人是小記者
上網登錄:人人都是公民記者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 社區成果分享:化身導覽志工 化協會執行秘書 李怡志
4
戰和館 助教:鍾佩 蓉
講師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 張允慧 老師
社區故事尋寶 想到旗津,你會想到什麼?是渡輪、沙灘,還是烤小 卷!其實旗津是高雄都市「海線」的發展起源,成為 重要的貿易與戰略港口,三百年前,就因為打狗港的 軍事國防、西方文明與近代移民等發展,帶來文化歷 史豐盛的面貌。例如,旗津有清國建立的旗后砲台「威 震天南」和哨船頭的「雄鎮北門」遙望,還有日人修 建的燈塔;挖掘的戰壕通道,和太平洋戰爭的機關堡、 彈藥庫及防空洞,上面蓋著大陳移民村的蔣公廟,非 常有趣!今年,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經營旗津戰爭 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第五年,我們持續收集戰爭記 憶,以大陳移民村為主題,和大家在社區尋寶,透過 採訪,勾勒戰爭地景的軸線,發展旗津的主題特色。
5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全國唯一紀念台籍老兵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 館」!有「台灣無名戰士紀念碑」、「台灣歷代戰歿將 士英靈紀念碑」與「二次大戰戰俘船紀念碑」及文物。 許昭榮 1928 年生於屏東。 1943 年參加日本海軍特別志願 兵第二期。戰後因「清鄉」 ,受迫投入中國國民黨海軍 遠赴中國參加國共戰爭。同伴因此戰死。1955 年許 桑奉派赴美國接收「咸陽號 」,回國攜帶「台灣獨立 運動第十年 」小冊, 受政治迫害判處十年,被列為 黑名單,獲釋後經商出國,參與聲援美麗島民主運動, 被註銷護照,接受加拿大庇護,便遠赴中國找尋同伴 遺骨,竟發現許多活著的台籍老兵。自此,他踏遍中 國收集資料,為台灣兵爭取平反、返鄉及補償,1992 年成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 2006 年,他參與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立碑,2008 年 5 月 20 日,許昭榮以火焰死諫,抗議政府長期漠視老 兵,催生出「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6
想一想 Q&A 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主要是紀念什麼? …………………………………………………………………….. …………………………………………………………………….. …………………………………………………………………….. 這些人有什麼分別?你最有感覺的生命故事是什麼? …………………………………………………………………….. …………………………………………………………………….. …………………………………………………………………….. 公園的紀念碑有哪三個組成?翅膀雕像代表什麼呢 …………………………………………………………………….. …………………………………………………………………….. …………………………………………………………………….. ……………………………………………………………………..
7
8
講師 公共電視南部新聞中心 孟昭權 記者
公民記者 一般市民可以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撰寫獨立於主流傳媒 的報導,同時,網上的獨立媒體亦會鼓勵市民成為公 民記者,以報導形式介入社會諸多議題。公民記者採 訪的動力來自自己的生活,興趣和對社會的關懷,不 計報酬,是一種自我的實踐,並透過採訪進入他人的 生活處境,了解別人的狀況和思想。所以公民記者的 新聞所觸及的議題多種多樣,寫作時亦不會扮客觀中 立,而是帶有感性和主觀的色彩。(資料來源:維基百 科條目),但仍須注意相關言論等規範,及採訪倫理。
9
公共電視 PeoPo 平台 2006 年 12 月公共電視啟動「公民新聞影音平台計畫」, 隔年成立 PeoPo 平台,運用網路媒體與影像發展,是 國內第一個公民自主的影音新聞平台。公廣集團新媒 體 部 經 理 何 國 華 說 :「 peopo 撇 步 , 它 的 全 名 是 people post,就是讓公民自己有一個自主權,讓自 己的想法 不管是文字照片,或將影像上傳 ,能夠引 起共鳴 大家互相討論!」公民新聞被期待可彌補主流 與商業媒體的不足。(資料來源:www.peopo.org) 在主流媒體忽視作為社會公器的責任義務,過度廣告、 娛樂化的同時,我們可以藉由自我學習,奪回發言權。
10
想一想 Q&A 想一想我們關心的事物?什麼是主流媒體忽視的? …………………………………………………………………….. …………………………………………………………………….. …………………………………………………………………….. 公民記者和一般記者有什麼不同?有採訪權保障嗎? …………………………………………………………………….. …………………………………………………………………….. …………………………………………………………………….. 發現問題?怎麼開始進行採訪呢? …………………………………………………………………….. …………………………………………………………………….. …………………………………………………………………….. ……………………………………………………………………..
11
12
講師 高雄市兒童藝術教育節踩街講師
小隊伍預備備
鍾佩蓉
採訪記錄的 GOGOGOG 分組問題討論 …………………………………………………………………….. …………………………………………………………………….. …………………………………………………………………….. …………………………………………………………………….. …………………………………………………………………….. ……………………………………………………………………..
13
14
社區耆老 楊台生(實踐里長) 林春生(蔣公感恩堂總幹事) 賈小光先生
大陳-年年往事
訪問實作 鍾佩蓉 老師
里長說故事 大陳新村是統稱以大陳人構成多數居民的社群社區。 台灣也是全世界大陳人最密集的地方,是國共分治下 最後一批的政治移民。1949 年國民黨失守中國領土, 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保留金門馬祖外,還有浙江沿岸, 一江山、上下大陳等列島駐防,總稱「大陳島」 。韓戰 後,共軍加強侵擾大陳,居民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1955 年 1 月 18 日,解放軍攻陷了一江山,大陳失去 了屏障。農曆正月十六,蔣介石棄守大陳,由美國第 七艦隊護航,全村 1 萬八千人左右在台灣建立新的生 活,以漁業和造船等產業的旗津實踐里約有一百戶。 15
16
…………………………………………………………………….. …………………………………………………………………….. ……………………………………………………………………..
……………………………………………………………………. …………………………………………………………………….. ……………………………………………………………………..
17
…………………………………………………………………….. …………………………………………………………………….. ……………………………………………………………………..
…………………………………………………………………….. …………………………………………………………………….. ……………………………………………………………………..
18
想一想 Q&A 旗津大陳人和台灣其他大陳村或眷村有什麼不一樣? …………………………………………………………………….. …………………………………………………………………….. …………………………………………………………………….. 大陳人帶來什麼宗教、語言、生活和飲食文化呢? …………………………………………………………………….. …………………………………………………………………….. …………………………………………………………………….. 為什麼大陳人的蔣介石神化了?台灣還有其他例子? …………………………………………………………………….. …………………………………………………………………….. …………………………………………………………………….. ……………………………………………………………………..
19
20
9/27
講師 蔣公感恩堂總幹事 林春生
10:00~12:00
訪問實作 鍾佩蓉 老師
大陳美食文化
大陳美食文化 林春生先生擔任「蔣公感恩堂」的總幹事。兩歲來到 台灣,算是社區裡年輕一輩,每當我們和社區耆老訪 談,他總擔任翻譯,熱心助人、作事認真,受到社區 居民的喜愛。林叔叔年輕時跑過船,退休後在社區裡 教烹飪,也在旗津國小教授居民太極。今天他和其他 大陳居民為我們準備浙江炒年糕、魚餅和醬沾豬皮等 料理,由其是豬皮和廟埕前的乾魚片,還有薑片和魚 麵都是老大陳最愛的味道,也是貓咪覬覦的美食呢!
21
…………………………………………………………………….. …………………………………………………………………….. …………………………………………………………………….. …………………………………………………………………….. ……………………………………………………………………..
22
講師 高雄市兒童藝術教育節踩街講師
社區畫新聞
鍾佩蓉
生活影像說故事
23
藝術家:陳彥名
創作者: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照片來源:中山大學網站
…………………………………………………………………….. …………………………………………………………………….. …………………………………………………………………….. …………………………………………………………………….. …………………………………………………………………….. …………………………………………………………………….. ……………………………………………………………………..
24
講師 三烊窯陶藝,大陳人
故事陶寶
葉瑞元老師
用陶片記錄大陳社區的故事 葉瑞元老師是大陳移民後代,於 1991 年在社區成立 專業的陶藝工作室「三烊窯」,緊臨「蔣公感恩堂」, 葉老師與各個學校合作,積極推廣陶藝與美術,至今 從未間斷。1995 年起,開放工作室供遊客體驗手拉胚、 胚體彩繪、陶版創作和各種有色黏土的 DIY 果凍蠟燭 等。工作室有專業的陶藝老師在旁邊指導,能很快地 讓創意起飛,葉老師說: 「讓我們的生活有藝術,也讓 藝術充滿了我們的生活空間,這就是我們努力推動的 生活陶。」資料來源:三烊窯
www.facebook.com/SanYangYao
25
學員陶板製作完,由主辦單位保存、燒製,我們會將大家的作品提供於高雄市文化 局社區營造成果展演,及旗津實踐里社區公園綠美化等,不再另支創作費,請見諒。
26
講師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人人是小記者
李怡志
社區成果分享:化身導上網登錄
27
Peopo 公民記者 http://www.peopo.org/
註冊 https://www.peopo.org/user/register
28
發行/主編: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2009 年 5 月 20 日起「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經營旗津「戰爭和平紀念 公園主題館」,以搜故事及講故事推動台籍老兵歷史平反與文化教育工作,辦理 多項台籍老兵議題的活動。做為社區地方文化館的一員,也肩負社區營造和帶地 文化傳承任務,辦理多次培訓工作坊與藝術介入社區等展覽,2012 年與香港 CMP 發展「旗津民間博物館計畫」邀請街坊鄰居共同參與,收集旗津人物故事、分享 民間手藝、生活智慧與人文產業,成立開放民間知識資料庫,做為社區交流平台。 高雄市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805 高雄市旗津區旗津二路 701 號(風車公園旁)電子郵箱:tw.war.what@ gmail.com 電話:07-571-9973 / 傳真:07-571-3870 / 網站:peace.khcc.gov.tw Facebook:www.facebook.com/ taiwan.soldier / 部落格:台灣 soldier.blogspot.com/ 捐款:合作金庫大順分行(006)0710-717-031684 戶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 用。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僅得依本授權條款或與本授權條款類似者來散布該 衍生作品。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29
主辦單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 補助單位:高雄市文化局 協辦單位:旗津實踐里辦公室、蔣公感恩堂、蔣公報恩觀、三烊窯 特別感謝:旗津區公所、高海大公民素養陶塑計畫、中山大學社會系 地址:高雄市旗津區旗津二路 701 號 (面區公所) / 電話:07-5719973, Facebook 臉書:旗津民間博物館 / 許昭榮-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