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王道還
書名:想像的力量 作者:松澤哲郎 譯者:梁世英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3 年 01 月 31 日 本書作者松澤哲郎是研究黑猩猩行為的重量級學者。 在動物界,黑猩猩與我們的親緣關係最近,五百萬年前是一家,至今基因組的差 異不到百分之二。因此研究黑猩猩的興趣,與研究其他的動物不同;觀察黑猩猩,我 們還想理解的是自己。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基因組證據是這句話最好 的註解。但是,黑猩猩的生命史、生活史更令我們好奇,因為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 故事,才有血有肉,能與我們的經驗、閱歷、以及感悟印證。 然而科學家很晚才開始到野外觀察黑猩猩,為他們的個體與群體立傳。在國人心 中,英國人珍古德(Jane Goodall)是研究野生黑猩猩的開山祖師、二十世紀學術史 的傳奇人物。話說一九六○年七月中,只有高職學歷、從未聽說過 ethology(動物行 為學)這個單字的珍古德抵達東非岡貝。不到四個月,她就目睹兩個科學界從來不知 道的事實:一、黑猩猩會獵食其他哺乳類,並不是素食動物;二、黑猩猩會製造工具, 藉以取食。那時西方人類學家已將「製作工具」當做人之所以為人的判準,珍古德無 異改寫了人的定義。了不起的成績。不過,那只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在野外仔細觀察過 黑猩猩罷了。 其實珍古德抵達岡貝不久,另一位對黑猩猩有興趣的學者便登門造訪了。表面上, 他們的差異再大也不過了。一位是二十六歲的女性,一位是三十四歲的男性;一位是 純真的動物喜愛者,一位是田野經驗超過十年的動物行為研究者;一位是金髮白種人, 一位是黑髮黃種人。他就是日本獼猴專家伊谷純一郎(一九二六~二○○一)。 原來日本人早已建立了野生靈長類的研究傳統。那個傳統可以追溯到昆蟲學出身 的京都大學教師今西錦司(一九○二~一九九二)。今西錦司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到 內蒙古調查過遊牧民族與野馬。一九四八年底,他帶著伊谷純一郎、川村俊藏(一九 二四~二○○三)兩名學生到九州宮崎縣都井岬調查野馬。一天黃昏,他們無意中注意 到附近一個小島上的日本獼猴。那個島就是幸島,環島四公里,距海岸只有幾百米。 結果幸島成了日本靈長類學的發源地:從此島上每一隻猴子的生活史與生命史都成了 科學資料。 一九五三年九月,今西團隊收到幸島助理的報告:有一隻年輕雌猴發明了一種吃 地瓜的新方法。她會先把沾了泥的地瓜拿到小溪裡清洗,然後再吃。這個行為在幸島 猴群中的傳播與演進,歷時已六十年,日本學者有詳盡的全紀錄。
今西團隊的研究方略與研究方法非常獨特。今西觀察猴群,著眼點在群體的結構。 他認為動物結群生活必然出自適應的需求,而群體必須穩定才能有利於成員。找出群 體的結構,就能掌握群體動態的來龍去脈,理解觀察到的日常活動與成員的互動。而 群體提供的適應利益之一,是「文化」。今西的「文化」定義是:一切以社會方法傳 遞的習慣與資訊。今西相信,社群其他成員提供的技巧與資訊,有時攸關存亡;他從 不懷疑動物可能也有文化。在方法上,今西認為研究者必須辨識每一個個體,詳細紀 錄每一個個體的行動,以理解群體成員的互動模式。 因此,西方學界在一九五○年代末開始摸索野生靈長類研究的時候,今西的團隊 領先了十年以上,也開始到非洲、印度等地進行田野調查。一九五八年,今西還創立 了世界上第一份靈長類學學報。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之後,今西呼籲政府設立一個綜 合性的靈長類研究機構。他相信「日本有條件在這一領域中超越歐美、領先世界。因 為日本國內就有猴子,而且日本民間文化蓄積了不少關於猴子的素樸知識。」透過一 九六五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朝永振一郎(一九○六~一九七九)等人的努力,京都大 學靈長類研究所終於在一九六七年成立。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世上唯一的綜合性靈 長類研究機構。非洲現在有五個長期的黑猩猩研究站,其中兩個是京都大學靈長類研 究所建立的。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本書作者松澤哲郎進入這一研究所;一九九三年升教授;二 ○○六年擔任所長。他的團隊最近才發表了黑猩猩大腦發育模式的研究。本書是他三十 年的研究成果摘要,以「人之所以為人」為貫串各章的問題意識,讀來引人入勝、興 味盎然。說來松澤教授為日本民眾解說靈長類學,早就是老手了。這似乎也是今西錦 司的遺緒: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都願意與民眾分享自己的研究發現。有 時他們發表的研究報告,日文版比英文版還要詳盡。 比起日本,我們的靈長類資源只多不少。例如台灣也有獼猴,而孫悟空這個猢猻, 桃太郎瞠乎其後,根本沒得比。我們的靈長類學在哪裡呢?也許,學界與社會分享知 識的意願,才是促使學術開花結果的原動力。 (本文作者為生物人類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