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

Page 1

097·青年貧窮特刊


編輯的話

097

每談到青年的就業問題,社會上總是有兩派說法。第一種說法,會將問題包裝成環境給人的「挑戰」,並積極 尋求體制內的、個人能力可及的解決方法,如要人們學會當「斜槓青年」。第二種說法則強調問題出在「社會結構」, 是既有的政治或經濟條件導致就業市場、薪資的問題,並將矛頭與解方指向政府與大型企業主。 這兩種說法當然是一體的兩面,但從哪一面看待事件,進而產生行動,是一個帶有價值判斷的選擇:顧好自己 的安危、追求自己的成就,還是為了更好的經濟制度、利潤分配方式挺身而出。 不過在公共討論中我們往往發現,因為歸咎個人的說法比較能夠被想像、理解與行動,不少人選擇第一種說法; 相較之下,第二種說法因為需要更複雜的論證,較難在公共討論中被廣為接受。 青年貧窮特刊的誕生,便是希望透過介紹現況、呈現問題,並輔以具體案例、現象的說明,提供讀者一套理解 青年貧窮問題的框架。而當我們理解現況、看到體制中的矛盾,才有可能有所改變。這些改變不限於國家體制、政 黨政治的層次,也包括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否從更高、更整體的層次來理解自己面對的問題、了解階級利益的所在。 之所以選擇「青年貧窮」作為特刊的標題,一方面是身為大學生的我們畢業後大多都會邁入職場,二方面則是 我們世代所面對的問題並不能單單用就業、薪資等詞彙概括,而是關乎整體經濟條件導致社會生活品質低落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頁數,我們將處理現代社會中,資本主義對年輕世代的剝削。首先會探討大學畢業生、實習生的職 場環境,前者將巨觀地呈現整體畢業後的勞動狀況、剖析造成青年貧窮的結構性問題,後者則聚焦在企業實習,了 解大學實習生的經驗與感受,並論述實習過程的爭議。接著,會從巨觀的資本主義批判,分別從分配、科技創新、 計畫性汰舊三個面向來討論資本主義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最後,本刊的番外篇則收錄去年勞基法抗爭中,一群穿著 水手服的快閃團體──勞坂 46,提供青年對於創新抗爭手法的啟發。

2008 年 1 月創刊 2018 年 4 月第 96 期 青年貧窮特刊 創辦人 |孫有蓉 社長 |黃怡菁 總編輯 |凌心耕 執行編輯|許毅全 童昱文 林博謙 青年貧窮特刊小組 | 凌心耕 陳睿純 林郁芳 廖芷妮 卓家緯 趙振辰 潘 勛 蘇湛雯 童昱文 策畫編輯|林穎莛 封面設計|金在柚 美術編輯|林穎莛 江姿葶 圖樣設計|施東宜 訂戶業務|陳奕銘 會計 |黃怡菁 印刷 |千業印刷 聯絡信箱| cpapercontribution@gmail.com BBS 板| telnet://ptt2.cc/consciousnes 部落格 | http://cpaper-blog.blogspot.com

1

臉書 |台大意識報 發行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台灣大學第一活動中心 206 室 訂戶專線|陳奕銘 0972421154 訂閱資訊|一年六期/ 500 元 意識報由一群學生獨立籌款印製,只有約三分之一的經費 由學校提供,您的贊助會是我們很大的力量,訂閱這份刊 物或大小額捐款,可以讓它多一點力量繼續走下去! 第一步:將您的地址寄至 cpapercontribution@gmail.com 第二步:匯款 確認匯款到戶後,我們會以郵件方式送達,謝謝您! 帳戶 |國立臺灣大學意識報社 凃 峻清 帳號 | 700 0001236 0588280


畢業後

何去何從 >>>>>>>

青 年 勞 動 者 面 臨 的 經 濟 環 境 >>>>>

/ 陳睿純、林郁芳

一、青年勞動者的故事──飛飛

高失業率

「全公司就是在一個工作過量的情況下,但老闆就是

2016 年台灣 15-24 歲青年的整體失業率為 12.12%,

不願意增加人力,他就是想要用這麼少的人力去做這麼多

其中有三成的人表示因為工作待遇太低,即使有工作機會

的事情。」

也無意願就業 [2]。青年所面臨的低薪狀況並不能單純歸

她是飛飛,八年級生,某劇團的行政人員。做過銷售 業務,從基層的業務員到帶領一個小團隊。本來薪水已經 不錯了,業績獎金也很高,但她說她還年輕,還有無限的 可能,不想要現在就選擇一直待在熟悉的行業裡面;而劇 團,則是她的興趣。因此她辭掉了原本的工作,毅然投入 了表演藝術產業,「我喜歡表演藝術,但幕後工作就是如 此操勞,」帶有熱情的她並不是莽撞進入產業,「只是真 的沒料想到工作這麼辛苦,薪水這麼差。」

因於個人能力的不足,而是初入社會的整個世代都面臨的 整體勞動市場的低薪,如馬英九政府所提出的 22 K薪資 政策就是一例,該政策雖然立意是鼓勵企業多雇用年輕 人,但也可能造成反效果,等同於告訴企業,社會新鮮人 只值得這樣的薪水,在企業成本考量下,讓 22K 淪為企 業聘用青年的薪資標準。若跟 22,000 元相比,行政院主 計總處在 2016 年的家庭收支調查 [3] 中指出,平均每人 每月支出為 21,086 元,兩者相差不到 1,000 元,若再以 消費支出最高的台北市 28,476 元計算,青年不僅無法儲

每一天上班,表定是九點半到六點半,但因為是責任

蓄,更可能面臨支出大於收入的窘境。即使我們不以政策

制,很常在辦公室待到九點十點、甚至是十一點。「十點

的 22,000 元計算,從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動態查詢 [4]

下班,吃個東西十一點多,晃到家十二點,洗完澡十二點

中也可以發現 2016 年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為 28,116 元,而

半,耍廢完兩點,一天就這樣過了。隔天九點半上班。」

15-29 歲青年的初次薪水平均更是僅有 25,540 元 [5],且

劇團在旺季的時候每個週末都有演出,事情常常做不完,

有超過四成的人薪水皆低於 25,000 元。

每個禮拜要休一天都很困難,因此很難符合勞基法的規 定。即使不在公司,在家裡也都在做工作上的事情。「這 個假不是假,睡完覺就沒了。生活非常沒有品質,沒有餘 力去想別的事情,也沒有所謂的個人生活。」

將視角轉向真實的個案,以我們的受訪者為例,兩位 目前皆生活在台北市,但他們的薪水也都未達 3 萬元, 一位擔任國立大學駐警的受訪者表示,扣除房租與孝親費 後,自身可以運用的生活費用不到 1 萬元,而這筆費用

現在的她月領 28K,而這還是跟老闆爭取調薪之後才

必須處理包含交通、伙食、生活用品等開銷。未來想補習

有的薪水。因為住在家裡,不用付房租、水電,也不用給

考國考的他,還必須再從各項生活支出中盡力擠出補習費

孝親費,因此雖然生活開銷有辦法支付,但如果要達到自

用,為的是更有保障的未來,但這樣的夢想在低薪環境下

己理想的生活品質也是明顯不夠的。而若今天不是原生家

真的有可能實現嗎?他說,只能努力靠加班費。

庭的支持,兩萬八要在外面生活,這薪水根本活不下去, 更不用提要結婚、買車、買房了。飛飛說,跟她同期進入

高工時

公司的新人,薪水甚至比她少,但因為劇組人員的流動率

高工時也是勞動處境十分嚴峻的問題,除了因為低薪

很高,而劇團也算是小有名氣,如果有人因為對薪水不滿

必須加班而加長工時,台灣正常工時本身就相當高,從行

意而離開,老闆隨時可以再請一個人。

政院主計總處的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中可以看到,2017 年每人每月平均工時為 169.6 小時 [6],年平均約為 2035

「難怪現在年輕人不想結婚,不想要買房子。根本沒

小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高居第三

有錢做這些事情,徹底的沒有錢。」

名,如果以每日工時 8 小時來算,台灣勞工每年每人比各

二、勞動處境

國平均值多工作約 35 天 [7]。這還不提各種不被列入正式

失業、低薪、貧窮是當今台灣青年所面臨的處境,關 鍵評論網 2017 的「厭世代」專題報導 [1],稱 1990 年代 前後出生、初入社會的年輕世代,因為共同面臨看不見的

計算的隱形工時,根據 1111 人力銀行在 2017 年所做的 上班族工時現況調查就表示,每週平均隱形工時高達 9.7 小時 [8]。

未來,而成為一整個厭世的世代。報導中描繪真實的個案,

加班、隱形工時導致的高工時的現象不僅呈現在數據

並輔以實際數據呈現青年所面臨的經濟環境,我們也訪問

中,同樣體現在從事藝術工作的受訪者飛飛身上,表定的

了幾位畢業不久的同學,透過巨觀的統計數據,及微觀的

每日上班時間是早上九點半到晚上六點半,但她說這種

勞動狀況,我們得以窺見一整個世代所面對的惡劣勞動處

「正常」工時其實是不太可能的事,實際上一路待到十二

境。

2


點都是可能的,而在有演出時,週末卡在檔期上,一個月

過去二十年間 [12],台灣的出口貿易總額占國民生

僅休四天,這還不包括那些因為責任制所造成的工時的灰

產毛額(GNP)的比例由 40% 上升到了 2011 年的 73%。

色地帶。高工時的代價是惡劣的生活品質,平日扣除通勤

對全球貿易的依賴越來越大,對中國的貿易也持續擴張,

與上班,沒有空閒娛樂,休息日更僅僅是用來補足平日上

直至 2011 年兩岸 ECFA 的簽訂,台灣對中投資的資本輸

班所缺乏的睡眠時間,生活完全被工作所填滿。

出比例來到 80%。開放貿易也會導致所得分配的惡化 [13], 《崩世代》一書對 1992 年到 2009 年的兩岸經貿往來與

非典型雇用 除了低薪與高工時,另一個問題則是非典型僱用的盛 行,企業與政府為了降低成本,逐漸摒棄傳統的正式聘僱, 開始運用外包、約聘、臨時人員等方式僱用員工,2016 年 15-24 歲青少年中即有近四分之一的就業者從事非典型 工作 [9],非典型工作的工資、福利與工作保障都與正職 有明顯的差異。擔任國立大學約聘駐警的受訪者就指出, 正職與約聘的起薪差了 1.5 萬元到 2 萬元,但工作內容並 無明顯的差異。如此之外,非典型僱用對青年來說更大的 影響是,沒有正式的升遷管道,青年即使「吃苦耐勞」, 也依舊看不見往上升的可能。在這些工作條件下,青年究 竟要怎麼樣樂觀而不成為厭世代?

勞動困境的巨觀背景

失業率、貧窮率進行分析,發現資本外移的速度越快,台 灣的失業率與貧窮率也就越高。

(二)台灣產業結構的改變 崩世代一書指出 [14],近三十年間台灣 GDP 與薪資 的關係可分為三階段。1981 年至 1991 年間,兩者成長 幅度一致,企業與勞工維持著相當程度的平衡;1990 年 至 1999 年,GDP 與薪資已有脫勾現象,企業與勞工的關 係逐漸失衡,衝突不斷增加;2000 年至 2010 年,兩者已 完全脫鉤,財團與勞工享用的經濟成果失衡,勞資矛盾終 於來到高點。這與台灣產業結構的轉變脫不了關係。1990 年後, 台灣經濟面臨資本的外移與產業的升級:製造業大 舉外移,使得服務業佔就業結構的比重持續上升,然服務 業的受雇人口多集中在薪資水準偏低的低階服務業,加上

將時間回溯,我們可以隨著歷史脈絡窺探過往台灣的

企業引進責任制與無薪假,刪減全職工作機會改以非典型

勞動處境。1980 年代,世界開始了貿易自由化的浪潮,

就業替代、迫使實質薪資下滑 [15];中小企業難存活,更

台灣也自 1987 年解嚴以來,歷經了一連串的經濟制度變

導致社會流動停滯、青年失業與彈性工作擴張。

革 [10]。隨著國際熱錢的流入,銀行法的修改使台灣正式 進入金融自由化的大門;經濟自由化、國營事業私有化,

縱觀而言,台灣在 1990 年代歷經了劇烈的經濟與政

國家對經濟的管制手段減少,直接干預能力越來越弱(李

治的轉型以及產業結構的轉變 [16]。金融產業快速自由

宗榮,2009),台灣於是逐漸偏向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經

化,新台幣大幅升值使得出口結構被迫往高附加價值的產

濟型態。

品方向調整,人力成本及環境成本提高後加速製造業外

新自由主義,意即相信自由市場具有絕對的優越性, 在競爭性市場的理性下,自利行為便能自發的構築市場秩 序,而在此過程中,只需要有限的政府參與。然在有限的 政府參與下,市場的開放使企業大型化,財團的影響力急 劇上升,挾資本外移進行經濟政策上的要脅, 每每觸及 加稅以及加薪問題,企業便以出走迫使政府順從其意。 而以下兩個面向更直接說明了台灣勞動現狀形成的原因:

移,過去「高成長,低不平等」的現象,已逐漸逆轉成「成 長停滯,不平等擴大」的問題。 學者紛紛指出,台灣過去整的工作分布趨勢為高薪工 作先增後減,低薪工作先減後增,而服務業逐漸取代製造 業,是造成薪資兩極化的重要原因(張宜君,2016);台 灣過去十餘年逐漸形成「本地接單,海外生產」的便宜經 濟型態,是造成本地薪資凍漲、所得分配惡化的主因(朱 敬一與康廷嶽,2015);且勞動低回饋的情形在年輕世代

(一)台灣與兩岸貿易自由化

較為嚴重(Haepp 與 Hsin,2016)。

在兩岸經貿往來的擴張下 [11],大型企業為降低市場

三、改革

的不確定性,將資本外移到中國或東南亞,追逐廉價勞動

3

力來擴大勞力密集的下游代工產業。這種企業擴大的模式

面臨這些惡劣的工作環境,現在處於校園中的學生,

不僅壓迫本土中小企業的生存,更造成大型企業在台灣的

未來都將成為職場勞動者,終會面對真實的勞動處境;即

僱用人數下滑。企業主所得與利潤雖增加,勞工的議價能

使尚未步入職場,也有許多用課餘時間打工的同學現在就

力卻越來越低,薪資成長因此停滯甚至下降。

已具備部分工時者的身份;即便是沒有打工的同學,校園


中的行政人員、教師、清潔工等勞動者也與學生共同生活, 維繫且影響著校園的運作。學生從來就無法置身於勞動議 題之外,也有許多人正為了改善青年險峻的勞動處境,在 持續地倡議與行動中。 這些校內外的青年倡議者中,我們訪問了台大濁水溪 社 [17] 的楊子敬與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青年委員會 [18] 的蘇子軒。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一直以來,包在包括 兼任助理、打工族薪資等議題上,都為學生勞權發聲,也

[1] 關鍵評論網專題報導〈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 來〉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millenial-angst [2] 中華民國勞動部〈105 年青少年勞動統計分析〉https:// www.mol.gov.tw/announcement/2099/32391/ [3]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105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http://win.dgbas.gov.tw/fies/a11.asp?year=105

參與這次組織青年團體的合作與行動。濁水溪社則是開始 在臺大校內舉辦講座、進行勞權相關行動,例如台大周邊 薪資地圖、窮忙音樂節等活動,希望能將勞動議題帶入校 園,關心台灣土地上的大小事。在民進黨政府 2016 年上 任後提出的「刪除七天國定假日」修法案,高教工會青年 委員會與濁水溪社皆有參與勞團的抗議。 身為青年的兩位,在學生時期便站出來行動,目的是

[4] 中華民國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動態查詢 https://pswst.mol. gov.tw/psdn/Query/wFrmQuery00.aspx [5] 中華民國勞動部〈15-29 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 果〉https://www.mol.gov.tw/announcement/2099/31602/ [6]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105 年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0115&ctNode=3103 [7]OECD Statistics https://stats.oecd.org/

要對抗惡劣的勞動環境,期望能改變青年貧窮乃至整體社 會勞動條件惡化的狀況。蘇子軒認為有許多政策都是在助 長青年貧窮,例如學習型助理、22K 計畫等,楊子敬也指 出國家順應企業的產業彈性與整體勞動市場的非典型化, 都使青年面臨更加嚴峻的勞動環境。他們表示,以往的抗 爭訴諸對象多為政府或競選公職的候選人,但國家其實是 受資本利益驅動、不斷順應資方的角色,對勞工權益的保 護十分消極,所以勞工更重要的是要組織自己的集體力 量,而非依賴政府;要透過組織工會來團結力量,爭取自 己的勞動權益。 然而,也有其他倡議者對國家角色有所期許,由台灣 勞工陣線協會出版的《崩世代》一書中,即提出「創新福 利國」的願景:國家不應該順應過去新自由主義所強調的 小政府大市場,而是應積極的扮演社會福利與產業創新的 角色,由政府帶領企業一起維護社會公平、分享與分攤風

[8] 1111 人力銀行〈上班族工時現況調查〉https://www.1111. com.tw/news/surveyns_con.asp?ano=109367 [9] 中華民國勞動部〈105 年青少年勞動統計分析〉 https://www.mol.gov.tw/announcement/2099/32391/ [10]《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灣製造」 的崛起與失落: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社會學,頁 8 [11]《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進擊的巨人: 台灣企業規模迅速成長的原因與後果,頁 230 [12]《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頁 17, 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 [13]《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頁 19 [14]《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頁 104, 薪資失落的十年

險。

[15]《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灣製造」 的崛起與失落: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社會學,頁 10,表一

回歸到自身,我們終想探問學生可以有哪些作為?除

[16]《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當代資本主 義社會中的剝削情況:以台灣製造業為例的實證分析,頁 441

了我們傳統想像的如佔領、上街等行動以外,學生可以有 很多自發性的、低門檻的作為,例如發傳單、舉辦短講,

[17] 台大濁水溪社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tudalawasao/

在去年勞基法的抗爭中,我們也可以看見許多由學生發起 的貼貼紙、法會 [19] 等文化干擾行動,濁水溪社也曾成 立粉絲專頁 [20],定期關注執政黨候選人對於勞基法的表 態,抗爭不一定只能上街,一個留言也能是一種抗議。這 些容易踏入的行動,正可以發揮影響力,鼓動越來越多人 一起關注勞權議題,共同改善惡化中的勞動環境。

[18]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臉書專頁 https:// www.facebook.com/youth.theunion/ [19] 焦點事件報導 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2132 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2136 [20] 「每日關心民進黨青年候選人對勞基法修法的表態狀況」 臉書專頁 https://goo.gl/rbBeLD

4


? 益 權 動 勞 是 還 願 情 兩廂 討論 與 查 調 的 境 環 習 實 業 ──商 心耕 /廖芷妮、卓家緯、凌

在就學期間,不少同學為了累積實務經驗、豐富就業履歷,會至各企業進行實習。然而,在生活中,我們也常聽 到實習生抱怨實習環境不友善、缺乏勞權保障等困擾。作為進入職場的試水池,實習同時具備「學習」與「勞動」兩 項特質,衍生了許多勞資糾紛。

實習生的現況─「實習透視鏡」問卷分析 為了解實習生的實際處境,我們用內容分析法整理臉書社團「實習透視鏡」自 2016 以來給實習生分享實習經驗 的問卷 [1],針對實習的「勞動條件」、「正面經驗」、「負面經驗」三個主題進行編碼。此調查樣本數共 441 份。 編碼項目中,「勞動條件」的部分納入「時薪」、「有無保險」、「實習月數」、「每周工時」四個變項,編碼 過程請見 https://goo.gl/ha5Tys,去掉非純數值的描述,屬於顯性編碼。「正面經驗」與「負面經驗」則屬於隱性編碼, 從問卷中「你覺得薪資合理或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可以跟我們分享更多實際實習生訓練制度、學習方面心得? ( 好、壞皆可 )」、「實習期間的內容對你的未來有幫助嗎?主要有幫助的地方是?」、「有什麼建議可以給想申請同 一個實習機會的學弟妹?」四題的文字敘述中,歸納出常見的幾個主題,再以此進行內容分析,以下呈現統計結果。

實習透視鏡網址 https://internlens.com/

5


(一)勞動條件: 有無保險(健保、勞保、團體保險)

無 21%

薪水

無薪

不清楚 21%

16% 無資料 或格式不符 40%

1~

有 58%

0 12 9%

121 ~ 200 34% 201 以上 1%

單位:元(NTD)

首先,在「有無保險」上,有任何形式保

第二,在時薪上,填答者多數落在 121 ~

險者有 58%、無保險者有 21%、不清楚 21%。

200 元的區間,但仍有相當比例屬於無薪 (16%) 與低於基本工資之時薪 (25%)。平均時薪(扣 除無薪者)則落在 137 元。

每週工時分布圖

工作長度 小於一個月 3%

一年以上 3% 或 無資料 他 其 10%

40 以上 1%

無資料 10%

半年~一年

1 ~ 10 8%

11 ~ 20

25%

22% 31 ~ 40

一~三個月 43%

43% 三個月~半年

21 ~ 30

16%

16%

單位:小時 第三,工作長度上,有 43% 的實習者時

第四,每週工時上,有 43% 的實習者每週

間落在一至三個月,16% 在三個月至六個月,

工時在 31~40 小時的區間、16% 在 21~30 小時

25% 在半年至一年,小於一個月與大於一年皆

的區間、22% 在 11~20 小時的區間,8% 在 1~10

接近 3%。

小時的區間,超過 40 小時則僅有 1%,平均工 作時數則為 26.9 小時。

6


(二)正面經驗 (%) 37 35 32.5 30.9 30

27.8

25 19.6

20

15.6 15

12.9 9.9

10

9.7

7.9

13.8

12.8

9

8.4

8.4

5

) 在正面的經驗中,高達 30.9% 認為學習有收穫,如有人覺得「更加了解行銷投放的細節及 FB 後台 的操作與分析、行銷能力更上一層樓」;32.5% 表達職場氣氛佳或有參與感,如有人表示「小公司挺溫 馨的,也可以認識其他實習生,大專案活動結束後總經理還請所有工作人員一起吃飯」;也有 27.8% 認 為主管帶領的方式佳,如有人說「老闆很關心員工,就像鄰家大哥哥一樣,不定時關心我的近況、我的 未來規劃、最近有沒有心得或收穫、公司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等,同時也很樂意跟我分享他一路走來 的各種經驗。」 正面經驗中,在所有填答者中出現比例超過 10% 的依序有:「有學到東西」、「了解產業生態」、 「薪資合理」、「獲得成就感、自我實現機會」、「給予犯錯學習空間」、「職場氣氛佳」、「實習學 習制度完善」、「主管帶領方式佳」。 由於「薪資合理」是題項之一,難以從此推斷有多少人自發性地認為薪資特別合理,但在表示薪資 合理的人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原因:工作性質(9.9%,因為工作過於輕鬆、瑣碎,所以薪資不高很合 理)、經驗更重要(9.7%,以學習成果來衡量薪資合理)、公司花心力帶人(9.0%,體諒公司安排實習 所付出的成本,因此認為目前的薪資是合理的),以上數據為占整體填問卷人的比例。 此外,另一個較籠統的正面經驗「有自行發揮空間」,我們也分析出其中的兩種原因:因為獲得成 就感與自我實現 (12.9%),以及因為公司給予適當的犯錯空間 (12.8%),以上數據為占整體填問卷人的比 例。

7

主管帶領方式佳

實習學習制度完善

刷履歷/跳板

職場氣氛佳/有參與感

因為員工福利

)

因為工作分配妥善 不 ( 會太多/太少

因為給予犯錯學習空間

獲得成就感、自我實現機會

因為有自行發揮空間

因為公司花心力帶人 成 (本

薪資少但經驗更重要

工作性質

薪資合理

累積、擴展人脈

了解產業生態

有學到東西/學習有收穫

0

3.2


(三)負面經驗

(%) 21.8 19.6

20

15.3

15

10

13.8

9

8.8 5.9

5.5

5 2.8 0

資訊落差

職場氣氛、制度對實習生不友善

只能聽從指揮/無自行發空間

工作太少/太閒/太輕鬆

太久/跟正職一樣多

工作太多/太忙/太累/

沒有規劃好實習課程/努力學習要靠自己

制度不完善:

了解產業生態

沒有學到東西、像工讀、負責打雜

與正職工作地位相同

在負面的經驗中,高達 21.8% 表示沒有學到東西,像工讀、打雜,如有人說「學到的東西很少,主 管不太願意教,也不會帶實習生出去見客戶。比起實習工作內容更像工讀」;19.6% 表達制度不完善, 如有人認為「對於實習生與志工的定義模糊,分工沒有意義,很多冗員」;15.3% 表示職場氣氛不友善, 如有人覺得「氣氛不佳,把同學實習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成就感也無法在實習期間獲得什麼。」; 也有 13.8% 表示工作過於繁忙、勞累,如有人「到最後工作量有點大,因為同時在兩個部門實習,覺得 很累又沒薪水」。

8


誠如前述的分析,市面上許多實習機會無給薪、沒

(四)小結 從以上數據可以發現,商業實習的勞動環境有許多 問題,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在勞動環境上,仍有相當比 例的企業未依法投保(21% 無投保、21% 不清楚)、給 付基本時薪(16% 無薪、25% 低於基本薪資)。但在文 字描述上,正面經驗被提及的比例,即便扣除指定要回 答的「薪資合理性」以外,也明顯多過負面評論的比例。 在正面經驗上,同學多認為實習安排上有收穫:學 到東西、了解生態;給予自由發揮的空間;氛圍、主管 帶領佳。這些內容與實習的本意相近──能夠在友善的 環境中嘗試與學習。值得注意的是,認為薪資合理的人 中,有不少人是將實習的特殊性質考量進去,包含培訓 成本、學習經驗、工作簡易等。而在負面經驗上,同學 多認為實習規劃差:沒收穫、課程規劃差、只能聽指揮 做,或是勞動條件差,如工作太多、累、忙等等,也有 同學提到職場氛圍的不友善。 可以發現,不論是負評還是正評,實習生普遍期待 的是能夠有所學習的地方,衡量薪資、滿意程度的標準 多半與實習制度相關。但在還沒踏入實習工作時,到底 該如何判斷實習的好壞、薪資,甚至是找到適合的實習 機會呢?媒合會是一個常見管道,接下來將介紹媒合會 如何搭起實習工作勞資雙方的線,以及一起台大創創中 心媒合會資訊透明化的爭議。

實習生與新創公司的橋樑─媒合會 所謂的媒合會,是一個專門提供新創公司招人資訊 的平台。以創創中心為例 ( 台大的一個媒合會 ),其宗旨 在於「提供新創團隊和年輕人一個面對面交換資訊、看 見彼此的機會。」[2] 這類型的平台不但幫助想到新創 中心實習的學生,同時也幫助新創公司增加其曝光度。 尤其對於資金短絀的新創公司來說,如果沒有媒合會, 很難負擔在求職網或各類媒體刊登徵人啟事的成本。

保勞健保,也有不少實習經驗與學生原初的期待有所落 差。有鑑於此,實習透視鏡的創辦人藍偉任在 NTU 交流 版上貼文質疑台大創創中心的媒合會平台並未充分公開 薪資資訊,呼籲同學到媒合會的網頁留言「我想要有薪 實習,拒絕無薪實習」,以爭取自己的權益 [3]。 針對藍同學的質疑,媒合會也在 NTU 交流版公開回 應 [4]。媒合會雖坦承疏失、承諾會要求參展公司落實 資訊透明,但針對新創公司實習制度的問題,也提出以 下觀點反駁:第一,並非所有新創公司實習都是惡質的, 不應該以一些個案而汙名化新創公司;第二,新創公司 的實習並非適合所有人:「我們並不是盲目鼓勵所有人 都應該、都適合進入新創」。 就第一點而言,固然新創公司並非全然惡質,但統 計數字顯示確實有為數不少的公司有違法的薪資或不完 善的實習制度,媒合會應負起讓平台資訊透明的責任。 但就第二點的回應中可以發現,媒合會對實習制度持著 一種「兩廂情願」的想像──新創公司願意付出成本收 實習生,實習生也應忍受較差的待遇。這個想像在「薪 資合理」也得到印證,但實習生真的不需要適當的勞權 保障嗎?

實習生的困境: 模糊的定義、免洗人力、薪資與培訓成本的衝突 實習之所引起這麼多的爭論,在於實習生的能力介 於「學生」與「正式工作者」之間,導致身份與工作內 容的模糊。從實習生角度出發,初入職場便面對重重困 境:在制度層面,實習的勞動權益缺乏有效的申訴管道; 而實務層面,更因工作經驗的匱乏、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使實習生缺乏與資方議價與協商的能力。這樣晦澀不明 的身份邊界、資訊的不透明與權力落差,導致有將近五 分之一的人反應在實習過程沒有學到技術與能力,多從 事打雜、跑腿等不被公司重視的雜務。同時,而校園中 也極少有機會獲取與勞動權益相關的知識:表單的分析 結果顯示,近 21% 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公司是否有協助保 勞健保。

9


(二)實習生既是社會成本,亦是社會投資。 然而對企業主而言,培育實習生亦是一項不小的負

實習生是未來勞動力市場的儲備軍,更是未來社會

擔。近年掀起風波的無薪實習職缺,經常集中於新創企

推進的核心動能,因此好的實習應是對整體社會的投資:

業、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等類型的組織。「實習中肯

讓實習獲得的實務經驗成為校園以外的有效學習管道、

資訊調查」計畫負責人藍偉任談到新創組織在經營與培

讓產學接軌,而非讓實習成為壓榨青年勞動力的高速生

育人才上的兩難:小型組織必須要花額外的人力成本去

產線。我們可以將青年在勞動市場的歷練,視作社會的

帶領沒有工作經驗的實習生,撥出公司的資源給予實習

公共投資。由政府與學校優先啟動、設計良好的實習制

生嘗試與犯錯的機會。耗費許多資源與時間後,大部分

度,讓青年在銜接社會與職場時有更友善的路徑,並協

實習生終會重回校園,只是組織的暫時性人力。若用強

助青年就業。

硬的勞動規範與標準去要求這些經營不易的小型組織, 反而容易限制小公司釋出實習的動機。新創公司與其招

(三)勞權意識的起點

惹是非,不如不開徵實習缺額。 除了省思實習經驗中巨觀結構的問題,學生作為學 實習的本意,是讓學生透過工作體驗更加認識產業

習的主體,更可以積極行動、為自身權益出聲。隨著勞

實況,目前實習生雖受勞基法保障,但因工作時間短、

權意識逐漸在主流社會與校園中萌芽,學生或許能夠組

申訴成本高,薪資未達基本工資的實習生較少會循救濟

織工會,深刻地回顧自身的實習經驗,一同抵抗困厄的

管道,以改善實習生的勞動條件。但從另一面觀之,若

勞動環境。此外,既存的職業工會也不應忽視實習生對

給薪方式無彈性、無法適應不同規模和組織型態,可能

勞動市場的影響,儘管台灣工會組織率極低,但若能在

使小型新創公司釋出實習機會的意願銳減。實習生初探

青年初入職場時,搭建起青年的勞動意識與權利保護之

社會的學習成本,到底應由學生自行吸收、還是由企業

網,藉著工會的協力監督,更能有效改善整體勞動市場

主負擔?筆者認為除了從產值與成本的角度來談,更應

的條件。

該思考實習生所能創造的社會價值,以及實習生角色對 整體勞動市場的影響。回到本次專題的核心關懷,從更

建構一個更健全的就業環境,必須首先正視實習經

巨觀的角度來看青貧世代的就業困境。

驗的意義與影響,由社會各方共同協力承接青年在學習 階段的跌跌撞撞,一同投資新世代在這個階段去試錯,

(一)實習生的問題,是青年貧窮議題的縮影

創造公民社會更理想的學習與工作環境。

實習生的問題,與青年就業的整體圖像緊密關聯。 許多企業大量聘請薪資低廉或無薪實習生來承擔組織核

[1] 網站連結:https://internlens.com/

心業務。這相當於用實習生替代原應聘僱的正職人力,

[2] 創創中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utec.fanpage/

讓企業省去大量人力成本,卻間接地影響了市場工資的

[3] 藍偉任文章:https://goo.gl/VZwMLT

水平,加劇低薪、長工時的產業現況。

[4] 創創中心回應:https://goo.gl/7VY67M [5] 實習生納勞基法? 教育部:另訂專法規範(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77491

10


馬克思如何看待資本主義 ? 三個關於經濟發展的問答

/趙振辰

回顧前面幾篇文章,對於畢業生與實習生所面臨的處境,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依循著此脈絡,這篇文章將簡單 地介紹一些思想家的理論觀點,或是相關主題的學術研究成果,來回答與前述之結構問題高度相關的三個提問,希 望透過具有理論視野的分析,能幫助我們掌握與理解這些議題。當然,理論觀點的選擇,在有限的篇幅內必然有所 取捨,受限於筆者的學識不足,只能選擇介紹特定的觀點。

為什麼經濟不斷成長, 年輕人的薪水卻沒有跟著漲?

根據統計資料,台灣近 15 年來的 GDP 持續成長,但實質薪資卻與 GDP 的成長脫鉤、 趨於停滯。換言之,台灣近 15 年的生產力不斷地提升,按理來說社會整體的財富增加 了,那為什麼薪資卻沒有跟著成長呢? 我們或許可以藉助馬克思的觀點,從資本主義的運作特質來思考這個問題。馬克思 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以「僱用勞動」的方式來進行生產,也就是說,由於雇主掌握了 生產工具(土地、工廠、設備等),所以受僱者只能透過出賣勞動力為雇主工作,換取 薪資以滿足生活所需。雇主的利潤,來自於受僱者生產所創造的產值,扣除掉受僱者的 工資後剩餘的部分,也就是所謂的「剩餘價值」。馬克思認為,雇主為了擴大利潤,並 將利潤投資於設備與技術的更新,以避免在雇主之間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會傾向於盡 可能地壓低受僱者的薪水,甚至低到只能夠應付基本生活所需。換言之,對於馬克思來 說,台灣經濟成長薪水卻沒有跟著漲的現象,不只是社會財富「分配」的問題,而是資 本主義生產模式所必然造成的結果。 然而,任何理論對於經驗現象的解釋必然有其極限,也時常會引起許多不同的觀點 及爭論。近期來有一些學者,嘗試經由經驗研究來回答上述的問題。中研院經濟所的楊 子霆,也許就不同意從上述理論觀點所衍伸出的解釋。他認為,將此現象歸因於「分配 不公」的流行見解,並沒辦法解釋近 15 年來台灣實質 GDP 與實質薪資之間出現的巨大 成長落差。他透過統計資料的分析指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台灣產業結構的轉變,導 致「出口商品價格下滑」與「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也就是說,台灣整體的貿易條件惡化, 使得 GDP 的購買力下滑,實質薪資才會趨於停滯。此研究為我們補充了不同視角的觀點, 它讓我們了解到至少在台灣的個案上,前述的理論並無法完整解釋薪水與經濟成長的脫 鉤。

11


為什麼科技不斷進步, 我們卻仍然需要辛苦的工作?

自工業革命以降,人類的技術以飛快的速度發展,更新穎、更有效率的機器不斷地 被發明出來,用以節省時間與人力。按理說,這些被創造來節省人力的工具,應該能使 人類工作的時間減少,然而,即便是在 21 世紀的現在,工作時間仍舊普遍偏高,多數 人依舊必須為了賺取生活所需,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於工作之中。除此之外,近年來, 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生產引起了許多關注與討論,以及未來將造成失業等社會問題的擔 憂。例如,《日經亞洲評論》報導,鴻海集團旗下代工生產面板的群創光電公司,計畫 採用機器人生產取代人力,預計在 2018 年之前會減少一萬名的製造業員工 [1];澳洲國 民銀行(NAB)於去年底也宣布,為了應用自動化技術以簡化業務,接下來三年內將裁 員 4000 名員工,約等於其員工總數的 12%。[2] 由此可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不但沒 有為辛勤勞動的人們帶來幸福,甚至可能使得他們陷入失業的困境中、生活處境變得更 加惡劣。 為什麼會這樣呢?延續前一個提問的觀點,馬克思會將矛頭指向資本主義的生產模 式,由於資本家掌握了生產工具,所以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成果並沒有被公平的分配。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工廠裡僱用一百名員工,每一個員工的工作時數為八個小時,此時 出現了一項能節省一半生產時間的新技術,若將新技術帶來的效果平均分配給每名員 工,按理說每個人只要工作四個小時,即可產出與過去相同數量的產品。然而,掌握了 生產工具的資本家,為了增加利潤,並維持其擁有的成本優勢,以避免在競爭激烈的市 場中被淘汰,他們不會減少員工的工作時間,仍會要求員工工作八小時,以生產出兩倍 產量的商品。 也就是說,社會整體技術的進步,是人類集體智慧累積出的結果,但這樣的智慧結 晶,卻被少數的資本家所控制。雖然就消費的層面而言,大眾也會受惠於新科技所帶來 的便利,但這些的好處仍不成比例地被少數人享有。對於這種現象,馬克思提出的解方 乃是廢除私有財產,由社會集體佔有生產工具。他認為生產技術的進步,能使未來人類 的物質生活不餘匱乏、更為優渥,但前提是必須將生產工具交由所有參與生產過程的人 們共同管理、規劃,如此才能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矛盾。簡單來說,透過社會共同 佔有生產工具,不僅能將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給參與生產的眾人享有,同 時也能避免雇主競爭下造成的生產過剩問題,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的週期性經濟危機。

12


為什麼我們的手機 必須一換再換?

現代科技不斷地進步,使得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便利,手機、電腦等等的發明不 斷推陳出新,形塑了過往無法想像的生活面貌。然而,按理說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產 品的效能、品質,以及耐用度應該也會變得更好,但為什麼人類的技術物在不斷推陳出 新的同時,電燈、手機等生活用品的使用年限反而卻越來越短? 延續上述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批判,我們或許可以從資本主義生產過剩 危機的問題著手。簡單來說,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中存在著內在矛盾:一方面, 為了追逐更多的利潤以避免被市場淘汰,資本家會不斷地擴張生產規模,使得市場呈現 一個無政府的狀態,也就是說,個別工廠裡具備有計畫的、有組織的分工,與此同時在 社會上呈現的卻是無計畫的分工,由此導致沒有任何生產者知道,會有多少同樣的商品 出現在市場上、他的商品是否為人需要以及是否能賣出去。另一方面,基於利潤競爭而 不斷推動的技術進步,使得利潤率會呈現下降的趨勢,從而導致雇主對員工的剝削率提 升,工人的薪資變得越來越低。循此,生產力不斷地進步,但工人的消費能力不斷地被 壓低,一旦消費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便可能導致由生產過剩引起的週期性經 濟危機。 為了避免發生上述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生產體制發展出了許多手段,來解決生產 過剩的問題。顯而易見的,創造更多的需求、鼓勵人們消費,即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具體而言,透過所謂的「計畫性汰舊」(planned obsolescence),也就是透過人為的方法技 術性地縮短電器用品的使用年限,來增加人們對產品的消費量。 在現代技術水平下所生 產的電器產品,就其耐用程度來說,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很可能在消費者購買後的一生 中都不會壞掉,因此對資本家來說,便須要想盡辦法來促使消費者慾望更多、消費更多。 除了前述的計畫性汰舊之外,在產品的行銷上,科技產品的廠商也會透過廣告等方法, 讓人們相信擁有一台最新型的電腦或手機,是必須的。 許多因素綜合起來,也使得人們早已習慣手機用沒多久,就要換最新的型號。然而, 馬克思的理論觀點在此能提醒我們的是,科技產品必須在短暫的時間內一換再換,並不 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而很可能與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危機有所關連。此外,上述由資 本主義生產模式所發展出的消費型態,可能也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滿 足資本積累的需求而非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造成的後果便是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與浪 費。

13


結語

透過前述馬克思理論的介紹,我們認識到了資本主義體制所可能造成的種種後果, 以及資本主義導致經濟危機與隨之而來的災難的趨勢。然而,這裡有一個容易造成的誤 解:資本主義在這樣的趨勢下,就會必然、自動地走向崩潰與滅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 的,在馬克斯的分析中,雖然他指出了內在於資本主義的矛盾與趨勢,但是他依然十分 強調人作為歷史創造者的重要性。 資本主義所蘊生的生產力,以及它所造成的勞動條件惡化與週期性危機,都只是提 供了我們改造社會、推動另一種社會經濟體制與生活方式的條件。簡言之,雖然資本主 義體制下存在著許多不平等與災難,但正如我們在馬克斯死後一百多年來所看到的,資 本主義並不會自動地走向滅亡,而且還可能形成各種延續其生存的機制。就這點來說, 事實上並沒有所謂的「馬克思預言錯誤」這回事,因為對馬克思來說,推動世界的改變 仍有賴於人們(尤其是廣大的無產階級)實際的行動!而實際的行動,就從你我身邊的 勞動團結、意識改造開始!

[1] Atkinson(2018. February 9)。群創 2018 年底前將大量採用機器人生產,並減少 1 萬名員工。 科技新報。取自:https://bit.ly/2MPqZQ7 [2] Smyth, Jamie. (2017, November 2). NAB to axe 4,000 jobs in shift towards automation. Financial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on.ft.com/2A8JkxB

14


勞坂46 1

潘勛、童昱文

── 另 類 的 勞 基 法 抗 爭 ── 運動中的女性偶像

「『サイレントマジョリティー』一曲原本就在呼

過去的工運抗爭常常充滿著悲壯、憤慨的陽剛形

籲大家不要當沉默的大多數,勞基法面臨修惡的時候,

象,搭配靜坐、喊口號甚至絕食抗議等靜態活動。然而,

清楚修法對自身的影響,或認為不論如何工作環境都一

在這次抗議勞基法修惡的運動當中,卻出現了一群有別

樣差而不願意出聲」身為欅坂 46 粉絲,同時又關注社

以往、相當少見的身影──穿著水手服、利用歌舞作為

會議題的曾以寧分享自身經驗,「所以想要試著用歌詞

倡議武器的偶像團體,勞坂 46。

寫出『懷抱夢想卻被工作的忙碌所困的上班族』的心聲,

勞坂 46 模仿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欅坂 46」,並改 編他們的出道歌「サイレントマジョリティー」(譯: 沉默的多數)進行快閃表演,並在演出後向觀眾講解勞 基法修惡的議題。他們曾在勞基法遊行、台北車站、板

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同溫層內外的溫差,有許多人並不

來喚起大家的共鳴。剛好當時自己工作也特別忙碌,所 以就以當時的心情重新填寫了歌詞。」

籌備:為了議題宣傳,也為了唱出自己

橋車站大廳、新北市民廣場等地方進行過多次的快閃活

草創時他們在網路上發表單招募人力。剛開始招募

動。

團員時,只定位為模仿欅坂 46 的舞團,並沒有預設一 定要馬上去跑議題,僅僅只是在進行招生時順帶詢問是

緣起:效仿偶像唱出世代心聲 說起開始的契機,勞坂 46 的發起人曾以寧表示: 「因為很嚮往欅坂 46 用音樂唱出世代心聲的表現方式, 因此想要換成『我們的心聲』試試看。」日本的女子團 體欅坂 46 不同於一般可愛,強調正面能量的偶像團體, 推出的許多歌曲都反映著日本年輕人「厭世、渴望反抗」 的心情,因此才出道沒多久就受到廣大的關注與喜愛。 「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在街頭提供一個被觀看的重點, 不知道是否能夠引起同樣的共鳴,甚至吸引人們關注相 關議題?」曾以寧用「一場實驗」來說明勞坂 46 的快 閃活動。

參與的團員,卻也意外地發現大家對於社會議題的參與 意願相當高,而且「想要唱出我們的心聲」的心情也非 常強烈。 議題的發酵與修法的推展,從勞坂 46 決定要進行 快閃活動到正式走上街頭表演,僅有不到兩個禮拜的籌 備時間。期間的準備工作包含為改編的歌曲錄音、練舞, 以及為了將議題表達得更清楚而做了海報、準備短講、 設計宣傳單到擬定活動流程等。曾以寧不諱言地說,不 僅錄音只用了倉促的三小時就完成五人的錄製,籌備期 間正式的練舞也只有三次,而且有八成的參與團員沒有

西門町快閃

15

否有意願以快閃的方式參與議題宣傳。其中當然有不想


舞蹈經驗。在沒有老師帶領之下,舞步都是靠看影片自

的警方也在確認快閃活動流程與內容後,答應讓他們進

學的,甚至到了表演當天也還在練習。但她認為快閃活

行快閃、甚至可以喊出抗爭口號。

動的效果非常好,是一個嘗試新宣傳方式的成功。 與第一次在台北車站演出的情況相比,可以清楚發

快閃活動正式上線

現,警方與運動者並不一定全然是相互對立的立場。不

-第一次的嘗試:台北車站-

反修法群眾的手段,或許也可以思考,勞坂 46 在運動

過,對照同日晚間警方對待在台北街頭「打游擊戰」的 中所採取的姿態和角色,是否影響了警方應對其快閃行

在十天的籌備期後,勞坂 46 將第一次快閃活動選

動的方式?

定在具有標誌性、顯眼且有龐大人潮的台北車站。但第 一次的嘗試並不順利,並且遇到許多意料之外的狀況與

-勞基法遊行負責人邀請演出-

阻礙。曾以寧談到: 讓曾以寧意外的是,勞坂 46 的快閃活動被抗爭者 「我們在那邊聚集時,演出人員穿著水手服,還有

注意到,更受邀在反修法遊行中演出:「我們其實是想

一些人穿著寫著標語的特攻服,看起來好像要做一些奇

要用快閃來凸顯議題,結果這件事情被勞基法遊行的負

怪的事情,所以有兩個警察一直在附近晃來晃去。...... 後

責人注意到,他就邀請我們在當天的遊行參與演出。非

來因為我們在那邊晃太久,就被警察盯上。我們音樂一

常有趣的是,當我們一上台,所有記者像醒過來一樣。」

放下去,兩個警察就追上來,所以我們在表演的時候看 起來很有氣勢,但其實心裡想的都是『我們現在要跑 嗎?』。...... 作為一個習慣跑運動的人來說,會認為我 在北車跳個舞唱個歌應該不關你們的事,為什麼警察要 上前干涉?」

-第二次的精進:西門町- 如同有龐大人潮的台北車站,西門町也是勞坂 46 預定要表演的地點。曾以寧說,在西門町的實驗讓他們 能有更豐富、完整的演出經驗:「我們在西門町是有兩

「在遊行當場我們有做兩次演出,因為人非常多。 第一次是對著記者、較年輕的夥伴,他們就很嗨並且拿 起手機拍照。第二次是對著中華電信或是台電工會,是 比較傳統的工會,對於演出就沒有那麼大的反應。我自 己的解讀是,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認識的東西。其實 女性象徵的東西和流行的元素在過去的工運現場是不會 出現的,這種強烈映襯出女性氣質的服裝、以及節奏重 而快的流行音樂和舞蹈在工運場合更是不會出現。」

試誤、挫折與意外成效

次的較完整的演出。表演完有做了勞基法的短講、其他

在每次的表演中,勞坂 46 也遭遇了各種挫折,但

人有舉團隊海報、有歌詞大字報、還有人帶著螢光棒打

都會嘗試改善活動內容與品質,曾以寧也比喻他們每次

call [2]。」

的活動都是在進行「試誤的過程」(trial and error)。 即使過程中充滿各種挫折與崎嶇,曾以寧仍然認為在過

-第三次的合作:板橋車站與台北車站-

程中有諸多有趣、有意義的收穫與成果。

在 2017 年底的反修勞基法遊行當天上午,勞坂 46

例如,表演時「在唱什麼沒有人知道,尤其我們唱

也在板橋車站與台北車站計畫了快閃活動,在籌備過程

歌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所以咬字極度不清楚」,即使是

中,他們曾接到警察局的電話詢問「快閃時間是何時、

拿出歌詞大字報,或者將歌詞放到短講的內容也難以改

快閃活動要做什麼、有多少人會參加」。不過,得知快

善;而等到開頭跳舞的演出結束後,群眾就會認為活動

閃的目的後,警方反而建議將板橋車站內的快閃地點轉

結束了、可以走了。所以「活動流程會產生一個斷裂,

移到有更多人潮的 B1 大廳會有更好的效果;台北車站

大家停下來聽你講的意願很低。」即便有群眾留下來聽

16


短講,似乎也都會「有點不知道在幹嘛」,但是當演出

這種效果對群眾也是一樣的,可能有人是走在路

人員下去發傳單時,卻會因為先前在演出過程中有過眼

上、或是在網路上偶然被勞坂 46 的表演吸引,或是因

神交流,而提升拿傳單的意願。

為喜歡欅坂 46 而認識了勞坂 46,才透過他們演出後的 文宣、短講,進而開始接觸到勞基法的議題。

曾以寧更提到,後來在勞基法遊行時,「在遊行現 場的演出效果是更糟的。因為我們演出的設計是設定為

曾也很開心地說,在遊行當天可以清楚觀察到運動

頂多給一百個人,大概是只有一個扇形的人數,包括海

現場的氣氛是很友善的、樂於互助的,即便部分參與者

報大小跟字的設計都是只有給這樣的規模,現場幾萬人

可能對於議題或工運圈並不熟悉,其他和社運圈較熟的

的規模顯然是不夠的。」然而,演出當下應該「效果相

朋友也都會耐心地解釋,幫助大家理解現場情況,或是

當不好」的表演,卻也因為在傳統工運中沒有類似的作

提供許多物資及技術上的支援,雙方似乎也都很樂在其

法,而顯得特別突出,有許多參與遊行的年輕人都回饋

中。

「覺得是遊行過程中非常亮眼的環節」。

勞工群體不該再是沉默的多數

作為被觀看的表演者,同時也是運動現場的參與者 回到勞坂 46 所改編的歌曲,原版「サイレントマ 曾以寧認為這次快閃活動中最顯著的成果,是降低

ジョリティー」(沉默的多數)的歌詞文意是一群女高

了參與運動的門檻。

中生不希望自己走被人設定好的路,不要生活只是升學 念書而已。經改編成勞工版後,則是從一個勞動者的角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勞坂 46 的團員:快閃活動中有

度來看待自己每天不斷上班又下班、沒有任何時間去做

部分的團員在此之前可能沒有特別注意勞基法的議題,

自己想做的事情、過程中的心情等(本刊出版為曾以寧

甚至沒有參與議題的經驗,純粹為了模仿欅坂 46 而來,

提供之完整版中文歌詞,勞坂 46 於 2017 年 12 月參與

但也藉由這次的活動接觸,並且認識到勞基法議題本身

議題宣傳期間所表演的為簡短版):

的重要性,甚至「越級打怪」在整場運動中有了非常特 別的參與經驗。

17


某個總統曾在某一個時刻 對人民說過(被曲解的心聲) 如果繼續選擇悶不吭聲 就會被當作是默認

你可以活出不同精彩 許多事還值得期待 One of them 不能給想要的將來 交出手的決定權必須重新去爭取回來 未來為你而存在 別輕易拿去交換 我們的路要自己走 不要藏在別人的身後 拋開害怕拋開虛榮的枷鎖 我們的幸福不該為他人的利益而埋沒 No 要大聲說出口 Silent Majority 循規蹈矩的話 就能得獎賞 我一直相信是這樣 卻從希望 等到失望 難道終究只能放棄嗎? 你值得活出你自我 不論是誰都應該擁有 選擇與支配自己生命的自由 就算不知該如何行動不知該從何著手 但若不能說出口 又是為甚麼而活? 不要怕說出真心話 不要在艱苦中獨自咬牙 別怕打破社會和諧的表象 我們的血與汗不該是別人手上的籌碼 Yes 你吞的下嗎? Silent Majority

勞坂

就算不知該如何行動不知該從何著手 但若不能說出口 又是為甚麼而活? 不要怕說出真心話 不要在艱苦中獨自咬牙 別怕打破社會和諧的表象 我們的血與汗不該是別人手上的籌碼 Yes 你吞的下嗎? Silent Majority

選擇的權利千萬別輕易放棄 別依賴他人的決定 付出行動 表達決心 奮力傳達不同聲音

サイレントマジョリティー

你值得活出你自我 不論是誰都應該擁有 選擇與支配自己生命的自由

沉默的多數

走在人潮川流十字路口 邁向今天的工作(隨波逐流) 每人都穿著相似的衣著 眼中是相似的空洞 佇立經過無數次的街頭 又是一天的盡頭(從沒時間思索) 每天過著不改變的生活 究竟是為了甚麼? 曾經的夢想如今被遺忘在哪? 變成只會重複的傻瓜 心願剩下 平安健康 卻連這也是種奢望

46

照片來源皆為勞坂 46 工作團隊。 [1] 本文改寫自活動發起人曾以寧 2018 年 1 月 12 日在台大社會系館的短講。 [2] call:指的是是日本偶像在台上唱歌時,粉絲在台下喊口號表達支持。

1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