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 2022 總第一四八期
致敬每個守 城 人 澳門高校 為抗疫貢獻科研力量
《李白――不朽之路》 與葡文讀者一同認識李白
08 / 2022
總第148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全 面為您提供政府各部門資訊,不斷更 新旅 遊、經 濟、統 計 資料和最新 發展 訊息。圖文並茂,中(繁、簡體)、葡、 英三種語言可供選用。
148 COVER E 0721.pdf 1 23/7/2022 上午11:20
C
M
Y
CM
MY
CY
CMY
K
08 / 2022 總第一四八期
" 編輯宗旨
致敬每個守 城 人 澳門高校 為抗疫貢獻科研力量
《李白――不朽之路》 與葡文讀者一同認識李白
08 / 2022
《澳門》雜誌是由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出版的時事綜合類期刊。其編輯宗旨為: 客觀、生動地展示澳門各方面的特色與優勢,追蹤澳門前進的腳步,捕捉澳門「遠交 近融」的風采,分享中華文化的精粹,使雜誌既成為外界把脈澳門的一扇視窗,又是 澳門與外界彼此溝通的一座橋樑。 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力求高品位、高品質、豐富性、有趣有益,注重真實體驗的故事。
" øD™�143 cover 1001‧h�L�t.pdf 1 2/10/2021 上午11:45
故宮珍藏 明代御瓷亮相澳門 C
C
M
M
Y
Y
CM
CM
MY
MY
CY
CY
CMY
CMY
K
K
建繽紛 遊樂場 喚起 城市 童心 社工局推多元服務 助智障者融入社會
04 / 2022
總第146期
02 / 2022 總第一四五期
04 / 2022 總第一四六期
北京冬奧 澳青獻力 不一樣的參與 同揚奧運精神
勞工局見習計劃
離島醫療綜合體攜手北京協和醫院
為青年職場啟蒙
新管理模式運作 發展大健康產業 02 / 2022
總第145期
林廣志: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 「深」幾許
新聞局 連繫澳人澳事 四十載
空中化萬千 無人機掀熱潮
總第148期
出版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社長:陳露 執行編輯:梁敏瑩、區鑑華、梅仲明、謝永平、劉素瑩 地址:澳門南灣大馬路 762-804 號中華廣場 15 樓 電話:+853 2833 2886
14
傳真:+853 2835 5426 網址:www.macauzine.net
製作及發行:三思文商傳訊有限公司 編務:陳思國、葉文健、黃桂蘭 平面設計:鍾婉婷 地址:澳門美麗街 25 號得運大廈地下 C 座 電話:+853 2878 2432 傳真:+853 2878 1587 電郵:adm_cccmm@yahoo.com.hk 國際刊號:ISSN 0873-7584
20
更多資訊
26
下載澳門雜誌手機版
50
目
08 / 2022 總第 148 期
特寫 04
錄
致敬每個「守城人」/司徒若哲
專題 教育 12
澳門高校為抗疫貢獻科研力量/黃桂蘭
14
澳大自動核檢芯片 快速檢測新冠病毒/黃桂蘭
20
智能消毒機械人 走在抗疫前線/黃桂蘭
26
科大研發 AI 技術 加快診斷新冠肺炎/關楚嬋
32
澳門設計師登國際舞台 盼提升本地設計氛圍/謝安之
38
Art Toy Dino 澳門「癲佬」 潮玩內地五名城/邱敏儀
經濟
文藝
文化逗彩 44
《李白――不朽之路》與葡文讀者一同認識李白/平崗
50
澳大師生葡文譯《聊齋》/黃桂蘭
機遇.空間 56
澳門律師開拓大灣區事業/黃桂蘭
60
直立板一槳一板 動靜皆宜/關楚嬋
68
紀念鄭觀應誕辰 180 周年/陳希明
70
大屋實景獻演《鄭家夜宴》/陳希明
72
科大成立鄭觀應研究中心/陳希明
74
小記澳門鄭觀應公立學校
體育
文化
中葡雙語一條龍 傳揚鄭觀應精神/陳希明
專欄 78
體現中西結合的鄭家大屋/呂澤強
82
月餅會中式分期付款 做義會防利大本無歸/陳思國
致敬每個 守城人 2022 年 6 月 18 日,澳門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本地確診個案,澳門特區政府宣佈 自 6 月 19 日凌晨 1 時起進入民防即時預防狀態。為應對疫情,特區政府採取了分 區分級精準防控方案,在全澳劃分多個紅碼區和黃碼區,實施封閉和管控,並進行 了多次全民核酸和重點區域及重點人群核酸檢測。 因應疫情的發展,特區政府於 7 月 9 日根據行政長官作出的批示,宣布於 7 月 11 日起,採取「相對靜止」措施,暫停所有非維生必需的工商業活動一星期。有 關措施根據行政長官 16 日作出的批示再延續至 7 月 22 日。7 月 23 日起,特區進 入疫情防控「鞏固期」,部份工商活動恢復運作,公共部門提供有限度的對外服務。 雖然今次疫情來勢急而快,但有賴社會上下一心,配合特區政府的防控疫情工 作,疫情已趨平穩。而一班走在前線的醫護人員、公務人員及志願者,連日來以熱 誠及無畏懼的精神,肩負起守護大眾生命健康的重責,展現出澳門人同舟共濟,守 望相助的精神。
工作人員熱心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前往核酸檢測站
特寫 文:司徒若哲
圖:新聞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訊息發佈專頁、宋楚珊、陳思禮
疫情期間,保安部隊及相關部門人員在核酸檢測站維持秩序。
5
疫 情來襲,不少公務人 員和志願者都積極參與 全民核檢工作。
流 動核酸採樣車首 次投入使用,以便 市民採樣,減少跨 區流動。
6
工 作人員無懼日曬及高溫緊 守崗位,在核酸檢測站提供 協助和支援工作。
工作人員為有需要 的市民提供協助
7
市政署人員到紅碼大 廈公共空間進行徹底 清潔及消毒工作
維 生 小 組 到 紅 碼 封 控區展開住戶排查 及派送食物等工作
8
維 生小組向居住於快 富樓的長者派送早餐 及物資
特區政府各部門持 續組織公務人員組 成義工隊伍到紅碼 封控區協助維生支 援工作
9
社工局協同多方持續支援快富樓長者
社工局協同衛生局為院舍長者及員工進行核酸檢測
消 防局以嚴格防疫標準全力做好新冠 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的運送工作。
10
衛生局公共化驗所人員全力核對核檢樣本
衛生局組織運輸隊運送快速抗原檢測套裝和口罩
11
澳門高校 為抗疫
貢獻科研力量
12
專題 教育 文:黃桂蘭
圖:宋楚珊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除造成人命損失外,更對全球經濟、交通、物 流等造成重大影響。在過去的一段期間,澳門高校充分發揮人才科技和多學科 綜合交叉的優勢,以科研知識為防控疫情出力。 為與疫情競速,快速檢測病毒是關鍵一環。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 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出數字型微流控檢測芯片快速檢測套裝 「Virus Hunter」,結合不同領域的新科技,提升了檢測效率和降低病毒傳播 風險。 肺部影像是診斷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整合海 量的 CT 影像資訊和臨床數據,利用深度學習 AI 關鍵技術,開發了新冠肺炎 AI 診斷技術,透過迅速辨識病患肺部影像資料,提升診斷新冠肺炎患者的速度。 消毒殺菌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澳門大學科技學院研發的消毒智能機械 人,可代替防疫人員深入可能受病毒污染的地方,實現高效消毒滅菌,減低病 毒的傳播機會,保護抗疫人員。 以上的抗疫科研項目得以迅速落地應用,充分體現出澳門產學研(即產業、 學術界、科研機構)的卓越協同發展能力,展現出澳門科技人才的使命和擔當, 默默守護澳門的決心。 13
科研團隊正在潔淨室研究芯片的製作細節
14
專題 教育 文:黃桂蘭
圖:澳門大學
澳大自動核檢芯片
快速檢測 新冠病毒 自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疫情以來,市民大眾對核酸檢測從陌生走向 熟悉。這項檢測技術從無到有,再由有到「優」,背後蘊藏着科研人 員長期的心血凝聚和夜以繼日的專研奉獻。
15
快速準確便攜易操作
本、檢測再到出結果,不僅耗時耗力, 成本也居高不下,而「Virus Hunter」除
絕大多數生物都有自己的核酸序
了具有快速、低成本、操作簡便的優點,
列,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僅含有 RNA 的
便攜性亦成為其最大亮點。它相當於一
病毒,病毒中特異性 RNA 序列,是區分
個移動實驗室,可以突破核酸檢測對人
該病毒與其他病原體的標誌物。核酸檢
員和場所的嚴格限制,還提高了診斷的
測,就是以生物基因序列為靶標,對檢
時 效 性, 可 更 利 於 服 務 護 老 院 裡 的 長
測樣本 DNA 或 RNA 序列進行信號識別
者,或者其他不便出行的人士。
和擴增。如果在受檢者樣本中檢測到新 冠病毒的特異核酸序列,就可以判斷此
多學科融合助研發
人被感染。 澳門大學的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
賈艷偉長期研究微流控技術創新及
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自成立以
其在生物化學中的應用,2013 年,她從
來,一直專注開發高精芯片技術。面對
美國回來後,便加入澳門大學開始微流
新冠疫情的挑戰,該重點實驗室的微流
控相關的研究,並將此技術運用於細胞
控團隊,集合了一批微流控及微電子領
DNA、RNA 分 析 等 層 面。 她 解 釋, 微
域的教授專家,及不同學科背景的博士
流控技術是專門處理「微小流體」的一
生與博士後,合力開發出「快速冠狀病
項技術,可以處理皮升至微升量級的樣
毒檢測數位元微流控芯片」,成為「Virus
品。
Hunter」(「病毒獵人」)自動檢測設 備系列的最新成果。
和數位微流控兩個平台。管道微流控技
檢 測 新 冠 病 毒 的「Virus Hunter」
術具有高通量的優勢,但操作時難免會
裡面包含鼻咽拭子、裂解棒、檢測試劑
有所消耗,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樣品。
的檢測芯片和快速檢測設備。檢測芯片
至於數位微流控技術,則是通過電子信
內裝有不同試劑,使用者只要把樣品溶
號控制芯片操作,整合了電子、物理與
液滴進芯片,再把其插入機盒內,即可
生化等多學科的優勢技術,可對單個樣
通過應用數位微流控技術進行自動化檢
品液滴追蹤操作、獨立控制、觀察、分
測。
析,且能完全利用樣品的全部。 核酸檢測現在已經成為診斷是否感
為使檢測的樣品體積可更小、溶液
染新冠病毒的「金標準」,該重點實驗
與試劑的反應時間更快,研發團隊不斷
室微流控實驗室主任賈艷偉教授介紹,
攻克難關,把專利分子檢測技術、專利
這個基於數位微流控技術和恆溫核酸擴
集成電子技術及專利數位微流控技術,
增技術的核酸快檢系統,能夠一張芯片
放到小小的一部「Virus Hunter」中。賈
同時檢測 COVID-19 的兩組基因,可準
艷偉認為,能有此成績離不開團隊成員
確地讓新冠病毒快速「現出原形」,病
的團結合作,因為數位微流控是一門多
毒上樣後,最快半小時便可得出結果。
學科的研究,團隊裡有材料、物理、生
傳 統 的 核 酸 檢 測 流 程, 從 提 取 樣
16
目前,微流控主要有管道式微流控
物、電腦工程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
數位微流控是一門多學科的研究,團隊裡 有材料、物理、生物、電腦工程等不同專 業背景的人才,大家各有所長,多學科交 叉參與研究,才能推進這項科技的發展與 應用。
賈艷偉
17
2013 年,賈艷偉(中)從美國回來後,加入澳門大學,帶領 學生開始微流控相關的研究,並將此技術運用於多方面。
大家各有所長,多學科交叉參與研究,才
術專利獨家授權「迪奇孚瑞」,並入股其
能推進這項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中。 公 司 的 名 字, 取 自 數 位 微 流 控 芯 片
她說,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 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齊全的設備,許 多硬體配套都是相當先進及獨有的,這對 研發過程的幫助非常大。
技 術 的 英 文 Digital Microfluidics, 縮 寫 成 Digifluidic,音譯過來就是「迪奇孚瑞」。 作為一家專注於自動檢測的生物技術 公司,「迪奇孚瑞」依托於數位微流控技 術,陳天藍成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多款產
孵化公司轉化科研成果
品,已應用於傳染病檢測、醫學疾病診斷、 動植物病害檢測、食品安全檢測等領域。
18
「Virus Hunter」除了可用於檢測新冠
目 前,「Virus Hunter」 已 取 得 國 際 CE 認
病毒,常見的病原體,如乙肝病毒、愛滋
證,現正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相關
病病毒,亦能有效診斷出來。其應用範圍
認證,希望早日投入使用。相關項目也成
還包括動植物病害、食品安全、環境檢測
為了澳門與內地「產學研」合作的代表性
等領域。比如,通過提取三文魚 DNA 或
項目之一。
RNA 樣本,便可分辨出是否由虹鱒魚假
賈艷偉稱,科研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冒、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等,應用前景
而推動該技術的孵化工作,過程就更加繁
廣闊,具發展潛力。
瑣。除了要思考如何降低成本,還有各種
2018 年,澳門大學的博士生陳天藍
行政手續、制訂經營策略等,對學生而言,
和董鋮在橫琴青年創業谷成立科創公司
是個不小的挑戰,「澳門大學的實驗室會
「迪奇孚瑞」,澳門大學為支持科研成果
全力支持他們,希望令這項技術可以更好
的轉化及落地應用,把「Virus Hunter」技
服務社會。」
賈艷偉教授團隊在核酸檢測分析技術的 研究成果獲國際知名期刊《芯片實驗室》 (Lab on a Chip)刊登,並被選為當期 背面封面文章。
賈艷偉簡介 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現任澳門大學模 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 室微流控實驗室主任。曾獲新加坡教育部頒發 傑出導師獎、國際生物結晶組織頒發發明創造 獎、《自然—通訊》頒發創新獎。獲批美國、 中國以及新加坡專利 10 餘項。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是澳門大學在大 灣區設立的首個「產學研」示範基地。
在母校的支持下,陳天藍畢業後成立生物技術公司, 並將「Virus Hunter」推向市場。
19
20
專題 教育 文:黃桂蘭
圖:澳門大學
智能消毒機械人
走在抗疫前線 為降低病毒在室內公共設施散播的風險,抗疫期間,由澳門大學自 主研發的機械人「消毒智多星」迅速「走馬上任」,在疫情最危險的地 方代替消毒人員,高效完成滅菌清潔工作,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援。 目前,該機械人已應用於澳門大學核酸檢測站、澳門大學圖書館、 鏡湖醫院門診大樓、部份政府辦公場所、酒店等處。此外,澳門大學已 申請該技術專利,並與企業洽談專利權轉讓,有望將消毒機械人量產推 出市場。
21
在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的資助下,徐青 松的團隊從 2020 年 4 月起,以服務
圖圖圖圖圖圖圖圖圖圖圖圖圖
社會為初心,開始研發消毒機械人。
自主研發控成本
多種特點,例如可人機分離操作、能自 動避開障礙物及有多種消毒模式選擇,
澳門大學科技學院機電工程系教
並有多機協作、快速及全方位消毒等技
授徐青松是「消毒智多星」項目的負責
術創新點。目前,「消毒智多星」已獲
人,他介紹,在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的資
得 1 項中國專利、6 個獎項(3 項國際
助下,團隊從 2020 年 4 月起,以服務
和 3 項市級)。
社會為初心,開始研發消毒機械人。當
為了節省消毒機械人的工作時間,
中的零件、程式、各個模組、外觀設計
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通信系統,可為
乃至組裝,都是團隊自主研發,因此能
「消毒智多星」實現 AI 分佈調度。工
將成本控制得較低,「消毒智多星」成
作人員只要預先在系統設定好消毒地點
本 約 為 20,000 至 30,000 澳 門 元, 售 價
的資訊,機械人就能在無人操控的情況
低於目前市面上具備類似功能的機械
下,通過雷達掃瞄該地點,並建立地
人,有利普及運用。
圖,自主規劃路徑和導航,抵達消毒區
「消毒智多星」由 4 個模組組成,
22
域,並進行邊行走邊消毒的工作。
分別是控制機械人移動及消毒劑濃度的
徐青松稱,用家還可根據自身需
智能移動機械人模組,負責噴灑消毒劑
要,選擇使用手柄搖控指揮智能消毒機
的消毒模組,能監控濕度、機械人電量
械人,或預先通過電腦為智能消毒機械
等的狀態監控模組,以及負責供電的電
人規劃消毒路線圖。遇上訊號接收不良
源模組。徐青松介紹,消毒機械人具備
的環境,如倉庫或深切治療病房,用家
則可利用機械人身上的鏡頭,查看機
成傷害。徐青松補充,考慮對消毒液
械人身處的環境,搖控指揮機械人進
體所含化學成份敏感人士的憂慮,現
行消毒。
時智能消毒機械人都會在室內無人時 才進行消毒工作。
全方位解決消殺難題
測試數據顯示,智能消毒機械人 噴灑的消毒液,10 分鐘內可達到 600-
紫外線是傳統及常見的殺菌消毒
800ppm(mg/L) 濃 度, 僅 需 10 至 15
方法之一,但由於其只能沿直線傳播,
分鐘即可消毒 100 平方米的空間。經
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做到無死
澳門發展與質量研究所提供的空氣指
角消毒。為此,「消毒智多星」選擇
標 專 業 檢 測, 在 同 一 空 間 的 空 氣 及
採用超乾霧化消毒液(成份主要是帶
物 表 取 樣, 進 行 消 毒 前 後 對 比, 智
銀離子的 6% 過氧化氫),通過超聲波
能消毒機械人的消毒殺菌效果可達到
霧化方式,將消毒液霧化為微小霧滴,
99%。
通過高速氣流,將霧滴彌散到消毒區 域。此外,機械人還能夠根據環境狀
智能機械人個性化
態自動調節噴霧量大小,實現全方位 消毒。
今 年 2 月, 徐 青 松 獲 選 為「 美
安全性是「消毒智多星」的一大
國 機 械 工 程 師 協 會 會 士 」(ASME
賣點,在消毒過程中,消毒液不會殘
Fellow)。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是全球
留在環境中,在通風的情況下可快速
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學術組織之一,
散去,避免了對人體皮膚及呼吸道造
主要發展機械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科
研 發團隊對消毒機械人不斷進行改良 創新,此為第三代「消毒智多星」。
消 毒機械人會運用霧化 量可調的消毒模塊方法, 自製一種微粒傳感器陣 列, 首 次 建 立 了 霧 化 消 毒的分析模型。
23
學技術,在全球 160 個國家和地區中,
機械人不斷進行改良創新,現在第三
擁有超過 6 萬 4 千多名會員。ASME 會
代「消毒智多星」已經準備推出。他
士是 ASME 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旨
說:「新一代的『消毒智多星』可以
在嘉許在全球機械工程領域獲重要成
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進行個性化訂製。
就及突出貢獻的學者。
比如在酒店,『消毒智多星』可以附
在這款「消毒智多星」問世前, 徐青松已進行了 10 餘年機械人的相關
加語音交互引導功能。」
研究,曾帶領團隊研發過工業機械人、
疫情吹響了科研衝鋒的號角,徐
協作機械臂,還研發了智能微操作機
青松認為,疫情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
械人系統,能夠自動在微納米尺度上
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機械人在核
操控微注射器和微夾鉗,可用於基因
酸採樣、無人配送、藥物篩選、自動
編輯等活體細胞操作,現正於珠海澳
化注射、智能製造等領域都展現出強
大科技研究院的支援下,轉化為面向
大的運用優勢。團隊會繼續加緊科學
市場的產品。
研究,把更多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送
徐青松表示,消毒機械人的控制
到防疫一線,服務市民。「我希望在
技術、機械設計等方面都曾在過去多
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科研創新項目,
個自主研發的機械人身上應用過,透
可以運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助力澳門
過以往累積的研發經驗,團隊對消毒
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疫情期間,研發團隊在澳大核酸站關閉後,以 「消毒智多星」協助消毒工作。
24
加測溫、送餐功能,在圖書館則可附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工 智能科研創新項目,可以運 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助力澳 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徐青松
徐青松簡介 先後擔任多份著名國際期刊的編委,並 多次獲得澳門科學技術獎勵及國際會議最佳 論文獎。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機器人機構、 控制與自動化、智能與微納系統、精密操作 機器人與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5
科大研發 AI 技術
加快診斷新冠肺炎
具深度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俗稱 「AI」)關鍵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已被廣泛應用到多 個領域。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AI 便協助科研團隊,實現了「早 診斷、早控制、早治療」的防控措施,造福社會。 由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張康及其團隊研發的「基於人工 智能的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 感染的診斷核心關鍵技術」(下文 簡稱「AI 診斷技術」),可在 20 秒內高效區分新冠肺炎與其他病毒 性肺炎,還能預測危重等級,且準確率高達 90% 以上。
26
專題 教育 文:關楚嬋
圖:宋楚珊、澳門科技大學
張 康教授表示,使用人工智能 診斷技術,僅需要 20 秒就可以 完成輔助診斷,可以有效減輕 醫療人力資源、醫療物質匱乏 的狀況。
27
AI 輔助診斷快又準
28
訓練就能夠得到一個非常準確的新冠
使 用人工智能診斷技術,可以
肺炎診斷工具。」
在病患的數百張胸部醫學影像
張 康 教 授 介 紹, 運 用 深 度 學 習
AI 診斷技術的出現,有效減輕醫
(Deep Learning)、遷移學習(Transfer
療人力資源及物資的消耗,促進疫情
Learning)、 語 義 分 割(Semantic
診斷方向的全球化交流,對新冠肺炎
Segmentation)等多種人工智能前沿技
的研究起到關鍵性作用。張康教授指
術, 開 發 出 基 於 胸 部 CT(Computed
出,每名病患都會拍攝數百張胸部醫
Tomography,電腦斷層攝影)和 X-ray
學影像,其中顯示出病灶的便可能有
(俗稱「X 光」)的新冠肺炎人工智
數十張。「即使資歷較深的醫生,亦
能系統,可以對胸部醫學影像進行快
要約 20 分鐘,才能通過胸部醫學影像
速輔助診斷。他說:「深度學習是近
判斷出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及肺
十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發生的顛覆
部病灶所在,較為耗時。若使用 AI 診
性技術,這技術以電腦作為媒介,模
斷技術,則僅需 20 秒就可以完成輔助
擬出人類大腦一樣的記憶及思維。在
診斷。」AI 診斷技術除有快速判斷功
此基礎上,我們只要整合所有大數據
能外,還可以對胸部醫學影像的病灶
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演算法,通過
進行自動識別、標註及定量分析,準
中快速準確地找出病灶。
短片
科大 AI 技術 助全球抗新冠
確率達到 90% 以上,並可預測病灶的
一起,緊急攻關研發,迅速收集了全
發展情況,有利醫生及時診治,亦有
國相關的醫學影像數據,在幾千名病
助醫務人員進行藥物效果評估,實現
患的 50 多萬張胸部醫學影像中進行人
對新冠肺炎病患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工標註、分割及切割。 張康教授坦言,在研發系統過程
為武漢抗疫極速研發
中也遇到不少困難和障礙。「AI 系統 需要大量的醫學影像支撐及作為數據
張康教授稱,新冠肺炎的爆發,
基礎,由於疫情來得突然,加上正值
是史無前例及情況危急的。當時許多
春節期間,許多醫療人員及團隊成員
呼吸科、放射科、影像科的醫生,都
都不在崗位上,調取醫學影像數據有
難以迅速判斷病患是否患上新冠肺
一定的困難。」可幸的是,團隊成員
炎,大大增加了實體醫療系統負荷,
都有共同目標,希望盡快開發出輔助
為醫療人員帶來感染風險。「在急需
診斷工具,在各方的努力下,AI 診斷
和剛需的情況下,醫院和醫療人員都
技術於 2020 年 2 月研發成功,並於 3
需要一款快速、高效、廉價的 AI 工
月緊急送達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大
具,用作診斷和甄別新冠肺炎。」有
學附屬醫院等的抗疫前線,對內地新
見 及 此, 張 康 教 授 團 隊 與 中 國 科 學
冠疫情診斷和防護疫情起到積極的作
院、國家生物資訊中心、清華大學和
用。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州再生
為支持全球性抗疫,推動抗疫國
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等團隊聯合
際合作,AI 診斷技術的所有數據及代
系統掛載於中國科學院國家生物信息中心,與此研究成果同步發佈的還有一個高品質、大規模的影像資料庫和專 業技術演算法的代碼,與全世界分享,助力全球抗疫。
29
碼以國務院及中國科學院名義,於
擴大臨床應用範圍
國家生物資訊中心作為中國抗疫的 高端產品向全球發佈,應用到伊拉
「 羅 馬 不 是 一 天 建 成 的 」。
克、伊朗及歐洲、南美洲國家,為
在新冠爆發前,張康教授團隊便開
當地的抗疫作出貢獻。
始以人工智能進行醫學應用領域的
人工智能技術除了在實體醫療
研究,有一定的基礎和數據儲備。
系統及臨床應用取得巨大的創新突
2018 年,張康教授團隊利用遷移學
破外,在學術層面亦作出巨大貢獻。
習和深度學習進行全球首次的眼科
張康教授稱,「我們把這項技術的
診斷,其研究還包括黃斑變性、彈
學術研究發表到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網膜視網膜病變及小兒肺炎,該系
《細胞(Cell)》中,同時,在國家
統 的 準 確 率 同 樣 達 到 90% 以 上。
生物資訊中心儲存的影像和代碼,
2019 年,張康教授團隊繼續開發了
已被全球下載了 350 萬次以上。」
一種基於自然源處理電子文本,進
Resource
Clinically Applicable AI System for Accurate Diagnosi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and Prognosis of COVID-19 Pneumonia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Graphical Abstract
Authors Kang Zhang, Xiaohong Liu, Jun Shen, ..., Tianxin Lin, Weimin Li, Guangyu Wang
Correspondence kang.zhang@gmail.com (K.Z.), hejx@vip.163.com (J.H.), lintx@mail.sysu.edu.cn (T.L.), weimi003@yahoo.com (W.L.), wangguangyu@mail.tsinghua.edu. cn (G.W.)
In Brief Zhang et al. present an AI-based system, based o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human lung CT scan images, that can aid in distinguishing patients NCP versus other common pneumonia and can help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COVID-19 patients.
Highlights d
AI system that can diagnose COVID-19 pneumonia using CT scans
d
Prediction of progression to critical illness
d
Potential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junior radiologists to the senior level
d
Can assist evaluation of drug treatment effects with CT quantification
Zhang et al., 2020, Cell 181, 1423–1433 June 11, 2020 ª 2020 Elsevier Inc.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4.045
專項成果已發表到《Cell》
30
ll
深度學習是近十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發生的顛覆 性技術,這技術以電腦作為媒介,模擬出人類大腦 一樣的記憶及思維。在此基礎上,我們只要整合所 有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演算法,通過訓練 就能夠得到一個非常準確的新冠肺炎診斷工具。
張康
張康簡介 行兒科分診診斷的 AI 系統,推動
助診療作用。」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醫學
AI 於臨床應用。「AI 診斷技術不
張康教授團隊不斷發展和完
博士、哈佛大學遺傳學博士。是美國
僅能夠診斷新冠肺炎,還可以診
善 基 於 AI 的 醫 學 影 像 學 技 術 體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威爾瑪眼科中心首
斷其他常見的肺部疾病,包括肺
系,擴大臨床適用範圍,將其開
位來自內地的眼科住院醫生,現任澳
結節、肺結核、肺癌、肺氣腫、
發成為多種傳染性疾病的有效輔
門科技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
支氣管炎等,對常見的肺部多發
助診斷工具,推動 AI 技術在醫療
醫學人工智能、眼科學、幹細胞、生
病及罕見病,同樣起到積極的輔
領域的長遠發展。
物材料和 3D 列印、遺傳學及精準醫 學領域等方面研究工作。
31
澳門設計師登國際舞台
盼提升 本地設計 氛圍 設計可幫助企業及品牌創造商業價值,而設計師,就是賦予品牌創意 的主導者。 年輕設計師歐俊軒,憑藉天賦及熱情,在澳門建立起自己的事業,更 多次將澳門設計帶到國際舞台。今年初,他獲澳門特區政府授予文化功績 勳章,這是對他工作的肯定,亦讓他多了一份責任。「希望能提升澳門的 文化氛圍,讓更多的人認識澳門設計。」
32
經濟 文:謝安之
圖:宋楚珊、受訪者
33
社 區文創專項資助計劃,為傳統老 店重新包裝。
踏上設計人生路
工作。 2017 年,歐俊軒創辦自己的設計
早在中學時代,歐俊軒已對設計
公司 Untitled Macao,業務包括視覺形
產生濃厚興趣,他選擇升讀「三三學
象設計、品牌設計等,同年 12 月,他
制」職中的美術及設計組,主修平面
奪得「2018 東京 TDC 設計大獎」,登
思考在商業市場的應用。「為達到商
設計、廣告設計及繪畫,遇上啟蒙恩
上國際舞台。隨着知名度的提升,他
業活動的行銷效果,品牌設計要做到
師畢子融,讓他對設計的投入與日俱
與愈來愈多的品牌合作,開始鞏固在
提升企業形象,進而影響消費大眾的
增。2010 年,歐俊軒順利升讀澳門理
澳門設計界的地位。
認知、偏好或行動,這都是我營運設
工學院(今名「澳門理工大學」), 主修設計科系。為了累積經驗,感受
計公司至今的信念。」
與國際知名品牌合作
社會脈搏,每逢大學暑假,他都會到
34
去年,是歐俊軒設計生涯的里程 碑, 他 獲 邀 擔 任 Adobe InDesign 2022
不同地方的知名設計公司實習,近距
對於品牌形象設計工作,歐俊軒
年 度 官 方 形 象 設 計, 作 品 於 10 月
離觀摩大師創作,體會頂尖設計師的
認為,設計不局限於美感層面,還要
InDesign 2022 啟動頁上發佈,成為首
歐 俊軒憑「第 16 屆澳門城市藝穗 節 」 的 設 計, 奪 得 2018 東 京 TDC 設計大獎。
登 上 Adobe 產品啟動頁的設計,具 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位登上 Adobe 產品啟動頁的澳門設計 師。今年初,歐俊軒獲澳門特區政府 頒授文化功績勳章,他說這是一個莫 大鼓舞。「事業剛起步時,我希望盡 可能多拿獎項,讓更多人看到我的設
在深圳留下設計足跡
每項設計都是一個寶貴的經驗,以近 期籌劃的一個大灣區項目為例,「2021
計。到了現在,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多, 對社會作出貢獻,讓設計融入大家的
創立設計公司才四年多,歐俊軒
年,我獲邀負責深圳南山區一間國際
生活,讓大眾多瞭解設計師的職責及
的設計已經常出現於國際刊物、政府
小學的標識設計工作,項目為期三年,
專業性。」
部門、中小企或文化項目中。他說,
這對我及團隊來說都很新鮮。除了從
35
零開始策劃,還要擔任設計師以外的
設計為文創產業加乘
工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兼顧工 程、施工及安全因素等事情。由於服
文化創意產業以文化產生商業價
務對象是小學生,有時更須以用家的
值,而文化創意產業和商業設計的結
身份與建築商溝通。」
合,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加乘」效果。
深圳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
歐俊軒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化必須要
市網絡的「設計之都」,在深圳工作
與商業結合,才能形成產業鏈,而設
期間,讓歐俊軒有機會在那裡留下自
計無疑佔據重要地位,能讓品牌迅速
己的設計痕跡,而讓他感受最深刻的
得到傳播及知名度。「政府近年不斷
是該城市對設計的熱愛及尊重。他表
推廣文化創意產業,我認為在疫情當
示,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最困難的應
下更加要做,還要和不同企業合作,
是如何入鄉隨俗。「要讓設計融入當
尋找新商業價值。我現在做的工作,
地文化,設計師首要的工作,是接觸
就是不斷找尋這種合作關係。」 隨着社會發展,營商環境有了天
不同的人、事、物,而且不只是設計
翻地覆的改變,歐俊軒觀察到,近兩
方面,還要瞭解項目的本質。」
在設計師的視角來看,文化創 意可以帶給我們新路向,每一 個產業都需要創意及文化,如 果具有獨特性,前景更佳。
歐俊軒
36
歐俊軒設計的作品曾榮獲多項國際及亞洲獎項
年受疫情影響,傳統旅遊業、餐飲業
把文創元素植入社區,以點帶面逐步
及零售業都受到嚴重打擊,但直播帶
優化社區營商環境,提升老店品牌形
貨、網上購物等新消費模式的出現,
象,將傳統文化保留並輸出,增加老
卻為澳門帶來另一條出路。「在設計
店競爭力,提升知名度。
師的視角來看,文化創意可以帶給我
他說:「這個項目提升了商業
們新路向,每一個產業都需要創意及
與文化價值,是設計應用於商業市
文化,如果具有獨特性,前景更佳。」
場的成功例子。現在許多年輕創業
歐俊軒認為,產業的成功需要時
者,開始重視品牌設計,希望創造品
間孕育,文化創意產業不是短期能看
牌效應。在此轉變下,不論是設計行
見成效,「我看到政府作出了許多努
業,還是社會氛圍,都在往好的方向
力,設計界就是其中一個受惠者。」
發展。因此,用文化創意產生的商
他提及曾參與的「社區文創專項資助
業價值,在營商環境轉變下,可以幫
計劃」,該項目是透過推動社區特色
助澳門企業發展出新的出路、新的嘗
店 與 文 創結合,提升店舖的價值。
試。」
37
佬 澳門 癲
Art Toy Dino
潮玩內地五名城 38
文藝 文:邱敏儀
圖:宋楚珊、受訪者
藝術玩具 Art Toy 又稱為潮流玩具(簡稱「潮玩」),於千禧年代初現, 是融入藝術、設計、潮流、繪畫、雕塑等諸多元素的玩具或擺設,屬於街頭 文化藝術的一種。近年,這潮流已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孕育出屬於 澳門的玩具設計師――陳紹明,由他創作的角色 Dino,以 Art Toy Dino「玩」 出一條全新的文創產業之路。
39
今年初於深圳舉辦的《與 Dino 一起漫步:啟程》展覽
2020 年於澳門舉辦的《Dino Art Toy BOOM》展覽
「玩具」貫穿童年到未來
驗, 於 2017 年 成 立 個 人 工 作 室「The Dino Workshop 巔 爐 工 作 室 」。2020
因雙親都要工作,陳紹明的童年
年, 與 合 夥 人 共 同 創 立「 半 熟 玩 具
大多時候都是獨自在家,玩具就成為
50%TOY」,為澳門首個將玩具及藝術
最好的玩伴,並一直相隨,如今且導
相結合的創作單位。
引着他的事業方向,也成為他創作的 元素之一。
40
2016 年,陳紹明接到一個插畫專 案,他創作的一個插畫人物設計不被
2014 年, 陳 紹 明 於 澳 門 理 工 大
採 納, 卻 讓 Art Toy Dino 在 偶 然 中 誕
學設計系畢業,由於大學時期曾於日
生。他說:「Dino 最初沒有名字,是
本大阪實習,深受日本的工匠和師徒
我經過數不清的通宵達旦修改、細化,
文化影響,還慢慢喜歡上插畫及角色
對創作的感悟,最終取名於廣東話『癲
創作。畢業後,他主要從事平面設計
佬』的音譯――Dino,意思是創作對
及插畫類別的工作。當累積了一定經
我而言,是瘋狂、是天馬行空的事。」
三代 Dino 寄寓時代
着我。」原來陳紹明常會思考未來, 到底現今的工匠、職人會否有一天被
「Art Toy 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
機器人取替?「我希望透過 Dino,將
們給予我無限的想像空間。對我來說,
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表達不同的理
每一件 Art Toy 都有生命,都有屬於它
念。」
獨特的個性和背後故事。Art Toy 的世
Dino 自面世至今已推出了兩代,
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因為它擁
第三代將在今年底推出。陳紹明介紹,
有着無限的可能性。」在陳紹明的故
每 一 代 的 Dino 會 表 達 不 同 理 念, 第
事 設 定 中,Dino 生 活 在 一 個 名 叫 OO
一代穿上明黃色工人套裝,意味不論
Land 的未來星球,是一個全智能化、
身處哪個世代,都要凡事親力親為,
機械化的世界,在那裡,許多職業都
正是其創作的基本概念;第二代 Dino
被機器人取代,而 Dino 卻反其道而行,
Craftsman 是向工匠職人致敬,在第一
保持現今社會身體力行的做事方式,
代的基礎上,於 Dino 左右手加入手握
成為自動化時代下的異類。陳紹明解
鉛筆及錘子的造型,「鉛筆代表創意,
釋,這都與他的個性有關,「我是一
錘子代表工匠精神,我特意用這兩種
個凡事親力親為的人,Dino 正好代表
元素向創作者致敬。」
Dino 摺紙擺設 第二代 Dino 第一代 Dino
41
至 於 即 將 亮 相 的 第 三 代 為 Dino
對陳紹明來說,Dino 隱含的另一層
Vision,陳紹明透露,第三代會有一個標
意義是,創作要時刻抱着瘋狂的思維,行
誌性的動作,在眼睛前擺出拿着雙筒望遠
動上要不斷超越常人極限。2020 年 8 月,
鏡的手勢,意味寄望未來。「近兩年,因
是陳紹明創作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一場結
為疫情關係,大家都改變了許多,好多人
合玩具、藝術與設計的 Art Toy 展覽《Dino
都在尋找希望,向未來尋找一些東西,可
Art Toy BOOM》,充分體現出他「不斷
能是工作、健康、改變或者其他種種,這
超越極限」的創作理念。「原本這只是個
都是我近年觀察到的事情,第三代 Dino
人作品展覽,但我想玩得瘋狂一點,於是
代表不同人有不同的盼望。」
邀請了來自全球 30 個不同地區或領域的
Dino 誕生至今,從草稿到成形、從
藝術家,一起創作屬於他們的 Dino。」
平面到立體、從構思到展覽,回想過去走 過的路,陳紹明直言十分夢幻,「從來
內地巡迴展覽澳門 Art Toy
沒有想過,可誕生屬於自己的玩具創作。 從構思到誕生的這五六年間,造型的創作
藝術創作、玩具、展覽似乎是這幾
風格、載體都有好大變化,唯一不變的,
年圍繞着陳紹明的工作狀態。他認為,藝
是堅持做好這件事的想法和決心,還有探
術創作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展覽是將自
索更多有趣的可能性。」
己的創作與大眾接觸及交流的平台,能夠
陳 紹 明 正 為 新 一 代 Dino 繪畫概念圖
42
舉辦展覽已成為我創作的其中一個 動 力, 展 覽 期 間, 我 收 到 好 多 回 饋,接觸到不同的人群,從而瞭解 到受眾對我的看法,這不但很有滿 足感,亦可重新檢視自己的不足。
陳紹明
拓展思維和視野,玩具則是延續藝術
我收到好多回饋,接觸到不同的人群,
播度等目標上;創作理念、想法、訊
創作的載體。
從而瞭解到受眾對我的看法,這不但
息傳遞等就有可能會被削弱。難點在
很有滿足感,亦可重新檢視自己的不
於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他強調,
足。」
產業化的前提,是有足夠的市場可消
為推廣澳門 Art Toy 及打開外地市 場,陳紹明早在 2019 年已計劃在粵港 澳大灣區部署和尋求合作機會。現時, 他正夥拍深圳市插畫協會,於內地 5
化成本,至於如何擴大市場,便得大
澳門 Art Toy 具發展優勢
個城市舉行巡迴展覽,首站已於今年 1
家共同努力開拓。 陳紹明認為,澳門的 Art Toy 市場
月在有「設計之都」美譽的深圳舉行,
對於文創產業化的看法,陳紹明
具有不少優勢,如政府一直推動本地
代 表 澳 門 Art Toy 走 入 內 地 市 場 的 開
認為,要讓大眾看見一個地方或設計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並為澳門創作人
端,同時呼應展覽《與 Dino 一起漫步:
師的文化創意及價值,將其產業化是
提供不少資源,「相較鄰近地區,很
啟程》的含義,餘下展出順序為北京、
最直接及有效的方法。「這個觀點,
少有政府如此大力支持本地創作者。
上海、成都及武漢。「舉辦展覽已成
其實有矛盾之處,因為當創意產業化
加上澳門做 Art Toy 的單位不多,競爭
為我創作的其中一個動力,展覽期間,
後,重心自然會放在盈利、收入、傳
較少,相對容易發展。」
43
《李白 ―― 不朽之路》 與葡文讀者
一同認識李白 《李白――不朽之路》(葡文版)結合了中國著名詩人 李白的生平和作品,希望藉此為中文和葡文兩個文學世界的 連繫多牽一線。
44
文化逗彩 文:平崗
圖:宋楚珊
我希望能呈現一部盡可能 接 近 李白詩 句、坦 率 地 挖 掘 詩人 生 活 中,與 詩 句 相 關方面的作品。
施偉賢
45
為增添葡文讀者對唐代 的認識,書內特別加入 多幅古詩古畫。
重現李白的詩意
學作品,尤其詩歌翻譯成葡萄牙語出版 的渠道仍然有限。
46
施 偉 賢(António da Amada Izidro)
他構思這本譯作是以一般讀者為對
的著作《李白――不朽之路》於今年 3
象,而不是學術性的著作,因此,更重
月在澳門出版,當中選譯了李白的一些
視重現所選譯詩歌的語境,「要與一般
重要詩歌,配合所選的詩歌,敍述了這
讀者一同體會一首詩的意義,必須將詩
位中國古代詩人的生平。他認為,將更
作置於其背景下去閱讀,不僅是在歷史
多中國的詩歌作品翻譯成葡萄牙語出版,
和地理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詩人當時身
有助於培養葡文讀者對中國詩歌的興趣。
處的環境、感受和思想,究竟是甚麼促
施偉賢在接受《澳門》雜誌採訪時
使作者寫作?要表達的也許是個人的志
表示,從事各種外語翻譯的華人數量非
業;退隱山林的願望、友誼和惜別、歷
常多,因此,中文的讀者可以接觸到大
史名勝與戰爭的感嘆、自然之美與人生
量的外文作品,但直至目前,將中國文
的短暫……」
「這本書試圖重現李白詩中那些獨
顯示出美感,是『語言美』,也是翻譯
特的情節,與讀者一同感受和融入詩人
工作最困難的部份。舉個例子,要用文
李白的生活。」他希望能呈現一部「盡
字準確地描述出玫瑰花的香味,你說可
可能接近李白詩句、坦率地挖掘詩人生
能嗎?但古往今來,卻有不少文學家用
活中與詩句相關方面的作品」。
獨特而充滿色彩的文字,描寫出心目中 的甜美花香。中國舊體詩的美感,很多
力臻「語言美」
時在於借景抒情,除了要準確掌握作者 在詩中所用的字詞,還要注意揣摩作者
施偉賢翻譯此作的過程分為三個階
落筆時的情感、內心世界、作者所表達
段,首先,選定要翻譯的詩歌,然後搜
的意思,然後在這個框架內翻譯成目標
集相關的資料,包括歷史和背景;第二
語文,既不能違背作者的意思,也要盡
階段以「逐字逐句直譯,逐句表達」的
量給讀者在閱讀時感受到『語言美』。」
方式翻譯詩篇,選取好要加入的相關材 料。第三階段,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
帶讀者踏上詩仙足跡
以葡文重寫所有內容。他形容這個階段,
李白的唐詩會以中葡雙 語顯示,並加入背景、 語境等葡文解釋。
是根據搜集到的資料和自己對作品的理
被問及為何會選擇李白的詩作為撰
解,試着感受詩人的情感,然後以接近
寫第一本作品的內容,施偉賢表示,在
葡文詩歌的方式重寫一次。搜集和選輯
芸芸唐代詩人之中,他認為李白是最具
好材料後,翻譯的工作大概花了一年時
傳奇色彩,作品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一位。
間。
「他的生平跌宕起伏,筆下的題材非常 施偉賢指出,翻譯工作追求信、達、
豐富:有充滿神秘色彩的神話,有浪漫
雅。把古文詩歌翻譯為葡文的挑戰,在
的田園風光,時而豪放,時而傷感,充
於兼顧意義上的傳真,以及文字、韻律
滿原創性和獨特的個性。」
上的美感:「每一個民族的語言,在運
李白在少年時代就離開故鄉踏上漫
用的過程中,透過作者的個人風格都能
遊之路,「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
47
要 與一般 讀 者一同體 會一首 詩 的 意 義,必 須 將 詩 作 置 於 其 背 景 下 去 閱 讀,不 僅 是 在 歷 史 和 地 理 的 層 面,更 重 要 的 是 詩人當 時 身 處 的 環 境、 感 受 和 思 想,究 竟 是 甚 麼 促 使作者寫作⋯⋯
施偉賢
到過渝州、長安、成都、南陽、隨州等
趣的葡文讀者,也可以在這本著作中找
地方,盤點不盡。雖然當時他所見的景
到同樣的樂趣。」
物,至今已經歷千多年的變化,但一些 名山大川依然矗立,不少地方留下了他
中葡詩人的氣概
的足跡,當中一些地方更為紀念他而修
48
建了博物館,收藏了豐富的文物和資料。
李白在中國詩壇的地位,可能會讓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施偉賢亦到了其
葡文讀者聯想起賈梅士,兩者之間有無
中幾個重要的地方,親身感受詩人筆下
相近的地方?施偉賢指出,兩人的坎坷
的氣象。
經歷的確可以相提並論,兩人都在早年
「為這本譯作搜集資料的過程中,
已表現出文學的才華,都曾獲君王賞識
我對李白的認識又再加深了一些,雖然
而出仕,也曾被放逐;兩人都遊歷四方,
遠不足以說真正理解李白的精神氣韻,
晚年也經歷國家盛極而衰的環境。在文
但將他生平的故事和詩歌對照閱讀,對
學史上,兩人對本國的文學發展都有重
他在作品表達的情感又多了一重體會。」
大的影響,然而,在創作道路上兩者有
施偉賢說:「希望一些對中國詩歌有興
很大的不同。賈梅士創作的眾多作品中,
以史詩《葡國魂》最為聞名,歌頌葡萄
席,失向來之烟霞。」這一段形容詩人
牙十六世紀透過航海事業建立帝國的榮
在一個幻影繽紛的夢境中驚醒,觸目所
耀;李白傳世的詩,更多的是遊歷各地
及就只有身邊的枕席,頓悉世間一切繁
期間,借山川景物抒懷寄意,細述人生
華享樂,都不過夢境一場。李白仕途遭
歷煉的浪漫詩歌。
受挫折寫出多首「記夢詩」、「遊仙詩」,
施 偉 賢 舉 例: 李 白 失 意 仕 途, 晚
施偉賢比較喜歡詩人借夢境和現實之間
年再經歷安史之亂,自知大限將至而寫
的對比,表達出對人生的失意和深沉的
的《臨路歌》,雖然嘆息「大鵬飛兮振
感慨。
八 裔, 中 天 摧 兮 力 不 濟 」, 卻 也 自 信
施偉賢退休前任職新聞局,曾擔任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主管及顧問翻譯等不同的職務,對新聞
而眼見國家戰敗而被吞併,賈梅士在重
和公文的翻譯工作經驗豐富。他憶述,
病中給朋友寫的信,表達了對國家敗亡
多年前一次為訪澳的葡萄牙總統擔任翻
的哀傷:「最後,我的生命將盡,人們
譯,過程中接觸到一些中文詩句的翻譯,
會看到我是如此熱愛我的國家:我不僅
讓他對中文詩詞產生興趣。離開工作崗
滿足於死在故里,更樂於和她同往。」
位後,偶然還會替朋友做一些翻譯的工
(Enfim acabarei a vida e verão todos que fui
作,但主要翻譯的內容大多數是事務性
tão afeiçoado à minha Pátria que não só me
質,他形容,退休後偶爾幹一些跟本行
contentei de morrer nela, mas com ela)
有關的事,有助維持腦筋靈活,漸漸,
在書中,施偉賢最喜歡的是「忽魂 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
施偉賢表示,此書試圖重現昔日唐代獨特的 情節,與讀者一同探尋詩人李白的生活。
也就喚醒了埋藏在心裡十多年前的願望: 接受詩仙李白的挑戰。
澳大師生 葡文譯《聊齋》 文學的魅力在於可跨越時空和地域。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 著的《聊齋志異》,既是中國古典奇幻文學的經典,也是反映 當時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涉及政治、文化、衣食住行、禮儀 習俗等大小事。 至今,書中的〈聶小倩〉、〈畫皮〉等故事,因常被改編 成舞台劇、電視劇、電影而廣為人知,更先後被翻譯成 30 多 種外國文字。 為了讓葡語讀者也能暢讀「聊齋」故事,澳門大學人文學 院葡文系師生便花了 3 年時間,把這部經典著作翻譯成葡文版 本,現已於巴西出版。
50
文化逗彩 文:黃桂蘭
圖:宋楚珊
姚京明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張夢瑤 澳門大學博士生
51
該 通 俗 時 要 通 俗,該 文 雅 時 要 文 雅,我 經 常 跟 學 生 說,翻 譯 過 程 中,最 難 便 是把握這個『度』。
姚京明
兩種語言碰撞出火花
引到大批讀者的注意。 「譯者要將中文翻譯成地道的葡
52
葡文《聊齋志異》由澳門大學人文
文,最大的困難是擺脫中文的慣性思
學院教授姚京明主持,葡文系導師 Ana
維,這是我們學習外語的人,須終身極
Cardoso、博士生張夢瑤及多位碩士生歷
力擺脫的事。」姚京明熱愛,並一直堅
經 3 年翻譯完成。姚京明介紹,雖然呈
持以中文及葡文進行文學創作,他承
現的方式不太一樣,但在葡萄牙等國家
認,雖然很多時候都會用上中文的慣性
也有許多關於鬼怪、鬼魂、吸血鬼的故
思維創作,但中葡兩種語言會在腦海中
事。由於他們對中國的詭異奇幻故事比
交織碰撞,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可以
較陌生,所以決定把《聊齋志異》翻譯
為其創作帶來靈感和火花,不會感到困
成葡文,讓葡語系國家讀者有一個瞭解
擾。
我國奇幻文學的途徑。而選擇在巴西出
姚京明既具翻譯家的嚴謹,又有詩
版,是因為當地的人口較多,能快速吸
人的浪漫,十分追求語言的美感。至於
如何平衡譯本的準確性和文學性,他認
望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盡量把譯文做
為,《聊齋志異》的故事性很強,翻譯
到「雅」,而這一點對母語是中文的譯
這類作品與翻譯詩歌不一樣,首先要忠
者而言,確實是個大挑戰。
實保持原文的故事性,其次是盡量提高 它的文學性。
為了保證譯出來的故事夠地道,參 與翻譯的學生會先將稿件交給導師 Ana
文學性主要體現在用詞。他指出,
Cardoso 審閱。由於她的母語是葡文,又
用詞要貼合原著的文學風格,要根據角
精通中文,所以能從讀者的角度,指導
色的身份及角色所處的社會環境進行翻
學生對譯文進行修改和潤飾,把譯文完
譯。比如兩個農民之間的對話,就不能
美地呈現出來。
翻譯成兩個書生的口吻。「該通俗時要
姚京明和學生張夢瑤均認為,Ana
通俗,該文雅時要文雅,我經常跟學生
Cardoso 對整個翻譯團隊的幫助特別大。
說, 翻 譯 過 程 中, 最 難 便 是 把 握 這 個
張夢瑤舉例,如果將「王母娘娘的蟠桃
『度』。」
園」簡單地譯作「天上的花園」,讀者 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典故。在 Ana Cardoso
冀離奇故事吸引讀者
的建議下,團隊將「蟠桃」的含義翻譯 出來。「Ana Cardoso 會與學生探討譯文
「信達雅」一直被奉為翻譯的金科
中的某些細節,是留還是刪,如果要保
玉律,「信」即不背離原文,「達」指
留,便會透過注釋,保留其文化意涵。」
的是連貫性,「雅」則是更高層次的潤
翻譯團隊希望通過白話文的表達方
飾加藻。在這次翻譯《聊齋志異》的過
式,提高葡語系讀者對《聊齋志異》的
程中,姚京明也以此原則指導學生,希
興趣。為了不增加讀者的閱讀負擔,譯
《聊齋志異》有很多廣為人知 的故事,當中的〈聶小倩〉便 曾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集、動 漫等作品。
53
葡文版《聊齋志異》,從原著中 挑選了 60 個故事進行釋譯。
者先將蒲松齡原著中的文言文消化成現
原文字數平均分給 5 位譯者,最終的譯
代漢語,再以白話文的形式,將書中詭
作近 15 萬字。
異離奇的故事情節,譯成通俗易懂的葡 文版本。
張夢瑤認為,中國文學就像萬花 筒一樣豐富多彩,外國讀者可能比較熟
《聊齋志異》長期受到國外漢學
悉《西遊記》、《紅樓夢》等著作,而
愛好者的關注,在英美等國有許多不同
《聊齋志異》則可向他們介紹中國「雜
的翻譯版本,這些譯本各具特色,亦成
談」類作品的魅力,有助展示中國文學
為團隊的重要參考。張夢瑤說:「在我
的多面性。
們翻譯過程中,如碰到難以理解的地
姚京明一直鼓勵學生用中文及葡
方,比如出現了一個非常具有中國文化
文創作文學,在剛過去的學期,學院便
色彩的詞彙,就可以借鑑英文版本的處
開設了文學翻譯和創意寫作兩門課程。
理方式。」
他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種詩意的東西 在沉睡,一旦把它喚醒,便能用創意思
文學架橋助中葡交流
維看待身邊的事物,用新鮮的角度組合 文字,為人帶來驚喜。
54
原 著《 聊 齋 志 異 》 有 近 500 篇 故
在姚京明的鼓勵下,張夢瑤也開
事,長短不一,團隊選擇了人民教育出
始嘗試詩歌創作,「修讀博士學位前,
版社的中文版本內的故事為參考,從中
我是語言學專業的。語言學十分講究對
挑選了 60 個故事作翻譯,按照中文的
與錯,但跟隨姚教授學習後,我開始深
入閱讀文學作品,嘗試進行文學創作。
的要地,一直肩負着重要的使命,學生
在文學的世界裡,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的能力亦獲得外界的認可。姚京明說:
反而要求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
「作為一位老師,我感到特別欣慰,因
可以說,文學將我從『二元論』的世界
為我們的學生越來越好,他們正慢慢地
解放出來。」
開花結果。」
澳門出品的文學創作,就如城市的
作為「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
特徵,也表現出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現
的主任,姚京明希望把有志從事文學創
象,豐富多元的創作素材,猶如一座礦
作及文學翻譯的學生團結起來,在力所
脈,待創作者去挖掘。在這座城市裡,
能及的前提下,把更多中國優秀經典文
除了有人積極用中文、葡文進行創作,
學翻譯為葡文。另一方面,他亦希望把
也有土生葡人用土生葡語講述自己的故
更多的葡語國家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
事。
助力澳門發揮中葡平台的優勢,高效促 澳門大學葡文系作為雙語人才培養
進中葡文化交流。
在 文 學 的世界 裡,是 沒有 絕 對 的對與 錯,反 而要求 我 們 從不 同 的 角 度 去 看 世界。可以 說, 文 學 將 我 從『二 元 論』的 世界 解放出來。
張夢瑤
55
跨境執業既是挑戰亦是 機遇。一路走到現在,當中 遇到的困難和阻礙不少,但 對法律服務的熱誠使我有源 源不絕的動力學習新知識、 開拓新領域。
曾新智
56
機遇 ‧ 空間 文:黃桂蘭
圖:故 渺、受訪者
澳門律師
開拓大灣區事業 國家於 2019 年 2 月 18 日正式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 要》,過去 3 年,先後推出了多項惠及不同行業發展的政策,為澳門 金融、建築、醫療衛生、律師等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了跨境執業和 發展的機會。 曾新智是首批成功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合格人員 培訓考核的港澳律師之一,在取得相關執業證書後,可在大灣區的內 地 9 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 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份民商事法律事務。
三地聯營推一站式服務
用到葡語,他由零開始苦練,雖然學 習過程不易,但靠着勤奮努力,最終
用「有志者事竟成」來形容曾新
學有所成。目前是澳門一間律師事務
智非常恰切。他的經歷不但勵志,更
所資深合夥人,更與夥伴在橫琴開設
展現出對法律事業的熱誠。由於家境
聯營律師事務所。
關係,曾新智在 13、14 歲時便開始當
2014 年, 廣 東 省 司 法 廳 發 佈 了
學徒幫補家計。為了有更好的前景,
《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
他到一間律師事務所當辦公室助理,
鼓勵在自貿區內設立聯營律師事務
自此對法律產生了興趣。
所。隨後,多家聯營所相繼開業投入
在前輩的鼓勵下,曾新智後來重
服務,而曾新智合夥的聯營律師事務
返校園,在夜校由小學課程讀起,經
所(以下簡稱「橫琴聯營所」),便
過不斷進修,最後保送進入澳門大學
是首家由內地與港澳聯營的律師事務
法學院修讀法律課程,自 2011 年起成
所,於 2016 年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
為澳門執業律師。好學的他並沒有滿
開業。
足,繼續於澳門科技大學攻讀法學碩
曾 新 智 表 示, 隨 着 粵 港 澳 大 灣
士和博士,現為博士在讀生。由於葡
區的深度融合,牽涉跨境法律的案件
文是澳門官方語言之一,澳門法庭須
與日俱增,例如處理澳門法院的判決
57
曾新智合夥的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是首家由內地與港澳聯營的律師事務所,於 2016 年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開業。
時,若執行判決的財產在內地,便需要
港澳律師走進灣區
由熟悉內地法律及精通澳門法律的團隊
門居民除了可以通過全國統一的司法考 試進入內地執業外,「粵港澳大灣區律
共同完成。「當時的想法是,澳門執業
2020 年 10 月 5 日,國務院辦公廳
師執業考試」對於港澳律師進入內地執
律師對內地法律的運作認知有限,過程
發佈《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
業,提供更多元化的路徑。這項政策的
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於是便想成立一間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
實施,有利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聯營律師事務所,以一站式的方法解決
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符合
亦為港澳法律從業者帶來發展機會。
粵港澳三地糾紛。」
條件的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
由於工作需要,曾新智成為往來
橫琴聯營所現有註冊執業的內地
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澳門和珠海橫琴的「常客」。在橫琴工
律師 3 名,澳門律師 11 名,香港律師
取得內地執業資質的,可以從事一定範
作的經歷,讓他看到兩地的許多不同之
16 名,以處理跨境投資、跨境金融服
圍內的內地法律事務。
處。他認為,內地市場不但較澳門大,
務、跨境知識產權、跨境置業、跨境訴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
訟等跨境法律服務為主。適用內地法律
試」已於 2021 年 7 月舉行,作為首批
的由聯營中方負責,適用澳門及香港法
投考的港澳律師,曾新智順利通過筆
他介紹,橫琴法院現已推行線上
律的則分別由聯營澳方及港方負責。曾
試,接受由廣東省律師協會舉辦的集中
線下一體化訴訟服務體系,可採用網上
新智說,三地律師事務合作,能有效為
培訓,並已通過考試合格人員培訓考
立案方式,為跨境糾紛以線上調解方式
跨境案件降低成本、節省時間、提供便
核,未來可以在大灣區內 9 個城市辦理
處理,訴訟不再受時空限制。由橫琴與
利。「過去 5 年間,橫琴聯營所的業務
適用內地法律的部份民商事法律事務。
港澳聯手推行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持續快速增長,證明我們當初的選擇是
談及「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
跨境政務服務平台」,有助突破三地政
試」,曾新智感觸頗深,在他看來,澳
務的「行政壁壘」,便利澳門、香港企
正確的。」
58
案件類型亦較多,具有發展空間和潛 力。
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試點辦法
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網站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跨境政務服務平台
曾新智(左一)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第一仲裁庭擔 任勞動仲裁員,公開審理一宗涉及澳門勞動糾紛案件。
業及居民在橫琴享用與內地居民相同
作,因勞動報酬、兩倍工資差額、解
隨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
的政務及公共服務,大部份行政程式
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發生爭議,
逐步落實,未來將有更多的澳門居民
可以在線上完成,方便快捷。
並提交了大量在澳門形成的書面證據
前往橫琴創業、工作及生活,跨境法
材料,案件涉及跨境證據材料審理工
律需求會增加。曾新智建議有志從事
作。
跨境業務的法律工作者,要從現在開
跨境執業是挑戰更是機遇
在庭審過程中,曾新智與另一名
始做好職涯規劃,並朝着這個方向不
去年 12 月 9 日,橫琴粵澳深度合
澳門籍的仲裁員由於熟悉粵澳兩地的
作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揭牌,
社會和法律制度,充分發揮澳門執業
他又認為,跨境執業的法律工作
並現場聘任 6 位港澳籍專業領域人士
律師及粵港澳三地聯營律師的專業優
者走進大灣區,並且接軌國際,需要
作為首批港澳籍仲裁員,曾新智名列
勢,精準把握案件切入點,依法履職
熟練運用多個地方的法律來解決問題。
其中,成為首批澳門籍仲裁員。今年 2
參與案件,幫助當事人成功追討該有
要不斷學習新知識,適應新時代的變
月 23 日,曾新智首次參與橫琴粵澳深
的勞動報酬及相關賠償。
化,才能迎接新機遇。「跨境執業既
斷努力。
度合作區勞動糾紛案件審理,這是該
曾新智稱,以往這類跨境勞資糾
是挑戰亦是機遇。一路走到現在,當
勞動仲裁委員會成立以來,首次協同
紛案件,由於粵港澳三地勞動法律制
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不少,但對法律
澳門籍勞動仲裁員組成合議庭,審理
度不同,當事人要維護自身權益並不
服務的熱誠使我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學
涉及澳門的勞動糾紛案件。
容易。現在通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習新知識、開拓新領域。我希望把自
案件中,一間澳門公司的內地僱
勞動仲裁委員會,便可提供訴訟以外
己在橫琴工作的經歷,分享給大家作
員在澳門的工作許可到期後,返回內
的方式,有效解決跨境勞動法律糾紛,
參考,鼓勵更多的同行及後輩到大灣
地替該公司設在珠海的全資子公司工
提升涉澳勞動糾紛的調解處理能力。
區發展法律事業。」
59
直立板 一槳一板
動靜皆宜
短片
What's SU P 直立板簡易入門
60
體育 文:關楚嬋
圖:宋楚珊、受訪者
直立板 SUP(Stand-up Paddle)是近年新興水上運動,有易於操控、 對體力要求不高、適合單獨或群體參與的特點,因而大受歡迎,還吸引不少 資深水上運動愛好者參與。在波濤洶湧的海洋上,直立板可化身為沖浪板, 在海面上乘風破浪;若於湖泊、河流等風平浪靜的水域,則可進行瑜珈、直 立板球運動,用「動若脫兔,靜若處子」來形容十分貼切!
在直立板競賽時,運動員都會力爭佔 據彎道內側。
直立板具有穩定性高的特點,因而 發展出水上瑜珈等特色運動。
61
直立板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 我們成立直立板總會的目的,除 想把此項運動普及化,讓更多人 認識,還希望增強大眾在進行水 上運動時的安全意識。
冼傑生
容易上手 體驗感強
邊都有水域包圍,水上運動如獨木舟、 龍舟、滑浪風帆等,皆深受澳門市民
直立板起源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的
歡迎。直立板作為新興的水上運動,
夏威夷海灘,一群滑浪教練將衝浪板
大約於 2017 年開始在澳門流行。2020
與傳統的手划槳結合,用作觀察海面
年 10 月,直立板總會在一眾同好支持
的訓練情況,逐漸演變成一項獨立運
下成立。冼傑生表示,雖然進行水上
動。直立板分為硬板和充氣板,硬板
運動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只要做好安
穩定性較高,適合新手使用;充氣板
全措施,便可減少發生意外的機會,
則便於攜帶,成為不少水上運動愛好
「我們成立直立板總會的初心,便是
者的心頭好。中國澳門直立板體育總
希望推動水上運動的安全意識。」
會(以下簡稱「直立板總會」)理事
今年 4 月,直立板總會在黑沙海
會主席冼傑生介紹,直立板與其他水
灘舉行了一場本地賽事「2022 百齡盃
上運動不同,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必
直立板公開賽」,吸引了 40 多名直立
要技巧,體驗感較強,適合 8 歲以上
板運動員及愛好者參與,冼傑生稱:
的人士參與。
「以新興運動來說,反應算很好,說
澳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城市周
62
明直立板運動在澳門有支持者,但相
對周邊地區而言,這項運動在澳門的普
球等休閒活動,亦可以當作水面的休閒
及率並不算高。未來,我們已計劃舉辦
代步工具,在海面飄浮欣賞澳門海岸景
大眾體育班及舉行更多賽事,一來可增
色。他說:「在接近秋季、颱風前夕,
強大眾對水上運動的安全意識,二來有
黑沙一帶海域還有機會看到中華白海豚
助把直立板運動帶進本地人的視野中。」
呢!」 冼傑生表示,黑沙海灘和竹灣海灘
不畏風浪亦靜亦動
都適合進行直立板運動,但須避開泳區 及航道(註 1),以確保每位使用者的
冼傑生認為,直立板深受不同的水
安全。如果想玩得盡興一點,他推薦黑
上運動愛好者寵愛,與它的多元化玩法
沙海灘。氣候方面,由於澳門四季變化
有關。他介紹,除了常見的競賽外,直
不大,全年都適合進行直立板運動。他
立板還有適合一家大小、成群結隊的休
提醒:「夏天(即 6 月到 10 月期間)的
閒玩法。「競賽可分為短距離和長距離,
下午時份,澳門的海灘會出現『退水』
短距離一般在靜水,如湖、河流等進行,
(註 2)自然現象,大家要注意水位變
而長距離則適合在海域進行,最長的競
化。」他又提到,雖然澳門的海灘礁石
賽距離為 42 公里。」由於直立板的穩定
較少,但海床上堆積了不少蠔殼及淤泥,
性高,因此可進行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活
在淺灘區活動時須特別注意,避免割傷
動,如海上的時裝表演、瑜珈、直立板
身體和直立板。
雖 然直立板在澳門算是一項新興運動,但已吸引到一定數 量的愛好者參與。
63
沈兆興表示,全家都熱愛水上 運動,閒時更會一起到黑沙玩 直立板。(由左至右:沈洋、 沈兆興、梁麗斯、沈澄)
夏日家庭樂繽紛
核心力量外,最重要還是學懂掌握平 衡。」
航行路線推薦
直 立 板 總 會 教 練 沈 兆 興 稱, 玩
沈兆興迷上水上運動 30 多年,
直立板須掌握的技巧不多,主要的考
以 往 只 要 有 空 閒 時 間, 就 會 划 獨 木
驗是平衡力,「新手可以先坐在直立
舟,並因此認識了同樣熱衷於水上運
板上,感受海面的搖晃,當身體適應
動 的 妻 子 梁 麗 斯, 還 把 愛 好 當 成 工
里 ), 往 右 至 譚 公 廟
後,便可以嘗試跪在直立板上,然後
作。近年,有意玩直立板的人開始增
(11 公里)。
用槳划行,掌握轉向、前進、暫停等
加,兩夫妻便順理成章擔任起直立板
划行動作,待掌握上述技巧後,就可
總會的教練。在父母的薰陶下,沈兆
以站在直立板上,隨心而行。」沈兆
興的兒子沈洋以及女兒沈澄,從小已
興補充,直立板的運作原理,是利用
接觸不同的水上運動,現在每有空閒
身體的核心力量,推動直立板滑行前
時間便會一家投入直立板運動,大家
進,「很多初學者以為,只要用力划
的 技 術 都 有 所 提 升。 沈 兆 興 笑 說,
槳便可前行,實則是,槳只用來控制
「希望子女可以青出於藍,進一步推
直立板的前進方向。因此,除了具備
動澳門水上運動的發展。」
從黑沙海灘出發, 往 左 到 蝙 蝠 洞(8 公
譚公廟 註 1: 有關澳門海域內的航道,可瀏覧澳門海事及水務局網站內的「海域及航道 圖」以及「海事活動區域示意圖」的資訊。 註 2: 下水前要留意風向、海面浪潮等,亦可在澳門海事及水務局的網站上留意 潮汐、漲退潮等相關資訊。
澳門海事及水務局:www.marine.gov.mo
64
用直立板出海觀看日出,感覺別有 一番風味。
直立板吸引到不少親子家團參與, 圖後為路環蝙蝠洞。
路環蝙蝠洞
石排灣郊野公園
路環
線
媽祖文化村
觀
日
出
航
黑沙海灘
黑沙龍爪角海岸徑
竹灣海灘
水上運動區域示意圖 海水浴場 划艇區 滑浪或其他拖帶活動區 遊艇臨時錨泊區域
訓練航
線 65
學員分享 林景鴻:在海上感覺融入大自然 才 23 歲的林景鴻,參與水上運動已近十年。 兩年前,他在網絡影音平台接觸到直立板運動 後,便產生了興趣,「相對於我接觸過的水上 運動,直立板讓我感到更具挑戰性,於是便自 學起來。」經過兩年的練習,林景鴻已成為直 立板總會的小教練,負責教導新手入門技巧。 去年,他有機會到內地參加歷程交流活動, 每天都會用直立板划到不同的島嶼參觀遊玩, 「當時的感覺,就像融入大自然當中,看到與 澳門海灘不一樣的風景,這段新奇的經歷,讓 我念念不忘。」
直立板基本裝備
充氣筒
直立板背包 腳繩 水上運動專用鞋 鰭 槳
直立板
66
郭家進:冀出外比賽累積經驗 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習慣,郭家進認 為直立板是一項休閒、適合親子的水上運動, 近來無法外遊,留在澳門參與水上運動,同樣 精彩。「現在每逢周末,我都會到黑沙海灘玩 直立板。」 雖然接觸直立板至今只有一年半,但郭家 進已累積相當多的比賽經驗,他甚至帶同子女 一起投入直立板運動,「我希望待疫情緩和後, 能有機會和兒女一起出外參賽、多作嘗試,累 積比賽經驗,成為本地優秀的直立板運動員。
學習貼士 ◢ 澳 門雖然没有直立板專賣店或租借的商店, 但 直 立 板 總 會 可 提 供 器 材, 新 手 可 以 先 嘗 試,待掌握技巧後,再自行在網上購物平台 選購直立板。
救生衣
◢ 衣 着方面,在夏季,由於水面會折射較多的 太陽光,可以穿着防曬衣及戴上太陽眼鏡, 預防曬傷和保護眼睛,太陽油亦應選擇不污 染海洋的種類,冬季時則可穿着保暖衣。至 於鞋子,應穿着水上運動鞋,可以有效排水 及避免被沙灘和海底的尖銳物刺傷。 無論是不諳水性或是游泳高手,必
◢ 在 護理直立板方面,充氣板上岸後可以先放 氣再清洗。由於直立板會沾有細沙及海面油 污,可以先用水清洗板面,再用毛巾細細拭
須穿上救生衣及腳繩。即使是非常 熟練的老手,亦應結伴同行,互相 照應。
擦及晾乾。由於直立板的板面由纖維組成, 因此不能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亦不應使用 清潔劑清洗,否則會對直立板造成損害。
67
紀念鄭觀應 誕辰 180 周年 2022 年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誕辰 180 周年,為紀念 這位推動中國近代化作出重要貢獻的思想家、民族實業家,澳門 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教育界、文化界、演藝界分別舉行多種形 式的活動,以傳承、弘揚鄭觀應的愛國思想、創新實幹精神。
文化局系列活動 老少咸宜 鄭家大屋是鄭觀應的祖屋,是澳門歷史城區主 要建築之一,常會在此舉行文化活動。2022 年是鄭
文化局過往都會在
觀應誕辰 180 周年,為加深公眾對中國近代著名思
鄭家大屋舉行各類
想家和實業家鄭觀應及其故居鄭家大屋的認識,文
文 化 活 動, 圖 為
化局於本年 4 月至 12 月期間舉辦「紀念鄭觀應誕辰
2020 年 11 月 舉 行
180 周年系列活動」,包括家庭照片徵集活動、親
的《鄭觀應和你有
子工作坊、學生音樂表演、導賞活動、劇場演出等,
個約會》互動環境
以紀念鄭觀應及其一生的貢獻。
劇場。
文化 文:陳希明
圖:賓尼、文化局
「雲參觀」重現昔日風 采 為持續推動文化遺產資源的數字化利用,文化 局在 2021 年 11 月推出鄭家大屋線上虛擬實景(VR) 導覽功能(右圖),參觀者只須滑動鼠標,便可 360 度「雲參觀」鄭家大屋。適逢今年為鄭觀應誕 辰 180 周年紀念,文化局於今年 1 月推出鄭家大屋 現場擴增實境(AR)手機應用程式,重現鄭觀應編 撰《盛世危言》以及昔日鄭家「七十二家房客時期」 的面貌外,同時設有昔日鄭家大屋不同時期的動畫 影片、導航景區地圖、尋寶遊戲及多個特效拍照場 景等功能,豐富市民及遊客的觀賞體驗、加強澳門 鄭家大屋網址:www.wh.mo
文化遺產的推廣和教育內涵。
介紹你不知道的鄭觀 應
冀更多家庭走進鄭家大屋
推周邊文創產品
由文化局主辦的「Fun 享文遺」
「家庭照片徵集活動」,以家庭
為進一步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
於 3 月推出「你所不知道的鄭觀應」
活動的形式鼓勵市民及遊客帶同家人
展,文化局透過公開招標租賃的方式,
主題講座,由澳門文遺研創協會會長
到訪「鄭家大屋」,藉此宣揚共同傳
由 HOHO–DESIGN 經營鄭家大屋禮品
龐朝暉主講,先後走進各院校、機構
遞保護澳門文化遺產的訊息。市民和
店,以新店風售賣澳門品牌及外地設
及社團,以不同角度介紹鄭觀應的生
遊客可把在鄭家大屋拍攝的家庭照片
計師的文創產品、鄭家大屋主題紀念
平。講座通過系統研究和傳播鄭觀應
投稿,分享與家人在鄭家大屋留下的
品以及澳門藝文活動的周邊創意產品,
的生平事蹟、思想價值與愛國精神,
美好時光。(徵集活動已於 5 月 31 日
為本澳文創業界提供營銷平台。
加深了聽眾的民族認同感,亦增加對
結束)
本澳歷史文化的瞭解。
2021 年 12 月於鄭家大
編按:
屋舉行的《夜 ‧ 觀 ‧
文化局自 6 月 19 日起關
應 》 環 境 舞 蹈 劇 場,
閉轄下文化場館,並於即
由文化局與第二屆「文
日起暫停舉行各項藝文活
化傳播大使」計劃學
動,各文化場館重新開放
員共同策劃。
時間另行通知,藝文活動 後續安排將再作公佈。 第 二屆「文化傳播大使」另一活動親子工作 坊「傳統文化小小接班人」,以貼近生活的 方式走進社區。
69
大屋實景獻演
《鄭家夜宴》 為紀念鄭觀應誕辰 180 周年,一台沉浸式戲劇――《鄭家夜宴》正籌備在 鄭家大屋實地演出。 《鄭家夜宴》由南光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光文創」)和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戲劇協會共同發起。
70
文化 文:陳希明
灣區澳門跨境合作
圖:陳思禮、受訪者
《鄭家夜宴》項目進行了多次的探討和 策劃,計劃於今年首演,跨兩個年度演
南光集團副總經理兼南光文創總經
出至少 50 場次,並在大灣區巡迴演出。
理宋曉冬說,前幾年南光文創參與出品
《鄭家夜宴》指導單位是澳門中聯
內地與港澳三地合作的 34 集電視連續
辦宣傳文體部,由澳門與大灣區兩地青
劇《灣區兒女》,描寫一名澳門女孩在
年合作,總導演王鈺涵是廣州戲劇界著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勵志故事,2020 年
名製作人,澳門劇壇著名的多面手鄭繼
在央視及多個視訊網站首播,取得一定
生擔任藝術顧問。李卉茵說,戲劇製作
的成功。在此基礎上,「南光文創積極
的各門類專業人員,大灣區比澳門多,
推動澳門文化旅遊產業提質發展,今年
但澳門有更好的條件把握好鄭觀應這題
籌備的多個重點項目,就包括非遺實景
材,兩地合作可互相提高,促進融合。
沉浸式戲劇《鄭家夜宴》。」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戲劇協會 2021
孫中山飛南第跟你互動
年才成立,曾舉行不同形式的青年戲劇 活動,線上線下參與人次超過 50 萬。
《鄭家夜宴》以 1888 年為創作背
會長李卉茵曾在央視戲劇春晚演唱崑
景,講述鄭觀應在鄭家大屋深居簡出,
曲、在上海製作崑劇與話劇融合的《夢
潛心鑽研自己多年來對國家、民族及世
影•牡丹亭》;又曾擔任文化局第一屆
界的看法,整理前作編撰《盛世危言》。
文化傳播大使,參與演出《鄭觀應和你
劇情以鄭觀應舉行家宴開始,透過
有個約會》,積累了豐富的演出經驗。
忘年之交孫中山、土生葡人飛南第等人 的出場,與受邀客人(觀眾)之間的互
宋曉冬表示,非遺實景沉浸
打造文旅演藝品牌
動中呈現出各人的關係,增加一眾演員 與賓客之間互動交流。劇中還會加入傳
式戲劇《鄭家夜宴》是南光
李卉茵說,世界上許多旅遊城市都
統戲劇等元素,提升娛樂性、可觀性。
有長期的演出,成為文化名片,澳門作
經過一年多的探討、歷史元素論
《 鄭家夜宴》舉行演員
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否也該有一個
證、劇本修改、演員招募等籌備,該劇
招募活動
文旅演藝品牌項目,既傳揚澳門的歷史
目前正加緊排練,準備盡快與觀眾見
文化,又可推動旅遊業的發展?
面。
文創今年的重點項目。
「鄭家大屋是富有歷史內涵的文遺
宋曉冬與李卉茵都說,希望《鄭
建築,加以活化、注入靈魂,就可以成
家夜宴》這台戲劇透過不斷錘煉,長期
為很好的實景演出場地。」
演出下去,繼而成為澳門的一張文化名
她與南光文創早在 2021 年開始就
片。
71
科大成立
鄭觀應研究中心 2022 年是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誕辰 180 周 年。澳門科技大學成立了鄭觀應研究中心,加強鄭 觀應思想研究,促進本土人文歷史教育,弘揚愛國 愛澳精神。
林廣志教授(右)在指導博士 生研究鄭觀應的途徑
72
文化 文:陳希明
論述實踐有研究價值
今仍有研究價值和啟示意義。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
圖:賓尼
揭要》的政論,就有不少關於澳門的 評論。
澳門科技大學鄭觀應研究中心成
所所長林廣志教授說,長期以來,內
鄭觀應既有豐富的民族工商業實
立 儀 式 於 2 月 23 日 舉 行, 同 日 舉 行
地不少學者研究鄭觀應,有相當豐富
踐,又有振聾發聵的宏編巨著,其故
2022 濠江新語博士論壇。澳門科技大
的成果;鄭觀應研究中心的成立,將
居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此,
學校長李行偉講座教授在儀式上指出:
在科大近年來研究澳門歷史以及香山
林廣志認為,澳門是立體式研究鄭觀
鄭觀應畢生致力於國家富強的思考、
商幫與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基礎上,建
應的得天獨厚的寶地。
探索和實踐,是我國近代具有完整改
立一個國際性的學術平台以及一支持
革思想體系的啟蒙思想家。他在《盛
續、專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為愛國愛
世危言》等著作中針對多個領域的改
澳教育、建設「人文灣區」及澳門「以
革發展,首次提出『憲法』、『議會』、
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
『商戰』、『領事』、『專利』、『水
流合作基地」作出貢獻的團隊。
林廣志所長介紹,鄭觀應研究中 心成立後,已經開展和將要開展一連 串的工作,當中包括學術研究研討、
利』、海南『自由貿易港』、上海『賽 會』(世界博覽會)以及中西醫結合
建國際性學術研究基地
立體研究寶地在澳門
輔教讀物、文化旅遊、表演藝術等領 域。並將積極支持特區政府保護鄭家
等論述和方案;密切觀察和深度分析 英、法、德、美、俄、日等國的政治、
鄭觀應與澳門的關係深厚,父母
大屋,深挖大屋的豐富內涵;加強與
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其與中國的利
及家人長居澳門;傳世巨著《盛世危
大灣區相關機構的合作,以鄭觀應事
害關係;他參與織布局、電報局、招
言》成書於澳門;每遇挫折或養病,
功、思想和鄭家大屋為載體,推動澳
商局、漢陽鐵廠、粵漢鐵路等民族工
都回到澳門這個「避風港」。
門「一基地」和「人文灣區」建設。
商業的經營管理。一系列切合時勢、
鄭觀應的政論充滿強烈的愛國思
展望未來,林廣志滿懷信心:澳
切實可行的論述與實踐,深深影響中
想,同時也充滿對澳門的熱愛。他自
門有資源、有能力將鄭觀應研究中心
國近代化進程。鄭觀應的愛國熱情、
幼在澳門生活、讀書、成長,對澳門
建設成為與大灣區、全國乃至國際開
開闊視野、深刻洞見與趨勢預測,至
社會有深刻的洞見;他早期在《救時
展學術交流的平台和基地。
鄭觀應研究中心成立儀式留影
73
小記澳門鄭觀應公立學校
中葡雙語一條龍 傳揚鄭觀應精神 今年是鄭觀應誕辰 180 周年,也是澳門鄭觀應公立學校創校 10 周年。 2011 年,澳門特區政府在「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 念指導下,推進《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所訂定的 願景和政策方向,決定建立一所以新思維和理念、以「一條龍」方式 運作的公立學校,次年,以鄭觀應命名的公立學校正式開辦。 十年時間不長,但鄭觀應公立學校的教學成績鬱鬱蔥蔥。
鄭 觀應公立學校 學生接受培訓成 為鄭家大屋的導 賞員
74
文化 文:陳希明
圖:陳思禮、受訪者
鄭觀應公立學校外牆的五彩裝飾象徵獨樹一幟的教學模式與多彩的校園生活
三文四語育英才
育、常識、地理、歷史、經濟、法律 入門等。
學習中文。 在介紹學校概況時,校長陳家敏
澳門鄭觀應公立學校(以下簡稱
學校積極在音樂、美術、等科目
指出,經過多年努力,鄭觀應公立學
「學校」)創建之初,僅設有 6 級,
引入葡語,並透過創作、藝術欣賞、
校榮獲「2020 年亞太學前教育影響力
6 班,學生稍逾百人;在 2021/2022 學
組織樂隊等活動、增加學生在不同領
50 強」,排名 17;學校組織高中學生
年,已全面提供幼兒教育一年級至高
域運用葡語的機會,從而提升其葡語
參加普通話、葡語、英語認證測試全
中三年級的課程,共 15 年級、30 班,
學習成效,旨在為澳門建設「世界旅
都取得優秀成績,不少還達到教師專
近 600 學生。
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
業、碩士級別水平。
學校特別注重學生普通話及葡語 能力的培養,自 2017/2018 學年開始,
作服務平台」培育具有良好三文四語 能力的人才。
秉承鄭觀 應辦學理念
在小學、中學推行中葡雙語班課程。
三文四語的學習環境,切合社會
約 50% 學 時 以 中 文 ( 普 通 話 ) 授 課,
發展需要,不但受到華人家長與學生
「學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
另外約 50 % 的學時以葡語授課。葡語
的歡迎,目前,學校裡有約 5% 的外籍
國勢所由強;故泰西之強,強於學,
授課的科目包括視覺藝術、音樂、體
學生,其中大部份是葡萄牙籍,努力
非強於人也。」鄭觀應在《盛世危言》
75
鄭觀應雖是百多年前的 人物,但其思想、精神、論 述,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 值得人們學習、傳揚。
陳家敏
為學校作出此定義,澳門鄭觀應公立學
的事蹟與精神。圖書館更設立鄭觀應專
校秉承此理念,並以鄭觀應的「務實」、
題書籍專區;學校也組織學生和家長到
「革新」、「重教」教育思想為辦學宗
鄭家大屋參觀。去年更與澳門專業導賞
旨,致力培養學生學習鄭觀應為國為民
學會合辦「鄭觀應專題導賞員培訓工作
的高尚品格,成為愛國愛澳的社會棟
坊」,通過理論學習及在鄭家大屋的實
樑。
地實習,在校園內營造學習鄭觀應思想 鄭觀應公立學校在積極落實《正
規教育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
今年 10 周年校慶,學校更在校園
的同時,注重學生品德的陶冶,旨在培
開放日當天,在圖書館舉辦「鄭觀應主
養學生成為「好學明理,立德自強」的
題書展」。陳家敏校長認為,鄭觀應雖
年青一代。在德育方面,學校特別以傳
是百多年前的人物,但其思想、精神、
揚鄭觀應的思想品格為己任,透過學習
論述,至今仍有其現實意義,值得人們
和活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鄭觀應
學習、傳揚。
圖書館門牆標示鄭觀應名言
校內分別以中文、葡文介紹鄭觀應 與《盛世危言》的貼版。
76
的氛圍及文化。
延伸閱讀 鄭觀 應生平 鄭觀應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
總船主麥奎曾與鄭觀應在寶順共事多
1914 年,以招商局股票公積紅股的股
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也是民族實
年,力薦鄭總攬公司一切。1874 年,
息創辦招商局公學,校址設於上海提
業家、教育家和熱忱的愛國者。
32 歲 的 鄭 觀 應 出 任 太 古 輪 船 公 司 總
籃橋華德路(今長陽路)65 號,任住
理,兼管賬房、棧房。1882 年,離開
校董事、主任,並兼任上海商務中學
太古洋行,擔任輪船招商局幫辦。
名譽董事等職。
鄭 觀 應 1842 年 7 月 24 日 生 於 廣 東香山(今中山)雍陌鄉,5 歲到澳門, 入讀父親鄭文瑞興辦的私塾。1858 年
鄭觀應的才幹為洋務派大臣李鴻
考童子試未第,在父親安排下到上海,
章、張之洞,大買辦盛宣懷、唐廷樞
隨任買辦的叔父鄭廷江學習經商,後
等賞識,先後獲委派為多項官督商辦
入英資寶順洋行當學徒。公餘努力學
實業的創辦人、總辦等領導職務。中
習英文,汲取西學,涉獵甚廣。
法戰爭期間,還獲委派擔任軍事任務。
1860 年,19 歲的鄭觀應獲寶順洋 行派管絲樓兼管輪船攬載事宜。1868
上海提籃橋招商公學宿舍。
1885 年,鄭觀應蟄居澳門,潛心 編撰成《盛世危言》一書。
年,寶順結業,鄭觀應自行投資茶棧、
1891 年,李鴻章札委鄭觀應出任
鹽業和輪船等實業。先後參股於輪船
開平煤礦粵局總辦,其後陸續獲委參
招商局(1872 年成立)、開平礦務局、
與鋼鐵、礦務、鐵路、上海醫局等工
上海造紙公司、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企
作。
業。1873 年,太古洋行組建輪船公司,
1921 年 6 月 14 日,鄭觀應病逝於
拍攝於鄭家大屋的鄭觀應全家福,前 排右起第四人為鄭觀應。(此件藏於
民國以後,鄭觀應傾力辦教育,
澳門博物館)
《 盛世危言》影響中國近代政 經發展 鄭觀應的《盛世危言》是中國近
鄭觀應在上海工作時,目睹列強
的構思,從執筆、輯錄、刪正,補充、
代史上一部影響巨大的政論專集,於
的軍事、經濟侵略為中國帶來巨大災
修訂,一直到 1893 年,五卷本才能印
1893 年(清光緒十九年)正式出版。
難,乃於 1862 年(廿一歲)開始撰寫
行。
其後,鄭觀應按當時中國的形勢變化,
政論文章,為治國救國建言獻策,其
「富強救國」的主題貫穿《盛世
一再增補內容,加上各方翻印,共有
中不少在上海《申報》上發表。1873
危言》全書,對政治、經濟、軍事、
不少於 20 個版本,而現今最具權威性
年,他把這些作品編成《救時揭要》
外交、文化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系
和代表性的《盛世危言》文本,分別
結集出版。1880 年,鄭觀應又把他後
列方案。針對當時西方列強軍事、經
是 1893 年 的 5 卷 本、1895 年 的 14 卷
來寫的 36 篇論述,另輯一冊,取名《易
濟侵略中國,提出以商立國,以工翼
本《盛世危言增訂新編》和 1900 年的
言》以杞憂生的筆名出版。1885 年,
商,「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
8 卷本《盛世危言增訂新編》。
鄭觀應隱居澳門,醞釀《盛世危言》
務」的主張。 《盛世危言》初版之時,正值中 日甲午戰爭前夕,朝野的民族危機感 濃重。清廷多位大臣分呈光緒帝御覽, 光緒閱後,下旨「飭總署刷印二千部, 分送臣工閱看」。《盛世危言》同時 對康有為、梁啟超產生極大影響,孫 中山亦深受啟發,甚至青年時的毛澤 東,也對《盛世危言》愛不釋手。
《盛世危言》至今仍有研究、學習價值。
77
體現中西結合 的鄭家大屋 與鄭觀應在澳門的生活直接相關的,是位於下環龍頭左巷的 鄭家大屋,該建築物在 1992 年被評定為「具有建築藝術價值之建 築物」,2005 年鄭家大屋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份被列入世 界文化遺產名錄。 78
專欄 文:呂澤強
歷經 8 年修復如舊
圖:陳思禮
媽閣街方向縱深達 120 多米,順序佈 置了大門建築、僕人房區建築及主門
鄭家大屋由鄭觀應之父鄭文瑞始
樓後的兩座並列的合院式建築。
建,建造年份可追溯至 1859 年,後來,
建築物以青磚為主要建築材料,
鄭觀應兄弟在建築周邊建造家宅,逐
屋頂採用連續的中式坡屋頂,建築高
漸形成鄭家建築群,現時保存下來 60
度因房區性質不同而有差別,僕人房
多間房屋只是當年規模的三分之二。
區是一層高之硬山式建築,其中局部
自 1920 年 代, 大 屋 開 始 局 部 外 租,至 50 年代更出現「七十二家房客」 的情況,加劇了對原建築的改建和僭 建。
是平屋頂;而主房區建築則為兩層高, 也有達三層高的房屋。 鄭家大屋曾建有高牆圍繞,是高 牆大宅。大宅入口以傳統廣府民居的
由於大屋的歷史價值,加上文物
凹斗式設計,十分簡樸。該建築物是
保護團體的倡議,2001 年 7 月,政府
一座兩層高之宅門建築,長 13 米,深
以換地方式取得大屋的業權。
7.9 米。它與主建築群分離,宅門入口
歷時 8 年的大規模修復工程,包
牆身自檐口往內凹,上層開有窗戶、
括清除僭建物、實況測繪和建築物真
下層為入口大門,檐壁上有中式壁畫,
實性論證、結構性修復等一系列工作
是典型傳統中式風格。門廊內牆身上
的成果,體現了國際文物修復的真實
設有神龕,而天花卻是西式泥塑圖案
性、可逆性及可識別性的實踐。
裝飾。門廊內有花崗石梯級過渡至地 平稍低的主建築群空間。
餘 慶堂大廳採用抬
青磚與花崗石建大宅
中國民居不同之處,是主建築群各房
樑式木架與兩側
鄭 家 大 屋 建 築 面 積 達 4,000 多 平
區的大門入口與大宅入口不在同一方
方米,是一座院落式大宅,建築物沿
向,前者都面向西北,房屋前面有寬
承重山牆的混合結 構,因而空間寬敞。
鄭家大屋與強調中軸對稱的傳統
鄭 家大屋主房區包括兩座傳統廣東 式住宅:餘慶堂和積善堂。
79
且長的前院與通道,通道中段有另一
築常見,而牆基則由花崗石砌築而成,
門樓將主次建築分開,前段為僕人房
兩個主入口,都採用與宅門入口相同
區及外花園,後面為主房區,而大宅
的凹斗式設計,即是自檐口往內凹,
入口則朝向東北,對於這樣的特殊佈
與外牆身不處在同一直線上,而為顯
局,筆者認為是因應地塊的不規則形
示其重要性,門框更以花崗石作材料,
狀,以及地處受西方影響的城市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建築入口更以兩重花崗
主房區與僕人房區之間,設有四
石門框設計。
方形內院,由一條 L 形迴廊及兩座房
建築物室內以傳統中式設計,但
屋圍合而成,迴廊下層開敞,設有中
廳堂設在二樓,有別於一般置於地面
式月門及葫蘆形窗洞,柱子卻具有西
層的傳統做法。
式的柱帽與柱礎;上層設有連續的排
餘慶堂的廳堂佔據三開間一進深
窗,並裝有貝殼窗和支摘式木百葉窗。
的空間,面積達 120 多平方米,而且 罕見地採用抬樑式木結構形式,格局
餘慶堂積善堂分主次
不凡,柱子上掛有名人題寫的木刻對 聯,凸顯大家之風範。
榮 祿第是通往主房區的門道,保留 着傳統的中式建築風格。
鄭家大屋主房區由兩座四合院式
積善堂的廳堂氣派明顯不及餘慶
建築組成,分別是餘慶堂及積善堂,
堂,以顯示主次之別。該廳堂只有一
為典型的嶺南院落式建築,兩座房屋
開間寬,然而,設有凹槽狀西式假天
外觀相似,面寬 15 米,縱深 25 米,
花,有別於傳統設計。
佈局同為兩進深三開間式,前進兩層 高,檐口高 8 米,後進為三層高,檐
中式形制西式裝飾
口高 11 米。
進 入鄭家大屋入口門樓後,要先通 過轎道才能抵達前院。
80
房屋間以水巷分隔,建築外牆檐
鄭家大屋建築雖然主要以中國形
壁均有灰塑浮雕裝飾,造法在嶺南建
制構建,但卻體現中西結合之特色,
餘慶堂二樓後廳設計簡潔,西式假天花與中式木雕裝飾精美講究。
中式建築手法主要表現於屋頂、樑架 結構、建築材料、檐口、牆體彩繪及 灰塑浮雕、內院中多樣的窗戶,以及 主入口自檐口往內凹斗門和趟櫳門等; 而受西方與東南亞的影響則反映在室
延伸閱讀
內天花、門窗楣的式樣、扶手欄杆、 檐口線、百葉窗與貝殼窗等構件與裝 飾,是清末中國傳統文化開始接受西 方影響的具體見證。
《澳門》雜誌第 142 期 〈鄭觀 應紀念館 一座寄語 中華民族復興的當代建築〉
作者按: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文化局的《澳門世界遺產資料夾》及張鵲橋 的《澳門文物建築活化的故事》
作者介紹
呂澤強 生於澳門,畢業於葡萄牙里斯本建築學院,其後於法國巴黎夏約 高等設計研究中心進修,為首位取得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的 帶東南亞特色的百葉窗裝潢
華人建築師。澳門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文化遺產保護專業)。
81
82
員的宣傳推廣。 今天,經營月餅會的餅家少了,但在 餅會的消費者也相當普遍。
年代以前,大小餅家都做月餅會,參加月 1980
才是當年銷情的估算,安排生產流程,還要超前擬訂明年月餅會的價格、展開招收新會
餅材料是否要增購……必須先保證每位月餅會客人都拿到預設款式與數量的月餅,然後
計劃時,最重要的是核算月餅會的客戶總共有多少、需要製造各種款式的月餅多少,造
踏入農曆七月,餅家、茶樓、酒樓要為製作月餅大忙起來。往日,在準備落實生產
月餅會中式分期付款 做義會防利大本無歸
專欄 圖:賓 尼、資 料圖片
題頭畫:陸曦
文:陳思國
83
月餅會手摺內頁,多會印上章程及 12 個印有月份的空格,記錄供會人的供款情況。
月餅會利買賣雙方
元至廿元不等,送禮加自奉要買十盒
盒(通常有六到八款,共十盒至十六
八盒,少說也得花半個月薪水,對工
盒)。有的餅家會在手摺章程書明:「以
月餅會是先付款後消費模式,與
薪階層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月
上之月餅均照單開派,不得加減改換,
西方流行的先消費後付款的「分期付
餅會讓他們以儲蓄式消費,又享受到
欲取別樣月餅者,請另買為荷。」手
款」相反。「分期付款」於二戰後才
六折到七折的優惠,故而樂於參加。
摺分列 12 個月的供款記錄,每次供款,
在大中華地區慢慢普及,月餅會則於
而交遊廣闊的富豪、長期客戶眾多的
店方會蓋上收款章為實。做會也可供
1930 年代已經在澳門出現。
商家,因恐屆時買不到足夠的月餅送
款一半,領餅相應減半。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在佳節互送食
84
禮,也來加入月餅會。
餅家通過月餅會的產銷模式,掌
品的習俗,歲晚送臘味、端午送糉子,
餅家發給月餅會會員一張巴掌大
握來年月餅的銷量,預先購買材料更
中秋送月餅。月餅是高價食品,比平
的手摺,上面印有月餅會章程,會員
合算,而且預收一大筆資金方便周轉,
常的糕餅貴得多,1950 年代初,一般
按月交付一定數額的供款滿 12 個月,
故大小餅家都十分重視月餅會的推廣,
店員月薪不到百元,一盒月餅則由四
明年中秋節前便可領得多款月餅若干
每年農曆六七月就印備來年月餅會章
媽閣廟
柿山哪咤古廟
程,甚至提供額外優惠,開立新會即 送月餅一兩盒。 1970 年代以後,社會經濟向好, 人們手頭資金寬裕了,中秋節買月餅
會優惠,仍做月餅會者不多了。 跟月餅會經營模式相同的還有臘
廟值理會)或相關堂口(如柿山哪咤
味會,但其普及性差得遠,只因人們
古廟的結義堂)組織,向會員收取定
送月餅的多,送臘味者少也。
額會金或自由獻金,用於神誕時舉行
不再是大難題,且在西方文化衝擊下, 傳統節日氣氛與送禮風氣均趨淡,參
多由管理廟宇的值理會(如澳門媽閣
太平清醮、酬神演戲、神像巡遊等活
神會求保佑平安
加月餅會者漸減。在餅家方面,常有
動,參會善信可獲安排在前席看戲、 參與餐聚、獲派祭神後的燒豬肉、包
月餅會會員沒有依時供會,中秋節前
月餅會、臘味會的模式,都是中
來要領餅,爭吵時生,餅家也得不到
國古代已有的「合會」變化而來。合
由於中國傳統宗教的神明眾多,
先收錢周轉的利益,因而意興闌珊,
會是聚合眾人資金以完成某件事情,
神會就遍佈社會各處。約 500 年前,
索性不做月餅會了。如今,大多數餅
會員按時或按事科款。
澳門媽閣廟建成後,陸續出現諸多神
家都以優惠價預售月餅券來取代月餅
歷史最久的合會該是神會。神會
點、果品等等。
廟,神會也一直流傳至今。
85
昔日簡單的出殯情況
葬會合資辦身後事
即如內地常見的合會形式之一種―― 『葬會』,無論澳門內外,男女人均
86
神會之後,葬會也曾有很多人參
可入股。其章程共 31 款,主要內容為:
與。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總希望
『1、本社內各友,如有身故,本社即
死後有一副完整的棺木下葬。有錢人
給帛金銀拾兩。倘該故友並無家眷,
可能預選墳地、預購棺木以備百年,
則不給帛金,其喪費概由本社代為辦
一般百姓到了相當年紀,也會想到入
理。2、如在街上或在海邊檢得屍骸,
土為安問題,有人會儲備「棺材本」,
非是社內之友,亦均歸本社埋葬。3、
有人參與名稱不同的「長生會」。
如社內之友身故,倘係極貧,遺有妻
長生會的會員先交一筆基本會
子,本社他日積有厚資,則酌給錢文,
費,當有會友去世時,其他會員有義
以助養贍。』以有裨於本澳華人貧民,
務合資供作殮葬費(或送給其遺屬,
經澳門公會酌議後,澳督第 30 號札諭
稱「帛金」、「寶燭金」、「奠儀」)。
予以批准。」
為了享受同樣的待遇,除了個別移居
這類長生會最初是由慈善機構或
遠地者外,一旦入會,就是「終身制」
工會、社團組織,行事嚴謹,帳目分
的了。
明。後來社會上有人以此名目圖利,
澳門至遲在 19 世紀中後期就有葬
雖然也會公佈去世者名單,或在報章
會的組織。據吳志良、湯開建、金國
刊登廣告,但卻弄虛作假,謊報許多
平主編的《澳門編年史》載:「1893
會員過身,欺騙會員科款,侵吞公款。
年 2 月 22 日,澳門華人創立仁濟社,
日久之後,會員生疑,信心大減,紛
專行善舉及助殯葬帛金事宜。仁濟社
紛不再科款,就辦不下去。
隨着鏡湖醫院慈善會、同善堂等
少。 第 一 期 開 會, 所 有 會 友( 俗 稱
同意會頭可享受免息「執頭會」的權
具規模慈善機構的贈棺義葬服務日益
「 會 仔 」) 全 額 供 款 給 會 首( 俗 稱
利,另外每期給予定額的報酬,稱作
完善,居民收入漸漸提高,「死葬」
「會頭」),第二會開始,各會仔均
「地鋪」。由於組織義會可取得一定
不再是人們擔心的問題,葬會組織就
可通過競標取得其他會友的供款,稱
的收入,故有人以此為職業或副業,
慢慢消散了。
為「執會」或「標會」,競標就是讓
成為四五份義會的會頭。
利高者得。先執會者以讓利方式籌集
1959 年, 筆 者 在 文 具 店 當 童 工
資金應用,但隨後各期須按會款全數
時,就在老闆的慫恿下,參加過一元
供付,俗稱「供死會」。遲執會者以
的「日會」,也就是每天供會銀一元
再有一種合會曾流行相當年月,
取得前面執會者的讓利(按當期標會
(扣掉利息)。當時年少無知,只聽
那就是以籌資為目的之「義會」(或
者出標的金額,折扣供款),作為儲
老 闆 說 參 會 者 都 是 區 內 的 商 販, 會
稱「銀會」、「標會」)。
蓄、投資的手段。最後一位會仔得享
有好的利息回報,就參加了。果然,
義 會 的 運 作 簡 單, 在 世 界 各 地
先前各期的折扣,且無須讓利取得所
頭一個星期,利息最低的是一毛半,
都有類似的運作,通常由交遊廣、信
有會友的全額供款,稱為「執(捧)
最 高 是 三 毛 半。 就 以 兩 毛 錢 算, 一
譽好之人發起,組織親友、街坊、同
尾會」。
個月供款 24 元,收回 30 元,月息是
集資濟急普及民間
行 等 共 幾 十 份( 一 人 可 做 多 份 ) 成
會頭負責主持每次會期開標與收
25%,確實好賺。只是,不到 10 天,
會,約定若干時日為一會期(通常是
集會款給得標者。往日非但交通不夠
我因要到香港工作,把這份日會的權
一月一會,也有半月、一星期一會,
方便,連固網電話也未普及,會頭奔
益轉讓給老闆(這種義會會籍通常是
更有每天開標的日會),每期會款多
走於會員之間,出力不少,故會友都
可以轉讓的),不知下文如何了。
一般銀會會簿封面
雖 是 身 後 蕭 條, 有 棺 材 入 殮,是窮人的最低希望。(若 瑟 ‧ 利維士 ‧ 嘉德禮《永 不回來的風景》)
87
會簿內載會員名單與份數
銀行興起日告息微 參加義會者,彼此未必全部
會簿內載會章之首頁
義會在社會上相當普遍,在金融
作者介紹
體系發展尚未成熟的時代,世界
陳思國
各地都有類似的運作。
資深傳媒工作者。50 多年筆耕不斷,作
相識,也未必會全部到開標現場,
1980 年 代 以 後, 經 濟 發 展
全是基於對會頭的信任而參會。
步伐加快,居民收入逐漸穩定增
長久以來,也發生過會頭失信,
力,不少銀行大力拓展個人存款
捲款失蹤的案例。當然,「撻會」
業務,定期存款、外幣存款等逐
的會頭不能再在這圈子露面了,
漸興起,亦開始提供基金、股票
插圖畫家介紹
故非不得已不會這樣做。另一方
等個人投資途徑,以及按法定利
陸曦
面,若有會員撻會,會頭須負責
率提供私人貸款,以小額集資和
替其供付餘下的「死會」半數。
投資為目的之義會,需求漸少。
在財務機構還沒有提供無抵
同時,另一種以聯誼為目的之義
押私人貸款時期,不少人參加義
會仍然流行,會員每一期都全額
會,以備需要用錢時可資挹注,
供款,執會者的讓利充作餐費,
而手頭有些餘錢者,則因投資途
不足者會員分擔,故改稱「大食
徑不多,選擇參會賺取利息,故
會」。
品體裁多樣,題材廣泛,風格多變,散 見港澳報紙雜誌。
澳門出生美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現屆澳門美術協會會長、中國西藏文化保 護與發展協會理事。參加歷年澳門美術 作品聯展,曾在澳門、香港舉辦《陸曦、 吳衛堅美術作品展》,在葡萄牙舉辦《陸 昌、陸曦、吳衛堅美術作品展》,是大 型系列電視紀錄片《鏡海歸帆圖》中百 米畫卷的作者及總監製。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