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小孩》導讀文

Page 1

撰文者:王道還

書名:醜小孩 作者:艾西莫夫,席維伯格/著 譯者:葉李華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1 年 02 月 28 日 一、「尼安德塔人」問題 一八五六年(清咸豐六年)八月,德國尼安德(「新人」)谷的一個採石洞穴中出 土了一些化石,當地的一個業餘自然學者送交著名的波昂大學解剖學教授夏夫豪森 (Hermann Schaaffhausen)鑑定。第二年,夏夫豪森發表研究報告,提出了三點結論:一, 形態上,這個化石代表一種「古人類」 ;二,這種古人類可能是歐洲的「原住民」 ,現 代歐洲人的祖先到達之前,已經生活在那裡了;三,從一齊出土的化石看來,這種古 人類與已經滅絕的動物曾經在一起生活,例如劍尺虎。 這篇報告揭開了現代古人類學的序幕。夏夫豪森研究的「尼安德塔人」,是學術 界知道的第一個古人類。事實上「古人類」這個概念本身就具有革命性。當時雖然距 達爾文發表《物種原始論》仍有兩年多,人類是否有「古老的根源」已經是學界激烈 辯論的問題,更不要說「物種原始」是公認的謎中謎、祕中祕了。 夏夫豪森認為尼安德塔人是生活在更新世的古人類。在當年,這是非常大膽的見 解,因為學界的主流意見,仍然認為人類是地球生命史上的「新」物種——更新世之 後才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當年學界對夏夫豪森的報告,主要在爭論「尼安德塔人」化石是個正常個體?還 是「病理」標本?例如德國病理學權威維周(Virchow)就認為尼安德塔人是個痀僂症患 者,而不是什麼古人類的代表。 至於主張「尼安德塔人是古人類」的學者,也說不清他與現代人有什麼關係。主 要的問題在於:雖然尼安德塔人的腦容量與現代人沒有太大差別,可是頭骨上有許多 「猿」的特徵,舉例來說,顱頂較低、骨壁較厚、眉上脊發達等等。人類曾經有過這 麼「不體面」的長相嗎?這個「尼安德塔人」背景,為古人類學後來的發展定了調。 事實上,古人類學歷經近一個半世紀的滄海,現在學界辯論得最激烈的問題,又 回到一八五七年的老問題:尼安德塔人(約十二萬年前到三萬年前)與我們(現代智 人, Homo sapiens sapiens)有什麼關係? 尼安德塔人問題的背景,簡單的說,是這樣的:三萬年前,形態與我們完全一樣 的現代人在歐洲出現(克羅馬儂人) ,尼安德塔人消失了, 「舊石器時代晚期」隨即展 開。石瓣器(比石片器更細緻的小型石器)、複合工具(如裝著石矛尖的長槍,以及 弓箭)、骨器、藝術品、繪畫都出現了,所有物品都有我們一眼就可以辨認出的「人 的特質」,尤其是洞穴壁畫。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