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系 實務專題
題目(中文):頂柴土地媽中英繪本創作
班級:四文資三 A 姓名:林彧慈、何佳蓁 學號:B10242011、B10242036
指導老師:陳逸君
老師
中華民國 105 年 6 月 18 日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2 二、 土地婆有什麼樣的故事素材適合以繪本呈現............................. 2 三、 繪本來呈現的意義所在................................................................... 3 四、 我們所設計的繪本有什麼特殊性..................................................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4 一、 文獻探討............................................................................................ 4 二、 田野工作............................................................................................ 5 三、 進行步驟............................................................................................ 5 四、 創作方法與架構................................................................................6 五、 創作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斗六市三光里文獻資料..............................................................................8 一、 歷史背景............................................................................................ 8 二、 現況...................................................................................................10 三、 小結...................................................................................................11 第二節 台灣民間信仰............................................................................................ 12 一、 台灣民間信仰體系......................................................................... 12 二、 土地公.............................................................................................. 14 三、 台灣女神信仰..................................................................................15 四、 土地婆.............................................................................................. 16 五、 小結...................................................................................................18 第三節 繪本之相關研究........................................................................................ 19 一、 繪本定義.......................................................................................... 19 二、 繪本的意義與價值......................................................................... 22 三、 英文繪本的意義與價值................................................................. 23 四、 繪本相關學術論文研究................................................................. 24 五、 小結...................................................................................................25 第四節 親子共讀之相關研究................................................................................26 一、 親子共讀.......................................................................................... 26 二、 小結...................................................................................................29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大二那年有一門社區營造導論的課程,上課內容是要全班分組幫指定的社區 製作社區報與資源調查,我們這組負責的是三光里社區,三光里是由舊斗六街溝 子壩柴裡、板橋、頂柴裡合併而成的社區,而在頂柴裡有一個傳說有三百年歷史 的福德正神廟,廟裡供俸的主祀神是土地媽,而不是土地公,以下我們通稱為土 地婆廟,我們對於這間土地婆廟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幾乎在每次的田野調查中, 都會繞來土地婆廟,並且詢問當地居民這間廟的歷史與意義,發現這間福德正神 廟意義是很重大的,幾乎所有頂柴庄出生的人都是土地媽的義子與義女,傳說土 地婆對於求子非常靈驗,不管是求生子或是想求生男或生女都相當靈驗,所以當 地居民很尊敬土地婆,且我們田野調查中,每次來到土地婆廟都會發現有人送鮮 花,可以感受到當地人對於土地婆的愛戴,土地婆廟旁種的榕樹上也掛滿了當地 居民的祈福卡,祈福卡上寫滿了大大小小的心願,有的是希望考試順利、也有希 望明天的自己會更好等等激勵自己的話語,讓土地婆的職務瞬間變得廣泛,晚上 這裡也會成為當地居民的聊天場所,是當地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另外,我們很幸運得碰到土地婆廟誕辰每三年一次的大繞境,那天我們從下 午起駕開始一路跟隨到晚上結束,慶典舉行得很盛大,來了許多外地的陣頭,有 從桃園南下,特地來參加土地婆的繞境,廟方也提供了許多好吃的中式甜點與便 當給信徒們吃,那些都是當地社區志工們一早起來準備的,而繞境後的隔天廟方 一次放映了三部電影供奉給土地婆觀賞,有中文片、英文片與古裝劇,也有布袋 戲的表演,許多居民們都聚集來看電影,場景相當熱鬧,看到了土地婆的生日慶 典不只帶給當地居民許多歡樂,也促使他們的情感交流,在那次後,我們也與當 地得居民變得比較熟悉,距離似乎拉近了許多,我們也對於土地婆的信仰也越來 越有熱忱。 熱忱是支持我們想繼續研究土地婆的動機,對於土地婆廟我們了解的還是太 少了,短短的一學期課程時間根本不夠我們去深入了解,且社區報是個把社區四 處得消息集中在一起的專刊,無法針對一個項目去做複雜的解釋與探討,但這是 我們所期望的,我們期望幫土地婆做深入的調查與探討,這樣不只能夠為當地留 下一份歷史文獻,也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與發揮我們所學。 1
所以我們將土地婆廟變成我們的專題題目,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並 為當地留下一份文史資料作為回饋,將文化資源轉為可閱讀的文本,但文史紀錄 聽起來似乎有點無趣,一般的民眾平時根本沒有翻閱文史資料的習慣,且也會侷 限在一個地區之內,我們不希望我們的作品上面堆了一層灰,且希望不只有當地 居民會注意到我們的作品,也希望外地人能跟我們一樣,投入土地婆的熱忱當中, 所以我們希望能活化文史,讓文史更貼近於生活,再現出新的風貌。
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到底如何才能使文史貼近於生活之中,我們懊惱了許久,我們想過許多形式 呈現,有想過紀錄片、小說、文創商品、明信片、圖文書…….等等形式,紀錄片 是目前活化文史最熱門的選擇,但由於我們兩位對於影片的後製處理,都不擅長, 所以這個選項就被我們排只有純文字的呈現,比較適合成人閱讀,我們希望做出 一個老幼皆宜的作品,文創商品又太過於商業化,明信片是個很好呈現與模仿的 作品,也比較難深入表達我們所研究的主題,圖文書既有文字又有圖片的呈現, 另外,現在是個需要說故事的時代,有故事的東西總是會吸引人注意,繪本就是 一個典型的故事圖文書,所以我們初步的確定了以繪本呈現,而以下我們深入了 探討土地婆有什麼樣的故事素材適合以繪本呈現、繪本來呈現的意義所在與我們 所設計的繪本有什麼特殊性。
二、 土地婆有什麼樣的故事素材適合以繪本呈現 我們起初決定先調查土地婆廟的文獻資料,做好扎實的基礎工,並且,也許 從中我們就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故事素材,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活化文史,所以必須 保留真實性的成分,不然就只是一個憑空捏造出來的故事而已。文史紀錄本身就 是一個事實陳述,也許有些不一定真實,但是,是被大多人所認定,我們希望我 們的作品不要脫離史實太遠,讓文化的本質存在於我們的故事中。 在調查土地婆的傳說故事時,許多資料都指出土地婆因為小氣而阻止土地公 施法讓人類變得長生不老且富裕,所以民間都稱祂為「惡婆」。但我們有不一樣 的見解,我們覺得土地婆是勇敢直言、理性且聰穎,土地婆只是想讓世界維持一 個平衡的狀態,如果人類長生不老且富裕安康,這樣地球上的食物與能源不就很 快被消化殆盡了,且可能因為在傳統觀念的三從四德中,土地婆並沒有遵守「即 嫁從夫」與「婦言」中所說的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 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土地婆的形象在古代看起來似乎真的不是個好榜樣,但 2
以現代觀念看起來,土地婆就像是個標準的現代女性,所以我們希望透過繪本故 事讓土地婆的形象得到扭轉,讓讀者對於土地婆的形象轉向正面,從其中了解新 時代女性的形象,男女應該要互相尊重與扶持,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三光里頂柴裡當地流傳著土地婆是位醫術高超的女性,所以在早期還沒有盛 行婦產科醫生的時代,當地的女性都會來向土地婆祈求身體健康,或者是一些農 人碰到家畜生產不順,也會來祈求土地婆,聽說相當靈驗,另外,不只當地的人 來祈求,有傳聞南投一位養牛的農人,因為母牛難產,過來向土地婆祈求,後來 母牛真的順利生出了健康的小牛,這些故事顯示了土地婆也有著醫生的職位,我 們希望繪本故事也能加入當地的背景故事與傳說,讓故事中的土地婆更加有在地 化的特色,讓頂柴裡的土地婆形象更加鮮明,會有這樣的想法是來自宮崎駿的動 畫電影,宮崎駿的電影總是會去一個地方取材,將當地的歷史與背景當作一個故 事的基礎,發展出自己的故事與想表達的意念,我們希望能夠效仿宮崎駿的手法, 藉由三光里的背景與故事,幫土地婆創作出一本原創繪本。
三、
繪本來呈現的意義所在
創意是最能將舊東西翻新的好方法,所以「將事實加入一些創意的處理」, 一定就活化文史的關鍵,我們已經有了事實的元素了,但要如何才能做出適當的 創意性處理呢?前面有說道我們想了許多方案,後來我們決定以圖文書方式來呈 現土地婆的文史紀錄,其中,繪本是圖文書中被大家最廣泛接觸到的讀物,男女 老少皆喜歡,圖像是最吸引人們注意的靜態藝術,且是最直接的傳達符號,男女 老少都能簡單的理解,所以兒童讀物都無法離開圖像的結合;而文字是最能傳達 意義的工具,也是最能深入解說一件事,比起圖像更需要透過學習才能讀懂,所 以文字一直都是學習的關鍵,培養閱讀文字的習慣是學習的關鍵。所以藉由圖文 組合的繪本,不只能活化文史,也能將文史加入創意性的處理,透過繪本的故事 呈現,讓土地婆成為一篇故事,塑造出土地婆的形象。另外,圖文書也是許多收 藏家值得收藏的作品之一,一本好的繪本故事書是值得當傳家之寶,讓每一世代 的小孩們傳看,不只是家庭傳承的意義所在,也是文化傳承的意義。繪本是親子 互動的工具書,能使家庭氣氛更加和諧,透過親子閱讀讓親子之間有個能溝通的 橋樑。這都是選擇繪本呈現的意義所在。
四、
我們所設計的繪本有什麼特殊性
目前是屬於國際化的時代,台灣也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腳色,如果台 3
灣人能夠提早國際化,早點接觸到國際通用語言的教材,一定能夠有所幫助,所 以我們的繪本會以中英文對照的方式撰寫,讓台灣人能夠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 解與學習英文,過去台灣的英文繪本大都是進口而來,我們透過英文繪本了解到 許多外國的節慶與想法,但有時因為文化的差異性,我們多少會有些許陌生感或 是不理解,也是以台灣的在地故事來撰寫,不只簡單明瞭,還能夠加熟悉自己的 在地文化,甚至能以國際的語言來介紹自己的文化故事,另外,也更有機會能出 版與推廣至國外,讓喜歡或是不了解台灣文化的外國朋友閱讀。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一、
文獻探討
土地婆信仰在台灣不是很盛行,只是當地的民間信仰,所以我們會先著手調 查土地婆廟的所在地「三光里」,了解當地的歷史背景與目前社區的現況,去分 析土地婆對於當地的意義是什麼,土地婆的職位是否與土地公有所異同。 所以為了了解土地婆的信仰體系,必須先了解台灣的民間信仰,台灣的民間 信仰是個複雜的體系,關於這類的書籍就出版過數多本,所以我們必須先釐清土 地婆在道教體系中是屬於什麼樣的地位,是否與當地的想法有所吻合。 打穩了這些基礎後,接著就是研究學者對於繪本的定義與繪本的歷史文獻, 繪本看似簡單,就是圖文結合的創作,但背後的歷史與定義卻是深長的,繪本會 依年齡與故事類型分成許多種流派,且必須釐清為何繪本可以帶來這麼多經典之 作,值得人們一再得閱讀與收藏,其後的意義為何,另外國外的英文繪本是否與 中文繪本有相同的解釋與意義,這也都是值得深入探討,才能合併好的中英文繪 本。 另外,我們也希望這是一本親子共讀的中英文繪本,所以我們也要先了解親 子閱讀的好處與功用在哪裡,為何親子共讀能促進親子之間有更好的互動,並了 解兒童的心理又是如何運作,兒童會因為年紀對於世界萬物有著不一樣的解析, 與大人社會的體系是非常不同的,所以我們必須研讀這些相關書籍,撰寫出適合 兒童閱讀的故事書。
4
二、
田野工作
其實土地婆的文史資料並不多,所以必須藉由田野調查去詢問當地人與觀察 當地的狀況,且有時書籍上的文獻與當地可能是不一樣的,這都要依依去做確認, 才能使我們的故事更貼近於當地。 在社區營造期間我們已經有在當地調查過一個學期,所以對於當地的生活型 態是相當熟悉的,也認識當地的里長、總幹事與土地婆廟的廟公、爐主…等等相 關人士,所以對於田調工作是比較得心應手,而這次田調的主要訪談人為林來常 先生,他出生在三光里的頂柴里,民國 50 年生,目前大約六十歲,從小就生活 在當地,所以熟悉當地狀況且比較善於言詞與分析當地概況,且因為本身是與雲 科大設計系有合作五金行的老闆,所以與學生接觸頻繁,比較了解學生的畢業製 作狀況,所以田調的結果大多採用他的說詞。
三、
進行步驟
5
四、
創作方法與架構 擬定創作動機與目的
文獻 研究 階段
確定創作主題與題目
文獻探討與田野調查
研究繪本樣本與理論分析 解讀與分析繪本樣本的符碼
故事大綱撰寫
創作執行 實際 創作 階段
1.以敘事性理論進行撰寫 2.視覺風格擬定 3.造型設計(角色、場景) 4.腳本計畫 5.創作限制
繪本後製作業
結論與建議
6
五、
創作限制
故事書的年齡限制一直很困擾著我們,太多字的書本只適合成年人閱讀,但 能有足夠的空間傳達故事的意思,太少字的書本適合全家大小閱讀,但對於成年 人與中高年級的學童來說又有點無趣,另外圖像的設計要複雜或是簡單也是很難 抉擇的,複雜的圖像能夠訓練孩子們的觀察力,簡單的圖像能夠訓練孩子們的想 像力,其實兩者皆有優點,所以在圖像方面我們很快就決定有並用,有些頁數可 以複雜一些,有些頁數可以簡單明瞭些。 然而年齡的限制,我們依然無法決定,但在我們看了有關親子閱讀與教育心 理學的書籍後,我們決定將文字的難度使用與字數設定在國小低年級,此時的孩 子剛開始學習識字,是好學的啟智時期,最適合閱讀故事書的年紀,這個年紀的 孩子眼睛協調大多數並不充足,所以很難集中視力於太小的字體上,故事書的文 字不多,所以可以將字體調大讓孩子們適合閱讀,且這時期的兒童也適合做為親 子閱讀的對象,他們好學的行為表現在好奇且不恥多問,所以能藉由家長陪同孩 子讀繪本故事書,讓孩童自動自發得詢問問題,增加兒童的見識與培養正確的態 度,內容方面,因為國小低年級,是個正在團體社會化的階段,開始對於他人的 批評與譏諷相當敏感,也對於別人的感觸逐漸注意,所以這時期的兒童間的爭吵 是常事,此時應該適時教導孩童們待人處事的道理,但不可以以斷定的常規來教 導,只會導致兒童的想法被束縛,而是應該讓兒童來判定一件事情都的好與壞, 不該直接去批評與教訓別人的不是,另外,由於現代人飲食的關係,許多孩子在 中年級時身體就開始出現了變化,男女之間開始有所隔閡,所以在國小低年級期 開始建立起正確的男女相處之道是需要的。 另外,如何在史實與虛造故事達到一個平衡也是個難題,有時都需要以暗喻 的方式來呈現史實,但讀者們可以解讀我們的符碼嗎?這都是我們所擔心的,所 以我們會在繪本的最後加入附錄,介紹我們創作故事後的背景,讓讀者了解我們 的理念,並介紹三光里的土地婆廟,這邊文字會多些,適合讓家長來閱讀,然後 與孩童一起閱讀時,讓家長來為孩童們做介紹與解答。
7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斗六市三光里文獻資料 在作者所創作的繪本中即是以雲林縣斗六市三光里頂柴庄 為創作背景,在創作前必須先以既有的文獻資料以供參考,以下以歷史背景、資 料調查及現況其三點做描述。
一、
歷史背景
歷史記錄了一個地方、一段時間所發生的事件,對於一 開始並不太了解的無論是人、事、物,都必須透過過去的經驗、來龍去脈,才能 推演出現況,又若要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的現況與文化,就必須從他的歷史背景紀 錄與調查著手,透過歷史背景的記錄與調查我們可以了解當地的歷史脈絡、人文、 當地特殊的節慶活動如何而來,以探究當地之於其他地方有何特殊之處,用外地 的觀點看地方,藉由背景知識用在地的說法做解釋與呈現。 對於斗六市三光里當地的資料稍嫌較少,或多散落在各 種不同的書籍與記錄中,必須多方比對及借閱不同類的書籍以蒐集較全面的資料, 而作者發現三光里歷史背景在《斗六市志》及以全台為區域的研究或記錄,較能 找到有關三光里的歷史痕跡。而相關資料皆顯示與台灣西部原住民洪雅族極度相 關,然而西部平補族的漢化非常嚴重,《斗六市志》:「這些平埔族群居住或活動 在雲林縣的平原和丘陵邊緣,自從和人大量移民後,向山區遷移,除了少量移到 埔里盆地之外,大多已漢化。」,以上可知要尋找西部平埔族─洪雅族的蹤跡已 經相當困難,因為有關祭祀儀式或生活型態幾乎都已被改變或消失。 張和平《斗六市志 上冊》中的歷史篇的第二節:「雲 林縣平埔族概述從文獻資料可知日治初期以前雲林地區尚有少數原住民族,這些 原住民通常稱為洪雅族(hoanya 或稱和安雅族),再往清代初年延伸,也可見「北 路諸羅番」」。而《雲林縣治搞卷首》史略篇,第一目先住民記載「本縣之開拓, 明鄭之前先住民於國人未大批移往前,是屬於馬來系「番」人 居住。台灣之「番」 族,大別為兩種,一為「熟番」之平埔族,現稱為平地山胞;一為「生番」之高 山族,現稱為山地山胞,平埔族居西部平野,高山族居山地與本省東部,居住本 縣之平埔族,大部分屬於洪雅族,一部分屬於巴布薩族」,根據〈荷蘭戶口表〉、 8
《裨海紀遊》、《諸羅縣志》等文獻記載,當時雲林縣境內平埔族之社名: 「 斗六門社:一名柴裡社,也有人稱斗六門柴里社者,位置在現斗六市三光里。 猴悶社:位置在現斗南鎮將軍里。 他里霧社:位置在現斗南鎮舊社里 貓兒干社或稱芝麻干社:位置在現崙背鄉豐榮村 南社:位置在現崙背鄉豐榮村,有人認為該社是貓兒干社之南社,樹於巴布薩族。」 (仇德哉 1977:65) 以上可以知道,斗六當時的平埔族為洪雅族,共有五社, 而其中一社(即斗六門柴里社)現在位置即為斗六市三光里。清雍正 2 年(1742)黃叔 敬《台海使槎錄》:「斗六門舊社,去柴裡十餘里,在大山之麓,數被野番侵殺, 乃移出今舊社(及柴裏)。今究社竹圍甚茂,因以為利;逐年土官派撥老番數人, 更番輪守。」由其內文中可得知,三光里平埔族起初可能是居住在斗六市東邊山 麓的斗六門舊社,數度被野番(可能是高山族)攻擊,才漸漸進入斗六市溝壩里和 三光里。在《埤海紀遊》、 《諸羅縣志》文獻也記載當時雲林縣境內之平埔族屬洪 雅族,共五社,其中一社即為斗六門社(一名柴里社)位置為現在斗六市三光里。 從何據、明鄭時期直到清置初年漢人移墾,斗六市最早居住民即為平埔族的柴里 社人,而後漢人移入,多數平埔族以漢化或已遷居。主持人林修澈的《平埔族的 分部與人口》中提到:「斗六─洪雅族:台中霧峰以南,台南新營市以北,接近 山麓之平地 (他里霧社、柴裏斗六社) 多數遷往埔里(1934)。台南州:斗六郡─ 斗六街(斗六市&林內鄉):平埔族 7 戶、25 人(男:17、女:8)、古坑庄:平埔 族 5 戶、15 人(男:11、女:4)、斗南庄、大埤庄、莿桐庄(莿桐鄉、林內鄉)、 斗六街:平埔族 2 戶、9 人(男:6、女:3) 字:咬狗 平埔族 2 戶、8 人」,其中 說明斗六洪雅族地域為台中霧峰以南,台南新營市以北,接近山麓之平地 (他里 霧社、柴裏斗六社),但多數已於 1934 年遷往埔里。 而柴里一名又從何而來呢?《雲林文獻》創刊號:「斗 六兩字是番語『捕鹿、打鹿』而來,在荷蘭人佔據台灣時代,就有『斗六柴裡社』 或『斗六門柴裡』之稱,後來省略稱呼作為『斗六』或『柴裡』或『柴里』(今 為斗六市三光里)等稱呼。」(仇德哉 1977:62);在何據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 也有記載到當時柴裡社的名稱有斗六柴裡社、柴裡斗六、斗六門柴裡之稱,後簡 稱為斗六門、斗六、柴裡或柴里(現為斗六市三光里)等許多寫法,其中在 2005 年斗六市公所更紀錄了斗六市轄域裡明嚴格表說明了在清領時期的頂柴里莊、下 柴里莊到了日治時期更名為溝仔埧庄、柴裡,光復後(民國 63 年)統稱三光里。潘 英的《台灣平埔族史》說明全台地區的平補族的遷移史,其中解釋除東部外,台 灣平地舊名曰番或社者,除極少數可能為邵族居住地外,其餘多是平埔族聚落的 所在,包含斗六,而雲林縣洪雅族的魯羅阿支族即位於柴裏斗六、他里霧,貓兒 干、諸羅山,打貓、村南等主要族社,金分布於雲林、嘉義、台南鄧縣境內,其 9
中柴裏斗六,貓兒干二社的一部份,後來遷至埔里。 曾經輝煌的先住民平埔族人在斗六過著自給自足的富足 生活,漢人開始移入後便打亂了一切的秩序,漢人軟硬兼施,欺壓或教化使他們 最後不得不遷移至他處,而後又幾乎無影無蹤。例如早在清康熙 61 年(1722)黃叔 敬《台海使槎錄》記載: 「奸棍以番為可欺,視其所有無異己物,藉事開銷,朘 削無厭。呼男婦孩稚供役,真如奴隸,甚至略賣或納番女為妻妾,以致番民老而 無妻,各社戶口日就衰微。」,說明當時的漢人已經對平埔族人以非常不公平的 方式對待,幾乎是連哄帶騙的搶走平埔族人們的妻女,使其難以延續血脈。 《斗 六市志》更是強烈推測: 「可見平埔族人被外來民族擠壓,土地被漢人欺騙,最 後成為少數民族和弱勢族群甚至消失了,斗六市原住民柴里社平埔族人也可能是 這樣狀況之下快速消失的。」說明現在人們也是認同這樣子的推測與說法。
二、
現況
從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知道,在漢人移入後斗六市三光里 平埔族人們已經漸漸在文化上被稀釋,然而也因為藉由混血的結果,我們現在血 脈中仍傳承著他們在台灣默默耕耘百年來的基因,也許就是這樣在血液裡的草根 性、韌性讓我們持續在這塊土地努力揮灑血汗;土地的記憶不會消失,斗六市三 光里仍然是肥沃的、養育土地上孩子們的、富足的田地。 首先是地理位置的介紹,根據《斗六市志 上冊》(民 國 95 年)記載三光里之地理位置: 「本里位於斗六市區南方,北界大致緣著石牛 溪,東、南、西則為斗六市、古坑鄉、斗南鎮的交界;西北角亦為台糖溝仔壩農 場,東西想快速道路由此橫貫,其餘則為水田及旱作地。全里約 2.541 面積平方 公里。」,西部與斗南鎮的將軍里緊緊相鄰。 而關於三光里的里名演變除了在文獻記載,經過平埔族 人的音譯後到了光復時期有不同的名稱, 《斗六市志 上冊》(民國 95 年): 「本 里為舊斗六街溝仔壩柴裡、板橋、頂柴裡,在明治 34 年(1901)至大正 9 年(1920) 的行政規劃中,屬於斗六堡的溝仔埧庄,大正 9 年(1920)後則屬斗六街,光復後 將頂柴裡、下柴裡、以及板橋三個聚落合為三光里。里名由來可能為里中有三個 主要的聚落。」,根據現今的官方資料說明光復後的里名由來所言相同。 當地人文地景的現況大多與《斗六市志 上冊》(民 國 95 年):「 交通要道:聯外交通有台三線及雲 192。寺廟:有福德宮位於柴裡 西側。玉興宮祀奉玄天上帝。」記錄變化不大,為現今在三光里的外圍多了一個 10
景點「綠色隧道」,於每週假日皆有市集與攤販,為鄰近的三光里帶來不少觀光 人潮。 光復後的聚落主要分成三個,總的來看《斗六市 志 上冊》(民國 95 年): 「本里內共有 11 鄰,民國 94 年 3 月的戶數為 205 戶, 男 398 人,女 324 人,共 722 人,以劉姓較多;里民中發現有少數平埔族後裔。 主要聚落有三,分別為:頂柴裡、下柴裡以及板橋。」,而現在根據斗六市戶政 事務所在民國 105 年 5 月村里鄉人口數之戶政資料顯示,三光里的鄰數為 11 鄰、 戶數 242;男 340 人、女 272 人;合計 612 人。由北至南順序介紹為頂柴、下柴、 板橋。頂柴裡:為里內第 1 至 2 鄰、下柴裡:為里內第 3 至 5 鄰,以柴裡橋與頂 柴為界,由於位處地勢略低處,故名下柴裡、板橋:為三光里中較大之聚落,第 6 至 11 鄰。 目前總的來說三光里仍是承延平埔族的沃土使之富饒。而本 里即屬農村形態聚落,里民多以務農為主,主要作物有柳丁、茂谷柑、柚子、絲 瓜,而在做這創作的繪本中也將其中特色融入圖像作為故事背景。
三、
小結
透過文獻了解得知台灣的平埔族在台灣西部原本是富 足的民族,除了與山地先住民征戰外,他們仍過著穩定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是由 於原住民種族分為許多族群,而尚無任一族群曾經建立穩定政權,加上平埔族人 們沒有自己語言的文字,容易被有形的文化取代,因此消逝的速度與程度都是我 們無法想像的。當中三光里的歷史確實曾經出現不少平埔族人的身影,從該里的 名稱「柴裡」即是當時平埔族番社名,又根據平埔族遷移的路線也可得知在埔里 有少數的平埔族人是由三光里的「柴裡」因為各種欺騙、壓迫、搶奪,導致他們 無法繼續在這塊土地生存而遷移他地;雖然記載台灣西部有關平埔族的資料甚多, 而其中多數也有提及斗六門柴裡社這個部落,內容主要記載其傳統服飾、儀式、 居住地、遷居…等,並無對其信仰多加描述,所以作者無從得知有關漢人信仰的 土地婆起源是否與平埔族之女性社會有關。 而這次創作的內容也是由三光里頂柴庄一間現在主祀 為土地婆的福德宮為故事線的背景與發想,而同樣都是女姓地位較高的土地婆與 平埔族曾經的足跡,也不免讓人引發聯想,經過幾次調查及文獻資料發現當地確 實不乏平埔族人的蹤跡,是否當地(頂柴)這個土地媽/婆與當時的平埔族有關?但 藉由文獻資料與三光里極少的訪談記錄及當地文獻,作者無從驗證,而根據當地 報導人,林來常先生猜測是以訛傳訛、將錯就錯而演變成現在女性地方神明的土 11
地婆為主祀,但現今已經難以考證此說法的真實性。 與時俱進的三光里除了多了幾個特殊的觀光景點外,現在仍 保存的先民給他們最珍貴的資產,也就是適合種植的沃土,從以前的斗六市平埔 族人即是以農為生,雖然現今越來越多因為交通方便、知識普及...等,前往市區 工作甚至離開家鄉到外縣市打拼,然而仍有那麼一群人,繼承著先民的能力,耕 耘出結石累累的瓜果,其中又以絲瓜最為出名,以往甚至有在三光里內舉辦「絲 瓜節」的活動;根據農糧署 104 年度記錄斗六市絲瓜種植面積高居第二為 69.91 公頃,每公頃收量 27,360 公斤,總收量為 1,912,762 公斤,更是高居全國絲瓜產 量第 8 位;以貼合當地為主來創作,由於三光里的居民多數田地也為絲瓜田,因 此將此重要特色列為繪本故事背景中。
第二節台灣民間信仰 一、
台灣民間信仰體系
民間信仰在各地都何其的常見,而在台灣一天所經的路 上會經過幾間土地廟,幾個五營廟?然而這些最常出現在每天日常中的事物,我 們是否有認真注意過其所代表百年甚至千年所流傳在傳說乃至於我們的血脈的 故事與文化。每個人的身上都乘載了各種來自不同背景的文化,但唯一會有極度 相關的就是華人的信仰,尤其在台灣更是融會了多種背景的混血、取其精粹並提 煉而成現今多元豐富又極其複雜的台灣民間信仰體系。 在先民們眼中的台灣,是一個不毛的瘴癘之地,以農立 國的基礎是靠天吃飯的,大自然的現象,在當時缺乏知識與教育的環境下令人恐 懼與敬畏,為了安撫老天爺、為了說服人們,一連串的祭祀活動及儀式在不安的 氛圍下漸漸被建構成為宗教,安定人心,鍾華操《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中說道: 「宗教興起後的神:所謂宗教,是有所宗以為教的意思;有關宗教的起源,或者 說是生於人類恐怖的心理,或者說是由於古代的對生物與非生物無所辨別,便懷 有萬物俱都敬畏的心裡,由於懾服於自然現象,因而產生恐怖、奇異、希望和模 擬...。」,人類的心理造就了現今的文明;同樣的論述也在蔡相煇的《台灣的祠 祀與宗教》被提及:「尋求心靈寄託是人類共有之現象,因初民對所處環境的自 然變化無法解釋,遂一律視與鬼神有關,為求得心靈上的安全感,乃有各種祭祀 行為產生,而祭祀之對象,最初以自然星象、山川河谷丘陵等為主,記而擴及庶 物、祖先、雜鬼等物,最後使形成宗教信仰。」
12
台灣的民間信仰為一極複雜且具有高度相關連結的系 統,從各種神明的淵源、神職的分類、神格的演變...等等,鍾華操《臺灣地區神 明的由來》(頁 17-18),清楚說明有關臺灣民間信仰體系的各個階層與職務,如以 下:「天神、地祇、人鬼,故以天公為神中的至尊;所謂天神,是屬於天上的自 然物之神話者,除天公也屬天神外,還有日月星辰、風伯雨神、司中司命、五顯 大帝、三官大帝;所謂地祇,就是屬於地面上的自然物之神話者,包括土地神、 社稷神、五祀神、五岳神、百物之神、百岳河海之神;所謂人鬼,就是歷史上的 人物死後神話者,包括先王、功臣、先祖、先師、先祧和其他歷史人物。又統轄 天、地、神、人三界的陰陽兩面,還向人間一樣有行政組織,記在中央行政方面, 有主管學務的文昌帝君,有主管商務的關聖帝君,主管工務的巧聖,還有司法神, 為酆都大帝和十殿閻王。另在社會組織方面─及神的社會相方面,有有主神、屬 神,客神之分,而主神就是上說的統一神、行政神、司法神和雜神,屬神又有家 屬神(神的妻妾子女)、配祀(神的部屬)、挾侍(神的婢妃)、隸祀(神僕神工之類)、 分身(神的代理)等,客神又有同祀(有神或幕僚神)、寄祀(來賓)等;但這主從關 係,有神務上的主從關係和歷史或傳說上的主從關係,神務上的如城隍爺和青山 王的從屬有文武判、六司(延壽司、速報司、糾察司、獎善司、罰惡司、增錄司)、 牛爺馬爺、范謝二將軍、三十六官將、七十二地煞......。」,也就是在台灣民 間信仰的天、地、神三個方面,其中有行政組織、司法組織、社會組織;行政組 又有根據其任職的不同劃分為學務的文昌帝君、商務的關聖帝君、公務的巧聖兒 他們都屬組織裡組長的地位,接著還有屬神、客神就像副組長、組員等等;就如 行政組織一樣,其他的司法組織、社會組織,也是依照類似的階層排列、管理, 以上詳細的說明,各個神位的名稱、來源、所管轄的範疇...等,其實天上、地下、 人鬼就像我們所處的社會一樣,分成各個部門,各司其職維持平衡。 在姜義鎮《台灣的鄉土神明》中特別將天神、佛、道教、 女神與真人分別列出,可見台灣神明眾多而分類也依其性別、來源不同歸納,包 括:「天神(註生娘娘、臨水夫人、七娘媽、福德正神...等。)、道教(三清、四 御、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真武大帝、三元大帝、八化)、佛教(如來佛、過去七 佛、王方佛、三世佛、三身佛、彌勒佛、東方三聖、歡喜佛、濟公、瘋僧)、女 神(王母娘娘、何仙姑、觀音、媽祖、后土娘娘...等。)、真人(張天師、許真君、 三茅真君、葛仙翁=徐真君、王重陽、張三墾、關公...等。)、一對(牛郎織女、 床公床母、門神、周公、桃花女)...。」等,在董芳苑《台灣民間宗教信仰》中 也將台灣民間信仰作更詳細的分類:自然崇拜、亡靈崇拜、祖先崇拜、動物崇拜、 庶物崇拜、神話人物崇拜,將民間信仰的體系以天、人、傳說、畜物歸類之。王 建旺《台灣土地神信仰及其造像藝術》: 「民間信仰的神靈,他們在天界、冥界彼 此也形成了一個行政組織,而這個行政組織就像人間祖籍架構一般,且以古代的 軍權政體為藍本形成了一個類似”天庭”的系統,文武神氏各有其階級與職掌, 而土地公也位列在此神靈體系之中。」,也以天庭為人間的祖籍架構做比喻,說 13
明就像天上人間,根據各種部分及工作分配,文、武相輔相成,成就複雜且完善 的系統。有專家認為土地公的神格,應是在城隍老爺之轄下,管一村、一里、一 巷之事,他們認為土地是遍及鄉城的,後來因城市裡往往以供俸城隍爺為主,於 是每個單位的土地轄區縮小。宋龍飛先生也提出了一套神界行政系統組織,土地 神也在城隍系統下,其職權則相當於現今的鄉、里長。 以上簡單介紹了信仰對象的分類,看似大同小異的分類 系統,其中卻也可以看出筆者們比較強調的部分,例如可見台灣的民間信仰體系 不僅是生活中曾出現的真實人物、傳奇故事中的人物,更是儒、道、佛三教交叉 傳播滲透的結果,創造出豐富多元的專屬台灣味的民間信仰體系!
二、
土地公
土地公是我們最常在街頭巷尾看見的神明,祂幾乎涵蓋了生活中的工商業, 初一、十五的基本祭祀;初二、十六也是商家不可不拜的求財日,因此在台灣民 間信仰中,他也算是最貼近人們在生活中的一切,而土地神爺由來的傳說更是不 勝枚舉;他就是因為最初的自然崇拜而衍伸,所以從古至今他的存在,都是最普 遍且最容易被接受的。 根據汪健旺《台灣土地神信仰》中首先介紹: 「社神 即為中國土地神」,並做解釋中國的土地神鮮明即稱為社神。並提及: 「先民是土 地是有神靈的,為了感謝其對人類的恩澤,故加以祭祀回報,只是因土地太遙闊 了,無法一一祀及,所以就封了”社”來代表武土的總神,並且加以祭祀以表敬 意。」因為先民認為土地是有靈性的,要感謝土地對人類的恩賜,故以祭拜來答 謝,只是因土地太遙闊了,而土地的範疇及面積都太過廣大於是封「社」來代表 土地之總神,而當這樣的自然神祈要轉化為人格神時,轉化的形象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開始先民門認為其形象是句龍。 而古代土地神的神格極高,後來成為大眾的主流信仰於 是其神格偏向庶民化。而談到台灣土地神的神格,在台灣有許多關於土地神的傳 說,多是由自然崇拜轉化而成神,這個說法也得到多數學者認同。阮昌銳先生也 提出同樣的看法,他將台灣名間信仰中神靈分為自然崇拜、亡靈崇拜和庶民崇拜, 其中土地神極為自然崇拜中無機物屬性的神祈。王建旺《台灣的土地公》: 「先民 對這種「神靈現象」產生崇拜、敬畏的心理,於是自然界的現象或自然物都變成 先民崇拜的對象,…」也說明土地崇拜相對於早期的農業社會來說是一種重要的 信仰方式,原因是先民對大自然的崇拜包含畏懼之心與感恩,為了進一步表達對 土地崇拜、謝意,就產生了各種儀式與祭典。 《史記》更指出最早的土地崇拜在 14
夏、商時期便已存在。而祭祀社神(土地神)的場所、方式等,也因時代、地區變 遷而有所改變,然而時代的浪潮並沒有將土地公沖走,反而使他越來越接近民眾, 其普及的因素有:土地信仰觀念、環境氣候惡劣、內憂外患、戰事頻繁、瘴癘瘟 疫、親切普及,因此雖然土地公神靈體系不高,但最具代表性,幾乎擔任村落守 護神、家宅守護神、農業之神、商家的財神、墳墓守護神、水源守護神、山神、 礦業、建築、戶政、社務之神、開路等等的範疇。 而民間信仰的神靈,他們在天界、冥界彼此也形成了一個 行政組織,而這個行政組織就像人間一般,且以軍權政體為架構形成了一個「天 庭」系統,文武神各司其職。台灣省道教會所編《中華道教神明溯源系統表》中, 福德正神與山神、土地、護國城隍等都是屬於「社稷地祇」,屬於基層。董芳苑 先生則將土地公列為地方行政神的系統,同時具有司法的職務。
三、
台灣女神信仰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女性一直都扮演著無可取代的地 位,更是背負著孕育下一代的重責大任;在家中,多數的母親維護一切的和平、 洗衣抹地、相夫教子,不辭辛勞、不分晝夜地付出,而早在先民的社會中,女性 就已經扮演這樣重要的角色了,於民間信仰中更是可以看出,包括媽祖、觀音、 后土娘娘、土地婆等,都有著母姓,忠貞、溫柔而堅韌的形象。 而在本專題小組的創作中,以三光里頂柴土地婆為主題的繪本創作,也是以 女性為出發點來發想故事,於此可見女性的角色除了在生活中扮演著要角,同時 應用在繪本中更是能凸顯此一特色。 而根據先前台灣民間信仰的文現資料,在姜義鎮的《台灣的鄉土神明》中特 別將神明中的「女神」中列出:「女神:王母娘娘、何仙姑、觀音、千手觀音、 龍女、女媧─原始、月光菩薩、七星娘娘、子孫娘娘、碧霞元君、送子觀音、九 天玄女、順天聖母、井神、媽祖、后土娘娘、地母、麻姑」,雖然其中並無特別 提及或列出配祀神(或家屬神)之女性神明是否也算是「女神」;而董芳苑《台灣 民間宗教信仰》中在四大特徵台灣民間信仰的四大特中其一提出一個觀點「擬人 化神觀」,其解釋為:「神祇有尊稱、形象、食慾、降誕、住所、從屬(土地公─ 虎爺)、妻兒、僕婢、經濟開銷(家屬神→配偶神→由獻納而來者:土地婆、城隍 夫人、王爺夫人、青山王夫人)」 ,由此可看出,這些女性神祇的分類並不被歸為 女神,而是家屬神中的配偶神或配祀神。 現今的台灣民間信仰中,女性神明雖然不至少數,但特別將女性神明的列出 15
說明之的資料對比男性神明來說的確相對較少,其中也可能是,有些女性神明的 來源是後來因應人格化的觀點,將男性神明搭配一位妻子,以人的想法來看,怕 神明孤單,更不乏是由神明擲杯顯靈等,告訴信眾需要一個老伴相陪,而在作者 眼中,三光里的土地婆再當地人的眼光來說是被當作女性神明的;一如女神再祭 桌上都會擺幾件化妝品,鮮花也是天天有人更換,且其繞境來相挺的廟宇、陣頭 為數不少,光神轎就有 4 駕,也會繞道其他的地方廟打招呼,可說以地方土地廟 來說規模之大,因為比較起來另一庄(板橋庄)的土地公廟就沒聽過遶境一事,而 作者曾口頭訪問過當地廟公與經常在土地婆廟聚眾閒聊的阿姨、婆婆們,他們在 該方面專業定不如專家、學者,但他們確實是很單純的稱呼為神明,因此做這認 為該土地婆在三光里當地,不敢說與媽祖同階級地位的「女神」,但的確有到與 當地一般福德廟的地位,一點也不會認為他是一個地方土地婆主祀的庄頭小廟。
四、
土地婆
在台灣的福德廟雖然常見,通常有土地公也多數就有土地婆,而土地婆傳說 也不少,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印的《臺灣土地公信仰與傳奇特展圖錄》(頁 18):「相傳土地婆認為人事憂該也貧富差距與因果輪迴,因此窮人討厭土地婆, 更有人認為土地婆小氣、心胸狹窄、不通情達理,不願供奉土地婆;惟就本次特 展田野調查所見,台灣各地福德祠供奉土地婆神像仍然非常普遍,更有為土地公 找土地婆作伴或續弦之情事。」 ,又楊逢元的《福德好神》(頁 15)中也提及: 「土 地婆的源起少有記載,多是信眾將土地公『擬人化』而配祀,民間傳說也衍伸出 土地婆的故事。傳說中土地婆的心胸部祀土地公寬闊,土地公希望人人都能富有, 但土地婆卻擔心人人富有後將來女兒出嫁便沒人可以抬轎,於是反對土地公次服 給所有人。此外,土地公也常見民眾喪親悲不可抑,而心生憐憫想另其起死回生, 但土地婆也出面阻止,嚴詞表示因果輪迴不可改變。所以土地婆只是站在一個公 平正義的立場,並非像人們傳說中的心胸狹窄。」;王建旺《台灣的土地公》(頁 18):「1.土地公希望「凡間百姓各個富有,人人過著快樂的日子」。但土地婆認 為世間的人應該有貧有富,才能分工合作。因此是兼維持貧富差異,所以窮人討 厭土地婆。2.土地公見民間因家人去世傷心欲絕,起了惻隱之心,而想讓其復活。 土地婆阻止: 「生死乃為因果輪迴,切不可改變輪迴運作」,土地公因此打消念頭。 因這兩個傳說,使得世間人是土地婆為小氣、自私自利、不通情理的「惡婆」, 所以民間家中只供奉土地公,不肯供奉土地婆。」,由於土地婆的傳說鮮少記載, 又有紀錄的文獻中多數的傳說大致相同,一是因為土地供樂善好施,不希望人們 受苦受難,於是發願讓天下人財務均分,就不會有人富裕卻有人貧窮;結果即時 被土地婆阻止,並解釋如果天下人的財務均分是不公平的,於是土地公聽著有理 便不行動了;二是,土地公的天性善良,一天撞見有戶人家在辦喪,人們哭天呼 地,他於心不忍便想讓死人復活,以安撫家屬;此時也被土地婆阻止並解釋「因 16
果輪迴不可插手」,而這兩則傳說則目前有紀錄以來最通俗流傳的說法,像土地 公、土地婆這樣就在地性比較強烈的神明,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傳說,也在 各地扮演不一樣的角色,例如三光里的土地婆對於在當地報導人林來常口中,是 曾經一位婦科醫術高明的女醫師,現在則是保佑庄頭的神力強大的女神,於此更 顯得三光里土地婆的特殊性。 土地婆就像其他神明一樣,有其來源、傳說,根據文獻上的資料,在早期更 有人將他與后土做聯想,因為就如大地之母的形象與特色,甚至是神職來說似乎 都有一點相似,由其是母性的形象,一種陰柔的韌性。 在董芳苑的《台灣民間宗教信仰》中在台灣民間信仰的 四大特中其一提出一個觀點「擬人化神觀」,其解釋為: 「神祇有尊稱、形象、食 慾、降誕、住所、從屬(土地公─虎爺)、妻兒、僕婢、經濟開銷(家屬神→配偶 神→由獻納而來者:土地婆、城隍夫人、王爺夫人、青山王夫人)」,可見土地婆 在此則被歸類為配偶神,土地神傳說還有一個說法及稱為「后土」也有人將守護 墓地的土地神稱為「后土」,在《楚辭》中有提到后土負責主宰一個非常黑暗可 怕的幽都。而汪健旺《台灣土地神信仰》(頁 15): 「《史記‧封禪書》中記載「湯 以伐夏,祭告后土」,「武王以伐商,祭告后土」,在三代時期,國家有大事都祭 告后土。到了隨朝後,后土值漸被視為女神,在杜佑的《通點》中即記載,當時 汾陰的后土祠,就已塑成婦人的形象了。且原為皇帝專祀的后土,到了唐朝後, 民間也開始奉祀,且后土祠多將后土塑成婦人神像稱之為后土娘娘。到了北宋政 和六年,宋徽宗更封后土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帝祉」,而道教更將其尊 稱為「四御」中第四位天帝,至此后土為女性的神的地位更形確立。」,首先確 定「后土」在近代被卻認為女性,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認為皇天后土,天陽地陰, 天公地母,大地的豐饒性如同女性的的生殖性,在這又將后土的性別歸為女性, 是因為大地的再生能力與韌性街與母性特質相關,接下來后土的形象則在杜佑的 《通典》,被塑造成婦人的形象,後續敘述及解釋: 「早在《楚辭》中曾說在地底 下,有一黑暗可怕的幽都,是由后土所主宰負責,而門口由幽都守衛者「土伯」 守護。唐、宋時,祭祀時需祭拜后土。而明朝後,后土真正成為民間的墳墓的祀 神。台灣漢民族多為清明兩代自東南沿海渡海來台,自然也沿襲了此一民俗,而 將守護墓地的土地公稱之為「后土」。」,即說明了后土娘娘與土地婆是不同的兩 個形象,后土是特別指在墓地的守護神;土地婆多數是因應傳說而生或土地公配 祀而生。
17
五、
小結
在台灣民間信仰體系中可以知道土地神明是由先民對 於大自然力量的不了解所產生的敬畏與感恩所衍生出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才漸 漸演變到土地神接著是整個天庭體系;後來天庭的神明們越來越多,也根據每個 形象與特色分別管轄各個部門,包括行政、司法、社會組織等等,幾乎就是一個 小型社會的縮影,兒他們也是依照自己的工作各司其職地一一解決人間出現的各 種問題。 王建旺《台灣的土地公》中有請陳清香寫筆其信仰源頭或肇端於上古時代對 於社神的敬畏,人們對大地的感恩,再轉變成村落、家宅、墓塋商店的守護神, 即使土地信仰的來源是最早的,但他卻沒有離我們越來越遠,反而是越來越親近, 也造就了這樣親民的形象,其普及化也是「田頭田尾土地公」的由來。 土地婆在生活中幾乎如土地公的出現一樣日常;而土地婆的由來除了各家福 德祠在地方性的說法會略有所不同,與其最流傳的兩個傳說外,多數說法是人們 將神人格化後,所產生移情作用而產生配祀的神祇,也包括王爺夫人等等,但也 可能是因此土地婆的研究篇幅偏少,通常僅以配偶神或配祀神說明之,書中也並 無將祂視為「女神」的地位,且文獻也解釋后土娘娘並非土地婆的前身;不過如 此一來也就增添了個福德祠在地的地方性色彩,尤其三光里頂柴土地媽的神秘感 與特殊性。
18
第三節繪本之相關研究 一、
繪本定義
在講繪本定義前,我們先來看看繪本被定義在哪個大區塊,在國立台東大學 人文學院院長林文寶在《兒童文學》這本書將兒童讀物與兒童文學做了分類表如 下:
19
林文寶院長認為非文學性的讀物亦稱為知識性的讀物,重在 傳達各種知識;而文學性的讀物,則重在傳達美感或遊戲的情趣。所以可以知道 繪本應屬於文學性與圖畫性的接界,是兒童讀物的一種,也更是兒童文學的一種 呈現形式。繪本的圖像是重要的角色,且林文寶院長在書中也有說到,圖畫性是 兒童思考的一個媒介,所以兒童讀物其實都離不開圖像的表現,只是圖畫多少的 不同而已。而文字方面要如何證實繪本不只是而兒童讀物,更是兒童文學呢?林 文寶院長又有將兒童文學以表分類如下:
由此說明,繪本不只兒童讀物的一種,更是兒童文學,繪本常使用散文、故事、 寓言、神話、童話、小說、詩歌……等等形式呈現,表現其內文,這都是兒童文 學的一種。另外作者在此書中也有提到兒童文學其主要元素就是兒童性、教育性、 遊戲性、文學性,其中遊戲是對於孩童來說最重要的關鍵,而因遊戲產生的趣味 性與藝術性,讓兒童文學更加的豐富。 現在這樣知識普及的時代裡,要獲得知識已經是前所未有的方便與輕鬆,針 20
對各種主題、閱讀對象、年齡以及語言、性別...等劃分的書籍琳瑯滿目,而其中 的文字部分對於成人來說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但對於兒童或幼兒來說卻有一道鴻 溝;學習不分老少,幼兒或兒童一樣有值得閱讀、學習的好書,針對尚未識字或 識字不多的孩童來說,即使用圖像表現,不僅可以幫助理解,並且閱讀的成效並 不亞於文字書籍,而這樣的的書籍統稱為圖畫書或圖像故事書,其後更有日本飄 洋而來的「繪本」一詞,。 與繪本功能相似的名稱多種,包括繪本、圖畫書、圖畫 故事書...,何三本的《幼兒故事書》解釋: 「釋名:圖畫書,並不是有很多插圖 的圖畫書,而是一種特定形式的讀物。文和畫兩者之間,是平等關係,並分重疊, 也非互補性的補充和說明。…圖畫書是文章在說話,圖畫也在說話,表現同一主 題。...具有一般書籍所缺乏的機能,譬如翻書業的效果、橫開和豎開的效果、 書籍開數大小的效果、表現性、功能性、連續性…。」,說明繪本是一種圖像與 文字互相平衡且具有特定形式的讀物,並且有一般文字書籍沒有的功能性、表現 性等;又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 WHAT&HOW》一書主要在說明如何做出一本 好的繪本,書中於繪本創作的各個部分都有詳細說明,包括故事內容、腳色形象、 文字、版面設計...等等,其在開頭提問繪本是甚麼時即自答: 「『繪本』大概是一 本書,運用一組圖畫,去表達一個故事或一個像的主題...,Picture Book 就是 圖畫本,就是繪本。」, 何皇宜(2010)的《文化台灣繪本研究》的碩士論文中也 指出: 「『圖畫書』是兼具文字與圖像的兒童讀物,堪稱一種文學與繪畫藝術的綜 合結晶。一本好的圖畫書,圖畫與文字必須緊密的結合」,再次支持繪本為兼具 圖像與文字的書籍,而不同之處為她增加說明是「兒童讀物」,且提出一個特殊 的說法「圖文互涉:「所謂『圖文互涉』就是指作者以簡單扼要的文字說明故事 內容,其他文字敘述不足的地方,就藉由「具象」的圖畫,作更多的補充說明。」, 此對於繪本的圖文關係作出了新解釋,提出簡單的文字說明內容而具體的部分由 圖像補充說明,例如圖像已經表現出小孩跌到的樣子即無須用文字多加闡述小孩 跌到的情形,否則即極為贅述也失去繪本的想像意義,且此類的書籍偏向「帶插 圖的書」,缺少了「圖文互相補充卻不重複」的功能與意義。 而徐素霞《台灣 兒童圖畫書導賞》中特別將圖畫書的相關名詞與定義彙整並分別列出: 「 兒童書(幼兒讀物):給兒童看的書。 啟蒙書:透過圖像來認識世界。 親子書:與父母一起看、念,透過視覺、聽覺、親子肢體表情互動,很能帶動孩 子學習思考能力,並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繪本:顧名思義「畫出來的書」。 圖畫書:以「圖畫」為主體表驗的書,以圖為主,以文為輔。 圖畫故事書:以文字為主體,以插畫為輔佐的故事書,文字分量大於插圖。 兒童圖畫書:適宜兒童觀賞與閱讀的圖畫書。」,以上詳細的介紹與說明了相關 名詞在他定義上的差異,也可看出,多數的基調離不開圖像的部分,而日本繪本 21
先驅松居直先生運用數學方程式的概念形容: 「文字+圖畫=帶插圖的書;文字 X 圖畫=圖畫書」。 繪本又是從何發跡的呢?何三本的《幼兒故事書》中 提到圖畫故事書的起源與發展: 「教育史上,教育學的創始人和「圖畫書」是同 一人:John Amos Comenius「世界圖繪」:帶插畫的教科書,這本書以幼兒為對 象,是他的幼教理念,構想多年的作品。」 ,而促使其發展的催化劑主要又有 兩個原因,一是文明進展的必然也就是知識的普及化;二為科學類進步快速,又 以醫學、生理學、兒童心理學發展的結果。
二、
繪本的意義與價值
上述提及繪本的蓬勃發展跟文明的進步也必然的關係, 文明的進步讓我們利用語言、文字甚至是圖像記錄、描述、教育世界上所發生的 事,配合圖像的運用不僅讓成人在閱讀中多了許多樂趣與美學,更激發孩童好奇 心與學習動力,主動翻書學習,天馬行空的圖像思考同時也能激發孩童創造力與 想像力;對於文字來說,讓孩童提早熟悉語言,情境與圖像所創造的環境可以幫 助他們對於語言更加敏感、不懼怕,也可以提升他們對語言的興趣增加學習語言 的動力! 徐素霞《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說明圖畫書與兒童的成長意義中提出七點, 包括:「助長認知學習、啟蒙圖像思考、培養審美素養、促進語文發展、強化兒 童的社會適應、增進親子與師生關係、培養愛看書愛讀書的文化習性。」由此可 見除了圖文的能力增加並提早培養,透過繪本的主題故事也可以學習社會上人與 人之間的互動,例如同理心、性別平等...,而何皇宜(2010)《文化台灣繪本研究》 中表示「文化台灣繪本」具有以下幾種意義: 「促進本土文化向下扎根…、提供 語文教育的教材…、培植兒童的審美素養…、可作為學校統整學習的教材…、期 望將台灣之美介紹給全世界…。」,由第 1 項按序說明,促進本土文化向下扎根, 國際化的浪潮下,在地全球化;全球也正在在地化,於是首先認識自身所在的文 化是很重要的,親近我們的土地認同我們的文化才有條件與人談國際;提供語文 教育的教材,在讓兒童從小接觸語言,學習用更多的詞彙簡潔生動的描述事、物, 表達自己;培植兒童的審美素養,繪本的圖像是以純藝術並充滿想像的角度出發 所創作的圖像,兒童在觀看的同時即再接觸美學,包括圖像的風格、版面的配置… 等等都在默默地培植孩子們的美學、藝術眼光:作為統整學習的教材,由於繪本 主題的多樣化,學校教育也可以利用相關的主題與課程作結合,例如現在最重視 的環保、生態議題,乃至於英語教學、多元文化的家庭、生命教育…等等,除了 學習知識外也可以幫助兒童利用繪本裡的情境學習同理心、情緒表達、適應社 22
會…,對應各種主題學習生活中會用到的事、物,加強身心靈的發展;期望將台 灣之美介紹給全世界,以文化台灣的繪本來說更作者所想創作的繪本概念比較相 同,為地方創造的繪本當然行銷是其一目標,繪本裡提到描述當地的字詞即是可 以用來就紹給外地人的形容詞,是最貼切、適合不過的了,筆者在書中對第1點 與第5點針對文化的部分有較多著墨,其他則再說明文字的部分具有音律之美, 圖像也能培養其對美學及藝術的興趣。林麗菊等《走進英語繪本教學的大千世界》 中,集結了各個領域專家在英語繪本的領域中提出不同見解與迷思,在專訪鄭明 進老師的文中:「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讀了圖畫書之後,因為習慣看有圖的書, 造成無法深入閱讀的情況。鄭明進老師則一種積極的態度來面對: 『圖畫書的確 不是萬靈丹,但他卻是培養孩子愛書最佳途徑,與其不讓孩子念圖畫書,不如提 供純繪本到插畫文字並重的讀本,則是更好的方法。』」,說明圖畫書對於培養孩 子讀書興趣的培養有發揮一定的功效。 綜合以上於作者希望創造的繪本為圖像為主,文字為輔,對孩童來說接受度 極高,以其中圖像部分繽紛、活潑、生動、幽默詼諧引起孩童共鳴,透過讀圖的 過程,讓孩童發揮想像力延伸故事的細節;藉由圖像的設計引導孩童發現周遭小 細節以提升其觀察力;透過繪本主題及其內容不僅閱讀文字更可以從中獲得知識、 增加孩童對於書籍的興趣更是可以加強他們適應周遭的環境,間接培養同理心, 引導孩童心裡的真善美,達到心靈成長的效果。
三、
英文繪本的意義與價值
全球化的趨勢底下,英文成為多數人的第二語言,更是 國際語言,英語繪本的出現讓大人、小孩可以透過簡單的故事敘述、生動地圖像 學習英文。在英語繪本中,透過基本的文法、簡單的句型,容易讓孩子淺移默化 的模仿語言,提供了讀者自然學習語言的途徑與環境,透過圖像加深字彙印象, 輕鬆地創造英文學習的環境,啟發對語言的興趣。 現在的英語教學裡,也多了很多不同的媒介,包括多媒 體、電子書、互動界面...等,但對學習的便利性來說,英語繪本的確仍占有很大 的優勢,林麗菊等《走進英語繪本教學的大千世界》中,集結了各個領域專家在 英語繪本的領域中提出不同見解與迷思,在專訪張湘君: 「當繪本遇見英語教學: 繪本是英語教學最好的媒介之一。繪本中傳達著述於其語言的文化,並讓我們知 道各種情境下語言是如何被使用,寫得好的繪本就像是有圖畫的詩,再重複的韻 律中,讓孩子朗朗上口,認識語言之美。」,完全認同了在英語教學中,繪本占 有一席之地;《走進英語繪本教學的大千世界》專訪孫卉喬的部分,以特殊的比 喻說明英語繪本的角色: 「英文繪本稱得上是『優質的英文成長奶粉』,小朋友若 23
從小看繪本,長大後閱讀英文應該部會感覺困難。」,文中也介紹了貓頭鷹圖書 館的館長李苑芳說:「語言沒有帶入閱讀是不可行的,語言只是工具,帶人通往 想要去的地方,讓孩子了解世界原來這麼豐富;只要閱讀內容讓孩子得到樂趣, 即使不懂的英文書,孩子也會想辦法看懂,這樣語言才會活起來。」,透過故事 情節、圖像刺激,激發孩子對於語言的敏感度,將語言帶入生活中運用,才能讓 語言活起來! 對於作者所想創作的雙語繪本,也以此為目標,為讓孩童在閱讀繪本時能夠 享受文字的音律之美外還能夠學習有關當地的特殊單字,透過圖想加深印象,採 圖像記憶的方式,讓兒童認識會接觸到的中英文單字,除了在繪本中被活潑、生 動的表現,更覺得語言是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看見聽見的,例如絲瓜、慶典…, 生活中常用到的字彙,便不會認為文字很死板,而是一種知識與趣味的傳播!
四、
繪本相關學術論文研究
隨著繪本的蓬勃發展,主題愈來越多元,閱讀繪本也不再只是兒童的專利, 成人繪本也是另一種趨勢,在壓力奏升,講究速食的步調下人們的壓力值也跟著 升高,原本由兒童繪本發跡的「幾米」也在成人的市場得到肯定,可見繪本的影 響力並不僅止於孩童的學習,而目前以台灣地區的繪本相關創作在何皇宜(2010) 《文化台灣繪本研究》碩士論文中有詳細分析台灣繪本的進化史:「台灣圖畫書 之發展與研究現況,介紹每個時期的重要活動以及代表性作品,主要分為:醞釀 期(1945-1963)、萌芽期(1964-1973)、成長期(1974-1987)和蓬勃交流期(1988 年 後)。」,將其分為四個階段說明。 醞釀期是光復以來至 1964 年台省教育廳兒童編輯讀物小組成立以前,但當 時的兒童讀物還沒有出現「圖畫書」、「繪本」為名的作品,也就是在這段期間, 「圖畫書」的概念並未完全成型。萌芽期是於 1964 年至 1973 年,1964 年聯合國 兒童基金會金錢協助台灣執行兒童讀物出版,接著也成立了「教育廳兒童讀物編 輯小組」,且在 1965 年出版了《中華兒童叢書》,也正是開啟了官方介入圖畫書 創作的門。而中階的成長期為 1974 年至 1987 年住要有以下特徵:閱覽室的普及 (各縣市開始籌設建文化中心)、基金會成立(促使兒童文學等相關活動積極發展, 包括圖畫書講座、展覽、獎項等,鼓勵圖畫書的創作也帶動圖畫書熱潮)、出版 界精緻的印刷硬殼膠裝等(裝訂、翻譯國外著名圖畫書),顯現繪本是值得保存的, 地位上升。最後是蓬勃交流期,於 1988 年後,因 1987 年解嚴之後,不僅言論 自由風氣大大提升,與國際間的交流也陸續頻繁。 作者也透過全國大學生碩博士論文網可見台灣近年繪 24
本研究區塊包含以下:教育(包括道德、性別、多元文化、繪本教學、生命教育、 國小教師使用繪本教學、語言能力成效、閱讀能力)、創作(繪本創作、創作媒才、 創作幾米創作研究)、文化繪本(社區文化繪本、原住民繪本、新住民文化繪本)、 其他(電子書與紙本教學的差異、互動繪本、立體書、成人繪本、繪本主題研究、 繪本圖像風格研究、環保議題)、英語繪本(補救教學、親子共讀、翻譯能力、學 習動機、學習成效、閱讀策略、分級適合度、認字影響、繪本教學、生命教育、 多元文化),其中明顯包含各種主題與媒材,繪本的創作越來越多元,在各種爭 奇鬥艷的繪本中,只要細心淘選適合的年齡層、有興趣的主題,漁翁得利者一定 是我們未來的棟樑。
五、
小結
綜合以上繪本的討論,於作者來說繪本是文字與圖像相 輔相成,需要文字的韻律;也需要圖像的想像,兩者互相交叉卻不重疊地、精準 地豐富了要表達的主題及題材,讓孩童能夠被翻頁的玄機、排版的畫面激起閱讀 的動機與興趣;透過探索圖像及發現培養美感激發創造力與觀察力,培養文字與 語言的應用,創造自然使用語言的環境,而藉由繪本所引出的主題學習週遭的知 識。於英語方面,創造孩子提早接觸英語的習慣,同時搭配圖像輕鬆閱讀了解語 意,使以後在接觸到進階的語言學習不會產生陌生的懼怕。 緊抓住繪本獨有的特色,不僅是在兒童文學上的分類可工作著在文字上的寫 作準則外,在何皇宜(2010)《文化台灣繪本研究》中所提出的「圖文互涉」是作 者認為最為清楚簡潔地說明繪本的特色與意義,而我們也將以此為目標,藉以來 回檢視創作是否有達到「圖文互涉」的意義,否則太多重複的冗詞贅圖,會成為 所謂「帶插圖的書」,文字與圖像是該互相補述說明確不重疊,這是繪本在創作 難度上是更多層次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令人對圖像充滿想像的樂趣來源。 而從前台灣的繪本在發展期間並不像其他國家早或是 開放,但現在繪本創作在文化繪本的數量上有越來越蓬勃傾向,其中很多活動業 激發了許多插畫家、文字作者投身創作,為台灣的繪本豐富著,而現在也有許多 繪本創作的比賽,鼓勵許多大專青年執筆創作,創作的題材也越來越多元化,其 內容以及圖像表現就變成決定價值得主要因素。而反觀英語繪本,也市場上的確 也占有一定的數量,而雙語(中英文)繪本倒仍不為多數,在此作者也希望藉由作 者所創作之繪本可藉由以上所提及的各種表性現形態的優點及親和力乃至於創 作語言環境與應用能夠與在地的文化結合,創做出具有傳承價值的文化雙語繪本, 讓文化與語言可以淺移默化地於孩童自身內化,使孩童成為文化的帶原者,在透 過反覆地閱讀、教育開發並成為一個國際文化人。 25
第四節親子共讀之相關研究 一、
親子共讀
親子之間的相處方式一直以來是家庭和樂的關鍵,如果有好的親子關係就能 擁有一個圓滿的家庭,而我們認為親子共讀能發揮其效用,我們小時候都有讀繪 本的經驗,繪本一直是陪伴我們長大的玩物,也是我們進入學校前最先拿到的教 材,小時候都會想要父母的關愛,唸故事書就是表達他們關愛的一種方式,小時 候我們總是喜歡聽父母唸故事書的聲音、語氣、表情,有總在看父母表演的樣子, 所以更加仔細聆聽故事書的內容,也更能吸收故事書的精華,小朋友也更能感受 到父母的幽默感,讓小朋友越來越喜愛自己的父母,進而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橋梁。 「語言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這是作者汪培珽在《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中提到的一句話,汪培珽認為因為大部分的教育都是靠著讀書本來學習的,如果 孩子不愛看書,那麼教育就很難實習了,所以必須先從對於文字的興趣產生開始, 進而愛上閱讀,這就是培養學習熱忱的第一步,且必須從小培養,只要孩子還在 用奶瓶喝奶或喝水,都是讓他們愛上書本的最佳時機,習慣的養成一定是越小越 容易建立,所以在孩子還小時,就唸些故事書給他們聽,當作是陪孩子們玩,久 了孩子對於書本就會產生一定的好奇心,進而對於閱讀產生興趣。 且親子閱讀能讓親子之間多了一個交集,讓親子有更多對話的時間,存取「愛 的庫存」讓彼此有交換想法的空間,「愛的庫存」就是父母要教導出好孩子的關 鍵所在。美育是一種感覺教育,父母幫孩子唸故事書,就是美育的傳播,也能使 父母與孩子的感情越來越好,孩子自然而然會將父母的話給聽進去,而不是叛逆 得做許多事情引起父母得注意。 而如何選擇一本好的讀物,兒童一開始就讀文字太過多的書本會沒有耐性, 所以親子閱讀最好從圖多字少的繪本純文字的章節故事,先由圖多字少的繪本開 始,繪本現在有許多種系列,有選多都是以講理與傳達某些理念創作的繪本故事, 透過繪本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品格與正確觀念,不需要家長們講著自己的大道理, 遭來孩子們的厭惡,透過繪本幫助孩子們自身培養起好品格,這進而能變成孩子 們的大能力。
8 26
繪本是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大能力呢?且何謂大能力的意思,在《餵故事書長 大的孩子》(58 頁)中有提到:「所謂的大能力,應該是指「考試是否名列前茅, 日常生活能否自理」之外的東西,舉凡想像力、思考力、觀察力、推理邏輯能力、 機智反應……等等。這些無形的東西或許無法直接幫孩子考高分、進一流學府, 卻可能在孩子未來面對人生種種關卡時,幫助他們更有智慧地選擇正確的方向。 孩子也可能因為這些能力的發揮,讓人生過得更精采。如果說孩子的好品格能透 過故事書,淺移默化的傳給孩子,更抽象的大能力,是不是也可以藉由故事書, 對孩子有所啟發呢? 1.
想像力
故事書裡的繪圖,表面看起來是靜止的,但是,透過我們朗讀文字給孩子聽, 故事在孩子腦中的畫面,就如同電影一般,是活動流轉的。而且,因為想像力的 發揮,所以孩子每次聽故事時,腦袋中構思的畫面,都會有所變化,永遠不會相 同。 2.思考力 基本上,兒童故是由『為什麼』組成的,即使是平鋪直敘的文字,對孩子小 小的心靈來說,也是充滿新奇與疑問的。 『三隻小豬為什麼長大以後要搬出去自己住?』 『小紅帽從大野狼的肚子出來,為什麼還是活的?』 『小真的長頭髮,怎麼可以長到當曬衣繩呢?』 童年,是人生裡最好奇的階段。孩子對好奇事物的探索,是成長裡很重要的 養分。這時候,故事書裡的「為什麼」,正好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也給了孩子更 多思考的機會。 有時候,故事書只是父母與子女互動的媒介,即使孩子提出的問題,可能 早已超出父母能夠馬上解釋的知識範圍,但是親子間一來一往的討論,其實正 是激發孩子思考潛能的最佳時機。有時候,孩子要的根本不是答案,只是想有 人可以讓他們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已。 3.觀察力 故事繪圖簡單時,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會圖複雜時,可以培養孩子的觀 察力。而且,透過父母一次又一次重複地唸,孩子對繪本的觀察力,不需要任何 外力,自然地會將會圖裡的任何小東西、小插曲、小安排,觀察的巨細靡遺;簡 27
直像神探辦案一樣,那股抽絲剝繭的細心程度,讓你不佩服都很難。 4.邏輯推理能力 我們可以觀察移下那些不識字、只靠看繪圖,就能一本書接著一本書看了起 來的孩子們;他們是根據繪圖中的前因後果,再加上自己的邏輯推論,完成讀書 的動作。就好像是看圖說故事吧,看得圖越多,說的故事越廣,邏輯推理的能力 自然更得以發展。甚至,有些繪圖中的錯誤或不合理處,孩子都能夠一眼看出來, 這真的是神奇的事。 5.機智能力 『遇上問題的臨場反應』,關係著一個人的機智能力。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 並不會真的上演這些需要機智的情節。不過,故事書中倒是有很多『不知道要怎 麼半才好?』的處境呈現在孩子面前,然後透過作者的穿針引線、旁敲側擊或抽 絲剝繭,中會有一個令人莞爾或豁然開朗的答案。這些故事主人翁的機智反應, 就彷彿孩子也身歷其境了這些過程。孩子是需要啟發的,機智能力當然也不例外。 6.幽默感 童書繪本裡的幽默感,多得不勝枚舉。可能是用字遣詞,可能是故事結局, 甚至光是繪圖,也可能蘊含無限的幽默感在其中。這些幽默故事書成為孩子們的 『心靈雞湯』。不論是孩子的哈哈大笑或是淺淺微笑,都是家長們希望孩子們所 擁有的。」 這些都是繪本能帶給孩子們的啟發,也是父母希望孩子擁有的能力。現在市 面上也越來越多標榜親子讀物的書刊,甚至也有出版一些教導父母如何選出好的 書本來陪伴孩子的書籍,都可以看到親子閱讀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與重視,運用 不同主題的童書來教導們不同的觀念。像是幸佳慧作者,被堪稱為「繪本界的舵 手」,撰寫過《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裡面收藏了作者推薦的書單,並清楚 解釋故事書想傳達的理念,來幫助家長們挑選正確的書籍。而前面汪培珽作者也 有撰寫過此類的書籍,且辦過此系列的講座,可知現代的親子閱讀是個值得注意 的焦點,也是有著值得發展與擴展的空間。
28
二、
小結
一個國家要發展得好,就需要有好的國民,才能創造出好的國家,所以必須 先教育出好的國民,好的國民不只要有好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要有好的品格…… 等等能力,由此可知,必須從小培養起這些習慣與能力,繪本的附加價值不只能 提升小朋友的大能力,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創造出更好的學習環境,進而 能成為好的國民,更能發展至國際之間。
29
參考文獻 王建旺(2003)。台灣的土地公。臺北市:遠足文化。 王建旺(1998)。台灣土地神信仰及其造像藝術。桃園縣立文化中心編印 何皇宜(2010)。「文化台灣繪本」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書。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林修澈 (2003)。平埔族的分部與人口。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林麗菊(2006)。走進英語繪本教學的大千世界。英文工廠 姜義鎮(1995)。台灣的鄉土神明。臺北市:台原出版社 邱宜文(2010)。從社神到土地公─以平鎮地區為中心的考察。臺北市:文津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2005)。兒童文學。五南圖書出版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WHAT&HOW。臺北市:格林文化 徐素霞(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臺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董芳苑(1986)。認識台灣民間信仰。臺北市:長春文化公司 鄭惠琴(2014)。社區共同記憶再現-以大埔人家繪本為例。國立臺東大學 潘英(1996)。台灣平埔族史。臺北市:南天 蔡相煇(1989)。台灣的祠祀與宗教。臺北市:台原出版社 鍾華操(1979)·。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台中:省文獻會 汪培珽(2013)。在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新北市: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幸佳慧(2014)。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台北市:如何出版社
一、 網路資料來源 斗六市戶政事務所(2016.06.07)http://douliou.household.yunlin.gov.tw/ 行政院農糧署(2016.05.31)http://www.afa.gov.tw/GrainStatistics_index.aspx?CatID=
二、 期刊文章 國教新知第 61 卷第 2 期─賴雅俐《國小英語繪本選擇之觀點與探討》 《雲林縣治搞卷首》史略篇,第一目(仇德哉 1977:65) 《雲林文獻》創刊號 (仇德哉 1977:62)
30